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志序
宋知全州陳公
元大德殘本南海志跋
南海志殘本二冊
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關(guān)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南海志序
(元)陳大震
韓愈與張韶州有「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之詩,又張籍送鄭尚書,亦有「嶺南封管送圖經(jīng)」之句,然則百越之有圖經(jīng),自唐已然。不特供地主之求,亦可備過客之借。廉訪使江陰義齋陸公,以儒被選,遠(yuǎn)有光華,原隰咨諏,索圖經(jīng)于故府,無有。遂命里耆舊陳大震、路教授呂桂孫,求舊志增修之。竊謂圖經(jīng)之作,始于禹貢,是史錄其事以為篇者。周大司徒掌天下土地圖,知廣輪、方物、名數(shù)。漢得秦圖書,知戶口阨塞去處。光武披輿地圖,知天下郡縣,始得其一。爾后代代相承,各紀(jì)其所有以為志。
廣自元鼎開越分疆后,始為郡,后又為州,或?qū)俳?,或分理,千余年間,屢有更革。南海志從來久廢則必修,今搜之故笈,存者僅有嘉定、淳佑二本,首尾殘缺,淳佑迄今五十年矣。大元混一區(qū)宇,■古所無,長城外不知幾萬里,皆入版籍。鄒子所謂中國者八十分之一,信不誣也。南海荒遠(yuǎn),在圖中一黑志耳。然無地志,則又何以備史館之需。今在職方,已三十年,官府制度,革故鼎新,不錄則久將焉考,爰即舊志而增益之。若盡去其舊,則三百年前事,不能詳知矣,故兼取之。序成,白之公,公頷之,遂付之梓。
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序。
【 (崇禎南??h志)】
○宋知全州陳公(大震)
陳大震,字希聲,番禺人,寶佑癸丑進士。釋褐,為博羅主簿,升循州長樂令。以文辭敏捷,政事寬厚稱。轉(zhuǎn)蘄州廣濟令,以平盜功,改奉議郎,參靜江帥府。咸淳七年,權(quán)知雷州,慮西湖久或湮廢,乃大筑堤岸,建平湖書院,以祀寇準(zhǔn)、二蘇,造石井欄以護井之當(dāng)?shù)勒撸貌唤?,民德之。有婦人與夫殺養(yǎng)母,以賊訴者,大震怪其詞色,密遣察之,果非盜,一問具服,州人以為神。在郡二年,判語數(shù)百,人刻之,號蘧翁山判。轉(zhuǎn)朝奉大夫,以倅升守全州。元兵至,誓與城存亡,而力不支,遂歸番禺,自劾罷。宋帝入廣,召為尚書、吏部侍郎,不就。至元辛巳,有詔甄錄舊臣,宣授司農(nóng)卿、廣東儒學(xué)提舉,避貫,請閑居,從之。居嘗深衣廣袖,自號蘧覺先生,立靈位以待死日,與常所往來者飲酒賦詩,曰:「吾可以下見穆陵矣。」卒年八十。大震性剛正,平生未嘗戲言。御子孫嚴(yán)而有禮,不冠不見。性樂山林,附郭有亭榭數(shù)所,皆樸陋,僅庇風(fēng)雨。天色晴美,則籃輿遍賞,好事者多從之游。雖老,讀書不釋卷。為文章典雅,有法度,郡有大著述,必以屬之。文集數(shù)十卷,今不存?!?用陳氏家集、雷州志參修?!?br />
【 (黃佐廣州人物傳卷十)】
○元大德殘本南海志跋
(清)曹元忠
元槧南海志,卷六至十,為戶口、土貢、稅賦、物產(chǎn)、舶貨、社稷、壇壝、城濠、學(xué)校、舊志進士題名、舊志貢額、兵防、水馬站、局務(wù)倉庫、廨宇,共十四門。近時各家書目皆未著錄,惟明文淵閣書目暑字號,有南海志八冊、六冊各一部,知明時有此書而已。余甲辰歲得自武昌書肆,不禁狂喜,然終以未著撰人為憾。
近在文華殿檢勘內(nèi)閣大庫書籍,得見崇禎時南??h知縣朱光熙所修縣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舊序,略謂廉訪使江陰義齋陸公,命里耆舊陳大震、教授呂桂孫,增修嘉定、淳佑二志為之,則志為陳大震撰也。又,其藝文志書目云:「元南海志二十卷,陳大震撰,今無?!箍梢娛侵驹诿骷揪靡淹鲐?,故朱光熙以「今無」著之,今又閱三百年矣。雖視原書祇存四分之一,究系斷種秘本,烏可以殘闕少之耶?
陳大震、呂桂孫即見本志「學(xué)?!辜斑M士題名。陸義齋當(dāng)即陸垕,元史附臧夢解傳,江陰縣志稱,垕升海南廣東道廉訪使,以侍親棄官歸者。又與張玉田雅故,山中白云詞有「壺中天云陸義齋,秀野園清暉山堂」,即其人也。
庚戌五月。
【 (王大陸編箋經(jīng)室遺集卷十)】
○南海志殘本二冊
(清)潘宗周
撰人不詳。前五卷佚,存六至十。卷十末綴一「終」字,余四卷否,似全書已盡于此。卷六紀(jì)戶口、土貢、稅賦,卷七紀(jì)物產(chǎn),卷八紀(jì)社稷、壇壝、城濠,卷九紀(jì)學(xué)校,卷十紀(jì)兵防、水馬站、河渡、局務(wù)、倉庫、廨宇、郡圃。凡所舉廢,由宋及元,最后為致和元年,是為明宗即位之歲,蓋刊于有元中葉以后。按元世祖攻克廣州,立廣州路總管府,設(shè)錄事司,元領(lǐng)八縣。其后以懷集一縣割屬賀州,余七縣,一南海,二番禺,三東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會,七清遠(yuǎn)。本書紀(jì)載先錄事事,次及七縣,是雖名南海志,而實則廣州一路之志也。
版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單闌,版心細(xì)黑口,雙魚尾。書名題「南志」卷幾,無字?jǐn)?shù)、刻工姓名。
【 (寶禮堂宋本書錄,附元錄。)】
○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陳垣
潘氏寶禮堂藏南海志殘本,二冊,今歸北京圖書館,潘跋不詳撰者,館目題為「元陳大震、呂桂孫纂修,大德刻本」。
有人提出疑問:一、謂陳大震書名南??h志,此書名南海志,無「縣」字,二、謂陳大震書二十卷,此書十卷;三、謂大震書大德年刻,此書敘事至致和元年。究竟是一書是二書?
答:元時南海志見于著錄者,只有陳大震一部。大震番禺籍,增城人,宋寶佑元年進士,見阮廣東通志六十七「選舉表」;入元,官廣東道儒學(xué)提舉,見殘本志卷九。
阮通志一九一藝文略,有陳大震南海志序,書名「縣志」,序只稱南海志。序又稱此志系「廉訪使陸公(垕)命里耆舊陳大震、路教授呂桂孫求舊志增修之」,廉訪使、道儒學(xué)提舉、路教授,皆縣級以上之官,則此志不限于南海一縣,而為一路之志可知。宋知廣州軍州事陳峴撰南海志十三卷,見宋史二○四藝文志,今阮通志于陳峴書亦名「縣志」。以此例之,陳大震志書名「縣」字,亦后人所加,并非原有,與今殘本志合。
陳大震志二十卷,今殘本志僅存卷六至卷十,共八十一頁,蓋前后皆缺,不獨缺前五卷而已。潘跋因「卷十末有一『終』字,余四卷否」,遂疑「全書已盡于此」。不知卷末「終」字,或有或無,本無定例。今觀此志所缺門類尚多,不能因此一字,遽謂此書止十卷。
陳大震序作于大德八年甲辰,殘本志各卷敘事亦多至大德七、八年間,則稱「大德刻本」,未為不合。獨卷九「學(xué)?!归T敘事,有至泰定元、二、三、四年及致和元年者,則顯系書刻成后再印時續(xù)有增補,此亦事所常有。如果于「大德刻本」下加入「致和后續(xù)有增纂」一語,便可解決。
致和年號系泰定五年二月所改,并非明宗之號;明宗即位于天歷二年正月,致和元年亦非「明宗即位之歲」,潘錄偶誤。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宇庭
吾粵地方志見之著錄者,最早為皇佑(宋仁宗,公元一○四九)郭之美羅浮山志及元符譚粹羅浮集(哲宗元符三年,一一○○)??h志則數(shù)嘉定陳峴南海志(陳峴于嘉定二年知廣州軍事,是書當(dāng)成于嘉定初)及淳佑方大琮南海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以上四書久告佚失?,F(xiàn)存者為元刻本南海志,亦殘本也。潘氏寶禮堂宋本書錄作「元刻本」,以書中所記舉廢,由宋及元,最后為致和元年(一三二八),故未確定刻本年期。北京圖書館中國印本書籍展覽目錄則定為元大德間(約一三○五)刻本。余曾以書錄所記,黃慈博廣東宋元明經(jīng)籍槧本紀(jì)略廣東文物卷九。所列「陳大震南??h志二十卷(未見)」及展覽目錄所敘,頗有異同,為求徹底解決疑問,乃不憚煩分別請教鄉(xiāng)前輩陳援庵、葉遐庵二先生,葉先生復(fù)又轉(zhuǎn)詢之趙萬里先生。頃承援庵先生撰文解答,不敢自秘,謹(jǐn)將全文鈔錄發(fā)表,文中「有人提出疑問」,所謂「有人」者,即本文作者也。
葉先生對此書,亦有提出若干指示。復(fù)函謂:「此書是創(chuàng)刊于大德,故稱『大德本』。書錄中只云『元中葉』,亦菊老(張菊生先生)寶禮堂宋本書錄曾經(jīng)張先生過目,故云。慎重之處。菊花校讎精密,當(dāng)以所錄為準(zhǔn)。」「菊老未點明『大德本』,致有疑問,可見著書之不易?!棺詈?,又謂:「趙(萬里)見原書,陳大震有序文,可見是一非二。李昴英文溪集有重修南海志序,乃宋淳佑七年四月所作。又集內(nèi)有元大德戊戌門人陳大震序,其人由宋入元,為文溪得意門生?!?br />
趙先生函謂:「潘氏寶禮堂舊藏南海志,實系大德八年番禺陳大震與路教授呂桂孫所修,原書紀(jì)事至致和元年,則系后來增刻之葉。」
綜合陳、葉、趙三家之言,潘錄、黃紀(jì)及圖書目錄所舉,實是一書。南海志為一路之志,「縣」字為后人所加,書成于大德八年,為卷二十,隨后有增補。
此外,尚有可附記者,潘氏之書為曹元忠舊藏,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中「元槧南海志,卷六至十」,所記存佚、目次,與書錄所舉,正復(fù)相同。曹于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在武昌得之,究不知何時入寶禮堂也。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關(guān)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宇庭
前撰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一文時,曾提及大德南海志為曹元忠舊藏,見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惟題跋全文未獲閱讀。撰文時曾記葉遐庵先生鈔錄,葉先生分函京滬學(xué)者查訪,全文于拙作付印后三日寄達(dá),當(dāng)時未克將曹跋錄入,頗以為憾。茲以是書為吾粵現(xiàn)存最早之地方志,且其版本年期又曾一度懸而未決,故特摘錄題跋要點于次,以供學(xué)人之參考。
南海志舊刻,在近代藏書家皆未著錄,明文淵閣書目暑字號,有明南海志(八冊、六冊各一部)。曹氏于清宣統(tǒng)年間,在文華殿檢勘內(nèi)閣大庫書籍,見崇禎南海志,為南??h知縣朱光熙所修。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舊序,略謂廉訪使義齋陸公,命里耆舊陳大震、教授呂桂孫,增修嘉定、淳佑二志。又崇禎南??h志藝文志列「元南海志二十卷,陳大震撰,今無」??梢娭驹诿骷疽逊Q亡佚,故朱光熙以「今無」視之。由朱至曹,閱三百年。此書雖視足本只存四分之一,克稱「斷種秘本」。曹于光緒甲辰得之武昌,時以未知著撰人為憾,隨證明志為大德本,陳大震所撰,遂不禁狂喜。陳大震、呂桂孫見本志「學(xué)校」及進士題名。陸義齋名垕,元史附臧夢能傳。
內(nèi)閣大庫舊藏后歸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前身),崇禎志計必同移。北京圖書館一九五九年善本書目有「大德南海志二十卷,存五,卷六至十」、「潘捐」之著錄,但無崇禎南海志也。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宋知全州陳公
元大德殘本南海志跋
南海志殘本二冊
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關(guān)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南海志序
(元)陳大震
韓愈與張韶州有「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之詩,又張籍送鄭尚書,亦有「嶺南封管送圖經(jīng)」之句,然則百越之有圖經(jīng),自唐已然。不特供地主之求,亦可備過客之借。廉訪使江陰義齋陸公,以儒被選,遠(yuǎn)有光華,原隰咨諏,索圖經(jīng)于故府,無有。遂命里耆舊陳大震、路教授呂桂孫,求舊志增修之。竊謂圖經(jīng)之作,始于禹貢,是史錄其事以為篇者。周大司徒掌天下土地圖,知廣輪、方物、名數(shù)。漢得秦圖書,知戶口阨塞去處。光武披輿地圖,知天下郡縣,始得其一。爾后代代相承,各紀(jì)其所有以為志。
廣自元鼎開越分疆后,始為郡,后又為州,或?qū)俳?,或分理,千余年間,屢有更革。南海志從來久廢則必修,今搜之故笈,存者僅有嘉定、淳佑二本,首尾殘缺,淳佑迄今五十年矣。大元混一區(qū)宇,■古所無,長城外不知幾萬里,皆入版籍。鄒子所謂中國者八十分之一,信不誣也。南海荒遠(yuǎn),在圖中一黑志耳。然無地志,則又何以備史館之需。今在職方,已三十年,官府制度,革故鼎新,不錄則久將焉考,爰即舊志而增益之。若盡去其舊,則三百年前事,不能詳知矣,故兼取之。序成,白之公,公頷之,遂付之梓。
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序。
【 (崇禎南??h志)】
○宋知全州陳公(大震)
陳大震,字希聲,番禺人,寶佑癸丑進士。釋褐,為博羅主簿,升循州長樂令。以文辭敏捷,政事寬厚稱。轉(zhuǎn)蘄州廣濟令,以平盜功,改奉議郎,參靜江帥府。咸淳七年,權(quán)知雷州,慮西湖久或湮廢,乃大筑堤岸,建平湖書院,以祀寇準(zhǔn)、二蘇,造石井欄以護井之當(dāng)?shù)勒撸貌唤?,民德之。有婦人與夫殺養(yǎng)母,以賊訴者,大震怪其詞色,密遣察之,果非盜,一問具服,州人以為神。在郡二年,判語數(shù)百,人刻之,號蘧翁山判。轉(zhuǎn)朝奉大夫,以倅升守全州。元兵至,誓與城存亡,而力不支,遂歸番禺,自劾罷。宋帝入廣,召為尚書、吏部侍郎,不就。至元辛巳,有詔甄錄舊臣,宣授司農(nóng)卿、廣東儒學(xué)提舉,避貫,請閑居,從之。居嘗深衣廣袖,自號蘧覺先生,立靈位以待死日,與常所往來者飲酒賦詩,曰:「吾可以下見穆陵矣。」卒年八十。大震性剛正,平生未嘗戲言。御子孫嚴(yán)而有禮,不冠不見。性樂山林,附郭有亭榭數(shù)所,皆樸陋,僅庇風(fēng)雨。天色晴美,則籃輿遍賞,好事者多從之游。雖老,讀書不釋卷。為文章典雅,有法度,郡有大著述,必以屬之。文集數(shù)十卷,今不存?!?用陳氏家集、雷州志參修?!?br />
【 (黃佐廣州人物傳卷十)】
○元大德殘本南海志跋
(清)曹元忠
元槧南海志,卷六至十,為戶口、土貢、稅賦、物產(chǎn)、舶貨、社稷、壇壝、城濠、學(xué)校、舊志進士題名、舊志貢額、兵防、水馬站、局務(wù)倉庫、廨宇,共十四門。近時各家書目皆未著錄,惟明文淵閣書目暑字號,有南海志八冊、六冊各一部,知明時有此書而已。余甲辰歲得自武昌書肆,不禁狂喜,然終以未著撰人為憾。
近在文華殿檢勘內(nèi)閣大庫書籍,得見崇禎時南??h知縣朱光熙所修縣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舊序,略謂廉訪使江陰義齋陸公,命里耆舊陳大震、教授呂桂孫,增修嘉定、淳佑二志為之,則志為陳大震撰也。又,其藝文志書目云:「元南海志二十卷,陳大震撰,今無?!箍梢娛侵驹诿骷揪靡淹鲐?,故朱光熙以「今無」著之,今又閱三百年矣。雖視原書祇存四分之一,究系斷種秘本,烏可以殘闕少之耶?
陳大震、呂桂孫即見本志「學(xué)?!辜斑M士題名。陸義齋當(dāng)即陸垕,元史附臧夢解傳,江陰縣志稱,垕升海南廣東道廉訪使,以侍親棄官歸者。又與張玉田雅故,山中白云詞有「壺中天云陸義齋,秀野園清暉山堂」,即其人也。
庚戌五月。
【 (王大陸編箋經(jīng)室遺集卷十)】
○南海志殘本二冊
(清)潘宗周
撰人不詳。前五卷佚,存六至十。卷十末綴一「終」字,余四卷否,似全書已盡于此。卷六紀(jì)戶口、土貢、稅賦,卷七紀(jì)物產(chǎn),卷八紀(jì)社稷、壇壝、城濠,卷九紀(jì)學(xué)校,卷十紀(jì)兵防、水馬站、河渡、局務(wù)、倉庫、廨宇、郡圃。凡所舉廢,由宋及元,最后為致和元年,是為明宗即位之歲,蓋刊于有元中葉以后。按元世祖攻克廣州,立廣州路總管府,設(shè)錄事司,元領(lǐng)八縣。其后以懷集一縣割屬賀州,余七縣,一南海,二番禺,三東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會,七清遠(yuǎn)。本書紀(jì)載先錄事事,次及七縣,是雖名南海志,而實則廣州一路之志也。
版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單闌,版心細(xì)黑口,雙魚尾。書名題「南志」卷幾,無字?jǐn)?shù)、刻工姓名。
【 (寶禮堂宋本書錄,附元錄。)】
○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陳垣
潘氏寶禮堂藏南海志殘本,二冊,今歸北京圖書館,潘跋不詳撰者,館目題為「元陳大震、呂桂孫纂修,大德刻本」。
有人提出疑問:一、謂陳大震書名南??h志,此書名南海志,無「縣」字,二、謂陳大震書二十卷,此書十卷;三、謂大震書大德年刻,此書敘事至致和元年。究竟是一書是二書?
答:元時南海志見于著錄者,只有陳大震一部。大震番禺籍,增城人,宋寶佑元年進士,見阮廣東通志六十七「選舉表」;入元,官廣東道儒學(xué)提舉,見殘本志卷九。
阮通志一九一藝文略,有陳大震南海志序,書名「縣志」,序只稱南海志。序又稱此志系「廉訪使陸公(垕)命里耆舊陳大震、路教授呂桂孫求舊志增修之」,廉訪使、道儒學(xué)提舉、路教授,皆縣級以上之官,則此志不限于南海一縣,而為一路之志可知。宋知廣州軍州事陳峴撰南海志十三卷,見宋史二○四藝文志,今阮通志于陳峴書亦名「縣志」。以此例之,陳大震志書名「縣」字,亦后人所加,并非原有,與今殘本志合。
陳大震志二十卷,今殘本志僅存卷六至卷十,共八十一頁,蓋前后皆缺,不獨缺前五卷而已。潘跋因「卷十末有一『終』字,余四卷否」,遂疑「全書已盡于此」。不知卷末「終」字,或有或無,本無定例。今觀此志所缺門類尚多,不能因此一字,遽謂此書止十卷。
陳大震序作于大德八年甲辰,殘本志各卷敘事亦多至大德七、八年間,則稱「大德刻本」,未為不合。獨卷九「學(xué)?!归T敘事,有至泰定元、二、三、四年及致和元年者,則顯系書刻成后再印時續(xù)有增補,此亦事所常有。如果于「大德刻本」下加入「致和后續(xù)有增纂」一語,便可解決。
致和年號系泰定五年二月所改,并非明宗之號;明宗即位于天歷二年正月,致和元年亦非「明宗即位之歲」,潘錄偶誤。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
宇庭
吾粵地方志見之著錄者,最早為皇佑(宋仁宗,公元一○四九)郭之美羅浮山志及元符譚粹羅浮集(哲宗元符三年,一一○○)??h志則數(shù)嘉定陳峴南海志(陳峴于嘉定二年知廣州軍事,是書當(dāng)成于嘉定初)及淳佑方大琮南海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以上四書久告佚失?,F(xiàn)存者為元刻本南海志,亦殘本也。潘氏寶禮堂宋本書錄作「元刻本」,以書中所記舉廢,由宋及元,最后為致和元年(一三二八),故未確定刻本年期。北京圖書館中國印本書籍展覽目錄則定為元大德間(約一三○五)刻本。余曾以書錄所記,黃慈博廣東宋元明經(jīng)籍槧本紀(jì)略廣東文物卷九。所列「陳大震南??h志二十卷(未見)」及展覽目錄所敘,頗有異同,為求徹底解決疑問,乃不憚煩分別請教鄉(xiāng)前輩陳援庵、葉遐庵二先生,葉先生復(fù)又轉(zhuǎn)詢之趙萬里先生。頃承援庵先生撰文解答,不敢自秘,謹(jǐn)將全文鈔錄發(fā)表,文中「有人提出疑問」,所謂「有人」者,即本文作者也。
葉先生對此書,亦有提出若干指示。復(fù)函謂:「此書是創(chuàng)刊于大德,故稱『大德本』。書錄中只云『元中葉』,亦菊老(張菊生先生)寶禮堂宋本書錄曾經(jīng)張先生過目,故云。慎重之處。菊花校讎精密,當(dāng)以所錄為準(zhǔn)。」「菊老未點明『大德本』,致有疑問,可見著書之不易?!棺詈?,又謂:「趙(萬里)見原書,陳大震有序文,可見是一非二。李昴英文溪集有重修南海志序,乃宋淳佑七年四月所作。又集內(nèi)有元大德戊戌門人陳大震序,其人由宋入元,為文溪得意門生?!?br />
趙先生函謂:「潘氏寶禮堂舊藏南海志,實系大德八年番禺陳大震與路教授呂桂孫所修,原書紀(jì)事至致和元年,則系后來增刻之葉。」
綜合陳、葉、趙三家之言,潘錄、黃紀(jì)及圖書目錄所舉,實是一書。南海志為一路之志,「縣」字為后人所加,書成于大德八年,為卷二十,隨后有增補。
此外,尚有可附記者,潘氏之書為曹元忠舊藏,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中「元槧南海志,卷六至十」,所記存佚、目次,與書錄所舉,正復(fù)相同。曹于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在武昌得之,究不知何時入寶禮堂也。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關(guān)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宇庭
前撰讀「書大德南海志殘本后」一文時,曾提及大德南海志為曹元忠舊藏,見箋經(jīng)室所見宋元書題跋,惟題跋全文未獲閱讀。撰文時曾記葉遐庵先生鈔錄,葉先生分函京滬學(xué)者查訪,全文于拙作付印后三日寄達(dá),當(dāng)時未克將曹跋錄入,頗以為憾。茲以是書為吾粵現(xiàn)存最早之地方志,且其版本年期又曾一度懸而未決,故特摘錄題跋要點于次,以供學(xué)人之參考。
南海志舊刻,在近代藏書家皆未著錄,明文淵閣書目暑字號,有明南海志(八冊、六冊各一部)。曹氏于清宣統(tǒng)年間,在文華殿檢勘內(nèi)閣大庫書籍,見崇禎南海志,為南??h知縣朱光熙所修。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長至日陳大震舊序,略謂廉訪使義齋陸公,命里耆舊陳大震、教授呂桂孫,增修嘉定、淳佑二志。又崇禎南??h志藝文志列「元南海志二十卷,陳大震撰,今無」??梢娭驹诿骷疽逊Q亡佚,故朱光熙以「今無」視之。由朱至曹,閱三百年。此書雖視足本只存四分之一,克稱「斷種秘本」。曹于光緒甲辰得之武昌,時以未知著撰人為憾,隨證明志為大德本,陳大震所撰,遂不禁狂喜。陳大震、呂桂孫見本志「學(xué)校」及進士題名。陸義齋名垕,元史附臧夢能傳。
內(nèi)閣大庫舊藏后歸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前身),崇禎志計必同移。北京圖書館一九五九年善本書目有「大德南海志二十卷,存五,卷六至十」、「潘捐」之著錄,但無崇禎南海志也。
【 (藝林叢錄第一編,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一九六一年九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