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噴薄欲出(1)

徐悲鴻尋蹤:吞吐大荒 作者:傅寧軍


一九二七年四月,在歐洲刻苦研讀八年的徐悲鴻,帶著精湛的寫生技法和廣博的藝術知識,也帶著他的熱情與渴望,從巴黎回到上海,他要給懷孕的妻子找房子。隨后蔣碧微也回國,托運回了徐悲鴻視為珍寶的裝滿幾大箱子的書畫,有他節(jié)衣縮食買來的,有他自己的許多習作和繪畫作品,還有他臨摹的歐洲名畫。

正在上海藝術大學擔任文科主任的田漢,請徐悲鴻到藝大做美術演講。徐悲鴻渴望改革中國美術教育的想法,得到田漢的共鳴。

一九二七年歲末,在霞飛坊徐悲鴻家,田漢、歐陽予倩、徐悲鴻,三位日后在中國藝壇上舉足輕重的大師,在數(shù)次深談之后,決定成立自己的藝術團體“南國社”,并起草章程。后來,他們又決定籌辦南國藝術學院,培養(yǎng)時代需要的藝術人才。田漢是院長兼文學部主任,歐陽予倩是戲劇部主任,徐悲鴻是繪畫部的主任。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南國藝術學院舉行開學典禮,田漢致辭,把徐悲鴻與歐陽予倩介紹給大家。他講述學院的教學方針與大體規(guī)劃后說,“本學院是無產青年所建設的研究藝術的機關,師生應團結一氣,把學??闯勺约旱臇|西。”

此時,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與徐悲鴻接洽,聘請徐悲鴻任藝術系教授,固定收入每月法幣三百大洋。他表示接受,但提出一個條件,自己家仍住上海,不放棄南國藝術學院的教職,每個月有一半去南京,可以來回奔走,中大當即同意了。

經歷八年歐洲藝術歷練的徐悲鴻,不再是舊日的徐悲鴻。八年的臥薪嘗膽,八年的兼容并蓄,八年的勵精圖治,已使得他的藝術激情過于飽滿,簡直隨時可以噴薄欲出。徐悲鴻那幾幅撼動國人的大畫,正是集中地產生于其后的一段時間。

在徐悲鴻留學回國的執(zhí)教生涯中,南國藝術學院是他的第一次嘗試。由于經費緊張,田漢主持的這所簡陋的大學,事務由學生擔任,全院沒有職工,以減少辦學開支。徐悲鴻名聲鵲起,他有國立中央大學的教授津貼,還有他應邀給他所敬重的名流畫像,人家給的潤筆費。至于到南國任教,則不收分文,連上課的車費都自己出。

不久,學院由善鐘路原藝術大學校址,搬遷至西愛咸斯路。這里的租金較為便宜,但地段偏僻,住房條件也差,租了兩棟石窟門的舊樓房。田漢與徐悲鴻設計,和師生一起改造用房。把兩棟樓打通了,隔出了教室。又商得房東同意,在頂層給徐悲鴻建畫室。具體做法是,揭去樓頂屋頂?shù)囊话?,拆了房頂換玻璃,成了一間采光明亮、寬大敞亮的畫室。以當時上海來說,也是一流的漂亮畫室,徐悲鴻覺得非常滿意。

站在中國的土地上,徐悲鴻要畫出中國的油畫。

徐悲鴻似乎急于要將他在西方學畫感受到的宏大史詩氣勢,揮灑在巨幅畫布上。他的耳畔,時?;仨懫鸱▏L畫大師德拉克洛瓦的名言:“繪畫會引起完全特殊的感情,是任何其他藝術所不能代替的。這種印象,是由色彩的調配,光與影的變化,總之一句話,是那種可以稱之為繪畫的音樂的東西所造成的?!?/p>

狂飆般的情感在徐悲鴻內心沖撞,要急切地尋求一個突破口。不是小橋流水,不是古樹昏鴉,而要畫出他心中的洪鐘大呂。

也只有徐悲鴻,不滿足于畫幾張靜物或者畫幾幅單個人物,盡管他已經畫得相當出色,他要選擇一個讓中國人怦然心動的畫卷。于是,他的這幅構思已久的大作,就截取了司馬遷《史記》中的一個典故,一個古人殺身取義的悲壯場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