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詳略",前面大致談過,現(xiàn)在且說"表里"。這篇文章是通過漁人的經(jīng)歷來敘寫的,漁人眼中的桃源是一個表層,敘寫到山中人叮囑漁人保守秘密的時候露出少許里層來。山中人的想法似乎是:雖然已經(jīng)改朝換代,還是不受外面的官府管轄治理比較好,他們大概是對政治徹底失望了。他們既不喜歡那社會,又不能改變那社會,只有繼續(xù)躲起來。漁人在山中停留的那幾天,山中人也許秘密的開過好幾次會吧,會議的結(jié)論大概是,他們不希望再得到什么,但求不失去現(xiàn)在已有的。……這些,你可以自由想像。
"不足為外人道也",山中人也太老實了,自己先把身世和盤托出,再求人家保守秘密,憑什么相信漁人能遵守諾言?難道憑那幾天的酒飯?他們深知人心的俗惡甚至詭詐才入山惟恐不深呵。不錯,他們并未忘記歷史經(jīng)驗,只是反應(yīng)遲緩了一點,等到醒悟過來,就用極笨的方法補救,干脆把漁人出入的山洞堵死了。他們總要不眠不休汗流浹背干上幾天吧,老實人都這樣,整天忙著填補聰明人留下的坑洞,以免自己掉下去。這就難怪他們要躲得遠遠的了……這些,你可以自由推論。"里層"就是引起讀者的想像和推論。有人讀了《桃花源記》,認為山中住的不是人,是一群神仙,那迷離恍惚的桃林,正好是仙凡的分界線。漁人跑去報告太守是俗不可耐的舉動,他從此墜入塵寰,再也與桃源仙境無緣。他之"迷不得路",既不是山中人消滅了標(biāo)志,也不是因為"春來遍是桃花水",而是隨著漁人的一念之轉(zhuǎn),通往桃源的路自動消失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嗎?也許是吧,要知道,也只有《桃花源記》這等水準(zhǔn)的文章才會引發(fā)這樣的"錯誤"呢。
讀了《桃花源記》,回頭再去讀那一段記述水災(zāi)的文章,文章和文章之間的差別實在很大。
讀了那一段記述水災(zāi)的文章,再讀下面的文字呢:昨天是星期天,天氣很好,我們?nèi)ス?times;×花園。早上九點,吃了早飯去等公共汽車,等了一個小時才擠上去。十一點到公園,先在門口排隊買票。進園以后,看見杜鵑花開得很茂盛,紅的黃的白的都有。杜鵑花圃旁邊是玫瑰花圃,也開得很漂亮,很多人在那兒照相。往前走,滿地細細碎碎的小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再往前走,轉(zhuǎn)一個彎兒,左邊是一個池塘,鋪滿了荷葉,右邊是一個花架,花架上頭爬滿了花,花朵底下有石桌石凳,有幾個老人坐在里面休息。池塘的盡頭有龍舌,龍柏,一棵一棵綠油油的。有個人在公園那一頭賣包子,很多人圍著他買,我也走過去買了兩個吃,滋味不錯,再買一個。三個包子吃下去,覺得口渴,就到公園外面去找賣汽水的。同是直敘,這一篇"游園"又比那篇"避水"差得多。文章原來分成許多等級!
你現(xiàn)在是在哪一級?做好了拾級而上的準(zhǔn)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