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 記

楚國史 作者:魏昌 著


  我是一位普通的師范??茖W校教師,自八十年代初以來一直教中國通史(包括中國古代和近現(xiàn)代史)等課程。由于楚國的歷史地位和楚文化的歷史價值,使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在楚國腹地從事歷史教學的教師,應該加強對楚史文化的發(fā)掘研究與宣傳,做到古為今用,歷史為現(xiàn)實服務。因此,我從1987年起就開始為歷史、地理、政教等專業(yè)學生開設楚史文化課,有時亦應學校其他專業(yè)系和社會有關部門之約,講點楚史文化知識。這樣在多年的教學與研究中,我撰寫出了數(shù)十萬字講稿,學生和社會各界朋友聽課后,希望我能把講稿整理出來,作為一本較為系統(tǒng)的教材和讀物。我在學生和社會聽眾的鼓勵下,于1992年底就把講稿作了整理,刪節(jié)為30余萬字的書稿,向有關出版社聯(lián)系出版。由于眾所周知的出書經費困難原因,這項工作就擱置下來了。后經有關領導部門和朋友的大力支持,這本書今天才終于得與讀者見面。如它能對學習楚國歷史與文化提供一些幫助,能對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有所裨益的話,我將深以為慰。

  在楚史文化領域中,先輩學者和同輩學者、同仁,以及比我年齡要小的眾多學友,研究成果甚豐,我在教學與研究中,廣泛地閱讀和吸收了他們著述中的精辟論述和觀點,對我撰寫這本書幫助很大。如石泉先生、張正明先生、楊寬先生、俞偉超先生、馮天瑜先生、何浩先生、舒之梅先生、滕壬生先生、王光鎬先生、顧鐵符先生、羅運環(huán)先生、郭德維先生、黃德馨先生、后德俊先生、張緒球先生、陳躍鈞先生、彭浩先生(其他眾多學者和同仁,因篇幅限制,此不一一列舉)等有關著述,我就多次拜讀或引用過,在此特向他們致以真摯的謝意。張正明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懷我,當我在楚史領域中每艱辛耕耘一步,都及時對我進行熱情肯定與鼓勵。滕壬生先生是我五十年代的學友,對我學習與研究楚文化,提供了很多幫助。對此,我是十分感動的,難以忘懷。我的老伴陳紹恒也是與我一起工作的歷史教師,常給我具體指點,我能出版這本書,與她的支持幫助也是分不開的。

  在出書過程中,我校領導和科研處、教務處、黨委宣傳部、政史系領導、荊州博物館領導和同仁、市政協(xié)領導、湖北省教委領導等都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資助,在此特向他們表示敬意和謝意。史基礎先生始終給予大力幫助,我是十分感謝的。

  武漢出版社領導高金華、洪源先生給予了熱情支持,鼓勵出版,劉昌釗先生提出了修改意見,在此深致敬意和謝意。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在此書出版前夕,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繩先生不顧考察途中的辛勞,特親筆題寫書名,此深情厚意,我終生難忘。在此,特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這本書既首先是作為一本教材和供廣大社會讀者閱讀的讀物,所以是遵照通史體例進行撰寫的??紤]到它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可讀性,故采取一般流行的觀點與說法,力求通俗化普及化,達到雅俗共賞,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另考慮到教學與經費等因素,交出版前又對原稿作了一次整理刪改,文字亦適當減少,以求簡潔明晰,方便學生學習與社會讀者閱讀。

  魏昌

  1992年12月初稿

  1995年11月定稿于古荊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