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是維持生命的源泉,《素問·調經論》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體的氣血如果運行不暢,或氣血不足,則會直接導致體溫下降。因此,保證氣血的充足和順暢是我們提高體溫的關鍵所在。
1.氣血兩虧會讓你容顏盡失
氣與血相依相存、相互作用,二者互不可缺。血虛是由于氣虛所致,而血虛又反過來加重了氣虛,導致氣血兩虛,如果缺了任何一樣,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xiàn)故障。因此,只有氣血調和,人才健康無病、容顏燦爛。
每年的八月中旬,我們幾個大學同學都要搞一次聚會。畢業(yè)十幾年了,當年的青澀少女,現(xiàn)在都一個個變得成熟了,風姿綽約。而剛剛生完小孩的青青,這次卻是面容倦怠、一副人老珠黃之象。我們幾個大嗓門在聊天,她一直坐在那里喝果汁,而以前的聚會數(shù)她能說了。憑我多年的行醫(yī)經驗,不用多看就知道她氣血虛。
氣血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它們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多種生理功能。如果氣血虛了,皮膚就會變得沒有光澤,頭發(fā)干枯、掉發(fā),還有就是有很重的眼袋,這嚴重影響了我們女性的美麗。因此,咱寧可虧點兒別的,也不能讓氣血虧了。
氣血是什么玩意兒?
我們現(xiàn)在單純地講氣血可能有些抽象,中醫(yī)上的很多東西,像經絡、穴位這些都比較抽象的,剛開始比較難理解。其實呢,如果說白了,氣血也是很容易說明白的。所謂氣,在中醫(yī)上來講就是指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的存在是通過生理功能表現(xiàn)出來的,它是虛的;而血我們都知道,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摸得著也看得見。血在人的體內運行,將氧和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如果血虛了,就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缺乏滋養(yǎng)。氣血在維持身體健康的同時,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二者互不可缺,血虛是由于氣虛所致,而血虛又反過來加重了氣虛,導致氣血兩虛,如果缺了任何一樣,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xiàn)故障。因此,只有氣血調和,人才健康無病、容顏燦爛。
那么,氣血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推動、溫煦、防御、固攝等作用。氣能生血,血的組成與生成過程離不開氣和氣化功能;氣能行血,血的運行要依賴氣的推動,氣虛則會導致血行遲緩、血行不利、甚至血瘀;氣能攝血,氣能夠固攝血,如果氣虛不能固攝,就會導致許多出血病,這也是導致貧血的主要原因。
血液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在心肺之氣共同的作用之下,內至臟腑,外達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yǎng)的作用。血對氣主要是載氣和養(yǎng)氣的作用,血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氣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斷為氣提供營養(yǎng),使氣發(fā)揮作用。所以,氣虛就會導致血行不暢、出血,導致血虛;而血虛則會導致氣虛。氣血任何一方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對方,從而出現(xiàn)氣血兩虛、氣虛出血、血隨氣脫,最終導致血虛、出現(xiàn)貧血,影響人體健康。
引起氣血兩虛的原因,除了先天不足、稟賦薄弱以外,也可能由于脾胃虛弱、飲食不足、腎氣虧虛、勞累過度等所導致。我們知道,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質主要來源于脾胃所化生的食物營養(yǎng),如果脾胃虛弱,就會使脾胃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的食物營養(yǎng)轉化為氣血,血必將不足。再就是現(xiàn)在很多女性朋友為了減肥而胡亂節(jié)食,長期饑餓,氣血生化無源,長此以往勢必氣血兩虛。
清代喻昌《醫(yī)門法律》說:“飲食多自能生血,飲食少則血不生。”腎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如果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及房勞過度等均可引起腎虛,而腎虛則精少,精虧則血虛。再有就是由于勞累過度損及五臟、大病久病失于調理所導致氣血兩虛。
氣血兩虛有什么特征呢?其實,從外表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氣血虛的人,通常都有很大的眼袋,而且眼睛干澀;皮膚粗糙,沒光澤;頭發(fā)干枯、發(fā)黃、開叉;牙齦萎縮、牙齒的縫隙變大;睡眠不好、夜尿多等,這些都是氣血虛弱最明顯的特征。
在生活中,我們經??梢酝ㄟ^觀察一個人的臉上的氣色,來判定他是否健康。比如,老朋友見面,見其滿面紅光,就會說“看你最近的氣色不錯呀!”這里所說的氣色,是我們中國人判定健康的標志。但是,滿面紅光、氣色好并不代表沒病、氣血好。因為,氣血與五臟六腑和津液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為用,高血壓的人也可能是滿面紅光,或者由于肝火旺盛,外表看起來也是氣色不錯。
中醫(yī)提倡“虛則補之”,補氣虛可用牛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黃鱔、蝦、蘑菇等;補血虛宜采用補血、養(yǎng)血、生血之法,補血的食物有黑豆、金針菜、龍眼肉、菠菜等。氣血兩虛在補的時候宜雙管齊下,不但要從氣血兩補入手,還應健脾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