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迫害 阮大鋮開始編制黑名單時,對其政敵的迫害也進(jìn)入了新階段。由于馬士英和阮大鋮對東林黨抱有明顯的偏見,因此,他們開始招納過去與魏忠賢有牽連的人作為支持者。而這些人被鼓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擔(dān)心一旦正人君子們重新上臺,他們自己會因過去與魏忠賢的交往而遭到貶斥。比如郭如阇、周昌晉,特別是楊維垣,在公眾眼中都與從前的“逆黨”有關(guān),而如今都在馬士英手下任職。這無疑將使沖突更加殘酷。②楊維垣在1624年吏部之爭時便是阮大鋮的密友,現(xiàn)在他又力勸阮大鋮不擇手段地打擊政敵。1645年初,一位自稱大悲的瘋和尚為阮大鋮一伙提供了這樣的機會。③1654年1月12日,南京西城兵馬司得報說,西華門外有一個和尚自稱是親王。④一名官員奉命前去調(diào)查,將此和尚逮捕,帶入南京,由京師提督戎政忻誠伯趙之龍率手下官員審訊。在審訊者看 來,這個和尚無疑是個瘋子,他自稱法號大悲。是定王,并說,1642年先帝為防不測而派他南下。①審訊中,大悲和尚幾次改變自己的封號,還肆無忌憚地說自己與潞王有聯(lián)系。最后,他向?qū)徲嵳咛岬絻晌荒暇┱賳T的姓名,其中之一是錢謙益。②雖然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大悲不過是個發(fā)狂的和尚,他自稱親王的行徑是可憐的,可以不加追究。但阮大鋮和楊維垣卻抓住大悲提到錢謙益(他被視為與東林黨和復(fù)社有牽連的人)這一情節(jié),試圖編造一起陰謀支持潞王謀反篡權(quán)的案件。③于是,他們令一名親信參加了審訊,夸大了大悲的口供。使之牽連到143人,其中有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以及其他一些具有同等聲望和地位的人。④但阮大鋮還沒來得及下令逮捕這些人,錢謙益便上疏抨擊了這一針對他的而又不堪一擊的指控。這樣一來,此事便公開化了。這就迫使阮大鋮尋求馬士英對此案的支持。馬士英瀏覽了供詞,意識到這項指控根本不能使公眾信服。相反,只能使其同黨顯得滑稽可笑。⑤他看出這個可憐的和尚不能用來作為發(fā)動清洗的借口。遂于3月27日下令將大悲處決,并拒絕支持對那143人的指控。⑥盡管如此,阮大鋮仍繼續(xù)對復(fù)社成員進(jìn)行報復(fù),特別是對那些曾在“南都防亂公揭”上簽名的人或公開反對他復(fù)出的人?!短一ㄉ取穼Υ擞腥缦旅鑼懀簝磧吹目w紲在手,忙忙的捉人飛走;小復(fù)社沒個東林救,新馬阮接著崔田后,堪憂!昏君亂相,為別人公報私仇。①有些人遭受打擊,不得不更名換姓躲藏起來②,其余的則全部逃出南京,或到左良玉軍中避難,或到揚州作史可法的幕僚。③侯方域顯然是阮大鋮尋求報復(fù)的主要目標(biāo),一位與之關(guān)系密切的將領(lǐng)(經(jīng)常與他一起飲酒)警告他說,阮大鋮打算逮捕他。④作為阮大鋮發(fā)泄私憤之對象的其他官員,干脆在被革職之前就離開了朝廷。即使被授予官職,他們也斷然拒絕。⑤有才干的人中,有些拒絕任職,有些則因與馬士英和阮大鋮不和而得不到任用。例如:前廣西巡撫方震孺在行政和軍事方面都是行家,尤其擅長發(fā)動鄉(xiāng)紳和鄉(xiāng)兵。也許是因為曾受到史可法的舉薦,也許是因為曾遭受過魏忠賢的迫害,并幾乎被拷打致死,方震孺受到猜忌。盡管他愿意出力“勤王”,卻遭到馬士英和阮大鋮的排斥。因此,方震孺所具有的地方管理才干無法得到發(fā)揮。①但如果說1645年1月以后,南京政權(quán)中所有的官員都是馬士英或阮大鋮的親戚朋友,也不符合事實。還有一部分相當(dāng)出色的官員留在朝中,在馬士英棄職逃走后的最后日子里,就是他們主持朝政。其中三位主要大臣是趙之龍、王鐸和錢謙益。趙之龍并不是馬士英的親信,由于他處事公正,得到朝中許多官員的敬重。這些官員擔(dān)心朝政走向某一極端,因而希望有一位溫和甚至妥協(xié)的大臣。②王鐸是著名的書法家(1622年進(jìn)士),曾任翰林院編修。1640年升為南京禮部尚書,后丁憂告假還鄉(xiāng)。期滿后,原定到北京任禮部尚書,因李自成攻陷京師而未成行。1644年6月,出任南京政權(quán)的禮部尚書,繼而兼任大學(xué)士。③王鐸轉(zhuǎn)任吏部尚書后,錢謙益接任禮部尚書。④錢謙益是著名的東林黨人,⑤故有必要指 出,盡管馬士英與阮大鋮打擊正人君子,但仍有不少與東林黨有關(guān)系的官員留在南京朝中。50000454_0288_0①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有才干的中立者在朝中擔(dān)任要職,其中包括楊鶚、丁啟睿、高倬、朱大典和練國事。② ② 郭如阇當(dāng)上了刑科給事中(《明史》,第3436、3453頁);周昌晉為御史(同上書,第3453、3496頁);楊維垣為通政使(同上書,第2667、2749、3092、3495頁)。 ③ 克勞福德:《阮大鋮傳》,第37頁。 ④ 顧炎武:《圣安本紀(jì)》,第17—18頁;計六奇:《明季南略》,第24頁;顧苓:《金陵野鈔》,第44頁。 ① 據(jù)有關(guān)大悲的最詳細(xì)的資料記載,此人是安徽休寧人,15歲在蘇州出家為僧。其父姓朱,可能是皇族的遠(yuǎn)親。姚家積:《明季遺聞補考》,第108頁。 ② 計六奇:《明季南略》,第171、181—183頁。周鑣的名字可能也被提及。一位御史后來提出周鑣是這一陰謀的策劃者。這種說法顯然符合阮大鋮之意。徐鼒:《小腆紀(jì)傳》,第 207頁。 ③ 不過大悲在百姓中確有一批追隨者,李清:《三垣筆記》下,第16頁。 ④ 關(guān)于姜曰廣反對阮文鋮復(fù)出一事,見李清:《三垣筆記》下,第7頁。 ⑤ 馬士英可能還意識到他可以利用錢謙益,因為錢謙益已開始試著巴結(jié)馬士英和阮大鋮。斯特魯弗,私人通信。 ⑥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第103頁;《明史》,第3494、4111頁;斯特魯弗:《南明》,第22頁。李清贊揚弘光帝明智大度地防止了這一事件演變?yōu)榇笠?guī)模的政治迫害。李清:《三垣筆記》下,第16頁。 ① 孔尚任:《桃花扇》,第219頁。 ② 何紹基編:《安徽通志》,第 2490頁(第二二○卷,第7頁)。 ③ 謝國楨:《南明史略》,第62頁。 ④ 侯方域:《壯悔堂集·壯悔堂文集·傳》第一篇傳,第1頁;第二篇傳,第2頁。 ⑤ 例如,徐石麒初任福王政府內(nèi)閣都御史,后接替張慎言任吏部尚書。阮大鋮清除異己時,他告老還鄉(xiāng),回到嘉興。嘉興城陷時,他懸梁自盡。《明史》,第2513、3090頁;貝蒂:《中國的土地和宗族》,第39—41頁。第二種情況,可以桐城的方孔炤為例。方孔炤曾為楊嗣昌所迫,離京返鄉(xiāng),在桐城鎮(zhèn)壓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軍。崇禎末年,他被調(diào)往大名、廣平地區(qū)負(fù)責(zé)剿匪。北京陷落時他逃到南方。他表面上以阮大鋮在朝為由拒絕接受南明政府的任命,實際上是以此為借口與南明保持距離。他想恢復(fù)其家族對桐城的控制。桐城地區(qū)出身豪門的人普遍持此種態(tài)度,他們很快便同清廷聯(lián)合起來,以保證其私有財產(chǎn)不受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軍的襲擊。貝蒂:《中國的土地和宗族》,第45—47頁,及其《抵抗的抉擇》。 ① 方震孺原籍桐城,后遷到安徽中北部的壽州。他也在北方任過職,并曾說服祖大壽為明朝效力,后被閹黨囚禁。崇禎即位時,他正在獄中備受折磨,因及時獲釋才幸免于死?!睹魇贰罚?819—2820頁。 ② 《貳臣傳》第七卷,第24—25頁。作為“勛臣”,趙之龍還控制著南京兵馬司(斯特魯弗,私人通信)。 ③ 《貳臣傳》第八卷,第29—30頁;傅路德和房兆楹《1368—1644年明代人名辭典》,第1434—1436頁。 ④ 文秉:《甲乙事案》,第53頁,記錢謙益的任命日期為1644年7月11日。 ⑤ 然而阮大鋮在邀錢謙益入內(nèi)閣時,曾迫其答應(yīng)參加彈劾侯峒曾和夏允彝作為回報。雖然實際上錢謙益可能從未上疏提出這項彈劾,但他確實草擬了這一奏稿。李清:《三垣筆記》“附識”下,第3頁。 ① 其中包括工部侍郎易應(yīng)昌(《明史》,第967、2347、2874頁);大學(xué)士王錫袞(同上書,第2879、3132、3134頁)。 ② 楊鶚(1631年進(jìn)士)是一位出眾的行政管理人才。曾任順天巡撫。南逃后任兵部侍郎,掌四川、湖廣軍務(wù)。后出鎮(zhèn)湖廣(《明史》,第2497頁)。于啟睿(1619年進(jìn)士)是丁魁楚之侄。1641年任兵部尚書,后被撤職。此時在弘光帝的南京政府中任兵部尚書(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723頁)。高倬(1625年進(jìn)士)擅長于組織地方武裝,曾在南京任右僉都御史。弘光政權(quán)建立后任工部尚書(應(yīng)是工部右侍郎——譯者),轉(zhuǎn)任刑部尚書。他在掌刑部時是馬士英的馴服工具(《明史》,第3092—3093頁)。朱大典(1616年進(jìn)士)曾任山東巡撫,并在山東打敗過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軍。1635年為運河、鳳陽督撫,1641年掌湖廣、河南軍務(wù)。崇禎末年,其子招納亡命,組織地方武裝,他因此而失寵。投奔福王后,朱大典重新得寵,并成為馬士英的同黨,得授兵部侍郎,后又提督江上軍務(wù)。其后,他因抵抗左良玉未成,投奔唐王,任大學(xué)士。最后在抗清中死去(同上書,第156、910、2857、3097頁)。練國事(1616年進(jìn)士)是典型的地方長官。1622年廣寧失守后,他建議在北方就地訓(xùn)練軍隊以抗擊后金。他曾遭魏忠賢黨徒的彈劾并被革職。1628年復(fù)職。后以右僉都御史之職巡撫陜西軍務(wù),但因戰(zhàn)敗而被罷免,并像崇禎朝中許多敗將一樣被投入監(jiān)獄。福王政權(quán)建立后,任戶部左侍郎,后遷兵部尚書(同上書,第903、2724、29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