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赫開時百花殺1(1)

瞧,大師的小樣兒 作者:虎頭


1708年7月14日,距今299年,二十三歲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前往魏瑪,帶著身懷六甲的妻子巴魅花和前小姨子巴菲娜。

五年前,高中畢業(yè)生巴赫第一次就業(yè)便在魏瑪宮廷樂隊。這次巴赫來自彌豪森(Muehlhausen),這個出版了處女作的城市。彌城每年議會改選儀式與教堂禮拜合并舉行。時任彌城圣柏萊茲教堂管風琴師的巴赫專為儀式寫康塔塔《主即吾王》(BWV 71)。議員們十分滿意,一致同意動用公款出版。然而,統(tǒng)治彌城的極端虔信派要求禮拜時禁用管風琴。等于端了巴赫的飯碗。而且彌城工資超低,雖然巴魅花持家有方,但巴赫依然悲嘆:“我們生活極其節(jié)儉,卻仍常常連房租都交不起,并時時困于意外支出。生活何等艱難!”

巴赫只好跳槽。這個德國音樂跳槽王一生都在為薪水跳槽,或準備跳槽。

到彌豪森一年后,巴赫為魏瑪侯爵翁威廉驗收管風琴,他趁機在侯爵面前彈奏一曲。侯爵大悅,立聘巴赫頂替自己退休的管風琴師。面對頂頭上司,彌城議會只好接受巴赫的辭職。

列位看官,當時德意志有三百五十二個公侯小國,絕大多數(shù)面積和居民等于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宮廷樂隊象征領(lǐng)導的品位。翁威廉和弟弟翁若恩侯爵共治魏瑪,各有自己的宮廷、仆役和樂隊。巴赫職位是“薩克森侯爵宮廷管風琴師兼宮廷樂師”,位列宮廷樂正(Hofkapellmeister)杜雷色及其子、副樂正杜悅威之后,坐魏瑪音樂第三把交椅。

不久,翁若恩去世,其子翁奧德繼位。叔侄向來不是理想的執(zhí)政團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臨死立其子朱允炆為建文帝,他親叔叔燕王朱棣不久即舉兵“清君側(cè)”,四年后推翻侄子,自己坐了皇位,建文帝不知所終。翁家叔侄雖未鬧到兵戎相見,但擅長小提琴與長號的十九歲翁奧德思想開明,也經(jīng)常與叔叔沖突,倆人的音樂品位當然也大相徑庭。翁奧德組織宮廷管風琴音樂會,力推意大利音樂。叔叔則主管教堂音樂,崇尚法國音樂。魏瑪宮廷教堂有當時全德少見的十八人大型唱詩班,且教堂建筑風格獨特,管風琴和樂隊位于二樓,奏唱時聲浪直沖穹頂,然后加倍下?lián)?,回響轟鳴連綿不絕,似乎直接來自天堂,效果全德獨一無二。在這里,巴赫生平第一次指揮職業(yè)樂隊和唱詩班。

不過,從社會地位上講,來魏瑪算是降格以求,因為巴赫放棄了自由人身份。

看官須知,世界史上,音樂地位崇高,但音樂人卻屬“匠人”,地位跟賣煎餅馃子的相仿。在西方,此局面直到亨德爾、貝多芬和莫扎特才算略有改善。巴赫來魏瑪雖漲了工資,卻與馬夫廚娘并列仆人名冊。教堂還專為巴赫設(shè)一小屋,侯爵禮拜時屋門開啟,以便能聽見琴聲;侯爵祈禱時屋門關(guān)閉,巴赫等閑與侯爵根本不照面兒。因此,巴赫想讓漲點兒薪水,得費大量的腦漿子。

巴赫這個苦孩子超級愛錢。他爹是愛深鶴市(Eisenach)樂隊號手。六千居民的愛深鶴,城門上凜然刻著“音樂長照本城”。巴赫是八個孩子中的老么,九歲喪母,十歲喪父,被繼母發(fā)去五十公里外的俄德魯夫(Ohrdruf)投靠大他十三歲的大哥。巴赫在俄城入讀新教虔信派拉丁學校,成績優(yōu)秀,歌唱才能突出。兒子巴佳愛在悼詞中說巴赫有“出色的、透徹嘹亮的聲音,音域?qū)拸V,唱腔極好?!?/p>

1700年復活節(jié),十五歲巴赫高中畢業(yè),成績上大學有余??梢延兴淖拥拇笊┰俅螒言?,家中娃滿為患,飯菜就著哥嫂臉色根本無法下咽。恰逢嵐堡米歇利斯修道院唱詩班(Lueneburger Michaeliskloster)招生。大哥托人推薦巴赫。身無分文旅費,被大哥像瘟牲一樣推出門去的巴赫與同學艾格格帶著干糧,在陰晴不定的四月天徒步走到嵐堡。三百公里!

唱詩班每年錄取十二個“高音出色的窮孩子”。巴赫與艾格格雙雙中榜,巴赫獲最高獎學金,免費住讀,發(fā)零用錢,冬天有免費木柴。可巴赫仍然勤工助學——為貴族學生擦鞋、收拾屋子和去城里買東西——來賺錢。

巴赫在嵐堡,相當于海涅在巴黎。嵐堡圖書館藏有歐洲一百七十五位作曲家的一千一百冊手稿。他大抄其譜,廣泛接觸意、荷、德新教音樂和畢迪西作品。新教學校要求無條件服從、勤奮、謙遜和虔誠,課程包括拉丁文、希臘文、神學、邏輯學、雄辯術(shù)、哲學和詩藝。巴赫還在附近的騎士學苑學習路易十三的宮廷社交禮儀和宮廷舞,甚至包括“寫作優(yōu)美的信件”,以便日后供職宮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