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昔日無衣,與子同袍(1)

我本頑癡:王剛自傳 作者:王剛


  在東北邊哨層層疊疊的印象中,有兩個人,一個是姓金的司機,一個是俄文翻譯,姓王,至今想起,都會讓我百感交集。
  
  我至今還記得小金的模樣。
  
  這是一個憨厚、活潑的朝鮮族小青年,皮膚黑紅,四方的臉膛,頭頂上扣著一頂顯得略擠的皮帽子,一笑,雪白的牙齒全露了出來??此枪勺泳駝艃?,我想他也就是個兩年的兵。
  
  那次我們是奔赴呼瑪一帶演出。小金是某邊防連的志愿兵,負責(zé)給我們開車。
  
  我還記得,當(dāng)時的天氣異常寒冷,滿天的大雪,就像天要塌下來似的。沒經(jīng)歷過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北部的冬天的人,沒法想象這幾近恐怖的境界。
  
  我們都裹得嚴嚴實實的,一早就從黑河出發(fā)了。小金駕駛的吉普車在前邊,車上有范隊長和六位隊員。我剛剛被提升為副教導(dǎo)員,負責(zé)帶第二輛車押后。
  
  小金開的是蘇制的“嘎斯六九”,我們叫“大屁股吉普車”的。一般的吉普車后邊只能坐三人,這種車是臉對臉的雙排座,可以坐六人。范隊長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后邊坐了六位女演員。
  
  范隊長是出奇地胖,有230多斤,再加上棉襖棉褲皮大衣,把個司機小金擠得夠戧。
  
  前面突然有一個急拐彎,小金一個輪兒沒打過來,車一下子滑到溝里去,打了幾個滾,最后四腳朝天,戳那兒了。
  
  我們的車幸虧與他們有段距離,但也嚇出一身冷汗。我拉開車門就往下跑,心說:千萬別出事!
  
  我急匆匆地趕過去一看,就見車頭已扎進雪堆里,四個輪子還在那兒空轉(zhuǎn)著。車里幾個人又喊又叫,正試圖打開車門。這時,我們車上的其他幾位隊員也已趕到,大家手忙腳亂地,總算把車門搗鼓開,將他們一一拉出。我記得,拉那個老范時,著實費了半天勁,兩個人都拉不動,最后好歹把他拽了出來。
  
  所幸,車里人倒還完好無恙。因為他們個個穿得球一般,與車子已是渾然一體,翻幾個個兒也沒遭磕碰,只是虛驚一場。
  
  然而,等我們把車翻過來,就發(fā)現(xiàn)麻煩大了:車的前擋風(fēng)玻璃碎了。
  
  我們想找點東西把它給擋住,但這樣,司機的視線也會擋住。
  
  這時,一臉愧疚的小金擠到我跟前說:“教導(dǎo)員,沒事的。不要再找什么東西了。我保證安全把你們送到目的地?!?br>  
  我開始還不同意。因為當(dāng)時氣溫至少有零下20多度,在這樣的天氣里步行一段路也是無法忍受的,更何況迎著風(fēng)開車呢?在東北凍掉耳朵、鼻子不是沒有的事。我當(dāng)然不能答應(yīng)。
  
  小金一個勁地磨我。我也知道翻了車他心里不是滋味。后來實在也沒別的辦法,如果繼續(xù)站在這冰天雪地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輕者凍傷,重者……凍死人的事不是沒有過。
  
  我只好同意了。
  
  就這樣,小金又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車,在天黑前趕到了駐地。
  
  一下車,我就趕到小金的面前,只見他原本紅通通的臉變得烏青,嘴大約已經(jīng)凍麻,已然說不出一句整話了。
  
  我拿出一瓶一直掖在大衣口袋里的“北大荒”塞給他,小金哆哆嗦嗦地從嘴里擠出幾個字:
  
  “教……導(dǎo)員,對不起……讓你們……受驚了?!?br>  
  我握著他的手,眼睛一陣發(fā)熱,鼻子發(fā)酸。
  
  任何時候遇到類似的這種情況,我總是禁不住想起小金被凍得烏青的模樣。這么多年過去,仍留戀軍營的生活,也就是因為這里有著許多這樣的戰(zhàn)友,他們總是讓我的靈魂純凈明朗。每當(dāng)我意識到自己變得瑣屑、狹隘和怨氣連連時,我總是愿意到連隊去,去接觸這樣的戰(zhàn)士,去沖刷自己的胸懷。
  
  只能說:我,深愛著他們?!皭邸?,在這個年代顯得那么泛泛,那么公式化。而我想不出,還有別的什么詞,能夠承載我的感懷,我的惆悵,我的憂傷,只能說:我愛……
  
  邊防戰(zhàn)士的艱苦,是老百姓甚至很多內(nèi)地兵所無法理解的。也許,許多人從各種媒介的大量報道,尤其是電影電視中,能對邊防戰(zhàn)士的生活有些感性了解??蓡栴}是,很多人是用“驢友”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環(huán)境,主觀臆想出一些“浪漫”和“雄奇”。不身臨其地,你無論如何也體驗不到他們真正擔(dān)當(dāng)了什么。我這么一個文藝兵更不例外。
  
  一個雨雪霏霏的日子,我們幾個演出隊的演員爬上了一座不是很高的山頭,準備去給一個常年駐守在山上的年輕干部演出。這對我們是常有的事情,到一個偏僻的哨所,為一名士兵開“專場”。
  
  該連連長介紹:這位姓王的同志是某部的一位翻譯,是專門培養(yǎng)部隊外語人才的一家外語學(xué)院畢業(yè)的高才生。他獨守在這個山頭已經(jīng)有三年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監(jiān)聽敵臺的廣播,并及時寫出報告來。
  
  我還記得他戴了一副眼鏡,那軍裝臟得不成樣子,油漬麻花的,一眼望去,絕不會和“翻譯”之類的知識分子應(yīng)有的外形和氣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倒像個炊事員,充其量也就是個司務(wù)長。
  
  一鉆進那間半地下的房子(東北叫地窖子),他就像是見到久別的親人一般,高興得不知所措。
  
  他在地上轉(zhuǎn)悠了半天,忽然趴下來。這個動作把我嚇了一跳。只見他從床底下抽出一個一個破紙箱子,又從里邊翻出幾個沾滿灰塵的罐頭,和一瓶沒有標簽的白酒,拿了一塊抹布擦拭著。我想,這些東西他一定存了很久。
  
  我注視著他清癯文弱的面孔,心有所動,問道:
  
  “您家鄉(xiāng)是哪兒?”
  
  “蘇州?!彼粡堊?,依然是一口吳依軟語。
  
  “習(xí)慣這北方的氣候嗎?”
  
  “嘿嘿……”他只笑笑,沒正面回答我。
  
  環(huán)顧這間低矮的小屋,顯然,這即是他的住房也是他的工作間。屋里一張單人床,一張很破的書桌,上面有一部在當(dāng)時來講還算比較高檔的收錄機,他解釋說:
  
  “這就是我每天用來聽廣播的。效果還好,因為是在山頭上?!?br>  
  我想象著他每天俯在桌子上,邊側(cè)耳傾聽邊翻譯記錄的樣子。
  
  這間房只有一扇窗戶,因而房間里的光線顯得異常暗淡。窗戶是兩扇玻璃窗,玻璃已是烏蒙發(fā)黑,外面又蒙了一層塑料薄膜,光線自然難以射透。窗欞銹跡斑斑。為了防凍防潮,估計這窗戶很少打開過。但是,在窗臺上,我意外地看見了一盆綠色的植物。窗外的陽光,稀稀落落射在它長長的葉子上。它的枝葉向室內(nèi)蔓延生長,懶懶地宣泄著一種生命的瀟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