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群體的意見與信念中的間接因素(5)
三:除非感到有所不滿,絕對不加以變革
四:除非能夠消除這種不滿,絕對不進行革新
五:除了針對具體情況必須制定的一些條款之外,絕對不制定任何范圍更大的條款。
在英國,從約翰國王直到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這五大原則一直支配著議會,讓它的行動有章可循,從容不迫。
法國人的情況恰好與此相反,這個由不同民族構(gòu)成的國家,用了整整一千年的時間來維護集權(quán)制,然而當法國民眾感覺到不滿時,他們選擇了粗暴的方式。
當一場目的在于摧毀過去一切制度的大革命進行過后,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樣大革命的結(jié)果就是毀滅了一套集權(quán)制,繼而建立了一套新的集權(quán)制,甚至使它進一步強化,更俱備壓迫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該承認,集權(quán)制乃是法國民眾迫切需要的產(chǎn)物,就該承認它是這個民族的生存條件,承認這種制度最適合法國民眾。
從以上所述得出的結(jié)論是,制度無法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尋找。
我們看到,美國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榮,而另一些國家,譬如那些西班牙人的美洲共和國,在極為相似的制度下,卻生活在可悲的混亂狀態(tài)之中。這時我們就應當承認,制度與一個民族的偉大和另一個民族的衰敗都是毫不相干的。各民族是受著它們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與這種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過是一件借來的外套,一種暫時的偽裝。
盡管道理是這樣的,但民眾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將不滿歸結(jié)于某種制度,又將希望寄托于某種制度,就像對待圣人的遺骨一樣對待未實行的制度,賦予這些制度以創(chuàng)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就這樣,各種幻想和新詞匯反復地對群眾的頭腦造成沖擊,尤其是后者,它們對于民眾的影響力,和它們的荒誕同樣強大。
正因為如此,為強行建立某些制度而進行的血腥戰(zhàn)爭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發(fā)生,而且還會繼續(xù)發(fā)生下去,看不到一絲停止的跡象。
(6)第五條導火索:教育
人們常常會持有一項錯誤的觀點:教育能夠使人大大改變。
這種觀點堅持認為,教育會萬無一失地改造民眾,甚至于把他們變成平等的人。
這種觀點被人們不斷地重復,當它被重復得足夠多時,就足以讓它最終成為最牢固的民主信條。以至于今天要想擊敗這種觀念,就像過去擊敗教會一樣困難。
然而我們要說的是,教育既不會使人變得更道德,也不會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變他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天生的熱情。
甚至在某些時候,只要進行不良引導,教育的壞處還會大于好處。
統(tǒng)計學家在這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佐證,根據(jù)他們的觀點,犯罪隨著教育,至少是某種教育的普及而增加,社會的一些最壞的敵人,也是在學校獲獎者名單上有案可查的人。
根據(jù)一本著作顯示,目前受過教育的罪犯和文盲罪犯的比率是3:1,在50年的時間里,人口中的犯罪比例從每10萬居民227人上升到了552人,增長了整整1.3倍之多。
這一點在法國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為法國的年輕人犯罪率大幅度攀升,而人盡皆知的是,法國為了這些年輕人,已經(jīng)用免費義務制教育取代了交費制。而那些成為社會敵人的社會主義者,往往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
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危險狀況,都是因為這種教育制度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心理學基礎上面,這種基礎認為,智力是通過一心學好教科書來提高的,只要一個人的成績足夠好,那么他的智力就會獲得穩(wěn)步提高。
三:除非感到有所不滿,絕對不加以變革
四:除非能夠消除這種不滿,絕對不進行革新
五:除了針對具體情況必須制定的一些條款之外,絕對不制定任何范圍更大的條款。
在英國,從約翰國王直到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這五大原則一直支配著議會,讓它的行動有章可循,從容不迫。
法國人的情況恰好與此相反,這個由不同民族構(gòu)成的國家,用了整整一千年的時間來維護集權(quán)制,然而當法國民眾感覺到不滿時,他們選擇了粗暴的方式。
當一場目的在于摧毀過去一切制度的大革命進行過后,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樣大革命的結(jié)果就是毀滅了一套集權(quán)制,繼而建立了一套新的集權(quán)制,甚至使它進一步強化,更俱備壓迫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該承認,集權(quán)制乃是法國民眾迫切需要的產(chǎn)物,就該承認它是這個民族的生存條件,承認這種制度最適合法國民眾。
從以上所述得出的結(jié)論是,制度無法解決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尋找。
我們看到,美國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榮,而另一些國家,譬如那些西班牙人的美洲共和國,在極為相似的制度下,卻生活在可悲的混亂狀態(tài)之中。這時我們就應當承認,制度與一個民族的偉大和另一個民族的衰敗都是毫不相干的。各民族是受著它們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與這種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過是一件借來的外套,一種暫時的偽裝。
盡管道理是這樣的,但民眾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將不滿歸結(jié)于某種制度,又將希望寄托于某種制度,就像對待圣人的遺骨一樣對待未實行的制度,賦予這些制度以創(chuàng)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就這樣,各種幻想和新詞匯反復地對群眾的頭腦造成沖擊,尤其是后者,它們對于民眾的影響力,和它們的荒誕同樣強大。
正因為如此,為強行建立某些制度而進行的血腥戰(zhàn)爭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發(fā)生,而且還會繼續(xù)發(fā)生下去,看不到一絲停止的跡象。
(6)第五條導火索:教育
人們常常會持有一項錯誤的觀點:教育能夠使人大大改變。
這種觀點堅持認為,教育會萬無一失地改造民眾,甚至于把他們變成平等的人。
這種觀點被人們不斷地重復,當它被重復得足夠多時,就足以讓它最終成為最牢固的民主信條。以至于今天要想擊敗這種觀念,就像過去擊敗教會一樣困難。
然而我們要說的是,教育既不會使人變得更道德,也不會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變他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天生的熱情。
甚至在某些時候,只要進行不良引導,教育的壞處還會大于好處。
統(tǒng)計學家在這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佐證,根據(jù)他們的觀點,犯罪隨著教育,至少是某種教育的普及而增加,社會的一些最壞的敵人,也是在學校獲獎者名單上有案可查的人。
根據(jù)一本著作顯示,目前受過教育的罪犯和文盲罪犯的比率是3:1,在50年的時間里,人口中的犯罪比例從每10萬居民227人上升到了552人,增長了整整1.3倍之多。
這一點在法國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為法國的年輕人犯罪率大幅度攀升,而人盡皆知的是,法國為了這些年輕人,已經(jīng)用免費義務制教育取代了交費制。而那些成為社會敵人的社會主義者,往往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
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危險狀況,都是因為這種教育制度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心理學基礎上面,這種基礎認為,智力是通過一心學好教科書來提高的,只要一個人的成績足夠好,那么他的智力就會獲得穩(wěn)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