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邾國】

春秋三傳詳釋 作者:熊逸


  孟子的家鄉(xiāng)一般都說是鄒國。戰(zhàn)國時代"鄒魯"并稱,這個鄒國其實就是邾國。

  邾國是曹姓國,據(jù)說曹參、曹操就是邾國后裔。周代有過三個邾國,現(xiàn)在講的這個山東的邾國后來分裂為大邾和小邾,還有一個邾國在今天的湖北黃岡。邾國之"邾",在史料當(dāng)中記載很亂,比如同是引述《春秋經(jīng)》的文字,《左傳》和《榖梁傳》都寫作"邾",《公羊傳》卻寫作"邾婁",《孟子》謂之"鄒",《論語》里有人叫孔子作"陬人之子",有人說也是同一個地方……

  古人用字,不像現(xiàn)代人這么規(guī)范,常常照顧了讀音而沒有照顧字面,好比把"王府井"寫成"王夫井"之類的。東漢王符《潛夫論·志氏姓》提到沛公劉邦讓張良作"信都",這個"信都"其實就是"司徒",俗音不正,或讀作"信都",或讀作"申徒"、"勝屠"。司馬遷寫《史記》就把張良的職位寫成"申徒"了,后來班固作《漢書》時才改為"司徒"(Ⅰ)。邾和鄒就類似這種情況,讀音都差不多,有這么寫的,也有那么寫的,等到戰(zhàn)國中期,鄒穆公正式把國名由邾改成了鄒,所以我們說孟子是鄒國人。

  邾和邾婁的關(guān)系就稍微奇特一些了--邾和鄒好歹都是一個單字,可邾婁卻是兩個字,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婁"字大約是個尾音,讀慢了就讀成"邾婁",讀快了則就讀成"邾"了。

  趙歧《孟子題辭》說孟子的老家鄒國本是春秋邾子之國,到孟子時代改稱鄒國。宋翔鳳考證一番,得出結(jié)論說:并不存在改名之事--讀快了就是鄒,讀慢了就是邾婁,其實都是一個音。(Ⅱ)

  這種情況并非特例,比如吳國之吳,據(jù)說當(dāng)?shù)厝俗x成勾吳,越國之越,當(dāng)?shù)厝俗x成于越。人名也有這種情況,比如大禹的爸爸鯀,童書業(yè)即認(rèn)為和共工是一個人,讀快了就是鯀,讀慢了就是共工(Ⅲ)?,F(xiàn)代人起名字其實也會遇到同類的問題,比如姓張叫世安,張世安,三個字,可讀快了就變成了張山。在大禹治水那么遙遠(yuǎn)的年代,沒有戶口和身份證登記制度,發(fā)生這種誤讀的確在所難免。

  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談?wù)摲辞凶⒁簦€曾舉過幾個很常見的例子,比如,將"不可"合成為"叵","何不"合成為"盍","之乎"合成為"諸",都是把兩個字、兩個音合成為一個字、一個音(Ⅳ)。大家可以試試看,把"之乎"連起來讀快了就是"諸"了。沈括說這大概就是反切注音的源頭。

  再舉一個例子,《尚書·堯典》里,堯圣人正在為洪水發(fā)愁,不知派誰治水才好,各地首領(lǐng)們推薦了鯀,堯感覺鯀這人不大可靠,于是首領(lǐng)們說:"異哉,試可乃矣",意思是:"他不像你說的那么差勁吧!讓他試試,不行再說。"--但是,如果從字面直譯,"試可乃矣"卻應(yīng)該翻譯成"讓他試試,行的話再說",意思明顯是反的,也不合常理,所以錢大昕就解釋說:古人說話快,把"不可"說成"可"(Ⅴ)。--順便一提,錢老師的這個解釋是否可以給"反訓(xùn)"提供一些啟發(fā)呢?

 ?。á瘢﹨菨身槪骸稘h語音轉(zhuǎn)研究》(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116頁。

 ?。á颍清]宋翔鳳《過庭錄》"鄒"條:趙歧《孟子題辭》曰:鄒,本春秋邾子之國,至孟子時改曰鄒矣。案:《鄭語》史伯言曹姓鄒,莒則春秋之前即名曰鄒。春秋邾、小邾,《公羊》經(jīng)并作邾婁、小邾婁?!豆颉る[九年》音義,邾婁,力俱反。邾人語聲后曰婁,故曰邾婁?!抖Y·檀弓篇》有邾婁考公。邾婁合言為鄒,長言為邾婁,本是一音,非孟子時改也。

 ?。á螅┰斠姡和瘯鴺I(yè):《春秋左傳考證》第16頁

  (Ⅳ)詳見[宋]沈括《夢溪筆談》第一百一十二卷藝文二

 ?。á酰┰\(yùn)乾《尚書正讀》:錢大昕云:古人語急,以不可為可。

  這種現(xiàn)象古人稱之為"急言"(讀得快)和"緩言"(讀得慢),認(rèn)為這就是反切的雛形。吳澤順《漢語音轉(zhuǎn)研究》舉過不少例子:《詩經(jīng)》"八月斷壺"的"壺",顧炎武以為"今人謂之'胡盧',《史記·后妃傳》作'瓠盧','瓠盧'正切'壺'字。""扶搖謂之猋。"黃侃《爾雅音義》:"猋者扶搖之合聲,《說文》作'飆'。"……其他如"不律"為"筆","終葵"為"椎","髑髏"為"頭"……(Ⅰ)

  這種"急讀"和"緩讀"的情形不僅古老,還很時尚,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上的很多流行語也是在暗用這個規(guī)則的,比如把"這樣子"寫作"醬紫",等兩千年以后的學(xué)者研究"古漢語"的時候,就該像我們現(xiàn)在捉摸"邾婁"和"邾"的關(guān)系一樣來分析"這樣子"和"醬紫"的關(guān)系了。

  另一種可能是:同一個地名既有單字名,也有雙字名,比如"奄"和"商奄"--魯國的主要地盤本來是屬于東夷部落之商奄一族,魯國的社會底層就有不少是商奄的原著民,這有點兒像美國白人和印第安人的關(guān)系,而"商奄"也可以單獨稱"奄"。(Ⅱ)

  再一種可能是:不同地方的人口音不同,有人讀邾,有人讀邾婁。據(jù)《漢書·藝文志》,《公羊傳》的前輩祖師公羊高是齊人,《榖梁傳》的祖師榖梁喜(也作榖梁赤、榖梁寘、榖梁淑)(Ⅲ)是魯人,漢人曾把公羊?qū)W視為齊學(xué),把榖梁學(xué)視為魯學(xué)。齊、魯兩地雖然緊挨著,但口音差異在所難免。清人吳壽旸《公羊經(jīng)傳異文集解》解釋"邾婁"即說:"蓋齊人語也"。

  如果真是方言落在紙面上,確實會讓讀者為難。宋代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就曾把《公羊傳》里的齊國方言用語羅列過一些,又說東漢的大經(jīng)師鄭玄注釋"三禮"也多有齊國方言。王應(yīng)麟繼而感慨:方言差異這么多,像《尚書》里那些上古時代領(lǐng)導(dǎo)人的重要講話現(xiàn)在的人又怎么可能讀得通呢?(Ⅳ)

  由此順便一提的是:既然《公羊傳》和《榖梁傳》分為齊學(xué)和魯學(xué),那《左傳》又算什么學(xué)呢?--這里我取曹道衡的概括:"《左傳》本魯學(xué),兼采晉楚史籍。"(Ⅴ)

  圖-邾伯鬲(lì)。

  這是西周中期或晚期的邾國彝器,銘文是:"邾伯作媵鬲,其萬年子子孫孫。"(Ⅵ)這正好是和前文介紹過的媵妾制度有關(guān)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稱"邾伯"。邾國其他一些彝器還多有稱"邾公"的,看來即便是邾國這樣的附庸小國,在國內(nèi)對自己的領(lǐng)袖也是稱"公"的。

 ?。á瘢﹨菨身槪骸稘h語音轉(zhuǎn)研究》(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104頁。

  (Ⅱ)[清]孫詒讓《墨子間詁》于《墨子·耕助》"東處于商蓋"下注釋:是商奄即奄,單言之曰奄,絫言之則曰商奄。

 ?。á螅┖闃I(yè):《春秋經(jīng)傳引得序》,《洪業(yè)論學(xué)集》(中華書局1981年第1版),第242頁:李唐以往,而榖梁有赤、寘、淑、喜四名異說。注釋:或云:祖孫四人之名(皮錫瑞《春秋通論》,商務(wù)印書館,1923,排印本,18a;陳漢章《經(jīng)學(xué)通論》,北京大學(xué)排印本,31a)?;蛟疲阂蛔种艮D(zhuǎn)形譌(武內(nèi)義雄《孟子與春秋論》,《支那學(xué)》[1928](Ⅳ)/171;吳承仕《經(jīng)典釋文序録疏證》,北平,中國學(xué)院,1933排印,89b)。竊疑:昔本妄說,今無須為之強(qiáng)解也。

 ?。á簦宋]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jì)聞》卷七:公羊子,齊人,其傳《春秋》,多齊言。登來、化我……之類是也。鄭康成,北海人,其注"三禮"多齊言……。方言之異如此,則《書》之誥誓其可強(qiáng)通哉?

 ?。á酰┎艿篮猓骸对囌?〈春秋〉三傳"異同及其地域原因》,《文史》2003年第3期,第29頁。

 ?。á觯督鹞慕褡g類檢·殷商西周卷》第622頁  

  另,魯伯愈父鬲等幾件彝器都曾提到邾姬壬這個名字,她是春秋時期魯伯愈父的女兒,嫁到了邾國,這是魯國和邾國之間存在跨國婚姻的鐵證。(Ⅰ)

  (Ⅰ)吳鎮(zhèn)烽/編:《金文人名匯編》(中華書局1987年第1版),第176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