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浮存金的魔術(2)

巴菲特陰謀 作者:余治國


這個時候,很多股東站出來表示反對賠償,并對運通公司提出訴訟,要求他們保護自己股東的利益。關鍵的時刻到來了。在所有的巴菲特傳記上記載,巴菲特給運通總裁寫了封信,要求公司應該擔負起賠償?shù)呢熑?。他還自掏腰包,在股東起訴克拉克的法庭上為霍華德·克拉克作證,堅決支持他的賠償決定。于是,一個品質(zhì)高尚、為人正直的巴菲特形象就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了。

可事實是這樣嗎?

我們看到當運通公司賠償了6000萬美元后,大量失望的投資者拋售運通股票,股價從每股65美元跌到1964年6~7月的每股35美元。就在運通公司股價狂瀉之時,巴菲特卻大量收購運通股票,到1964年11月,他已擁有了430萬美元的運通股票。也就是說,這段運通股價暴跌的時間中,巴菲特至少購入了130萬美元的運通股票。在巴菲特購入股票之后,經(jīng)過很長時間運通公司才付清賠款,這時股價才回升到每股49美元。就這么一跌一升,巴菲特投入的130萬美元凈利率高達40%。1965年,運通股價上漲到每股70美元,1966年,巴菲特前后共用了1300萬美元,購買美國運通5%的股票。到了1969年,運通股價漲到了189美元,巴菲特的投資凈利率達到了300%~340%。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巴菲特堅決支持運通的賠償是有意讓股價下跌,再抄底購入,而并非什么善意地維護運通公司的信譽。

讓我們再來窺探巴菲特收購運通股票的另一個秘密。當時運通公司的主要業(yè)務是發(fā)行旅行支票、信用卡,其中旅行支票價值5億美元。按照通常的記載,巴菲特看好運通是因為運通是一家績優(yōu)公司,遲早會走出困境。然而,事實上,巴菲特喜歡的并不是公司本身的賺錢能力,而是公司的圈錢能力,即浮存金。

所謂浮存金,就是自己暫時可以支配的資金。運通公司的旅行支票可以使巴菲特擁有巨額的浮存金,相當于低息貸款。為了獲取浮存金,除運通公司外,巴菲特又看中了藍帶印花公司的浮存金。印花是一種銷售贈品,零售商們將找的零頭和印花一起交給顧客,顧客則把這些印花放入抽屜,粘入小冊子里。當攢了足夠多的小冊子后,就可以去兌換小禮品。印花不是免費的,商店從藍帶公司買入印花,通過提高商品價格對沖免費贈送印花的成本。最為重要的是,印花是預先付款的,而獎品是將來兌換的。藍帶公司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支配這筆浮存金。1968年,巴菲特買了7萬股藍帶印花公司股票。他還以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和多元零售公司的名義買了藍帶最大股東之一的斯里夫提馬特商場股票的5%。最后到了1970年年底,巴菲特擁有了13%的藍帶股份,獲取了大量的浮存金。

其實,各個行業(yè)都有浮存金,公司的應付賬款是浮存金,銀行存款也是浮存金。銀行儲戶不可能同時取款,因此銀行總能擁有巨額存款,只要貸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銀行就可以賺取利潤。但在所有的行業(yè)中,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數(shù)額最大,這也是巴菲特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對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念念不忘的原因。在保險合同簽訂后,投保人向保險公司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保費。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中,保費并非保險公司的資產(chǎn)而是公司債務,當保戶出險時,這筆保費就得拿出來賠償給投保人。但在現(xiàn)金流量表中,保費卻是現(xiàn)金流入,保險公司保留很少的支付金額后,剩余的大部分保費可以拿出去進行投資,而投資收益卻歸保險公司所有,相當于無息貸款。簡單地講,浮存金就是巴菲特可以暫時支配的別人的錢,但這個“暫時”可以暫時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巴菲特曾說過,浮存金“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公司的權益資金”,浮存金既沒有持有成本,在很多情況下也不需要償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