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簡史-> 第四章遼朝的衰亡 第一節(jié)遼興宗和遼道宗的統(tǒng)治,在線閱讀《遼金簡史》 - 讀書網(wǎng)|dushu.com" />遼金簡史-> 第四章遼朝的衰亡 第一節(jié)遼興宗和遼道宗的統(tǒng)治,讀書,讀書網(wǎng),免費讀書,免費閱讀,免費下載,讀書網(wǎng)" />

正文

歷史專題->遼金簡史-> 第四章遼朝的衰亡 第一節(jié)遼興宗和遼道宗的統(tǒng)治

遼金簡史 作者:李桂芝著


  第四章 遼朝的衰亡 第一節(jié) 遼興宗和遼道宗的統(tǒng)治 太平十一年(興宗改景福元年,1031年),遼圣宗死,長子耶律宗真即位,為遼興宗。興宗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工詩詞,善書畫。他統(tǒng)治時期,繼圣宗之后,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在文治方面有所發(fā)展。但興宗熱衷于佛、道,滿足于表面上的繁榮昌盛,缺乏孜孜求治之心,又受制于太后蕭耨斤,沒有大的建樹,卻逐漸滋長了奢靡逸樂的習氣。這一時期,遼朝君臣陶醉于表面上的富強、繁榮、和平景象,以強國自居,對潛在的社會危機缺乏必要的警覺,沒有采取防范和緩和矛盾的措施。遼朝的統(tǒng)治已開始了由盛轉衰的過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斗爭再起,社會矛盾也逐漸尖銳。

   一 遼朝由盛轉衰 (一)欽哀之變 圣宗仁德皇后(齊天皇后)蕭菩薩哥,生子不育,養(yǎng)宗真如己子。圣宗遺命立宗真為帝,蕭菩薩哥為皇太后。宗真生母、圣宗元妃蕭耨斤卻自立為皇太后,史稱欽哀皇后。

  蕭耨斤素與蕭菩薩哥不睦,既為太后,把持朝政,便著手陷害后者。景福元年六月,她指使護衛(wèi)馮家奴、宮分人耶律喜孫誣告北府宰相蕭浞卜(又作蕭鋤不里)、國舅蕭匹敵與齊天皇后等奪權謀反,殺浞卜、匹敵,遷齊天皇后于上京,并借此誅除舊臣,引諸弟參政。后弟孝穆、孝先、孝友先后分別為南、北府宰相,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西北路招討使等,蕭氏奴隸任防御使、團練使、節(jié)度使者至幾十人?!澳媳泵孓瑵h公事率其兄弟掌握之。凡所呈奏,弟兄聚議”①。興宗“不親庶務”,處于無權地位。

  重熙元年(1032年),欽哀皇后遣人至上京殺齊天皇后,興宗懷念養(yǎng)育之恩,不忍加害,欽哀終不從,齊天皇后死于上京囚所。三年,皇太后蕭耨斤與弟、北院樞密使蕭孝先謀廢興宗,立少子耶律重元(宗元)為帝。重元將陰謀報告了興宗。興宗又與耶律喜孫定謀,廢除太后,幽禁于慶州,使守圣宗陵寢,興宗始親政。史稱“欽哀之變”。

  興宗從太后手中奪回了統(tǒng)治權,卻未能解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與沖突?;实苤卦诜鬯闅J哀政變中有功,同時擁有自己的勢力,對皇權又形成了新的威脅。為了調整與重元的關系,興宗封他為皇太弟,并許諾傳位與他,使他判北南院樞密使事,賜金券,這就給遼朝的統(tǒng)治制造了更大的隱患,造成了更大的威脅。

  興宗認為“天下無事,戶口繁息”②,欲繼其父之后,再建偉業(yè),于是將目標轉向了宋和西夏,以軍事訛詐和政治交涉的手段向宋索取關南十縣,迫使宋朝增加歲幣;為了進一步控制西夏,又兩次興兵代西夏。但對西夏的戰(zhàn)爭,并未取得預期的勝利,卻暴露了遼朝實力下降的事實。東北、西北的防務又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應付漸形支絀。

   (二)邊防戍守,役重民困 圣宗東征高麗,西降阻卜諸部,雖有拓土廣地之功,卻難免邊防戍守之勞。圣宗后期,遼軍駐守鴨淥江東,戍役之重已難于應付。蕭韓家奴指出:“富民防邊,自備糧糗。道路修阻,動淹歲月;比至屯所,費已過半;只牛單轂,鮮有還者。其無丁之家,倍直傭僦,人憚其勞,半途亡竄,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給。求假于人,則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償者?!雹僦僚d宗時,富戶服役,多已貧困,“茍無上戶,則以中戶當之”,時日既久,民戶貧困日甚一日,以至難于征到可為代役之家。東北邊防狀況如此,西北戍守之役更重于別處,成為遼朝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興宗曾以“徭役不加于舊,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廩既實,而民重困”的原因詢訪于群臣。蕭韓家奴以“如無西戍,雖遇兇年,困弊不至于此”為對,建議撤回西北、東北邊鎮(zhèn)戍軍,縮小戍守范圍;加強南部邊防;同時希望統(tǒng)治集團“節(jié)盤游,簡驛傳”,“戒奢侈”,“輕徭省役,使民務農(nóng)”,以發(fā)展生產(chǎn)。②興宗雖以他為“大儒”,日見親信,卻未能采納他的意見。

  當年屯田鎮(zhèn)州的耶律唐古也指出:“自建可敦城以來,西蕃數(shù)為邊患,每煩遠戍。歲月既久,國力耗竭。不若復守故疆,省罷戍役”③。

  有識之士雖已認識到潛伏的危機,并提出了緩和矛盾、發(fā)展生產(chǎn)、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而遼興宗卻沉醉于“南北無事”、內(nèi)府儲積尚豐的表面繁華景象之中,“拓落高曠,放蕩不羈”,與佛、道教上層人物密切往來,甚至任他們以顯官。蕭耨斤被囚于慶州,群臣屢勸諫接回奉養(yǎng),興宗都不予理睬,而聽了僧人講報恩經(jīng)后,即遣使迎回。在他的影響下,崇佛之風日盛,契丹貴族舍子女為僧尼,舍金錢供奉寺院者日益增多。群臣求治之心日減。

  政治上的無所作為,生活上的日益奢侈,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的加劇,影響了遼朝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力的增強。人民負擔的加重,造成了農(nóng)民和部落民的貧困,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漸趨激化,甚至爆發(fā)了人民的反抗斗爭。

   二 遼道宗統(tǒng)治時期社會矛盾的激化 重熙二十四年(遼道宗改為清寧元年,1055年),遼興宗死,子耶律洪基即位,為遼道宗。

  遼道宗自即位之日起,就面臨著日益加劇的政治危機。欽哀之變失敗后,皇太后與耶律重元把希望寄托在對興宗的繼承上。由于興宗的妥協(xié)、忍讓,皇太后的支持,重元日益驕縱不法,朝臣無敢言其非者,且久處戎職,握有兵權,對興宗和道宗都是很大的威脅。

  重熙后期,圍繞著皇位繼承問題,興宗與重元的矛盾已逐漸尖銳化、表面化。雙方甚至都在謀求宋朝方面的支持,①爭奪已到了箭拔弩張的地步。興宗死后,這個難題便留給了遼道宗耶律洪基。

  為了緩和緊張局勢,遼道宗聽政的第二天,就冊重元為皇太叔,享有入朝免拜、不稱名的特殊待遇。第二年又任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清寧四年(1057年)再賜金券,尊寵倍至。但是,這些措施并未奏效,奪取皇位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之中。

   (一)灤河之變 清寧三年(1057年),重元母欽哀皇后死,他失去了一個有力的支持者。但他的兒子涅魯古已長大成人,涅魯古的野心和陰狠決不在其父之下,重元又增加了一個同謀和積極行動者。涅魯古屢以篡奪皇位事鼓動重元。七年,他們策劃讓重元稱病,請道宗至帳視疾,乘機行剌,沒有成功。九年七月,道宗秋獵太子山,住灤河行宮。重元父子認為有機可乘,遷他們的行帳逼近道宗行宮。耶律良得到重元父子的詩,得知其奪權計劃,遂告知皇太后。太后稱病召道宗,告以重元、涅魯古的陰謀。道宗遣使召涅魯古,涅魯古扣留使者不赴召。使者割破帳幕得以逃回,道宗知事情緊急。倉卒中,南院宣徽使耶律仁先環(huán)車為營,率領官屬、近侍三十余騎迎戰(zhàn)。涅魯古被殺,重元負傷,余眾逃散。同黨耶律撒剌竹劫奚族獵夫赴援,與重元兵合,黎明再戰(zhàn)。南京統(tǒng)軍使、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勸諭獵夫投戈勿戰(zhàn),奚族獵夫奔潰,撒剌竹戰(zhàn)死。重元見大勢已去,北走大漠,窮蹙自殺。

  灤河之變消除了30年來對皇位的威脅,重元叛黨多被治罪。但遼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并沒有結束。此后接二連三地又有陷害皇后、太子的悲慘事件發(fā)生。

   (二)耶律乙辛擅權 灤河之變中,知北院樞密使事耶律乙辛與耶律仁先等共同反擊重元,保護了道宗。事件平息后,道宗論功行賞,以仁先、乙辛分別為北、南院樞密使,并分別授封為晉王、魏王,賜功臣名號。乙辛逐漸專恣,排擠仁先,培植個人勢力,專權跋扈。

  大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浚奉詔總領朝政,整飭法令制度,處事公正,乙辛的權勢受到了威脅和限制。他指使皇后蕭觀音的奴婢單登和教坊伶人朱頂鶴誣陷皇后與伶人趙惟一私通,道宗使乙辛及其同黨北府宰相張孝杰共同審理,遂以所誣為實,陷皇后于死地。然后又盛稱其黨蕭霞抹的侄女美麗、賢惠,使道宗納為皇后,為自己的黨援。

  皇后既死,太子浚憂形于色,乙辛深感不安,又將打擊陷害的矛頭指向了太子。林牙蕭巖壽向道宗密奏:“乙辛自皇太子預政,內(nèi)懷疑懼,又與宰相張孝杰相附會,恐有異圖,不可使居要地”①。道宗使乙辛出任中京留守,但不到半年,又召回仍為北院樞密使。

  乙辛再任樞密使后,加緊了陷害太子的活動。大康三年(1077年)五月,乙辛指使同黨誣告南院大王耶律撒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速撒等8人謀立皇太子。道宗查無實據(jù),但令速撒出為上京留守,撒剌為始平軍節(jié)度使,流護衛(wèi)撒撥等六人于邊地。六月,乙辛又指使其同黨牌印郎君蕭訛都斡出首,誣稱:“耶律撒剌等謀害乙辛,欲立皇太子事,臣亦預謀。今不自言,恐事泄連坐”。②道宗又使乙辛、孝杰等審理。于是囚皇太子,殺速撒、撒剌等數(shù)十人。不久,又廢皇太子為庶人。十一月,乙辛同黨殺皇太子于囚所,以病死上奏。道宗召太子妻,乙辛黨又殺之滅口。五年,道宗出獵,乙辛又請將皇孫延禧留在自己身邊。在北院宣徽使、同知點檢蕭兀納的一再提醒下,道宗才開始懷疑乙辛,令其出任知興中府事。七年,乙辛以它罪被殺。乙辛擅權14年之久,凡不與他結黨和敢于揭露他的人,先后被排擠出朝或陷害致死,時諺稱“寧違敕旨,無違魏王白帖子”③,以致皇后、太子被誣陷致死,造成了遼朝歷史上統(tǒng)治集團中最大的冤案和道宗本人最大的悲劇。

  這場悲劇的發(fā)生,暴露了遼朝政治的腐敗和道宗的昏庸。道宗不辨忠奸,世掌遼朝大權的皇族、后族竟然也無人為皇后、太子辨白,可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矛盾之深和斗爭之殘酷。這場斗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乃是欽哀之變、灤河之變的繼續(xù)。自欽哀執(zhí)政,引用后族,國舅少父房勢力增強,左右了朝政,宗室間的爭權斗爭已變?yōu)楹笞鍖蕶嗟牟倏v。這是遼朝后期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的一大特點。

   (三)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 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的激化,政治的腐敗,極大地影響了遼國政局的穩(wěn)定,削弱了統(tǒng)治力量。長期受遼朝控制和直接統(tǒng)治的各族人民也乘機起兵抗遼。自咸雍三年(1067年)至壽昌六年(1100年),遼朝境內(nèi)及屬部相繼爆發(fā)了武裝反抗契丹貴族統(tǒng)治的斗爭,其范圍廣泛波及到遼朝南境、東北、西北和西境。

  咸雍三年,南京道爆發(fā)了新城縣民楊從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且自置官屬;五年,阻卜和五國剖阿里等部分別起兵抗遼;九年,烏古敵烈部民殺節(jié)度使起兵,遼的南部、東北和西北都發(fā)生了人民的反抗事件。這些局部的、小股的反抗活動雖相繼遭到鎮(zhèn)壓,卻是更大規(guī)模反抗活動的前奏。

  大安八年(1092年),阻卜酋長磨古斯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反遼斗爭。磨古斯屬北阻卜。大安五年(1089年)磨古斯繼承先人受遼任命為北阻卜諸部首領。八年,遼朝屬部耶睹刮犯邊,西北路招討使耶律何魯掃古令磨古斯助遼軍討伐,俘獲甚眾。遼軍再討耶睹刮時卻襲擊了磨古斯,于是磨古斯殺遼金吾吐古斯,起兵反抗。九年春,何魯掃古與都監(jiān)蕭張九前往討伐,為阻卜所敗,二室韋、拽剌、北王府、特滿群牧和宮分等軍損失慘重。何魯掃古被撤職,另以西南面招討使耶律撻不也領西北路招討司,意在招撫。十月,磨古斯詐降,乘虛襲擊遼軍于鎮(zhèn)州西南,殺耶律撻不也,表示了抗遼的決心。

  在磨古斯抗遼斗爭的影響和鼓舞下,遼的西部、西北部各游牧部族相繼再起,北至臚朐河流域,南至倒塌嶺,所在蜂起,茶扎剌、拔思母、達里得、耶睹刮、頗里八、梅里急等部都加入了抗遼行列,西北路招討司已無力控制局面。遼廷不得不向諸路征兵,組織大軍再度討伐。十一月,以左夷離畢耶律禿朵、圍場都管撒八并為西北路行軍都監(jiān),率兵討磨古斯;南院大王、同知南京留守事特末派鄭家奴往援倒塌嶺,對西北屬部進行全面鎮(zhèn)壓。遼軍的全面征討雖屢有小捷,卻不曾給反抗勢力以重創(chuàng),拔思母、達里得等屢降屢起,磨古斯的威脅一直沒有解除。

  十年(1094年)四月,遼又以知北院樞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為都統(tǒng)、耶律禿朵為副都統(tǒng)、龍虎衛(wèi)上將軍耶律胡呂為都監(jiān),派積慶宮使蕭乣里督戰(zhàn),以強大的陣容再討磨古斯。但這次各游牧部族的反抗斗爭波及面廣,參與的部族多,雖不曾聯(lián)合,卻能彼此呼應,使遼軍陷入了被動。當斡特剌等集中大軍討伐磨古斯時,敵烈部又襲擊了西北路招討司,招討司出戰(zhàn)不利,敦睦宮太師愛奴父子戰(zhàn)死。與此同時,阻卜又襲倒塌嶺,盡掠西路群牧馬匹。半年之后,遼軍在軍事上略有轉機,它先后擊敗北阻卜四部、耶睹刮、梅里急等,各部酋長又相繼歸命、入貢,返回故地。磨古斯勢孤,終于在壽昌六年(1100年)被擒,并被處以磔刑,轟轟烈烈的游牧民反抗遼朝的武裝斗爭被鎮(zhèn)壓了。

  這次游牧民的反抗斗爭雖然失敗了,但它卻給了遼朝統(tǒng)治以沉重的打擊。遼廷動用了部族軍、宮分軍、諸路兵和禁軍,并借助于西夏,歷時8年才將這次反抗斗爭平息下去。自此以后,遼對周邊各族的控制力量削弱了,女真和蒙古各部得以乘機發(fā)展和興起。

  

  ①《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15。

 ?、凇哆|史·蕭孝穆傳》。

 ?、佟哆|史·蕭韓家奴傳》。

 ?、凇哆|史·蕭韓家奴傳》。

 ?、邸哆|史·耶律唐古傳》。

 ?、僦匚醵辏?054年),宋使王拱辰見遼朝皇太后和興宗于混同江,他記載了這樣一段事實:“契丹國母愛其少子宗元(即重元),欲以為嗣,問拱辰曰:‘南朝太祖、太宗,何親屬也?’拱辰曰:‘兄弟也?!唬骸圃?,何其義也?!醯ぶ髟唬骸凇⒄孀?,何親屬也?’拱辰曰:‘父子也?!唬骸纹涠Y也?!榷醯ぶ髌寥?,謂拱辰曰:‘吾有頑弟,他日得國,恐南朝未能高枕也!’”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77。

 ?、佟哆|史·耶律乙辛傳》。

 ?、凇哆|史·蕭訛都斡傳》。

 ?、邸段墨I通考》卷346,《四裔二十三·契丹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