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師(1)

高手 作者:張志俊


明師

說到老師,首先要選明師,明不是有名的名,而是明白的明!

其實以前的名師未必比現(xiàn)在多,但是武功好的人應(yīng)該很多,因為他靠這吃飯,靠這個生活。但是現(xiàn)在就不同了,現(xiàn)代人幾乎是沒人靠這個生活,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時候的人他學功夫的目的就是要靠功夫吃飯。所以教徒弟有句話叫“給一碗飯吃”,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以前的社會文明落后,它的文化傳播很難,社會信息交流緩慢不易,而且交通不發(fā)達也限制了那些功夫好的武師外出的機會。沒有文化,沒有信息,沒有交流。那些功夫好的武師根本沒有能力總結(jié)自己的東西,他怎么會教徒弟呢?好不容易有人來學習他就只會教你不停地練拳,你就打吧,一打三萬次。俗話說:拳打萬遍神理自現(xiàn)。這是最簡單的重復(fù)勞動,但是過去是靠這個出功夫的,很簡單就是所謂的苦練,這是傳統(tǒng)出功力的辦法。等學完后也練得差不多了,到打的時候他就直接往上打,打不過我就扛上了,從教學上講這個非常粗糙,但是也很實用。

今天就不同了,需求不同,目的不同,甚至連過程都不同。假如我們今天沒有80年代體委發(fā)展的散打運動,拳擊也沒有引進,那么中國武術(shù)的技擊很可能就沒了。因為過去呢說實話,一百年前,人不值錢,一拳打死了人,就跑了,跑了就算了,是不是?但是解放以后,我們不提倡打打殺殺的,這樣無論民間還是官方,對這個真實對抗性的技擊技術(shù)也沒有很好的保護和發(fā)展,主要是出于保護人的安全的意愿,這當然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卻客觀喪失掉了武術(shù)的靈魂——技擊,這就是代價。改革開放后一些有識之士又恢復(fù)了中華武術(shù)的技擊性,這也是好現(xiàn)象。不過這當中也有魚龍混雜的現(xiàn)象,說白了就是以次充好吧。這也難怪我國武術(shù)經(jīng)歷了從不支持到支持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使很多重要的東西斷代了,或者說丟了。幾十年后再想撿起來找回來談何容易?太極拳還算好的,畢竟幾百年來歷代名家整理的理論書籍還有很多流傳于世,直系傳承人還能勉強維持著。但是其他流派的東西就不好說了。那么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也必然影響到我們今天太極拳的教學,可想而知教學質(zhì)量會是怎樣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