裘老還指出,孫思邈養(yǎng)生方法中有許多注意事項,如防止六個“久”(久立、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提出十個“莫”(莫強食、莫強酒、莫強舉重、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其大笑);倡導十二個“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反對十二個“多”(即與十二少相反的事)等。所有這些,總的指導思想是要將精氣神的損耗降到最低限度,就是把一個“嗇”字全面貫徹和具體實施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最后,裘老指出,憂愁易傷生而娛樂可健身,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孫氏卻認為不管喜怒哀樂,一概以少為佳,“多笑則傷臟,多樂則意溢”,“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yǎng)陽”。他對心理與生理、病理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有頗為深切的了解,所以主張什么事都不能太過,過則必有所傷,“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孫氏對于養(yǎng)生之道,可謂探究入微,而其關(guān)鍵仍在“嗇”字上下工夫。
健康錦囊
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記載了孫思邈許多具體的養(yǎng)生小方法,后人將其概括為“養(yǎng)生十三法”。具體如下:
1.發(fā)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fā)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jīng)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這樣做可以明目祛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fā)和脫發(fā)。
2.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掃面,或雙手同時向外按摩臉部。這樣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不會有皺紋。
3.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fù)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復(fù)。這樣做可令頭腦靈活,預(yù)防頸椎病。
4.目常運。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fù)3次。搓手36下,將發(fā)熱的掌心敷上眼部。這套動作可以保護眼睛,糾正近視。
5.耳常鼓。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nèi)壓,然后放手,應(yīng)該有“噗”的一聲,重復(fù)做10下;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用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該動作每天睡前做,可以增強記憶力和聽力。
6.齒常叩??谖⑽⒑仙?,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須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fā)出聲響。堅持36下。這一動作可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預(yù)防蛀牙和牙骨退化。
7.津常漱??谖⑽⒑仙?,將舌頭伸到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zhuǎn)動,一共轉(zhuǎn)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遍??谖⑽⒑仙希囝^回到口腔,圍繞上下腭轉(zhuǎn)動。左轉(zhuǎn)12圈后吞口水,然后反方向再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這一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8.常摩腹。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重疊,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摩,摩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這樣做可以幫助食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9.常擺腰。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身體。反方向重復(fù)。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這樣做可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常提肛。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shù)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這一動作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
11.常扭膝。雙腳并排,膝部緊貼,身體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這一動作可強化膝關(guān)節(jié)。
12.常擦腳。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騼墒执竽粗篙喠鞑聊_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13.常散步。排除雜念,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這樣做可防止消化不良,促進血液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