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滋傳

白話舊唐書 作者:后晉·劉昫等


  袁滋字德深,陳郡汝南縣人。少年時善于治學,因表兄道州刺史元結有很大的名聲,常過從往來依附于他。每每讀書,能夠深刻地解說精微的旨意,因而元結很看重他。沒多久,黜陟使趙贊把他作為處士予以推薦,應試授官校書郎。何士斡鎮(zhèn)守武昌時,征召他為從事,后任詹事府司直。他部屬里有一個邑長,被一個小吏誣陷盜竊銀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終把他解脫了出來。御史中丞韋纟舀聽說后,推薦他做了侍御史,后轉(zhuǎn)任工部員外郎。

  貞元十九年(803),韋皋開始打通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聯(lián)系,酋長異牟尋進貢珍寶給朝廷,并請求派大使去。朝廷下令前往撫慰曉諭,正挑選可以勝任大使的郎官,結果都認為西南邊陲太遙遠害怕去。惟獨袁滋不辭荒遠,德宗很贊許他,即讓他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之職,持節(jié)充任前往南詔的使臣。還沒出發(fā),遷任祠部郎中,依舊為使臣。第二年夏天出使歸來,提升為諫議大夫。不久授官尚書右丞,主管吏部的銓選事宜。

  出京為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關防御使、鎮(zhèn)國軍使,為政寬簡清廉。從其他地方來到他管轄境內(nèi)的百姓,他都給地方讓他們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為義合里。他專以慈惠為行事根本,人們都很敬愛他。而百姓有過失犯法的,他都放過不予處罰。抓到了盜賊就放了,有時還賞給他們東西。后征召授官金吾衛(wèi)大將軍,他離任赴京時年老壽高的人及鰥夫寡婦攔住道路挽留他,使他不能前行。楊于陵代替了他原任職務,大聲對百姓們說:“于陵我不敢改變袁公的政令?!比藗冞@才圍繞著袁滋下拜與他告別。

  憲宗開始代為處理國政時,袁滋與杜黃裳都任宰相,授官中書侍郎、平章事。適逢韋皋辭世,劉辟聚集軍隊擅發(fā)號令而不受節(jié)制,袁滋持節(jié)前往安撫。走到半路,授官檢校吏部尚書、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叛軍氣焰正盛,袁滋害怕而不敢前進,被貶為吉州刺史。不久拜官義成軍節(jié)度使,百姓們?yōu)樗⑸魹樗矶\。后征召授官戶部尚書,連任荊州、襄州兩地主將。后改任彰義軍節(jié)度,隋、詔、鄧、申、光等州觀察使。叛軍首領吳元濟與官軍對壘了好幾年,袁滋終因長久無功被貶為撫州刺史。不久,轉(zhuǎn)任湖南觀察使直到去世。享年七十歲,追贈太子少保官職。

  袁滋工于篆書、籀文等書法,很有古人法度。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記》五卷。曾讀劉暉的《悲甘陵賦》,感嘆其揚善懲惡雖有失于《春秋》的旨意,然其文不可廢棄,因此寫了《悲甘陵賦后序》。

  兒子袁都,官職做到翰林學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