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整天很努力地工作,勞心勞力,像“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但卻總是沒有多少成績。
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懂得動手干,不懂得動腦筋干。
一定要走出“窮忙、瞎忙”的誤區(qū),老黃牛也要插上智慧的翅膀,不然就會被社會淘汰。我們既要努力地工作,更要智慧地工作。
走出“窮忙、瞎忙”的誤區(qū)“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這是聯(lián)想集團剛成立半年時期的理念。
這個理念我在《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書中寫過,后來在多次講課過程中也多次引用。
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盡管這是一個已有20多年的理念,但是大家對它都很重視,每當講述到這點時,大家總是記錄得最認真,討論起來也最熱烈。
我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中國各地、各單位的發(fā)展是不一樣的。盡管這是聯(lián)想的一個老理念,但對大多數(shù)單位和人士而言,卻是一個嶄新的理念。
第二,這個理念有極強的生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刺到了很多中國人辦事的兩大誤區(qū):一是只重視做事的過程,不重視做事的最后結果;二是整天只知道忙,當做得沒有好的成果,就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來自我寬解,并希望得到單位和別人的諒解。
關于做事只重視過程不重視結果,我曾經(jīng)在我所寫的《執(zhí)行重在到位》等書中,對之進行了回答: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做好了,才叫做了!”我想:上述這兩個觀點可以基本解決好做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問題。而在本書中,我想拿一整個單元,來破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誤區(qū)。
要破解這一誤區(qū),首先就要從“窮忙、瞎忙”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
一家公司準備和外地來的一家大型企業(yè)采購部經(jīng)理談一筆業(yè)務,因為這筆業(yè)務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但同時公司領導也了解到這位采購經(jīng)理脾氣非常壞,和他打交道,很少有不碰釘子的。于是公司特意派出了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業(yè)務員。
業(yè)務員接到任務后,不敢耽誤,立即匆匆趕到采購經(jīng)理下榻的賓館。
因為知道和這位經(jīng)理談判的難度會很大,于是他想:這位經(jīng)理會在當?shù)赝A粢粋€星期,如果今天說服不了他,我就明天再來,明天說服不了他,后天再來。天天都來,他總會被我的誠意打動。
然而,當他趕到賓館時,卻被告知經(jīng)理出去辦事了。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去了,經(jīng)理正在吃早餐,還沒等他開口,就被經(jīng)理直接拒絕了。
他不甘心,于是第三天,他選擇中午去找那位經(jīng)理。誰知經(jīng)理有午睡的習慣,被吵醒后非常憤怒,哪里還有心情聽他說什么??!臭罵一通之后,又將他轟了出去。
這回他沒有走,在賓館大堂等了一下午,直到深夜,也沒見著經(jīng)理。
看起來是毫無希望了,他只好將情況如實向公司領導做了匯報。
領導一聽,這樣下去的確不行,于是臨時決定派剛進公司的小王去試試。不管成不成,就當給他一個鍛煉的機會。
接到任務后,小王沒有急著去找那位經(jīng)理,而是好好準備了一番。
他通過種種渠道,詳細了解了采購經(jīng)理的處事風格、興趣愛好以及這幾日的行程安排。最后他還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開場白。
準備好這些,第二天一大早,小王就到了賓館的早餐廳等候,等那位經(jīng)理用完餐了,小王就跟著他一起走了出去,并在電梯里和他聊起了天,說的正是那位經(jīng)理最感興趣的話題。
結果可想而知,在博得了那位經(jīng)理好感的前提下,小王借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后面的合作也順利地談成了。
一個是老業(yè)務員,一個是才出道的新人,但為什么辦事的結果卻有如此大的區(qū)別?
老業(yè)務員很努力,苦勞的事沒少做,但因為方法不到位,忙來忙去,一點結果都沒有,還差點丟掉了一個大的合作機會。而新業(yè)務員運用了智慧,最終省時省力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從中,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忙,一定要忙得有方法,忙得有結果、有效益!這也是一個智慧型員工必須具備的素質。
因為有“忙”做掩飾,對于“窮忙、瞎忙”的人,我們往往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其實他也不錯啦,做事那么辛苦,又那么努力。實際上,“窮忙、瞎忙”會帶來三種嚴重的后果:
?。?)耗費了單位的資源,產生不了任何效益(2)耗費了自己的資源,卻沒有得到自我成長(3)會喪失很多機會。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因為只知道蠻干、苦干,結果弄得一團糟,白白浪費了本來可以把握的機會看了這些,你是否也會認同“窮忙、瞎忙是職場的大罪”?
在職場中想要獲得發(fā)展,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懂得聰明工作。
“老黃牛”也應插上智慧的翅膀20年前,我們在職場中提倡的是“老黃牛”精神。但在今天,光有“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的精神已經(jīng)不夠了,“老黃牛”還需要插上智慧的翅膀。
無論做什么工作,哪怕是最普通、看起來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只要加入智慧,就能夠做到與眾不同。
在很多雜志上,都曾經(jīng)刊登或轉載過一篇劉潤寫的《一個出租車司機的MBA理論》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劉潤有一天要從上海的徐家匯趕去機場,于是打了一輛大眾出租車。在車上,司機對于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賺最多的錢,給他上了一堂生動的MBA課。
我們來看幾段這位出租車司機的精彩話語:
“我做過數(shù)據(jù)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不賺錢?。∪绻f載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這哪里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分明是一位精明的成本核算師。
有了成本核算后,接下來該怎么辦?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那么這位司機又是如何做到主動決定自己要去的地方的?
“那天在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里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后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后面就忍不住問,為什么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他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游客,沒拿什么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那么他這樣做,最終的效果又如何?
“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一個月能拿三四千回家。做得好的大概5000左右。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個司機,萬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這2~3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wěn)定,基本不會有大的波動。”從這位出租車司機的故事中,或許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為什么“老黃牛”也需要插上智慧的翅膀。
和這位出租車司機相比,別的出租車司機做的是同樣的工作、花的是同樣的時間,但為什么效益卻相差那么多?
這就是工作運用了智慧還是沒有運用智慧的區(qū)別。
當我們從一味埋頭苦干中走出來,用心去尋找方法時,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每一份工作、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智慧去武裝,都能夠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效果。
找對你的方向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因為在比賽中睡著了而輸給了烏龜。在一次培訓課中,我講到“新龜兔賽跑”的故事:這次兔子沒睡覺卻還是輸了,請大家分析這是為什么。
有人說,賽跑時要經(jīng)過一條河。烏龜是直接游過去的,而兔子是繞過去的,所以烏龜贏了。
有人說,這是只花心兔子,他在賽跑時遇到一只母兔子,就忘記了比賽,談戀愛去了。還有人說,因為兔子方向跑反了!
這里最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因為跑反了方向。
在職場中,無論你多么聰明,無論你多么拼命,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都是背道而馳的窮忙、瞎忙,結果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我們回到第一節(jié),再看那兩個業(yè)務員:
老業(yè)務員一接到任務,立即開始行動,以為只要執(zhí)著,就一定能成功,但結果卻并不理想!而新業(yè)務員明白,要完成任務,首先必須讓對方接受自己,于是先從接近經(jīng)理、找他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因為方向對了,最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時候,成功除了勇敢,堅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方向對了,成功就來得更快。
成功起始于正確方向的選擇,方向是成功的根基。選擇了正確的方向,才具備了成功的可能性。作為一名智慧型的員工,想要在職場中取得成功,首先必須選對方向,讓路在腳下,成功才會在眼前。
在強調“方法總比問題多”時,我經(jīng)常講這么一個觀點:方法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明確你的目標要想將自己從“窮忙、瞎忙”的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你的目標。只有首先明確目標,接下來才會有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清晰思路,這步該做什么、下一步又該做什么,才會有條不紊,不至于做到最后徒勞無功。
新東方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說這和他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有很大的關系。
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他有個習慣,就是在幫別人建完房子后,會把別人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
俞敏洪不明白父親為什么要把這些“無用”的東西搬回家,“直到有一天,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yǎng)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干凈,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了。”這件事給了俞敏洪很大的啟示,以后無論做什么事,他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樣。
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證明了這一思路的好處。”俞敏洪說。
第一件是他的高考,目標明確:要上大學。第一年第二年都沒考上,第三年繼續(xù)拼命“撿磚頭”,終于進了北大;第二件是背單詞,目標明確:成為中國最好的英語詞匯老師之一,于是開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背,最后終于背下了兩三萬個單詞;第三件事是做新東方,目標明確:要做成中國最好的英語培訓機構之一,然后就開始給學生上課,平均每天給學生上六到十個小時的課,很多老師倒下了或放棄了,但他沒有放棄。
結果,三件事他都做到了。這就是目標明確所產生的效果。
哈佛大學曾經(jīng)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們對條件相似的一些青年人進行了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標;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
25年后,那些3%的人全都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行業(yè)領袖;那些10%的人都是各專業(yè)各領域的成功人士,事業(yè)有成;那些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事業(yè)平平;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wěn)定。
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不管有什么樣的目標,但目標必須明確。那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做法,雖然從表面上看,你似乎很努力,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做了很多無用功。
要想忙得有效果,就要像俞敏洪一樣,首先明確一個目標,然后通過各種方法,讓目標變成現(xiàn)實。
完善你的策略有時候,盡管你的方向對了、目標也很明確,但發(fā)現(xiàn)忙來忙去,還是沒有任何結果。這時候,不妨想一想,是不是策略不對,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家國外的摩托車公司,想了各種促銷辦法,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銷量仍然絲毫沒有提升??瓷先?,他們的銷售手法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產品的主要消費者是年輕人,且他們生產的摩托車無論從質量還是性能上,都相當不錯。按理說,銷售不應該這么糟糕。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其中有一個銷售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結果他發(fā)現(xiàn),很多年輕的消費者都透露了這樣一種想法:自己最想要的還是汽車,現(xiàn)在騎摩托車,不過是經(jīng)濟條件有限而不得不暫時做出的選擇。
了解了這一點,他不由得想:過去公司為了提高銷量,把著重點放在了提高摩托車的質量上。但這樣一來,消費者看到他們生產的摩托車越來越耐用,很可能就會產生一種抵觸心理:用這樣的摩托車,何時才能換成一輛汽車啊!
針對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他向公司建議:與其投大量的資金用于摩托車質量的提升和對此進行宣傳上,不如改變一下策略,將重點放在讓自己的摩托車能夠給大家?guī)砥嚨穆?lián)想上。
公司采納了他的建議,在生產的摩托車上裝上了類似于汽車懸掛的大號碼牌照和汽車使用的汽笛。
結果,這種新型的摩托車一上市,立刻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青睞,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
由于這位員工摸清了年輕人的心態(tài),了解到并不是消費者不買,而是他們不希望與自己買汽車的心理相沖突,由此最終找到了突破點,制定出了更完善的銷售策略。別看這一小小的改變,所起到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在工作中,我們也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看似合理的方案,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老出差錯。這時候,就不妨想想,還有沒有更完善的策略。在動手做事前先制訂完善的策略,不僅能節(jié)約時間和資源,更能體現(xiàn)我們工作中的聰明才智。
少花力氣,多辦事,是一個智慧型員工必備的素質。找到方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再有一個完美策略,工作起來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