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秋季,山東省教育廳招考本省籍官費留學生,傅斯年赴省會濟南應試,并以全省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nèi)脒x。盡管如此,主考方不但不把這位“黃河流域第一才子”放在眼里,反因傅斯年所顯示的壓倒性優(yōu)勢,壞了欲走后門安插親信的好事而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肉中刺。當權者以傅是五四運動中的“激烈分子,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19】,且還是“兇惡多端的學生示威活動的頭頭”、“打砸搶燒的危險激進分子”等為由,拒絕錄取。山東省教育廳官員奉命對外的解釋是:假如傅斯年到了大英帝國或法蘭西,一不開心,率領一幫梁山兄弟的后代(南按:傅的家鄉(xiāng)聊城產(chǎn)生過《水滸》中的武大、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等著名小說人物),再來一個三打祝家莊、火燒獅子樓或趙家樓之類的行動,把法蘭西的盧浮宮、巴黎圣母院等洋人的宮殿,用糞叉子、二叉鉤子或鐮刀斧頭加錘子,三下五除二給弄個底朝天;或哪一天像打虎的武二郎一樣喝高了,借著酒勁兒,把大英帝國的白金漢宮一把火燒個精光,山東方面乃至整個中國政府將吃不了兜著走。為了消除隱患,斬斷禍根,干脆來個“斬首”行動,斷了傅斯年出洋的念頭。如此這般,即便傅氏頭上長腳,身上長刺,也不過“土鱉”一只,再怎么鬧騰,亦只能在他家鄉(xiāng)黃河岸邊那塊黃土上翻跟頭,難以蹦跶出山東父母官與各色小吏的手掌心,更不會跑到太平洋或大西洋去興風作浪,揚風扎猛惹是生非了。
這個出乎意料的變數(shù),使傅斯年如同挨了一記悶棍,頓感天旋地轉。傅斯年以及部分正直官員皆表示不能接受這一怪誕的說辭,聲言要訴諸法律。就在決定是一只“海龜”還是“土鱉”這一重大人生命運的緊要關頭,以行俠仗義著稱的山東省教育廳一位叫陳雪南(名豫)的科長,出于對傅氏的同情和對貪官污吏的義憤,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堅持應以考試結果為準,力主傅斯年放洋,并言道:“如果成績這么優(yōu)越的學生,都不讓他留學,還辦什么教育!”【20】眼看陳科長已不顧自身得失跳將出來與當權者叫起板來,一批具有文化良知的官員也借機出面為傅氏大鳴不平。另有一群見風使舵,欲走后門而最終落敗者,也趁機煽風點火,四處鼓噪,給既得利益者施加壓力。在四面楚歌的叫喊聲中,當權者出于各種考慮,終于作出讓步,把傅氏列入官費留學生名單。垂頭喪氣的傅斯年得此喜訊,當場喊了一聲“我的娘!”差點昏厥過去。待喝下一碗清水,長噓一口氣后,傅斯年打起精神,搓干手心中那濕漉漉的汗珠,收拾行李返回北大,于同年12月26日,晃動著小山包一樣龐大肥碩的身軀,由北京起身去上海,乘輪船赴歐洲,開始了為期數(shù)年的留學生涯。
就在傅斯年即將踏出國門之時,上海著名資本家、紡織大王穆藕初表示將陸續(xù)捐出10萬元巨款給北大,要求校方選送五位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出國留學。留學期間的費用,比一般官費學生略多。當時的官費生每人每月90美元,穆藕初開出的費用為每人每月120美元。在北大代理校長蔣夢麟和胡適等人的策劃下,選出了段錫朋、羅家倫、周炳琳、康白情、汪敬熙等五人。因清朝末年政府曾派五位大員出國考察憲政,時稱“五大臣出洋”,此次五位學子得此惠顧,被坊間戲稱為北大“五大臣出洋”,一時為社會廣泛矚目。當時北大還有一位與“五大臣”勢均力敵的學生孟壽椿,本在預選之內(nèi),因名額限制被叫停?!拔宕蟪肌睉z惜同學手足之誼,頗感過意不去,乃相商每人自愿每月只要100美元,把多余的錢湊起來增加一個名額,孟壽椿得以好夢成真。穆氏捐款的受惠者實際上已是“六大臣”,只是“五大臣”的名聲已經(jīng)叫響,沒有人再去計較是五還是六了。
且說傅斯年到達英國后,先入倫敦大學跟隨史培曼(Spearman)教授攻讀實驗心理學,后兼及生理和數(shù)學、化學、統(tǒng)計學等。1923年由英國至德國,入柏林大學研究院攻讀比較語言學與史學。傅斯年之所以離英赴德,正如其北大同窗羅家倫所言:“一方面受柏林大學里當時兩種學術空氣的影響,一方面受在柏林大學的朋友陳寅恪、俞大維各位的影響?!薄?1】
正是為陳、俞二人的才學、人格與聲名所吸引,“目空一切”的傅斯年才棄英赴德走進了柏林大學校園。隨著傅氏的到來,形成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史上政學兩界名重一時的姻親三角聯(lián)盟,同時演繹了一段天才交會過往的歷史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