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或是玩,熬到半夜經(jīng)常要補頓吃的,就是所謂消夜。
“宵”除了“夜”的意思外,還有“小”的意思。如果有人對你說“毋邇宵人”,是勸誡你不要近小人?!跋蹦?,除了消失、融化這些解釋外,還有“享受”之意,用法好比消遣、消夏晚會,等等?!跋?、“消”二字包含的這兩重含義--“小”和“享受”,正是消夜或者吃夜宵的精神所在。
消夜很少大魚大肉,常常只一小碗粥,小碗面,精致小咸菜,再配幾樣小點心。消夜一般不喝酒,喝也是小酌,不求痛快淋漓,但求入心入肺。夜深人靜,好像惟其如此,才配得上叫享受。果真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那是剛下火車餓極了,這一吃,已和消夜無關(guān),只是在補償?shù)⒄`了的正餐。
按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早、中、晚三頓正餐是根本,也是全部,人體所需全部養(yǎng)份和味覺的需求,皆可藉此解決。如果進而精心搭配食材,它們甚至可以養(yǎng)生治病、延年益壽。正餐如此全能,所以通常被稱為“大餐”。相比之下,夜宵就很旁枝末節(jié),顯得很小,有時小到讓人心痛。比如消夜在曾經(jīng)的很多年中,就被看作是浪費、敗家子兒、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受到人們的輕蔑。有一年在圖書館翻檔案,看到“文革”時期一個中學(xué)老師的認罪書,深刻反省自己不良生活作風(fēng),列了很多條,其中之一是偶爾還吃夜宵。我當(dāng)時想,如果吃個夜宵還要偷偷摸摸,也真夠受罪。
多虧社會進步到了今天,我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半夜出動,逐街挨巷遍尋世界各地美味;或者就在家里,煮大半鍋水,下幾根面,佐以上好的醬油香油小香蔥,真能吃出小陽春的氣息。夜宵雖小,卻吃得有聲有色,大有四兩撥千金的意思,把一天下來的吃吃喝喝調(diào)理得平滑柔順,舒心安康。
要說一日三餐全包全管,此外再不嘴饞我也行,不過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作息規(guī)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dāng)然三餐足夠。問題是,日落而不息又如何?
現(xiàn)代都市人越睡越晚,很多人早已變成日出而息。也難怪,白天在寫字樓里繁忙勞碌,穿著呆板的制報,壓抑著躍動的心;好不容易熬到夜晚,換上絢麗衣妝,盡情抒發(fā)靈性,沖進夜色就再不想回頭。
夜晚的誘惑太多了,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多,時間也拖得越來越長。所謂晚八點叫黃金檔,早已被人恥笑,因為后半夜有的是精彩。娛樂場所越來越多,酒吧KTV夜總會大排檔,白天大門緊鎖,即便個別開著,也是人人慵懶懨倦;街燈一亮,個個好似打了雞血上緊發(fā)條,神采飛揚。社會越來越開放,男女情愛越來越自由,原來因為害羞,夜幕降臨只能呆在家里望著天花板思春傷懷,現(xiàn)在大可以放膽出街,盡顯好男好女本色,一幕幕悲歡離合此起彼伏,個個當(dāng)事者都在默默企盼一夜到白頭。
都市夜晚這曲宏大的交響樂中,消夜必不可少,雖然看上去不那么搶眼,卻始終低調(diào)地站穩(wěn)一個角落,好似龐大樂隊中一只小小的三角鐵,輕輕一敲,即具畫龍點睛之妙,更如輕靈之風(fēng)吹過,心底一片清涼。
過去幾年非常能造,一群損友夜夜笙歌,大酒伺候,常常東倒西歪地到家,先跑陽臺上向黎明的曙光立正敬禮,再一頭栽倒不省人事。消夜于我們是夜夜狂歡的高潮。到如今,人困馬乏,開始休養(yǎng)生息。夜深人靜,間或想起過去的日子,借消夜這一視角,一幕幕生動場景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