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朝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

第十節(jié) 東都與晚唐政治

隋唐洛陽 作者:郭紹林


  一、 黃巢義軍過洛陽

  到了晚唐,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勞苦大眾饑寒交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中華大地險象叢生。不少頭腦清醒的官員公開表示自己的不滿和憂慮。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劉允章,自稱"救國賤臣","冒死上諫"。他上《直諫書》,尖銳地指出"國有九破"、"民有八苦"。所謂國有九破,是說終年聚兵,蠻夷熾興,權(quán)豪奢僭,大將不朝,廣造佛寺,賄賂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等,食祿人多輸稅人少。所謂民有八苦,是說官吏苛刻,私債征奪,賦稅繁多,所由(小吏)乞斂,替逃人差科,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yī)死不得葬。咸通九年(868),他在長安主持科舉考試,所出試題為《天下為家賦》,意含譏刺,被諫官駁奏,貶官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在這樣的背景下,浙東爆發(fā)了裘甫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淮河地區(qū)爆發(fā)了龐勛領(lǐng)導的由戍卒擅自返回家園發(fā)展而來的農(nóng)民起義,規(guī)模最大的則是黃巢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

  乾符二年(875),濮州(治今山東省鄄城縣北)人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聚眾起義,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人黃巢集眾響應。次年,起義軍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轉(zhuǎn)戰(zhàn)于河南十五州,八月,攻陷了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郟城(今河南省郟縣)。唐廷為起義軍迫近東都而擔憂,派左散騎常侍曾元裕守東都,同時,大量征調(diào)藩鎮(zhèn)軍隊,用以防衛(wèi)東都宮闕,扼守汝州(治今河南省汝州市)、鄧州(治今河南省鄧州市)的要道,增防陜州(治今河南省陜縣)、潼關(guān),以及出擊起義軍。九月,汝州被起義軍攻克,東都大震,百官士民紛紛逃奔。但這時起義軍尚無力量攻占洛陽,因而向周圍發(fā)展。乾符五年(878),黃巢又攻陽翟。唐廷調(diào)河陽鎮(zhèn)(駐今河南省孟州市)兵士千人赴洛陽,與兩千名來自宣武鎮(zhèn)(駐今河南省開封市)和昭義鎮(zhèn)(駐今山西省長治市)的兵士共同保衛(wèi)東都宮闕。唐廷任命左神武大將軍劉景仁為東都應援防遏使,統(tǒng)領(lǐng)這三個藩鎮(zhèn)的兵士,并在洛陽募兵兩千;還將在外同起義軍打仗的曾元裕調(diào)回洛陽,再征發(fā)藩鎮(zhèn)兵士三千扼守洛陽周圍的要塞。

  王仙芝死后,黃巢率領(lǐng)大軍經(jīng)淮南,渡長江,一直轉(zhuǎn)戰(zhàn)到嶺南,然后揮師北上。這時,起義軍發(fā)展到百萬人,紀律嚴明,所過之處不搶掠。為了穩(wěn)定局勢,孤立最主要的打擊目標,黃巢發(fā)布檄文,宣布自己將入東都,直取長安,與各藩鎮(zhèn)不相干,警告他們自守壁壘,勿與交戰(zhàn)。廣明元年(880)十一月,黃巢率軍攻汝州,唐朝守將倉皇撤退,東都又處在起義軍的威懾之下。這時的皇帝唐僖宗,是個十八歲的青年,面對緊急情況,不知所措,在長安延英殿召集大臣商議對策,竟然泣不成聲。宰相們建議組織中央禁軍神策軍和關(guān)內(nèi)藩鎮(zhèn)兵十五萬扼守潼關(guān)。事后,宦官田令孜動員僖宗逃奔四川。十一月十七日,黃巢頓兵于洛陽城下。這時,劉允章已由江夏調(diào)任東都留守。他對時局的上述認識,必然導致對唐廷產(chǎn)生離心傾向,對農(nóng)民軍反抗朝廷的行動不那么仇視。因此,他率領(lǐng)留守官吏,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黃巢入城后,慰問百姓,秋毫不犯,坊市安然。

  起義軍沒有占據(jù)洛陽,隨即向西挺進,當月二十二日攻克了虢州(治今河南省靈寶市),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guān),進入關(guān)中。僖宗倉皇出逃,起義軍開進長安。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tǒng)。

  黃巢義軍過洛陽之時,戶部郎中李磎分司東都,挾帶尚書八印逃往河陽。大齊政權(quán)建立后,劉允章奉命前往索取尚書印鑒,但他拒絕交出。劉允章因而悔愧不已,于是串聯(lián)附近藩鎮(zhèn),起兵同黃巢對抗。李氏聞訊,將尚書印還給劉允章。

  后來,駐守東都的官軍到處搶掠,畿縣百姓生活無著,十分艱辛?!肚貗D吟》中那位都畿老翁述說道:"歲種良田二百廛,年輸戶稅三千萬。……千間倉兮萬斯箱,黃巢過后猶藏半。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卷土。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殘年一身苦。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朝饑山草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一廛為二畝半,這位老翁一家種了五百畝地。唐前期實行均田制,規(guī)定丁男每人可占有永業(yè)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一個五丁之家即可占田五百畝。但實際上一般民戶得不到足額,頂多得到規(guī)定數(shù)的三分之一。唐中葉以來均田制破壞,到唐末,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位老翁尚有這么多土地,可見家產(chǎn)殷富。他所述逃往山中的千萬家,艱難到尋覓草籽充饑、棲身蘆葦叢中的地步,那便是備受官兵荼毒的貧苦百姓了。

  二、 朱全忠劫持唐昭宗遷都洛陽

  鎮(zhèn)壓黃巢的唐軍從各地向長安涌來,一度投降黃巢的藩鎮(zhèn)紛紛倒向唐王朝一邊。黃巢軍隊滯留長安,消極防守,糧食供應窘迫,處境相當困難。中和二年(882)九月,擔任同州(治今陜西省大荔縣)防御使的黃巢軍將領(lǐng)朱溫投降唐朝,被賜名朱全忠,授以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的職務,倒戈鎮(zhèn)壓黃巢。唐廷還聯(lián)絡代北(今山西省北部)沙陀族李克用,以部族強兵參與鎮(zhèn)壓。黃巢率軍隊撤離長安,到中和四年(884)六月,退到山東萊蕪,自殺身亡,歷時十年的大起義終于失敗。此后,藩鎮(zhèn)之間連年攻戰(zhàn),只剩下十多個。在中原地區(qū),圍繞著帝位的爭奪,形成了宣武鎮(zhèn)(駐今河南省開封市)朱全忠、河東鎮(zhèn)(駐今山西省太原市)李克用、鳳翔鎮(zhèn)(駐今陜西省鳳翔縣)李茂貞三支敵對的勁旅。

  僖宗死后,其弟唐昭宗繼位,成為篡權(quán)者們?yōu)榱颂柫钐煜露鵂帄Z和挾持的對象。乾寧三年(896),朱全忠和河南尹張全義上表,請昭宗遷都洛陽,愿以兩萬兵士護駕。昭宗沒有答應,但朱全忠命張全義修繕東都宮室,以做準備。天復元年(901)朱全忠想把昭宗搶到洛陽,李茂貞則想搶到鳳翔?;鹿夙n全誨與李茂貞勾結(jié),搶先下手,達到目的。宰相崔胤勾結(jié)朱全忠,讓他帶兵入關(guān)劫奪。隨后一兩年,朱全忠打敗李克用和李茂貞,昭宗落入自己手中,帶回長安。

  天復四年(904)正月,朱全忠派牙將寇彥卿奉表,請昭宗遷都洛陽,百官隨同東行。昭宗被迫離開長安,朱全忠以部將張廷範為御營使。長安的宮闕衙署和坊里民宅,都強行拆毀,材料一并東運,美麗宏偉的京師頓時化為廢墟。二月,昭宗一行來到陜州,因東都宮室修繕未畢而就地駐留。朱全忠從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市西蒲州鎮(zhèn))來朝,旋即赴洛陽督修宮室。四月,朱全忠奏稱宮室竣工,請輦輿早日上路。昭宗借口皇后剛剛分娩,經(jīng)不住長途奔波,希望推遲半年。朱全忠大怒,派寇彥卿赴陜州催促。閏四月,昭宗啟程,經(jīng)七天抵達洛陽。

  李茂貞、李克用等八位藩鎮(zhèn)節(jié)帥互相聯(lián)絡,以匡復唐室為詞,欲連兵討伐朱全忠。朱全忠在河中,害怕洛陽出現(xiàn)變故,不好收場,就想殺掉昭宗,立一位幼主,以謀禪代。于是,他派判官李振赴洛陽,與樞密使蔣玄暉及左、右龍武統(tǒng)軍朱友恭、氏叔琮秘密行事。八月的一個夜晚,昭宗醉臥皇后椒殿,蔣玄暉選出百名將士連叩宮門,口稱有緊急軍情亟待御前面奏。昭宗起身,繞著柱子逃命,沒能躲過厄運,被政變軍人殺掉。蔣玄暉宣布兩個妃嬪是殺害昭宗的兇手。昭宗十三歲的兒子輝王李祚繼位,史稱哀帝或昭宣帝。

  朱全忠得知昭宗已被殺掉,去了一塊心病,卻裝出一副十分震驚、悲慟的樣子。十月,他來到洛陽,伏在昭宗靈柩上哭得死去活來。緊接著,他借口護駕兵士在街市搶米,奏稱朱友恭、氏叔琮不管束兵士,把二人貶至外地,未及動身,皆賜自盡。朱友恭就刑時大聲罵道:"出賣我來堵天下人的嘴,你這狗娘養(yǎng)的沒有好下場!"稍后,朱全忠去了宣武鎮(zhèn)治所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第二年,昭宗葬在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境內(nèi))太平山(原稱景山、懊來山)和陵。

  三、 唐梁禪代

  經(jīng)過多年的經(jīng)營,朱全忠勢力急劇膨脹,不但控制了中原地區(qū)的大量地盤,而且在東都小朝廷中布滿了心腹。他急于改朝換代,對于那套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后受禪的傳統(tǒng)程序很反感,妄圖一口吃成胖子。蔣玄暉、張廷範等人朝夕宴聚,為他謀禪代事,他反而認為他們故意拖延,是為了使唐朝茍延殘喘,甚至伺機復興,于是把他們殺掉。

  天祐四年(907)伊始,哀帝兩度派御史大夫薛貽矩赴大梁向朱全忠宣布禪位的事,又讓宰相、百官致函勸說朱全忠接受禪讓,朱全忠假惺惺辭讓一番。三月,哀帝下達御札禪位于朱全忠,派出官員充當冊禮使、押傳國寶使、押金寶使,由他們率百官備法駕赴大梁。四月,朱全忠在大梁金祥殿即皇帝位,改名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史稱后梁,以大梁為東都,洛陽為西都,廢除故西京長安。哀帝被封為濟陰王,幽禁于曹州(治今山東省菏澤市南),次年被毒死,謚為哀帝,后唐時改謚為昭宣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