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我倆是怎樣拉開的話匣子。就記得他拉著我沒完沒了地聊,聊他讀書時如何刻苦發(fā)奮的事,聊他的許多同學(xué)眼下如何如何地春風(fēng)得意,還有他有病的父親已臥床兩年,以及他上大二時就交上的女朋友在他蹲山頭兒的第二年就吹了……
我倆邊喝邊聊,真有點“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勁兒。
講高興的事,他手舞足蹈;說到工作,他是慷慨激昂;講起業(yè)務(wù),特別是談到俄語,他更像遇到了知音一般,還不斷糾正著我的發(fā)音;而說到父親和女友,則滿臉愁云,唏噓感嘆。
在交談中,他莫名其妙不合邏輯地不斷插入“謝謝”二字。“謝”得我挺別扭,心想:這人沒事吧?老“謝”什么呢?
但我漸漸地理解了:只要我在聽著,他就高興,就痛快,就滿足,就心存感激。
我們要給他演幾個節(jié)目,他忙擺手,紅著臉說:
“不,不,不……能有人和我說說話,我就……”
他一時語塞,忽地轉(zhuǎn)過臉去。
很快,天要黑了,屋子里已經(jīng)黑了。
該下山了,我拔不動腳,我實在不好意思說出道別的話。
王翻譯已有幾分醉意,他說話真有點像講俄語,或干脆夾雜著俄語,打起了“嘟?!保?br>
“好了!達哇利什王(俄語:王同志),好久了,沒這么痛快地聊天了。斯巴細巴(謝謝),達斯維達尼呀(再見)!”
我忽然覺得,他那一口的吳依軟語此刻竟變得干脆硬朗多了。一束燭光將他那原本十分瘦削的身影投射到墻上,模模糊糊,卻又很大很大。
一瓶老白干,讓我們倆喝了個精光。下山的路上,我的腿直打晃兒。紛紛揚揚的雪落在臉上,一點都不覺得冷,只感到分外地清爽。
后來聽團長對我說,王翻譯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也忒能吃苦。一個南方人,對于這里本來就有著諸多的不適,可他從未因此講條件打退堂鼓。在山上一蹲就是三年。而他的許多同學(xué),當初功課都不如他的,現(xiàn)在卻在大機關(guān)或總部工作……
我問:為什么不讓別人替換他?
團長一臉的無奈:哪有人呢?我這個團倒是有幾個搞俄文的,可誰的業(yè)務(wù)也不及他。沒法子,只苦了他一個人。
我太息世事之不公平:難道就因為他業(yè)務(wù)好,就該著吃苦受罪嗎?可再一想,如果我是這位團長,也只能如此。
只等上級再分配給我們一個業(yè)務(wù)好的啦,團長最后這樣感慨道。
下山的路上,我一言不發(fā)。隊員解娟忍不住問:“頭兒,發(fā)什么愣?”
我板著面孔,解娟不再說話了。路上少了我這個話匣子,大家都覺得有點郁悶。
但我就是不想說話。我,這樣一個挺有表現(xiàn)欲的人,突然被一種孤獨情懷所籠罩,無語,木然……在以后多少次的演出或采訪中,很少再目睹到那種苦行僧式的堅守。
多少年后,再看到電視劇《暗算》,看到里面701單位獨特的氛圍,不禁浮想聯(lián)翩:孤獨的戰(zhàn)士是不需要任何人去憐憫的;孤獨的戰(zhàn)士,只能被一種敵人打敗,那就是自己。
這位堅守在一個人的“701單位”的王翻譯,不知后來怎樣?有時候,我在翻看一份報紙或是聽到廣播里的一條國際新聞時,我就想,這其中就有他翻譯提供的吧。
多少年了,我走南闖北去過無數(shù)地方,而今已然脫去了軍裝,可在我的記憶里,東北幾千公里邊防線上永遠有小金,永遠有王翻譯,永遠有那么多我已不記得名字的戰(zhàn)友。他們或老或小,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這樣或那樣。
但他們有一點相同,他們都穿著綠色的軍裝。
一條綠色的邊防線,一道有著濃烈生命色彩的精神風(fēng)景,靜靜地在我心里流淌。
我倆邊喝邊聊,真有點“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勁兒。
講高興的事,他手舞足蹈;說到工作,他是慷慨激昂;講起業(yè)務(wù),特別是談到俄語,他更像遇到了知音一般,還不斷糾正著我的發(fā)音;而說到父親和女友,則滿臉愁云,唏噓感嘆。
在交談中,他莫名其妙不合邏輯地不斷插入“謝謝”二字。“謝”得我挺別扭,心想:這人沒事吧?老“謝”什么呢?
但我漸漸地理解了:只要我在聽著,他就高興,就痛快,就滿足,就心存感激。
我們要給他演幾個節(jié)目,他忙擺手,紅著臉說:
“不,不,不……能有人和我說說話,我就……”
他一時語塞,忽地轉(zhuǎn)過臉去。
很快,天要黑了,屋子里已經(jīng)黑了。
該下山了,我拔不動腳,我實在不好意思說出道別的話。
王翻譯已有幾分醉意,他說話真有點像講俄語,或干脆夾雜著俄語,打起了“嘟?!保?br>
“好了!達哇利什王(俄語:王同志),好久了,沒這么痛快地聊天了。斯巴細巴(謝謝),達斯維達尼呀(再見)!”
我忽然覺得,他那一口的吳依軟語此刻竟變得干脆硬朗多了。一束燭光將他那原本十分瘦削的身影投射到墻上,模模糊糊,卻又很大很大。
一瓶老白干,讓我們倆喝了個精光。下山的路上,我的腿直打晃兒。紛紛揚揚的雪落在臉上,一點都不覺得冷,只感到分外地清爽。
后來聽團長對我說,王翻譯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也忒能吃苦。一個南方人,對于這里本來就有著諸多的不適,可他從未因此講條件打退堂鼓。在山上一蹲就是三年。而他的許多同學(xué),當初功課都不如他的,現(xiàn)在卻在大機關(guān)或總部工作……
我問:為什么不讓別人替換他?
團長一臉的無奈:哪有人呢?我這個團倒是有幾個搞俄文的,可誰的業(yè)務(wù)也不及他。沒法子,只苦了他一個人。
我太息世事之不公平:難道就因為他業(yè)務(wù)好,就該著吃苦受罪嗎?可再一想,如果我是這位團長,也只能如此。
只等上級再分配給我們一個業(yè)務(wù)好的啦,團長最后這樣感慨道。
下山的路上,我一言不發(fā)。隊員解娟忍不住問:“頭兒,發(fā)什么愣?”
我板著面孔,解娟不再說話了。路上少了我這個話匣子,大家都覺得有點郁悶。
但我就是不想說話。我,這樣一個挺有表現(xiàn)欲的人,突然被一種孤獨情懷所籠罩,無語,木然……在以后多少次的演出或采訪中,很少再目睹到那種苦行僧式的堅守。
多少年后,再看到電視劇《暗算》,看到里面701單位獨特的氛圍,不禁浮想聯(lián)翩:孤獨的戰(zhàn)士是不需要任何人去憐憫的;孤獨的戰(zhàn)士,只能被一種敵人打敗,那就是自己。
這位堅守在一個人的“701單位”的王翻譯,不知后來怎樣?有時候,我在翻看一份報紙或是聽到廣播里的一條國際新聞時,我就想,這其中就有他翻譯提供的吧。
多少年了,我走南闖北去過無數(shù)地方,而今已然脫去了軍裝,可在我的記憶里,東北幾千公里邊防線上永遠有小金,永遠有王翻譯,永遠有那么多我已不記得名字的戰(zhàn)友。他們或老或小,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這樣或那樣。
但他們有一點相同,他們都穿著綠色的軍裝。
一條綠色的邊防線,一道有著濃烈生命色彩的精神風(fēng)景,靜靜地在我心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