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臺灣府輿圖纂要 作者:臺灣府輿圖纂要


臺灣府輿圖纂要

臺灣府輿圖纂要

臺灣縣輿圖纂要

鳳山縣輿圖纂要

嘉義縣輿圖纂要

彰化縣輿圖纂要

淡水廳輿圖纂要

噶瑪蘭廳輿圖纂要

澎湖廳輿圖纂要

臺灣府輿圖纂要

  例言

  臺灣府輿圖識

  臺灣府輿圖冊

  臺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例言

  一、總圖方寸無幾,就中所有難以圖寫者詳具于冊。其疆域用□、坊里用■、衙署用○、鋪舍用△、汛塘用■,凡皆遵例標明,以便觀覽。

  一、各屬輿圖有表、有冊;總冊于疆域、坊里各門匯列條貫,第紀總目,不復立表。

  一、「府志」續(xù)修于乾隆二十九年,所載山川支分發(fā)脈之處類多失詳,道里亦多差錯;更有今昔殊形,稱名互異,廳縣攸分界限淆混者。各屬圖冊,尤不免有此失。爰加詳細采訪,逐一訂正,以成信說。

  一、屯番與戍兵相輔,必須補入。至各屬所載橋梁、古井不免紛繁,且與險要無關;概為刪削。

  一、淡水、噶瑪蘭具載防番、隘寮。今查番性日馴,所有隘丁、隘寮均為虛設,甚有名存實廢者;各屬既未全錄,故亦不載。

  一、內山雖屬界外,然分界禁墾為一時之權宜;究之今日之廳縣,即昔日之禁地。附論所及,亦以志要。

  臺灣府輿圖識

  臺灣府四面皆海,繪輿圖者或于閩之東南繪為一圈,固已失其形勢;或繪一彎而不知其藩蔽全省地方起止之處,亦差毫厘而謬千里。蓋自五虎門而臺山,波濤洶涌之中屹立關潼、白畎;至雞籠與五虎門對峙,至八里坌與福寧府沙埕、烽火門對峙,鹿港與泉州之蚶江對峙,南路鳳山縣之旗后、東港與銅山、南澳對峙。惟鹿耳門居郡治西北,澎湖對峙笨港,又居鹿耳門西北;則與同安縣之廈門,東南斜對。不明乎此,固難形似而概繪一彎。又不知袤延千里,只論山前西、南、北一帶;其自噶瑪蘭南下,萬山重迭,悉皆化外。中間山谷之紆回、平地之宏敞,一僅遙際一抹,郡邑志圖其可名而去其不可知。今則征之故老、參以聞見,詳所名而及其可知;雖尚有不可知、不可名者,較其形勢已異疇昔。由此化■〈棘上火下〉筰為良民,舉前此所不知之處而益詳其所知,又當進斯圖而更議之矣。

  圖成,并將各廳縣山川、方向、道里、保屬備載條下,詳及冊說,以便觀覽。

  臺灣府輿圖冊

  疆域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營制

  屯番

  道里

  疆域

  臺灣府,在福建東南大海中。自省會抵泉州同安之廈門,陸程六百里;橫渡澎湖水程七更,抵府治水程四更,每更六十里,計六百六十里:共計水程一千二百六十里。領臺灣、鳳山、嘉義、彰化四縣、淡水、噶瑪蘭、澎湖三廳,東西廣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一千一百七十一里;東不盡山、西不盡海。

  臺山,由福州五虎門蜿蜓渡海(「彰化志」以為由福寧府)。海島澎湖,距郡城西北;則聞老船戶云:『北礁一道沙線,直通泉州崇武澳東南洋面;或寄椗其上,水比他處較淺』。因悟形家云「泉州清源山一支趨向東南入?!拐f,蓋有據(jù)?;蛞约惻c金門之料羅對面,謂湖島發(fā)源于太武山者,又屬一說。要其千里奔騰,神州拱衛(wèi)。凡盤旋屈曲,起伏結注之地可造郡邑、置村落者,皆西向內地;水出于山,亦隨向歸于海:地理固有不忘本歟!

  潮流,只分南北。舟人以羅盤按定子午橫流而渡,抵廈干向、抵臺巽向。其中黑水二溝:一在澎湖之東,廣可八十余里,為臺、澎分界處,名曰小洋。一在澎湖之西,亦八十余里,澎、廈分界處,名曰大洋;風靜時,尚可寄椗。小洋則不可寄椗;湍激悍怒,險過大洋逾甚。

  舊載:『東至羅漢門莊內門六十五里,西至安平七里』。今查東至善化里內中股老農莊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至澎湖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縱、橫又皆八十里(「臺邑志」云:『海洋行舟,以筒漏實細沙懸之,沙從筒眼滲出,復承以〔筒〕;上筒沙盡、下筒沙滿為一更,每更舟行四十余里。計鹿耳門至澎湖四更?!搁詴帯挂匀找篂槭?,定焚香幾枝為度。船在大洋,風潮有順逆、船制有利鈍,法以木片投于船首海中,人從船首疾至船尾,木片與人齊至為準;先后則皆未合。夫大海洪濤之中,難以里計;六十、四十以數(shù),亦約言而非確據(jù)矣』?;蛴衷疲郝苟T至澎湖五更。今依「府志」所載)。

  志載:『沙馬磯頭,在鳳山縣西南三百七十里』。蓋謂遶道陸行。合之鳳治北至郡八十里,計四百五十里。若由郡治北至噶瑪蘭廳治六百七十一里,則由西繞東、由北而南迄蘇澳又五十里;程途彎轉,不能以袤長論,并計之已耳。

  臺灣縣(附郭),東至老農莊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南至二層行溪鳳山界一十三里、北至曾文溪嘉義界三十里;廣一百三十里、袤四十三里。

  鳳山縣,東至彌濃山麓七十里、西至旗后港十五里、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北至二層行溪臺灣界六十七里。廣八十里、袤四百三十七里;距府八十里。

  嘉義縣,東至大武巒山麓三十里、西至笨港三十里、南至曾文溪臺灣界七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化界四十里。廣六十一里、袤一百一十里;距府一百里。

  彰化縣,東至平林仔莊七十五里、西至鹿港海岸二十五里、南至虎尾溪嘉義界六十里、北至大甲溪淡水界四十里。廣一百里、袤一百里;距府二百里。

  淡水廳,東至南山十里、西至大海八里、南至大甲溪一百零五里彰化界;北至大雞籠山一百九十五里,由三貂(三貂距雞籠較近五里)轉遠望坑噶瑪蘭界五十里。廣十八里、袤三百五十里;距府三百四十五里。

  噶瑪蘭廳,東至過嶺仔十五里、西至枕頭山后大陂山十里、南至蘇澳五十里、北至大三貂溪遠望坑八十一里淡水界。廣二十五里、袤一百三十一里;距府六百七十一里。

  澎湖廳,東至陰陽嶼水程三十里、西至西嶼水程三十里、南至八罩水程八十里、北至吉貝水程八十里;距府水程二百四十里

  坊里

  臺灣縣

  在城

  東曰東安坊、西曰西定坊、南曰凝南坊、北曰鎮(zhèn)北坊。

  村野

  東曰保大東里:城東二十里起,莊九;保大西上、下里:城東九里起,莊二十一;新豐里:城東二十里起,莊二十八;長興里:城東四里起,莊十;永康上、中里:城東三里起,莊十八;永康下里:城東一里起,莊十八(建城后,有收入城內者);仁和里:城東三里起,莊十二;羅漢內門莊:城東五十五里起,莊四十;羅漢外門莊:城東六十里起,莊二十二。

  南曰依仁里:城南十三里起,莊七;文賢里:城南十一里起,莊十;新昌里:城南一里起,莊五。

  西曰效忠里:距縣治十里(即安平鎮(zhèn)。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

  北曰武定里:城北三里起,莊二十;新化里西保:城北十九里起,莊一十三(內四莊原屬嘉義,道光十五年改歸本邑);善化里東保:城北二十二里起,莊十九(由嘉義改歸)。

  東南曰崇德東里:城東南十七里起,莊二十二;崇德西里:城東南十四里起,莊六;歸仁南里:城東南十里起,莊十;歸仁北里:城東南十六里起,莊十六;永豐里:城東北十五里起,莊九;仁德南里:城東南六里起,莊九;仁德北里:城東南五里起,莊十四。

  西南曰永凝里:城西南六里起,莊六。

  東北曰新北東里:城東北二十八里起,莊六;新化西里:城東北二十里起,莊二;廣儲東里:城東北十三里起,莊九;廣儲西里:城東北十二里起,莊十二;新化南里:城東北二十里起,莊三十二;善化里西保內中股,城東北四十八里起,莊三十七,又城西北二十四里起,莊十四(嘉義改歸);大穆降東、西莊:城東北二十五里起,莊五;安定里東保:城西北十六里起,莊二十由(嘉義改歸)。

  ——右坊里三十六、莊四百七十七。

  鳳山縣

  興隆里(即舊縣治):距縣城西北十五里。

  長治里(分一、二圖):距縣城北七十里。

  維新里:距縣城北五十五里。

  仁壽里:距縣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縣城東北五十五里。

  文賢里:距縣城西北六十七里(北隸臺邑)。

  港東里:距縣城東南五十里。

  港西里: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觀音里:距縣〔城〕東北二十里。

  半屏里:距縣城東北一十里。

  赤山里:距縣城東南十五里。

  大竹橋里:距縣城東南二十里。

  小竹橋里: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鳳山里:距縣城西南三十里(分上、中、下三莊)。

  ——右里一十四(村莊圍聚,不分小莊名目)。

  嘉義縣

  哆啰嘓東上保:莊十七。

  哆啰嘓東下保:俱城東三十里起,莊四十。

  嘉義東保:城東四里起,莊四十三。

  大目根保:城東六里起,莊三十九。

  打貓東上保:城東二十三里起,莊三十六。

  打貓東下保:城東六里起,莊三十一。

  果毅后保:城東四十里起,莊十。

  白須公潭保:城東四十里起,莊四十四。

  嘉義西保:城西三里起,莊三十二。

  鹿仔草保:城西二十五里起,莊十三。

  龍蛟潭保:城西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柴頭港保:城西三里起,莊二十三。

  大槺榔保:城西三十里起,莊十七。

  大坵田東保:城西三十三里起,莊二十二。

  白沙墩保:城西三十里起,莊一十二。

  茅港尾保:城南五十二里起,莊二十。

  鐵線橋保:城南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下茄苳南保:城南八里起,莊二十八。

  下茄苳北保:城南十五里起,莊三十九。

  打貓西保:城北十八里起,莊十八。

  打貓北保:城北八里起,莊二十四。

  他里霧保:城北二十五起,莊五十七。

  善化里東保:城東南六十五里起,莊八。

  善化里西保:城東南七十里起,莊十。

  赤山保:城東南五十里起,莊二十二。

  打貓南保:城西南六里起,莊四十。

  安定里西保:城西南八十里起,莊二十二。

  麻豆保:城西南六十七里起,莊二十四。

  佳里興保:城西南六十三里起,莊十三。

  太子宮保:城西南四十五里起,莊四。

  鹽水港保:城西南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安定里西港仔保:城西南八十里起,莊二十四。

  斗六門保:城東北三十四里起,莊五十四。

  鯉魚頭保:城東北六十里起,莊十三。

  尖山保:城西北四十里起,莊四十八。

  大坵田西保:城西北三十二里起,莊二十二。

  ——右保三十六、莊九百八十四。

  彰化縣

  沙連保:城東南隅,距城九十余里;莊五十一。

  西螺保:在南極邊與嘉義界,距城五、六十里;莊五十三。

  布嶼保(分東、西保)、海豐保:西南沿海交界,距城七十里;莊四十六。

  大武郡保(分東、西保):在東螺保之北,距城三十余里;莊六十一。

  二林保(分上、下保):在西南極邊,距城四十余里。

  深耕保:在東螺交界處,距城五十余里。二保共莊一百零六。

  燕霧保(分上、下保):在大武郡東北,距城二十余里;莊五十二。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與淡水交界,距城二十里至四十里;莊六十五。

  馬芝保(分上、下保,附鹿港半保):在西南沿海一帶,距城二十余里;莊九十一。

  半線保(分東、西保):周圍城廂;莊一百一十七。

  南北投保、貓羅保:在縣東南與沙連交界,距城三、四十里;莊一百四十一。

  貓霧@保(分上、下保):在東北隅,與內山淡水交界,距城十五里,周六、七十里;計一百四十莊。

  東螺保(分東、西保):在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距城四十里;莊七十二。

  ——右保一十五、莊九百九十五。

  淡水廳

  城以外周圍六鄉(xiāng):東,二十五莊。西,一十莊。南,近山;一莊。北,一十七莊。東北,一十六莊。西北,一十莊。

  又南北一十二保:

  北兼東曰桃澗保:莊二十九;興直保:莊一十九;芝蘭保:莊三十二;大加臘保:莊一十六;石碇保:莊一十四;拳山保:莊一十四;擺接保:莊一十七。

  南曰中港保:莊二十六;后壟保:莊三十三;苑里保:莊一十五;大甲保:莊二十九。

  ——右鄉(xiāng)六、保十二、莊二百四十四。

  噶瑪蘭廳

  東曰民壯圍堡:城東三里起,莊三。

  南曰羅東堡:城南十五里起,莊二;那美堡:二十二里起,莊七。

  西曰員山堡:城西七里起,莊七。

  北曰淇武蘭堡:城北五里起,莊七。

  東南曰茅仔寮堡:城東南十五里起,莊三;利澤簡堡:二十六里起,莊三。

  西南曰溪洲堡:城西南十五里起,莊三;清水溝堡:十四里起,莊三。

  東北曰頭圍堡:城東北十二里起,莊四。

  ——右堡十、莊四十二。

  澎湖廳

  廳治在大山嶼,嶼有五澳。曰東西衛(wèi)澳,社十;嵵里澳,社一十二;林投澳,社十;奎璧澳,社九;鼎灣澳,社九:以上五澳,至廳治陸路可通。

  大山嶼之北為北山嶼,有四澳。曰瓦硐澳,社九;鎮(zhèn)海澳,社四;赤嵌澳,社二;通梁澳,社一:以上四澳,中隔一港,潮退則路可通。又北,吉貝澳;社一。

  大山嶼之西,為西嶼澳;社十。南為網(wǎng)埯澳,社六;水埯澳,社三。

  ——右澳十三、社八十二(嶼可泊舟曰澳,社則人民里居)。

  山水

  臺灣縣

  大烏山:在縣東北百余里。中支注結縣治,為邑祖山。

  分水山:距縣治五十里。稍下西行為分水侖,水分西、北。

  草山:由分水侖西行,逶迤聳起;為邑少祖山。

  內烏山:在新豐里,距縣治四十里。高峰雄偉,〔為〕邑第三重屏障。

  一峰尖山:在大烏山西南,孤峰挺拔。西下起伏,為三凸侖;迤侖西行,平列天馬峰、蠔鏡窗、飛鳶巢、猴曬日、接云峰、山豬路、獐子、壁尾等八峰。自南而北,連亙二十余里;為邑第二重屏障。

  老鷂嶺:距縣治二十八里。由蠔鏡窗西下,中間南北諸峰星羅碁布、蠶叢鳥道,多不知名。

  馬鞍山:由老鷂嶺西下。

  香洋山:距縣治四十三里。由馬鞍山西下,平疇二十余里。

  嵌頂山:距縣治七里,在香洋西;小阜嵚■〈山上〈音欠〉下〉。亙南北二十余里,橫遶邑背;為邑第一重屏障。

  石屏山:由分水侖西落脈。

  翁子上天山:〔在〕石屏山之南。

  雁門山:在縣治東五十里。從前由此入羅漢內門,今改由大坪山后。

  土樓山:〔在〕縣治東二十余里。下有大坪社。又曰大坪山,亦名險山。峭壁橫徑,險不容趾。

  茅草埔山:距縣治三十五里,大坪山西南;為邑左臂。

  九圇圈山:距縣治三十二里,在茅草埔山之南;為邑左臂外輔。

  戶凳嶺:〔在〕九圇圈西北。

  彎崎山:距縣治三十四里戶凳嶺西北。

  虎頭山:距縣治五十五里彎崎山西北。

  猴洞山:距縣治東南三十二里虎頭山西北;為邑左臂拱衛(wèi)。

  角帶圍山:距縣治東南二十六里。過此則岡山,屬鳳山界。

  番子湖山:在大烏山西北,距縣東北八十里。西為剛仔林大、小尖山,地極危險。

  左鎮(zhèn)山:距縣治東北五十里番子湖山北。

  木岡山:由左鎮(zhèn)北逾溪,距縣治東北五十里。

  卓猴山:由木岡西下,距縣治東北三十二里。

  豬母耳山:在卓猴山西南,距縣治東北二十一里。

  柳仔林山:在豬母耳南,山勢若合若離;為邑治右臂。

  唝唝哩山:距縣治二十四里柳仔林山南。

  草潭山:在唝唝哩山北過溪。

  湖子內山:山勢蜿蜓;為邑右臂拱衛(wèi)。

  馬房山:距縣治北一里許,迤下為柴頭港?;丨h(huán)而西,勢皆內抱。

  魁斗山:縣治南三里許。脈由東南營盤埔等侖而來;陡起三峰,朝拱府學,蜿蜓內抱。

  南馬仙山:距縣治東七十里,在淡水溪東;重岡復嶺。北接嘉義、南抵鳳山,亙延數(shù)十里。

  目眉徽山:羅漢內門北山,距縣治六十五里。

  蘇遠埔?guī)X:在目眉徽之南。踰嶺為內、外湖。

  石門山:西有燒灰山,下為石門坑。

  赤竹嶺:在石門南。

  三峰侖:在赤竹嶺東。

  小東方木山:在三峰侖南。

  大東方木山:〔在〕內門正東生番界。東上,即南馬仙山。

  大葉林山:大東方木南上。

  龍?zhí)渡剑骸苍凇炒笕~林之南。下為龍?zhí)丁?br />
  金交椅山:距縣六十里。

  大崎越嶺。

  鼓山。

  以上皆內門東壁,至此出羅漢外門。

  將軍山:由鼓山折西而起。

  銀錠山:距縣治六十二里;為內門南壁,地易藏奸。溪東旗尾山,即鳳山界。

  外烏山:距縣治五十五里,在銀錠南。自西徂東亙數(shù)十里,為南壁外屏。

  獐子壁山:〔在〕外烏山之南。

  大杰巔山:南壁外屏。

  蝦蟇林山:內門西壁。

  目眉徽以下,皆內門山。查內門在縣治東北六十五里,四壁皆山;中開平疇,東、西可二十余里,南北可三十里。北山只有分水侖,西行至內烏山止。

  老農山:〔在〕善化里內中股,距縣治一百二十里。下有老農莊,近火山界。

  甲仙山:〔距〕縣治東北九十六里。下為甲仙埔、芎蕉腳、匏仔寮等社。

  內加拔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臺、嘉相錯,民番互界;亦阨要地。

  東西煙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五里。

  駱駝山(「府忘」作鹿馭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五里。

  虎頭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三里。

  大武壟山:〔距〕縣治東北六十里。臺、嘉牙錯之區(qū),亦厄要地。

  以上內中股等山。

  新莊山:〔在〕新化西里,距縣治東北三十一里。

  唪仔內山:〔在〕廣儲東〔里〕,距縣治東北三十六里;環(huán)山蒼翠。下為槺榔腳。

  七鯤身嶼:由東南連貫而來,西轉入海;環(huán)抱臺江。一鯤身地廣,安平鎮(zhèn)水師駐此;為阨要地。

  鹿耳門嶼:在縣治西北三十里大海中。浮沙橫亙,形如鹿耳。北為北汕尾;亦沙嶼橫亙,與鹿耳門南北遙接。中一港頗寬,而港道紆回,須小舟以導;隙□插竹為標,記明深淺。從前正口由此,今時潮漲水二、三尺。

  四草嶼:在鹿耳門嶼之末,迤南與安平對峙,出安平大港,即四草湖;冬、春可以系舟。南為公界仔,洋船泊此通商。

  福安坑:源出大南門內,由小西門西流入海(城內左分水)。

  德慶溪(俗名坑子底):源出小東門外;入縣城至竹仔行,會板橋頭水經(jīng)縣署右出北廠,西流于海(城內右分水)。

  溪仔墘溪:源出小東〔門〕外太爺蔀前,南轉鹽場,西入于海(城外左分水)。

  柴頭港溪:源出石頭坑。經(jīng)海會寺前大橋水西,由柴頭港入海(城外右分水)。

  喜樹港溪:源出鯽魚潭。由菅林潭南流經(jīng)鹽水埔,出喜樹港入海(第二條左分水)。

  新港溪:在縣治西北二十里。受分水山及剛子林大、小尖山之水,經(jīng)左鎮(zhèn)南匯本藩溪,與新圍溪合;又受唝唝哩舊社咬狗寮許寬溪之水,西入蔦松,與新圍溪匯于柴頭港入海(第二條右分水)。

  二層行溪:距縣治一十三里臺、鳳、嘉〔界〕。源出馬鞍山;經(jīng)打鹿洲北,受深坑仔之水,南流入角帶圍;又受紅毛寮溪之水入海(第三條左分水)。

  曾文溪;距縣三十里,臺、嘉界。源出內山,經(jīng)大武壟;其一西入蠔殼港,其一南入界內新浮埔出安平港(第三條右分水)。

  安平大港:距縣治西一十里。港以內為臺江;匯聚各山溪之水,皆極宏深。今臺江變成陸地,港亦淤淺;小潮水深五、六尺,大潮水深八、九尺。

  新打港:在三、四鯤身之間。道光二十二年,溪流沖開,可容小舟。

  喜樹港:縣西南一十里。僅容竹筏。

  ——右山嶼六十二、溪港一十一。

  鳳山縣

  崇爻山:山極高大,在傀儡山后人跡不到之地。時常云霧迷蒙,晴時乃見。

  大柴高山:距縣治東三百里。

  大烏萬山:距縣治東二百七十里。背立傀儡山后。

  二山唯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卑南覓山:距縣治東二百余里,與崇爻相連。峰巒重迭,中開平疇,可辟良田萬頃。為生番地。

  大龜文山:距縣治東七十里。由卑南覓騰擲而來。

  芋匏山:距縣治東七十里,與臺屬內優(yōu)山連界。

  彌濃山:距縣治東七十里。山岡平衍。

  傀儡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高聳云霄,為野番地。內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南為蜈蚣嶺,北嶺山后矣。

  旗尾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與臺邑分界。

  赤山:距縣治東一十里。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

  瑯嶠山:距縣治東南一百四十里。山高而險,雖有民人其間,然野番時出,防守維艱。

  霄馬干山:距縣治東南三百三十里。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沙馬磯頭山:距縣治東南三百七十里。巃嵷海上,呂宋往來船視以為準(「志」謂『接連瑯嶠』者誤)。

  老龜佛山:距縣治東南三百八十里。由沙馬磯回轉而東。

  鳳山:距縣治南三十里,以形得名;縣學之拱案山也。南為東港,漠漠平沙,得此足以扼塞。

  小琉球山:距縣治南水程一百八十里,為邑水口。山巉巖,四面無可泊舟之處;蜑戶亦寥寥數(shù)十家。

  觀音山:距縣治東北一十七里。

  小滾水山:距縣治東北十五里,與大滾水山相連。

  大滾水山:距縣治東北二十里。層巒起伏,頂有溫泉。

  七星山:距縣治東北三十里。七峰錯落皆圓。

  蘭坡嶺: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北葉山:距縣治東北八十里;傀儡之分支也。

  龜山:距縣治北十五里。近接半屏,舊城圍之城內。

  小岡山:距縣治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巔有巨石,圓秀如冠。

  大岡山:距縣治北四十里,與小岡山對峙;東北與臺屬之猴洞口、南馬仙相連。內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阨要處也。

  打鼓山:距縣治西南一十五里。由縣東北迤抵海岸,為旗后口要隘;通商洋人,蓋屋其地。

  旗后山:距縣治西南二十里,與打鼓對峙。洋人蓋屋某地;皆要隘也。

  半屏山:距縣治西北一十二里。由岡山迤■〈辶里〉而來,突起一峰;山背磠■〈石國〉磷磷,其面如削成片玉,逼舊縣城。

  漯底山:距縣治西北一十五里。突起平原,頂寬而平。

  石塔嶼:距縣治西一十二里。

  石佛嶼:距縣治西一十五里。

  涼傘嶼:距縣治西一十七里。

  三嶼屹立海中,為旗后水口關鎖。

  淡水溪:距縣治南三十里。源由臺、嘉內山旗尾山下;經(jīng)大澤機,受巴六溪水西出,與赤山之冷水溝合流入海。

  力力溪:距縣治南五十里。源由內山。

  岡山溪:源出岡山北;西流為二贊行溪,與臺邑分界。

  巴六溪:距縣治東南五十里。源出山豬毛后山;下為淡水溪。

  濁水溪: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源由大滾水山;合小岡山受二濫之水,匯彌陀港入海。

  大澤機西溪:距縣治東北四十七里。源由大澤機西南內山;合北溪之流,注于淡水溪入海。

  大澤機北溪:距縣治東北五十里。源由大澤機內山;出羅漢門,經(jīng)搭樓社阿猴溪,西入淡水溪匯于東港入海。

  關帝港:距縣治東五十五里。源出內山。

  茄藤藤:距縣治東五十五里。

  鰲興港:距縣治東七十里。

  放索港:距縣治東南六十五里。源出內山;匯關帝、茄藤二港,西達鰲興港入海。

  彌陀港:距縣治西北二十里。

  萬丹港:距縣治西十里。北為竹保港,又北為蟯港。

  以上港為淺淤。

  東港:距縣治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每當溪流暴漲,不免舟楫有沖觸之患。

  中港:距縣治南五十里??墒軡O舟寄泊。

  旗后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后):距縣治西十五里。港分南、北:南為前鎮(zhèn)港,再入鳳山港。北為硫磺港,港口小,潮水深一丈二尺,大潮一丈四、五尺;當流巨石,劈分二門:一由打鼓、一由旗后。打鼓淺而石,洋人填塞之。凡舟出入,皆由旗后門;沙汕暗伏,必須漁船引導。先是,此港淤塞;自鹿耳門不容巨艦,此港遂深,洋人出此通商。

  ——右山嶼三十三、溪港一十六。

  嘉義縣

  玉山:縣治東,內山??こ羌暗⑻m、彰化皆見;嘉義則當后屏。三峰挺立,終歲云封。晴霽乃得遠望;有頃,則云霧復合。偶有至其近者,謂即水晶;其說不謬。

  大武膋山:距縣東一百二十里。峰巒聳拔,人跡罕到。

  后大埔山:距縣治東十里十八重溪以內。四山環(huán)繞,僅開一路。中為大埔莊;南為內加拔,臺邑界。

  鹿埔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

  鹿楮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

  大利山:距縣治東六十里。

  小龜佛山:距縣治東四十里;為邑治后屏。

  大武巒山:距縣治東三十里;為邑主山。

  馬椆山:距縣治東南二十里,在赤山之東。

  阿里山:在縣治東南一十七里。地極遼闊,內有頂四社、下四社熟番。

  嵌頭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

  赤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

  糞箕湖山:距縣治東南五十里;為邑治左肩。

  筆架山:距縣治東南八十里。五峰秀削。

  消離山:距縣治東南九十里。山極巉巖,為邑邊界。

  半月嶺:距縣治南一十二里。

  玉案山:距縣治南三十五里。俗名枕頭山,為縣學供案;地最阨塞。

  火山:距玉案山后五里。石罅泉涌,火出水中;俗傳火熄,則時事有變。

  覆鼎金山:距縣治東北一十里。與大福興山為邑治右肩。

  奇里岸〔山〕(「志」作奇冷岸):距縣治東北二十三里。

  梅子坑山: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縣治東北四十里。

  鼎蓋梁山:距縣治東北六十里葉林山之東北。

  葉林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接連大武巒,為邑治右肩。

  大福興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牛塭轆山:在縣〔治〕東北,與彰化水沙連內山界。

  香爐燭臺山:在東北萬山之中八同關地界。三峰高插,若隱若見,奇幻不測。

  牛椆山:距縣治北八里。西迤少山,為邑治水口關欄。

  打貓山:距縣〔治〕北一十二里。平岡回環(huán),為邑治外護。

  荷包嶼:距縣治西南三十五里。受鹿仔草、大槺榔各處之水匯而為潭,周可三十里。潭中小嶼即名荷包嶼,人家在焉。

  北門嶼:距縣治西南五十里馬沙溝之右。

  南岑鯤身:距縣治西南七十里。堆成沙阜,與七鯤身同。

  青峰闕:距縣治西南八十里。西臨大海,上有炮臺。

  青鯤身:距縣治西南八十五里。面臨大海。

  九重溪:距縣治東南三十二里。

  十八重溪:距縣治東南五十里。一溪曲折,遶道跋涉十八重。

  白水溪:距縣治南二十五里。源由玉案山。

  八獎溪:距縣治南一十八里。源由內山,經(jīng)青峰闕入海。

  急水溪:距縣治南四十四里。源發(fā)內山,由內連桁口入海。

  牛椆溪:距縣治八里。源由大武巒山。

  三迭溪:距縣治北一十五里。源由阿里山;經(jīng)雙溪口莊之南為笨港,由楫仔寮莊入海。

  石龜溪:距縣治北三十里。源由奇里岸;與三迭溪合流。

  虎尾溪:嘉、彰交界處,距縣治四十里。源由水沙連內山;合清、濁二水西流,過牛相觸北,分為東螺;又南匯阿拔泉之流,為西螺。中為三條圳,出白沙墩之北,至番仔挖入海;泥沙漲漫,水濁而迅。先是,嘉慶七年間風雨暴漲,他里霧北復沖一溪,由本港入海;又名新虎尾。

  笨港(即北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商旅輻輳,為??谝兀簧檀谙潞?。

  下湖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四圍淤淺,中一道水深六、七尺,潮長深一丈零;商船泊此。

  樹苓湖:距縣治西九十里;下湖之外澳也。

  鹽水港:距縣治四十里;為西南要地。港已淤塞。

  茄定港:距縣西南三十里。沿雙溪口經(jīng)笨港入海??刹礉O舟。

  樸仔腳港:距縣治西南三十里。港已淤塞。

  井水港:距縣治西南三十三里。由鹽水港分流;水深三、四尺,小船運鹽出港。

  猴樹港:距縣西南三十里。由牛椆溪,南經(jīng)青峰闕入海??刹礉O舟。

  布袋嘴港:距縣治西南〔六十〕里;與北門嶼對峙,面臨大海。港可泊船。

  土地公港:距縣〔治〕西北三十里,僅容小舟。

  ——右山嶼三十四、溪港一十九。

  彰化縣

  大烏山:在縣治東北貓霧捒保東隅七十余里。勢極高大,邑治之祖山也。西折大員山、橫山、紅頭圳山、樸仔籬山、蓬山、鰲頭、沙轆、龍目井諸山,為邑治外衛(wèi);南下為阿里史山。

  大員山:在縣治東北六十余里。由大烏山發(fā)脈。又名熬酒桶山。西下為貓霧捒山、大肚山。貓霧梀平原沃野,產(chǎn)米最多。

  阿里史山:在邑治東北四十余里。山勢欹側,南行至黃竹坑山、華蓋山再起高峰。賊匪林爽文滋事,以此山為老巢。

  華蓋山:在阿里史山之南,距縣治六十里。諸山勢皆南趨,惟此山西向。由西北折下為大里杙、萬丹、火焰諸山,西下為內木柵山、茭荖山,偏南為大哮山;正南為水沙連,再聳為集集山。

  集集山:在水沙連內,距縣治東南七十里;縣治少祖山也。山勢險阻,內山番界鎖鑰;大將軍福公破賊于此。西下為八娘坑山、虎仔坑山;南起牛相觸山,為清、濁溪水口;北為南投諸山。

  南投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山麓即縣丞署。山勢平衍。

  北投山:由南投分支;〔距〕縣治東南三十余里。山勢平衍。

  大武郡山:由牛相觸山西北而下;距縣治三十余里。勢皆平衍。

  紅涂崎山:由南、北投山來脈,至貓羅山同安嶺,特起峰巒。距縣治東南十余里。左分支為燕霧山,右分支為快官莊山;中一支由北而南,為白沙坑山、觀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軍山,又名八卦山):在邑治東門外;為邑主山。頂有鎮(zhèn)番亭改寮寨,日定軍寨。亦嫌逼治。

  大半天山:在縣治東南水沙連內民番交界之區(qū)。勢極險厄;林爽文負隅處也。西下即水沙連、溪洲仔諸山。

  小半天山:與大半天山相連。皆番界要害。

  大坪頂山:與大、小半天山相連。山高大而頂平坦;大將軍福公攻克大、小半天,駐營于此。

  阿拔泉山:在水沙連保清水溪之間。

  內外觸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距縣治六十余里。

  濁水溪:源出內山番界。由大、小半天山背迤西北集集山之南,受大順寮、清水溝諸水,至外觸口水色皆濁;北分為虎尾、東螺、西螺、三條圳,西出番仔挖入海。土人云:『虎尾、東螺水清,則時事有變』。

  大順寮溪:源出水沙連內山。至隙仔山下,與濁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源由阿里史山西北。過竹腳寮,合虎尾溪入海。

  東螺溪:由虎尾溪分出,距縣治四十里;西北至王功港入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寬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王功港沙汕叢雜,只容漁舟;鹿港以北之海,今亦淤塞。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源出濁水溪。在虎尾溪北,距縣五十里;至番挖入海。溪門沙壅,不能泊舟;八、九里外之番挖澳,亦難泊舟。

  三條圳:在東、西螺二溪之中。至嵌頂,仍與西螺溪合流。

  大武郡溪:源由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又西至鹿港。

  大肚溪:源出埔里社內山;南合貓羅、北收貓霧捒諸水,匯于雙溪口。西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塊寮,順流入海;潮漲至溪一里許,淺淤不能泊舟。

  大甲溪:闊三里許;距縣治北四十里,淡、彰交界處也。源由沙里社后。西折紅圳頭南,分為寓鱉頭圳;西北至高密口入海。艱險為諸溪第一;洶流悍急,石頭層列。渡船趨勢牽纜,方能抵岸。每值雨水汪洋,則不能渡。或外雖晴霽而內山云暗,則內山有雨,倏忽奔騰,亦不可渡;停渡有至數(shù)日者。

  萬斗六溪:源由縣東南華蓋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沿西北火焰山至烏溪,迄雙溪口與大肚溪合。

  蠻丹溪:由集集內山,迤西北入大肚溪。

  梧棲港(即五■〈氵義〉港):在沙轆莊北。居民由大甲溪開成圳道,流入港內。距港七、八里沙汕,內為梧棲澳;可以泊舟。

  鹿港:通大武郡溪。前設正口,今已淤淺,商船移泊鹿港口外之沖西港;沙汕外遠,港道宏開,亦要口也。

  ——右山一十五、溪港一十三。

  淡水廳

  五指山:由塹城東南內山分出。轉西北十余里,額起高峰;為廳治太祖山。

  金面山:由五指山第三峰分出。為廳治少祖山。

  虛頭山:由金面山西下,近城五里許;為廳治坐山。

  大崎山:由金面山南分出。西下碎侖山,北為隙仔山;轉南為南隘山,又西下香山、虎仔山、鼻尾山。

  寶斗仁山:亦由金面山出。在〔大〕崎山之南。

  對換枰山:在寶斗仁之南。西下礲釣崎,稍北老衢崎。

  三灣山:在對換枰東南。西下鹿廚坑山、南仔港山;稍南西潭山,西下新港山,至北埔為后壟保。又西馬龍?zhí)渡健⑸巾斪猩?,為邑治左護。

  牛寮仔山:由金面山北分支;西下為架梳山,復西埔仔頂、黃金洞。

  南河山:由五指山北分出。西下九芎林山、犁頭尖山。

  咸菜甕山: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銅鑼圈山: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甕之北。西出為八張犁山,南折三合水;又西南新埔山、枋寮山。

  鳳山崎山:由枋寮山西下;距廳北一十二里。山腰峻削;頂則一片平原,可屯千軍,亦要地也。西下員仔山,西南鳳鼻尾。

  大湖口山:由銅鑼圈分出;在八張犁山西南。

  楊梅櫪山:由銅鑼圈西北;西為長崗嶺。

  頭重溪山、中櫪山:皆楊梅櫪山西北;為廳治右之外護。

  以上中路山。

  桶盤山:在三灣南。由內山分支兩行,為獐樹林、芎蕉灣;北折龜頭山、貓里大坪山、加志閣山,均屬高阜。

  銅鑼灣山:在芎蕉灣西南。北出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吞霄內湖山。

  火焰山:在三■〈氵義〉河之南,由內山分支。西北為金面山、苑里山,南沿角口溪為石壁山;西出鐵砧山下,為大甲溪北岸擁護。

  以上為〔南〕路山。

  大雞籠山:淡廳極北之區(qū),為全臺祖山。盤據(jù)海濱,勢極高峻。東五里即三貂嶺。

  三貂嶺、大坪山:由大雞籠發(fā)脈,兩山夾峙。三貂為淡、蘭必由之路,稍下復起大

  坪山;一由遠望坑入蘭、一為獅球嶺、一為錫口山、一為猴山尖、一為小熬酒桶山、一至咬狗寮,地極險要。

  遠望坑山:淡、蘭界。

  獅球嶺:由三貂嶺西南分出,在暖暖、雞籠街交接處;為艋舺至大雞籠要路。

  大遯山:由關渡門西北分出。勢極高大,與觀音山南北對峙,為關渡門戶。西南滬尾山、炮臺山,北轉小雞籠。

  小雞籠山:由大遯北分出。北沿金包里山、圭柔山,轉為大雞籠擁護。

  大磺山:由大遯山東北分出,雜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獅球嶺西向,分土地公嶺、大小紗帽、七星墩等山,素產(chǎn)硫磺。

  錫口山:由三貂嶺西南分出,在獅球嶺之南。西下六張犁山、觀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嶺南分出。復南為內湖山、拳山,在錫口東。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嶺東南分出。南為咬狗寮尖,北出暗溪仔,西為冷水坑尖、擺接保各處。

  咬狗寮尖:由小熬酒桶山東折而南,層巒迭嶂,直至三角涌、大姑崁山、三坑仔;西為尖山,又西北龜侖嶺。

  龜侖嶺:由尖山西向分出。勢極高峻,南北沖要處也。過嶺北向直興保;又西大坪頂山,南為南嵌;又西北觀音山。

  觀音山:由龜侖西北分出。矗立云霄,與北岸大遯山為關渡門最要門戶。別一支西迤獅頭山、八里坌山。

  以上北路山。

  雞籠嶼:在大雞籠山北。

  桶盤嶼:在雞籠西南,為雞籠口關鎖。

  燭臺嶼、山寮嶼、香爐嶼、扛轎嶼:在桶盤嶼左右。

  隙仔溪:距縣城南五里。源由金面山而入于海。

  打那叭溪:在后壟港南,距城南六十〔里〕。源由銅鑼灣,繞打那叭入海。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距域七里。源由內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距城八十里。源由大坑、銅鑼灣西面諸山,遶蓬嵌山入海。

  楊梅櫪溪、頭重溪、中壢溪:在紅毛溪北,距城四十里。均由附近各山發(fā)源,至大溪墘入海。

  南嵌溪:在中壢溪北。源出銅鑼圈,由桃仔園入海。

  磺溪:自大磺山繞出,距城一百二十里。在關渡旁。

  磺港:在金包里;源由磺山。距城一百九十余里。

  頂雙溪:在三貂嶺東南;亦由東面諸山發(fā)源。距城一百二十五里。

  遠望坑溪:在頂雙溪東南。源由噶瑪蘭東面諸山,迤東南至蘭界入海。

  香山澳:在隙仔溪南。源通內溪。溪以外為澳,闊二十余丈,水深一丈二尺;三、五百擔商船可以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中港:在香山澳之南,距城二十五里。源通內溪,闊三十五丈,水深一丈五尺;三、五百擔商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后壟港:在中港口之南,距城四十里。源通內溪,闊二十丈,水源八、九尺;兩、三百擔海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三處設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稽查。

  大安港(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距城九十里。源由火焰山北銅鑼灣內山;過鯉魚潭西下角山口,以下分歧雜出:北近房里街者,為房里溪;稍南土地公港,今已淤淺。又南大安港,寬二十余丈,水深七、八尺;春、夏可泊二、三百擔小船。設有汛兵、口書、澳甲。

  竹塹港:距城北一十里。其源有二:一為金門厝溪,由五指等山,至船頭莊入海;一由銅鑼圈、咸菜甕等山,匯金門厝溪入海。原屬商船要口,近以淺淤,改由香山口;然一、二百擔之船尚可隨潮出入。設有汛兵、口書、澳甲。

  紅毛港:在竹塹北,距城二十余里。源由羊矢窩,迤入于海;漁舟有停泊者。

  滬尾港(一名內港):在艋舺西,距城一百四十里。港通南、北、中三溪:南溪源田大壩尖山,沿大姑崁、三角涌、新莊匯艋舺溪至大稻埕,西折關渡,與北溪合流;北溪源由三貂嶺,南至水返腳、錫口、劍潭匯磺溪而至關渡,與南溪合流;中為艋舺溪,源由獅頭山,入拳山保大坪林西折艋舺,匯南、北二溪,皆入于港。港周百余里,航檣云集。關渡則在艋舺、滬尾適中,兩山夾峙。是為淡水正口。

  雞籠澳:在淡屬極北,距城一百六十五里。外為八尺門,有雞籠、桶盤等嶼;大小船只不時可以進出。同治元年,洋船通商,收泊澳內;遂增雞籠子口。

  ——右山嶼三十九、溪港二十。

  噶瑪蘭廳

  冬瓜山:在廳治南三十里。

  馬賽山:在廳治南四十里。群峰攢列,為廳治屏障。通生番界。

  蘇澳嶺:在廳治南五十里。嶺下即從前議建南關處,設有營汛。

  枕頭山:在廳治西五里許。以形得名。

  大陂山:在廳治西十里。通生番界。

  擺燕山:在廳治西二十八里。通生番界。

  外員山:在廳治西二十五里。通生番界。

  白石山:在廳治〔□〕二十里。通生番界。

  鳳頭山:在廳治北二十三里。俗呼壙仔山。

  金面山:在廳治北二十五里。山有二峰,又號大、小金面。通生番界。

  頭圍后山:在廳治北三十五里。連岡迭嶂,北走嶐嶐、南連金面。后通頭圍外澳石空嶺,有快捷方式可通艋舺。

  鼻頭山:在廳治北水程九十里。俗呼泖鼻;道穿海陂十余丈,與淡水洋面交界。舟行至此,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必停候風順,轉駛而行。

  嶐嶐嶺:在廳治北七十八里。下設汛防。

  草嶺:在廳治北六十六里。脈由大三貂;山路崎嶇,雖行旅維艱,而實入蘭孔道。

  圳頭山:在廳治南十二里。即廳治過脈處。

  大湖山:在廳治西南二十里;為廳治少祖山。別有路,可通艋舺、大坪林。

  大叭哩沙喃山:在廳治西南五十余里。層巒迭嶂,鳥道紆迥;雖盛夏,必煬裘而入。通溪,即額刺「王」字生番界。南去一、二日,即玉山。別有路,可通淡水咸菜甕、九芎林。

  小叭哩沙喃山:在廳治西南二十里。其嚴寒、險仄,與大叭哩沙喃同。

  龜山:在廳治東北六十里。聳立海中,為廳治門戶。

  五方旗山:在廳治西北二十里。極為險側。

  清水溝溪:在廳治南十二里。由鹿埔發(fā)源,匯眾水出溪洲尾,與濁水溪合。

  馬賽溪:在廳治東南三十里。由馬賽武荖山發(fā)源,經(jīng)蘇澳嶺下入海。

  大湖溪:在廳治西南二十里。由大湖山發(fā)源,經(jīng)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與濁水溪合。

  西勢大溪:在廳治西南三十里。源由玉山,匯烏石港入海。

  濁水溪:在廳治西南三十里。亦從玉山下發(fā)源,經(jīng)大叭哩沙喃匯烏石港入海。

  蘇澳:在廳治南五十里;為蘭境東南盡界。澳口排列三嶼,曰三仙臺。其澳左避北風、右避南風,水深六、七丈;可容巨艋出入。惟石礁險阨,故船來甚少。相傳:前明林道干??芫岽藬?shù)月。嘉慶年間,海逆蔡牽、朱濆皆謀占踞。道光五年,設弁汛巡防其門。

  加禮遠港:在廳治東南二十八里。三、四百擔之船可以直收海岸;內通蘇澳、外達頭圍,為蘭中最要門戶。

  馬賽港:在廳治東南三十五里。港口水深五、六尺。

  烏石港:在廳治東北十里??谡付啵钗?、六尺;僅容三、四百擔小船。道光六年起,為噶瑪蘭正口;免其配運。

  ——右山二十、溪港九。

  澎湖廳

  大城山:在大山嶼之中,距廳治五里;澎山之最高者。延袤七、八里。凡臺、廈船往來,以此山為圭臬;廳治之少祖山也。

  太武山:在大山嶼林投澳太武社后,距廳治一十四里。三峰圓秀,俗以大太武、二太武、三太武名之。東北舟來,先見陰、陽嶼,后見此山。

  奎璧山:在大山嶼奎璧澳北寮社后,距廳治三十三里。

  小案山:在大山嶼東西澳案山社西,距廳治四里;為書院朝山。

  獅山:在大山嶼嵵里澳石泉社后,距廳治四里。

  雞舞塢山:在大山嶼嵵里澳雞舞塢社,距廳治一十六里。

  觀音山:在大山嶼嵵里澳豬母落水社前,距廳治一十七里。澳與社,北風皆可泊舟。

  紗帽山:在大山嶼嵵里社西北,距廳治一十九里;為廳治、協(xié)署及書院朝案。上建石塔。

  風柜尾山:在大山嶼嵵里澳風柜尾社,距廳治二十八里。山勢嵚■〈山上欹下〉,〔山〕北一帶繞如長蛇,為媽宮左衛(wèi)。社南有洞,不時風浪噴出。

  瞭望山:在北山嶼瓦硐澳后寮社,距廳治水程三十里。高千余丈,周一、二里。傳自泉郡清源山發(fā)脈至此,為澎湖諸山之起處。北來商船,先望此山;故名。

  內塹山:在西嶼澳內塹社西北,距廳治水程三十里。

  天臺山:在八罩嶼水埯澳南,距廳治水程八十里;為八罩最高處。漁人遠歸,視此以為準的。

  大山嶼:距澎湖之中,協(xié)營各官署及廳倉、街市在焉;幅■〈巾員〉百余里。商哨灣泊,皆在媽祖宮口。嘉慶九年,石筑炮城;嵵里澳井埯社西南,亦筑炮城,皆扼要處。

  陽嶼、陰嶼:內有汛,礁要險。

  香爐嶼:距廳治水程俱三十里。

  雞膳嶼:水程三十五里。

  鼓架嶼:水程三十里。

  錠釣嶼: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廳治東。

  長岸礁嶼:水程一十九里。

  灣貝嶼:水程二十里。

  雁凈嶼:水程二十里。嶼門最險。

  笨嶼、屈瓜嶼:水程俱三十里。

  鳥嶼:水程四十里。

  白沙仔嶼: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廳東北。

  大倉仔嶼:水程一十五里。

  涼傘礁嶼:水程一十八里。

  中墩嶼:水程二十里。

  北山嶼:中分四澳。

  金嶼、險礁嶼、土地公嶼:水程俱四十里。

  吉具嶼:水程八十里。嶼有礁,浮沉屈曲,形如「吉」字;最險。

  以上廳治北。

  大烈?guī)Z、小烈?guī)Z:二嶼斜對,水程俱三十五里。內沉水礁,即吼門;最險。

  空殼嶼、北鐵砧嶼:水程俱四十里。

  姑婆嶼:水程五十里。

  目嶼:水程六十里。

  以上廳西北。

  獅公礁嶼:水程二十里。

  牛心灣嶼:水程二十六里。

  西嶼:水程三十里。有丁字門,最險。臺、廈往來船,視此標準。北風時,嶼可泊舟。有文武汛口。

  小門嶼:水程三十五里。

  以上廳治西。

  四角仔嶼:為大山嶼水口,媽宮往來船必由之處。水程一十里。

  雞籠嶼:水程一十五里。

  花嶼:水程六十里。

  草嶼:澎湖唯二嶼青蒼,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

  大貓嶼、小貓嶼:二嶼斜對,中分一水。俱水程八十里。

  以上廳西南。

  虎井嶼:虎井頭怒濤相觸,俗名上霾;最險。

  桶盤嶼:水程俱四十五里。

  狗沙嶼、馬鞍嶼:俱水程六十五里。

  船路礁嶼(一名布袋嶼):凡臺、廈船出入八罩,必由于此;水口僅容一舟。水程七十里。

  金雞嶼、挽門嶼:俱水程七十里。

  將軍嶼(即網(wǎng)埯澳):南風時,可泊舟。嶼與挽門對峙;船帆嶼即在嶼東,非兩嶼也。水程八十里。

  鍾仔嶼、頭巾嶼、南鐵砧嶼:俱水程九十里。

  南嶼:廣、袤三十里。水程一百四十里。

  以上廳治南。

  東嶼坪、西嶼坪:俱水程七十里。

  東吉嶼:水近落漈。

  西吉嶼:二嶼對峙。廈船來臺,視為標準。水程一百二十里。

  斧頭增嶼:嶼極險阨。水程一百二十里。

  以上廳東南。

  ——右山十二、嶼五十五。

  城池

  臺灣府,筑土為城。身高一丈八尺,頂寬一丈五尺,底寬二丈;堞三千九百六十八,卡房十六座,看守兵房八座。八門,俱用石砌;門皆有樓。經(jīng)始于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竣于五十六年八月。周計二千五百二十丈,弧其東南北而弦其西。道光十五年,添砌子城;唯「大東」圍植莿竹?!复笪鳌贡朴谑兴?,則由「小西」圜土至老右石(?)外遶「小北」門為外郭;別開三門:「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兌悅」、「小北」曰「拱干」。

  臺灣鎮(zhèn),竹城。在郡治鎮(zhèn)北坊。磚砌「鎮(zhèn)東」、「鎮(zhèn)南」二門,頂護矮堞。周三百三十丈。建始于乾隆年間。

  鳳山縣,竹城。原在興隆莊;南面打鼓、北負龜山。乾隆五十一年,移駐距城十五里之埤頭地。道光五年,就興隆基址移向東北,圍龜山于其內。更筑以石門樓,水洞、炮臺皆具。而安土重遷,且逼近半屏、蛇山二處,不免俯瞰之虞;治民仍駐埤頭,遂以興隆為舊城矣。埤頭城亦植竹,周一千零七十九丈。設炮臺五、火藥局一。

  嘉義縣城,道光十五年砌石為之。周八百丈有奇;內垣高一丈六尺,外高一丈八尺。堞一千二百座,炮臺四、堆房九,水洞亦四。濠寬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周九百四十三丈。添設月城,空以炮眼。

  彰化縣城,磚。圍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基厚一丈五尺,頂寬一丈。建城樓四、炮臺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堞七百八十有三垛。于城東八卦山建寨設兵,以為犄角之勢;名曰定軍寨。

  淡水廳城,周八百六十丈,墻皆以石?;鶎捯徽闪撸鴮捯徽啥?;高一丈五尺,堞高三尺二寸,共高一丈八尺二寸。城樓及看守兵房、水洞如式。濠寬八尺,深七尺;南門外較闊,一丈二尺。

  八里坌山下,紅毛時設有炮城。雍正二年重修,東、西二大門,南、北二小門;今昔殊形。嘉慶年間,外口門北岸東,建一臺。

  噶瑪蘭廳治為五圍適中要地,植竹為城,環(huán)以九芎樹;城坐北、向南。周三里許,長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東西亦如之。四門各具吊橋。城中舊有流水兩道,自西而東,因以為濠,計深七尺、廣丈有五尺;上接內山之水,下達溪流。

  北關在廳東北四十里頭圍堡,高山險峻;由山麓至海濱約兩百步,巨石鄰列,天生門戶。嘉慶二十四年,建關其間。橫、直各十二丈,城樓、垛坎、馬道、階級俱備;營弁帶兵防守。

  澎湖廳,入版圖來尚未建城。

  附載

  赤嵌樓一名紅毛樓,在郡鎮(zhèn)北坊;荷蘭筑也。周方四十五丈三尺,高三丈六尺有奇南、北兩隅瞭亭挺出,僅容一人站立;雕樓凌空,灰飾精致。鄭氏以儲火藥、軍器。今漸傾圮。

  赤嵌城,在安平;亦荷蘭筑。與鹿耳門相犄角,為郡城??谧钜胤健3怯袃蓪?;上層縮入丈許,樓臺曲折,風洞、機井鬼工奇絕。今漸傾圮。

  雞籠城,在雞籠嶼。西、南兩門,荷蘭時筑以防海;亦要處北。城垣雖頹,而澳口舶停收澳內。

  澎湖新城,周約里許。門二,南設炮臺。城在媽宮澳之西逼近海岸。城垣用糖水調灰迭磚,與安平城一樣堅致;的系紅毛所筑。「郡志」以為康熙五十六年造,恐非。

  暗澳城,明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建(「郡志」具載)。今已無存。

  瓦硐城,明天啟二年荷蘭據(jù)澎湖筑;明年,毀其城。未幾,復筑。明時屬同安轄,分金門哨兵駐防于此。今瓦硐澳之港尾社西南里許,有紅磚一片;基址叢殘,不可辨矣。

  紅毛城,在澎湖廳治西北二里許。周圍一百二十丈。城垣半頹。其一在大城山頂,遺跡尚存。

  右附各城雖多傾圮,然皆阨要處所;爰備錄之。

  衙署

  巡道署:在府治西定坊。

  府署:在東安坊。

  臺防廳署:在西定坊。

  府經(jīng)歷署:在府署東南。

  教授署、訓導署:在凝南坊府學(兼轄澎湖學務)。

  臺灣縣署:在鎮(zhèn)北坊赤嵌樓右。

  典史衙:在縣署右。

  羅漢門巡檢署:在城東羅漢外門番薯寮街。今署塌。

  大武壟巡檢司署:在灣里街。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鳳山縣署:在城東畔。

  下淡水縣丞署:在港西里。

  典史署:在縣署左。

  興隆里巡檢司署:在興隆莊舊城。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嘉義縣署:在城東門。

  笨港縣丞署:在大槺榔保。

  斗六門縣丞署:在斗六保。

  典史署:在縣署右。

  佳里興巡檢署:在鹽水港保。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彰化縣署:在城東偏。

  理番廳署:在鹿仔港粟倉南。

  南投縣丞署:在南北投保。

  典史署:在縣西偏。

  貓霧捒巡檢司署:在犁頭店街。

  教諭署:在縣學。

  淡水廳署:在竹塹城內。

  艋舺縣丞署:在新莊街。

  大甲巡檢司署:在大甲土堡內。

  竹塹巡檢司署:在竹塹城內?,F(xiàn)兼司獄。

  訓導署:在城東南(兼轄噶瑪蘭學務)。

  噶瑪蘭廳署:在城東門。

  頭圍縣丞署:在頭圍保(管理烏石港口掛驗)。

  羅東巡檢司署:因兼司獄,暫駐城內。

  澎湖廳署:在大山嶼文澳。

  武營:詳具「營制」。

  鋪舍

  臺灣縣鋪四:府前鋪、二層行溪〔鋪〕、三嵌店鋪、曾文鋪。

  鳳山縣鋪七:縣前鋪、下淡水鋪、楠仔坑鋪、中沖鋪、鯽魚潭鋪(俗呼二濫)、岡山鋪、府前鋪。

  嘉義縣鋪七:本城南門鋪、下茄苳鋪、鐵線橋鋪、大侖腳鋪、笨港鋪、朱曉陂鋪、鹽水港鋪。

  彰化縣鋪七:縣口鋪、員林鋪、東螺鋪、鹿場鋪、龍目井鋪、寓鱉頭鋪、鹿仔港鋪。

  淡水廳鋪一十四:大甲鋪、貓盂鋪、吞霄鋪、后壟鋪、老衢崎鋪、竹塹鋪、南嵌鋪、艋舺鋪、錫口鋪、水返腳鋪、暖暖鋪、柑子瀨鋪、燦光寮鋪、三貂嶺鋪。

  噶瑪蘭鋪五:蘭城鋪、沙侖鋪、烏石港鋪、北關鋪、嶐嶐鋪。

  澎湖廳,海嶼回環(huán),向無鋪舍。

  臺屬亦謂之「站」。所有鋪司、鋪兵,現(xiàn)奉文擬裁。

  營制

  掛印總兵官,駐札府城;統(tǒng)轄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及臺、澎水陸一十三營官兵。

  鎮(zhèn)中營游擊,駐防府城中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兼管中軍事。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五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鎮(zhèn)左營游擊,駐防府治北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zhàn)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鎮(zhèn)右營游擊,駐防府治南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五員、額外外委二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以上鎮(zhèn)標三營,向無分管汛塘。

  城守營參將,駐防府治;管轄左、右軍官兵。

  左軍守備一員,駐防鳳邑岡山。千總一員,與把總遞年輪防羅漢門岡山。把總二員,一員隨防府治、一員與千總輪防岡山。外委四員,遞年輪防鹽水埔、猴洞口、茂公、羅漢門。額外外委一員,隨防府治。馬步戰(zhàn)守兵四百九十五名,以八十五名隨防府治、一百五十五名分防岡山、七十七名分防羅漢門、八十一名分防猴洞口、二十八名分防茂公、一十九名分防鹽水埔等汛,以五十名分防涂墼埕、南炮臺、港岡、埤仔頭、角帶圍、大湖、半路竹等塘。

  右軍守備一員,駐防嘉邑下茄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府治、一員協(xié)防下茄苳。把總二員,遞年輪防目加溜灣、大武壟。外委六員,遞年輪防舊社、大穆降、蕭壟、麻荳、茅港尾、下茄苳。額外外委一員,協(xié)防舊社。馬步戰(zhàn)守兵六百零二名,以一百五十三名隨防府治、四十六名分防大穆降、四十名分防舊社、五十三名分防大武壟、三十五名分防加溜灣、二十名分防蕭壟、三十名分防麻荳、二十五名分防茅港尾、一百三十六名分防下茄苳等汛,以六十四名分防柴頭港、蔦松、木柵、溪邊、西港仔、下水窟頭、鐵線橋、急水溪、八獎溪、北勢埔等塘。

  南路營參將,駐防鳳山縣治;管轄本標并下淡水營官兵。

  中軍守備一員,協(xié)防縣治。千總三員,分防舊城、水底寮,輪防石井。把總三員,隨防縣治,分防攀桂橋、石井。外委六員,輪防坪仔頭、芋蓁林、蘭坡嶺、番薯寮及隨防縣治。額外外委四員,隨防縣治。馬步戰(zhàn)守兵一千零一十九名,以五百名隨防縣治、一十名分防坪仔頭、二十名分防枋寮、九十名分防水底寮、一百一十六名分防舊城、一百名分防石井、四十五名分防芋蓁林、十名分防蘭坡嶺、五十一名分防攀桂橋兼土地公崎、四十二名分防番薯寮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打鹿潭、苦苓門、觀音山、小店、二濫、溪邊等塘。

  下淡水營都司,駐鳳屬山豬毛口;管轄本營汛官兵。千總一員,駐防新園。把總三員,分防阿猴、阿里港、萬丹。外委三員,隨防山豬毛,分防東港、潮州莊。額外外委二員、隨防山豬毛,分防九塊厝。馬步戰(zhàn)守兵三百八十九名,以一百九十名隨防山豬毛、六十九名分防阿猴、八十名分防阿里港、五十名分防萬丹、三十名分防東港、九十五分防新園、二十名分防九塊厝、四十名分防潮州莊等汛,以一十五名分防茄藤、放索、大昆麓等塘。

  嘉義營參將,駐防嘉義縣治;管轄本營汛官兵。守備一員,協(xié)防縣治。千總一員,分防笨港。把總三員,隨防縣治及輪防城外汛、鹽水港汛。外委二員,分防樸仔腳、店仔口。額外外委四員,隨防縣治。馬步戰(zhàn)守兵六百五十一名(統(tǒng)斗六門都司管轄汛塘兵四百八十七名,共馬步戰(zhàn)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以四百名隨防縣治、七十四名分防笨港、一十五名分防樸仔腳、九十名分防鹽水港、四十名分防店仔口等汛,〔以〕三十二名分防城外、外西山、牛椆溪、打貓、水窟頭、八獎溪等塘。

  都司一員,駐斗六門;管轄嘉、彰八汛四塘。千總二員,一員協(xié)防斗六、一員分防水沙連。把總一員,輪防西螺。外委八員,隨防斗六一員,分防嘉屬六員、彰屬一員。馬步戰(zhàn)守兵四百八十七名,以一百五十名隨防斗六門汛、十名隨防水沙連、五十九名隨防西螺、二十名隨防大黃林、四十名分防他里霧、一十九名分防虎尾溪、三十四名分防土庫、三十名分防林圮埔、一十名分防集集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中路頭、三條圳、虎尾溪、大侖腳等塘。

  北路副將,駐防彰化縣治;統(tǒng)轄本標二營官兵。

  中營都司一員,兼管中軍事。千總二員,一員隨防縣治、一員分防葫蘆墩。把總四員,遞年輪防南北投、燕霧、寓鰲頭、許厝埔。外委九員,一員隨防縣治,八員遞年輪防大墩、八卦山、嵌頂、大里杙、四張犁、二林、東螺、內木柵。額外外委五員,三員隨防縣治,二員輪防觸口、大肚。馬步戰(zhàn)守兵一千二百二十四名,以六百名隨防縣治、五名抵塘、四十名分防八卦山、四十名分防□□、八十九名分防南北投、三十五名分防燕霧、五十名分防嵌頂、五十名分防大里杙、□十五名分防葫蘆墩、三十名分防四張犁、三十名分防觸口、二十五名分防寓鰲頭、十五名分防大肚、十五名分防二林、十名分防東螺、十名分防內木柵、六十名分防許厝埔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沙轆、溪口寮、大武郡、枋橋頭、赤涂崎、燕霧等塘。

  北路右營游擊,駐防淡水竹塹城;管轄本營官兵。守備一員,駐防大甲。千總三員,一員隨防塹城、一員隨防大甲、一員分防后壟。把總六員,一員隨防大甲,五員分防大安港口、銅鑼灣、中港、楊梅壢、桃仔園。外委九員,二員隨防塹城,二員隨防大甲、中港,五員分防吞霄、白沙墩、加志閣、斗換枰、南嵌。額外外委三員,二員隨防塹城、一員分防???。馬步戰(zhàn)守兵一千零一十六名,以二百八十八名隨防塹城、二百名分防大甲、七十四名分防大安??凇⑷址劳滔?、十名分防白沙墩、五十三名分防后壟、三十八名分防加志閣、六十名分防銅鑼灣、五十八名分防中港、四十八名分防斗換枰、十二名分防???、六十七名分防楊梅壢、二十五名分防桃仔園、三十六名分防南嵌等汛,以六十五名分防大甲、貓盂、香山等塘。

  艋舺營水師參將,駐防艋舺;管轉水陸守備二員并蘭營官兵。

  中軍陸路守備一員,隨防艋舺。千總一員,輪防大雞籠。把總二員,一員隨防艋舺、一員輪防三貂港。外委五員,隨防艋舺,輪防海山口、水返腳、三瓜仔、馬鋉。額外外委二員,隨防艋舺。馬步戰(zhàn)守兵七百名,以三百一十五名隨防艋舺、九十名分防海山口、三十五名分防水返腳、一十名分防三瓜仔、三十名分防三貂港、一百五十名分防大雞籠、四十名分防馬鋉等汛,以三十名分防龜侖嶺、暖暖、燦光寮等塘。

  艋舺營水師守備,駐防滬尾炮臺;管轄水師官兵。千總一員,協(xié)防滬尾。把總二員,隨防滬尾,輪防金包里。外委四員,遞年輪防炮臺、石門、八里坌、金包里。額外外委三員,隨防。戰(zhàn)守兵七百名,以五百八十名隨防滬尾、三十名分防石門、五十名分防金包里、三十名分防八里坌等汛,以十名分防北港、小雞籠等塘。

  噶瑪蘭營都司,駐防五圍城汛;管轄本營官兵。守備一員,駐防頭圍。千總二員,隨防五圍,輪防嶐嶐嶺。把總二員,分防溪洲、蘇澳。外委四員,二員隨防五圍,二員輪防頭圍、北關。額外三員,二員隨防五圍、一員分防加禮遠港。戰(zhàn)守兵六百九十五名,以三百六十名隨防五圍、四十名分防溪洲、三十名分防加禮遠港、五十名分防蘇澳、一百名分防頭圍、四十名分防北關、五十名分防嶐嶐嶺等汛,以二十五名分防三圍、炮臺等塘。

  臺灣水師協(xié)副將,駐防安平;管轄本標三營汛水師官兵。

  中營游擊,駐防安平;管轄本營水師官兵兼管中軍事。守備一員,隨防安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安平、一員輪防鹿耳門。把總四員,二員隨防安平,二員輪防鹿耳門、蚊港。經(jīng)制外委千總二員、經(jīng)制外委把總三員,端防各汛塘。額外三員。戰(zhàn)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備配船巡哨邏軍局添防等項、二十名輪防鹿耳門、五十名分防大港、三十名分防蚊港等汛,以四十五名分防鯤身、喜樹仔、茄藤仔、鯤身頭、蟯港、南鯤、北門嶼、馬沙溝、青鯤身等塘。

  臺協(xié)左營游擊,駐防鹿港涂城,管轄本營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駐防嘉屬笨港口。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六員、額外二員,協(xié)防水里、海豐,端防王功港口、新店,配防三林。戰(zhàn)守兵七百三十四名,以四百零四名分配哨船并隨防鹿港、二十名分防水里、四十名分防王功港口、二十名分防三林、二十名分防海豐、一百八十名分防嘉屬笨港、二十名分防新店等汛,以二十名分防猴樹、嘉屬番仔挖、鰱仔挖等塘。

  臺協(xié)右營都司,駐防安平;管轄本標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安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安平、一員輪防鹿耳門。把總四員、外委五員、額外三員,分防打鼓、東港。戰(zhàn)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隨防安平、三十名分防鹿耳門、三十名分防打鼓、三十名分防東港等汛,以五十五名分防蟯港、赤嵌、萬丹仔、旗后、大林蒲、西溪、下淡水、茄藤、放索、大昆麓等塘。

  澎湖水師協(xié)副將,駐防澎湖媽宮;管轄本標左、右營水師官兵。

  澎湖左營游擊,駐防媽宮;管轄本營水師官兵兼管中軍事。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媽宮。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輪防媽宮、將軍澳。外委六員、額外三員,隨防。戰(zhàn)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八十四名隨防媽宮看守炮位輪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媽宮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東港口、五十名分防媽祖宮港口、五十八名分防將軍澳、二十八分防挽門嶼、二十八分防水埯澳、四十五名分防嵵里澳、四十名分防文良港、十名分防風柜尾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廳庫。

  澎湖右營游擊,駐防媽宮;管轄本營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媽宮。千總二員,輪防媽宮、新城、西嶼頭。把總四員,隨防媽宮,輪防媽宮港口、北山澳。外委六員、額外三員,隨防。戰(zhàn)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二十名隨防媽宮看守炮位輪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媽宮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西港口、五十名分防媽宮港口、七十八名分防西嶼內塹、六十五名分防外塹、三十名分防小門、五十名分防北山、五十名分防吉貝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廳庫。

  右臺、澎水陸一十七營,內水師戰(zhàn)守兵四千八百零八名、陸路馬步戰(zhàn)守兵九千六百九十六名,共兵一萬四千五百零四名。

  屯番

  南路屯千總一員,統(tǒng)轄臺、鳳二屬三屯弁丁;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臺、鳳二屬三屯弁丁。臺屬新港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九十六名(原設三百名。道光十五年,劃嘉屬四保歸臺邑管轄;蕭壟屯九十六名原住芒仔茫等社,亦歸臺轄);鳳屬放索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鳳屬搭樓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北路屯千總一員,統(tǒng)轄嘉、彰、淡三屬九屯弁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嘉、彰二屬東、蕭、柴三屯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淡、彰二屬麻、阿、北三屯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淡屬竹、日、武三屯弁丁。嘉屬蕭壟屯外委一員、屯丁二百零四名;嘉屬柴里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彰屬東螺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彰屬阿里史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彰屬北投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淡屬麻薯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淡屬竹塹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淡屬日北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淡屬武朥灣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查番屯起于乾隆五十三年。大將軍福公削平臺亂,以社番隨軍著績,議照四川屯練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為十二屯。將內山界外丈溢田園歸屯納租,由地方官征收,按照二、八兩月支放口糧;仍給未墾埔地,以為自耕瞻養(yǎng)。旋改議:著理番同知會同監(jiān)放造報。拔補員缺,南由臺防同知、北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語,送臺灣道考驗。自來地方有事,無不令其沖鋒御敵;近且赴內地隨討發(fā)賊,誠愨亦屬可靠。

  道里

  臺灣府出小南門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營盤仔、三里至二層行溪(鳳山界)、七里至大湖、十里至二濫(即鯽魚潭鋪)、十里至阿公店、十里至小店塘(俗呼橋仔頭)、十里至楠仔坑、十里至大眾廟、十里入鳳山縣北門,計八十里。

  鳳山縣東門十里至芎蕉腳、十里至新園、十里至東港、十里至林仔邊、十里至茄苳腳、十里至枋寮、十五里至加洛堂,迄瑯嶠逼近傀儡番界?,槏邙P山極南,距縣百四十里;至沙馬磯,又二百余里。

  臺灣府北出鎮(zhèn)海門三里至柴頭港、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五里至木柵塘、三里至洪卯官、四里至拍土壟、三里至曾文溪(嘉義界)、十五里至茅港尾、五里至查畝營、六里至急水溪、七里至鐵線橋、七里至下茄苳、五里至上茄苳、七里至八獎溪、六里至水窟頭、十二里入嘉義城,計程一百里。

  嘉義〔縣〕出北拱極門五里至埤仔頭、七里至打貓、三里至三迭溪、五里至大莆林、五里至打貓北保、五里至他里霧、五里至菁仔園、五里至虎尾溪塘(彰化界)、五里至鹿場、五里至西螺、十里至東螺、五里至茉莉莊、五里至關帝廟、五里至大莆心、五里至鞏固橋(員林站)、五里至燕霧保、五里至茄苳腳、五里至五里口莊、五里入彰縣南門,計一百里。

  彰化縣出北門十里至大肚街、十里至龍目井、五里至沙轆、五里至牛罵頭(即寓鰲頭)、八里至青埔、二里至大甲溪南岸(淡水交界)、五里至大甲、十五里至房里、五里至貓盂鋪、十里至吞霄、十里至白沙墩汛、二十里至后壟、十五里至中港、十里至老衢崎、七里至香山塘、八里入淡水廳歌熏門,計一百四十五里。

  淡水〔廳〕北出拱宸門十二里至鳳山崎、十里至大湖口、十五里至楊梅壢、十八里至中壢、二十里至桃仔園、十里至龜侖嶺頂、十五里至海山口、十里至艋舺、十里至錫口(由艋舺轉西至關渡十五里、關渡至??谑謇铮?、十五里至水返腳、二十五里至暖暖(由暖暖轉西北過獅球嶺至大雞籠街五里)、三十里至三貂嶺腳(東向五里至嶺頂)、東南向二十里至頂雙溪、二十五里至遠望坑(淡、蘭交界),計二百四十里。

  噶瑪蘭廳遠望坑三里至嶐嶐汛、十里至草嶺腳、二里至草嶺頭、五里至大里簡、五里至番薯寮、七里至大溪、五里至硬枋、四里至北關、五里至烏石港、五里至頭圍街、五里轉北至二圍、十里至礁溪、三里至沙侖、二里至四圍、八里至新店、二里至廳治坎興門,計八十一里。南出離順門轉西南三里至民壯圍、七里至奇立板、轉南五里至溪洲渡、五里至羅東街、再轉東南六里至利澤簡、六里至猴猴莊、三里至馬賽港、五里至冬瓜山、十里至蘇澳,計五十里。

  以上南至沙馬機、北至大雞籠并由淡界至噶瑪蘭蘇澳,共一千一百七十一里;由三貂迄噶瑪蘭蘇澳,則一千一百六十六里(其余鄉(xiāng)莊四遠,雜見各條;不載)。

  澎湖廳東出文澳社八里至雙頭掛,一里至烏嵌社(即界大海),西二里至樾蔭亭、一里至媽宮(即界內港)、南三里至石泉社、一十三里至井仔埯社、三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四里至東衛(wèi)社、二里至蚱腳嶼、一里至港仔尾社、二里至潭邊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鎮(zhèn)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右陸程。

  安平港南至鳳山縣之沙馬磯頭山水程七更、北至雞籠鼻頭山水程一十九更。轉鼻頭而東,即噶瑪蘭界;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舟行到此,必停候風順竟日,乃至烏石港。

  澎湖東西吉嶼、旗后港干巽相對,至旗后水程四更;八罩與大嶼丑未相對,至大嶼二更;大嶼與貓嶼干巽相對,至貓嶼三更;貓嶼與花嶼子午相對,至花嶼一更半;與西嶼頭癸丁相對,至西嶼頭三更;西嶼與目嶼癸丁相對(目嶼西南有鹵■〈石國〉石一片),至目嶼二更;與花嶼丑未相對,至花嶼三更;花嶼與嶼坪鐵砧嶼干巽相對,至鐵砧嶼一更;與八罩西勢三圈尾乙辛辰戌相對,至三圈尾二更。

  郡港往福州,望北直去閩安鎮(zhèn)水程一十五更,不用灣泊澎湖;若從北路淡水西渡,僅水程七更。鹿港至蚶江九更、獺窟八更、廈門十一更。由郡港至澎湖四更,又廈門七更。

  舟行以四、八、十月為順。凡往內地,皆于黎明時出安平港放洋,南風從南、北風從北,約行百里望見東、西吉,便抵澎湖,大約午后可到;南風宜泊水埯澳,北風宜泊網(wǎng)埯、內外塹等澳。自澎往廈,悉以黃昏為期;越宿,而內地之山隱現(xiàn)目前:此為順風(南風時,駕駛近南,先見鎮(zhèn)海之南太武;北風時,駕駛近北,先見金門之北太武)。

  由郡港放南風洋,水漲八分,用辛戌針;見吉嶼,轉單戌及干針,對虎井南邊過洋;正南風,用辛戌對東椗;轉單戌,收入廈門:此為順風。

  由八罩上、下放洋,東南風用單干;三更轉干戍,見太武。由花嶼近處放洋,東南風用干戌對大擔;若北流,多必至東椗。若用辛酉雖南風,亦妨碇索(東碇下沙汕);宜用單戌轉辛針,而趨東椗:斯為有準。

  ——右水程。

  紀瑯嶠

  瑯嶠在鳳山縣之極南,去縣百四十里;負山面海,周計里二百有奇。山徑陡絕,為生番巢窟;閩人、粵人與土生囝(閩人納番婦生子,曰土生囝)參居焉。路由東港至大昆麓,經(jīng)兩小溪,皆履險而涉;溪盡即水底寮,又涉溪至枋寮,歷加洛堂、朋山、刺桐腳、獅頭山、頂下、風港、大小尖山。生番嗜殺,路不易達。由枋寮,海道約行七十里,可抵瑯嶠之獅窟港。

  南為社寮港,在龜山陰。阻溪結柵,皆土生囝聚居。其俗結發(fā)短衣,手約銀環(huán)。削竹作弓,弛弦為仗;竹箭無羽而鏃铦,速發(fā)善中,不能及遠。淬腰刀于清泉,使廉利;佳者一刀直數(shù)牛。

  鳥銃亦精絕,鮮虛發(fā);一人一銃,倚以為命。寮西種藷、豆殆遍,畜牛亦蕃孽山外。?!觥淬吡x〉可泊舟,采螺蚌。近山之東西,平埔、猴洞、龍涎諸番地。龍涎有潭,廣三十里,悉種荷花;魚蝦之利,不可勝食。土生囝千余輩,分二十一莊聯(lián)絡;西南建十五炮臺以守。社寮,其總名也。

  經(jīng)清濁溪三里許,至柴城。城有市,皆閩人;東南九炮臺。又鯪鯉溪南為澳莊,莊負保力山;亦〔建〕炮臺以守。陂水護耕;水發(fā)源于番山、匯于鯪鯉溪,分繞閩、粵二莊,引而成濠溉田,復合入海。一望田疇繡錯,流水回環(huán);青嶂白云,塵氛遠絕。第土生囝與十四社番,每不能相安無事。

  十四社者,舊有社十八,今存十四。社分四股,界以水道,皆有頭人?!差^股頭人〕曰篤己篤,管豬勒索社、牡丹社、佳諸來〔社〕、蚊卒社、龜仔律社、高士佛社。二股頭人曰龍龁,管猴洞社、刺林格社、拔蟯社、謝不溢社、小麻利社。三股頭人曰甲丁,管麻仔社、快仔社。四股頭人曰郎仔郎,管龍涎一社;地最小,復為土生囝侵奪,故與龍龁社番逃居小麻利、蚊卒之間。統(tǒng)十四社,番丁七百余。男子狀率兇丑,剪發(fā)去髭;裸上體,斷尺布圍腰,曰「抄陰」。男婦皆穿耳,塞螺殼令垂,可至肩;有皮裂流血,亦忍痛為之。婦服長衫,無袴,以首載重;視男貌特妍。其言:相見呼甲甲,謂兄弟也;打瑪嘓,吸煙也;麻麻,飲酒也。性愚拙,不知姓名、年歲。筑石室,依巖洞;多植檳榔,種芋藝黍。牡牛(?)捕鹿以生。病則擷姜為藥;嗜酒為命。織樹皮為麤布,曰達戈紋。男女彈嘴琴,唱和山麓間;意合,自為婚配。更有內山別種徙居瑯嶠,為亞眉番。

  東為傀儡山,北接卑南覓。南過龜仔律、龍涎為海,遠矚海山,為沙馬磯;「志」謂此山接連瑯嶠者,誤也。

  竊謂東港一隅地當僻處,瑯嶠亦隸邑,不設官目征正供,但集匠首(采修戰(zhàn)舟木料)與耆老、通事相董率,其于民番釁隙卒不能止。釁隙深則慓悍生,地方遠則稽察難;此則官斯土者,所亟宜措置者也。

  紀埔里社

  埔里社者,彰化之歸化生番社也。去縣東南百余里,與田頭、水社、貓?zhí)m、審鹿、眉里五社毗連,統(tǒng)在水沙連二十四社之內;例禁越墾。

  其地南由集集、北由北投,兩路入山。由集集東行十里為風谾口、五里為水里坑;由水里坑南行三里折西登雞胸嶺,過嶺五里為芊蓁林,又五里為竹林子。一路懸崖仄磴,樹林陰翳。又五里田頭社,越社南之巒丹嶺五里為水里社。社有日月潭,長可十里,闊三分之一;水色紅綠平分,四圍層巒迭翠。中一嶼為珠山,番倉數(shù)十間依山繞架;水邊艋舺縱橫(艋舺,番舟名;刳獨木為之):「志」所謂『青嶂白波,云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者也。東北行五里為貓?zhí)m,又五里審鹿。二社舊有漢民占墾,徙去。由審鹿而東,穿密林,行水里坑口,險窄幾于一丸可封。二十里至埔里社,北十余里為眉里社。一望陂原沃野,局勢天開;東有觀音之山、西有鐵砧之嶺,史老、萬霧二溪環(huán)繞南北,可辟良田數(shù)千甲。田頭、水里諸社,亦數(shù)千甲(臺灣以長戈丈量地畝,每一丈二尺二寸為一戈,積一百戈為一甲。臺田一甲,當內地十一畝三分零)。第番不能深耕、灌溉,招佃熟番亦不能如漢人之盡地力;是其拙耳。

  顧其地為全臺之腰腹、前后之關鍵,六社環(huán)連,高山四面;山以外所與接界者,曰決里、曰毛碎、曰貓丹、曰社仔、曰木武郡、曰子黑、曰佛子希、曰倒咯、曰蠻蠻、曰里仔、曰恩順、曰挽蘭、曰內外斗截、曰平了萬、曰致霧、曰哆咯郎、曰福骨;皆二十四社。更外野番,東則扣大社、平達萬等社,東北噠哪嗎社、問那興等社,東南依物物社,正南治卯社、柑子林、大哮萬等社,西南社仔社;再南,則嘉義縣屬之阿里山等社。唯北面至眉社,則沙連之界已盡;踰赤嵌以北,為沙里興各社。計六社南北直長一百三十四里,東西橫長約六、七十里;山后平埔直長四、五百里。北由眉里社,五日可至蘭境。中由南霧社,四日可至奇來。南由郡社、丹社,兩日可至泗波瀾;接卑南覓,出瑯嶠而至山前。

  先是,嘉慶十九年民人郭百年潛入埔〔里〕社開墾。道光初年,商人林至謀為業(yè)戶。二十一年及二十七年,亦兩次議開。總以與番爭利,后患難防;止之。夫自臺灣開辟以來,生齒日眾,山前無曠土矣。往者,噶瑪蘭之開,乾隆年間亦先有民人潛入;嘉慶元年,吳沙率眾占奪。十余年大局已定,乃為設官經(jīng)理。六社自被漢人侵擾以后,社衰力弱,亦若有數(shù)。會有其時,前人所謂「氣運將開,非人力所能遏抑」者,殆不爽歟!

  臺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臺郡周環(huán)皆海,為江、浙、閩、粵之外界。內則萬山盤結,生番阻絕;外則廳縣接連,廣袤一千余里,呂宋、日本直吭嗌制之。形勢之雄,中原未有也。

  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為臺灣府。屬邑附郭曰臺灣,屏羅漢內、外門。南八十里當郡城左翼者,為鳳山;北一百里當郡城右翼者,為諸羅(即今嘉義)。雍正元年,增彰化并淡水廳,地已極北。至五年,設澎湖廳,遠處海中。噶瑪蘭在淡水山后,設始于嘉慶十五年。

  自昔分南、北、中三路:中路羅漢門,南控崗山、北為嘉屬捍蔽。而十八重溪以內之后大埔山皆峻絕,亦有徑可通大武籠,直達郡城;未可以羊腸而忽之。鳳治設于埤頭,寬闊爽敞,上下適中要地,可以控制全邑。舊城壓于半屏、打鼓二山,城形如釜;兵家之所忌也?,槏谀下窐O南,民番互錯;而防守寥寥,奸宄之所便也。嘉以北為北路,去嘉城四十里之斗六門,山阨觸口、水阻虎尾,最為嘉、彰二邑關鍵。貓霧捒、南北投二保素多跳梁;接連水沙連內山,又長鞭之馬腹也。觸口、集集二處扼絕沙連內外,林圮埔人煙叢聚,設守足為聲援,且與南北投為犄角;策之善也。淡水廳田疇平廣,南唯大甲溪最險。北一十二里為鳳山崎,下險上平,可屯千軍;龜侖嶺則高峰環(huán)聳,入山一路備極奧折,伏戎之區(qū)也。三貂近接雞籠,為淡、蘭關捩;蠶叢鳥道,實為「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之勢。草嶺,山險亦如之。北關則全蘭鎖鑰,頭圍則蘭治輔居;由山后土地坑有小路達艋舺,可一日而至。南為南關,距蘇澳五里,則兵可兼防;要害之在山者,止于此矣。

  海濱重地,以安平為最要。安平距郡城西七里,右挹鹿耳、左環(huán)鯤身,帆檣坌集,舟師防之。旗后港原亦淺狹,今則洋船竟趨;旗、鼓二山之隘正當其沖,南艇、白底艍群聚。東港歧汊入于枋寮,又當其僻;叢奸之澳也。下湖穩(wěn)固足恃,鹿港商賈輻輳;陸去彰化縣治二十里,抵泉州之蚶江水道九更、獺窟八更:山海要區(qū),在在設險。北至滬尾,炮臺巍峙,水師戰(zhàn)艦之所守。雞籠口則新增矣,洋人關稅在滬尾而停泊在雞籠;地去福州五虎門七更、去艋舺營五十里,水陸之所兼營也。轉雞籠泖鼻為噶瑪蘭界,險在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正口烏石港,門窄礁多。蘇澳寬敞而少彎泊之處,從前??芰值栏伞⒉虪吭鴣砀Q伺于此。要之,壯全臺之門戶、作內地之屏藩,綜其要樞,自在澎湖一嶼。若其余小港水淺風飛,無庸覼縷。要害之在海者,又止此矣。

  夫臺山重迭之區(qū),即野番盤踞之地。番性嗜殺,故設隘寮以守。而后山東去,波瀾壯瀾。自沙馬磯東折二百余里為紅頭嶼,再上東北為火燒嶼、官爺嶼、麻丹嶼;火燒嶼近有居民。西轉,可入瑯嶠山背之卑南覓崇爻大山。西北行百余里,即彰化縣界之外埔里社,踞全臺腹地;山高土肥,奸民混入,雖厲禁不能止也。由崇爻而直加宣、泗波瀾、奇萊,即接噶瑪蘭界。臺、鳳洋船值北風時,每由山后抵福州;為商船未至之境,所謂「別開生面」也。

  盛平化洽,島嶼風清;全臺形勢之勝,亦等之海上畫圖。然閑暇綢繆,圣人以為知道(?);山?;I防,不可不一日講也。阨要備陳,則披卷了然,庶幾補于治乎!

臺灣縣輿圖纂要

  臺灣縣圖

  臺灣縣輿圖表

  臺灣縣輿圖冊

  臺灣縣輿圖險要說

  臺灣縣圖

  臺灣縣輿圖表

  臺灣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七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按「舊志」:廣六十八里,袤四十里。今查東盡羅漢門六十五里,外則生番界矣;西盡??谑铮汗驳脧V七十五里。袤則北至曾文溪三十里、南至二層行溪十三里,共得四十三里:此當年大路之界限也。自道光十五年撥嘉義所屬東北一帶四保歸臺灣,則所轄近山較闊于???,計得一百三十五里。

  東界:至大烏山,與生番分界。

  西界:至大港口,與海為界。

  南界:至大甲溪莊,與鳳山縣交界。

  北界:至曾文溪,與嘉邑交界。

  東南界:至二層溪,與鳳邑交界。

  西南界:至下加藤港,與海為界。

  東北界:至阿里關,與嘉義為界。

  西北界:至鹿耳門,與嘉義為界。

  坊里

  東隅:東安下坊(真武廟、三界壇、龍王廟、昭忠祠、馬公廟、清水寺、臨水夫人廟、開臺圣王廟、岳帝廟、文昌祠、山川臺、吳將軍祠、小南門、縣學、同安公館、淡水公館、引心書院、打鐵街、枋橋頭、草花街、柱仔行、犁頭街)。

  西隅:西定下坊(道臺口街、東轅門街、二府口街、總趕宮、魁星樓、莊雅橋、馬兵營、海安宮、安海街)。

  南隅:西定下保(西轅門街、五帝廟、保西宮、下太子廟、錢局倉、土墼埕、鳳山寮、草仔寮、南巷、做篾街)。

  北隅:鎮(zhèn)北下保(縣口街、總爺街、中營口、左營盤、觀音亭、萬福庵、天池底、十字街、紅毛樓、范進士、諸羅寮、三元巷、臺灣寮、馬鞍橋、竹仔街、鞋街、新店尾)。

  東廂:東安上坊(考棚、公廨內、府倉、右營埔、經(jīng)廳口、元會境、顧婦媽廟、觀音亭街、慈云閣、七星夫人廟、府東巷、二老口、火炭程、太爺崎)。

  西廂:西定上坊(關帝廟口、內南河、內宮后、十三鋪、武館街、下橫街、大井頭、帽仔街、抽簽巷)。

  南廂:寧南坊(天公埕、文廟口、三界壇、五帝廟口、重慶寺、海東書院、打石街、上橫街、菜市埔、埔占園)。

  北廂:鎮(zhèn)北上坊(小北門、三老爺官、王宮港街、媽祖巷街、大銃街、做米街、四角井)。

  ——右郡城內四隅、四廂。

  保〔大〕東里(莊九。城東二十里起):三舍甲(二十里)、頂山仔腳(二十里)、湖仔內(二十里)、王公仔莊(十八里)、過溝仔莊(十八里)、埤仔頭(十八里)、下山仔腳(十八里)、下湖莊(十八里)、茅尾莊(十八里)。

  保大西上、下里(莊二十一。城東九里起):大學莊(九里)、大人廟莊(十里)、鱉穴仔莊(十里)、南潭莊(十里)、后里莊(十一里)、品捧林(十一里)、過溝仔(十里半)、連招林(十一里)、青埔墘(十一里)、黃厝莊(十一里)、涂庫仔(十二里)、大埔莊(十二里)、媽祖廟(十二里)、七甲莊(十二里)、溪仔墘(十二里)、錢樹腳(十二里)、柑宅莊(十二里)、康厝莊(十二里)、田中央(十三里)、八里莊(十四里)、西勢仔(十二里)。

  新豐里(莊二十八。城東二十里起):林仔邊(二十里)、涂井莊(二十里)、隙仔口(二十里)、關帝廟(二十二里)、五甲莊(二十三里)、過墘仔(二十二里)、北勢莊(二十三里)、四角廟(二十四里)、東勢莊(二十四里)、松仔腳(二十四里)、香洋花園莊(二十四里)、新埔莊(二十四里)、草潭莊(二十四里)、烏樹林(二十四里)、大坵田山莊(二十四里)、貢里山南勢寮(二十四里)、咬狗溪(二十三里)、苦溪仔山莊(二十五里)、深坑仔(二十五里)、馬椆莊(二十五里)、蜈蜞潭山莊(二十五里)、大溪莊(二十六里)、吊狗嶺(六十七里)、內鳶嶺(二十八里)、楠仔坑山莊(三十里)、烏山莊(四十里)、打鹿埔(三十里)、九芎林(二十五里)。

  長興里(莊十。城東六里起):鹽地仔莊(六里)、嵌腳莊(六里)、涂庫莊太子廟(七里)、一甲莊(七里)、大灣莊(八里)、六甲店(八里)、竹仔腳莊(八里)、涂井仔(八里)、王厝莊(八里)、崩坑仔坑(十里)。

  永康上、中里(莊十八。城東三里起):石頭坑(三里)、侖仔腳(七里)、涂虱堀(七里)、甲內莊(七里)、竹林前莊(十一里)、大路口莊(十里)、埔仔莊(九里)、角秀莊(十里)、石車莊(八里)、大埤麻園(八里)、萬松莊(十里)、小埤麻園(八里)、竹林內莊(九里)、埔羌頭莊(十里)、蜈蜞潭(十三里)、瓦厝廍(四里)、竹林仔莊(五里)、網(wǎng)寮莊(八里)。

  永康下里(莊十七。城東一里起):黃檗寺(一里)、較場埔(一里)、營樹腳(一里)、前甲仔(二里)、太爺廍(二里)、石頭坑(二里)、中樓仔(二里)、關帝廳后甲莊(三里)、許厝甲(三里)、開元寺(三里)、虎尾寮(三里半)、東郭門街(一里)、大橋頭街(一里)、法華寺(一里)、竹溪寺(二里)、草店尾(二里)、雙義路(三里)。

  仁和里(莊十二。城東三里起):大林莊(三里)、大路東莊(四里)、桶盤淺(五里)、竹篙塘(五里)、牛欄仔(八里)、南勢園(六里)、埯仔莊(七里)、十三甲莊(七里)、甲仔莊(八里)、堀仔莊(八里)、二甲莊(八里)、馬厝莊(九里)。

  羅漢內門莊(莊四十。城東五十五里起):田仔坑(一十五里)、鹽水埔(五十五里)、長潭墘(五十五里)、番仔鹽(五十七里)、水西園(五十七里)、霞默林(五十七里)、埔尾(五十八里)、雙路厝(五十九里)、大坑(五十九里)。竹篙寮(六十里)、下嵌(六十里)、番仔路(五十九里)、觀音亭(六十里)、武厝內(六十里)、內厝(六十里)、虎頭山(五十五里)、加冬侖(五十六里)、大侖尾(五十六里)、埤仔坑(五十六里)、中埔莊(五十七里)、尾厝莊(五十七)、中埤頭(五十七里)、木柵內(五十七里)、烏山柴牛椆莊(五十五里)、大溝莊(五十五里)、更寮侖(六十里)、金交椅(六十里)、龍?zhí)肚f(六十里)、東勢埔(六十二里)、湖仔底(五十五里)、石車莊(五十五里)、鴨母寮(六十里)、客寮仔(六十里)、牛椆侖(六十二里)、瓦寮厝(五十六里)、茅埔莊(六十三里)、內湖莊(七十里)、隘寮莊(六十七里)、新興莊(六十里)、菜公坑(五十七里)。

  羅漢外門莊(莊二十二。城東六十里起):番薯寮(六十里)、木柵莊(六十里)、三角仔(六十五里)、口隘莊(六十五里)、中隘莊(六十里)、大籃莊(七十里)、尾莊(七十八里)、竹仔寮(七十里)、百二青(六十八里)、茅埔莊(六十五里)、匏仔寮(六十五里)、紅花園(六十五里)、猴坪莊(六十五里)、田螺屈(六十五里)、梨花坑(六十五里)、大埔莊(六十五里)、員潭莊(六十五里)、北勢莊(六十里)、溪洲莊(六十里)、磱■〈石冓〉坑(六十里)、三角屈(六十里)、蓮坡嶺(六十五里)。

  依仁里(莊七。城南十三里起):中甲莊(十三里)、五帝廟(十三里)、二橋莊(十四里)、林仔邊(十四里)、下埤仔(十四里)、中洲莊(十五里)、小潭莊(十六里)。

  文賢里(莊十。城南十一里起):山仔頭(十一里)、白沙侖(十一里)、坑仔墘(十二里)、車路墘(十二里)、漯仔底(十二里)、大甲莊(十二里)、三爺宮(十二里)、二層行(十三里)、頂加冬(十三里)、下加冬(十三里半)。

  新昌里(莊五。城南一里起):仙草寮(一里)、田寮仔(二里)、下林仔(三里)、鹽埕莊(五里)、四鯤身(十里)。

  效忠里(本莊。城西南一十里起):安平鎮(zhèn)(一十里)。

  武定里(莊二十。城北三里起):柴頭港(三里)、漯底莊(五里)、洲仔尾(七里)、鹽行莊(七里)、渡船頭(七里)、蔦松莊(十里)、北管莊(八里)、三嵌店(十里)、芋埔外隘仔寮(十里)、中洲寮(十里)、和順寮(五里)、新寮仔(十里)、本淵寮(八里)、海尾寮(六里)、總頭寮(八里)、溪心仔寮(八里)、十三佃(七里)。

  新化里西保(莊十三。城北十九里起):大洲莊(十九里)、看西莊(二十里)、溪塘莊(二十里)、宅仔內(二十里)、大道公(二十里)、中寮莊(二十里)、椰樹腳(二十一里)、三舍莊(二十一里)、五間厝(二十一里)、道爺莊(二十一里)、太爺莊(二十二里)、木柵莊(二十二里)、王甲莊(二十二里)。

  善化里東保(莊十九。城北二十二里起):蓮池潭(二十二里)、埔羌林(二十三里)、小新營(二十七里)、坐駕莊(二十六里)、瓦窯莊(二十七里)、糖廍莊(二十八里)、大竹圍(二十九里)、令仔林(二十九里)、涂虱堀(二十九里)、外加拔莊(三十里)、搶火莊(三十里)、三塊寮(三十里)、東勢寮(三十里)、北仔店(三十里)、和莊(三十里)、灣里街(三十里)、牛莊(三十一里)、二嵌店(三十二里)、埤仔尾(三十三里)。

  崇德東里(莊二十二。城東南十七里起):埤仔口(十七里)、溝仔尾(十八里)、籃仔邊(十九里)、籃墘莊(二十里)、西勢林(二十里)、太苓莊(二十三里)、布袋尾(二十六里)、鱉穴仔(二十七里)、抬牛窩(三十里)、猴洞莊(三十二里)、田中央(三十三里)、灣崎莊(三十四里)、糞箕湖(三十六里)、古亭坑(四十里)、滾水莊(三十六里)、狗氳氤(三十二里)、新路仔(三十六里)、石山仔(四十四里)、甕菜陵(四十里)、下溪洲(三十五里)、南路頂(三十六里)、茅草山(三十五里)。

  崇德西里(莊六。城東南十四里起):窩仔底(十四里)、圍仔內(十四里)、抬豬厝(十五里)、過潭莊(十五里)、大潭莊(十六里)、甫爺莊(十七里)。

  歸仁南里(莊十。城東南一十里起):松仔腳(一十里)、三塊厝(一十里)、六甲莊(一十里)、圍尾莊(一十里)、搖琴館(十一里)、石腳桶(十一里)、潭墘莊(十一里)、南保莊(十二里)、李厝莊(十二里)、溝仔墘(十二里)。

  歸仁北里(莊十六。城東南十六里起):后市仔(十六里)、嵌仔下(十六里)、嵌仔頭(十七里)、紅瓦厝(十七里)、國公府莊(十七里)、許羅厝莊(十七里)、灣厝莊(十八里)、檳榔園(十八里)、小路莊(十八里)、加冬腳(十八里)、香鼓宅(十八里)、看西厝(二十里)、楊厝莊(二十里)、舊社莊(二十里)、下宅仔(二十一里)、篷策宅(二十二里)。

  永豐里(莊九。城東南十五里起):侖仔頂(十五里)、二甲莊(十六里)、紅毛寮(十六里)、雙嘴坑(十六里)、棋桿腳二莊(十七里)、沙侖莊(十八里)、杞舍莊(十九里)、土庫莊(二十里)、坑仔頭(二十一里)。

  仁德南里(莊九。城東南六里起):下嵌腳(六里)、洋仔下(六里)、那拔林(七里)、上侖莊(七里)、后壁厝(七里)、田厝莊(八里)、納仔莊(八里)、蔦松腳(八里)、下侖仔(八里半)。

  仁德北里(莊十四。城東南五里起):王賽巷(五里)、白侖仔(五里)、嵌腳莊(五里)、涂庫仔(五里)、侖仔尾(五里半)、姜布莊(六里)、狗肉莊(六里)、新佃莊(六里半)、竹圍仔(六里)、鍾厝莊(七里)、棋桿莊(七里)、埤仔頭(七里)、林仔頂(八里)、番仔車路(八里半)。

  永凝里(莊六。城西南六里起):瀨口莊(六里)、曹厝莊(十里)、喜樹仔(十里)、港尾莊(十一里)、灣里社(十二里)、白沙墩(十三里)。

  新化東里(莊六。城東北二十八里起):南路頭磚仔井(二十八里)、南洲莊(二十九里)、山仔頂(三十里)、大莊(三十里)、苦瓜寮(三十里)、新莊(三十一里)。

  新化西里(莊二。城東北二十里起):新港莊(二十里)、番仔寮北半莊(二十里)。

  廣儲東里(莊九。城東北十三里起):車仔行(十三里)、洋仔莊(十九里)、竹仔腳(十九里)、營盤后(十九里)、唪口莊(十九里)、北勢莊(十九里)、頂下甲(十九里)、下港莊(二十里)、知母儀莊(二十一里)。

  廣儲西里(莊十二。城東北十二里起):烏鬼橋(十二里)、五鬮莊(十五里)、樹仔腳(十五里)、新莊仔(十五里)、西勢莊(十五里)、對面莊(十五里)、元帥廟(十五里)、王田莊(十六里)、侖仔嶺(十六里)、后田莊(十六里)、英仔甲(十六里)、穴燒店(十七里)。

  新化南里(莊三十二。城東北二十里起):田尾莊(二十里)、番仔寮(二十里)、上侖仔(二十二里)、下侖仔(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三里)、本官公莊(二十四里)、潭頂莊(二十五里)、隙仔口(二十九里)、卓猴莊(三十二里)、石仔崎(三十二里)、頭重溪(三十四里)、菜寮莊(三十五里)、揀死猴(四十里)、拔馬左(四十五里)、木岡街(五十里)、王梨坑(五十二里)、內莊仔(五十二里)、左鎮(zhèn)莊(五十里)、公仔林(五十二里)、中坑莊(五十三里)、半平橋(五十四里)、芋園莊(五十三里)、尖山莊(五十五里)、七命莊(六十里)、瓊仔埔(六十里)、地莊仔(六十里)、南莊街(六十里)、小侖尾(六十一里半)、苦苓腳(六十一里)、潯仔寮(六十四里)、青埔寮(五十五里)、烏只埔(五十七里)

  善化里西保內中股大武壟(莊三十七。城東北四十八里起):二重溪(四十八里)、走馬瀨(五十三里)、劉陳莊(五十五里)、船仔頭和簿莊(五十五里)、新莊仔(五十七里)、望明莊(五十八里)、芒仔茫(五十九里)、石牌仔(六十里)、噍吧哖(六十里)、后旦仔(六十三里)、噍吧望(六十三里)、虎頭山(六十三里)、駱駝莊(六十五里)、東西煙(六十五里)、宮才弄(六十五里)、坑仔內(六十五里)、四埔莊(六十五里)、南寮街(六十五里)、三埔莊(六十六里)、二埔莊(六十七里)、龜?shù)でf(六十八里)、內加拔(七十里)、北寮莊(七十里)、山杉林(七十里)、檳榔腳(七十一里)、新寮莊(七十五里)、雙溪莊(七十三里)、密機莊(七十四里)、■〈尞包〉仔寮(八十里)、竹頭崎(八十里)、后堀仔防里山社寮(八十五里)、芎蕉腳(九十里)、八張犁(九十里)、阿里關(九十六里)、甲仙埔(九十六里)、荖濃莊(百二十里)、火山地界(百二十里)。

  大穆降東、西莊(莊五。城東北二十里起):大穆降本莊(二十里)、那拔林(二十八里)、三十六侖(二十八里)、礁坑仔(三十八里)、加冬坑(二十九里)。

  善化里西保(莊十。城西北二十四里起):右先鋒(二十四里)、左營莊(二十七里)、過溝仔(二十七里)、九間厝(二十七里)、十仍莊(二十八里)、社內莊(二十八里)、曾文莊(三十里)、溪尾莊(三十里)、甲寮仔(三十二里)、六份寮(三十三里)。

  安定里東保(莊二十。城西北十六里起):牛肉寮(十六里)、許東營(十七里)、港口莊(二十里)、四份寮(二十里)、渡仔頭(二十一里)、上下洲(二十二里)、港仔尾(二十二里)、油車仔(二十三里)、領旗莊(二十四里)、加弄莊(二十四里)、鄭拐莊(二十五里)、六塊寮(二十六里)、大道公營(二十六里)、西衛(wèi)莊(二十七里)、嶺頂莊(二十七里)、后堀潭(二十七里)、嵌頭百二甲(二十八里)、林厝莊(二十八里)、蘇厝莊(二十八里)、胡厝莊(三十里)。

  ——右里保三十三、屬莊四百七十七。

  山水

  木岡山:距縣東北三十三里。蒼翠聳拔;「志」以為邑少祖山。

  卓猴山:距縣東北三十里。木岡之分支也。

  番仔湖山:距縣東北八十里。在大烏山西北;拔地而起,高峻不易攀躋。

  柳林山:距縣東北五十五里。列阜如屏,延亙綿邈。

  大烏山:距縣東北百里??ぴ嫔揭病U线^平坡,列阜如屏,迤■〈辶里〉數(shù)里;與番仔湖山相連。

  南馬仙山:距縣東七十里。由東北大烏山而來;在內山淡水溪東高挺層霄,與鳳山犬牙相錯。

  目眉徽山:距縣東六十五里。羅漢內門之北山也。

  大東方木山(原名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五里。平原遼闊;以地屬生番,禁民越境開墾,防啟釁也。近數(shù)十年,番民和好,草萊日辟,生齒漸繁;分其名為大、小東方木,民番各安其業(yè)以居焉。

  小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里。大東方木之分支也。

  銀錠山:距縣東南六十里。以形得名。最易藏奸。

  羅漢門山:距縣東六十里。四山環(huán)繞,中為平洋。設逃檢,分防其地。山有內門、外門之別。

  內烏山:距縣東六十里。小烏之別名也。為羅漢門東壁外屏。

  外烏山:距縣東南五十里。內烏、外烏一縱一橫,若連若斷;自西至東,為邑左衛(wèi)。

  分水山:距縣東五十里。稍下西行,即分水侖;侖南北□,右峰翼之以行。其陽皆良田美石,無坑塹。侖左之水南趨羅漢內門;侖右之水北入木岡溪,出大穆降。

  土樓山:距縣東十里。即大坪山,又曰險山。入山門徑甚險,惟容一人騎;扼其險,即不能直入。趨西南茅埔,為邑左肩。

  角帶圍山:距縣南二十六里。山勢盤曲如角帶,故名。南為岡山,屬鳳界。

  香洋山:距縣東四十三里。平疇■〈山咅〉嶁相望,絡繹不絕。

  豬母耳山:距縣東北五十八里。山低衍若邱陵。

  內湖山:距縣東北六十里。山南為外湖。

  魁斗山:距縣南三里許。于正南陡起三峰,狀若三臺。為府學朝案山,又郡垣左衛(wèi)。

  嵌頂山:距縣東七里。小阜嵚崎,散布南北,迢迢二十余里;為郡城第一平障。

  馬房山:距縣北一里。大北門外平岡,自嵌頂山而來,蜓蜴數(shù)里;郡垣之右衛(wèi)山也。

  關嶺:距縣東五十里。舊從此入羅漢門內門。今傾頹難行。

  ——右山二十三條。

  七鯤身:距縣西南十里。自岸浮海七嶼聯(lián)絡,距里許。風濤鼓蕩,不崩不蝕。一鯤身地最廣,即安平鎮(zhèn)紅毛城址存為;臺協(xié)水師駐此。泉尤甘美??滴跣劣舷牧拢?guī)熍c賊戰(zhàn)于鯤身;時以暑渴,隨地掘尺余,皆甘泉。為全臺??诘谝灰獏^(qū)。

  鹿耳門(舊港淤淺):距縣西水程二十里。舊為臺灣正口。今則淤淺,潮漲時水深僅二、三尺,容竹筏往來而已。

  北汕尾:距縣西北一十里。北為鹿耳門,南為隙仔港。紅毛時,巨艇任出入;今則淺淤,不容小舟。

  海翁汕:距縣西北十二里。土名隙仔口,又名海翁窟。在昔洋船泊此候風;今則淤淺與岸相連,幾失其處。

  臺江(已成陸地):在縣大西門郭外。在昔各山溪之水澳聚于北,汪洋渟蓄,可泊千艘。尋因道光間防夷,填塞??凇2粩?shù)年,由安平鎮(zhèn)漸次沙漲,直連大西門郭外;「志」所謂「安平晚渡」者。今成坦途;唯距城一里有■〈石犖〉■〈石國〉石港一條,可通運載。然遇海漲颶風,往往為沙土所塞;商人時浚通之,故此港久而不廢。

  二層行溪:距縣南十三里。合岡山、紅毛寮二溪之水,出喜樹港入海。南為鳳山界。

  分水溪:距縣東□里。源出分水山。經(jīng)水蛙潭南流至羅漢門,受石門坑之水匯為長潭。

  岡山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大岡山。后為臺、鳳交界。

  紅毛寮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深溝。

  咬狗溪:距縣東二十五里。源出內湖山。下流為許寬溪。

  許寬溪:距縣東十五里。合舊咬狗諸溪西流,受鯽魚潭之水南匯二層行溪入海。

  鯽魚潭:距縣東北十里。納眾山溪之水,自北而南匯為長潭;修而不廣,是可二十余里。多生鯽魚,故名。三里之內田園,資以灌溉。一名龍?zhí)叮禃r禱雨于此處。潭有虎仔山橫截去路,故水由東遶北;近年地震、風臺,山忽頹陷,潭水自東而南矣。

  大井:在城內小西門西定坊。在昔來臺之人,于此處登岸。自入版圖,生聚日繁、商賈日盛,遂填海為廬舍。今則圍井于城內,距海港三里余矣。

  卓猴溪:距縣東北三十里。發(fā)源卓猴山后;合洋子港之水匯于蔦松溪。

  大穆降溪:距縣東北三十里。有南溪、中溪二名;合咬狗溪經(jīng)蔦松溪入海。

  蔦松溪:距縣東北十一里。咬狗溪、大穆降〔溪〕、卓猴溪,合洋仔港之水并匯于此。

  新港溪:距縣北十五里。通木岡山溪;南出大穆降、西過廣儲西里,又西至武定里洲仔尾匯新港西入海。

  曾文溪:距縣北三十里。由淡水溪分支西南行,為卓猴溪;西為新港溪、為灣里溪,又西經(jīng)曾文莊為曾文溪,而達于海。

  德慶溪:在縣小東門,附郭。源出小東門外;入郡城東安坊,合舊縣署后并府署東二泉西流,經(jīng)縣署右至水尾仔北廠入海。

  加荖灣港:距縣西北十五里。即鹿耳門北汕。今已漲淤成沙洲。

  隙仔港:距縣西北水程三十五里。在鹿耳門外迤北。唯北風時,可以泊舟。

  安平鎮(zhèn)大港:「舊志」:距縣西十五里;今移入僅十里。在昔港口深時,紅毛夷船只皆從此港入。自偽鄭由鹿耳門入臺后,此港遂淺淤,僅容小船出入。近年略深,逢小潮深五、六尺,大潮深七、八尺;舟載數(shù)百石者,漸可入矣。

  喜樹港:距縣西南一十里。二層行溪之下流也。今淺淤,唯竹筏可行。

  ——右水二十二條。

  橋渡(附)

  大橋頭橋:在小西門外仁和里,為南路往來之沖。

  柴頭港橋:在小北門武定里,為北路往來要沖。溪流時漲,隨壞隨修。

  烏鬼橋:在永康里。烏鬼所筑,以磚石為之。

  鯽魚潭橋:在城東永康里。砌磚為墩,釃水三道。高丈三尺;上鋪木板,翼以扶欄;可容舟車。東西累土成堤,寬與橋稱;長一百二十余丈。后經(jīng)修筑,改名龍?zhí)稑颉?br />
  馬鞍橋:在城東北新化里新港。架木為之;溪流漂沒,里民時修。

  廣安橋:在城南新昌里。橋當瀨北場,臨海;常須修筑。

  塭岸橋:在武定里。地勢洼下,積潦奔流。舊以小舟濟渡。乾隆三十一年,知府蔣允焄相勢筑堤,袤八百余丈;造木橋其上,民無病涉焉。

  鹽水埔橋:在小南門外十五里;南路通衢。

  ——右橋八。

  鎮(zhèn)渡頭:本在西門外海口,距安平鎮(zhèn)水程七里。自道光二十二年海漲暴作,涌為沙洲。今則一片坦途,直達安平。

  ■〈石犖〉■〈石國〉石渡:在西門外一里。自臺江淤填成陸后,僅余一溝,以通運載。溪流漲發(fā),往往填塞;商人時浚通之。

  岡山渡:在城東南崇德里。以筏濟人。

  二層行渡:在城南文賢里。舊有橋,橋南為鳳界。春、冬水涸,架竹覆土,可通輿馬;夏、秋泛濫,則舟以濟焉。

  白沙墩渡:在城南文賢里。近二層行???,以小艇濟。

  曾文渡:距縣西北三十里。人往來多徒涉;雨過溪流暴漲,則以筏濟。南為臺界、北為嘉界。

  ——右渡六(內廢渡一)。

  陂潭(附)

  甘棠潭:在城東保大東里。鄉(xiāng)民合筑而成。

  蓮花潭:在城南文賢里。大旱不涸,可資灌溉。

  王有潭:在城東仁和里。鄉(xiāng)民王有筑以灌田者。

  鴛鴦潭:在城南文賢里。兩潭上下相連,故名。

  月眉潭:在城南文賢里。形如半月。

  參差陂:在城南文賢二圖。紅毛時,王參差所筑;蓄雨水以備旱。

  嵌下陂:在城南文賢里。地勢低洼,鄉(xiāng)人筑堤蓄水以資灌溉。

  公爺陂:在城東新豐里。偽鄭時,蓄以灌田。

  新港西陂:在城北新化里。蓄積雨水,以資灌溉。

  新港東陂:在城北新港社。引四山流注之水以備旱。

  ——右陂潭十。

  城池

  臺灣府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計一十二里;垛口三千九百六十八。城門八,曰大東、小東、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北、小北。

  按臺灣府城,初建以木柵為城;大、小門七座,無小西門。乾隆五十三年,改建今城;乃增小西門,為八門。道光己未年,又添建外圍一處,自小西門起,遶大西門至小北門而止;謂之外月城。另開門三:「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兌悅」、「小北」曰「拱干」。

  衙署

  臺灣道署:在城南隅寧南坊。

  臺灣府署:在城東隅東安坊。

  府經(jīng)歷署:同上。

  臺防同知署:在城西隅西定坊。

  臺灣縣署:在城北隅鎮(zhèn)北坊。

  典史署:同上。

  羅漢門巡檢司署:在城東羅漢外門番薯寮街。今署坍塌。

  大武壟巡檢司署:在城東北灣里街。

  鋪舍(臺屬謂之站)

  縣口站:北至三嵌店站十里、南至二層行站十三里。

  二層行站:北至縣口站十五里、南至鳳邑大湖站七里。

  三嵌店站:北至曾文里二十里、南至縣口站十里。

  曾文站:北至嘉義茅港尾站十里、南至三嵌店站二十里。

  ——右鋪站四。

  防汛

  臺灣鎮(zhèn)署:駐大北門內。統(tǒng)轄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及臺、澎水陸十三營官兵。

  中營游擊署:駐大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鎮(zhèn)左營游擊署:駐小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zhàn)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鎮(zhèn)右營游擊署:駐郡城小東城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五員、額外二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鎮(zhèn)標三營官兵,并無分營汛塘

  城守營參將署:駐郡城大北門內。

  左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一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共四百九十五名(城守左、右軍營轄臺、鳳、嘉三縣大小塘汛三十三處;內屬臺灣者二十)。

  府城汛:郡城小東門。把總一員、兵八十五名。

  土墼埕塘:郡城小南門內。安兵五名。

  南炮臺塘:郡城大南門內。安兵五名。

  鹽水埔汛:距城南一十里。外委一員、兵一十九名。

  埤仔頭塘:距城東南八里。安兵十名。

  港岡塘:距城東南十里。安兵六名。

  角帶圍塘:距城東南十五里。安兵五名。

  猴洞汛:距城東南三十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八十一名。

  羅漢門汛:距城東六十里。千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七十七名。

  茂公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外委一員、兵二十八名。

  ——右城守左軍管轄塘汛十處。

  〔右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六員、額外一員、馬步戰(zhàn)守兵六百零二名。

  分防郡城大小八門堆卡:端防千總一員、兵一百五十三名。

  加留灣汛:距城北二十七里。端防千總一員、兵三十五名。

  北炮臺塘:郡城小北門外。安兵五名。

  柴頭港塘:距城北三里。安兵五名。

  蔦松塘:距城北十里。安兵七名。

  木柵塘:距城北二十里。安兵五名。

  溪邊塘:距城西北三十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

  大武壟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千總一員、兵十三名。

  大穆降汛:距城東北二十里。外委一員、兵四十六名。

  舊城汛:距城東南二十五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四十名。

  ——右城守右軍管轄汛塘十處。

  臺協(xié)水師署:駐安平鎮(zhèn)城西七里。管轄本標三營汛水師官兵。

  中營游擊署:駐安平鎮(zhèn)城西七里。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經(jīng)制外委千總二員、經(jīng)制外委把總三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zhàn)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中營本標管轄臺、鳳、嘉三縣水師大小塘汛十二處;屬臺灣〔六〕處,又設配船巡哨、巡緝、軍局添防兵丁。

  輪防鹿耳門汛:距城東水程二十五里。中營游擊一員、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兵三十名。

  大港汛:距城西水程七里。端防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兼管鯤身、喜樹仔、茄藤仔、鯤身頭、蟯港五塘)。

  鯤身塘:距城西南陸程十五里、水程十里。安兵五名。

  喜樹仔塘:距城西南陸程十里。安兵五名。

  茄藤仔塘:距城南陸程十三里。安兵五名。

  鯤身鎮(zhèn)塘:距城南陸程三十五里。安兵五名。

  ——右安平副將管轄臺灣縣屬水師汛塘六處。

  添防軍局:距城西水程六里。兵丁六百名歸中營標下管帶,以備隨時配船巡哨、巡邏之用。

  (附)番屯

  新港屯:距城北十五里。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九十六名。

  道里

  東:出大東門二里至草莊尾、三里至嵌下腳莊、五里至上帝廟莊、五里至后市仔莊、五里至舊社街、五里至深坑仔莊、十里至灣崎莊、五里至竹仔坑莊、五里至排仔路頭莊、五里至口隘莊、五里至大林莊、五里至尾莊、五里至山杉林、四里至八張犁、五里至大山、十九里至荖灑莊。

  西:出大西門三里至五條港口、七里至安平鎮(zhèn)。

  南:出大南門五里至水雞潭、五里至港尾溝、五里至大甲莊溪。

  北:出大北門四里至大橋莊、一里至小橋莊、一里半至大竹林、三里半至蔦松莊、五里至洋仔港店、五里至新市莊、三里至大社、七里至苦瓜寮、七里至嘉邑本縣莊、三里至后堀仔、三里至秀才莊、三里至三嵌莊、三里至大匏侖、四里至走馬瀨、三里至蕭離莊、二里至噍吧哖街、一里至后里莊、四里至東西煙、五里至加拔莊、五里至濺尿、四里至密機莊、三里至石砶仔、三里至雙溪、四里至陳東潭、五里至牛場、五里至匏靴寮、四里至火燒店、二里至七埒、三里至下埔、二里至頂埔、五里至石硤仔內、十里至阿里山簡仔霧生番社。

  東南:出小南門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營盤仔、二里至鹽水埔、三里至二層行溪入鳳山交界。

  西南:出小西門三里至下林仔,二里至鹽埕、二里至半路店、三里至喜樹仔莊、二里至灣里莊、二里至白沙墩、三里至頂茄苳莊、一里至下茄苳莊。

  東北:出小東門三里至石頭坑、二里至竹林仔、二里至涂虱堀、三里至大灣莊、二里至涂庫仔、二里至埤仔頭王宮、五里至大坵田、二里至苦坑仔、七里至尖峰嶺、四里至大鵬、四里至紅毛寮、六里至庫關寮、六里至鹽水坑、十里至竹仔尖、四里至田中尖、三里至木屐寮、三里至抬牛湖、二里至蜈蜞潭、五里至大坵園、三里至芎蕉腳、二里至頂公館、六里至阿里關。

  西北:出小北門三里至柴頭港土地廟、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莊、五里至木柵莊、三里至怕死人坑、四里至打土壟莊、三里至曾文橋、三里至曾文溪。

  臺灣縣輿圖險要說

  郡治坐寅向辛;臺灣為郡屬首邑,寓郡以為治也。東以羅漢門為屏藩,西以鹿耳門為門戶;大武壟則北方要隘,木岡山亦南路關頭:其形勝也。

  邑之來脈根自內烏山,東十余里為羅漢門。平疇廣衍,四壁皆山;東西里可二十、南北里亦三十,因而分為內、外門焉。內門迤■〈辶里〉而行,為土侖、為石屏、為翁仔上天山。稍西,為雁門關;「志」所謂「雁門煙雨」者也。舊有路由此進內門;今則傾塞不可行,必紆道土樓山(又名險山)盤旋而后可入。東則蘇遠埔?guī)X;踰嶺而南,又有內、外湖可資灌溉。繞而東,為石門坑、赤竹嶺;又東,為三峰侖、大小東方木;折而南,為大奇。越嶺更進,為鼓山;則出羅漢外門矣。中門如阿猴林、噍吧哖、卓猴、木岡、銀錠、望明、蝦蟇林等處,皆險要地,最易藏奸。故當朱逆之亂而來,將帥能以七日收復府治而獨于羅漢門余孼搜捕轉稽時日者,為險夷之地勢不固易據(jù)而難攻故耳。

  內、外門更進東有淡水大溪;則生番界也。發(fā)源于彰化內山,經(jīng)行乎臺、嘉后界、順流乎鳳山東港;上流則與嘉義之石門、虎頭諸山相接壤,下流則與鳳山之南馬仙、彌濃諸山為比鄰。野徑交通,奸宄易肆;此尤三邑之阨要也。

  至若鹿耳、鯤身港道漸淤淺,唯安平一口舟楫可通;故昔人籌防為倍密。又有四草湖者,地近外洋;冬、春間風濤較順,他港尚可通舟。如安平迫交秋、夏,南風與港道相違,加以北汕南潮多所沖觸,舟行于此葢無幾矣。

  論水程,則澎湖西達旗后,東北與嘉、彰港口迄淡水呼吸相通,金湯鞏固,襟帶回環(huán)。信乎!恢恢郡治作南北之屏藩、為山海之關鍵也。

  謹就履勘所及,備舉險要以呈。

鳳山縣輿圖纂要

  鳳山縣圖

  瑯嶠山圖

  凡例

  鳳山縣輿圖表

  鳳山縣輿圖冊

  鳳山縣輿圖總說

  鳳山縣圖

  瑯嶠山圖

  凡例

  一、各縣村莊錯落散處,故必條列各小莊名目,類載于所轄本保之后。鳳邑村莊聚而不分,故但書莊里總號而不贅書小莊名目。

  一、縣城惟北與臺灣縣交界正路一條,故僅載至二層行溪道里;余已分及于各條之下。

  鳳山縣輿圖表

  鳳山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川

  城池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八十七里。

  袤:南北四百三十八里。

  南北正界僅七十五里?!钢尽馆d: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蓋謂繞道陸行。合之二層行至縣六十八里,計得四百三十八里。按「舊志」,以旗尾溪為東盡界。今查應以彌濃山為界,在縣治七十里。合之西界,共廣八十五里。

  東界:至彌濃山麓,七十里。

  西界:至旗后港,一十五里(即打鼓港,今名旗后)。

  南界:至東港盡海岸,三十里。

  北界:至二層行溪臺灣縣界,六十八里。

  東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磯頭,實在東南)。

  西南:至旗后山,一十五里。

  東北:至大滾水山,二十里。

  西北:至漯底山,一十五里。

  坊里

  興隆莊(即鳳山縣舊城):距縣城西北二十里。

  長治里一圖:距縣城北七十里。

  長治里二圖:距縣城北六十五里。

  維新里:距縣城北五十五里。

  仁壽里:距縣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縣城東五十五里。

  依仁里:距縣城西北八十里。

  淡水港東里:距縣城東南五十里。

  淡水港西里: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

  觀音山莊:距縣城東北二十里。

  半屏山莊:距縣城西北一十里。

  赤山莊:距縣城東一十五里。

  大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二十里。

  小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鳳山莊:距縣城南三十里。

  ——右里八、莊七。

  山川

  赤山:距縣城東一十五里。由鳳山過淡水溪,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

  傀儡山: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高聳直接云霄,其上為野番所居。內地舟至澎湖,望此山為準的。其南為蜈蚣嶺,后山矣。

  崇爻山:在東南野番界,人跡鮮到;不知道里。高峻不知幾及;時有云霧蒙其巔,天晴乃見。

  山豬毛山:山后為化番界。

  彌濃山:山岡平衍。

  北葉山:距縣城東北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鳳山:距縣城南三十里。橫列邑治東南,宛然如飛鳳;為文廟朝案山。其南為東港;漠漠平沙,直達海岸。東北有無數(shù)小峰,累累布列如鳳卵然;名曰鳳彈。西南扼塞,此其最也。

  瑯嶠山:距縣城東南二百四十里。山險而峻;為生番巢穴,人跡鮮到。

  小琉球山:距縣城南水程一百八十里??h南大海中孤嶼,周圍三十余里;蒼蔚蔥籠,遠望若天際浮云一抹。中多產(chǎn)竹木、榔子。山腳四面皆巉巖巨石,激浪吞波;并無港澳可泊船只。所居皆漁人、蜑戶,寥寥數(shù)十家而已。

  卑南覓山:距縣城東二百二十里。山與崇爻相連,亦生番界也。

  沙馬磯頭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往來呂宋船只,皆以此山為指南。

  老龜佛山:距縣城東南三百八十里。與網(wǎng)翠兩峰對峙,自沙馬回折而來。

  蜈蚣嶺:距縣城南二十五里。不甚高峻。

  石塔嶼:距縣城西一十二里。旗后水口山。

  石佛嶼: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旗后水口山。

  涼傘嶼:距縣城西一十七里。

  三嶼皆屹立海中,為旗后水口關鎖。

  半屏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二里。由岡山迤■〈辶里〉而來,突起一峰,形如半規(guī)。山背磱■〈石國〉嶙嶙,其陽如削成片玉,光平可玩;為舊治后障。然去城咫尺,易于窺伺;故今新縣移駐埤頭街矣。

  龜山:距縣城西北十五里。近接半屏,其形如龜。舊城兩頭俱圍至龜山腰腳而止。

  小岡山:距縣城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突然如覆一簣。其巔有巨石,圓秀如冠。

  大岡山:距縣城北四十里。與小岡山南北對峙。內地來舟至澎湖,即望見之。其東北一帶,與猴洞及嘉義南馬仙山連綿相續(xù)而來。

  蘭坡嶺: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不甚高峻。

  觀音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起伏盤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薩端坐,眾小峰拱峙于側。

  大龜文山:距縣城東七十里。由卑南覓騰擲而來。

  芋匏山:距縣城東七十里。其形如匏,故名。與嘉義內優(yōu)山連界。

  大烏萬山:距縣城東二百七十里。人跡罕到。

  大柴高山:距縣城東三百里。人跡罕到。

  霄馬干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三十里。

  以上三山,唯和番民偶到其處。

  大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層峰起伏,直趨小滾山而止。山上有溫泉噴涌而出。

  小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一十五里。由大滾水山迤■〈辶里〉而來。

  七星山:距縣城東北三十里。脈自觀音山北而來,七峰錯落,形如北斗。山上石皆圓瑩,散布如星。

  尖山: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孤峰瘦削,秀若玉筍。

  打鼓山(俗名打狗):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東北逶■〈辶里〉蜿蜓,直抵海岸,為旗后。水口上沙,現(xiàn)在通商夷人造屋其地。

  旗后山: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西南鳳鼻山穿海西來,與打鼓山西北對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結屋于此。兩山之間,即為出后港口。此二山為港口要隘,宜定炮臺。近年各國通商夷人,于旗后高峰豎望竿一枝,常雇人守之;日以千里鏡照海,遠見夷船張掛何色旗號,則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旗以應之。

  漯底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壙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頂寬而平,上有小竅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無底。

  ——右山三十四。

  關帝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自內山發(fā)源。

  茄藤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港原系內海,可通舟楫。乾隆十三年經(jīng)里民修浚,自府港直達縣治彌陀港,民甚便之。后港邊奸民藉端抽稅,民間不愿販運,悉由外洋;往往風濤多有不測。乾隆二十四年,臺灣府復檄臺、鳳二縣會勘,捐俸疏浚,禁止抽稅,遂仍通舟楫;并飭二縣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鰲興港:距縣城東七十里。源出內山。

  力力溪:距縣城南五十五里。源出東南番山。

  萬丹溪:距縣城南一十五里。其北為竹仔港,又北為蟯港。

  放索溪: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源出東南番界。

  岡山溪:距縣城北四十里。源出山豬毛后山。其下為淡水溪。

  淡水溪:距縣城東北二十里。源從巴六溪來,經(jīng)大澤機社、阿猴社,西出為大澤西溪;瀠回數(shù)十里,與赤山之冷水溝合流入海。

  東港:距縣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夾板不能出入,來往商船停泊。北港為舊港,淺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間,溪流暴漲,舟多沖壞;商人苦之。

  中港:距縣城北五十里。漁舟寄泊。

  旗后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后):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為前鎮(zhèn)港,再入為鳳山港;北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處,有巨石當流,劈分水門為兩:近打鼓者為上門、近旗后者為下門;上門淺而多石,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門。近口外有暗礁,須避稍出傍。旗后山邊又有暗沙一條,大船出入必雇本港漁船引帶,方不誤事。此港當年甚淺,不堪泊舟。近十余年日漸深闊,自鹿耳門淺淤以后,今唯旗后可泊巨艦;此桑田滄海之明征也。

  濁水溪: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滾水山;合小岡山,受鯽魚潭之流,會彌陀港入海。溪水終年混濁,故名濁水溪。

  大澤機西溪:距縣城東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澤機西南山;北過搭樓社東,合北溪之流轉西北入阿猴溪。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大澤機北溪:距縣城東北五十里。源從大澤機北;出羅溪門,西經(jīng)搭樓社轉西北與阿猴溪合。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蟯港:距縣城西北二十里。與萬丹港相連。

  彌陀港:距縣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附)井

  龍目井: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兩井相對,故名。

  ——右溪港一十七。

  橋渡(附)

  楠仔坑橋:距縣城東一十里。橋在觀音山楠仔坑街。架木為橋,長二丈余;馬可通。

  赤山仔橋:距縣城東一十五里。架木為之。鄉(xiāng)民建造。

  陂腹內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橋,高九尺、長十余丈。

  竹仔港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之。鄉(xiāng)人修造。

  坑仔口橋:距縣城東南五十里。架木為之。鄉(xiāng)人屢修。

  小店仔橋:距縣城北三十里。木梁;長二丈余,輿馬可通。俗呼橋仔頭。

  鯽魚潭橋:距縣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濫橋。地當孔道,夏、秋水漲,屢修屢壞,常以舟濟。冬、春水涸,編竹覆土其上;輿馬可通。

  岡山溪橋:距縣城北四十里。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鳳山港橋:距縣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漲,用竹筏濟人;冬、春,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右橋九。

  硫磺水渡:距縣城西北七里。亦稱田尾渡。當大路之沖,寬十余丈;有潮流。以小舟濟人。

  排仔路頭渡:距縣城東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阿猴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園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萬丹渡:距縣城東三十里。闊約十余丈,系內海小門。從府治渡海及濱海村莊由水程行者,必過斯渡。小舟濟人。

  蘭坡嶺渡:距縣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頭。

  以上四渡,冬、春水淺,對渡不過數(shù)十丈。夏、秋注漲,沙埔淹沒,渡程幾至四、五更遠;又系機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發(fā),往來宜慎。

  旗后渡:距縣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對渡旗后港,水程一里余。

  二層行渡:距縣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屬臺界、南屬鳳界。夏、秋間,以小舟渡人;冬、春,編竹覆土為橋。

  蟯港渡:距縣城西北三十余里。為??谛《?。

  彌陀港渡:距縣城西北二十余里。竹筏濟人,輿馬可渡。

  ——右渡十。

  陂潭(附)

  將軍陂:距縣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瑯所筑。名曰新陂。

  竹橋陂:距縣城東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來。

  三鎮(zhèn)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大湖陂:距縣城北六十五里。蓄貯天水。

  赤山陂:距縣城東南一十五里。周圍百余丈,蓄貯天水。

  烏樹林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蓄積天水。

  中沖崎陂: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北嶺旗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新園陂:距縣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硫磺陂:距縣城東二十里。有泉不竭。

  草潭:距縣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廣。

  石漯潭: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井水潭:距縣城東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觀音山。

  菱角潭:距縣城東北五十五里。東灌嘉祥里田,西灌維新里、長治里三里內。

  ——右陂潭一十四。

  城池

  〔縣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炮臺五、火藥局一。

  縣城原在興隆莊;咸豐三年亂后,移駐埤頭,遂城為此。后以舊治為舊城矣。

  舊縣城:距縣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龜山麓左繞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臨下之勢,在人而不在我。此舊城所以當棄也。

  衙署

  鳳山縣署:在縣城東畔。

  下淡水縣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興隆莊巡檢署:在興隆莊(即舊城)。

  鳳山縣典史署:在縣城東畔。

  鋪舍

  縣前鋪:東南至下淡水鋪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

  楠仔坑鋪:南至縣前鋪二十里、北至中沖鋪二十里。

  中沖鋪: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

  鯽魚潭鋪:南至中沖鋪二十里、北至岡山鋪二十里。

  岡山鋪: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北至府前鋪二十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