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朝的信用形式

金錢統(tǒng)治 作者:陳雨露


  

唐朝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出現(xiàn)了很多信用形式,多數出現(xiàn)在中晚期,最為著名的,就是飛錢。

唐朝顯然缺銅錢,很多地方開始不準銅錢出境。這就難為了商人,由此,中國人開始使用貨幣匯兌——飛錢,也稱“變換”。

京城的人如果手持大量貨幣,首先未必能出城,即使能出城,帶著一車銅錢也沒準碰上強盜。無論這些錢來自貪污還是經商,自己的錢變成別人的錢,總是很痛苦的事。當時,地方各道都在長安設有進奏院(駐京辦),通過進奏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商人把錢交到進奏院,然后領取一張憑證,另外一張憑證會隨著公文送回本道,商人回原籍后依憑證取錢;進奏院拿到錢后可以直接繳納本道賦稅。飛錢屬于匯兌業(yè)務,不是紙幣。這種匯兌,好像錢在兩地飛來飛去,因此取名“飛錢”。

后來,朝廷看中了“飛錢”收益,既然進奏院可以做,朝廷也可以,而且還能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想法是好的,做法是差的。

官府把這個生意交給戶部、度支、鹽鐵三司辦理,匯費收到百分之十(千錢百文),因此無人問津。在李隆基過問下,朝廷終于將飛錢改為公益事業(yè),免費。只是到了唐末,地方官府收到三司開出的飛錢,經常留難拖延不付(以此疑惑商人,乃致當司用度不充),飛錢逐漸失去了信用,也就衰亡了。

飛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匯兌業(yè)務,而匯兌靠的是信用。

對那個時代的居民來說,朝廷在一定條件下還是可以信賴的,倒不是朝廷一定比商人講信用,朝廷府庫的錢總比商人多,而且朝廷也不可能無緣無故消失,即使滅亡過程也很漫長,至少比某個商戶敗亡時間要長。

第一代匯兌飛錢,因朝廷信用起,又因朝廷信用終。

 

唐朝商業(yè)發(fā)展促生了第一代存款機構:柜坊。

唐朝以前,人們也需要走州過縣做生意,必然帶著現(xiàn)錢,通常這些現(xiàn)錢鎖在客棧房間或者寄存于親友家。

在客棧中或者親友家,總有丟錢的時候。

柜坊解決了這個問題,柜坊專門接受存款,是為了商人存款方便,在史籍里發(fā)現(xiàn)的最高存款紀錄是十萬貫。最初,可能是柜坊向商人提供柜子,商人自備鎖頭,逐漸發(fā)展到商人把錢直接放在柜坊,柜坊出具書貼,取款也不用本人到場,憑書貼即可。當時的書貼還比較原始,沒有固定格式,全憑柜臺伙計記憶辨認真?zhèn)?。發(fā)展到后來,柜坊開始向外貸款,大體方式應該是質押貸款。

唐末,柜坊多了一個責任,就是舉報買官、納銀。買官的錢基本也都存于柜坊,知情不報,流涉邊遠。

更多關于柜坊的記錄留存于小說中,這些故事不一定真實,甚至荒誕,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世界。

有個窮書生,雖然是書生,品德卻不怎么樣,因為他的兼職是偷竊。一次,書生跑到府庫偷錢,遇到一位金甲神人看守金庫。神人很盡責,告訴書生,錢屬于尉遲敬德(凌煙閣功臣之一,現(xiàn)在的門神),取錢必須有尉遲敬德的手貼。尉遲敬德當時混得不怎么樣,還是個鐵匠。書生就忽悠鐵匠,尉遲敬德倒也爽快,反正不是我的錢,就給書生寫了一個500貫的帖子。李世民稱帝后,賜給尉遲一個錢庫,尉遲發(fā)現(xiàn)其中少了500貫,卻多了當時自己的帖子。

公廨錢,始于隋朝,即官營高利貸。

表面上,高利貸官營、私營似乎沒什么分別。

實際上,區(qū)別很大。

公廨錢絕對是一個壞的先例,從隋史、唐史記錄看,當時人們就一直在痛罵。

首先,我們假設有人去借私人高利貸,即使債主窮兇極惡,債務人肯定是自己去借的,當然,不排除個別人被忽悠。即使被忽悠,借款人必定也考慮過后果,搞不好會典妻賣子,甚至被賣為奴隸。但是,即使債主欺騙債務人,債務人仍然有思考的權利。

無論如何,自己決定是否借款。

官營高利貸,借款不一定需要理由。

不一定有什么過不去的坎,也許就是因為繳稅晚了兩天,還不是不想繳,而是那兩天沒在家。好了,官家直接從公廨錢里替你借了。

現(xiàn)在,官府收債,不收租。

還不上私營高利貸,好歹還可以選擇逃走,即使有人追殺,畢竟殺人這個事兒,犯法。

官營高利貸不一樣。

沒有選擇,甚至你不知道,就借了。

如果不還,監(jiān)獄等著。不是不想還,實在是還不起。公廨錢利率實在是太高了,連私營高利貸都望塵莫及。貞觀年間,公廨錢的月利率就是10分,而且,唐朝曾多次頒布律令,民間借貸利息不能超過本金,唯獨公廨錢例外。如果借款人死亡,由其子嗣來還,子孫又亡,由其親族旁支來還,沒有親族保人,鄉(xiāng)親還。

總之,錢是一定要連本帶利還的。

經營公廨錢的人叫做“捉錢史官”,李淵、李世民最初設“捉錢史官”,目的是安排富余官吏。但他們沒想到,“捉錢史官”不厚道,自己經營高利貸,卻用官府渠道來追索,官府也沒有辦法禁止。而且,公廨錢利息是用來發(fā)官吏薪水的,事關自己福利,確實是要當做大事來抓的。

隋唐兩代,公廨錢業(yè)務停了又開、開了又停,始終也沒真正停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