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一八、馮玉祥和國民軍

北洋軍閥史話 作者:丁中江著


  馮玉祥“陣后起義”,回師北京,造成直系慘敗,有人稱之為“倒戈”,他則稱為“首都革命”。在民國史上是一件大事。

  馮玉祥原籍安徽巢縣,因少時投軍,長居保定,故操保定土音;馮治軍有其獨特的手法。馮的練兵要訣有三:第一、他的兵源,是專門挑選直、魯、豫三省的壯丁,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體力亦較勝于南人,樸質(zhì)無華,易予統(tǒng)馭。第二、兵丁入伍后,每人教以識字兩百,這樣,對馮所下達(dá)的粗淺命令或訓(xùn)話,就能融會貫通,收到實效。第三、特重技能訓(xùn)練,如射擊、大刀、木馬、鐵杠等操作。馮自己平日的服裝,也和士兵一樣,穿的是二等兵的軍服,亦不掛將級領(lǐng)章。經(jīng)常每日黎明就到操場,先和幕僚們競賽跳越障礙物,接著便集合全體官兵跑步,以及器械操等。約莫一小時后,便登壇訓(xùn)話。

  他信奉基督教,其部下張之江曾自費精印新舊約《圣經(jīng)》一萬部,分贈軍中同志,馮玉祥稱他為大主教。張曾修造大教堂一所,每逢禮拜日,宣道其中,實行“軍教主義”,并自稱為“真救世軍”。西北軍的臂章,并以“真”字當(dāng)頭,上面寫著“真救國,真愛民”?!皣褴姟敝Q,似濫觴于此。張之江所印《圣經(jīng)》,封面自題:“此天下之大經(jīng)也”,金字輝煌,并親署其名于上。

  馮軍的組織表面上看起來很單純,實則相當(dāng)復(fù)雜,有幫會分子摻雜其中,為首的是馮玉祥的大哥馮基道。此人集美以美會長老、青幫通字輩及紅幫大哥于一身。

  張之江在幫會組織中,輩份原亦高過馮玉祥,他的年齡長馮一歲,算來在西北軍中除了居客卿地位的王鐵珊和徐季龍外,應(yīng)以張之江的年紀(jì)為最大。初期的馮系,除王金銘、施從云兩人已于辛亥革命灤州起義之役殉難外,所余的只有馮、李鳴鐘和張之江三個人。李鳴鐘有福將之稱,張之江則為戰(zhàn)將,馮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來的。盡管張年長,又有汗馬功勞,但連對姨太太的小事,馮都要加以管束。

  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力量大增,13年11月24日在北京南苑召開會議,正式組織國民軍,由馮玉祥為國民軍總司令兼國民軍第一軍軍長,胡景翼為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孫岳為副司令兼第三軍軍長。

  胡景翼陜西富平人,字笠僧,又字勵生,同盟會會員,民國初年隸陜督陳樹藩部,護(hù)法之役胡在三原組織靖國軍擁護(hù)廣州革命政府,為陳樹藩誘禁,迄至9年始行釋放。10年閻相文督陜,以胡為陜軍第一師師長。11年直奉第一次戰(zhàn)爭,胡隨馮軍出陜參戰(zhàn)。13年9月直奉第二次戰(zhàn)爭,胡為二路援軍司令?;貛煴本┖?,馮派胡赴河南督辦軍務(wù)善后事宜。

  孫岳是河北高陽人,字禹行,為明末抗清名將孫承宗后人,早歲加入同盟會,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孫任直軍西路司令,1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前,孫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兼大名鎮(zhèn)守使,首倡反吳,遂與馮定議,拉攏胡景翼,馮則乘機(jī)推薦孫擔(dān)任京畿警備副司令,馮胡兩軍回師北京,孫即開城迎入,胡景翼督辦河南時,孫出任河南省長,14年1月段祺瑞任孫為陜豫甘剿匪總司令,8月兼任陜西督辦。

  馮和孫岳關(guān)系極密切,馮尊稱孫二哥,孫則直呼馮為“煥章老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