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三桂

洪業(yè):清朝開國史 作者:(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著


  吳三桂 普遍的不滿不等于公開的反抗,手無寸鐵的居民無力反對其軍事統(tǒng)治者。但“萬姓”的憤恨卻構成了要求其他軍隊首領進行干預的強烈呼聲。當時,在淮河以北,所有明朝將領中實力最強的是吳三桂,他統(tǒng)領著鎮(zhèn)守寧遠、抵御清軍的4萬明朝正規(guī)軍隊。吳三桂勉強響應了崇禎帝4月10日發(fā)出的勤王令,放棄了寧遠,向山海關緩緩推進,并于4月26日通過了長城東端的關口。當他的軍隊到達距京師不遠的豐潤時,吳三桂突然得到北京陷落的消息,于是他下令部隊返回山海關,此后便在那里駐扎下來。③與此同時,李自成立即采取措施爭取吳三桂的支持。他讓明朝降將唐通致書吳三桂,告訴他闖王如何循禮可敬;并安排以吳三桂父親的名義送去一封信,當時吳驤以及其他在京的吳家人都已被 扣為人質(zhì)。①這封可能出自牛金星之手的信,明確地提出了忠孝不能兩全。在信中,吳驤告訴自己的兒子,把盡忠報恩視為首要責任是個錯誤,相反,他應該為搭救父親而歸降,這樣便可以孝心贏得千古美名。此外,信中還寫道,李自成的軍隊已經(jīng)占領了北京,而且眾所周知,天命已不復為明朝所有,難以回天;吳三桂應正視戰(zhàn)局的現(xiàn)實,歸降大順,以便在新政權中保住自己的官爵。軍使將此信帶到吳三桂營中,同時送上白銀萬兩,黃金千兩,答應為吳三桂的軍隊提供給養(yǎng),將吳三桂由“伯”進封為“侯”。②據(jù)吳三桂部將的傳記所載,這一邀請被輕蔑地拒絕了。吳三桂并未像唐通那樣屈膝投降,而是回信譴責其父竟不知廉恥地為李自成圖謀效力,并說若行純孝之道就應拒絕其父如上之命。最后他寫道:“父既不能為忠臣,兒焉能為孝子乎?”③后人的傳說,為吳三桂拒絕投降李自成提供了更為浪漫的緣由。根據(jù)康熙時代的歷史傳奇,李自成還抓住了吳三桂的愛妾,即絕代佳人陳沅,又名陳圓圓。④這位名妓曾使詩人冒襄在蘇州一見傾心。一位皇室貴族也看中了陳沅,并將她搶到手帶至北京。其后,她以某種方式又落入?yún)侨鹬郑患{為小妾。吳偉業(yè)寫過一首關于陳圓圓的名曲,描述陳圓圓的嬌媚以及吳三桂對她的迷戀。⑤眼下陳圓圓在李自成手中,吳三桂聽說闖王已占有了她并將 其帶入營中納為小妾,這不由使他妒火中燒,以至他不僅回絕了李自成的禮物和允諾,還準備報仇雪恥。為了殺死李自成,他將求助于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甚至不惜招引清軍越過長城進入中原。①為一位名妓的粉面柳腰而不惜整個國家的淪喪,這是占據(jù)了后世中國人之想象力的一種說法。有關吳三桂的比較真實的描述缺乏詩意,所以不大為人所知。史學家彭孫貽從吳三桂過去的幕友那里聽到了下面的說法。②李自成的使節(jié)帶著唐通和吳驤的書信來到吳三桂營中后,吳三桂令手下親兵將其拿下并隱藏起來。這樣,他就使其部下對北京陷落和李自成勸降之事都一無所知。幾天中吳三桂反復考慮對策,最后他決定試探一下,如果他與李自成合作,自己的部將是否愿意繼續(xù)跟隨他。于是他召集諸位將領,對他們說:“都城失守,先帝賓天,三桂受國厚恩,宜以死報國,然非藉將士力不能以破敵,今將若何?”他重復了三次,但三次都無人應答。最后是吳三桂自己打破了沉默:“闖王勢大,唐通、姜瓖皆已降,我孤軍不能自立,今闖王使至,其斬之乎?抑迎之乎?”③眾將這才了解到他們的總兵已同李自成的密使接觸過了,于是他們紛紛保證將永遠忠于吳三桂,無論他選擇哪條道路,他們都將跟隨他,無論他下達什么命令,他們都會服從?,F(xiàn)在吳三桂放心了,他的軍隊將堅定地支持自己,于是他下令組織人馬護送他前往北京,進見大順的君王。他將大隊人馬留在山海關,自己啟程進京歸降李自成。但行至永平時,他突然遇到來自 北京家中的一名父妾和一名忠實的仆人。①這位小妾告訴他,他們倆剛剛從血腥的大屠殺中逃出性命。由于一直沒得到吳三桂的答復,李自成斷定其寬宏慷慨的提議遭到拒絕。他因自己得到的竟是如此輕蔑的回報而大為惱怒,遂下令將吳家滿門抄斬。吳家共有38人被殺,吳驤的首級被懸在北京城墻上示眾。②吳三桂聽小妾講了這可怕的消息后,立刻集合隊伍返回山海關,準備應付一場他自知已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③1644年5月3日,李自成派唐通去奪取山海關。兩天后,吳三桂與唐通交戰(zhàn),唐通大敗,逃回永平。李自成得知唐通戰(zhàn)敗后,又派 遣白廣恩率部前往增援。1643年,此人曾拒絕護衛(wèi)孫傳庭的后翼,從而導致了明軍在河南的失敗。5月10日,這支聯(lián)軍對山海關發(fā)起進攻,吳三桂軍再次獲勝,擊退了唐、白聯(lián)軍,并洗劫了永平。吳三桂在贏得了暫時的優(yōu)勢后,便決定在李自成派出足夠的軍隊來進攻他的4萬正規(guī)軍之前與大順議和。因此,奪取永平后,他派遣使節(jié)前去進見李自成,提出以停戰(zhàn)來換取仍被李自成拘禁的明朝太子。但不久,吳三桂就從探子那里得知,李自成正信心十足地親率6萬軍隊離京來襲。①議和已經(jīng)不可能了,吳三桂的將士不久便將面對與其勢均力敵的久經(jīng)沙場的大軍。②吳三桂的父親既已死在北京,他現(xiàn)在去求助于正在盛京(沈陽)為清朝效力的叔侄,便沒有什么顧慮了。無論如何,看來其叔侄及滿清貴族是他唯一可以求助的了。5月20日凌晨,李自成率軍離京剛剛兩天,吳三桂的兩名部下、副將楊坤和游擊郭云龍便來到了遼河河畔的清軍大營前,將一封書信交給了多爾袞(睿親王)。后者已是新即位的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的兩位攝政王之一。③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當時32歲。在他父親去世時,有謠傳說他有可能繼承汗位。在皇太極繼承汗位稱帝期間,多爾袞 (他14歲被封為和碩貝勒)逐漸成為一名杰出的將領。他多次參加重大戰(zhàn)役,23歲便率軍征服了察哈爾蒙古,贏得了智勇雙全的美譽。①26歲時,多爾袞成為一等親王,統(tǒng)領過1638—1639年南下中原的兩支主力軍中的一支,攻克40余城,帶著大批戰(zhàn)利品和俘虜返回遼陽。②1643年秋,皇太極病重,并在9月21日在盛京死于其睡榻之上?;侍珮O的長子豪格,時年32歲,看來是當然的繼承人,他得到許多前朝老臣的支持。盡管多爾袞是皇太極的異母弟弟,但也有不少權勢顯赫的親王貝勒支持他。這場繼承危機在所有舉足輕重的親王參加的一次會議上得到了解決。參加會議的還有一名朝鮮人李■,他早已加入清廷并享受滿洲貴族的種種特權。李■留下了一份關于這次會議的記錄,其內(nèi)容如下:諸王皆會于大衙門。大王50000454_0217_2③發(fā)言曰:虎口④,帝之長子,當承大統(tǒng)?;⒖谠唬焊P〉卤。撬爱?。固辭而罷去。定策之議未及劃一,帝之手下將領之輩,佩劍而前曰⑤:吾等屬食于帝,衣于帝,養(yǎng)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從帝于地下而已。大王曰:吾以帝兄,當時朝政,老不預知,何可參于此議乎?即起去。八王⑥亦隨而去。十王⑦默無一言。九王⑧應之 曰: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即讓而出,無繼統(tǒng)之意,當立帝之第三子①,而年歲幼稚。八高山軍兵②,吾與右真王③分掌其半,左右輔政。年長之后,當即歸政。誓天而罷去。所謂第三子,年齡六歲。④于是福臨于1643年10月8日即位為順治帝,在兩位攝政王——即多爾袞和著名將領鄭親王濟爾哈朗——的監(jiān)護下管理朝政。⑤豪格以及其他親王認為濟爾哈朗長期執(zhí)掌盛京禁軍,通過他可以制約多爾袞。但他們顯然低估了多爾袞。濟爾哈朗雖然不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子孫,但他年長于多爾袞。1611年左右,其父親舒爾哈齊死后,他由努爾哈赤撫養(yǎng)。⑥然而濟爾哈朗只是一位驍勇善戰(zhàn)、受人尊敬的將領,對多爾袞已很快就抓到手中的日常行政事務毫無興趣。1644年2月17日,濟爾哈朗召集內(nèi)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的官員,向他們宣布:嗣后,凡各衙辦理事務或有應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記檔者,皆先啟知睿親王檔子,書名亦宜先書睿親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禮儀,注俱照前例行。⑦事實上,即使在“座次和禮儀”上,多爾袞也很快取得了高于濟爾哈朗的地位。根據(jù)1644年盛京新年朝會時接受朝鮮使臣獻禮的情況 判斷,睿親王已開始僭用典禮上的最高位置了。①到吳三桂的書信送到盛京時,多爾袞又通過清除豪格及其黨羽而大大擴展了一己勢力,凌駕于其他親王之上。②吳三桂的信是送致大清皇帝的,他寫道:王之盛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取通名。人臣之義,諒王亦知之!今我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棄寧遠而鎮(zhèn)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奈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③吳三桂繼續(xù)闡述:雖然流寇初獲勝利,但目前卻完全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這些流寇雖已僭用朝廷名號,但他們卻像過去的赤眉、黃巾一樣奸淫殺掠。他們沒有百姓的支持,定將被就要興起于四方的“義師”所擊敗,正如光武帝興復漢室一樣。吳三桂正是想要統(tǒng)率這樣的義師,但京師以東地域有限,使他無法募集足以取勝的大軍,所以只得“泣血求助”,這就是眼下他致書清廷的緣由。吳三桂所屬之“國”與多爾袞的清人之“朝”已友好相處了200余年。因此,吳三桂希望清廷能意識到,作為真正的盟友,遵天命而“救民于水火”,乃是其應盡的義務。這不僅將是一次獲取大功的行動,而且還會為清廷帶來“大利”。清朝除了可以占領長城以北更多的領土之外,一 旦將流寇擊潰,就可以分享戰(zhàn)利品。吳三桂答應說,“況流賊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shù),義兵一至,皆為所有?!雹?③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2頁;曹凱夫:《三藩反對滿族統(tǒng)治的叛亂》,第22—24頁;又見席:《吳三桂在1644年》。吳三桂在山海關曾召集當?shù)剜l(xiāng)紳領袖“八大家”議事,發(fā)誓共同抵抗義軍。正是他們從當?shù)匕傩罩姓骷l(xiāng)兵和糧草,后又支持吳三桂作出與清軍聯(lián)合的決定。商鴻逵:《明清之際山海關戰(zhàn)役的真相考察》,第77—78頁。 ① 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卷,第76頁。 ② 據(jù)《貳臣傳》中的《唐通傳》載,李自成贈銀四萬兩。商鴻逵:《明清之際山海關戰(zhàn)役的真相考察》,第78頁。 ③ 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卷,第76頁;又見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2頁。 ④ 席:《吳三桂在1644年》,第451—452頁。 ⑤ 文中引了一段吳偉業(yè)的曲子,曲中描寫了陳圓圓的妖媚和吳三桂對她的迷戀,但不是著名的《圓圓曲》。此曲引自吉川廣次郎:《17世紀中國文學之不問國事》,第16—17頁(惜乎未查到原文——譯者)。 ①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1—252頁;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一卷,第1頁。 ② 大史學家黃宗羲曾向明史編纂者推薦彭孫貽的《平寇志》,認為此書是那個時代最可信的著作之一。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615頁。 ③ 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卷,第6頁??偙嵰言谛涤诶钭猿?。 ① 這位幕友懷疑兩人是因為私通而出逃。順便說一句,吳家在北京的宅第位于城外西郊,距后來康熙帝的行宮很近。三個多世紀以后,這所破敗的宅院成了1959年失勢的彭德懷元帥的住所?!都~約時報》,1979年4月1日,第15頁。 ② 有些史學家認為吳驤是李自成在山海關戰(zhàn)敗之后被殺的。有一種記載說,李自成失敗后令吳驤爬上城頭勸屯兵城下的吳三桂投降。吳三桂則將火箭射至其父左右作為回答。李自成遂將這位老將斬首,并將其首級懸于城頭。姚家積:《明季遺聞考補》,第91頁。 ③ 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卷,第6頁。大多數(shù)史學家認為當時吳三桂的所作所為正是如此。還有人認為,仆人或小妾曾交給吳三桂一封吳驤的信,信中勸他不要投降李自成。趙凱:《清兵入關與吳三桂降清問題》;又見帕森斯:《明末農(nóng)民起義》,第134—142頁;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60—261頁。這些優(yōu)秀史學論著均將李自成殺吳驤一事放在1644年5月27日的山海關戰(zhàn)役之后,即雙方已毫無和解希望之時。我本人未能核準吳驤被殺的確切日期,盡管清朝官方資料記載,在山海關戰(zhàn)役時,李自成確將吳驤和明太子囚在軍中。郝愛禮譯:《皇清開國方略》,第583頁。根據(jù)一位當時人的說法,吳三桂得知北京陷落時仍在寧遠,他隨即派人進京探查。去人回報說,他的父親在嚴刑逼迫下已向大順交出5000兩銀子。與此同時,吳驤派來的人也向吳三桂報告了同樣的消息。吳三桂大怒之下,放棄寧遠,率部來到山海關,并從兩地百姓中征募了一支2萬人的軍隊。5月18日,大軍向北京進發(fā),在距山海關約10里處安營扎寨。六天后,李自成親率大軍趕到,戰(zhàn)斗便開始了。李自成大敗后,當場殺了吳驤,然后撤退。吳三桂乘勝追殺,直到北京,將李自成逐出北京后繼續(xù)追殺。席:《吳三桂在1644年》,第447—448頁。 ① 商鴻逵:《明清之際山海關戰(zhàn)役的真相考察》,第77頁。李自成5月18日離開北京。同上書,第81頁。 ② 彭孫貽:《平寇志》第三冊第十卷,第5、11頁。清初著作者為了強調(diào)在與大順義軍作戰(zhàn)時清軍的戰(zhàn)術巧妙,夸大了李自成軍隊的規(guī)模,聲稱在這次戰(zhàn)役中李自成投入了20萬人。實際上,李自成只有約6萬人,而且不是其最精銳的部隊。吳三桂原有5萬軍隊,又從地方武裝中征集了5萬人。郝愛禮:《論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第493頁;商鴻逵:《明清之際山海關戰(zhàn)役的真相考察》,第76、79—80頁。 ③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7頁;《皇清開國方略》,第580頁。六名地方士紳及山海關的長者,由生員李友松為首,到三河去見李自成,希望能阻止其進攻他們的城市。李自成殺了他們繼續(xù)東進。商鴻逵:《明清之際山海關戰(zhàn)役的真相考察》,第78—79頁。 ① 鄭天挺:《探微集》,第123—127頁。 ②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215—216頁。多爾袞的老練也很令人注目,這使他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外交代表。例如1637年,他與李倧皇帝十分幽默地交談,但迫使這位朝鮮皇帝此后每年給他送來一份禮物。鄭克晟:《多爾袞對滿族封建化的貢獻》,第2頁。 ③ 指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 ④ 指豪格,皇太極長子。 ⑤ 指皇太極所統(tǒng)黃旗諸將。 ⑥ 指阿濟格。 ⑦ 指多鐸。 ⑧ 指多爾袞。 ① 指福臨。 ② 指黃旗軍。 ③ 指濟爾哈朗。 ④ 《沈館錄》第六卷,引自李格:《關于多爾袞擁立福臨問題的考察》,第271頁。這次會議是1644年9月26日舉行的。 ⑤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214、280頁;《皇清開國方略》,第574頁;勞倫斯·D·凱斯勒:《康熙和1661—1684年清朝統(tǒng)治的鞏固》,第13頁。 ⑥ 恒慕義:《清代名人傳略》,第397—398頁。 ⑦ 《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第三卷,第4頁;又見張其昀編:《清史》,第32頁。 ① 《皇清開國方略》,第577頁。 ② 1644年5月6日,多爾袞以煽惑、悖妄的罪名指控豪格。豪格的黨羽全部被處死,豪格本人被貶為庶民。張其昀:《清史》,第32頁。據(jù)《實錄》載,豪格曾試圖拉攏多爾袞的親信何洛會反對攝政王。何洛會卻向多爾袞告發(fā)了這一陰謀,并在諸王大臣會議上當眾作證(當然,何洛會很可能是在多爾袞的唆使下出面作證的)?!洞笄迨雷嬲禄实蹖嶄洝返谒木恚?—4頁。 ③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7—258頁。原始記錄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第四卷第13—14頁。曹凱夫《三藩反對滿族統(tǒng)治的叛亂》第24頁中有此段文字的英譯。 ①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8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