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彰化縣志卷五

彰化縣志 作者:清·周璽


祀典志

壇祭祠廟(寺觀附)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祀事尤先乎戎事。宗伯所以先司馬而列為春官也。臺雖僻處海外,其祀典豈或殊哉?設(shè)學官以祀先圣先師,所以報教育人才之本,使四民知所矜式。設(shè)文祠以祀文昌帝君,設(shè)武廟以祀關(guān)圣帝君,陸地則城隍有祀,海洋則天后有祀。功德在民,聲靈赫濯矣。社為后土之神,稷為百榖之長。先農(nóng)、先嗇,始傳種植之書;風伯、雨師、實贊鴻鈞之化。名山、大川、龍神、火帝、皆能造福蒼生也。爰及能御大災,能捍大患,以死靖難者,亦祀之。非藉以祈福,凡以隆美報也。若彼琳宮、寶剎,僧巖、佛觀,習俗相沿,遽難變革,亦姑聽愚民之自為??鬃釉疲骸妇炊h之」以專務乎民義,可謂智矣。其斯為圣人之教乎。志祀典。

壇祭

祠廟(寺觀附)

壇祭

社祀壇:在縣治東門外。

按社祭五土,稷祭五谷。宋時社稷風雨師各一壇。明社稷另為一壇,設(shè)神牌二:左稷右社,以木為之,朱漆青書,題本縣縣社之神,本縣縣稷之神,藏于城隍廟。祭日設(shè)于壇,正印官行三獻禮。祭于春秋二仲上戊之日。今仍其制。

風云雷雨山川壇:在縣治東門外。

按禮:「諸侯祭封內(nèi)山川」。今之邑令亦與焉。唐山川合雨師并祀,山川與社稷合祀、雷師。元別祀山川,而以風云雷雨附社稷。明洪武初,正山川壇于城西北,風云雷雨壇于西南。六年,以風云雷雨山川為一壇。十四年,更以城隍合祭,設(shè)神牌三:中題風云雷雨之神,左本縣境內(nèi)山川之神,右本縣城隍之神。祭以春秋二仲上巳之日。今仍其制。

祠廟

文廟(規(guī)制創(chuàng)修詳見學校志內(nèi)):定例:春秋二仲上丁致祭。八月二十七日圣誕,惟國學有釋菜之禮。彰邑自嘉慶十六年間,楊太令桂森會同儒學,率諸生入廟行禮。今帥初。

文昌帝君祠:一在縣治東門內(nèi)文廟西畔南向(嘉慶二十一年邑令吳性誠以明倫堂既移建于文廟東畔,乃因其故址,捐俸倡建,紳士林文浚、羅桂芳等董其事),一在西螺街外(嘉慶二年,紳士廖澄河等捐建),一在鹿港街尾(嘉慶十七年同知薛志亮率紳士陳士陶等捐建),一在犁頭店街(嘉慶二年歲貢曾玉,音等捐建(,一在東螺北斗街(道光初舉人楊啟元等捐建),一在員林街外(道光口年,恩貢曾拔萃等捐建),一在南投街外(道光十一年,生員曾作云等捐建)。

按梓橦帝君,張姓,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zhàn)歿,廟在保寧府梓橦縣。唐、宋累封至英顯王。道家謂:帝命梓橦主文昌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號為帝君。天下學校因有祠祀。明景泰中,即京師舊廟,辟而新之,歲以二月三日誕辰遣祭。宏治元年,禮部尚書周洪謨等議:梓橦顯靈于蜀,廟食其地為宜。請飭天下學校,罷毀其廟;而學校仍多祀者,以紫薇垣文昌六星次在斗魁之南,均為文明之府,故與魁星并祀云。國朝嘉慶六年,奉詔編入祀典,春秋致祭,與武廟同。蓋以世所傳帝君之書,如「陰隲文」、「感應篇」、「勸孝文」、「孝經(jīng)解」諸書,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學者崇奉之,使日用起居,皆有敬畏,非徒志科名者祀以求福也。今彰邑文祠極盛,大率士子鳩金公建,以為敬業(yè)會文之所;而藉神明以儆身心,文風所由丕振也。

附文昌祠租:一在同安厝莊,田共三甲六分,園共三甲九分。又園一甲五分,年收大小租銀共八十六元四角。(按此租,系嘉慶年間該處溪埔浮復,業(yè)戶吳陞東與歲貢生楊汝佐互控爭收。歲貢鄭士模等出為調(diào)停勸和,將此租充入文昌祠,以為香燈之費。在縣城內(nèi)小西三角窗瓦店一座,年收稅銀七十二元。按此店系嘉慶年間,廩生林中桂外戚王贊,與廩生王有慶互控,林家將此店充為文昌祠香燈。此二租現(xiàn)交值年首事管收,以為文昌祠廟祝工食。年給辛勞銀二十四元。又倩工敬拾字紙一人,年給工食銀二十四元。二共工銀四十八元,俱將店稅給領(lǐng)。其余租稅銀,收為二月初三日恭祝帝君圣誕祭費,及正月十五日恭送圣蹟赴大道溪流,諸用具定條規(guī),遞相承辦。首事?lián)窦澥坑衅吠邽橹?br />
關(guān)帝廟:一在縣治南門內(nèi)(雍正十三年邑令秦士望捐建。乾隆二十四年,邑令張廷珍修。嘉慶五年,邑令胡應魁移建南街同知署故址。道光九年,邑令李廷璧修;各有記,見藝文)。一在鹿港王宮邊(乾隆壬辰年南靖商民捐建)。一在鹿港文昌祠邊(嘉慶十七年同知薛志亮捐俸倡建,紳士蘇云從董其事)。

倉圣人祠、朱文公祠:二祠俱在西螺街,紳士廖澄河于嘉慶十五年捐建。

魁星樓:一在西螺街,道光元年紳士廖澄河等捐建。一在蛇仔侖,道光元年恩貢賴占梅倡建。

天后圣母廟:一在鹿港海墘,乾隆五十五年,大將軍福康安倡建,廟內(nèi)有各官祿位。一在邑治北門內(nèi)協(xié)鎮(zhèn)署后,乾隆三年北路副將靳光瀚建;二十六年,副將張世英重修。一在邑治東門內(nèi)城隍廟邊,乾隆十三年,邑令陸廣霖倡建。一在鹿港北頭,乾隆初,士民公建,歲往湄洲進香,廟內(nèi)有御賜「神昭海表」匾額。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窯,乾隆中士民公建,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應。一在王宮,嘉慶十七年邑令楊桂森倡建。一在沙連林圯埔,乾隆初,里人公建,廟后祀邑令胡公邦翰祿位。一在鹿港新興街,閩安弁兵公建。一在犁頭店街,一在西螺街,一在東螺街,一在大肚頂街,一在大肚下街,一在二林街,一在小埔心街,一在南投街,一在北投新街,一在大墩街,一在大里杙街,一在二八水街,一在葫蘆墩街,一在悅興街,一在旱溪莊。

后,林姓,興化莆田人。父名愿,五代時,官都巡檢。母王氏,以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產(chǎn)后于莆之湄洲嶼。方誕,紅光滿室異氣氤氳,彌月不聞啼聲,故名默娘。八歲就墊讀書,輒解奧義。喜焚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年十六,觀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濟人。雍熙四年九月九日陞化;或云二月十九日,年二十有八。是后常衣朱衣,乘云游島嶼間。里人廟之,有禱輒應。宣和中,賜順濟廟號。自是迄明,屢征靈跡。嘉靖中,編入祀典,疊加徽號。國朝康熙中,屢著靈應,紀功加封天后,入祀典。雍正四年,御賜「神昭海表」額。十一年,賜「錫福安瀾」匾。令江海各省,一體奉祠致祭。后英靈溥濟,廟遍薄海。今就官所致祭,朔望祗謁者紀之。

城隍廟:在縣治東門內(nèi),南向。雍正十一年,邑令秦士望捐俸倡建。乾隆二十二年,邑令朱山重修。嘉慶五年,邑令胡應魁重修,有記,見「藝文」。

龍神廟:在縣治南門內(nèi),東向。嘉慶八年,邑令曹世駿倡建。

厲壇:在縣治北門外車路口,祭無祀鬼,即古所謂泰厲、公厲、族厲也。每歲春清明,秋七月十五日,冬十一月朔日:凡三祭。惟七月望日為盂蘭會,延僧普度,最為盛設(shè)。乾隆三十五年間,北路理番同知李本楠捐俸倡建,凡客柩未葬者,皆暫停于此名曰北壇。道光十一年,北路中營都司洪志高,邑令李廷璧捐俸倡修,有序,見「藝文」。

南壇:亦厲壇也,一名南山寺,在縣治東門外。紳士王松等倡建,以??丸?,及本處士民之柩。

忠烈祠:在縣內(nèi)大西門街,坐北向南。道光二年,知縣吳性誠捐建。道光五年,知縣李振青修。內(nèi)祀林、陳、蔡三逆案內(nèi)殉難文武官兵。中龕祀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北路理番同知長庚、王雋、朱慧昌、理番同知攝彰化縣事劉亨基,北路副將赫生額、張無咎,府中營署北路副將陳大恩,彰化縣知縣俞峻、朱瀾,建寧鎮(zhèn)標右營游擊唐昌宗,鹿港水師游擊曾紹龍,鎮(zhèn)標中營游擊耿世文,北中營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賜知縣銜淡廳幕友壽同春,白沙書院山長貢生胡遠山,南投縣丞周大綸,鹿仔港巡檢兼彰化縣典史馮啟宗,竹塹巡檢張芝馨,貓霧拺俸滿巡檢陳慶,署貓霧拺巡檢渠永提,彰化縣典史費增運。東龕祀同知劉亨基長子,中營千總吳見龍隨員,千總郭秀山,北中營外委李國安、王光明、陳鳳、巫鉍,彰化縣刑席范琪輝,錢席俞公,幕友王先生、浙江紹興籍幕友壽玉山、陳公、夏公、王公。西龕祀賜知縣銜監(jiān)生李安善、隨營千總湯公,建寧鎮(zhèn)標右營外委潘建,北投屯外委余添,北協(xié)額外外委毛進豐、蘇國珍、陳清,北中營把總武成烈、陳國印、劉聯(lián)陞,北右營把總尹貴、高茂。后堂龕祀劉亨基之女旌表劉滿姑,朱瀾之媳旌表朱魯氏,女朱群姑、民婦楊聯(lián)盛妻顏氏四人。東西龕末座附祀兵丁義勇等共五百八十七人。

寺觀(附)

觀音亭:一在縣署右,雍正二年,知縣談經(jīng)正建,乾隆十八年,街民捐貲重修。一在南投街,里人捐建。一在牛罵頭街,里民捐建。

岳帝廟:在縣治東,協(xié)鎮(zhèn)署前,俗訛稱玉帝即岳帝也。乾隆二十八年間,泉郡士民捐建,嘉慶年間重修。每歲正月初九日祝誕,火燭輝煌,徹宵如晝。廟前筑臺一座,演劇十余日,婦女焚香不絕,觀者如堵。

威惠王廟:王姓陳名元光,唐時人也。自河南光州來閩,開漳有功,敕封威惠圣王。漳人祀之,渡臺悉奉香火。乾隆二十六年,建廟于縣城西。每年二月十五日,演劇祝壽,燈燭爛若日星,匝月不休。嘉慶十二年重修。一在西門,陳姓合建,曰小圣王廟,一在沙連保社寮。

保生大帝廟:在縣治南門內(nèi)。嘉慶二十二年,同安縣士民渡臺者鳩金公建。按大帝即真君也。姓吳名本,母夢吞白龜而孕,生于宋太平興國間。長而學道,治疾多奇效。景佑二年卒,里人肖像為祠,水旱祈禱輒應。敕封慈濟廟額,慶元間賜忠顯,開禧二年,封英惠侯,俗呼大道公,又稱保生大帝。未知何據(jù)。每年三月十五日,祝壽,燈燭輝煌,與圣王廟埒。一在大城厝街。

三山國王廟:一在縣治南街,乾隆年間,粵人公建。一在鹿港街,一在員林仔街,皆粵人公建。按三山為巾山、明山、獨山之神。三山在揭陽縣界,原廟在巾山之麓,賜額明貺。凡潮人來臺者,皆祀焉。其在潮州尤盛。

定光庵:在縣治內(nèi)西北。乾隆二十六年永定縣士民鳩金公建,道光十年貢生呂彰定等捐修。祀定光古佛。

龍山寺:前大殿祀觀音、佛祖,后祀北極上帝,在鹿港。乾隆五十一年,泉州七邑士民公建。

大眾廟:即厲壇也。一在鹿港菜園,嘉慶二十年建。一在員林街東畔,一在西螺,皆里民公建。

地藏王廟:在鹿港街尾,嘉慶二十年里人公建。

王爺宮:一在鹿港港墘,乾隆己丑年,廈商公建。一在邑內(nèi)四爺巷,一在員林街。

伽藍廟:在西螺,乾隆五十九年街民公建。

趙元帥廟:在拺東龍牙莊,嘉慶二年里人公建。

馬舍公廟:一在阿密哩,里人公建。道光元年水沖圮。一在大墩街,祀輔順將軍,九月十四日演劇祝誕,四方輻輳,頗征靈應。

郭圣王廟:在鹿港粟倉邊。

六使公廟:在大肚保鴨母寮莊。

王宮:一在半線社,一在馬芝社,俱番民建。

三官堂:在拺東四張犁街,里人捐建。

按師巫家,有所謂天地水三官者,其說始于漢末。宋景濂跋揭奚斯三官祀,謂漢熹平間,漢中張修為太平道,張魯為五斗米道,其法略同;而魯為尤甚。自其祖陵、父衡,造符書于蜀之雀鳴山,制鬼卒祭酒等號,分領(lǐng)部眾。有疾者令其自首書名氏,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天地水三官。三官之名,實始于此。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北魏始。蓋其時尊信道士寇謙,襲取張氏之說,而配以首月,為之節(jié)候耳。今臺俗不知三官所由來,而家家祀之,且稱為三官大帝。以上元為天官誕,則曰天官賜福;以中元為地官誕,則曰地官赦罪;以下元為水官誕,則曰水官□□。謬妄相沿,牢不可破。故考其由來,祀三官者,知三官之所自始也。

廣惠尊王廟:祀晉代謝東山,在大肚保中渡頭莊,乾隆五十六年,里人公建。嘉慶三年,楊泰山鳩金重修。

寶藏寺:在貓羅山下,距縣治三十里,寺后山林泉石,頗有可觀。乾隆五十年間,里民公建,道光七年重修。

巖(山寺也,閩人呼山寺曰巖)

碧山巖:在縣治東南,距城三十里,乾隆十七年,住持僧募建。巖有樹木山水,縈環(huán)映帶,頗饒游觀之勝。每當天微明時,晨色初分,萬山在目,九十九尖如玉筍凌空,蒼茫入畫,極眼界之奇觀。今以「碧山曙色」為邑中八景之一。

清水巖:在縣治南大武郡保,距城三十五里。巖左右修竹,樹林掩映,曲徑通幽,山泉流通茶灶下,野花開到臥床前,每當春和景明,尤為游觀之勝。今以「清水春光」為邑中八景之一。

虎山巖:在縣治南燕霧保白沙坑內(nèi),距城六里。乾隆十二年,里民賴光高募建,道光十年,恩貢生曾拔萃、生員李鳳翔等重修。巖左右依山,環(huán)抱茂林修竹,翠巘丹崖,游覽之勝,與碧山、清水等。今以「虎巖聽竹」為邑中八景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