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濺血點作桃花扇,比著枝頭分外鮮?!?/p>
1699年。侯方域和李香君相逢于紙上。
一個叫孔尚任的人感于興亡,博采遺聞,撰了一出戲。
南明凋零的桃花,盛開在清時素白的扇面。
明明是前朝的風景,卻那樣引人駐足。
對于前生人們總是充滿好奇,難以忘懷。
一世人悲歡離合。一雙人生離死別。
一個朝代如夢方終。廢墟上,一個朝代如夢初醒。
斜陽流水悠悠,頃刻興亡過手。
——題記
(一)
崇禎癸未二月。大明朝一息尚存。
李香君尚未被梳攏,侯方域還在南京城里秦淮河邊游蕩。
秦淮河是一條多情的河,多情漸至放蕩。它無所謂貞潔,也沒有是非觀,不受道德的羈絆制約。而離它不遠的徽南村落,女人謹守唯一的信念,就是為死去的丈夫守節(jié),余生不再興起愛欲之念。男人被摒棄在世界之外,她們必須忍受生活的磨難,男人有心或無意的挑逗,學會對抗夜里被寂寞慫恿的狂亂洶涌的性欲。然后,在某個黑夜或白天凄楚而解脫地死去,等待著被人發(fā)現(xiàn),上報。如果運氣好的話,不久之后在這個村落的顯眼處會立起一座牌坊,這由官方頒發(fā)的關于貞節(jié)的認證證書,是對于一個女人人生價值的最高肯定。
世界如此奇妙,當徽南的女人為亡人咬緊牙關,鎖緊大門時。秦淮河邊的女人們,正為如何留住經(jīng)過公子王孫而爭奇斗艷,費盡心機。
她們的世界是開放的。視男歡女愛是生之大事,竭盡所能。
她們半掩翠閣,卻是為了門庭若市。作為那個時代的時尚達人,她們穿著那個時代最摩登的服裝,梳著最新潮的發(fā)型,當然還有最流行最新鮮的妝容。
每一座樓臺,每一座長亭,短橋,每一樹柳底,垂楊。每一天,都上演這樣款款相送依依惜別的情景。
紅塵如此妖嬈,情意如此繁茂,如此潦草。
秦淮河水冷眼旁觀,笙歌歇,畫舫游。迎來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敗都不與它相干。
直到某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見,侯方域遇見了李香君。
她那時正隨蘇昆生學《牡丹亭》,院內(nèi)的香君歌聲輕蕩,綰住墻外的游人:“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成對兒鶯燕啊。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p>
這雛妓的聲色撩動了他。他駐足,注目。舊院新人。她含苞待放,將將又是花間魁首。
千里姻緣,自有人相牽。
有人勞心,有人幫襯,連鴇母都賢惠體貼……事情順利地讓人發(fā)指。洞房花燭,月映花影燭映人,哪有半點傾頹的氣象,兩個人的喜氣,將這國運將盡的死氣也順道掩飾了。鑼鼓喧闐中,眾人歡聚調(diào)笑,樂而忘憂,繼而忘國。
秦淮河上的生活,那些香艷的,他和她的故事,一再生動地展示,再動亂的年代,生活節(jié)奏都是井然有序的,人其實很渺小,渺小到不容易被驚擾。
不必把一切想像地過于壯烈,內(nèi)心的悲壯激蕩可能會改變一個人人生的某個決定,卻實難波及到人們正常生活。社會像一個巨大的海綿,吸納著人心的不安。
明末的才子佳人們,該眠花宿柳的眠花宿柳,該洞房花燭的洞房花燭,該訪親探友的訪親探友,該追名逐利的追名逐利,他們的生活不僅正常,動蕩的時局更使得原本瑣碎的小事也變得風情萬種,耐人尋味。
一夜恩愛歡娛不必細表。第二天一大早,他們的大媒楊友龍前來探望這對新人,他既是鴇母李貞麗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所以樂見其成,一力促成這樁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