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字伯宣,其先祖本潞州人,后由陜西移居太原。宣稟性沉靜剛毅,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自幼好讀書,有治理國家的大志。宣撫張德輝至河東,見劉宣,很器重他,回朝舉薦任中書省官員。宣在閑暇時去聽國子祭酒許衡講解理學。后任命為河北河南道巡行勸農(nóng)副使。
至元十二年(1275),劉宣入朝任中書省戶部郎中,后改任行省郎中。隨丞相伯顏、平章阿術統(tǒng)軍平定江南,多出謀劃策。伯顏命宣回朝呈進捷報,世祖召見他,詢問南征情形,宣的回答使世祖很滿意,賜器物冠服以表示對他的嘉獎。
江南平定后,命宣去淘汰江淮一些無事可做的官員,他對官員去留的處理,均合公論。宣受命任松江知府,不久改任同知浙西宣慰司事。為官五年,其名聲政績都稱著于世。升為江淮行省參議,再升為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使。
至元二十三年,宣入朝為禮部尚書,其后轉(zhuǎn)為吏部尚書。朝廷將要征伐交趾,宣上書勸阻,書中說:“連年征討日本,百姓抱怨,官府煩擾,今春停止征討,江浙軍民歡聲如雷。安南小邦,臣服于中國已有若干年了,每年來朝貢,從未過期。邊帥生事興兵,交趾人逃入海島,使我大軍征討無功,損兵折將。今又下令再征,人們聽此消息,莫不恐懼。自古用兵必先看天時如何,中原平川之地,還要避暑,交廣炎熱瘴癘之地,毒氣害人甚于兵刀。今令諸道兵馬于七月會師靜江,那時到了安南,病死的人一定不少,遇敵又如何應戰(zhàn)。交趾無糧,水路難通,無車馬牛畜馱運,只靠人力。一夫擔米五斗,除往返自食外,官僅得其半;如運十萬石糧,用民夫四十萬人,只供一二月之用。除軍糧外,還要搬運其他軍需品,總共要五六十萬人。廣西、湖南調(diào)度頻繁,民多離散,就是每戶都來服役也是不夠的。何況湖廣鄰近交趾地方,溪洞寇盜很多,大兵一出,萬一奸人乘虛作亂,難以應付。何不與交趾軍中之識事體的軍官,共同商議一萬全之策,否則將再蹈上次征討交趾的覆轍?!?br />
朝廷又要東征日本,宣又上書說:“近又決定設置征東行省,再次出兵日本。這場戰(zhàn)爭關系到我國家之安危。唆都建議討伐占城,海牙提出南征交趾,三五年內(nèi),湖廣、江西供應船只、軍需、糧草,官民都大受騷擾,致使廣東群盜并起。我軍遠涉江海瘴癘之地,士卒死傷過半。交趾與我國接壤,只是一個小國,遣親王領兵深入,未見報功,唆都被殺,自遺羞辱。而日本與我隔著海洋,相距萬里,國土遼闊,非占城、交趾二國可比。如今出征,興師動眾,冒著危險,即或不遇颶風,可到彼岸,而倭國地廣,人口眾多,他們大軍四集,我軍無援,萬一不利,就是再發(fā)救兵,能飛渡過去嗎?隋朝伐高麗,三次大舉進攻,都失敗而還,喪師百萬。唐太宗以英武自負,親征高麗,雖奪取數(shù)城而還,但也很后悔。而且高麗平壤諸城皆處陸地,離我中原不遠,隋唐兩代尚不能征服,何況日本遠在海中,與中國相離萬里,又豈能征服!”世祖認為他說得有理,加以采納。
至元二十五年,由集賢學士授行臺御史中丞。當時江浙行省丞相忙古臺恣意橫暴,常怕臺臣彈劾他的罪行,尤其忌恨劉宣。有天,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出建康城檢閱軍船,御史們都隨從。有人用軍船載運帶草,御史張諒盤問,知行省官所派遣,便到揚州去進行核實。忙古臺大怒,立即圖謀報復。御史大夫之父在該郡為官,隨即被彈劾。忙古臺派人去建康,窺視御史臺在處理御史大夫父親中的錯誤。臺臣知道后都害怕,暗中去向忙古臺求和解,只有宣不去。忙古臺更加恨他,羅織罪名將宣之子下獄,又令建康酒務、淘金等官及錄事司官員,誣告行臺破壞糧食的輸送,報告朝廷,必欲置宣于死地。朝廷派官員二人來審理其事,宣及御史六人都被捕。九月初一日,宣自殺。劉宣自殺前,曾把一封書信交給侄子劉自誠,其中表示他對惡勢力寧死不屈的決心。另處還有一篇列舉忙古臺罪狀的公文。讀者為之悲憤。
宣自殺后,行省報告了朝廷,以為他是畏罪自殺。然宣為人忠義,注重節(jié)操,為世人所尊重。直到延..四年(1317),其侄子自持把宣死的前因后果通過御史臺上報朝廷。朝廷贈資善大夫、御史中丞、上護軍,追封彭城郡公,謚“忠憲”。
至元十二年(1275),劉宣入朝任中書省戶部郎中,后改任行省郎中。隨丞相伯顏、平章阿術統(tǒng)軍平定江南,多出謀劃策。伯顏命宣回朝呈進捷報,世祖召見他,詢問南征情形,宣的回答使世祖很滿意,賜器物冠服以表示對他的嘉獎。
江南平定后,命宣去淘汰江淮一些無事可做的官員,他對官員去留的處理,均合公論。宣受命任松江知府,不久改任同知浙西宣慰司事。為官五年,其名聲政績都稱著于世。升為江淮行省參議,再升為江西湖東道提刑按察使。
至元二十三年,宣入朝為禮部尚書,其后轉(zhuǎn)為吏部尚書。朝廷將要征伐交趾,宣上書勸阻,書中說:“連年征討日本,百姓抱怨,官府煩擾,今春停止征討,江浙軍民歡聲如雷。安南小邦,臣服于中國已有若干年了,每年來朝貢,從未過期。邊帥生事興兵,交趾人逃入海島,使我大軍征討無功,損兵折將。今又下令再征,人們聽此消息,莫不恐懼。自古用兵必先看天時如何,中原平川之地,還要避暑,交廣炎熱瘴癘之地,毒氣害人甚于兵刀。今令諸道兵馬于七月會師靜江,那時到了安南,病死的人一定不少,遇敵又如何應戰(zhàn)。交趾無糧,水路難通,無車馬牛畜馱運,只靠人力。一夫擔米五斗,除往返自食外,官僅得其半;如運十萬石糧,用民夫四十萬人,只供一二月之用。除軍糧外,還要搬運其他軍需品,總共要五六十萬人。廣西、湖南調(diào)度頻繁,民多離散,就是每戶都來服役也是不夠的。何況湖廣鄰近交趾地方,溪洞寇盜很多,大兵一出,萬一奸人乘虛作亂,難以應付。何不與交趾軍中之識事體的軍官,共同商議一萬全之策,否則將再蹈上次征討交趾的覆轍?!?br />
朝廷又要東征日本,宣又上書說:“近又決定設置征東行省,再次出兵日本。這場戰(zhàn)爭關系到我國家之安危。唆都建議討伐占城,海牙提出南征交趾,三五年內(nèi),湖廣、江西供應船只、軍需、糧草,官民都大受騷擾,致使廣東群盜并起。我軍遠涉江海瘴癘之地,士卒死傷過半。交趾與我國接壤,只是一個小國,遣親王領兵深入,未見報功,唆都被殺,自遺羞辱。而日本與我隔著海洋,相距萬里,國土遼闊,非占城、交趾二國可比。如今出征,興師動眾,冒著危險,即或不遇颶風,可到彼岸,而倭國地廣,人口眾多,他們大軍四集,我軍無援,萬一不利,就是再發(fā)救兵,能飛渡過去嗎?隋朝伐高麗,三次大舉進攻,都失敗而還,喪師百萬。唐太宗以英武自負,親征高麗,雖奪取數(shù)城而還,但也很后悔。而且高麗平壤諸城皆處陸地,離我中原不遠,隋唐兩代尚不能征服,何況日本遠在海中,與中國相離萬里,又豈能征服!”世祖認為他說得有理,加以采納。
至元二十五年,由集賢學士授行臺御史中丞。當時江浙行省丞相忙古臺恣意橫暴,常怕臺臣彈劾他的罪行,尤其忌恨劉宣。有天,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出建康城檢閱軍船,御史們都隨從。有人用軍船載運帶草,御史張諒盤問,知行省官所派遣,便到揚州去進行核實。忙古臺大怒,立即圖謀報復。御史大夫之父在該郡為官,隨即被彈劾。忙古臺派人去建康,窺視御史臺在處理御史大夫父親中的錯誤。臺臣知道后都害怕,暗中去向忙古臺求和解,只有宣不去。忙古臺更加恨他,羅織罪名將宣之子下獄,又令建康酒務、淘金等官及錄事司官員,誣告行臺破壞糧食的輸送,報告朝廷,必欲置宣于死地。朝廷派官員二人來審理其事,宣及御史六人都被捕。九月初一日,宣自殺。劉宣自殺前,曾把一封書信交給侄子劉自誠,其中表示他對惡勢力寧死不屈的決心。另處還有一篇列舉忙古臺罪狀的公文。讀者為之悲憤。
宣自殺后,行省報告了朝廷,以為他是畏罪自殺。然宣為人忠義,注重節(jié)操,為世人所尊重。直到延..四年(1317),其侄子自持把宣死的前因后果通過御史臺上報朝廷。朝廷贈資善大夫、御史中丞、上護軍,追封彭城郡公,謚“忠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