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汪政
一、 這三步走一走就是幾十年……
汪:在去年底江蘇作協(xié)舉行的高層論壇上我曾對你說過,想和你談談你近年的創(chuàng)作,這個想法在看了《女同志》之后就有了,接著又讀到你不少中短篇,想法就更多了,現在,你的長篇新作又發(fā)表了,那就一起說吧。搞創(chuàng)作的人與搞研究的人雖然都談文學,但角度、重點、方法與話語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區(qū)別,平時各說各的也就罷了,碰到一起就難免不投機。我們今天恰巧碰到一起了,大家都讓著點。
范:記得十多年前你和曉華寫過我的評論,后來的十多年里,我又讀過你的一些評論文章,雖然是寫別的作家的,但是讀過之后我就想,要是汪政再寫我的評論,或者和我對個話什么的,肯定是我比較焐心(方言,意思是心里覺得很熨帖)的事情,所以話不投機應該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談話中。當然,如果真不投機了,那也更好,或許會對我的溫吞水的脾氣和溫吞水的創(chuàng)作來一次重量級的冰涼的沖擊,醍醐灌頂。你看我多會自我調節(jié)——投機也好,不投機也好,只要對得上話,怎么著都好。
汪:你是一個只顧埋頭寫作的人,好像很少談自己,其實。知人論世,讓讀者了解作家還是有助于理解其創(chuàng)作的。你不妨簡單說說你走過的路。
范:簡單說說簡單的路?,F在還記得的小時候的與后來有關的事情很少了,上一年級時重重摔了一跌,跌掉了許多童年記憶。小學時無聲無息,四年級以前一直是個悶嘴葫蘆,幾乎所有有關的人員中,只有外婆重視我,特別的疼愛,外婆在臨終前還在向我大舅舅要一點錢,說要給她的“心頭肉”,心頭肉就是我,那時我讀大學了,念的師范,有伙食費,但是沒有零化錢。和女同學方惠珍合吃五分錢的一份青菜,結果省下的糧票和菜金都偷偷塞給了地下戀人,為表示溫柔體貼,你看虧不虧。我在一些回憶文章中多次寫過,外婆雖然早就走了,但她的疼愛,陪伴我一輩子。文革來了,我有了放開自己的機會。喜歡帶著比我小一點的男孩女孩出去亂玩(開個玩笑,我的短篇小說《我們的戰(zhàn)斗生活象詩篇》中的三姐妹或許就是我一個人分解出來的)??赡艽蠹矣X得我性格比較內斂文靜,其實也許是假象,或者是表面現象,或者是一個人的兩面性,我小時候和長大起來后都有許多大膽的作為,說出來也不比男孩子差,但在這里說似乎扯得太遠了,還是回過來繼續(xù)說路。后來就跟著大人全家下放了,在江浙交界的地方,叫桃源公社,開始還聽大人說,怎么弄到王光美的那個桃園去了,后來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們人在江蘇的桃源公社,但上街卻上到浙江的烏鎮(zhèn),因為烏鎮(zhèn)離我們更近。在農村我們還不夠勞動的年齡,卻喜歡勞動,就一邊在農村學校念書一邊勞動。再后來到縣中上高中,父母也相繼調到縣委,1974年縣高中畢業(yè)后,我又一個人遠行——不是遠行,很近,就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公社,吳江縣湖濱公社插隊,這里也和桃源公社一樣是半農半桑地區(qū)。但這次是一個人下鄉(xiāng)了,不是遠行也是獨行。在農村賣力地勞動,還入了黨,一邊記日記說要扎根據農村,一邊也在想著什么時候能夠上調。再后來就考大學,沒頭沒腦的,考大學的前天晚上還去看電影,看的是《征途》,內容早就忘記了?;貋肀桓绺缌R了一頓。父母倒沒罵。成為江蘇師范學院中文系77級的學生,大二開始寫作,大三發(fā)表作品,1980年《上海文學》第九期,短篇小說《夜歸》,是我寫作生活的正式開始,謝謝《上海文學》,謝謝已經退休的我的責任編輯張斤夫老師。我雖然開始寫作,我們的文藝理論老師卻認為我在文藝理論方面有才華,畢業(yè)時把我留在中文系教文藝理論,很慚愧我辜負了老師的期望和培養(yǎng),三年以后我離開了蘇州大學,到江蘇省作協(xié)當了專業(yè)作家——這就是我的簡單的路。
汪:這種回顧很有意義。文學界常有“代”的說法,許多人不以為然,以為這是研究者為了省事的說法,其實并不全如此。從人文學科的角度說,這種“代”與血緣或生物上的“代”并不是一回事,它主要看知識譜系與價值觀,如果這方面的變化小,血緣上的幾代可能就是一代,如果變化大,變化劇烈,幾年可能就是一代。你說你們與所謂的80、90一樣嗎?他們知道赤腳醫(yī)生?或者說,他們談起赤腳醫(yī)生時有你們一樣的經驗,一樣的情感記憶?我問我女兒什么是赤腳醫(yī)生,她還下了個看上去很嚴密的定義,說就是沒有行醫(yī)資質而在鄉(xiāng)村從事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人,后來她也繞不清,干脆說就是非法行醫(yī)吧。不過,代與代之間可以求同,但更應該豐異,特別是對文學而言,不同是好事,它有助于文學的多樣化。
一、 這三步走一走就是幾十年……
汪:在去年底江蘇作協(xié)舉行的高層論壇上我曾對你說過,想和你談談你近年的創(chuàng)作,這個想法在看了《女同志》之后就有了,接著又讀到你不少中短篇,想法就更多了,現在,你的長篇新作又發(fā)表了,那就一起說吧。搞創(chuàng)作的人與搞研究的人雖然都談文學,但角度、重點、方法與話語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區(qū)別,平時各說各的也就罷了,碰到一起就難免不投機。我們今天恰巧碰到一起了,大家都讓著點。
范:記得十多年前你和曉華寫過我的評論,后來的十多年里,我又讀過你的一些評論文章,雖然是寫別的作家的,但是讀過之后我就想,要是汪政再寫我的評論,或者和我對個話什么的,肯定是我比較焐心(方言,意思是心里覺得很熨帖)的事情,所以話不投機應該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談話中。當然,如果真不投機了,那也更好,或許會對我的溫吞水的脾氣和溫吞水的創(chuàng)作來一次重量級的冰涼的沖擊,醍醐灌頂。你看我多會自我調節(jié)——投機也好,不投機也好,只要對得上話,怎么著都好。
汪:你是一個只顧埋頭寫作的人,好像很少談自己,其實。知人論世,讓讀者了解作家還是有助于理解其創(chuàng)作的。你不妨簡單說說你走過的路。
范:簡單說說簡單的路?,F在還記得的小時候的與后來有關的事情很少了,上一年級時重重摔了一跌,跌掉了許多童年記憶。小學時無聲無息,四年級以前一直是個悶嘴葫蘆,幾乎所有有關的人員中,只有外婆重視我,特別的疼愛,外婆在臨終前還在向我大舅舅要一點錢,說要給她的“心頭肉”,心頭肉就是我,那時我讀大學了,念的師范,有伙食費,但是沒有零化錢。和女同學方惠珍合吃五分錢的一份青菜,結果省下的糧票和菜金都偷偷塞給了地下戀人,為表示溫柔體貼,你看虧不虧。我在一些回憶文章中多次寫過,外婆雖然早就走了,但她的疼愛,陪伴我一輩子。文革來了,我有了放開自己的機會。喜歡帶著比我小一點的男孩女孩出去亂玩(開個玩笑,我的短篇小說《我們的戰(zhàn)斗生活象詩篇》中的三姐妹或許就是我一個人分解出來的)??赡艽蠹矣X得我性格比較內斂文靜,其實也許是假象,或者是表面現象,或者是一個人的兩面性,我小時候和長大起來后都有許多大膽的作為,說出來也不比男孩子差,但在這里說似乎扯得太遠了,還是回過來繼續(xù)說路。后來就跟著大人全家下放了,在江浙交界的地方,叫桃源公社,開始還聽大人說,怎么弄到王光美的那個桃園去了,后來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們人在江蘇的桃源公社,但上街卻上到浙江的烏鎮(zhèn),因為烏鎮(zhèn)離我們更近。在農村我們還不夠勞動的年齡,卻喜歡勞動,就一邊在農村學校念書一邊勞動。再后來到縣中上高中,父母也相繼調到縣委,1974年縣高中畢業(yè)后,我又一個人遠行——不是遠行,很近,就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公社,吳江縣湖濱公社插隊,這里也和桃源公社一樣是半農半桑地區(qū)。但這次是一個人下鄉(xiāng)了,不是遠行也是獨行。在農村賣力地勞動,還入了黨,一邊記日記說要扎根據農村,一邊也在想著什么時候能夠上調。再后來就考大學,沒頭沒腦的,考大學的前天晚上還去看電影,看的是《征途》,內容早就忘記了?;貋肀桓绺缌R了一頓。父母倒沒罵。成為江蘇師范學院中文系77級的學生,大二開始寫作,大三發(fā)表作品,1980年《上海文學》第九期,短篇小說《夜歸》,是我寫作生活的正式開始,謝謝《上海文學》,謝謝已經退休的我的責任編輯張斤夫老師。我雖然開始寫作,我們的文藝理論老師卻認為我在文藝理論方面有才華,畢業(yè)時把我留在中文系教文藝理論,很慚愧我辜負了老師的期望和培養(yǎng),三年以后我離開了蘇州大學,到江蘇省作協(xié)當了專業(yè)作家——這就是我的簡單的路。
汪:這種回顧很有意義。文學界常有“代”的說法,許多人不以為然,以為這是研究者為了省事的說法,其實并不全如此。從人文學科的角度說,這種“代”與血緣或生物上的“代”并不是一回事,它主要看知識譜系與價值觀,如果這方面的變化小,血緣上的幾代可能就是一代,如果變化大,變化劇烈,幾年可能就是一代。你說你們與所謂的80、90一樣嗎?他們知道赤腳醫(yī)生?或者說,他們談起赤腳醫(yī)生時有你們一樣的經驗,一樣的情感記憶?我問我女兒什么是赤腳醫(yī)生,她還下了個看上去很嚴密的定義,說就是沒有行醫(yī)資質而在鄉(xiāng)村從事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人,后來她也繞不清,干脆說就是非法行醫(yī)吧。不過,代與代之間可以求同,但更應該豐異,特別是對文學而言,不同是好事,它有助于文學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