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六八、滾石樂隊與約翰·列儂(1)

時代的噪音 作者:張鐵志


披頭士(The Beatles)和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是六○年代英國,甚至全球,最偉大的樂隊。

在那個狂亂而改變世界的一九六八年,他們是如何回應(yīng)時代的呼聲呢?

前一年的一九六七年,表面上是愛與和平的嬉皮年代。披頭士唱著《你需要的只有愛》這首歌,呼喊著用愛來取代暴戾與對抗;并且以《佩珀軍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Stg.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來體現(xiàn)那個時代的斑斕。但始終是壞男孩形象的滾石樂隊,卻用專輯《魔鬼陛下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c Request)揭示了那個時代斑斕色彩下的黑暗。

到了一九六八年,他們的對比更加強烈。

1

在六○年代后期,許多左翼人士已經(jīng)開始看到搖滾可以成為青年文化革命的彈藥。因為搖滾的節(jié)奏可以讓人震動,可以挑動青年對身體的欲望、破壞保守的社會秩序。這些反叛與破壞的能量如果被導引到政治上,將不低于傳單或子彈,而離經(jīng)叛道的滾石就是搖滾樂的黑暗使者。

一九六八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想結(jié)合影像與搖滾樂的激進潛力,于是拍攝一部電影,內(nèi)容是滾石樂隊錄制《同情魔鬼》(Sympathy For the Devil)這首歌的錄音過程,并剪入許多街頭抗爭的畫面。19

當政者也沒有低估搖滾的力量。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當時的女友瑪麗安娜·菲茨芙(Marianne Faithfull)就說,從一九六七年開始,英國政府已經(jīng)把滾石視為國家的敵人,計劃要把滾石搞垮。而這一年,警方突襲滾石吉他手理查德(Keith Richard)的家,并在六月以持有安非他命為罪名審判他和賈格爾。

面對這場審判,賈格爾說:“有人不喜歡我們在歌曲中表達的理念,不喜歡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想要阻止我們,斬斷我們的影響力?!庇短┪钍繄蟆飞缯摼驼f:“滾石樂隊顯然是因為他們的道德名聲,而非他們真正的罪,而被判刑?!?/p>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七號,在英國倫敦的美國大使館前,一場反對美國越戰(zhàn)的上萬人示威運動正在盛大舉行。游行的帶頭者是從當時至今都是英國最閃亮優(yōu)雅的女演員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grave),和從當時至今都很活躍的左翼知識分子阿里(Tariq Ali)。示威行動成為一場警察和抗議民眾間的嚴重沖突,民眾用石塊攻擊警方,警察則在煙霧彈中痛毆民眾。

在這場暴動中,有一個最閃亮的明星也在抗議的隊伍中,他是米克·賈格爾,滾石樂隊的主唱。賈格爾說:“你感覺到你是和一群想要改變世界人的在一起,而且你真的被群眾帶著走,不論他們要走到哪里。這就好像在舞臺上,觀眾給你如此大的能量,你真的不知道如何駕馭它?!?/p>

五月,在海峽的另一頭,巴黎的百萬學生和工人正在街頭掀起另一場革命。這兩個事件刺激米克·賈格爾寫下滾石最著名的政治歌曲:《街頭斗士》(Street Fighting Man)。后來在接受滾石雜志創(chuàng)辦人揚·溫納(Jann Wenner) 的訪問時, 賈格爾提到巴黎五月革命對《街頭斗士》的直接啟發(fā):

“當時的法國是一個奇異的時代。美國也是,因為越戰(zhàn)和其他各種騷動。在當時,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各種暴力在燃燒著。他們幾乎要推翻了法國政府……但是相對的,倫敦卻非常安靜……”

在《街頭斗士》中,賈格爾唱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