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
日本的關(guān)東,古代又被稱為東國。如今,它真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國。而最為東國的誕生感到高興的,其實不是源賴朝,而是遠在京都的“后白河法皇”。
這個后白河法皇我們前面提到過,他于1179年被平清盛幽禁于獄中,至今仍未獲得自由身。下面就讓我們來正式認識一下法皇陛下。
首先,為什么叫他“后”白河法皇呢?這個很簡單,因為法皇陛下有個爺爺當年叫做白河法皇,這后來者的稱呼前面自然就要加個“后”字了。
爺孫倆的成長軌跡分別是:
白河天皇--(退位)白河太上皇--(出家)白河法皇
后白河天皇--(退位)后白河太上皇--(出家)后白河法皇
現(xiàn)在大家也許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這祖孫兩位天皇為什么一會兒退位,一會兒出家呢?難道有權(quán)臣逼迫他們退位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不止是這兩位天皇,事實上在這一時期的日本每一位天皇從走上天皇寶座的那一天起,夢寐以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退位。
沒錯,這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古代外戚專權(quán)現(xiàn)象十分嚴重,外戚家通常十分強悍,強悍到外戚都能做到世襲。也就是說,一旦這家出了一個皇后,那下任皇后、下下任皇后……世世代代的皇后都要從這家出,直到有一天一個更生猛的角色站出來,干掉原有外戚家取而代之為止。
因而天皇的位置,向來只是一個擺設(shè)。
但是,有些天皇的內(nèi)心深處其實還是很渴望權(quán)力的。于是這些天皇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外戚不是總管著天皇嘛,那我退位當個太上皇,地位高一等,這樣就能與外戚抗衡啦。
所以,日本天皇退位,不是要讓權(quán),而是要抓權(quán)。當然,當了太上皇便能掌權(quán),這也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過就算抗衡不過外戚,太上皇總還是比天皇說話有力度的。(就是兩個都沒什么力度的人里邊,比較有力度的一個。)
久而久之,太上皇在人們心中就成了真正的天皇,而天皇,反倒像個皇太子。
于是,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在日本歷史上一段時期內(nèi),太子一當上天皇,就迫不及待地退位,因為就事實而言,退位才是真正的即位。
后來由于佛教在日本逐漸深入人心,太上皇以及宮里很多王公大臣都流行出家(我們熟知的平清盛、伊東佑親等人都出過家),出了家的太上皇,自然就成了法皇。但是大家不要誤會,事實上他們的所謂出家不過是混個名號,除了頭發(fā)要剃光以外其他都和平常人沒什么兩樣,該干嗎還干嗎。而這其實也不奇怪,日本的佛教本來就跟我們不一樣,和尚娶妻生子也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說這后白河法皇出了家,但還是要理俗事。
他的俗事就是他的皇權(quán)。
其實,這位法皇比以往任何一位天皇都更渴望權(quán)力。他雖有著日本天皇宿命般輕如鴻毛的地位,可是他的身體里卻日夜奔淌著一股躁動的血液。他渴望做一位真正的皇帝,渴望在權(quán)力與美色中醉生夢死。
法皇這輩子就崇拜一個人,誰呢?--唐明皇。
為了表示對偶像的終極崇拜和向往,法皇甚至把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改名叫“楊貴妃”。
“楊貴妃”的日本真名叫“丹后局”,“局”是日本古代對貴族婦女的尊稱,所以“丹后局”也可以理解為“丹后娘娘”。
雖然寵妃改名叫了“楊貴妃”,但幽禁生活卻是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法皇在獄中用以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就是和“楊貴妃”一起唱歌。當時日本最流行的音樂叫做今樣歌,是一種古代的通俗流行歌曲。據(jù)史書記載,法皇和“楊貴妃”唱起今樣歌來,常??梢砸徽焓裁炊疾蛔觯皇浅?,不停地唱,唱到嗓子都啞得說不出話來。
是的,他苦悶。
他渴望李隆基那神仙般的生活,他也想帶“楊貴妃”到華清池,一睹美人沐浴。他有太多太多的雄心壯志,然而現(xiàn)實卻如一張大網(wǎng),網(wǎng)得他伸不開手腳,困得他無法呼吸。
在自由亦成奢望的日子里,他將雄心、夢想、抱負全部化作歌聲。他要日復(fù)一日地唱,無休無止地唱,在聲嘶力竭的歌聲中,暢想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君王。
就在這無盡的絕望中,東國崛起了。這讓法皇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源氏與平氏互相制衡,最好是兩虎相斗,斗到最后,他便有機會坐享漁翁之利。不過這只是他的希望,他并不知道遠在關(guān)東的源賴朝意下如何。什么也做不了的時候,他唯有等待,擦亮眼睛等待。
源賴朝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平大人的想法卻是明確的,關(guān)東已經(jīng)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再也無法眼睜睜看著東國一天天做大做強了。
源賴朝的勢力為什么擴張得如此之快?平大人苦思冥想,終于得到了一個答案:支持他的人太多。
源賴朝的兵力幾乎都是支持他的武士帶去的,這其中不乏平氏倒戈的武士。只要失去了支持,他源賴朝自然就成光桿司令了。
好,就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先從近的開始。
于是1180年,京都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清洗運動。
凡是住在京都附近,跟源家沾上點邊的武士,隨時都要面對這樣一種危險:不知什么時候,一伙平軍士兵就會沖進你家大門,燒你房子、占你領(lǐng)地、殺你妻兒……當然了,關(guān)于你到底是不是真和源氏有關(guān)系,這一點既不由你自己說了算,也不因客觀事實而決定,主要是平大人看誰像誰就是。
除了武士,還有寺廟。日本的大寺廟一般都有很多僧兵,實力相當強大,當初以仁王和源賴政起兵反平時,京都著名大寺(圓城寺)就曾出兵相助。所以,寺廟也成了清洗的目標。
一大批日本古老的、享有極高聲望的大寺廟,在幾天之內(nèi)紛紛毀于烈火之中。其中,唐代曾經(jīng)接待過鑒真和尚的東大寺和附近的興福寺,一天之內(nèi)就燒死僧兵100多人。
是的,所有有可能,或者沒可能支持源賴朝的武士、僧人,在一夜之間都被平大人逼得走投無路,只有在平大人鞭長莫及的地方才能找到一線生機。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個地方--關(guān)東。
只是平大人并不知道這些。垂垂老矣的平清盛似乎思維已經(jīng)不是很清晰了,搞了場大清洗,他覺得心里敞亮了許多。
源賴朝,再也不會有人支持你了,你的氣數(shù)快盡了。
1181年2月,平清盛再次派出一支大軍北上,打算一舉掃平關(guān)東。
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怎樣,我告訴你帶隊的是誰,你就知道了是平維盛,富士川之戰(zhàn)那個平維盛。
但平清盛仍然是幸運的,因為他沒有看到戰(zhàn)爭的結(jié)局。
1181年閏2月4日,64歲的平清盛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臨終前,他留給兒子們一句話:就算我平家只剩最后一個人,也要和源氏斗到底。
平清盛的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他死后,平家再無人可以支撐大局。
關(guān)于平氏新任家督的人選問題,由于老大、老二都死得早,老三平宗盛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家督一職。
平宗盛有沒有能力扛起平家這面大旗,這個大家見仁見智,但此人有個難得的優(yōu)點我們不能不說,那就是宅心仁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跑到獄中,親手為法皇打開大門,然后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
“法皇陛下,您快出來吧。這兩年多來,委屈法皇您了?!?br>
就這樣,蹲了兩年大牢的法皇,在平清盛死后不到一個月,就以這種做夢都沒想到的方式重獲了自由。
然而法皇想要的,可不僅僅是“自由”二字,他一刻也沒有忘記他的夢想。
出來,只是第一步。
賴朝愛卿,你是否是助我完成心中大志的最佳人選呢?
日本的關(guān)東,古代又被稱為東國。如今,它真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國。而最為東國的誕生感到高興的,其實不是源賴朝,而是遠在京都的“后白河法皇”。
這個后白河法皇我們前面提到過,他于1179年被平清盛幽禁于獄中,至今仍未獲得自由身。下面就讓我們來正式認識一下法皇陛下。
首先,為什么叫他“后”白河法皇呢?這個很簡單,因為法皇陛下有個爺爺當年叫做白河法皇,這后來者的稱呼前面自然就要加個“后”字了。
爺孫倆的成長軌跡分別是:
白河天皇--(退位)白河太上皇--(出家)白河法皇
后白河天皇--(退位)后白河太上皇--(出家)后白河法皇
現(xiàn)在大家也許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這祖孫兩位天皇為什么一會兒退位,一會兒出家呢?難道有權(quán)臣逼迫他們退位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不止是這兩位天皇,事實上在這一時期的日本每一位天皇從走上天皇寶座的那一天起,夢寐以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退位。
沒錯,這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古代外戚專權(quán)現(xiàn)象十分嚴重,外戚家通常十分強悍,強悍到外戚都能做到世襲。也就是說,一旦這家出了一個皇后,那下任皇后、下下任皇后……世世代代的皇后都要從這家出,直到有一天一個更生猛的角色站出來,干掉原有外戚家取而代之為止。
因而天皇的位置,向來只是一個擺設(shè)。
但是,有些天皇的內(nèi)心深處其實還是很渴望權(quán)力的。于是這些天皇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外戚不是總管著天皇嘛,那我退位當個太上皇,地位高一等,這樣就能與外戚抗衡啦。
所以,日本天皇退位,不是要讓權(quán),而是要抓權(quán)。當然,當了太上皇便能掌權(quán),這也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
不過就算抗衡不過外戚,太上皇總還是比天皇說話有力度的。(就是兩個都沒什么力度的人里邊,比較有力度的一個。)
久而久之,太上皇在人們心中就成了真正的天皇,而天皇,反倒像個皇太子。
于是,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在日本歷史上一段時期內(nèi),太子一當上天皇,就迫不及待地退位,因為就事實而言,退位才是真正的即位。
后來由于佛教在日本逐漸深入人心,太上皇以及宮里很多王公大臣都流行出家(我們熟知的平清盛、伊東佑親等人都出過家),出了家的太上皇,自然就成了法皇。但是大家不要誤會,事實上他們的所謂出家不過是混個名號,除了頭發(fā)要剃光以外其他都和平常人沒什么兩樣,該干嗎還干嗎。而這其實也不奇怪,日本的佛教本來就跟我們不一樣,和尚娶妻生子也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說這后白河法皇出了家,但還是要理俗事。
他的俗事就是他的皇權(quán)。
其實,這位法皇比以往任何一位天皇都更渴望權(quán)力。他雖有著日本天皇宿命般輕如鴻毛的地位,可是他的身體里卻日夜奔淌著一股躁動的血液。他渴望做一位真正的皇帝,渴望在權(quán)力與美色中醉生夢死。
法皇這輩子就崇拜一個人,誰呢?--唐明皇。
為了表示對偶像的終極崇拜和向往,法皇甚至把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改名叫“楊貴妃”。
“楊貴妃”的日本真名叫“丹后局”,“局”是日本古代對貴族婦女的尊稱,所以“丹后局”也可以理解為“丹后娘娘”。
雖然寵妃改名叫了“楊貴妃”,但幽禁生活卻是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法皇在獄中用以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就是和“楊貴妃”一起唱歌。當時日本最流行的音樂叫做今樣歌,是一種古代的通俗流行歌曲。據(jù)史書記載,法皇和“楊貴妃”唱起今樣歌來,常??梢砸徽焓裁炊疾蛔觯皇浅?,不停地唱,唱到嗓子都啞得說不出話來。
是的,他苦悶。
他渴望李隆基那神仙般的生活,他也想帶“楊貴妃”到華清池,一睹美人沐浴。他有太多太多的雄心壯志,然而現(xiàn)實卻如一張大網(wǎng),網(wǎng)得他伸不開手腳,困得他無法呼吸。
在自由亦成奢望的日子里,他將雄心、夢想、抱負全部化作歌聲。他要日復(fù)一日地唱,無休無止地唱,在聲嘶力竭的歌聲中,暢想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君王。
就在這無盡的絕望中,東國崛起了。這讓法皇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源氏與平氏互相制衡,最好是兩虎相斗,斗到最后,他便有機會坐享漁翁之利。不過這只是他的希望,他并不知道遠在關(guān)東的源賴朝意下如何。什么也做不了的時候,他唯有等待,擦亮眼睛等待。
源賴朝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平大人的想法卻是明確的,關(guān)東已經(jīng)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再也無法眼睜睜看著東國一天天做大做強了。
源賴朝的勢力為什么擴張得如此之快?平大人苦思冥想,終于得到了一個答案:支持他的人太多。
源賴朝的兵力幾乎都是支持他的武士帶去的,這其中不乏平氏倒戈的武士。只要失去了支持,他源賴朝自然就成光桿司令了。
好,就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先從近的開始。
于是1180年,京都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清洗運動。
凡是住在京都附近,跟源家沾上點邊的武士,隨時都要面對這樣一種危險:不知什么時候,一伙平軍士兵就會沖進你家大門,燒你房子、占你領(lǐng)地、殺你妻兒……當然了,關(guān)于你到底是不是真和源氏有關(guān)系,這一點既不由你自己說了算,也不因客觀事實而決定,主要是平大人看誰像誰就是。
除了武士,還有寺廟。日本的大寺廟一般都有很多僧兵,實力相當強大,當初以仁王和源賴政起兵反平時,京都著名大寺(圓城寺)就曾出兵相助。所以,寺廟也成了清洗的目標。
一大批日本古老的、享有極高聲望的大寺廟,在幾天之內(nèi)紛紛毀于烈火之中。其中,唐代曾經(jīng)接待過鑒真和尚的東大寺和附近的興福寺,一天之內(nèi)就燒死僧兵100多人。
是的,所有有可能,或者沒可能支持源賴朝的武士、僧人,在一夜之間都被平大人逼得走投無路,只有在平大人鞭長莫及的地方才能找到一線生機。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個地方--關(guān)東。
只是平大人并不知道這些。垂垂老矣的平清盛似乎思維已經(jīng)不是很清晰了,搞了場大清洗,他覺得心里敞亮了許多。
源賴朝,再也不會有人支持你了,你的氣數(shù)快盡了。
1181年2月,平清盛再次派出一支大軍北上,打算一舉掃平關(guān)東。
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怎樣,我告訴你帶隊的是誰,你就知道了是平維盛,富士川之戰(zhàn)那個平維盛。
但平清盛仍然是幸運的,因為他沒有看到戰(zhàn)爭的結(jié)局。
1181年閏2月4日,64歲的平清盛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臨終前,他留給兒子們一句話:就算我平家只剩最后一個人,也要和源氏斗到底。
平清盛的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他死后,平家再無人可以支撐大局。
關(guān)于平氏新任家督的人選問題,由于老大、老二都死得早,老三平宗盛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家督一職。
平宗盛有沒有能力扛起平家這面大旗,這個大家見仁見智,但此人有個難得的優(yōu)點我們不能不說,那就是宅心仁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跑到獄中,親手為法皇打開大門,然后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
“法皇陛下,您快出來吧。這兩年多來,委屈法皇您了?!?br>
就這樣,蹲了兩年大牢的法皇,在平清盛死后不到一個月,就以這種做夢都沒想到的方式重獲了自由。
然而法皇想要的,可不僅僅是“自由”二字,他一刻也沒有忘記他的夢想。
出來,只是第一步。
賴朝愛卿,你是否是助我完成心中大志的最佳人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