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對廣告宣傳藥品盲目相信,“病急亂投醫(yī)”,時常不問青紅皂白地以身相試,吃虧的人不在少數(shù)。有的人熱衷于偏方、驗方、秘方,由于輕信江湖郎中而上了游醫(yī)藥販的當,買了假藥。這樣做既可能對健康有害,又浪費了錢財。因此對于自己不認識或不熟悉的藥材,切不可在小商販處貿(mào)然購買和使用。
對于補品廣告,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呢?
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辨證的看法,對補品廣告也不例外。對于一些正規(guī)媒體合法的補品廣告,我們應該把其看作是一種宣傳和介紹補品的良好途徑,這是一種獲取較迅速的補品信息。但是我們不能完全依據(jù)廣告用語來判斷其好壞,而是要詳細閱讀一下補品的說明書,既要看到其療效和適應證,還要看到其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最好在選用之前詢問一下醫(yī)生或藥師,這種補品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是否與自己服用的其他藥物有不良的相互作用,具體怎樣用、用多少等等。
另外,我們還應該看到,盡管我們對補品市場和補品廣告不斷地加強著科學管理,但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仍然存在著差距,也還有一些不法之徒仍然在發(fā)布虛假補品廣告。因此,我們必須對廣告和補品廣告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健康投資并不等于購買貴的補品。補品若僅僅無益還算幸運,帶來危害就真是“花錢買罪受了”。問題的關鍵是你的身體是否真的需要補,你是否考慮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不要輕信廣告,也不要病急亂投醫(yī),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養(yǎng)生應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