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傳敘述魏豹、田儋、韓王信在秦漢之際的政治生涯和結(jié)局。這是一篇六國貴族后裔的類傳。魏豹是魏貴族子弟,秦統(tǒng)一后淪為庶人,秦末投入起義行列,隨項羽入關(guān),封為西魏王,楚漢相爭中成了犧牲品,為漢周苛所殺。田儋及田榮、田橫,都是田齊的宗族之人,先后于秦末起義,而復立齊國,在楚漢相爭中,反楚而實際上有助于漢,末了田橫自到以了劉邦統(tǒng)一的心愿。韓王信為韓襄王后裔,秦末參加起義,漢立其為韓王,后投降匈奴,為漢將柴武所殺。司馬遷傳寫這三人,分列于三傳,自有布局的匠心;其論魏豹與彭越為囚徒“欲有所會其度”,田橫自到之“高節(jié)”,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似乎借題發(fā)揮。班固合傳三人,因其為六國貴族后裔;論其乍興乍滅“豈非天乎”,意謂這是大勢所趨而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史記》、《漢書》之論,各有其妙;然后者之論似乎更具史識。
&魏豹,故魏諸公子也(1)。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2),為庶人。陳勝之王也,咎往從之。勝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立周市為魏王。市曰:“天下昏亂,忠臣乃見(3)。今天下共畔(叛)秦,其誼(義)必立魏王后乃可。”齊、趙使車各五十乘,立市為王,市不受,迎魏咎于陳(4),五反(5),陳王乃遣立咎為魏王。
(1)故魏:戰(zhàn)國時的魏國。(2)魏:指大梁(今河南開封市西)。(3)天下昏亂,忠臣乃見:言天下混亂之時忠臣乃得顯其節(jié)義。(4)陳:縣名。今河南淮陽。(5)五反:五個來回。
章邯已破陳王,進兵擊魏王于臨濟(1)。魏王使周市請救齊、楚。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2),隨市救魏。章邯遂擊破殺周市等軍,圍臨濟。咎為其民約降(3)。約降定,咎自殺。
(1)臨濟:邑名。在今河南封丘縣東。(2)齊、楚遣項它、田巴:楚遣項它。齊由田儋親自帶兵救魏,田巴可能是田儋部將。(3)約降:談投降條約。
魏豹亡走楚。楚懷王予豹數(shù)千人,復徇魏地。項羽已破秦兵,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為魏王(1)。豹引精兵從項羽入關(guān)。羽封諸侯,欲有梁地,乃徒豹于河東(2),都平陽(3),為西魏王。
?。?)立為魏王:項羽立魏豹為魏王。(2)河東: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3)平陽:魏王魏豹都于此,在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漢王還定三秦,渡臨晉(1),豹以國屬焉,遂從擊楚于彭城(2)。漢王敗,還至滎陽(3),豹請視親?。?),至國,則絕河津畔(叛)漢。(5)漢王謂酈生曰:“緩頰往說之(6)?!贬B生往,豹謝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7)。今漢王嫚侮人,罵署諸侯群臣如奴耳,非有上下禮節(jié),吾不忍復見也?!睗h王遣韓信擊豹,遂虜之,傳豹詣滎陽,以其地為河東、太原、上黨郡(8)。漢王令豹守滎陽。楚圍之急,周苛曰:“反國之王(9),難與共守?!彼鞖⒈?。
?。?)臨晉:縣名。在今陜西大荔縣東。臨晉東臨黃河,由此過渡而東,曰“渡臨晉”。(2)彭城:時為楚霸王項羽之都。今江蘇徐州市。(3)滎陽:縣名。今河南滎陽。(4)親:指母親。(5)河津:黃河渡口。(6)緩頰:婉言勸解。(7)白駒過隙:言光陰過得迅速。白駒:指日影。(8)太原:郡名。治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上黨:郡名。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
?。?)反國:言其曾叛漢向楚。
田儋,狄人也(1),故齊王田氏之族也(2)。儋從弟榮,榮弟橫,皆豪桀(杰),宗強,能得人。陳涉使周中略地,北至狄,狄城守。儋陽(佯)為縛其奴,從少年之廷(3),欲謁殺奴(4)。見狄令,因擊殺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儋,田氏,當王?!彼熳粤辇R王,發(fā)兵擊周市。巿軍還去,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
?。?)狄:縣名。在今山東高青縣東南。(2)故齊王:指戰(zhàn)國時的齊王。(3)廷:縣廷。(4)欲謁殺奴:秦時殺奴,當先告官。田儋欲殺狄令,故佯縛奴謁令。
秦將章邯圍魏王咎于臨濟,急。魏王請救于齊,儋將兵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楚軍,殺儋于臨濟下。儋從弟榮收儋余兵東走東阿(1)。
(1)東阿:縣名。在今山東東阿縣西南。
齊人聞信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為王(1),田角為相,田間為將,以距(拒)諸侯。
?。?)齊王建:即戰(zhàn)國末年當了秦軍俘虜?shù)凝R王(名建)。
榮之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項梁聞榮急,乃引兵擊破章邯東阿下。章邯走而西,項梁因追之(1)。而榮怒齊之立假,乃引兵歸,擊逐假。假亡走楚,相角亡走趙。角弟間前救趙,因不敢歸。榮乃立儋子市為王,榮相之,橫為將,平齊地。
?。?)項梁因追之:據(jù)《高帝紀》,追者乃劉邦與項羽。
項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項梁使使趣(促)齊兵共擊章邯,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背淹踉唬骸疤锛倥c國之王(1),窮而歸我,殺之不誼(義)?!壁w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于齊(2)。齊王曰:“蝮蠚手則斬手(3),蠚足則斬足。何者?為害于身也。田假、田角、田間于楚、趙,非手足戚,何故不殺(4)?且秦復得志于天下,則齮龁首用事者墳墓矣(5)。”楚、趙不聽齊,齊亦怒,終不肯出兵。章邯果敗殺項梁,破楚兵。楚兵東走,而章邯渡河圍趙于巨鹿。項羽由此怨榮。
?。?)與國:友好之國。(2)以市:作交易。(3)蝮(fù):蝮蛇。一種毒蛇。蠚(hé):有毒腺的動物的咬刺。(4)此幾句言田假等之于楚、趙,不如手足于身之親。人為了全身,不惜自斬其手足,而楚趙為了全己之國,為何不殺田假等?(5)齮龁(yǐhé):側(cè)齒咬。引申為毀傷。首用事者:指首先起義反秦者。
羽既存趙,降章邯,西滅秦,立諸侯王,乃徒齊王市更王膠東(1),治即墨(2)。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入關(guān),故立都為齊王,治臨菑(3)。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安下濟北數(shù)城(4),引兵降項羽,羽立安為濟北王,治博陽(5)。榮以負項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趙將陳余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羽。
(1)膠東:郡國名。治即墨(今山東萊西縣西南)。(2)即墨:項羽讓齊王田市都于此。(3)臨菑:項羽讓齊王田都都于此,在今山東臨淄縣北。(4)濟北:郡國名。治博陽(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5)博陽:項羽讓濟北王田安都于此。
榮使人將兵助陳余,令反趙地,而榮亦發(fā)兵以距(拒)擊田都,都亡走楚。榮留齊王巿毋之膠東。巿左右曰:“項王強暴,王不就國,必危?!睅垜?,乃亡就國。榮怒,追擊殺巿于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自立為王,盡并三齊之地(1)。
?。?)三齊之地:指原齊人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齊王田市所有之地(即秦之臨淄、濟北、膠東三郡)。
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榮發(fā)兵距(拒)之城陽(1)。榮兵敗,走平原(2),平原民殺榮。項羽遂燒夷齊城郭(3),所過盡屠破。齊人相聚畔(叛)之。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shù)萬人,反擊項羽于城陽。而漢王帥諸侯敗楚,入彭城。項羽聞之,乃釋齊而歸擊漢于彭城(4),因連與漢戰(zhàn),相距(拒)滎陽。以故橫復收齊城邑,立榮子廣為王,而橫相之,政事無巨細皆斷于橫。
?。?)城陽:縣名。在今山東鄄城東南。 (2)平原:縣名。今山東平原縣南。(3)燒夷:焚燒,剷平。(4)釋:解,解圍。
定齊三年,聞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齊使華毋傷、田解軍歷下以距(拒)漢(1)。會漢使酈食其往說王廣及相橫,與連和。橫然之,乃罷歷下守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2)。韓信乃渡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菑。王廣、相橫以酈生為賣已而亨(烹)之(3)。廣東走高密(4),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于膠東,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漢將韓信、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漢將灌嬰追得守相光,至博(5)。而橫聞王死,自立為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贏下(6)。橫亡走梁(7),歸彭越。越時居梁地,中立,且為漢,且為楚。韓信已殺龍且,因進兵破殺田既于膠東,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乘(8),遂平齊地。
?。?)歷:指歷山。在今山東濟南市。歷下:歷山之下。有以為邑名。(2)平:講和。(3)以酈生為賣己而烹之:(田廣、田橫)以為酈生與韓信合謀而出賣了自己,故烹之。(4)高密:縣名。在今山東高密縣西。(5)博:縣名。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6)贏:縣名。在今山東萊蕪縣東北。(7)梁:指梁地。今河南開封市一帶。(8)千乘:縣名。在今山東高青縣東北。
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彭越為梁王。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余人入海,居島中。高帝聞之,以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有亂,乃使使赦橫罪而召之。橫謝曰:“臣亨(烹)陛下之使酈食其,今聞其弟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使還報,高帝乃詔衛(wèi)尉酈商曰:“齊王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1)!”乃復使使持節(jié)具告以詔意,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2);不來,且發(fā)兵加誅?!睓M乃與其客二入乘傳詣洛陽。
?。?)族夷:滅族。(2)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此對田橫言,許之前來,高者為王,低者也不失為侯。
至尸鄉(xiāng)廄置(1),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敝沽?。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2),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烹)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獨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不過欲一見我面貌耳。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知也(3)?!彼熳缘剑羁头钇漕^,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4)!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非賢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fā)卒二千,以王者禮葬橫。
?。?)尸鄉(xiāng):鄉(xiāng)名。在今河南偃師縣西。廄置:驛站。(2)南面稱孤:即稱王。(3)知:識;認識之意。(4)有以:《史記》作“有以也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1),皆自到從之。高帝聞而大驚,以橫之客皆賢者,吾聞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至,聞橫死,亦皆自殺。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冢(zhǒng):高大的墳墓。
韓王信(1),故韓襄王孽孫也(2),長八尺五寸。項梁立楚懷王,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后(3),故立韓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地(4)。項梁死定陶,成奔懷王。沛公引兵擊陽城(5),使張良以韓司徒徇韓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入武關(guān)。
?。?)韓王信:姓韓,名信。與淮陰侯韓信同姓名。有說韓王信又名信都。(2)孽孫:言庶孫。(3)韓:指戰(zhàn)國時的韓國。韓后期都于鄭(今河南新鄭)。(4)韓地:指今河南中部登封、鄭州一帶。(5)陽城:縣名。一說在今河南方城東,一說在河南登封縣東。
沛公為漢王,信從入漢中(1),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王獨居此,遷也。士卒皆山東人,竦而望歸(2),及其蜂(鋒)東鄉(xiāng)(向),可以爭天下?!睗h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1)漢中:地區(qū)名。今陜西漢中地區(qū)。(2)竦(sǒng):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著。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之國,更封為穰侯(1),后又殺之。聞漢遣信略韓地,乃令故籍游吳時令鄭昌為韓王距(拒)漢(2)。漢二年,信略定韓地十余城。漢王至河南(3),信急擊韓王昌,昌降漢。乃立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漢王使信與周苛等守滎陽,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歸漢(4),漢復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五年春,與信剖符,王穎川(5)。
(1)穰:縣名。今河南鄧縣。(2)令鄭昌:即吳縣令鄭昌。(3)河南:郡名。治洛陽(今河南格陽市東北)。(4)已:隨后。(5)王潁川:言王于潁川之地(都于陽翟——今河南禹縣)。
六年春,上以為信壯武,北近鞏、洛(1),南迫宛、葉(2),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也,乃更以太原郡為韓國,徙信以備胡,都晉陽(3)。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shù)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4)?!鄙显S之。秋,匈奴冒頓大入圍信(5),信數(shù)使使胡求和解(6)。漢發(fā)兵救之,疑信數(shù)間使(7),有二心。上賜信書責讓之曰:“專死不勇(8),專生不任(9),寇攻馬邑,君王力不足以堅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責于君王(10)?!毙诺脮?,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鞏:縣名。在今河南鞏縣西南。洛:洛陽。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2)宛: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葉:縣名。在今河南葉縣西南?;搓枺嚎h名。今河南淮陽縣。(3)晉陽:縣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4)馬邑:縣名。今山西朔縣。(5)冒頓(mòdú):秦漢之際匈奴族杰出人物。(6)胡:指匈奴。(7)間使:私使。(8)專死不勇:言輕生不得為勇。(9)專生不任:言惜死故不能任。(10)劉邦此語是譴責韓王信,言其雖處危亡之地,執(zhí)忠履信,可以安存,意在責其有二心。
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1),斬其將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立趙苗裔趙利為王(2),復收信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匈奴使左右賢王將萬余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3),至晉陽,與漢兵戰(zhàn),漢兵大破之,追至于離石(4),復破之。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5)。漢令車騎擊匈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谷(6),上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可擊”。上遂至平城(7),上白登(8)。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閼氏(9)。閼氏說冒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本悠呷?,胡騎稍稍引去。天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胡者全兵(10),請令強弩傅兩矢外鄉(xiāng)(向),徐行出圍?!比肫匠牵瑵h救兵亦至。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令王黃等說誤陳豨(11)。
?。?)銅鞮:縣名。在今山西沁縣南。(2)白土:縣名。在今陜西神木縣西。趙苗裔:戰(zhàn)國時趙國的后裔。(3)左右賢王:即左賢王、右賢王,匈奴之官號。廣武:縣名。今山西代縣西南。(4)離石:縣名。今山西離石縣。(5)樓煩:縣名。今山西寧武縣。(6)代谷:地名。在上谷郡、代郡間谷中之地。(7)平城:縣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8)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9)閼氏(yānzhī):匈奴單于妻之稱號。
?。?0)全兵:言只有兵器,而無盾、鎧之類以御弩矢。(11)說誤:游說而使犯錯誤。
十一年春,信復與胡騎入居參合(1)。漢使柴將軍擊之(2),遺信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叛亡,而后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毙艌笤唬骸氨菹逻烷傁铮厦娣Q孤,此仆之幸也。滎陽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項籍,此一罪也??芄ヱR邑,仆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為反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3),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憤于吳世也(4)。今仆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貣蠻夷(5),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6),盲者不忘視(7),勢不可耳。”遂戰(zhàn)。柴將軍屠參合,斬信。
?。?)參合:縣名。今山西陽高縣南。(2)柴將軍:柴武。(3)種、蠡:大夫文種、范蠡,二人皆是越王勾踐之臣。種功成不去見殺,蠡功成而逃則生。(4)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吳王夫差賜劍命他自殺。憤(fèn):仆倒,倒斃。吳:春秋時吳國。(5)貣(tè):求乞。(6)痿(wěi):風痹病。(7)盲:瞎眼。
信之入匈奴,與太子俱,及至頹當城(1),生子,因名頹當。韓太子亦生子嬰,至孝文時,頹當及嬰率其眾降。漢封頹當為弓高侯(2),嬰為襄城侯(3)。吳楚反時,弓高侯功冠諸將(4)。傳子至孫(5),孫無子,因絕。嬰孫以不敬失侯。頹當孽孫嫣(6),貴幸,名顯當世,嫣弟說(7),以校尉擊匈奴,封龍侯(8)。后坐酎金失侯,復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破東越,封按道侯。太初中,為游擊將軍屯五原外列城,還為光祿勛,掘蠱太子宮,為太子所殺(9)。子興嗣,坐巫蠱誅。上曰:“游擊將軍死事,無論坐者(10)?!蹦藦头馀d弟增為龍侯。增少為郎,諸曹侍中光祿大夫,昭帝時至前將軍,與大將軍霍光定策立宣帝,益封千戶。本始二年,五將征匈奴,增將三萬騎出云中,斬首百余級,至期而還(11)。神爵元年,代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lǐng)尚書事。增世貴,幼為忠臣(12),事三主,重于朝廷。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五鳳二年薨,謚曰安侯。子寶嗣,亡(無)子,國除。成帝時,繼功臣后,封增兄子岑為龍侯。薨,子持弓嗣。王莽敗,乃絕。
?。?)頹當城:在今內(nèi)蒙古察哈爾右翼后旗西北。(2)弓高:縣名。在今河北阜城南。(3)襄城:縣名。今河南襄城縣。(4)弓高侯功冠諸將:韓頹當在平吳楚之亂中討平膠西,見《吳王濞傳》。(5)孫:當作“子”。參見《功臣表》。(6)嫣(yān):韓嫣,漢武帝之寵臣。(7)說:音yuè。(8)(é):“額”的本字。(9)太子:戾太子劉據(jù)。(10)游擊將軍死事,無論坐者:言韓說因國事身亡,今其子興雖以巫蠱見誅,而其親屬可勿論坐。(11)至期:到了所期約之地。(12)忠臣:功臣之意。
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1)。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杰)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后,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jié),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乎!韓氏自弓高后貴顯(2),蓋周烈近與(歟)(3)!
?。?)炎、黃、唐、虞:炎帝神農(nóng),黃帝、唐堯、虞舜。(2)弓高:指弓高侯韓頹當。(3)周烈:晉灼曰,“韓先與周同姓,其后苗裔事晉,封于韓原,姓韓氏,韓厥其后也,故曰‘周烈’?!?/div>
&魏豹,故魏諸公子也(1)。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2),為庶人。陳勝之王也,咎往從之。勝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立周市為魏王。市曰:“天下昏亂,忠臣乃見(3)。今天下共畔(叛)秦,其誼(義)必立魏王后乃可。”齊、趙使車各五十乘,立市為王,市不受,迎魏咎于陳(4),五反(5),陳王乃遣立咎為魏王。
(1)故魏:戰(zhàn)國時的魏國。(2)魏:指大梁(今河南開封市西)。(3)天下昏亂,忠臣乃見:言天下混亂之時忠臣乃得顯其節(jié)義。(4)陳:縣名。今河南淮陽。(5)五反:五個來回。
章邯已破陳王,進兵擊魏王于臨濟(1)。魏王使周市請救齊、楚。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2),隨市救魏。章邯遂擊破殺周市等軍,圍臨濟。咎為其民約降(3)。約降定,咎自殺。
(1)臨濟:邑名。在今河南封丘縣東。(2)齊、楚遣項它、田巴:楚遣項它。齊由田儋親自帶兵救魏,田巴可能是田儋部將。(3)約降:談投降條約。
魏豹亡走楚。楚懷王予豹數(shù)千人,復徇魏地。項羽已破秦兵,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為魏王(1)。豹引精兵從項羽入關(guān)。羽封諸侯,欲有梁地,乃徒豹于河東(2),都平陽(3),為西魏王。
?。?)立為魏王:項羽立魏豹為魏王。(2)河東: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3)平陽:魏王魏豹都于此,在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漢王還定三秦,渡臨晉(1),豹以國屬焉,遂從擊楚于彭城(2)。漢王敗,還至滎陽(3),豹請視親?。?),至國,則絕河津畔(叛)漢。(5)漢王謂酈生曰:“緩頰往說之(6)?!贬B生往,豹謝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7)。今漢王嫚侮人,罵署諸侯群臣如奴耳,非有上下禮節(jié),吾不忍復見也?!睗h王遣韓信擊豹,遂虜之,傳豹詣滎陽,以其地為河東、太原、上黨郡(8)。漢王令豹守滎陽。楚圍之急,周苛曰:“反國之王(9),難與共守?!彼鞖⒈?。
?。?)臨晉:縣名。在今陜西大荔縣東。臨晉東臨黃河,由此過渡而東,曰“渡臨晉”。(2)彭城:時為楚霸王項羽之都。今江蘇徐州市。(3)滎陽:縣名。今河南滎陽。(4)親:指母親。(5)河津:黃河渡口。(6)緩頰:婉言勸解。(7)白駒過隙:言光陰過得迅速。白駒:指日影。(8)太原:郡名。治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上黨:郡名。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
?。?)反國:言其曾叛漢向楚。
田儋,狄人也(1),故齊王田氏之族也(2)。儋從弟榮,榮弟橫,皆豪桀(杰),宗強,能得人。陳涉使周中略地,北至狄,狄城守。儋陽(佯)為縛其奴,從少年之廷(3),欲謁殺奴(4)。見狄令,因擊殺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儋,田氏,當王?!彼熳粤辇R王,發(fā)兵擊周市。巿軍還去,儋因率兵東略定齊地。
?。?)狄:縣名。在今山東高青縣東南。(2)故齊王:指戰(zhàn)國時的齊王。(3)廷:縣廷。(4)欲謁殺奴:秦時殺奴,當先告官。田儋欲殺狄令,故佯縛奴謁令。
秦將章邯圍魏王咎于臨濟,急。魏王請救于齊,儋將兵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楚軍,殺儋于臨濟下。儋從弟榮收儋余兵東走東阿(1)。
(1)東阿:縣名。在今山東東阿縣西南。
齊人聞信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田假為王(1),田角為相,田間為將,以距(拒)諸侯。
?。?)齊王建:即戰(zhàn)國末年當了秦軍俘虜?shù)凝R王(名建)。
榮之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項梁聞榮急,乃引兵擊破章邯東阿下。章邯走而西,項梁因追之(1)。而榮怒齊之立假,乃引兵歸,擊逐假。假亡走楚,相角亡走趙。角弟間前救趙,因不敢歸。榮乃立儋子市為王,榮相之,橫為將,平齊地。
?。?)項梁因追之:據(jù)《高帝紀》,追者乃劉邦與項羽。
項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項梁使使趣(促)齊兵共擊章邯,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背淹踉唬骸疤锛倥c國之王(1),窮而歸我,殺之不誼(義)?!壁w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于齊(2)。齊王曰:“蝮蠚手則斬手(3),蠚足則斬足。何者?為害于身也。田假、田角、田間于楚、趙,非手足戚,何故不殺(4)?且秦復得志于天下,則齮龁首用事者墳墓矣(5)。”楚、趙不聽齊,齊亦怒,終不肯出兵。章邯果敗殺項梁,破楚兵。楚兵東走,而章邯渡河圍趙于巨鹿。項羽由此怨榮。
?。?)與國:友好之國。(2)以市:作交易。(3)蝮(fù):蝮蛇。一種毒蛇。蠚(hé):有毒腺的動物的咬刺。(4)此幾句言田假等之于楚、趙,不如手足于身之親。人為了全身,不惜自斬其手足,而楚趙為了全己之國,為何不殺田假等?(5)齮龁(yǐhé):側(cè)齒咬。引申為毀傷。首用事者:指首先起義反秦者。
羽既存趙,降章邯,西滅秦,立諸侯王,乃徒齊王市更王膠東(1),治即墨(2)。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入關(guān),故立都為齊王,治臨菑(3)。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安下濟北數(shù)城(4),引兵降項羽,羽立安為濟北王,治博陽(5)。榮以負項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趙將陳余亦失職,不得王。二人俱怨項羽。
(1)膠東:郡國名。治即墨(今山東萊西縣西南)。(2)即墨:項羽讓齊王田市都于此。(3)臨菑:項羽讓齊王田都都于此,在今山東臨淄縣北。(4)濟北:郡國名。治博陽(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5)博陽:項羽讓濟北王田安都于此。
榮使人將兵助陳余,令反趙地,而榮亦發(fā)兵以距(拒)擊田都,都亡走楚。榮留齊王巿毋之膠東。巿左右曰:“項王強暴,王不就國,必危?!睅垜?,乃亡就國。榮怒,追擊殺巿于即墨,還攻殺濟北王安,自立為王,盡并三齊之地(1)。
?。?)三齊之地:指原齊人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齊王田市所有之地(即秦之臨淄、濟北、膠東三郡)。
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榮發(fā)兵距(拒)之城陽(1)。榮兵敗,走平原(2),平原民殺榮。項羽遂燒夷齊城郭(3),所過盡屠破。齊人相聚畔(叛)之。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shù)萬人,反擊項羽于城陽。而漢王帥諸侯敗楚,入彭城。項羽聞之,乃釋齊而歸擊漢于彭城(4),因連與漢戰(zhàn),相距(拒)滎陽。以故橫復收齊城邑,立榮子廣為王,而橫相之,政事無巨細皆斷于橫。
?。?)城陽:縣名。在今山東鄄城東南。 (2)平原:縣名。今山東平原縣南。(3)燒夷:焚燒,剷平。(4)釋:解,解圍。
定齊三年,聞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齊使華毋傷、田解軍歷下以距(拒)漢(1)。會漢使酈食其往說王廣及相橫,與連和。橫然之,乃罷歷下守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2)。韓信乃渡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菑。王廣、相橫以酈生為賣已而亨(烹)之(3)。廣東走高密(4),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于膠東,楚使龍且救齊,齊王與合軍高密。漢將韓信、曹參破殺龍且,虜齊王廣。漢將灌嬰追得守相光,至博(5)。而橫聞王死,自立為王,還擊嬰,嬰敗橫軍于贏下(6)。橫亡走梁(7),歸彭越。越時居梁地,中立,且為漢,且為楚。韓信已殺龍且,因進兵破殺田既于膠東,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乘(8),遂平齊地。
?。?)歷:指歷山。在今山東濟南市。歷下:歷山之下。有以為邑名。(2)平:講和。(3)以酈生為賣己而烹之:(田廣、田橫)以為酈生與韓信合謀而出賣了自己,故烹之。(4)高密:縣名。在今山東高密縣西。(5)博:縣名。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6)贏:縣名。在今山東萊蕪縣東北。(7)梁:指梁地。今河南開封市一帶。(8)千乘:縣名。在今山東高青縣東北。
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彭越為梁王。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余人入海,居島中。高帝聞之,以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有亂,乃使使赦橫罪而召之。橫謝曰:“臣亨(烹)陛下之使酈食其,今聞其弟商為漢將而賢,臣恐懼,不敢奉詔。請為庶人,守海島中。”使還報,高帝乃詔衛(wèi)尉酈商曰:“齊王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1)!”乃復使使持節(jié)具告以詔意,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2);不來,且發(fā)兵加誅?!睓M乃與其客二入乘傳詣洛陽。
?。?)族夷:滅族。(2)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此對田橫言,許之前來,高者為王,低者也不失為侯。
至尸鄉(xiāng)廄置(1),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敝沽?。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2),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烹)人之兄,與其弟并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獨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不過欲一見我面貌耳。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知也(3)?!彼熳缘剑羁头钇漕^,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4)!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非賢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fā)卒二千,以王者禮葬橫。
?。?)尸鄉(xiāng):鄉(xiāng)名。在今河南偃師縣西。廄置:驛站。(2)南面稱孤:即稱王。(3)知:識;認識之意。(4)有以:《史記》作“有以也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1),皆自到從之。高帝聞而大驚,以橫之客皆賢者,吾聞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至,聞橫死,亦皆自殺。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冢(zhǒng):高大的墳墓。
韓王信(1),故韓襄王孽孫也(2),長八尺五寸。項梁立楚懷王,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后(3),故立韓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地(4)。項梁死定陶,成奔懷王。沛公引兵擊陽城(5),使張良以韓司徒徇韓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入武關(guān)。
?。?)韓王信:姓韓,名信。與淮陰侯韓信同姓名。有說韓王信又名信都。(2)孽孫:言庶孫。(3)韓:指戰(zhàn)國時的韓國。韓后期都于鄭(今河南新鄭)。(4)韓地:指今河南中部登封、鄭州一帶。(5)陽城:縣名。一說在今河南方城東,一說在河南登封縣東。
沛公為漢王,信從入漢中(1),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王獨居此,遷也。士卒皆山東人,竦而望歸(2),及其蜂(鋒)東鄉(xiāng)(向),可以爭天下?!睗h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1)漢中:地區(qū)名。今陜西漢中地區(qū)。(2)竦(sǒng):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著。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之國,更封為穰侯(1),后又殺之。聞漢遣信略韓地,乃令故籍游吳時令鄭昌為韓王距(拒)漢(2)。漢二年,信略定韓地十余城。漢王至河南(3),信急擊韓王昌,昌降漢。乃立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漢王使信與周苛等守滎陽,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歸漢(4),漢復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五年春,與信剖符,王穎川(5)。
(1)穰:縣名。今河南鄧縣。(2)令鄭昌:即吳縣令鄭昌。(3)河南:郡名。治洛陽(今河南格陽市東北)。(4)已:隨后。(5)王潁川:言王于潁川之地(都于陽翟——今河南禹縣)。
六年春,上以為信壯武,北近鞏、洛(1),南迫宛、葉(2),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也,乃更以太原郡為韓國,徙信以備胡,都晉陽(3)。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shù)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4)?!鄙显S之。秋,匈奴冒頓大入圍信(5),信數(shù)使使胡求和解(6)。漢發(fā)兵救之,疑信數(shù)間使(7),有二心。上賜信書責讓之曰:“專死不勇(8),專生不任(9),寇攻馬邑,君王力不足以堅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責于君王(10)?!毙诺脮?,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鞏:縣名。在今河南鞏縣西南。洛:洛陽。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2)宛: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葉:縣名。在今河南葉縣西南?;搓枺嚎h名。今河南淮陽縣。(3)晉陽:縣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4)馬邑:縣名。今山西朔縣。(5)冒頓(mòdú):秦漢之際匈奴族杰出人物。(6)胡:指匈奴。(7)間使:私使。(8)專死不勇:言輕生不得為勇。(9)專生不任:言惜死故不能任。(10)劉邦此語是譴責韓王信,言其雖處危亡之地,執(zhí)忠履信,可以安存,意在責其有二心。
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1),斬其將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立趙苗裔趙利為王(2),復收信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匈奴使左右賢王將萬余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3),至晉陽,與漢兵戰(zhàn),漢兵大破之,追至于離石(4),復破之。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5)。漢令車騎擊匈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谷(6),上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可擊”。上遂至平城(7),上白登(8)。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閼氏(9)。閼氏說冒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厄?!本悠呷?,胡騎稍稍引去。天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胡者全兵(10),請令強弩傅兩矢外鄉(xiāng)(向),徐行出圍?!比肫匠牵瑵h救兵亦至。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令王黃等說誤陳豨(11)。
?。?)銅鞮:縣名。在今山西沁縣南。(2)白土:縣名。在今陜西神木縣西。趙苗裔:戰(zhàn)國時趙國的后裔。(3)左右賢王:即左賢王、右賢王,匈奴之官號。廣武:縣名。今山西代縣西南。(4)離石:縣名。今山西離石縣。(5)樓煩:縣名。今山西寧武縣。(6)代谷:地名。在上谷郡、代郡間谷中之地。(7)平城:縣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8)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9)閼氏(yānzhī):匈奴單于妻之稱號。
?。?0)全兵:言只有兵器,而無盾、鎧之類以御弩矢。(11)說誤:游說而使犯錯誤。
十一年春,信復與胡騎入居參合(1)。漢使柴將軍擊之(2),遺信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叛亡,而后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毙艌笤唬骸氨菹逻烷傁铮厦娣Q孤,此仆之幸也。滎陽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項籍,此一罪也??芄ヱR邑,仆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為反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3),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憤于吳世也(4)。今仆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貣蠻夷(5),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6),盲者不忘視(7),勢不可耳。”遂戰(zhàn)。柴將軍屠參合,斬信。
?。?)參合:縣名。今山西陽高縣南。(2)柴將軍:柴武。(3)種、蠡:大夫文種、范蠡,二人皆是越王勾踐之臣。種功成不去見殺,蠡功成而逃則生。(4)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吳王夫差賜劍命他自殺。憤(fèn):仆倒,倒斃。吳:春秋時吳國。(5)貣(tè):求乞。(6)痿(wěi):風痹病。(7)盲:瞎眼。
信之入匈奴,與太子俱,及至頹當城(1),生子,因名頹當。韓太子亦生子嬰,至孝文時,頹當及嬰率其眾降。漢封頹當為弓高侯(2),嬰為襄城侯(3)。吳楚反時,弓高侯功冠諸將(4)。傳子至孫(5),孫無子,因絕。嬰孫以不敬失侯。頹當孽孫嫣(6),貴幸,名顯當世,嫣弟說(7),以校尉擊匈奴,封龍侯(8)。后坐酎金失侯,復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破東越,封按道侯。太初中,為游擊將軍屯五原外列城,還為光祿勛,掘蠱太子宮,為太子所殺(9)。子興嗣,坐巫蠱誅。上曰:“游擊將軍死事,無論坐者(10)?!蹦藦头馀d弟增為龍侯。增少為郎,諸曹侍中光祿大夫,昭帝時至前將軍,與大將軍霍光定策立宣帝,益封千戶。本始二年,五將征匈奴,增將三萬騎出云中,斬首百余級,至期而還(11)。神爵元年,代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lǐng)尚書事。增世貴,幼為忠臣(12),事三主,重于朝廷。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五鳳二年薨,謚曰安侯。子寶嗣,亡(無)子,國除。成帝時,繼功臣后,封增兄子岑為龍侯。薨,子持弓嗣。王莽敗,乃絕。
?。?)頹當城:在今內(nèi)蒙古察哈爾右翼后旗西北。(2)弓高:縣名。在今河北阜城南。(3)襄城:縣名。今河南襄城縣。(4)弓高侯功冠諸將:韓頹當在平吳楚之亂中討平膠西,見《吳王濞傳》。(5)孫:當作“子”。參見《功臣表》。(6)嫣(yān):韓嫣,漢武帝之寵臣。(7)說:音yuè。(8)(é):“額”的本字。(9)太子:戾太子劉據(jù)。(10)游擊將軍死事,無論坐者:言韓說因國事身亡,今其子興雖以巫蠱見誅,而其親屬可勿論坐。(11)至期:到了所期約之地。(12)忠臣:功臣之意。
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1)。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杰)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后,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jié),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乎!韓氏自弓高后貴顯(2),蓋周烈近與(歟)(3)!
?。?)炎、黃、唐、虞:炎帝神農(nóng),黃帝、唐堯、虞舜。(2)弓高:指弓高侯韓頹當。(3)周烈:晉灼曰,“韓先與周同姓,其后苗裔事晉,封于韓原,姓韓氏,韓厥其后也,故曰‘周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