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天皇不倒翁(1)

曖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四、天皇不倒翁
  
  這是有史以來天皇第一次向他的人民宣布自己不是“現(xiàn)人神”,而是凡人,對日本人精神沖擊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耐人尋味的是,“神國”的神話即使已戳穿,日本人“神國”的情結卻并未因此而消散,最明顯的,就是戰(zhàn)敗后日本人對天皇的態(tài)度,統(tǒng)治階層對天皇制的拼死保護。
  
  作為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最高決策人天皇裕仁,本來是不折不扣的頭號戰(zhàn)犯,結果卻是安然無恙,甚至連被傳喚到軍事法庭作證都免了。這當然是美國庇護的結果。當時,眼看至高無上的“現(xiàn)人神”有被押上法庭受審判的危險,日本朝野人士奔走呼吁,聲勢十分了得,遂使盟軍最高統(tǒng)帥麥克阿瑟將軍有所顧忌,不敢將天皇請上法庭。奇妙的是:山姆大叔敢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卻不敢在天皇身上動一根毫毛。據(jù)麥克阿瑟將軍估計:“天皇的存在,可以與駐日美軍二十個師的力量相匹敵。”美國需要用他作為統(tǒng)治日本的鑰匙,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改造日本,否則將引起極大的動亂,給美國造成巨大麻煩。
  
  比較一下各戰(zhàn)敗國元首們的下場,事情就更清楚了。
  
  且不說希特勒,他知趣地提前自殺,避過了人們千刀萬剮,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被憤怒的群眾殺死之后,在樹上倒掛了三天,來往的人們都向他投擲石塊。意大利國王艾馬努艾萊,被流放到國外,他的長子雖然即位,可是僅一個月就被廢黜。比利時雖然不是戰(zhàn)敗國,但因為利奧波爾國王曾與德國合作,戰(zhàn)后一直得不到國民的諒解,只好長期流亡國外,最后不得不把王位讓給其長子(即后來的鮑頓英國王)。
  
  裕仁天皇的命運與這些人截然不同,這僅從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戰(zhàn)敗后的第二年初,天皇出于對戰(zhàn)敗道義上的責任感和收買人心的目的,到全國各地進行了視察慰問,不但沒有受到群眾的攻擊或譴責,反而受到熱烈歡迎。在大阪和名古屋,人們?yōu)榱艘欢锰旎首鹑?,成群結隊地擁來,甚至踩掉了天皇的鞋,擠掉了天皇的衣扣,每逢這種時候,天皇總是特別高興。傳記上這么寫著:“視察,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進行的。人們多半出于好奇吧,所到之處都是人山人?!,F(xiàn)在的天皇,他那溫和的容姿,自然無飾的態(tài)度,與過去穿著威風凜凜的軍服的天皇判若兩人,這似乎使人有點不敢相信。”(見《日本天皇--裕仁》)
  
  這樣一幅君民同樂的場面,似乎不應該出現(xiàn)在戰(zhàn)敗剛過的時刻,因為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包括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zhàn)爭),日本共有250萬軍人戰(zhàn)死沙場,傷殘不計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每兩戶人家就有死傷的人。現(xiàn)在,面對發(fā)動這場罪惡深重的戰(zhàn)爭的最高決策者--天皇,深受禍害的日本老百姓居然連一點怨恨的意思都沒有,實在令人無法理解。英國一家報紙驚奇而坦率地這樣報道:
  
  日本戰(zhàn)敗了,被外國軍隊占領著,但天皇的聲望不減當年。天皇到各地視察時,群眾對天皇就像是對超人的神一樣地致以敬意,日本社會不管遭到怎么樣的破壞,天皇卻成了唯一安定的因素。
  
  這一次出巡,使盟軍最高司令部再次認識到了天皇的聲望和作用,天皇制于是就這樣保留下來了,萬世一系得以繼續(xù)。戰(zhàn)后的《日本國憲法》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
  
  日本人對天皇的無條件的崇拜和熱愛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還是聽聽日本人自己是怎么說的吧。抄譯一段日本刊物上的文字,作者是一位我認識的老前輩、日本財團法人倫理研究所會長丸山竹秋先生--
  
  天皇制--那種建立在由幾千年歷史培養(yǎng)起來的情感基礎上的天皇制,是全體日本人生命的存在,這不是來自某種道理和簡單的感情,而是來自漫長的歷史中由那種刻骨銘心的“永遠互相信賴和敬愛”結成的一體感。
  
  這種一體感平常也許一般感覺不到,甚至還會忘記,一旦日本面臨重大歷史關頭,它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顯示出來?;仡櫼幌職v史,事情就非常清楚,比如日本在那次戰(zhàn)敗的關頭,即使是在絕望的深處,在人們的心底里,還是有一種讓人感到安定的東西,這就是天皇的存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