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他又打來了電話,語無倫次地告訴我他又讓妻子的尖叫驚醒了,只是這次是在他做著夢對著妻子的頭打了好幾拳之后。這回他決定聽從我的建議了。
結論:敞開心扉,坦陳自己的壓力,否則早晚情感之堤會崩潰,而壓抑的情感會翻滾而下,泛濫成災。
兩害相權取其輕
在我搬到弗吉尼亞的最初幾年,我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在駕車的時候發(fā)怒。我曾在好幾個州住過,但我覺得弗吉尼亞的司機好像都是些“一心想要撞死我的白癡和瘋子”。所以,那時候我總是沒完沒了地生氣。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天我在公路上開車,當時我的前后都沒有車,這時前面有一輛停在我這一側路邊的車要開到公路上來。你肯定以為他會等我過去之后再往公路上開,但他沒有這樣,而是直接插到了我的前面,我猛打方向盤拐到另一個車道才避免了一場事故。我心里想:“這個混蛋!他是故意的!”
那時只要我一開車就會生氣,有一天我終于對沒完沒了地生氣感到疲倦了,所以我決定換一種視角看弗吉尼亞人的開車行為。從那時到現(xiàn)在,我一直告訴我自己:“他們不是沖著我來的。他們并不是故意迫使我猛踩剎車或猛打方向盤。他們只是無知,不懂駕車的規(guī)矩?!庇辛诉@種新的視角,我以后每次看到一個路邊的車我總是遠遠地就開始換到里道。這樣那個人的無知就不會影響到我了。
在我看來,我的新視角可以被看做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無知和惡意,我選擇無知!這樣,雖然我不贊同這些人的駕車方式,但我不會再為此生氣了。
想一想最近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感到不快、生氣或者勃然大怒。問你自己:那人做的什么事引起了我的這種情感?更重要的是,他為什么要那樣做?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為那人的行為找出另外兩個可能的解釋。拿出紙寫下所有這三種解釋??紤]一下,每種解釋會給你帶來什么感覺。然后就挑出那個帶給你的負面情感最小的解釋,換句話說,這是“三害相權取其輕”。
比如說,你在約好的時間去見牙醫(yī),但他卻讓你等了很長時間。你最初的想法可能是:“這家伙光顧掙錢了,一天安排了太多的病人,卻不管我們要等多長時間!”也許情況確實如此。但還是盡力想出另外兩個可能的解釋。也許有一個病人很害怕牙醫(yī),為了檢查他的牙,醫(yī)生額外花了很長的時間。另一個可能呢?也許他母親病了,給他母親看病的醫(yī)生剛給他打了一個電話陳述病情。這也是可能的?,F(xiàn)在考慮一下,哪一種解釋最不會讓你因為等待而煩躁?也許是母親生病的解釋吧。那么,純粹是為了降低你的煩躁程度,就這樣去想——他母親病了。然后再進一步,盡量同情他:哎!盡管他心里為母親的狀況而憂心忡忡,卻還要對自己的病人笑臉相迎,真是難為他了。如果我能理解他會讓他好受些的。(這至少會使你的煩躁不至于演變成憤怒,從而破壞你一天的心情。)
接受現(xiàn)實,不要苛求生活
如果事事都如你所愿,那這個世界該多美妙呀!如果情況都像下面那樣你肯定不會生氣:
〖〗
〖〗
你開車到十字路口的時候紅燈變成了綠燈;
〖〗你的妻子如你所愿地細心照顧你、體貼你;
〖〗你的孩子對你非常尊重;
〖〗你的老板按照你希望的數(shù)量給你報酬;
〖〗你的退休金如你所愿地增加;
〖〗政府官員盡職盡責地控制赤字;
〖〗你汽車的輪胎不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壞掉;
〖〗你的褲子總是像你希望的那樣貼身;
〖〗你的孩子總能取得他們應該取得的成績;
〖〗上帝總是對你的祈禱作出回應;
〖〗你希望下雨時天就下雨,希望晴天時就陽光燦爛;
〖〗你講笑話的時候人們會哄堂大笑。
家長和孩子間的困局
如果你不想一連二十年總是時不時地生氣,那就別要孩子。我所了解到的大多數(shù)家庭矛盾都是因為家庭成員對事情應該是什么樣子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應該對他們言聽計從,對他們說話時恭恭敬敬,并且以種種方式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感激——感激父母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心血。而孩子,特別是十幾歲的孩子,卻認為他們有權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可以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跟父母講話,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不需要感謝。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變化,關鍵是看能不能處理好這些看法上的差異。
結論:敞開心扉,坦陳自己的壓力,否則早晚情感之堤會崩潰,而壓抑的情感會翻滾而下,泛濫成災。
兩害相權取其輕
在我搬到弗吉尼亞的最初幾年,我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在駕車的時候發(fā)怒。我曾在好幾個州住過,但我覺得弗吉尼亞的司機好像都是些“一心想要撞死我的白癡和瘋子”。所以,那時候我總是沒完沒了地生氣。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天我在公路上開車,當時我的前后都沒有車,這時前面有一輛停在我這一側路邊的車要開到公路上來。你肯定以為他會等我過去之后再往公路上開,但他沒有這樣,而是直接插到了我的前面,我猛打方向盤拐到另一個車道才避免了一場事故。我心里想:“這個混蛋!他是故意的!”
那時只要我一開車就會生氣,有一天我終于對沒完沒了地生氣感到疲倦了,所以我決定換一種視角看弗吉尼亞人的開車行為。從那時到現(xiàn)在,我一直告訴我自己:“他們不是沖著我來的。他們并不是故意迫使我猛踩剎車或猛打方向盤。他們只是無知,不懂駕車的規(guī)矩?!庇辛诉@種新的視角,我以后每次看到一個路邊的車我總是遠遠地就開始換到里道。這樣那個人的無知就不會影響到我了。
在我看來,我的新視角可以被看做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無知和惡意,我選擇無知!這樣,雖然我不贊同這些人的駕車方式,但我不會再為此生氣了。
想一想最近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感到不快、生氣或者勃然大怒。問你自己:那人做的什么事引起了我的這種情感?更重要的是,他為什么要那樣做?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為那人的行為找出另外兩個可能的解釋。拿出紙寫下所有這三種解釋??紤]一下,每種解釋會給你帶來什么感覺。然后就挑出那個帶給你的負面情感最小的解釋,換句話說,這是“三害相權取其輕”。
比如說,你在約好的時間去見牙醫(yī),但他卻讓你等了很長時間。你最初的想法可能是:“這家伙光顧掙錢了,一天安排了太多的病人,卻不管我們要等多長時間!”也許情況確實如此。但還是盡力想出另外兩個可能的解釋。也許有一個病人很害怕牙醫(yī),為了檢查他的牙,醫(yī)生額外花了很長的時間。另一個可能呢?也許他母親病了,給他母親看病的醫(yī)生剛給他打了一個電話陳述病情。這也是可能的?,F(xiàn)在考慮一下,哪一種解釋最不會讓你因為等待而煩躁?也許是母親生病的解釋吧。那么,純粹是為了降低你的煩躁程度,就這樣去想——他母親病了。然后再進一步,盡量同情他:哎!盡管他心里為母親的狀況而憂心忡忡,卻還要對自己的病人笑臉相迎,真是難為他了。如果我能理解他會讓他好受些的。(這至少會使你的煩躁不至于演變成憤怒,從而破壞你一天的心情。)
接受現(xiàn)實,不要苛求生活
如果事事都如你所愿,那這個世界該多美妙呀!如果情況都像下面那樣你肯定不會生氣:
〖〗
〖〗
你開車到十字路口的時候紅燈變成了綠燈;
〖〗你的妻子如你所愿地細心照顧你、體貼你;
〖〗你的孩子對你非常尊重;
〖〗你的老板按照你希望的數(shù)量給你報酬;
〖〗你的退休金如你所愿地增加;
〖〗政府官員盡職盡責地控制赤字;
〖〗你汽車的輪胎不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壞掉;
〖〗你的褲子總是像你希望的那樣貼身;
〖〗你的孩子總能取得他們應該取得的成績;
〖〗上帝總是對你的祈禱作出回應;
〖〗你希望下雨時天就下雨,希望晴天時就陽光燦爛;
〖〗你講笑話的時候人們會哄堂大笑。
家長和孩子間的困局
如果你不想一連二十年總是時不時地生氣,那就別要孩子。我所了解到的大多數(shù)家庭矛盾都是因為家庭成員對事情應該是什么樣子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應該對他們言聽計從,對他們說話時恭恭敬敬,并且以種種方式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感激——感激父母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心血。而孩子,特別是十幾歲的孩子,卻認為他們有權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可以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跟父母講話,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不需要感謝。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如何變化,關鍵是看能不能處理好這些看法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