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維新公子”陳三立(6)

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 作者:傅國涌


1937年,“七七”事變發(fā)生時,拖著衰邁病體的陳三立正在北平,亡國的憂慮籠罩了他生命的終點,他日日關心戰(zhàn)況,幻想著奇跡發(fā)生,捷報傳來。8月8日,日軍入城,他拒不服藥,甚至拒不進食,支撐到9月14日,“憂憤不食而死”。臨終之際,他還發(fā)出這樣悲憤的疑問--中國人豈能豬狗不若,“終將帖然任人屠割耶”?物傷其類,1937年10月14日,遠在上海的張元濟給陳寅恪的電文說:“戊戌黨人盡矣,愴痛何極?!?/p>

山河破碎,直到1948年陳三立才得以了卻歸葬西湖的心愿。從此,西湖牌坊山下成為陳家永遠的托夢之地。

陳三立先后在杭州租房住了幾年,他的詩集中,有很多與西湖有關的詩。1924年春天,印度詩人泰戈爾到杭州登門拜訪他,王統(tǒng)照在《晨報》發(fā)表文章記下了這次盛會:“(四月)十四(泰戈爾)赴杭,十六在杭講演一次,十七號快車返滬。……在杭時,有人介紹陳三立與之相晤,合拍一照。對語時,由(徐)志摩口譯,但所談有限。陳氏七十余歲,與六十余歲之泰氏相較,其康健非泰氏可比,當泰氏索其詩冊,陳甚謙遜,連言不可相比,終未相送?!眱蓚€語言不通的亞洲詩人在西湖邊會晤,身后少年詩人側立,一時被傳為文壇佳話。第二年10月10日,上?!渡陥蟆吠瞥觥皣鴳c紀念增刊”,還特意刊登他們兩人的合影,題為“今代亞洲二詩人合影”。

陳三立留在杭州的痕跡,大概只剩下牌坊山下一片茶園中的墓穴,寂寞地守望著日起日落。在美麗的湖山之間,陳三立之墓并不是一個景點,如果不是他有個以學問人格為讀書人追捧的兒子陳寅恪,他已差不多被遺忘了。陳寅恪生前也有歸葬西湖父母、兄長之旁的想法,他女兒陳美延證實,一代史家歸葬杭州的宿愿,多年來雖屢經申請,終于未果。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1.陳三立,《散原精舍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清)陳寶箴著,汪叔子、張求會編《陳寶箴集》,中華書局,2003、2005年版。

4.陳寅格,《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張求會,《陳寅恪的家族史》,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蔣天樞撰,《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葉紹榮,《陳寅恪家世》,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9.陳小從,《圖說義寧陳氏》,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

10.張朋園,《湖南現(xiàn)代化的早期進展》,岳麓書社,2002年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