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申錫字慶臣。祖父宋素,父宋叔夜。宋申錫從小父母亡故,家境貧寒,博學能文。登進士第,授官秘書省校書郎。韋貫之罷相,出朝至湖南赴任,召宋申錫為從事。其后屢在使府做僚屬。長慶初(821),拜監(jiān)察御史。二年(822),調任起居舍人。寶歷二年(826),轉任禮部員外郎,隨即充任翰林侍講學士。
宋申錫從入仕起,直到在朝廷任職,始終清廉正直,不交朋結黨。正當長慶、寶歷之際,世風喧噪浮薄,朋黨之風熾烈。及至宋申錫被重用,輿論認為這是一種激勵。文宗即位,拜宋申錫戶部郎中、知制誥。大和二年(828),正式拜中書舍人,再任翰林學士。
起初,文宗時常憂慮宦官權勢太盛,自元和、寶歷以來連續(xù)導致宮禁之禍。及至王守澄統率禁兵,倚仗自己是宿老舊臣,極其跋扈。有個叫鄭注的,靠著王守澄行奸牟利,出入禁軍,賣官販權,朝內朝外人士對他皆扼腕怒視。文宗老早知道,也不能忍受。宋申錫當時在內廷任職,文宗了解他為人忠厚,可委任以大事。曾因召見應對,與宋申錫隨口談及王守澄,對他無可奈何,便令宋申錫與外廷朝臣謀劃除掉他,并約定命宋申錫為宰相,宋申錫頓首謝恩。不久,拜左丞,一月后加授平章事。宋申錫素來謹嚴正直,此番寵遇超過同輩,一時人們對他寄以厚望。及至到中書省任職,析理斷事都很平常,名望與實力不相符合。
大和五年(831),突然降旨命中官召宰相入宮赴延英殿。路隨、李宗閔、牛僧孺等已到了中書省東門,中官道:“所召見無宋申錫?!彼紊赍a這才知道自己獲罪,眼望延英殿以笏叩擊頭額而退返。路隨等到了延英殿,文宗根據神策軍中尉王守澄所奏,又得到本軍虞候豆盧著的訴狀,告宋申錫與漳王謀反,路隨等人相顧愕然。這之前,王守澄在浴堂用鄭注編造的話向文宗誣告宋申錫,此時王守澄立即往街市追捕宋申錫,還準備派遣二百騎兵赴靖恭里屠殺他的家屬。恰好內官馬存亮同時入朝,向文宗進諫道:“謀反者只是宋申錫一人呀,為何不召集宰相一同議處?,F在這樣倉卒行事,京師眼看要自遭禍亂了。”王守澄不能反駁,只得罷休,于是召三省宰相通告此事。又令右軍派人至宋申錫居宅拘捕孔目官張全真、家人買子緣信等。又于十六宅及街市追捕宋申錫之胥吏,以定其罪。文宗又召師保、仆射、尚書丞郎、常侍、給事、諫議、舍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至中書省及集賢院驗證其事。
次日,開延英殿,召見宰臣及議事官,皇上親自詢問。左常侍崔玄亮,給事中李固言,諫議大夫王質,補闕盧鈞、舒元褒、羅泰、蔣系、裴休、竇宗直、韋溫,拾遺李群、韋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俯伏玉階之下奏請將宋申錫案交付外廷,不要在宮禁中審訊。文宗道:“吾已與公卿大臣們商量過,你們退下吧。”崔玄亮執(zhí)意進言,援引古今事例,言辭情理懇切。崔玄亮涕泣不止,文宗心緒稍稍緩和,貶宋申錫為右庶子,貶漳王為巢縣公,再貶宋申錫為開州司馬。
當初,宋申錫得到皇上密旨后,便授王播為京兆尹,將密旨告訴他。王播不善謀事,讓鄭注和王守澄知道了,他們暗中做了防備。漳王湊,是文宗的愛弟,賢明而得人心。豆盧著其人,在禁軍中任職,與鄭注為表親。文宗不能識破他們的詭詐,于是罷免宋申錫為庶子。一時京城紛擾不安,輿論嘩然,以為宰相真格兒串連十宅謀反,百官震驚恐駭。事過一兩天,才明白其中有詐。諫官伏閣懇切論奏,文宗震怒,好幾次呵叱諫官令其退出。這時朝內朝外寄希望幾位大臣在朝廷辯說其事。仆射竇宗直道:“做臣子的不必再請求,請求者必誅?!蔽┆毦┱滓?.、大理卿王正雅聯名上疏請求讓內官交出此案,并說:“王師文未捕獲,則罪案不能最后成立,請交出豆盧著與宋申錫同赴外廷審訊?!贝伺e受到當時人們一致推重。最初論處宋申錫以死抵罪,但輿論不容,又準備將他流放嶺南,后來文宗終于領悟外廷之言,這才將宋申錫貶謫開州。
起初,宋申錫既已蒙受罪名,心中安然毫不介意,自中書省歸私第,靜坐在外廳,身著素服等候詔命。其妻出來對他說道:“公為宰相,身居人臣至極之位,為何背逆天子謀反呢?”宋申錫道:“我自一介書生蒙受厚恩,擢居相位,不能鋤奸去亂,反為奸人所陷害,夫人細察申錫難道是個謀反之人嗎?”說罷二人俱傷痛流泣。
宋申錫自居內廷,至任宰相,因社會風尚奢侈靡麗,身居要職者尤好收受賄賂,于是形成風氣,毫不顧及移易風俗遠避禍害,而且與貞元時尚完全相反了。宋申錫居此相位,嚴格約束自身,尤以公正廉潔為己任,四方慰問饋贈,概不收納。蒙受罪名之后,主管官署審核查證,獲知許多退還四方慰問饋贈的事實,朝野之人皆為之嘆息。
大和七年(833)七月,在開州逝世。詔書說:“宋申錫雖不能做到謹慎周全,自己違犯了典章制度,聞知他歿于遠荒之地,亦極為悲痛。當允許他歸葬鄉(xiāng)里,以示寬赦恩寵?!遍_成元年(836)九月,降詔復授宋申錫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賜紫服,追贈兼兵部尚書。令其子宋慎微為城固縣尉。
宋申錫從入仕起,直到在朝廷任職,始終清廉正直,不交朋結黨。正當長慶、寶歷之際,世風喧噪浮薄,朋黨之風熾烈。及至宋申錫被重用,輿論認為這是一種激勵。文宗即位,拜宋申錫戶部郎中、知制誥。大和二年(828),正式拜中書舍人,再任翰林學士。
起初,文宗時常憂慮宦官權勢太盛,自元和、寶歷以來連續(xù)導致宮禁之禍。及至王守澄統率禁兵,倚仗自己是宿老舊臣,極其跋扈。有個叫鄭注的,靠著王守澄行奸牟利,出入禁軍,賣官販權,朝內朝外人士對他皆扼腕怒視。文宗老早知道,也不能忍受。宋申錫當時在內廷任職,文宗了解他為人忠厚,可委任以大事。曾因召見應對,與宋申錫隨口談及王守澄,對他無可奈何,便令宋申錫與外廷朝臣謀劃除掉他,并約定命宋申錫為宰相,宋申錫頓首謝恩。不久,拜左丞,一月后加授平章事。宋申錫素來謹嚴正直,此番寵遇超過同輩,一時人們對他寄以厚望。及至到中書省任職,析理斷事都很平常,名望與實力不相符合。
大和五年(831),突然降旨命中官召宰相入宮赴延英殿。路隨、李宗閔、牛僧孺等已到了中書省東門,中官道:“所召見無宋申錫?!彼紊赍a這才知道自己獲罪,眼望延英殿以笏叩擊頭額而退返。路隨等到了延英殿,文宗根據神策軍中尉王守澄所奏,又得到本軍虞候豆盧著的訴狀,告宋申錫與漳王謀反,路隨等人相顧愕然。這之前,王守澄在浴堂用鄭注編造的話向文宗誣告宋申錫,此時王守澄立即往街市追捕宋申錫,還準備派遣二百騎兵赴靖恭里屠殺他的家屬。恰好內官馬存亮同時入朝,向文宗進諫道:“謀反者只是宋申錫一人呀,為何不召集宰相一同議處?,F在這樣倉卒行事,京師眼看要自遭禍亂了。”王守澄不能反駁,只得罷休,于是召三省宰相通告此事。又令右軍派人至宋申錫居宅拘捕孔目官張全真、家人買子緣信等。又于十六宅及街市追捕宋申錫之胥吏,以定其罪。文宗又召師保、仆射、尚書丞郎、常侍、給事、諫議、舍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至中書省及集賢院驗證其事。
次日,開延英殿,召見宰臣及議事官,皇上親自詢問。左常侍崔玄亮,給事中李固言,諫議大夫王質,補闕盧鈞、舒元褒、羅泰、蔣系、裴休、竇宗直、韋溫,拾遺李群、韋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俯伏玉階之下奏請將宋申錫案交付外廷,不要在宮禁中審訊。文宗道:“吾已與公卿大臣們商量過,你們退下吧。”崔玄亮執(zhí)意進言,援引古今事例,言辭情理懇切。崔玄亮涕泣不止,文宗心緒稍稍緩和,貶宋申錫為右庶子,貶漳王為巢縣公,再貶宋申錫為開州司馬。
當初,宋申錫得到皇上密旨后,便授王播為京兆尹,將密旨告訴他。王播不善謀事,讓鄭注和王守澄知道了,他們暗中做了防備。漳王湊,是文宗的愛弟,賢明而得人心。豆盧著其人,在禁軍中任職,與鄭注為表親。文宗不能識破他們的詭詐,于是罷免宋申錫為庶子。一時京城紛擾不安,輿論嘩然,以為宰相真格兒串連十宅謀反,百官震驚恐駭。事過一兩天,才明白其中有詐。諫官伏閣懇切論奏,文宗震怒,好幾次呵叱諫官令其退出。這時朝內朝外寄希望幾位大臣在朝廷辯說其事。仆射竇宗直道:“做臣子的不必再請求,請求者必誅?!蔽┆毦┱滓?.、大理卿王正雅聯名上疏請求讓內官交出此案,并說:“王師文未捕獲,則罪案不能最后成立,請交出豆盧著與宋申錫同赴外廷審訊?!贝伺e受到當時人們一致推重。最初論處宋申錫以死抵罪,但輿論不容,又準備將他流放嶺南,后來文宗終于領悟外廷之言,這才將宋申錫貶謫開州。
起初,宋申錫既已蒙受罪名,心中安然毫不介意,自中書省歸私第,靜坐在外廳,身著素服等候詔命。其妻出來對他說道:“公為宰相,身居人臣至極之位,為何背逆天子謀反呢?”宋申錫道:“我自一介書生蒙受厚恩,擢居相位,不能鋤奸去亂,反為奸人所陷害,夫人細察申錫難道是個謀反之人嗎?”說罷二人俱傷痛流泣。
宋申錫自居內廷,至任宰相,因社會風尚奢侈靡麗,身居要職者尤好收受賄賂,于是形成風氣,毫不顧及移易風俗遠避禍害,而且與貞元時尚完全相反了。宋申錫居此相位,嚴格約束自身,尤以公正廉潔為己任,四方慰問饋贈,概不收納。蒙受罪名之后,主管官署審核查證,獲知許多退還四方慰問饋贈的事實,朝野之人皆為之嘆息。
大和七年(833)七月,在開州逝世。詔書說:“宋申錫雖不能做到謹慎周全,自己違犯了典章制度,聞知他歿于遠荒之地,亦極為悲痛。當允許他歸葬鄉(xiāng)里,以示寬赦恩寵?!遍_成元年(836)九月,降詔復授宋申錫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賜紫服,追贈兼兵部尚書。令其子宋慎微為城固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