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二、外交上遭遇阻力

北洋軍閥史話 作者:丁中江著


  帝制活動正在密鑼緊鼓時,袁對于國內的反對完全不予重視,可是意外的打擊是列強透過其駐北京公使表示反對,這倒使袁頗傷腦筋。

  民國4年10月28日下午,駐京日本代理公使約同英公使、俄公使同赴外交部,會晤陸徵祥總長。先由日本代理公使口述,略云:中國規(guī)復帝制,進行甚速,其里面反對者暗潮甚烈,實行之期,恐發(fā)生事變。目前歐洲正當多事,凡有害和平者,皆當避之。萬一中國國內有動搖情形,不僅為中國之不幸,即與中國關系較深之各國,亦誠可憂。據(jù)我國所見,中國內情,如上海長江一帶,及南方各處,均極可慮。袁大總統(tǒng)就任四年來,中國秩序漸次恢復,日本政府不勝敬佩。袁大總統(tǒng)如仍極力維持,國內當無動亂之虞。今若急謀變更,恐引起不安情事。不得不為中國惜。愿大總統(tǒng)出以賢明之措置,將實行帝政之期,暫為延緩,以防禍于未然。而鞏固極東和平之基礎。日本政府為此勸告,決非干涉中國內政。英公使云:日代表之通告,本公使完全同意。接著詢問中國政府能自信國體改革之實行,能無變故否?俄公使云:日代表及英公使之言語,本公使均同意。

  自日、英、俄三國警告以后,法國公使館亦接奉法國政府訓令,加入三國警告,遂于11月3日親赴外交部與陸總長會晤,聲明對于中國復興帝制,勸告中止。內情和三國警告相同。隨后意國駐京公使,亦于11月12日午間親詣外交部,訪晤陸總長,謂奉本國政府訓令,會同四國公使勸告中國政府將變更國體之事展緩。

  10月28日日本代理公使會同英、俄兩公使向中國外交部正式提出警告。全文如下:

  “中國近所進行改變國體之計劃,今似已猛進而趨入實現(xiàn)其目的之地步。目下歐戰(zhàn)尚無早了之氣象。人心惶慮。當此之時,無論世界何處,茍有事態(tài)足以傷害和平安寧者,則當竭全力阻其生成,借以杜絕新糾紛之出現(xiàn)。中國組織帝制,雖外觀似全國無大反對,然根據(jù)日政府所得之報告,而詳察中國之現(xiàn)狀,覺此種外觀僅屬皮毛而非實際。此乃無可諱飾者也。反對暗潮之烈,遠出人臆料之外。不靖之情,刻方蔓延全國。觀袁總統(tǒng)過去四年間之政績,可見各省紛擾情狀,今已日漸平靖。而國內秩序,亦漸恢復。如總統(tǒng)決計維持中國之政治現(xiàn)狀,而不改其進行之方針,則不久定有秩序全復,全國安寧之日。但若總統(tǒng)驟立帝制,則國人反對之氣志將立即促起變亂。而中國將復陷于重大危險之境。此固意中事也。日政府值此時局,鑒于利害關系之重大,故對于中國或將復生之危險狀況,不能不深慮之。且若中國發(fā)生亂事,不僅為中國之大不幸,且在中國有重大關系之各國,亦將受到直接間接不可計量之危害。而以與中國有特殊關系之日本為尤甚。且恐東亞之公共和平,亦將陷于危境。日政府睹此事態(tài),純?yōu)轭A先防衛(wèi),以保東方和平起見,乃決計以目下時局中大可憂慮之原因,通告中國政府,并詢問中國政府能否自信可以安穩(wěn)達到帝制之目的。日政府以坦白友好之態(tài)度,披瀝其觀念。甚望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聽此忠告,顧念大局,而行此展緩改變國體之良計。以防不幸亂禍之發(fā)作,而鞏固遠東之和平。日政府故已發(fā)給必要之訓令,致駐北京代理公使,日政府行此舉動,純?yōu)楸M其友好鄰邦責任之一念而起,并無干涉中國內政之意?!?br/>
  外交部陸總長于10月28日接受日本及英、俄公使警告以后,當即答復:

  “貴國警告業(yè)經(jīng)領會。此事全系中國內政。然既友誼勸告,因亦不能不以友誼關系,將詳細情形答復。中國帝制之主張,歷時已久。我國人民所以主張帝制者,其理由蓋謂中國幅員廣大,五族異俗,而人情浮動,教育淺薄,按共和國體,元首常易,必為絕大亂源。他國近事,可為殷鑒。不但本國人生命財產(chǎn),頗多危險。即各友邦僑民事業(yè)亦難穩(wěn)固。我民國成立已歷四稔,而殷戶巨商不肯投資,人民營事,官吏行政,皆不能為長久計劃。人心不定,治理困難。國民主張改革國體之理由,實因于此也。政府為維持國體起見,無不隨時駁拒。乃近來國民主張者,日見增加,國中有實力者亦多數(shù)在內。風潮愈烈,結合愈眾,如專力壓制,不獨違拂民意,誠恐于治安大有妨礙。政府不敢負此重責,惟有尊重民意,公布代行立法院通過之法案,組織國民代表大會,公同議決此根本問題而已。當各省人民向立法院請愿改變國體時,大總統(tǒng)曾于九月六日向立法院宣示意見,認為不合事宜。十月十日大總統(tǒng)申令據(jù)蒙回王公及文武官吏等呈請改定國體,又告以輕率更張,殊非所宜,并試各選舉監(jiān)督,遂照法案,慎重將事。十月十二日,又電令各省選舉監(jiān)督,務遵法案,切實奉行,勿得急遽潦草各等因。足見政府本不贊成此舉,更無急激謀變更國體之意也。本國《約法》主權,本于國民全體。國體問題,何等重大。政府自不得不聽諸國民之公決。政府處此困難,多方調停,一為尊重法律,一為順從民意。無非冀保全大局之和平也。大多數(shù)國民意愿,現(xiàn)既以共和為不適宜于中國。而問題又既付之國民代表大會之公決。此時國是業(yè)經(jīng)動搖,人心各生觀望,政治即受影響,商務已形停滯,奸人乘隙造謠,尤易驚擾人心。倘因國是遷延不決,釀成事端,本國人固不免受害,即各友邦僑民亦難免恐慌。國體既付議決,一日不定,人心一日不安,即有一日之危險,此顯而易見者也。當國體討論正烈之際,政府深慮因此引起變故,一再電詢各省文武官吏,能否確保地方秩序。該官吏等一再電復,僉謂國體問題,如從民意解決,則各省均可擔任地方治安之任。實行改革時,必無變故發(fā)生。在外國人之調查,自不能若本國人之詳確。今各省官吏,均一致報告,擔任治安,未聞有任何反對行動及上海長江一帶及南方情形可慮之報告。政府自應據(jù)為憑信。至本國少數(shù)好亂之徒,逋逃外國,或其他中國法權不到之處,無論共和君主,無論已往將來,純抱破壞之暴性。無日不謀釀禍之行為。然只能造謠鼓煽,毫無何等實力。數(shù)年以來,時有小亂發(fā)現(xiàn),均立時撲滅,于大局上未生影響?,F(xiàn)在各省均加意防范,凡中國法權不到之處,尚望各友邦始終協(xié)力取締。即該亂人等亦必無發(fā)生亂事之余地矣。當貴國政府勸告之時,各省決定君主立憲者,已有五省,各省投票之期,亦均不遠。總之在我國國民,則期望本國長治久安之樂利。在政府則更期望各友邦僑民,均得安心發(fā)達其事業(yè)。維持東亞之和平,正與各友邦政府之苦心,同其一轍也。貴國政府此項友誼勸告,并聲明決非干涉中國內政,此項嘉意,本政府自當重視。貴國政府此舉既完全為維持東亞和平起見,正與本國意見相同。貴國政府盡可深信本國政府,凡可以達到此目的者,必不遺余力也。以上各節(jié),即希轉達貴國政府為荷?!?br/>
  日本政府于接到袁政府答復之后,頗不滿意,乃于11月4日,又由駐京日本代理公使至外交部,代表日本政府,聲稱中國政府答復日本忠告之文,甚不明了,請以更明白之文答復日、英、俄三國所進之勸告。當經(jīng)陸答復,略謂目下國體投票,已有十余省,依法辦理。至于投票期限,早已規(guī)定,民意所趨,非政府之力所能左右。況此事關系法律問題,手續(xù)異常繁重,辦理又不能過于急遽,在政府一方面,關于此事,凡有能盡力之處,無不極為盡力,以副各友邦勸告之雅意。

  這兩次答復以后,日本仍不滿意,要中國政府對于四國展緩變更國體之勸告持何態(tài)度,發(fā)表正式聲明。而袁亦惟恐因各友邦不能滿意,而惹起意外重大變故。因此于11月9日下午特派外交大員至四國公使館,非公式地知照,借以緩和情勢。略云:“帝制一事,暫且延緩,本年內斷不實行”。并邀請四國公使于11日中午前來外交部,由外交總長陸徵祥給以正式之答復。除復述前次知照四國之語,謂中國政府對于變更國體問題,絕無欲速或急就之意思外,并稱就各省已定之選票數(shù)而觀,贊成者業(yè)逾全體之半,是國體變更,早為多數(shù)國民之志愿,即此可為明證。惟政府與各樞部,及庶政各機關商酌后,僉謂變更之案,一經(jīng)國民議決,應行籌備之事,既雜且多,非寬假時日,恐細節(jié)難臻完美,似宜另定相當日期,舉行大典。是以延期之舉,揆諸民意,雖非其所樂聞,而在政府,實有不能不緩之理由。況黨人之匿跡于中國治權以外,冀乘此時機肆其煽惑,誣蔑攻擊變更國體主張者,似頗不乏人。即四國之殷殷忠告,亦受此煽惑,所以延期實行,勢在必行。不過倘有任何意外,中國政府自信無論何時均有完全對付之力。

  在帝制籌備期間,袁最傷腦筋的,便是外國方面的壓力,列強雖一再照會袁,希望變更國體從緩,可是袁裝糊涂,答復列強時則顧左右而言他,總是強調袁政府足以平息一切反對力量。

  袁在外交上,最親近的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當日本一再向中國施行壓力時,袁希望他的老朋友朱爾典能夠幫他的忙,朱爾典乃向袁提供了一個秘密計劃,朱認為中國當時對歐戰(zhàn)中立,而日本則是英國的同盟國,共同對德國宣戰(zhàn),在這種情形下,日本對中國有任何行動,英國都不便出面反對。所以改變這個態(tài)勢,唯一的途徑是中國立即參戰(zhàn),加入?yún)f(xié)約國一邊,和英國有了同盟關系,這時英國就好說話了。朱爾典的意見,只是執(zhí)行他的外交工作,誘勸中國加入?yún)f(xié)約國。這是11月8日朱爾典通過陸徵祥向袁提出的計劃,曾獲法、俄兩國駐華公使的同意。11月20日朱又找陸問回信,陸說:“問題可以談,不過英、日、法、意、俄五國對中國提出帝制問題的勸告,現(xiàn)在只有貴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難于處置。”陸、朱這段接觸被美國報紙披露,日本大為不滿,于是朱爾典頗感狼狽,發(fā)表談話否認其事,北京外交部也極力否認。朱爾典深怪中國外交當局不能保守外交秘密,英國外交部則有撤換朱爾典的消息。不久,美國報紙又刊出中、英洽商同盟的秘密消息。據(jù)說同盟十年,英國負責說服列強承認中國帝制,幫助中國加人國際團體。這消息更使日本人忿怒,且引起英國政府的恐慌,為了緩和日本,英國外相葛雷訓令英駐日大使葛林于11月27日訪問日本外務省次官幣原,保證英國在未與日本協(xié)議前,決不會締結中、英同盟。同時日本外相石井一再表示有關中國問題,非得日本同意或是有日本參加,不得成立任何協(xié)定。至于中國帝制問題,則待歐戰(zhàn)結束后再行考慮。

  袁世凱和朱爾典有過一次密談,密談記錄上有袁親筆“嚴密”二字,以下便是袁、朱的密談記錄:

  朱使問:“君主立憲實行之日,當不遠矣!”

  大總統(tǒng)答曰:

  “近年來各省將軍、巡按使暨文武各官,皆言非君主立憲,不能鞏固國基;至于今日,全國贊成,予惟有順從民意。”朱曰:“若國中無內亂,則隨時可以實行;此系中國內政,他人不能干涉?!?br/>
  大總統(tǒng)曰:“內亂不能決其無,但不至擴大。余可擔保治安之責。惟對外問題,殊為焦慮,不知東鄰有如何舉動。內地治安,可保無虞。至東三省及蒙古,實難預料。該處日人甚多,倘有日人被殺,不論華人為首犯,日人為首犯,日人即可乘此造出機會,此不能不慮者也?!?br/>
  朱曰:“日本勸告,或系照例文章,至于乘時取利似亦難言?!?br/>
  大總統(tǒng)曰:“大隈伯對我駐日公使言,關于君主立憲事,請袁大總統(tǒng)放心去做,日本甚愿幫忙一切。由此觀之,即于表面上,日本似不再行漁人政策。君主民主,本視民意而從違。若仍行共和政體,大總統(tǒng)任滿可以休息養(yǎng)老;若君主政體,則責任太重,恐非我力所能勝?!?br/>
  朱曰:“查現(xiàn)在各國,不論君主民主,無有如大總統(tǒng)之權之重且大者。英皇之權無論矣,即德皇、日皇、美國大總統(tǒng)之權,皆不及也?!?br/>
  大總統(tǒng)曰:“貴公使此論頗合情理,余處現(xiàn)時地位,百分責任,自擔八十分,而各部共擔二十分,按理而論,余應擔二十分,而各部應擔八十分,乃為公允?!?br/>
  朱曰:“若他人擔如此重任,眠食俱廢矣?!?br/>
  大總統(tǒng)曰:“余思自為皇帝,不過若干年,惟與我子孫甚有關系。中國歷史,王子王孫,年深日久,無有不弱之理,是亦可慮?!?br/>
  朱曰:“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慮及百年以后之事!若能善立家法,令其多得學問閱歷,則王子亦興,平民子弟亦興;

  若棄家法學問,則又從何而興乎?”

  大總統(tǒng)曰:“當日提倡共和者,不知共和為何物,今日主張君主者,亦不知君主為何物,多數(shù)人民不過有漢、唐、明、清之專制君主印于其腦中,其或百中有一只知日本之君主,其或百中有一知德國之聯(lián)邦,至于特色立憲君主,固未嘗夢到也?!?br/>
  朱曰:“共和政體,華人未嘗研究,君主政體,或稍知之。當辛亥革命之日,華民醉心共和,以此口號,推翻滿清。是時大總統(tǒng)以為君主立憲近于中國人民理想。爾典與美使嘉樂恒亦曾主張君主立憲,即前駐京美使柔克義亦屢言之。南北討論之時,唐紹儀因一時之感動,未察國家萬年之計,主持共和,不可謂非失策矣?!?br/>
  在列強對中國帝制問題使用壓力的時候,日本是最認真的,前面已經(jīng)提到日本個別地或是聯(lián)合地對袁采用壓迫。當12月12日袁正式接受帝位推戴后,日本公使于13日單獨照會外交部,譴責中國政府對帝制問題的答復沒有誠意,要求于15日以前給以滿意的答復。15日日置益公使偕同英、法、俄、意國公使到外交部提出第二次警告時,日使代表各國發(fā)言,他說:“前此各國提出有關帝制問題的勸告,中國政府曾聲言不遽從事,并擔保中國境內治安的完全責任。因此,日本與四國對中國決然采取監(jiān)視的態(tài)度?!边@是列強聯(lián)合壓力,其方法是由勸告變?yōu)榫?,由旁觀變?yōu)楸O(jiān)視。

  早在10月12日,袁曾派駐日公使陸宗輿以中國代表資格慶賀日皇加冕。這時為了拉攏日本,又特派農(nóng)商總長周自齊為赴日賀禮贈勛特使,代表袁頒贈日皇以大總統(tǒng)級的大勛位。周的任命發(fā)表時,袁特升周為上卿以示隆重,并派專門辦理對日外交的外交次長曹汝霖以“儀同特任”待遇為副使,一切都顯示對日本的關系列為最重要。北京外交部電令駐日公使陸宗輿將中國派遣特使一事通知日本政府,預先商定特使行程,預計民國5年1月24日可抵東京。陸宗輿和日方聯(lián)絡后,據(jù)悉日本政府將以親王之禮接待中國特使。

  5年元月14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在日使館內為周特使餞行,賓主頗盡歡。不料第二天日本公使館忽然打電話給外交部說:接到東京急電,請周特使緩行。而陸宗輿也有電報報告:日本外務省通知中國公使,請周特使展期成行,大勛位未便接受,因為中國共和制度即將廢止,大勛位只能陳列在博物館中了。

  當中國派特使赴日消息剛發(fā)表,袁的新華宮中就發(fā)生了重要密件被竊事件,原來周自齊赴日消息流傳時,英、美、法、俄以及其它有關國家都十分重視這件事,認為中日之間一定有不尋常的秘密交涉在醞釀,于是用各種方式從事特務活動,想揭穿這個謎底。法國駐華公使康悌,通過他的華籍職員方璟生,把袁的“內廷”瞿克明收買了。瞿克明的母親是袁的老女傭,所以瞿自小就在袁身邊,方利誘瞿克明配了一把鑰匙,偷偷打開袁的機密文件箱,把中日密約草案悄悄地偷出來交給方璟生,方拿回使館給康悌,康悌乃拍照收存,原件仍由瞿克明送還原處。這份密約后來不知怎的卻在紐約的報紙上披露出來。于是中日秘密交涉便公開了出來,成為國際間一件大事。這當然對袁和日本都是嚴重的打擊。英、美、俄、法、意五國駐華公使聯(lián)合向日本內閣提出責問,日本當局大感狼狽。

  因此,日本首相大隈在接見陸宗輿的時候,聲色俱厲地斥責“中國人不能守秘密”并拒絕接待中國特使。

  在日本拒絕接待中國特使的同時,德奧兩國公使曾大肆活動,以承認帝制為中國不加入?yún)f(xié)約國的交換條件,袁沒有答應。

  日本拒絕接待中國特使周自齊,可是卻對俄國特使大獻殷勤,俄皇尼古拉斯也派了特使密海也魯維茨大公前往日本贈勛日皇,日本表示熱烈歡迎。俄國特使于1月12日抵達東京,日本天皇竟親自到車站迎接,日本首相大隈也率領全體閣員到車站迎接。東京市區(qū)處處飄揚著日俄兩國的國旗,俄國特使下車后滿臉春風,檢閱儀仗隊后,即乘禮車到霞關離宮休息,東京市民數(shù)十萬人屹立街頭,夾道歡呼。日皇在豐明殿接見,并親自陪同共進午餐,同時頒贈菊花大綬章。俄國特使逗留東京期間,日本彌漫了極為濃厚的日俄親善空氣,日本輿論亦充滿了對俄國表示好感的空氣,甚至說:“倘若對于俄國有利,日本雖賭國運為之亦在所不惜?!?br/>
  日本這樣大送秋波,大賣風情,自然是有目的的,日本向俄國建議:兩國簽立一項密約,由日本代替俄國,維護俄國在遠東的一切權益,俄國則可以抽調出駐扎遠東的軍隊,以調赴歐洲戰(zhàn)場,日本同時愿意接濟俄國軍火和軍用品。這時正是俄國在歐洲戰(zhàn)場上非常吃緊的時候,俄國很怕日本乘俄之危在遠東搞亂子,因此雙方一拍即合,立即簽訂了“日俄互不侵犯協(xié)定”,同時規(guī)定:“一方在遠東的領土權和特殊利益,為他一方所承認者,如被他國侵犯,締約國即應協(xié)商為維護此種權利及利益所應采取之態(tài)度。”根據(jù)這個協(xié)定,日本以強暴手段在中國所奪取的權利,就可以得到俄國的承認。日本用這一著棋來突破西方國家在中國保持均勢,反對日本獨占中國。

  更兇的是日俄兩國還簽了秘密同盟條約,這個條約規(guī)定;“如有第三國亦欲取得中國政治上的優(yōu)越權時,日俄兩國應即進行協(xié)議,執(zhí)行共同必要之手段;如第三國對締約國一方竟至宣戰(zhàn)時,他方有武力援助之義務。”有了這個秘密同盟條約使得英日同盟就完全失去了效用,因為英日同盟是對付帝俄的一項同盟,而現(xiàn)在的日俄同盟,則是對付英美的一項同盟。

  這就是利害關系,因為利害關系,日本對中國所派的贈勛特使予以極不禮貌的拒絕,而對俄國特使則表示超過了應有禮貌的熱烈歡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