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繼承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并進行了一些改革。
西魏實行府兵制以來,府兵是職業(yè)軍人,編入軍籍,不屬于軍府所在地的州縣官府管轄。府兵拖家?guī)Э冢覍匐S軍營流動居住,編為軍戶,不屬民戶。隋朝為了平定江南的陳政權,僅用于前線執(zhí)行軍事任務的府兵便有五十一萬八千名之多。開皇九年(589),平陳大功告成,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告終,國家復歸于統(tǒng)一。隋朝初建時,人口只有北方將近三百六十萬戶,這時把江南的五十萬戶納于麾下,總口數達到三千多萬。國家的統(tǒng)一呼喚和平和安寧,金戈鐵馬退居次要地位,男耕女織由田園牧歌變成時代的主旋律。對于如此眾多的府兵,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情況下依然由國家包下來,不但成為國家沉重的經濟負擔,也不利于利用閑置力量去發(fā)展社會生產。開皇十年(590),隋文帝下了一道改革府兵制的詔令。這位聰明的皇帝隱瞞了自己內心深層次的考慮,卻侈談自己如何憐憫戰(zhàn)爭年代府兵及其家屬的痛苦景況。他在詔令中先說:"魏末喪亂,宇縣瓜分(國家分裂),役車(戰(zhàn)車)歲動,未遑休息。兵士軍人,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居家沒有完整的墻壁),地罕包(苞)桑(駐地沒有自己的樹木),恒為流寓之人,竟無鄉(xiāng)里之號。朕甚愍之。"然后表示為了解除士兵及其家屬的困苦處境,國家做出這樣的規(guī)定:"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tǒng)領,宜依舊式。罷山東(河南陜縣崤山以東地區(qū),因在河南靈寶市秦函谷關以東,又叫關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隋書》卷2《高祖紀下》)這樣,華北地區(qū)及沿邊地區(qū)新設立的軍府予以撤銷,必然裁減下來一批府兵。保留府兵身份的人,依然編入軍籍,歸軍府統(tǒng)領,但自己及家屬又隸屬于所在州縣,同當地農戶一樣,按均田令分得土地,登記戶口,建立籍帳(戶口、賦役文書),有固定的住處和產業(yè),從事農業(yè)生產。這就把兵民分治改變?yōu)楸窈现危瑢⒏坪途镏平Y合起來,兵農合一,寓兵于農。這是在國家統(tǒng)一后的和平環(huán)境里,百廢待興,人手不足,既要保持一支軍隊,又要利用勞動力從事生產,而在軍事方面進行的改革。同時,隋文帝把軍府命名為驃騎府,正副長官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軍府隸屬于中央的十二衛(wèi)。
大業(yè)三年(607),隋煬帝把機構和職官的名稱作了一些改動。驃騎府改稱為鷹揚府,正副長官為鷹揚郎將、鷹揚副郎將(兩年后改稱鷹擊郎將)。十二衛(wèi)名稱的更改情況是:左右衛(wèi)改為左右翊衛(wèi),左右備身為左右騎衛(wèi),左右武衛(wèi)名稱依舊,領軍為左右屯衛(wèi),加置左右御,左右武候為左右候衛(wèi),等等;各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這時,府兵主要的軍事任務是宿衛(wèi)京師,保衛(wèi)皇帝,因而通稱為衛(wèi)士或侍官。他們分班輪流執(zhí)行任務,分配到十二衛(wèi)中,隸屬于左右翊衛(wèi)者稱為驍騎,隸屬于左右驍(騎)衛(wèi)者稱為豹騎,隸屬于左右武衛(wèi)者稱為熊渠,隸屬于左右屯衛(wèi)者稱為羽林,隸屬于左右御衛(wèi)者稱為射聲,隸屬于左右候衛(wèi)者稱為佽(cì)飛。除了宿衛(wèi)京師,扈從皇帝巡幸,府兵還承擔征戰(zhàn)、戍邊任務。
大業(yè)五年(609),隋朝的戶口統(tǒng)計數達到極盛,共有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戶,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口。兵農合一同時意味著農民中的丁男(18-60歲,后改為22-60歲)都要承擔兵役,因而兵源大為拓展,隨時可以征發(fā)巨量的兵力。隋煬帝為發(fā)動收復遼東故土的戰(zhàn)爭,"增置軍府,掃地為兵"。(《隋書》卷24《食貨志》)農民不堪負擔沉重的兵役,紛紛把自己的四肢弄成殘廢,失去披堅執(zhí)銳、長途跋涉的能力,以逃避軍旅生活,因為以禍得福,反倒把殘缺不全的手足叫做"福手福足"。(《資治通鑒》卷196)盡管這樣,大業(yè)八年(612)正月首次用兵,僅陸軍就多達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集結于涿郡(治今北京市),分批奔赴遼東戰(zhàn)場。這次用兵歷時半年,最終失敗。緊接著的兩個年份,又連續(xù)兩次用兵,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隋軍失敗了,但府兵并不是大量地暴尸沙場,而是乘機大批逃散。
隋軍在遼東戰(zhàn)場的失敗,有多方面原因。天時、地利、指揮、運輸等原因,這里不涉及,需要指出另外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兵農合一以后,府兵等同于農民,把力量用于生產,軍事操練必然薄弱,軍事素質下降,不能適應戰(zhàn)爭的需要,自是符合邏輯的事。其二,府兵有了產業(yè),打仗時必然存在后顧之憂,用心不專,斗志不強。在第一次征遼軍隊出發(fā)之際,隋煬帝下詔說:征遼府兵"莫不執(zhí)銳勤王,舍家從役,罕蓄倉廩之資,兼損播殖之務";因而責成官府對府兵家屬的生產予以調劑,生活予以照顧,以便"行役無顧后之慮"。這次慘敗出乎他的意料,他必然要對軍事制度做出反思,制定對策。于是在第一次出兵的次年,即大業(yè)九年(613),先是正月下詔:"征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集于涿郡";接著八月又"制驍果之家蠲(juān,免除)免賦役"。(《隋書》卷4《煬帝紀下》)可見和亦兵亦農的府兵不一樣,驍果是從民眾中招募而來的職業(yè)兵,脫離生產,專一當兵,家庭不承擔賦稅徭役,可保證"行役無顧后之慮"。這樣,隋煬帝對于軍事制度做出改革,實行府兵、驍果雙軌制。從此,驍果便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驍果是新出現的力量,需要有機構和官員統(tǒng)轄。上文提到隋煬帝大業(yè)三年更改十二衛(wèi)名稱,此外,還改左右領左右府為左右備身府,保留左右監(jiān)門府的名稱,它們和十二衛(wèi)統(tǒng)稱十六府。左右備身府便是統(tǒng)轄管理驍果的中央機構。左右備身府設有折沖郎將三人和果毅郎將三人,分別是掌領驍果的中央級正副官員。"折沖"的意思是挫敗敵軍的戰(zhàn)車,即擊潰敵人。詞組"折沖"老早就已出現,《晏子春秋》雜上說:"折沖于千里之外",《呂氏春秋·召類》說法相同,只是"于"字作"乎"。至于對驍果的具體統(tǒng)領,所設機構是相當于府兵鷹揚府的左右雄武府,所設長官是相當于鷹揚府長官鷹揚郎將和鷹擊郎將的雄武郎將和武勇郎將。
全國驍果的總人數有多少?史籍沒有統(tǒng)計數字。隋煬帝最后的歲月駐蹕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據業(yè)師黃永年先生研究,"江都隨駕的驍果……有關中招募來的數萬,嶺南來的近二萬,江東的上萬,再加上屈突通所率鎮(zhèn)守長安的關中驍果數萬,煬帝所募集的驍果總兵力當超過了十萬"。(《說隋末的驍果--兼論我國中古兵制的變革》,原載《燕京學報》新三期,1997;收入《黃永年自選集·文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0)驍果雖然數量不足府兵的十分之一,但由于是職業(yè)兵,武藝精湛,把戰(zhàn)爭看作自己建功立業(yè)和獲得賞賜、戰(zhàn)利品的絕好機會,因而在隋唐之際的政治生活中十分活躍?!端鍟肪?4《沈光傳》記載了一個典型事例。沈光家住京師長安,平素結交,盡是"輕俠"、"惡少年"之類人物。他從小便矯健輕捷,擅長戲馬。京師新修禪定寺,旗竿十多丈高,頂端繩索斷裂,無法升降旗幡。眾僧一籌莫展,十分發(fā)愁。沈光對僧人們說:"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他于是用嘴噙著繩索,手扶旗竿,攀援而上,在頂端把繩索系牢,然后撒手放腳,頭朝下從空中降落,著地后以手掌支撐身體,倒行數十步。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從此把他叫做"肉飛仙"。隋煬帝"征天下驍果之士以伐遼左,光預焉,同類數萬人,皆出其下"。賓客百余騎在灞橋為他餞行,他酹酒發(fā)誓說:"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當死于高麗,不復與諸君相見矣。"適值隋軍第二次攻打遼東,沈光"以沖梯擊城,竿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zhàn),短兵接殺十數人。賊競擊之而墜,未及于地,適遇竿有垂絚(gēng,粗繩),光接而復上"。隋煬帝"望見,壯異之",立即接見,授官朝散大夫、折沖郎將,賜給寶刀良馬,"賞遇優(yōu)重"。驍果的這種尚武精神和超凡武藝,是剛剛丟掉鋤頭鐮刀換上長矛大刀的府兵所無法比擬的。
正因為如此,驍果受到隋煬帝的重視,除了用以南征北戰(zhàn),還用以警衛(wèi)皇帝、布防各地,幾乎有代替府兵的架勢。府兵衰落的趨勢無可挽回,然而機構依然存在,于是用來管轄驍果。大業(yè)十一年(615),隋煬帝在驍果的扈從下巡幸北方邊地,在雁門(今山西省代縣)遭到強悍的突厥族騎兵的圍困。"[張]瑾以驍果出城擊戰(zhàn),一日九捷。煬帝登城望之大悅,賜物二千段,拜右翊衛(wèi)大將軍。"(《冊府元龜》卷396《將帥部·勇敢門》)可見府兵的軍官系統(tǒng)已用做驍果的長官。大業(yè)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淵發(fā)動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起兵,準備渡過黃河,挺進關中。隋煬帝13歲的孫子代王楊侑(yòu)擔任西京留守,他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率領兩萬精兵在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迎戰(zhàn)李淵,"又遣左武候大將軍屈突通將遼東兵及驍果等數萬余人,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與老生相影響"。(溫大雅《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2)李淵盡管在霍邑斬了宋老生,但在河東同屈突通指揮的驍果打了幾仗,卻不能取勝,后來,留下一部分將士牽制屈突通,自己率領一部分軍隊逼向長安。隋煬帝滯留江都,從駕驍果多是關中人,在外既久,思鄉(xiāng)心切,想開小差回家。于是總領驍果的軍官司馬德戡利用驍果的這種情緒,與幾個相好者謀劃政變。義寧二年(618),司馬德戡指使醫(yī)官張愷造謠以激怒驍果:"君是良醫(yī),國家任使,出言惑眾,眾必信。"他又指使備身府直長許弘仁把張愷所造謠言悄悄傳播開來:"君可入備身府,告識者,言陛下聞說驍果欲叛,多醞毒酒,因享會盡鴆殺之,獨與南人留此。"(《隋書》卷85《宇文化及傳》)驍果信以為真,果然義憤填膺,決定倒戈,使得政變者殺掉隋煬帝。隋煬帝由于對驍果關心不夠,措置不當,本該是保衛(wèi)自己的力量,反倒被政變分子利用,成了反噬的力量。
?。ǜ接洠罕疚氖窃邳S永年師《說隋末的驍果--兼論我國中古兵制的變革》一文的啟發(fā)和指示下敷演成篇的,特志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