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進(jìn)賢臣朝政清明黜奸黨人民悅服話說太皇太后曹氏忽然患病,神宗連忙召醫(yī)官診治,并親自入侍,衣不解帶的匝旬之久,終未見愈。未幾,遂即升遐有司援劉太后故事,擬定尊謚,為“慈圣光獻(xiàn)”四字。神宗孝思純篤,服侍太皇太后,曲意承歡始終無間。太皇太后待神宗亦極慈愛,聞退朝略晚,即親至屏展間,守候盼望,有時或持膳餉帝。因此上慈下孝,中外同欽。
故例外家男子,不得入謁。太皇太后之弟曹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神宗常白太皇太后,請使入見。太皇太后道:“我朝宗法,何敢有違!且我弟得躋貴顯,已屬逾分。國家政事,不可令其干涉,亦不準(zhǔn)令其入宮?!鄙褡诰粗?jǐn)受命而出。至太皇太后抱恙,復(fù)由神宗申請,乃得引佾入見。談未數(shù)語,神宗先起退出,意欲使佾可以略述言情。誰知太皇太后已對佾說道:“此非汝久留之處,應(yīng)隨帝同出?!?br/>
這兩句言語,不但使曹佾伸舌,連神宗也為竦然。太皇太后既崩,神宗哀慕逾恒,幾至毀瘠。一慈一孝,可以并傳千古了。
元豐三年,神宗擬改定官制飭中書置局修定。至元豐五年,方才制定,改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仆射,參知政事為門下中書郎,尚書左右丞。此時吳充已歿,遂以王珪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蔡確為尚書右仆射兼中侍,郎章年驚為門下侍郎,張璪為中書侍郎,蒲宗孟為尚書左丞,王安禮為尚書右丞。
當(dāng)初定儀,原是仿照唐之六典,事無大小,皆由中書取旨,門下審復(fù),尚書承行,三省分班,奏事并歸中書。定議之后,將要施行。蔡確明知王珪糊涂可欺,便對他說道:“你做了多年首相,還怕中書令不屬你么?”王珪也深以為然。蔡確又去密奏神宗,說是三省長官位分既高,不必另外置令,只要派左右仆射,分兼兩省侍郎,就可以了。神宗便照他的主張,分派下來,他自己雖是次相,大權(quán)卻在他的掌握之中。王珪雖是首相,卻沒有權(quán)柄,只得拱手聽他號令,直至此時,方才知道上了蔡確的當(dāng),悔已無及!
那蒲宗孟原是個外官,并無學(xué)識,為了力行新法,善于迎合意旨,現(xiàn)在居然執(zhí)政。這天神宗臨朝,談起人才難得的話來,蒲宗孟不待說畢,便越班奏道:“人才哪里沒有?可惜都為司馬光邪說教壞了?!鄙褡诼勓?,很為詫異,對他面上望了半晌,方才說道:“你不以司馬光為然么?現(xiàn)在不用說別的事,單就辭樞密使一事而言,朕在位這些年數(shù),只見他一個人,要是換了別的人,趕也趕不掉的?!弊谟勐犃?,又羞又懼,幾乎無地自容。不久御史參宗孟荒淫酒色,蓋造房屋,僭逾制度,免職而去。那司馬光雖然沒有在朝,卻成就了千秋事業(yè)。是什么事業(yè)呢?原來英宗在位的時候,即命司馬光設(shè)局編纂《資治通鑒》,上自周威烈王起,下及五代止。
共分三百五十四卷,現(xiàn)在已經(jīng)告成,進(jìn)呈御覽,神宗極為稱許,升授資政殿學(xué)士,便存了令他入內(nèi)執(zhí)政之意。
哪知,次年正月,神宗忽然病重,群臣共請神宗早立太子,又請?zhí)蟾呤蠒和犝?。神宗遂下詔,立延安郡王傭為皇太子,賜名煦。太子年才十歲,太后垂簾,一同聽政,暗中叫內(nèi)侍梁惟簡,在家中做了一件三尺長的小黃袍帶進(jìn)宮來,恐倉猝之間,手忙腳亂,來不及預(yù)備。果然到了三月內(nèi),神宗便晏了駕,年三十有八??傆嬌褡谠谖?,改元二次,共十八年。
太子煦即皇帝位,尊皇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皇太后,生母德妃朱氏為皇太妃,是為哲宗皇帝。迫尊大行皇帝廟號曰神宗。葬永裕陵,晉封叔顥為揚(yáng)王,頵為荊王;弟佶為遂寧郡王,佖為大寧郡王,俁為咸寧郡王,似為普寧郡王。
尚書左仆射王珪是岐國公;潞國公文彥博為司徒;王安石為司空,余官一律加秩,并賜致仕各官,帶服銀帛有差。太皇太后訓(xùn)政,首先傳旨,遣散修京城役夫,止造軍器,及禁庭工技,叛中外無苛斂,寬民間保甲馬,人民大悅!這幾道詔旨下來,都從禁中發(fā)出,王珪等并未預(yù)聞,及中旨民經(jīng)傳出,方才得知。
過不了幾天,又下一道詔書道:先皇帝臨御十有八年,建立政事,以澤天下。
而有司奉行失當(dāng),幾于煩擾,或茍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其申諭中外,協(xié)心奉令,以稱先帝惠愛元元之意。
這詔書一下,都中御士大夫已知太皇太后之意,欲改繁為簡,易苛從寬了。蔡確深恐與己地位不保,要設(shè)法迎合太皇太后。
因為高遵裕是太皇太后叔父,為了西征失律,待罪家居,便面請?zhí)侍螅_復(fù)遵裕原宮。太皇太后聽了,不覺凄然道:“靈武一役,先帝中夜得報,環(huán)榻周行,徹旦不寐,因此驚悸,遂致大故,迫原禍?zhǔn)紝嵶宰裨R蝗?。先帝骨肉未寒,我豈敢專徇私恩,不顧公義么?”蔡確碰了個釘子,嚇得汗流浹背的退了出來,才知道太皇太后不是好惹的。太皇太后又詔罷京城邏卒,及免行錄,廢浚河司,蠲免逋賦,驛召司馬光、呂公著入朝。
司馬光居洛十五年,田夫野老,莫不尊敬,都稱他為司馬相公。即婦人女子,也都知大名神宗升遐。原要入臨,因避嫌猜,不敢徑行。適程在洛,勸他入京,司馬光遂啟程東進(jìn),方近都門,守門衛(wèi)士都?xì)g呼道:“司馬相公來了!”當(dāng)下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居民住戶,盡皆出外觀看,沿街塞巷,都聚滿了人。司馬光坐在馬上,為百姓攔住,不能速行,只得按轡徐進(jìn)。那些百姓,都亂喊道:“司馬相公這回來京,請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千萬不可回洛了?!彼抉R光見百姓們一唱一和,反覺疑懼起來,暗想:“我原怕招人忌妒,所以不敢前來,如今人民這樣情形,豈不更令忌者有所借口。萬一他們進(jìn)起讒言來,說我買囑百姓,意圖入相,如何是好?”
當(dāng)下向幾個年老百姓安慰了一番,徑向先帝靈前哭臨過了,即從間道歸去。
太皇太后聞得司馬相公入都,正要詢問要政,誰知待久不至,即令內(nèi)侍梁惟簡,馳騎追問。司馬光請大開言路,詔榜朝堂。惟簡復(fù)命,蔡確等已知其事,先創(chuàng)六議入奏:大旨說是陰有所懷,犯非其分,或扇搖重機(jī),或迎合舊令,上則僥幸希進(jìn),下則眩惑流俗,有一相犯,立罰無赦。太皇太后見了此議,又令人持往司馬光觀看。
司馬光憤然道:“這不是求言,乃是拒諫。為人臣的,只好杜口不言;一經(jīng)啟齒,就要犯這六件事情了?!彼炀呤枇姓?,太皇太后即改詔頒行。果然不多幾時,應(yīng)詔陳言的,竟有一千多人。
太皇太后又下詔,令司馬光知陳州,并起程顥為宗正寺寺丞。程顥受詔,正要起身,忽然患病而亡。程顥與弟程頤,受學(xué)周門,以道自樂,平時極有涵養(yǎng)功夫,不動聲色,既卒,士大夫無論識與不識,莫不哀悼。文彥博采取眾論,題其墓曰:“明道先生”。
司馬光受了詔命,往陳州赴任,經(jīng)過闕下,正值王珪病歿,輔臣以次遞升,適空一缺,太皇太后即留司馬光在朝輔政,命為門下侍郎,即日到政事堂辦事。天下人民莫不歡欣鼓舞,都說這一來好了,司馬相公入朝,王安石新法的困苦,可以除去了。蔡確等聽了,便用個大的題目來壓制道:“司馬光難道不讀書么?圣人說的三年無改于父之道?,F(xiàn)在新君即位,還沒有改元,就可以改變先帝的成法么?”司馬光不覺笑道:“說這話的,才是真沒有讀過書的。試問當(dāng)初圣人說這兩句話,可是指天子說的么?天子以宗社為重,能夠保守宗社,億萬年不墜,方可莫孝。先帝所行的政治合宜,雖傳之百世,也應(yīng)遵守。若是王安石、呂惠卿所創(chuàng)的新法,害國病民,應(yīng)當(dāng)從速改變,如救焚拯溺一般,才是道理。況且太皇太后以母改子,并不是以子改父,有什么不可以呢?”眾人無可辯駁,只得默然。
太皇太后又召呂公著為侍,讀公著自揚(yáng)州進(jìn)京擢為尚書左丞,京東轉(zhuǎn)運(yùn)使吳居厚,繼鮮于侁后任,大興鹽獄,暴斂橫征,民不堪命,為言官所劾,貶謫黃州,仍用鮮于侁為轉(zhuǎn)運(yùn)使。司馬光對同列道:“子駿甚賢,不應(yīng)復(fù)令居外,但朝廷欲救京東弊困,非子駿不可,他實是一路福星,安得如子駿者一百人散布天下呢?”子駿乃鮮于侁表字,倪到任之后,即奏罷菜蕪利國兩冶,及海鹽依河北通商,人民大悅!
有口皆碑。從此,司馬光、呂公著同心輔政,革除新法,罷保甲,罷保馬,罷方田,罷市易,貶前市易提舉呂嘉問三秩,知淮陽軍。呂黨皆連坐貶謫,且謫州恕出知隨州。
次年改為元祐元年,右司諫王覿,右諫議大夫?qū)O覺,侍御史劉摯,左司諫蘇轍,卸史王巖叟、朱光庭、上官均皆連章參劾蔡確、章惇、韓縝、張璪朋邪害正。章至數(shù)十上,乃免蔡確相位,出知陳州。擢司馬光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公著為門下侍郎;李清臣、呂大防為尚書左右丞;李常為戶部尚書;范純?nèi)释獦忻茉菏隆?br/>
司馬光已經(jīng)得疾,因青苗免役諸法,尚未盡除,西夏議亦未決,不覺詔道:“諸害未除,死不瞑目?!彼熘聲趨喂溃骸肮庖陨砀夺t(yī),以家事付愚子,以國事付公。”公著為白于上。太皇太后降詔,免光朝覲,許乘肩輿,三日一人省。司馬光辭不敢當(dāng),且道:“不見天子,如何視事。”乃改詔,令光子康,扶掖入對。這事情傳至遼邦,遼主即囑咐守邊兵將道:“中國相司馬光,你們遇事須要格外小心,切不可生出事來。”這就可以想見當(dāng)日的聲望了。
次年,青苗免役諸法,一概罷免。司馬光又想起文彥博來,便入奏道:“文彥博,宿德元老,年雖衰邁,精神矍鑠,仍可起用?!碧侍蟊阌杏盟麨橄嘀猓腥苏f:“彥博年老,宰相事繁,惟惟恐照顧不到?!币蚋臑槠秸萝妵厥拢找怀?,一月兩至經(jīng)筵,班在宰相之上。呂惠卿見正人滿朝,自知無容足之地,乞求閑散。蘇軾、王覿又連章參劾,乃發(fā)往建州安置。一時之間,將所有小人,驅(qū)逐殆盡,一切政事,盡復(fù)舊觀。惟罷免役法時,司馬光請復(fù)差役法。會蘇軾已入為中書舍人,獨(dú)請行熙寧初給田募役法,且條陳五利。監(jiān)察御史王巖叟,說是五利難信,且有十弊。群臣又各是其是,議論紛紜。
蘇軾本與司馬光交好,便去見他道:“公欲改免役為差役,軾恐兩害相均,未見一利?!惫獾溃骸罢堁院μ??!陛Y答道:“免役的害處,是掊斂民財,十室九空,斂從上聚,下必患錢荒,這害已經(jīng)驗過了。差役的害處,是百姓常受役于官,無暇農(nóng)事,貪吏猾胥,隨時徵比,因緣為奸,豈非異法同病么?”
司馬光道:“依君高見,應(yīng)當(dāng)如何辦法?”蘇軾道:“法有相內(nèi),事乃易成,事能漸進(jìn),民乃不驚。三代之時,兵農(nóng)合一。
秦始皇乃分作兩途;唐初又變府兵為長征卒,農(nóng)出粟養(yǎng)兵,兵出力衛(wèi)農(nóng),天下稱便,雖圣人復(fù)起,不能變易。今免役法,頗與此相類,公欲罷去免役,仍復(fù)差役,正如罷長征,復(fù)民兵,恐民情反多痛苦了?!八抉R光終不以為是,蘇軾退出。
次日,司馬光至政事堂議政,蘇軾又入言此事。司馬光不覺怒情于色。蘇軾從容說道:“昔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再三勸阻。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常聞公自述前情,今日反不許軾盡言么?”司馬光起謝道:“容待妥商?!狈都?nèi)室蚕蚬庹f道:“差役一事,不應(yīng)速行,否則反恐病民,愿公虛心受言,所有謀議,不必盡自己出;若事必專斷,邪人曲士,反得乘間迎合了。”光有難色。范純?nèi)实溃骸斑@是使人不能盡言了。純?nèi)嗜敉街墓?,不顧大局,何不少年之時,迎合王安石,早圖富貴呢?”光乃令役人悉用現(xiàn)數(shù)為額,衙門用坊場河渡錢,均用雇募。
先是司馬光決改差役法,以五日為限,僚屬都嫌期限太促。
獨(dú)知開封府蔡京,如約面復(fù)。司馬光大喜道:“使人盡奉法如君,天下尚有何事不可辦?”待蔡京退后,光遂信為可行,所以堅持到底。其實蔡京是個大奸巨猾,專事迎合意旨,初見蔡確得勢,就附蔡確。后見司馬光入相,就附司馬光。這種反復(fù)小人,最能貽誤國事。司馬光是個忠厚長者,哪里知道他暗中的機(jī)巧呢?
此時王安石宦居金陵,聽得朝廷改革新法,毫不介意,乃聞罷免役法,不禁失聲道:“竟一變至此么?”停了良久,又道:“此法終不可罷,君實輩也太胡鬧?!?br/>
未幾病歿。太皇太后因是先朝大臣,追贈太傅,后人都稱他為王荊公,因安石于元豐五年,曾封荊國公,所以沿稱至今。
司馬光、呂公著又共薦程顥之弟程頤,有旨召為秘書郎。
及入對,改授崇政殿說書,且命修定學(xué)制,于是詔舉經(jīng)明行修之士,立十科舉士之法。哪十科呢?
一、行義純固,可作師表。二、節(jié)摻方正,可備獻(xiàn)納。三、智勇過人,可備將相。四、公正聰明,可備監(jiān)司。五、經(jīng)術(shù)精通,可備講讀。六、學(xué)問賅博,可備顧問。七、文章曲麗,可備著述。八、善聽獄訟,盡公得實。九、善治財賦,公私俱便。十、練習(xí)法令,能斷清讞。
這十科條例,皆由司馬光擬定,請旨頒行。
司馬光因言聽計從,愈加激發(fā)忠忱,事無大小,必親自裁決,竟因政體過勞,日益清瘦,同僚以諸葛亮食少事煩為勸。
光慨然道:“死生由命,一息尚存,怎敢稍懈!”因此老病愈甚,不能起床,彌留時,尚囈語不絕,細(xì)聽所言,皆是國事。
及卒,年六十八,遺折遞入,太皇太后失聲痛哭!哲宗也悲傷不已!贈太師,封溫國公。
設(shè)奠之日,兩宮車駕,親來賜祭。京師百姓,要祭司馬相公,為之罷市;連挑蔥賣萊的,都到靈前來哭兩聲,磕個頭;還有些沒錢的人,情愿脫下衣服,典質(zhì)了買陌紙錢來焚化。靈柩回陜州夏縣時,有詔予謚文正,賜碑曰:“忠清粹德”。命戶部侍郎趙瞻,內(nèi)侍省押班馮宗道護(hù)送而行。沿路送的人,不知其數(shù)。還有些執(zhí)著香跪拜號哭的,真是如喪考妣一般。到了安葬以后,都中和四方人民,尚畫像祭祀,飲食必祝,可見他的德澤及民至遠(yuǎn)且深了。后人有詩詠他道:到底安邦恃老成,甫經(jīng)著手即清平;如何天不延公壽,坐使良材一旦傾。
司馬光歿后,呂公著為首相,一切用人,仍依司馬光之意。
進(jìn)呂大防為中書侍郎,劉摯為尚書右丞,蘇軾為翰林學(xué)土。
蘇軾自奉召入都,不過十個月,三遷清要,尋兼侍讀,每人值經(jīng)筵,必反復(fù)講解,期沃君心一夕,值宿禁中,有旨召見便殿。太皇太后與他談了幾句政務(wù),便問道:“卿前年為何官?”軾對道:“常州團(tuán)練副使?!碧侍笥值溃骸敖駷楹喂??”
軾道:“待罪翰林學(xué)士?!碧侍蟮溃骸盀楹魏錾巳??”軾答道:“皆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隆恩?!碧侍蟮溃骸安⒉粸榇恕!碧K軾又道:“莫非有大臣論薦么?”太皇太后又復(fù)搖首。蘇軾驚愕道:“臣雖無狀,不敢由他途希進(jìn)?!碧侍蟮溃骸斑@乃是皇帝遺意,皇帝每讀卿文,必稱為奇才!奇才!不過未及用卿,即便升遐了?!碧K軾聽罷,不禁感激涕零,哭至失聲。太皇太后亦為泣下。哲宗見他們對哭,也忍不住嗚咽起來。那些左右內(nèi)侍,也不禁下淚,反覺得宮廷岑寂,良夜凄清。太皇太后見此情景,覺得不雅,遂停淚道:“這不是臨朝時候,卿可不必拘禮,且在旁坐下,我當(dāng)詢問一切。”
未知所問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故例外家男子,不得入謁。太皇太后之弟曹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神宗常白太皇太后,請使入見。太皇太后道:“我朝宗法,何敢有違!且我弟得躋貴顯,已屬逾分。國家政事,不可令其干涉,亦不準(zhǔn)令其入宮?!鄙褡诰粗?jǐn)受命而出。至太皇太后抱恙,復(fù)由神宗申請,乃得引佾入見。談未數(shù)語,神宗先起退出,意欲使佾可以略述言情。誰知太皇太后已對佾說道:“此非汝久留之處,應(yīng)隨帝同出?!?br/>
這兩句言語,不但使曹佾伸舌,連神宗也為竦然。太皇太后既崩,神宗哀慕逾恒,幾至毀瘠。一慈一孝,可以并傳千古了。
元豐三年,神宗擬改定官制飭中書置局修定。至元豐五年,方才制定,改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仆射,參知政事為門下中書郎,尚書左右丞。此時吳充已歿,遂以王珪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蔡確為尚書右仆射兼中侍,郎章年驚為門下侍郎,張璪為中書侍郎,蒲宗孟為尚書左丞,王安禮為尚書右丞。
當(dāng)初定儀,原是仿照唐之六典,事無大小,皆由中書取旨,門下審復(fù),尚書承行,三省分班,奏事并歸中書。定議之后,將要施行。蔡確明知王珪糊涂可欺,便對他說道:“你做了多年首相,還怕中書令不屬你么?”王珪也深以為然。蔡確又去密奏神宗,說是三省長官位分既高,不必另外置令,只要派左右仆射,分兼兩省侍郎,就可以了。神宗便照他的主張,分派下來,他自己雖是次相,大權(quán)卻在他的掌握之中。王珪雖是首相,卻沒有權(quán)柄,只得拱手聽他號令,直至此時,方才知道上了蔡確的當(dāng),悔已無及!
那蒲宗孟原是個外官,并無學(xué)識,為了力行新法,善于迎合意旨,現(xiàn)在居然執(zhí)政。這天神宗臨朝,談起人才難得的話來,蒲宗孟不待說畢,便越班奏道:“人才哪里沒有?可惜都為司馬光邪說教壞了?!鄙褡诼勓?,很為詫異,對他面上望了半晌,方才說道:“你不以司馬光為然么?現(xiàn)在不用說別的事,單就辭樞密使一事而言,朕在位這些年數(shù),只見他一個人,要是換了別的人,趕也趕不掉的?!弊谟勐犃?,又羞又懼,幾乎無地自容。不久御史參宗孟荒淫酒色,蓋造房屋,僭逾制度,免職而去。那司馬光雖然沒有在朝,卻成就了千秋事業(yè)。是什么事業(yè)呢?原來英宗在位的時候,即命司馬光設(shè)局編纂《資治通鑒》,上自周威烈王起,下及五代止。
共分三百五十四卷,現(xiàn)在已經(jīng)告成,進(jìn)呈御覽,神宗極為稱許,升授資政殿學(xué)士,便存了令他入內(nèi)執(zhí)政之意。
哪知,次年正月,神宗忽然病重,群臣共請神宗早立太子,又請?zhí)蟾呤蠒和犝?。神宗遂下詔,立延安郡王傭為皇太子,賜名煦。太子年才十歲,太后垂簾,一同聽政,暗中叫內(nèi)侍梁惟簡,在家中做了一件三尺長的小黃袍帶進(jìn)宮來,恐倉猝之間,手忙腳亂,來不及預(yù)備。果然到了三月內(nèi),神宗便晏了駕,年三十有八??傆嬌褡谠谖?,改元二次,共十八年。
太子煦即皇帝位,尊皇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皇太后,生母德妃朱氏為皇太妃,是為哲宗皇帝。迫尊大行皇帝廟號曰神宗。葬永裕陵,晉封叔顥為揚(yáng)王,頵為荊王;弟佶為遂寧郡王,佖為大寧郡王,俁為咸寧郡王,似為普寧郡王。
尚書左仆射王珪是岐國公;潞國公文彥博為司徒;王安石為司空,余官一律加秩,并賜致仕各官,帶服銀帛有差。太皇太后訓(xùn)政,首先傳旨,遣散修京城役夫,止造軍器,及禁庭工技,叛中外無苛斂,寬民間保甲馬,人民大悅!這幾道詔旨下來,都從禁中發(fā)出,王珪等并未預(yù)聞,及中旨民經(jīng)傳出,方才得知。
過不了幾天,又下一道詔書道:先皇帝臨御十有八年,建立政事,以澤天下。
而有司奉行失當(dāng),幾于煩擾,或茍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其申諭中外,協(xié)心奉令,以稱先帝惠愛元元之意。
這詔書一下,都中御士大夫已知太皇太后之意,欲改繁為簡,易苛從寬了。蔡確深恐與己地位不保,要設(shè)法迎合太皇太后。
因為高遵裕是太皇太后叔父,為了西征失律,待罪家居,便面請?zhí)侍螅_復(fù)遵裕原宮。太皇太后聽了,不覺凄然道:“靈武一役,先帝中夜得報,環(huán)榻周行,徹旦不寐,因此驚悸,遂致大故,迫原禍?zhǔn)紝嵶宰裨R蝗?。先帝骨肉未寒,我豈敢專徇私恩,不顧公義么?”蔡確碰了個釘子,嚇得汗流浹背的退了出來,才知道太皇太后不是好惹的。太皇太后又詔罷京城邏卒,及免行錄,廢浚河司,蠲免逋賦,驛召司馬光、呂公著入朝。
司馬光居洛十五年,田夫野老,莫不尊敬,都稱他為司馬相公。即婦人女子,也都知大名神宗升遐。原要入臨,因避嫌猜,不敢徑行。適程在洛,勸他入京,司馬光遂啟程東進(jìn),方近都門,守門衛(wèi)士都?xì)g呼道:“司馬相公來了!”當(dāng)下一人傳十,十人傳百,居民住戶,盡皆出外觀看,沿街塞巷,都聚滿了人。司馬光坐在馬上,為百姓攔住,不能速行,只得按轡徐進(jìn)。那些百姓,都亂喊道:“司馬相公這回來京,請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千萬不可回洛了?!彼抉R光見百姓們一唱一和,反覺疑懼起來,暗想:“我原怕招人忌妒,所以不敢前來,如今人民這樣情形,豈不更令忌者有所借口。萬一他們進(jìn)起讒言來,說我買囑百姓,意圖入相,如何是好?”
當(dāng)下向幾個年老百姓安慰了一番,徑向先帝靈前哭臨過了,即從間道歸去。
太皇太后聞得司馬相公入都,正要詢問要政,誰知待久不至,即令內(nèi)侍梁惟簡,馳騎追問。司馬光請大開言路,詔榜朝堂。惟簡復(fù)命,蔡確等已知其事,先創(chuàng)六議入奏:大旨說是陰有所懷,犯非其分,或扇搖重機(jī),或迎合舊令,上則僥幸希進(jìn),下則眩惑流俗,有一相犯,立罰無赦。太皇太后見了此議,又令人持往司馬光觀看。
司馬光憤然道:“這不是求言,乃是拒諫。為人臣的,只好杜口不言;一經(jīng)啟齒,就要犯這六件事情了?!彼炀呤枇姓?,太皇太后即改詔頒行。果然不多幾時,應(yīng)詔陳言的,竟有一千多人。
太皇太后又下詔,令司馬光知陳州,并起程顥為宗正寺寺丞。程顥受詔,正要起身,忽然患病而亡。程顥與弟程頤,受學(xué)周門,以道自樂,平時極有涵養(yǎng)功夫,不動聲色,既卒,士大夫無論識與不識,莫不哀悼。文彥博采取眾論,題其墓曰:“明道先生”。
司馬光受了詔命,往陳州赴任,經(jīng)過闕下,正值王珪病歿,輔臣以次遞升,適空一缺,太皇太后即留司馬光在朝輔政,命為門下侍郎,即日到政事堂辦事。天下人民莫不歡欣鼓舞,都說這一來好了,司馬相公入朝,王安石新法的困苦,可以除去了。蔡確等聽了,便用個大的題目來壓制道:“司馬光難道不讀書么?圣人說的三年無改于父之道?,F(xiàn)在新君即位,還沒有改元,就可以改變先帝的成法么?”司馬光不覺笑道:“說這話的,才是真沒有讀過書的。試問當(dāng)初圣人說這兩句話,可是指天子說的么?天子以宗社為重,能夠保守宗社,億萬年不墜,方可莫孝。先帝所行的政治合宜,雖傳之百世,也應(yīng)遵守。若是王安石、呂惠卿所創(chuàng)的新法,害國病民,應(yīng)當(dāng)從速改變,如救焚拯溺一般,才是道理。況且太皇太后以母改子,并不是以子改父,有什么不可以呢?”眾人無可辯駁,只得默然。
太皇太后又召呂公著為侍,讀公著自揚(yáng)州進(jìn)京擢為尚書左丞,京東轉(zhuǎn)運(yùn)使吳居厚,繼鮮于侁后任,大興鹽獄,暴斂橫征,民不堪命,為言官所劾,貶謫黃州,仍用鮮于侁為轉(zhuǎn)運(yùn)使。司馬光對同列道:“子駿甚賢,不應(yīng)復(fù)令居外,但朝廷欲救京東弊困,非子駿不可,他實是一路福星,安得如子駿者一百人散布天下呢?”子駿乃鮮于侁表字,倪到任之后,即奏罷菜蕪利國兩冶,及海鹽依河北通商,人民大悅!
有口皆碑。從此,司馬光、呂公著同心輔政,革除新法,罷保甲,罷保馬,罷方田,罷市易,貶前市易提舉呂嘉問三秩,知淮陽軍。呂黨皆連坐貶謫,且謫州恕出知隨州。
次年改為元祐元年,右司諫王覿,右諫議大夫?qū)O覺,侍御史劉摯,左司諫蘇轍,卸史王巖叟、朱光庭、上官均皆連章參劾蔡確、章惇、韓縝、張璪朋邪害正。章至數(shù)十上,乃免蔡確相位,出知陳州。擢司馬光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呂公著為門下侍郎;李清臣、呂大防為尚書左右丞;李常為戶部尚書;范純?nèi)释獦忻茉菏隆?br/>
司馬光已經(jīng)得疾,因青苗免役諸法,尚未盡除,西夏議亦未決,不覺詔道:“諸害未除,死不瞑目?!彼熘聲趨喂溃骸肮庖陨砀夺t(yī),以家事付愚子,以國事付公。”公著為白于上。太皇太后降詔,免光朝覲,許乘肩輿,三日一人省。司馬光辭不敢當(dāng),且道:“不見天子,如何視事。”乃改詔,令光子康,扶掖入對。這事情傳至遼邦,遼主即囑咐守邊兵將道:“中國相司馬光,你們遇事須要格外小心,切不可生出事來。”這就可以想見當(dāng)日的聲望了。
次年,青苗免役諸法,一概罷免。司馬光又想起文彥博來,便入奏道:“文彥博,宿德元老,年雖衰邁,精神矍鑠,仍可起用?!碧侍蟊阌杏盟麨橄嘀猓腥苏f:“彥博年老,宰相事繁,惟惟恐照顧不到?!币蚋臑槠秸萝妵厥拢找怀?,一月兩至經(jīng)筵,班在宰相之上。呂惠卿見正人滿朝,自知無容足之地,乞求閑散。蘇軾、王覿又連章參劾,乃發(fā)往建州安置。一時之間,將所有小人,驅(qū)逐殆盡,一切政事,盡復(fù)舊觀。惟罷免役法時,司馬光請復(fù)差役法。會蘇軾已入為中書舍人,獨(dú)請行熙寧初給田募役法,且條陳五利。監(jiān)察御史王巖叟,說是五利難信,且有十弊。群臣又各是其是,議論紛紜。
蘇軾本與司馬光交好,便去見他道:“公欲改免役為差役,軾恐兩害相均,未見一利?!惫獾溃骸罢堁院μ??!陛Y答道:“免役的害處,是掊斂民財,十室九空,斂從上聚,下必患錢荒,這害已經(jīng)驗過了。差役的害處,是百姓常受役于官,無暇農(nóng)事,貪吏猾胥,隨時徵比,因緣為奸,豈非異法同病么?”
司馬光道:“依君高見,應(yīng)當(dāng)如何辦法?”蘇軾道:“法有相內(nèi),事乃易成,事能漸進(jìn),民乃不驚。三代之時,兵農(nóng)合一。
秦始皇乃分作兩途;唐初又變府兵為長征卒,農(nóng)出粟養(yǎng)兵,兵出力衛(wèi)農(nóng),天下稱便,雖圣人復(fù)起,不能變易。今免役法,頗與此相類,公欲罷去免役,仍復(fù)差役,正如罷長征,復(fù)民兵,恐民情反多痛苦了?!八抉R光終不以為是,蘇軾退出。
次日,司馬光至政事堂議政,蘇軾又入言此事。司馬光不覺怒情于色。蘇軾從容說道:“昔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再三勸阻。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常聞公自述前情,今日反不許軾盡言么?”司馬光起謝道:“容待妥商?!狈都?nèi)室蚕蚬庹f道:“差役一事,不應(yīng)速行,否則反恐病民,愿公虛心受言,所有謀議,不必盡自己出;若事必專斷,邪人曲士,反得乘間迎合了。”光有難色。范純?nèi)实溃骸斑@是使人不能盡言了。純?nèi)嗜敉街墓?,不顧大局,何不少年之時,迎合王安石,早圖富貴呢?”光乃令役人悉用現(xiàn)數(shù)為額,衙門用坊場河渡錢,均用雇募。
先是司馬光決改差役法,以五日為限,僚屬都嫌期限太促。
獨(dú)知開封府蔡京,如約面復(fù)。司馬光大喜道:“使人盡奉法如君,天下尚有何事不可辦?”待蔡京退后,光遂信為可行,所以堅持到底。其實蔡京是個大奸巨猾,專事迎合意旨,初見蔡確得勢,就附蔡確。后見司馬光入相,就附司馬光。這種反復(fù)小人,最能貽誤國事。司馬光是個忠厚長者,哪里知道他暗中的機(jī)巧呢?
此時王安石宦居金陵,聽得朝廷改革新法,毫不介意,乃聞罷免役法,不禁失聲道:“竟一變至此么?”停了良久,又道:“此法終不可罷,君實輩也太胡鬧?!?br/>
未幾病歿。太皇太后因是先朝大臣,追贈太傅,后人都稱他為王荊公,因安石于元豐五年,曾封荊國公,所以沿稱至今。
司馬光、呂公著又共薦程顥之弟程頤,有旨召為秘書郎。
及入對,改授崇政殿說書,且命修定學(xué)制,于是詔舉經(jīng)明行修之士,立十科舉士之法。哪十科呢?
一、行義純固,可作師表。二、節(jié)摻方正,可備獻(xiàn)納。三、智勇過人,可備將相。四、公正聰明,可備監(jiān)司。五、經(jīng)術(shù)精通,可備講讀。六、學(xué)問賅博,可備顧問。七、文章曲麗,可備著述。八、善聽獄訟,盡公得實。九、善治財賦,公私俱便。十、練習(xí)法令,能斷清讞。
這十科條例,皆由司馬光擬定,請旨頒行。
司馬光因言聽計從,愈加激發(fā)忠忱,事無大小,必親自裁決,竟因政體過勞,日益清瘦,同僚以諸葛亮食少事煩為勸。
光慨然道:“死生由命,一息尚存,怎敢稍懈!”因此老病愈甚,不能起床,彌留時,尚囈語不絕,細(xì)聽所言,皆是國事。
及卒,年六十八,遺折遞入,太皇太后失聲痛哭!哲宗也悲傷不已!贈太師,封溫國公。
設(shè)奠之日,兩宮車駕,親來賜祭。京師百姓,要祭司馬相公,為之罷市;連挑蔥賣萊的,都到靈前來哭兩聲,磕個頭;還有些沒錢的人,情愿脫下衣服,典質(zhì)了買陌紙錢來焚化。靈柩回陜州夏縣時,有詔予謚文正,賜碑曰:“忠清粹德”。命戶部侍郎趙瞻,內(nèi)侍省押班馮宗道護(hù)送而行。沿路送的人,不知其數(shù)。還有些執(zhí)著香跪拜號哭的,真是如喪考妣一般。到了安葬以后,都中和四方人民,尚畫像祭祀,飲食必祝,可見他的德澤及民至遠(yuǎn)且深了。后人有詩詠他道:到底安邦恃老成,甫經(jīng)著手即清平;如何天不延公壽,坐使良材一旦傾。
司馬光歿后,呂公著為首相,一切用人,仍依司馬光之意。
進(jìn)呂大防為中書侍郎,劉摯為尚書右丞,蘇軾為翰林學(xué)土。
蘇軾自奉召入都,不過十個月,三遷清要,尋兼侍讀,每人值經(jīng)筵,必反復(fù)講解,期沃君心一夕,值宿禁中,有旨召見便殿。太皇太后與他談了幾句政務(wù),便問道:“卿前年為何官?”軾對道:“常州團(tuán)練副使?!碧侍笥值溃骸敖駷楹喂??”
軾道:“待罪翰林學(xué)士?!碧侍蟮溃骸盀楹魏錾巳??”軾答道:“皆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隆恩?!碧侍蟮溃骸安⒉粸榇恕!碧K軾又道:“莫非有大臣論薦么?”太皇太后又復(fù)搖首。蘇軾驚愕道:“臣雖無狀,不敢由他途希進(jìn)?!碧侍蟮溃骸斑@乃是皇帝遺意,皇帝每讀卿文,必稱為奇才!奇才!不過未及用卿,即便升遐了?!碧K軾聽罷,不禁感激涕零,哭至失聲。太皇太后亦為泣下。哲宗見他們對哭,也忍不住嗚咽起來。那些左右內(nèi)侍,也不禁下淚,反覺得宮廷岑寂,良夜凄清。太皇太后見此情景,覺得不雅,遂停淚道:“這不是臨朝時候,卿可不必拘禮,且在旁坐下,我當(dāng)詢問一切。”
未知所問何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