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何求知(1910—1918)

道德哲學和報紙(3)

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 插圖本) 作者:(美)特里爾 著;胡為雄,鄭玉臣 譯


  他鼓動學友會與學校的清規(guī)戒律和迂腐頑固的校長作斗爭———毛澤東稱他“復古派”[46]———為此他還險些被開除(袁大胡子等人都幫助、保護過他,毛澤東的果斷剛毅贏得了人們甚至包括那些被他傷害過的人們的尊重)。他還動員學生抑制湖南軍閥和北洋軍閥對學校的騷擾。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學友會舉行了反對日本的“二十一條”和其他外國列強欺凌中國的

抗議活動?,F(xiàn)在毛澤東看到了日本的黑暗面,他讀了一本關于日中危機的書《明恥篇》,在這本書的封面上他寫道:“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他質問:“擁有四萬萬人的民族豈受三千島國之欺?”[47]在1916年另一封給蕭瑜的信中毛澤東預見到了在對日作戰(zhàn)中中美之間親密的伙伴關系。[48]

  他以學友會的名義為長沙的工人辦起了一所夜校?!拔覀儾皇悄绢^石頭,我們是人?!彼谫N在大街上的招生廣告上寫道,“有了文化,我們就能挺直腰桿做人”。一種學習方式已按照他自己的經(jīng)驗考慮出來了,“每次上課,衣服聽便,不必求好”,廣告補充道,“筆記本和所有教材都不要錢”[49]。

  毛澤東沒想到?jīng)]有幾個人能讀懂他那高深的啟事。[50]他又到工人家去招收學員,即使這樣,夜校也只持續(xù)了幾個月。毛澤東在頑強地維持著,當物理課效果不佳時,他向學員們許諾說:“方才所講,不過發(fā)端,將來如電燈之所以能用,輪船火車之所以能速,其理必皆告汝等知之?!保?1]

  在第一師范的最后一年,毛澤東的一個行動顯露了他的自信,也是他政治抱負的第一次表現(xiàn)。他后來帶點夸大地回憶說:“我感到自己心胸開闊,需要結交幾個親密朋友,于是有一天我就在長沙一家報紙上登了一個啟事,邀請有志于愛國工作的青年同我聯(lián)系。我指明要結交堅強剛毅、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啟事的最后一句是引用《詩經(jīng)》上的一句:“嚶其鳴矣,求其友聲。”[52]也許經(jīng)常孤獨的毛澤東一直就在尋找朋友,他在1915年11月給黎錦熙的信中透露說他的生命中從來沒有朋友。在同年8月給蕭瑜的信則說“我朝夕憂心”。[53]

  * 其他材料上寫得清楚,毛澤東只是把他的廣告貼到長沙街上的一面墻壁上,一家報紙認為它有刊登的價值,就把它采用了,毛澤東在他的原稿上加了標題:“二十八畫生征友啟事”。

  毛澤東只得到“三個半回音”。(“半個”是李立三,李后來成為著名的共產(chǎn)黨領導人,并與毛發(fā)生過沖突。毛回憶時,只是冷冷地提及李的“不明確”的答復,說:“我們之間從來沒有發(fā)展到友誼。”)然而,這個表面上看來顯得天真的征友啟事使這些愛國青年開始了重要的活動。毛澤東組建了一個純政治性的組織“新民學會”[54],它是湖南上空升起的第一顆紅色信號彈。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天,毛澤東對愛彌·蕭評論說,“一種人善于做具體事情,一種人善于做組織工作,前者要多于后者。但是,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55]

  毛澤東感到,一位組織家的天才,就在于能把各種人的長處融合起來,他不應當揭露挑剔別人的弱點,而應鼓勵所有積極因素的聯(lián)合。他的父親沒有做到這一點,而他將會成功。

  1918年6月,毛澤東從第一師范畢業(yè)了。和他圈子里的人一樣,他在社會上仍無立足之地,是個持不同政見者,思想里充滿了矛盾。他在畢業(yè)前夕給黎錦熙的信中這么說:“對于如何對待宇宙、人生、國家或是教育我全無想法,我覺得這些極為混亂,且混亂之因必生混亂之結果?!保?6]

  1890年的改革者們也是持不同政見者,但是當時的社會有他們的思想的土壤。梁啟超雖然在知識界被視為外人,但他的乖僻和好發(fā)宏論在當時則是同好者眾。

  對毛澤東這一代人來說,舊中國已不再是一統(tǒng)江山———甚至就要遍地烽煙了。在軍閥時代,傳統(tǒng)已失去了意義。同時,毛澤東又不能在西方化的中國人身上找到認同,如在檀香山受過西方教育的孫中山。現(xiàn)在,他既不是一條小魚,也不能算是一只雄鷹。

  毛澤東的生活已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他不再受他人幻想的鼓動,已經(jīng)能自我控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