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海外的“國中之國”

曖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考察一下派駐海外的日本人生活狀態(tài),便可知曉。正如一位日本社會學家指出的那樣,他們是背負大和文化“密封倉”來到國外的,其中任何一個成員如果接納了外人,或者融入當?shù)厣?,就會引起同胞的不安、猜疑,直到受到制裁?/p>

北京天壇公園以東有一棟八層樓的封閉式公寓,里面住著上百戶清一色的日本人,都是日本各大商社駐北京的代表及其家屬,外人無從知曉其中的生活,他們在里面完全過著日本式的生活,儼然國中之國。聽我的一位已經成了人家媳婦、入了日本籍的朋友說,他們平常根本不同外人打交道,這已是全體成員的默契。這使她深感為難,她身在祖國,卻又不在祖國,好像在一個玻璃罩子里生活。除了自己的直系親屬,她國內的朋友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到她那兒去拜訪過,她也不敢叫人去。家屬們成立了各種協(xié)會,諸如烹飪啦,書法啦,花道啦,中文會話啦,幾乎每天都有活動,忙得不亦樂乎。若碰到必須同外面打交道的事,如聘用一位保姆,他們決不通過私人關系,而是通過外交服務公司介紹,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外人可能的介入。她還告訴我,有一個大阪商社的年輕人,因為和外人有交往,公寓的人先是勸告,后是警告,最后全體同他斷絕了來往。后來他只好搬了出去。

一位日本心理醫(yī)生稻村博寫過一篇長達二十多萬字的調查報告,題目就叫《日本人的海外不適應》。報告里列舉種種事例,細述日本商社在海外的社員及其家屬因不能適應當?shù)氐沫h(huán)境,而產生的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狀,讀來簡直慘不忍睹。這些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和歇斯底里癥,外語低能,不善社交,容易同保姆、仆人和異國的下屬發(fā)生誤會、爭端,直至慘遭殺害,等等。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許多人在國外呆了十多年,依然不會說那個國家的語言,甚至連日常生活都難以應付。

駐海外的日本人甘愿以如此大的代價,拼命地維持“國中之國”,理由只有一個:唯恐喪失作為大和民族一員本來應有的民族根性和母語表達技巧。這種強烈的“戀母情緒”,不能不歸因于東瀛島國特殊的凝聚力。它使日本人一旦離開自己國度,就會六神無主,除了躲進“國中之國”成一統(tǒng),別無他法。日本人類學者中根千枝在《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一書中這樣寫道:“從事各種職業(yè)而在國外生活的日本人無依無靠、寂寞和焦躁的心情幾乎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內心是一種在國外被流放的囚徒一般悶悶不樂的心情?!?/p>

一位日本社會學家這樣描述日本人:從外部看日本,看到的是由許多人圍成的圓圈的群體,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只能看到一個個后背,而看不到一張清晰的面孔。這是對日本人的集團性/愛國心的一種生動隱喻。

那么,什么才是這種集團性/愛國心的核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