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楚國的敗亡

八、楚抗秦的勝利與失敗

楚國史 作者:魏昌 著


  楚幽王即位后,正值秦王政親政、大規(guī)模地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階段。公元前237(楚幽王元年),秦王政免呂不韋相,接受李斯諫逐客令和尉繚收買六國豪臣的建議,加速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進程。次年,趙攻燕,秦以救燕為名,命王翦等攻趙,取閼與等九城,盡取漳水流域之地。

  公元前235年(楚幽王三年),秦繼攻趙之后,即命辛梧率四郡兵,會同魏國,對楚國發(fā)起攻擊。據《戰(zhàn)國縱橫家書》(二十五章)載,當時楚國執(zhí)政李園聞秦、魏出兵攻楚,深為憂慮,急忙派人對辛梧曉以利害關系,“今臣竊為將軍私計,不如少按之,毋庸出兵。秦未得志于楚,必重梁(魏);梁未得志于楚,必重秦,是將軍兩重。天下人無不死者,久者壽,愿將軍之察之也。梁兵未出,楚見梁之未出兵也,走秦必緩。秦王怒于楚之緩也,怨必深。是將軍有重矣?!毙廖嘤X得有理,遂止兵不前。由于辛梧按兵不動,“梁(魏)兵果六月乃出”。所以這次秦攻楚,沒有取得什么實際成果。

  秦攻楚無功,又轉而攻趙。公元前234年曾大敗趙軍,斬首十萬。但其后兩年內,即公元前233年和公元前232年,秦兩次攻趙,均被趙大將李牧打敗。公元前230年(楚幽王八年),秦派內史騰攻韓,韓經多次被秦打擊,已無力抵抗,這年遂被滅。公元前229年(楚幽王九年),秦滅韓后,即命王剪、楊端和率軍分兩路攻趙,進圍邯鄲,又使羌[廣鬼]將兵助戰(zhàn),聲勢浩大。趙亦派李牧、司馬尚抵抗。在關鍵時刻,秦以重金賄賂趙王遷寵臣郭開,要他散布謠言,誣陷李牧要反叛。趙王遷果然中計,派趙蔥、顏聚取代李牧、司馬尚。李牧不服從,被殺,司馬尚則被罷廢,趙國因而大大削弱。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十年)三月,楚幽王悍卒,弟猶(一作郝)立,是為楚哀王。這月,楚哀王庶兄負芻殺哀王而自立(《史記·楚世家》及《史記·六國年表》。)這是楚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爭權奪位的斗爭。就在楚國忙于內部傾軋時,秦則趁李牧被冤殺之機,又派王翦、羌[廣鬼]率軍攻趙,殺趙蔥,敗顏聚,俘趙王,置邯鄲郡。趙公子嘉率其族數百人逃到代郡,自稱代王。趙國實際滅亡。

  公元前227年(楚王負芻元年),秦軍已逼臨燕境,燕太子丹使上卿荊軻以獻地圖為名,乘機刺殺秦王政,結果未遂被殺。秦命王翦、辛勝攻燕,燕、代軍雖然聯(lián)合抵抗,但仍敗于易水之西。次年,即公元前226年(楚王負芻二年),秦王翦繼續(xù)攻燕,破燕都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及太子丹走保遼東,秦將李信追趕,燕王被迫殺太子丹獻秦。由于秦軍主力深入北方作戰(zhàn),原韓國貴族乘機在新鄭反叛,秦迅速調遣軍隊予以平定,已被外遷的韓王安亦被處死。在此同時,秦派王翦子王賁率軍攻楚,大破楚軍,占領了十幾個城池。

  秦敗楚平韓后,立即把攻楚亡楚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一年)載:王賁伐楚,取十余城。王(秦王政)問于將軍李信曰:“吾欲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蓖跻詥柾豸?,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應為蒙武)將二十萬人伐楚;王翦因謝病歸頻陽(今陜西銅川西南)。

  公元前225年(楚王負芻三年),秦一方面按李信意見,派李信、蒙武率二十萬大軍攻楚;另一方面,又派王賁攻魏,圍大梁,魏抵抗,秦軍于是引黃河、大溝水灌大梁,三月后城壞,虜魏王假,魏亡。秦在魏東部地設置碭郡(郡治碭,今安徽碭山南)。王賁得心應手,戰(zhàn)功卓著。

  李信攻楚的一路,則遭到楚國有力的抵抗,慘遭失敗。據《史記·王翦列傳》載,李信兵分兩路,自領主力進攻平輿(今河南平輿西北),即沿汝水而下;蒙武一部攻寢(今河南沈丘東南),取得一些勝利。因鄢、郢一帶(楚國本土)有楚軍活動,牽制秦軍東進,所以李信又轉而攻打在鄢郢活動的楚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楚國曾獻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地給秦,繼而又叛約,進擊南郡,故李信在汝水、穎水一帶取得勝利后,即揮師攻打南郡(鄢郢一帶)的楚國軍隊。)獲勝后,與蒙武會師于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直指壽春,企圖一舉滅楚。這時,屯駐在淮水北岸的楚國大軍,正以逸待勞,尋機殲敵。李信“年少壯勇”(《史記·王翦列傳》),趾高氣揚地揮師前進時,突然遭到楚軍的反擊,倉猝應戰(zhàn),遂大敗。楚軍緊追不舍,“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同上。)李信潰不成軍,狼狽逃跑。這是秦統(tǒng)一各國前遇到一次最有力的抵抗,顯示了楚國在軍事上尚有一定實力。

  李信失敗后,楚軍繼續(xù)西進,秦王政只得親到頻陽,請王翦復出領兵攻楚。王剪按前議,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政為了徹底擊敗楚國,不惜“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王剪)”(同上),可見這次戰(zhàn)役規(guī)模之大是空前的。

  公元前224年(楚王負芻四年),王翦、蒙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王翦仍按李信進軍路線,進入陳邑、平輿一線后,接受李信輕率進攻失敗的教訓,即停止前進,在全線上構筑壁壘固守。楚國不敢掉以輕心,亦傾全國兵力抵抗。楚軍主動出擊,多次挑戰(zhàn),秦軍終不應戰(zhàn)。王翦命士卒洗沐、投石,并“親與士卒同食”(同上),以逸待勞。兩軍相持達一年左右后,楚軍漸漸松懈,只得“乃引而東”(《史記·王剪列傳》。),主動撤退。王翦乘機出擊,大敗楚軍于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楚軍敗后,楚將項燕東山再起,立昌文君于淮南,繼續(xù)抗秦(此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然該篇說是昌平君,非昌文君。楊寬《戰(zhàn)國史》考訂昌平君系昌文君之誤?!妒酚洝返摹冻兰摇?、《王翦列傳》、《六國年表》等均說項燕兵敗被殺。)公元前223年(楚王負芻五年),王翦、蒙武繼續(xù)進攻,攻入楚都壽春,虜楚王負芻。楚昌文君死,項燕自殺,楚亡。第二年,王翦又進而平定了江南地,降服越君,置會稽郡(郡治吳,今江蘇蘇州)。同年,秦將王賁攻取遼東,虜燕王喜,燕亡;又攻代,虜代王嘉。公元前221年,王賁攻入齊都臨淄,虜齊王建,齊亡。至此,秦統(tǒng)一六國,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