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雜志

永安縣志 作者:明·聞金和


祥異

嘉靖二年三月,太平坊火;六月,仁義、安仁二坊火。共毀民居千余家,有司賑恤被火之家。

三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大水,漂去民房以千計。

三十六年,流賊李有勝、張石秉劫擄貢川、金井,殺死軍馀三十六人。

三十七年,廣賊劫貢川,殺戮、燒毀過半。

三十八年十月,馬騮現(xiàn)大類黑眚。

四十年,饒平賊蘇阿普等抵南城外,燒毀房屋并唐王廟、西橋。

四十一年,三十都民鄧興,以平米為名,嘯聚流劫者三年。江廣軍門召曾婆婆兵、本省軍門發(fā)李游擊兵攻剿。周知府招降蘇阿普、賴中潭、傅詔五等,賊始平。招安之際,邢存嗣、朱繼文周旋其間,勇義服人,功居多。林天贈南營統(tǒng)賊兵,十六年而散其黨,地方以寧。

丘墓



陳世卿墓在縣北二十七都。夫人羅氏附葬焉。王安石撰碑,銘世卿墓。曾鞏撰神道碑。



林騰蛟墓在二十六都金山堂。僉事詹萊撰墓銘。

李杏墓在二十七都畬里。參政黃鐘撰墓銘。

寺觀

高飛寺在城中。祝圣之場。唐中和二年建,明正統(tǒng)重建。

栟櫚寺晉天福五年建,宣德五年重建。

上靈峰寺唐天祐二年建。

進福寺五代間建,成化二年重建。二寺俱在二十四都。

同化寺唐中和四年建,宣德元年重建。

善積寺唐會昌元年建,正德三年重建。二寺俱在二十五都。

寶應寺在二十九都。宋景祐四年建。

禪林寺宋大中祥符六年建。

寶林寺元延祐元年建,景泰三年重建。

招化寺唐會昌元年建。三寺在三十都。

小進福院在二十四都。

翠云院二十五都。宣德四年重建。宋陳世卿、張君谷肄業(yè)之所。

大進福院

上景福院唐貞元二年建。上二院在二十八都。

保寧院

五峰院上二院在二十九都。

永慶院

天蓋院

感恩院

感應院

德興院上五院俱在三十都。

永安院

上保福院

恩福院唐大順年間建。

西明院

新興院

東萊院

報恩院上七院在三十一都。

小佑院

新豐院唐龍紀元年建,宣德八年重建。

上安仁院唐景福二年建。上三院在三十二都。

觀音院四十一都。

福巖院四十二都。上二院俱周廣德三年建。

報恩院晉天福元年建。

福壽院宋建隆三年建。上二院俱四十三都。

永興庵宋咸淳元年建,景泰三年重建。

東華山庵

西華庵

新巖庵正統(tǒng)十二年毀于寇。上四庵在二十五都。

慧照庵在二十六都貢川。宋咸淳元年(原文“至”,應為“年”字。)建,景泰三年重建。

秀峰庵在二十六都余荊山。宋建炎元年建,隆慶間余壽重建。

東山庵益溪。

斗山庵宣德、景泰年間重建。

白云庵斗山上。元延祐元年建,宣德四年重建。三庵俱在二十七都。

石筍巖院二十八都。宋咸淳元年建,正德元年重建。

甘乳巖庵宋成淳元年建,正統(tǒng)八年重建。

天臺山庵慧真和尚、原蛟精成人者,居此庵而化。今廢。二庵在二十九都。

龍安庵三十都。宋紹興元年重建。

招福庵三十一都。宋德祐元年建。

善福庵三十二都。元至順二年建。

通天巖庵四十一都。景泰三年建。

日升庵東門內(nèi)。弘治間許英建,許倫重續(xù)修。

三官堂西門外。嘉靖間建。

真武堂盧后。陳真煥建。

龍興堂縣北。元中統(tǒng)(原文為“元中正統(tǒng)”,疑“正”字衍,應為“中統(tǒng)”。)三年建。

積慶堂元中統(tǒng)元年建。

南華堂

高明堂

楊后堂上四堂在二十五都。

龍鳳堂二十七都益口。元至順三年建。

瑞峰堂四十一都。宋嘉定三年建。

南城堂南門外,曾氏家祠右。有真仙廟。

夫人宮登云塔下。知縣郭仁建。

東岳宮

天妃宮二宮在貢川堡。

崇靈宮余荊山。宋熙寧進士余括、余授讀書其中,詩云“我愛當窗山獻秀,四時不了眼中青”之句。

臨水堂在二十五都。

登云塔南門外,與學宮對峙。一筆凌霄。毀于火,萬歷十九年,知縣王廷繡重建。

永鎮(zhèn)塔在北門外。南臨斗極,北鎮(zhèn)坤維。筆凌青漢,奇鐘拔世,雄文柱插,重霄勢挺,回瀾勁氣,誠一方之勝概也。毀于火。

晏公廟

正順廟

名山廟上三廟在二十六都。

瑞峰閣縣東。宋嘉定中建。

觀音閣東門內(nèi)。一閣巍然,為縣補空障缺。萬歷十八年毀于火。

臨津閣二十六都固發(fā)口渡岸。元至正(原文“年正”,乃“至正”之誤。)二十二年建。

梅齋閣二十五都黃梅巖之下。宋左正言鄧肅建。

義齋大湖舉人賴福建,以教鄉(xiāng)之俊秀。

養(yǎng)濟院

原在浮流倉之右,知縣裴建改北門外演武場前。知縣許培之修。萬歷二十一年,知縣蘇民望又于本院內(nèi)及厲壇前空處,共增架十六間,以居殘疾。

漏澤園

在東門外五里龍噴坪。周圍有墻,立義冢石在焉。后增南門外康坪。父老咸謂來龍之處,具呈禁止,于龍噴坪一處埋瘞。百姓貪近厭遠,多就康坪。

仙釋

唐裴頭陀嘗以鐵履渡江,來居栟櫚山。剪荊棘,結(jié)草廬,趺坐其中。座側(cè)石竅日涌米二升以贍之,客至則增。后人鑿而大之,米不復出矣。

通公不知其代?!断晒偂吩疲和豕珎魉{公,藍公傳通公。三十一都蔡地原人。自幼素,長為曹巖張家傭。一日耕田,眾拔秧,公坐田畔不事事。俟眾秧畢,用手一揮,數(shù)畝田即栽訖。又能返水上行,令田不涸。約日去,眾環(huán)視之,不得間。撒樹葉溪中,成魚,眾趨觀魚,即坐化矣。鄉(xiāng)人塑其身,祀為生佛。祈晴禱雨,其應如響。近年被蔡地原人取其中指,靈跡遂減。

馬氏名五娘。二十七都銅盤人。父馬大相,母羅氏。廣道元年正月十五日生,容貌豐美。及笄歸婚,是夜,身中毒病,夫家棄還其父。父請僧徒送河邊,將沉之。忽云霧飚起,有神附人語之,降童引上百丈巖頭,得仙果食之。二妹及嫂杜氏來看,五娘以果分與之食,俱得飛升,云是九天玄女度之。今銅盤殿,其祖居地也。及百丈巖、上坪、云峰洞,三處皆有顯跡。鄉(xiāng)人以木刻像祀之,隨所禱祝皆應。唯云峰洞木像一出,即大風隨起,彼二處則不然也。

黃天玄未知何鄉(xiāng)人。住持宜福觀。秘傳符箓,精五雷祈禱之術,禱雨輒應。后至新庵洞石龕坐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