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用一個大明星登臺亮相來做比喻更能生色。當是所謂的超級巨星,充滿了自信心,只這么輕輕盈盈地當眾一立,便雍容華貴風姿萬千,您不見只是一枝翠竹,斜斜一立,便滿紙風情翠色照人嗎?
其次是在通幅之中,不能有一敗筆。因為一枝挺立,十目集視,只要有一點毛病,馬上便會遭到指摘。好在夏仲昭在這方面功力渾厚,節(jié)的勁遒、葉的鋒利和組合的綿密都無懈可擊。這使我們想到了麓臺的自贊:我「筆端有金剛杵」!夏仲昭在這等地方毫無愧色。「太常一個竹,西涼十錠金」,這美譽不是孟浪得來的。所以一圖寫成,只覺得鳳尾森森,亭亭玉立,把窗紗都襯托得綠影如染。當初這構想就高人一籌,分得碧綠上窗紗,不但情景宜人,而且是人生一大啟示,玉樹臨風,颯爽動人,如月中草木,清澈得可以一一指點,一片光風霽月,夏仲昭胸襟開朗,揮筆一灑,便人可入詩,詩可入畫,都臻于最高明之境界。
在藝術意境上和這個有點相近似的,《莊子·養(yǎng)生主》上有一個膾炙人口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話說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一只全牛到他手中,只需如跳舞音樂般地劃上幾刀,那牛便剖析得如土委地。文惠君問他,何以能如此神妙,他說:「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游刃有馀」的成語即源于此??纯催@位「藝人」或道人他處理一個龐然大物的干凈利落,我們好生羨慕,處理人生的盤根錯節(jié),亦能這樣的如入無人之境嗎?
我在一幅現(xiàn)代作品中,看到了西方大畫家畢加索氏所畫的一頭斗牛,他用解剖的手法把牛割裂成許多塊和面,我一見大喜,心中想到,假如莊周看到了這位大師的這幅牛圖,他一定心喜不勝地引為知己。因為看圖析理,真的是明晰如畫。一位斗牛士若對牛的骨節(jié)隙縫了解到這種地步,他只需用刀子輕輕一點,那碩壯的牛,馬上就土崩瓦解。
我國畫牛的名作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所謂的韓滉《五牛圖》了。他在畫面上一字長蛇陣的自右向左畫了五頭黃牛,姿態(tài)各異,表情各不相同。我們一看就明白,這是北方的系統(tǒng),因為江南以水牛為主,黃河流域一帶都是黃牛的天下。我在貴州省旅行的時候,他們把黃牛叫做火牛,安順的火牛洞名聞天下,就是由于和水牛相對稱而得名的。
要點在于這五頭黃牛很顯然的分作兩組,由第一頭到第四頭都是自由自在的表情愉快:第一頭牛在延頸掉尾就荊棘而擦癢,第二頭一身花斑正仰天長嘶,第三頭則迎面而立,白角白耳作須眉俱皓的老人形狀,令人不覺莞爾。這一頭牛的透視角度十分危險,功力略差一點的畫家不敢如此下筆也。第四頭黃牛則掉頭回顧,因為它們四位的表情一致,所以畫家使它回轉頭來自成單元。它作吐舌之狀,有譏笑世人之意。頸胡上的重疊下垂線條,不但有節(jié)奏感,而且還透露出很強烈幽默感,分明有一點現(xiàn)在「卡通」的畫意;因為牛胡的顢頇累贅,在畫家的夸張手法中表達得十分可愛。
第五頭牛自成一「組」,因為它裝備不同,表情迥異,和前面四頭截然異趣:它獨自個踽踽佇立在那兒生悶氣,因為它被人上了鼻栓,被人們牽著鼻子走,所以它老大的不高興,眼睛珠子盡量的向后瞄瞪,對人類給它加上的桎梏深致不滿,也提出了最大的抗議。乾隆皇帝的題詩云:「一牛絡首四牛閑」,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一組牛群自由自在地活動,另一組則大受其約束,兩兩對立,相映生趣,畫家就捕捉住這一要點,描畫出這耐人尋味的《五牛圖》
若推究這《五牛圖》何以如此相映生趣,您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五牛圖》原來是由《二牛圖》演變而來,它原來是抄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故事,清高宗亦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他題詩又云:「弘景高情想象間」。
陶弘景,人稱陶隱居,是道教中了不起的大人物。梁武帝非常尊敬他,叫人備了重禮請他出山當宰相。他畫了一張《二牛圖》作為回答。畫上兩頭牛的表情各異:一頭自由自在地在吃草,十分高興。另一頭則穿了鼻孔加了籠頭,在在受人約束,表情十分的不自在。
梁武帝看了《二牛圖》之后,哈哈大笑,馬上明白了這位有道高士的深刻用心,說:這沒有關系,既然不肯受廟堂制度約束,有大事情發(fā)生時,我派人來移尊就教那還不是一樣!于是一時傳為佳話,人稱陶隱居為「山中宰相」,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他的畫像,果然仙風道骨,非我等塵寰中人。
中國的歷史真的是非同小可,文化層堆積得厚,若再向古老深處去發(fā)掘,我們馬上又會發(fā)現(xiàn)這《二牛圖》也是原有所本的,它還是由「二龜圖」演繹而來。在《莊子·秋水篇》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惠子對莊子說:「楚國的國王想麻煩您去做楚國的宰相,不知您意下如何?」
莊子先不給他正面的答復,卻對他打了一個譬喻,說:「現(xiàn)在假設有兩只烏龜,一只被裝在黃金的盒子里,用錦緞綾羅包著,供在廟堂神殿之上,國家有大事要決定之時,才用它來占卜。占卜時先還要虔誠地拜它一拜,真是貴重極了。而另外一只呢,則在爛泥之中曳尾爬行?,F(xiàn)在我請問您,是在廟堂之上黃金盒子中躺著好呢?還是愿意曳尾乎泥中?」
惠子一聽,馬上作了決定,說「那還是在爛泥中曳尾而行比較好一點!」
莊子哈哈大笑說道:「我正和您的意思一樣,所以就請您轉告楚王一聲,我還是曳尾乎泥中,逍遙這一段未盡的歲月吧!」
由這條線索上一路推索下來,「二龜圖」成了《二牛圖》,《二牛圖》又成了《五牛圖》,中國的文化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著實耐人尋味,而庖丁解牛的故事和《目無全牛圖》一相映照,更是啟發(fā)無限,這豈止是講藝術,簡直就是在講人生。
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大家都常常說《蘇東坡集》和《莊子》都是藝術思想史上兩部必修必讀的好書,如今由「胸有成竹」到「目無全?!沟膯l(fā),我們的觀點又擴展到全部人生:胸有成竹是智珠在握,此生藍圖已清晰地在掌握之中。目無全牛則是竅要盡悉,只需輕擊要點,一切困難迎刃而解,那不是最美麗又最快樂的人生嗎?
仔細看一看文同《墨竹》圖的百折不撓,再看一看《目無全牛圖》的迎刃而解,我們颯然有悟:原來看畫亦可以了道,不僅知道了藝術之美,同時也洞徹了人生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