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聯(lián)印象(2)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作者:陳樂民


“三聯(lián)”本沒有自己的樓,買“三聯(lián)”的書,要到南小街一個叫“竹竿胡同”的臨時售書點。街名“竹竿”,足見其窄小了。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三聯(lián)”終于有了自己的大樓了,其間過程,沈公的書里有詳細(xì)的追述。這座樓比起如今的豪華“寫字樓”來,還是“寒酸”了點兒,不過讀書人在此有種親切感。我最看中的,除書以外是二樓的小“咖啡廳”,是新朋舊友聚會之所?!叭?lián)”好像是比較早開架售書的,所以青年人來的比較多。他們看中了一本書,就在樓梯階上坐著看,時時把整個樓梯坐滿了。于是“三聯(lián)”動員他們靠兩邊坐,讓出中間一條上樓的路。這種情景我看著很愉快?,F(xiàn)今我腿腳不靈,走不動了,更上不了樓了,但過去在咖啡廳里的一些聚會一直留在記憶里。老一輩人逐漸離去,我也已步入老境,雖然尚未頹唐,確實難于動彈了。

沈退董來,“三聯(lián)”格調(diào)依然。董老板在“五朵金花”時期我未見過??墒撬龔南愀刍貋斫由蚬陌?,卻是“自來熟”。她快人快語。一次我們到“三聯(lián)”對面的一家杭州菜館吃飯,正好碰上她也在,突然問:你們給別的出版社出書,為什么不給我們也寫一本?我們說正準(zhǔn)備寫《冷眼向洋》,還在同合作者磨合當(dāng)中。不料第二天,老董突然和倪樂一起到我們家來了,說那本書“三聯(lián)”決定要了……就這樣定下來了。

過些時候,我打算弄一本十七世紀(jì)末與歐洲神學(xué)和“漢學(xué)”相關(guān)的小冊子(我對這個時期的西歐有興趣,時常提起,以致倪樂常開玩笑說,“我們十七世紀(jì)”如何如何),覺得這樣冷僻的稿子,誰肯出?在我,自有我的興趣,出版社和讀者可不會跟著我的興趣走。不料我不經(jīng)意地提出,“三聯(lián)”居然很快接受了。某日,適遇老董,她說:“您就動手弄起來吧!”這本冷僻得不能再冷僻的書,就這樣出來了?!叭?lián)”很“慷慨”,接受這本“冷”書,原因之一是“三聯(lián)”的包容性大,除了各種文化學(xué)術(shù)的書之外,有幾種小開本“叢書”,可以容得各式各樣的稿子。我這本書題叫《有關(guān)神的存在和性質(zhì)的對話》,輯入了“文化生活譯叢”中。書出來了,我特別滿意的是它的封面設(shè)計,古香古色,一男一女,“神”的信徒,插上一副大翅膀,神情專注地翻看《圣經(jīng)》,與書的內(nèi)容很合拍。得記上一筆:責(zé)任編輯是倪樂,封面設(shè)計是張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