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尼克松(1972)

尼克松(1)

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 插圖本) 作者:(美)特里爾 著;胡為雄,鄭玉臣 譯


  1972年2月一個寒冷的日子,美國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的"76年精神號"專機在空曠、寬闊的北京機場降落。停機坪一側(cè)飄揚著美國國旗,另一側(cè)飄揚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迎面是毛澤東的巨幅畫像。

  尼克松略帶微笑跨出機艙,周恩來面無表情地候在舷梯腳邊。對約翰·福斯特·杜勒斯于1954年在日內(nèi)瓦拒絕與周恩來握手記憶猶新的尼克松向周恩來鄭重伸出自己的手用力緊握著。

  幾小時后,尼克松坐在中南海那柔軟的扶手椅上,同毛澤東在一起。至下半夜,僅僅由于在那把椅子上就座,尼克松在12小時內(nèi)為中美關(guān)系所創(chuàng)下的業(yè)績,比任何一位美國總統(tǒng)在這以前的24年中--自從馬歇爾的竭力調(diào)停失敗以來--所完成的還要多。

  尼克松抵達(dá)的當(dāng)天,《人民日報》沒有提及他及他的這次旅行。這份6版的報紙涉及美國的文章是一則死亡的訊息。[1]一周前,毛澤東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逝世了。

  如果說,尼克松和斯諾身上很少有相同的思想觀念羽毛的話,那么,正是毛澤東的典型風(fēng)格把他們撮合在一起。讓報紙在"尼克松日"只談斯諾,毛澤東為的是挫美方銳氣,讓中國人民知道他對"美國人民"的看法是站在光明的一面。同時,他想給人一種處于重大場合前夕滿不在乎的印象,所以在隔天的《人民日報》上才出現(xiàn)贊揚尼克松此行有重大影響的文章。*

  *尼克松無疑會想起,他去中國前不久與病危中的埃德加·斯諾的接觸使他感到寬慰。他給斯諾寫了一封誠懇的信,其中說:"你卓越的成就受到了廣泛的贊揚和欣賞。"毛澤東沒想到尼克松對左翼作家是如此了解。事實上,毛澤東對斯諾的頌詞也許本來就提醒了尼克松,作為"中國友好人士"的斯諾的聲音多年來是孤獨無助的。

  同對尼克松一樣,形勢對毛澤東來說也是很微妙的。他不可能把總統(tǒng)介紹給他的政治局全體同事,因為林彪與他的同伙造成的巨大空缺至今還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