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六·食貨志土貢◇寧國府志

寧國府志 作者:清·洪亮吉


土貢





歲貢銀、銅器、綺、白、絲頭紅毯、兔褐、、紙、筆、署預、黃連、

碌青?!?br />
唐書·地理志》。開元中,貢白布。貞元后,常貢外,別進五色線毯及綾綺等物。

《元

和郡縣圖志》。貞元十一年,宣歙池觀察使崔衍奏,免舊貢金錢十八品。長慶四年,

詔宣歙等道,御服器用合供進者,并端午誕節(jié)一切權(quán)停?!缎强h志》左纂。



南唐

元四年,罷宣州歲貢木瓜雜果?!缎强h志》左纂。







歲貢白布、黃連、筆、木瓜干、木瓜、皮、玉面貍、松鼠皮、鹿腳梢

。太平興國改元,詔

罷干蜂子。景德四年,罷望青茶、細筆、竹。治平四年,罷花木瓜。紹興三十二年,宣州

貢黃牛皮一百八十張,羊麂皮三百六十張,筋二百三十六斤四兩,角三百六十雙,箭竿一萬

四千九十七枝,翎毛四萬二千八百五十二斤,條鐵六百四十二斤一十二兩,甲葉一萬三千七

百一十斤,鞍材一百二十副,弓材四百副?!逗槲湫侵尽贰G榔吣?,

詔罷琴高魚。

涇縣琴溪產(chǎn)高魚,相傳琴高得仙遺棄藥滓于水,變?yōu)榇唆~。長僅寸許。每歲

上巳,邑人捕而

干之,以充饋餉。涇縣知縣林淳請于判府,皇子魏王出令禁約,仍申于朝,以為放生池。見

《嘉定志》。

宣城歲貢紫粟二十斤,木瓜或一千三百顆,天鵝四只,鶿十只。寧國縣歲貢玉面

貍四

只,麂貍等皮九十張。南陵歲貢鶿二只。涇縣歲貢玉面貍一只。旌德縣歲貢玉面貍?cè)弧?br />
太平縣歲貢黃連二十斤。《嘉定宣城志》。





因土人呈獻,定為歲課,鐵、竹、木?!对贰な池浿尽?br />
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因

中書省上言,罷寧國六百戶冶銀歲額二千四百兩?!肚「尽贰0矗好犯饕?br />
,見庾子山賦

。南陵工山向有二冶,一曰大澗冶,一曰新興冶。紹興初,因產(chǎn)苗甚微,且集游手亡命之徒

,因綠盜鑄,為地方之害,已議罷;至元時,并罷其輸官之額。





貢目十有二,物料、野味、鹽課、稅課、魚課、緞匹稅、

絲、雪梨

按:明代歲貢雪梨,

為南京太廟薦新之需。發(fā)價一十九兩二錢,辦雪梨二千余枝。因呈送衙門樣梨,將至萬枝,

加以雜費,宣民不勝其因。萬歷三十五年,巡按宋□廉其事,裁

革樣梨,泐碑在府大門首。

木瓜、芽茶、官瓶、黃連。按:寧國府屬不產(chǎn)黃連,間有亦甚稀少。明例歲征

黃連一千七

百零九斤。歷來只征折色,隆、萬時,每斤折銀八分,后加至三錢。本朝順治初年,始征本



,官民不使。在籍吏科孫襄致書巡撫李日入告。順治三年,改折三分之二。至十三年巡撫

鐘有鳴題請全折,每斤價三兩。后本折二色并除,民困遂蘇。孫史科致李巡撫書,詳載《藝

文志》。

戶部項下:銀、膩、光粉、五子、烏梅、生漆、桐油、錫、生銅、黃蠟、黃



皮、芽茶、葉茶、農(nóng)桑、本色絹、筍。禮部項下:黃連、半夏、干葛、前胡、百合、白芍

、天花粉、青箱子、白芷、黃藥子、牛勞子、辛夷、金銀花、白茯芩、紫葳、桑白皮、木瓜

、銀柴胡、土黃連、干木瓜。工部項下:麂皮、角弓、筆管、兔皮、香貍皮、山羊毛、南湖

魚、潭線膠、熟鐵、翎毛、俱解交北部。稅絲、農(nóng)桑絲等銀。

解交蘇州工部織造。以上《乾隆府志》



國朝

雍正十三年奉上諭:凡服御器用屬,何一不備,取之官中而有余,正

不待四方

之入貢。在諸臣各懷尊君親上之心,固欲藉物產(chǎn)以伸其誠敬。然此貢獻之物,豈能自備于家

,而不取資于民力乎?是朕多愛一次貢獻,即諸臣多費一次經(jīng)營,即百姓多費一次供應。朕

實不忍以無益妨有益。各省督撫惟當體朕子惠元元之意,凡一絲一粟皆思為民留其有余,使

家給戶足,則勝于朕之身受矣。

按:唐、宋以來,貢自貢而賦自賦。宣州為廉使舊治,貢物尤夥,如《紫毫筆》、《

紅線毯》諸詩,白居易所以諷刺時弊也。

本朝額辦物料,大概承明舊制。而明末無藝之征盡刪除之,其歲需物料俱歸入丁田項

下,是正賦之外無所謂貢物矣。且物料采辦與否,并無一定。如奉文采辦,于應解銀項內(nèi)支

銷。停辦之年,則解銀報撥,立法最為簡善。乾隆二十三年奉文,將舊時物料名目于《奏銷

冊》內(nèi)一概刪除,以省繁冗。而《賦役全書》尚仍其舊者,緣《奏銷冊》系每年支解,隨時

損益。《全書》系原定章程,一成不易。若因一時停辦之故,不將各目載明,恐后來無可稽

考,轉(zhuǎn)失任土作貢之義。今仍照《全書》載其每年丁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并逐一載明。



宣城縣

原編戶部甲乙二庫:本色銀二十八斤十兩二錢八分二厘六毫,每斤銀九

錢。本色膩六十六斤四兩九錢八分五厘七毫,每斤銀八分。本色

光粉五十一斤七兩五錢九分五厘五毫,每斤銀一錢三分。本色烏梅七十一

斤五兩五錢六分二厘七毫,每斤銀二分。本色桐油六百四十九斤九兩七錢

三分二厘二毫,每斤銀四分。本色錫七十七斤十一

兩九錢一分六厘,每斤銀一錢一分。本色黃蠟二十六斤十兩九錢二分五厘

二毫,每斤銀二錢三分。

供用庫:本色黃蠟四百三十三斤七兩四分四厘六毫,每斤銀二錢三分。本色芽茶五百四十一斤三兩六錢五分四厘八毫,每斤銀一錢五分。自

銀起至芽茶止,并鋪墊銀共二百六十八兩二錢二分二厘零。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本色半夏九十三斤八兩四錢八分五厘,每斤銀五分五

厘。本色前胡二十四斤四兩,每斤銀二分八厘。本色百合九斤十四



九錢八分三厘五毫,每斤銀七分。本色白芍藥六十二斤八兩三錢二分九厘

四毫,每斤銀一分八厘。本色辛夷一

十五斤四兩一錢七分二厘二毫,每斤銀七分。本色金銀花四斤八兩四錢八

分三厘二毫,

每斤銀七分。本色白茯苓二百三十一斤十三兩五錢二分八厘七毫,每斤銀三錢。本

色木瓜九斤十三兩四分五厘五毫,每斤銀八分。本色柴胡二十三斤八兩六

錢八分六厘

八毫,每斤銀一錢二分。自半夏起至柴胡止,并鋪墊銀共一百一十三兩九

錢七分七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顏料藥材等銀四百三十七兩一錢七分二厘,本色物

料銀七十兩四錢六分六厘,本色白麻銀五十一兩一錢二分,折色黃蠟銀一百八十兩六錢七厘

,共銀七百三十九兩三錢六分五厘。

南陵縣五縣價值均與宣城

縣同

原編戶部甲乙二庫:本色銀一十一斤一十兩三錢一厘六毫,本色膩二十七斤八兩

一分五毫,本色光粉二十一斤三兩四錢五分九厘二毫,本色烏梅二十九斤三兩五分三厘二毫

,本色桐油二百六十六斤八兩三錢九分一厘九毫,本色錫三十二斤七錢二厘八毫,本色黃蠟

一十斤十二兩五分五厘六毫。

供用庫:本色黃蠟一百七十二斤八兩二錢一分六厘四毫。

承運庫:本色農(nóng)桑絹一丈九尺三寸八分五厘六毫,每匹二兩一錢,該銀一

兩一分七厘七毫零。自銀起至農(nóng)桑絹止,并鋪墊銀共七十六兩五錢七厘。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項下:本色半夏三十四斤五兩九分二厘六毫,本色前胡八斤十五兩

五錢,本色百合三斤九兩三錢三分一厘六毫,本色白芍藥四十七斤十二兩七錢八分六厘七毫

,本色辛夷三斤十二兩五錢七分二厘六毫,本色金銀花一斤十二兩九錢九分三厘三毫,本色

茯苓八十七斤八兩七錢六分六厘,本色木瓜三斤五兩四錢一分八厘九毫,本色銀柴胡八斤十

五兩七錢五分七厘一毫,自半夏起至銀柴胡止,并鋪墊銀共四十三兩九錢二分一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物料銀二十九兩五錢三分八厘,折色物料銀二百二

十三兩二錢一分,本色白麻銀二十五兩七錢四分,共銀二百七十八兩四錢八分八厘。



涇縣

原編戶部甲乙二庫:本色銀八斤八兩一錢六分八厘六毫,本色膩二十斤六兩三錢

五分六厘九毫,本色光粉一十五斤四兩四錢六分三厘七毫,本色烏梅二十一斤二兩二錢一分

九厘九毫,本色桐油一百九十二斤三兩八分二厘四毫,本色錫二十三斤一兩八錢三分八厘二

毫,本色黃蠟七斤十四兩一錢三分八厘九毫。

供用庫:本色黃蠟一百二十五斤六兩九錢二厘九毫零。自本色銀朱起至黃蠟止,并鋪

墊共五十四兩八錢一分四厘零。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項下:本色半夏二十五斤十五兩三錢六分六厘八毫,本色前胡五斤

八兩五錢,本色百合二斤二兩七錢六分四厘九毫,本色白芍藥三十二斤十一兩四錢二分八厘

二毫,本色辛夷三斤十四兩四錢五分六厘五毫,本色金銀花一斤四兩九錢三分九厘六毫,本

色白茯苓六十五斤八兩七分三厘二毫,本色木瓜一斤十三兩五錢三分四厘五毫,自半夏起至

銀柴胡止,并鋪墊共三十二兩三錢一分九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銀、桐油銀七十兩二錢三分九厘,增辦折色烏梅

、黃蠟等銀五十七兩七分四厘,本色白蠟銀三十兩六錢,本色銀朱、桐油銀一十六兩八錢九

分四厘,折色銀朱、桐油銀四兩二錢三分八厘,共銀一百九十五兩八錢七分五厘。



寧國縣

原編戶部甲乙二庫:本色銀六斤十一兩三錢九分一厘二毫,本色

膩一十六斤二兩

六錢九分七厘八毫,本色光粉一十二斤四兩五錢五厘,本色烏梅一十六斤十五兩八錢八分二

厘二毫,本色桐油一百五十四的十四兩四錢三厘,本色錫一十八斤七兩九錢二厘,本色黃蠟

六斤七兩五分七厘九毫。

供用庫:本色黃蠟九十八斤一兩八錢七分二厘六毫,自銀朱起至黃蠟止,并鋪墊銀共

四十三兩三錢三分二厘。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項下:本色半夏二十斤七兩七分三厘二毫,本色前胡五斤二兩,本

色百合一斤十兩二錢二分六厘二毫,本色白芍藥二十二斤五兩六錢七分五厘九毫,本色辛夷

三斤九錢九分六厘一毫,本色白茯苓五十斤十五兩四錢四分五厘九毫,本色木瓜二斤四兩七

錢二分五厘五毫,本色銀柴胡四斤十四兩三錢六分三厘八毫,自半夏起至銀柴胡止,并鋪墊

銀共二十五兩四錢五分二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黃蠟、烏梅銀五十六兩五錢九分五厘,藥材等銀二

十五兩四錢五分三厘,本色顏料等銀一十六兩七錢四分六厘,折色顏料等銀一十九兩九錢七

分四厘,本色白麻銀三十五兩九錢一分八厘,共銀一百五十四兩六錢八分六厘。



旌德縣

原編戶部甲丁二庫:本色銀六斤一兩九分八厘六毫,本色膩一十四斤五兩四錢四

分六厘,本色光粉一十斤十四兩七錢五分二厘九毫,本色烏梅一十五斤三兩九錢三分七厘八

毫,本色桐油一百三十七斤十二兩七錢九分二厘四毫,本色錫一十六斤九兩五錢六分七厘二

毫,本色黃蠟五斤十三兩五錢七厘二毫零。

供用庫:本色黃蠟八十五斤八兩六錢七厘,自銀朱起至黃蠟止,并鋪墊銀共三十八兩

三錢二分八厘。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項下:本色半夏一十七斤十三兩八錢二分六厘五毫,本色前胡四斤

七兩五錢,本色百合一斤十二兩六錢六分五厘八毫,本色白芍藥二十斤一兩一錢四分五厘,

本色辛夷二斤十兩八錢四厘三毫,本色金銀花十四兩四錢九分六厘六毫,本色白茯苓四十三

斤十二兩三錢三厘,本色木瓜一斤十二兩五錢七厘二毫,本色銀柴胡四斤七兩八錢七分八厘

五毫,自半夏起銀柴胡止,并鋪墊銀共二十一兩八錢八分八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藥材物料黃蠟錫共銀一百二兩二分九厘,本色白麻

、白蠟、銀朱、桐油三十四兩二厘,共銀一百三十六兩三分一厘。

太平縣



原編戶部甲丁二庫:本色銀三斤一兩九錢七分六厘三毫,本色膩六斤十兩七錢二

分三厘五毫,本色光粉五斤六兩八錢七分六厘八毫,本色烏梅七斤八兩一錢九分三厘三毫,

本色錫八斤三兩九分二厘五毫,本色黃蠟二斤十二兩八錢一分四厘九毫。

供用庫:本色黃蠟三十九斤八兩五錢五分八厘二毫。自銀朱起至黃蠟止,并鋪墊銀共

一十八兩三錢四分六厘。

原解禮部歸解戶部項下:本色半夏七斤十四兩一錢五分六厘六毫,本色前胡一斤十兩

五錢,本色百合十四兩二分八厘,本色白芍藥十四斤八兩六錢三分四厘八毫,本色辛夷一斤

四兩九錢九分八厘三毫,本色金銀花六兩九錢七分九厘九毫,本色白茯苓二十斤五兩八錢三

厘二毫,本色木瓜十三兩八錢六分八厘五毫,本色銀柴胡二斤九兩七分三厘三毫,自半夏起

至銀柴胡止,并鋪墊銀共一十兩二錢三分九厘。

見在丁地項下額征物料銀數(shù):本色烏梅、銀、桐油、錫共銀九兩六錢七分,本色黃

、白蠟銀二十三兩八錢五分一厘,本色物料價墊并補征不敷銀二十八兩五錢八分七厘,共銀

六十二兩一錢八厘。

按:物料價值系康熙十二年所定,惟今昔情形不同,價值多寡懸殊?,F(xiàn)在奉部采辦物



安徽藩司酌量時價,令州縣領銀購買,所有近年采辦物料,報部價值開列于左:銀每斤銀一兩一錢二分二厘六毫零,桐油每斤銀四分四厘,黃

蠟每斤銀三錢九分九厘二毫,烏梅每斤銀二分六厘,黃

熟銅每斤銀二錢四分七厘九毫。以上歷年奉文采買,

并無定數(shù)。乾隆二十九年,議派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宣城、涇縣、寧國、當涂、蕪湖

、和州、含山、廣德十二州縣分作三年合四屬承辦一次,四屬中又議歸一邑總辦,以專責成

。除正價報部核銷外,仍有不敷之處,總辦之員先行捐墊,三屬按數(shù)津貼。

鐵每斤銀六分一厘。自乾隆四年停辦后,至五十九年奉文采買議定

,安慶、寧國

、太平、和州、廣德、徽州、池州、六安、廬州、鳳陽、潁州、泗州、滁州十三府州屬,



作三年承辦一次。嘉慶四五兩年奉文采買亦系十三府州分辦,除正價報部核銷外,其余不敷

銀兩承辦州縣自行貼補。

棕毛每百斤銀八兩二錢五分二厘二毫。歷無定數(shù),向系寧國、池州

、太平三府屬

派如采買十萬斤,寧屬派五萬斤,池、太二屬各辦二萬五千斤,除正價報部核銷外,不敷銀



承辦州縣自行貼補。至歲貢土物如涇邑之宣紙、琴筍、涂尖茶,旌邑之芮棗,皆無定額,

每歲大吏捐廉發(fā)交本地方官照時價采辦呈進。閭閻毫無擾累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