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祖父劉云,父劉溆,歷任州縣官吏或幕僚,以儒學(xué)被世人稱道。劉禹錫于貞元九年(793)應(yīng)進士考及第,不久又考中博學(xué)宏辭科。劉禹錫精通古文,善做五言詩,今體詩和文章亦富于才華、辭藻瑰麗。做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僚時,任掌書記,杜佑對他格外器重。后隨杜佑入朝,任監(jiān)察御史,同吏部郎中韋執(zhí)誼相友善。
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讀,許多年輕人欲求上進,都去依附他。王叔文特別賞識劉禹錫,把他作為宰相人選來對待。順宗即位后,長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務(wù),朝廷文誥,都由王叔文掌管。王叔文將劉禹錫及柳宗元召入宮中,同他們商議,對二人的意見沒有不聽從的。劉禹錫調(diào)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兼崇陵使判官。他們頗依仗權(quán)勢,中傷正直人士。柳宗元一向不喜歡武元衡,當(dāng)時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職做右庶子。侍御史竇群上奏彈劾劉禹錫心懷叵測擾亂朝政,不宜留在朝內(nèi),結(jié)果竇群當(dāng)天便被罷官。韓皋仗著自己出身顯貴,不依附王叔文一黨,便被調(diào)出任湖南觀察使。他們既然憑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師人士不敢指名斥責(zé),路上遇著則以白眼相看,當(dāng)時號稱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劉、柳。
王叔文失敗后,劉禹錫亦獲罪貶為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貶為郎州司馬。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風(fēng)氣很落后,習(xí)俗處處與中原不同,沒有一個能交談的人。劉禹錫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詩來陶冶性情。蠻夷之風(fēng)俗崇尚巫術(shù),每每濫修祠廟,擊鼓舞蹈,必定唱言辭俚俗的歌曲。劉禹錫間或也參與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寫了新辭教巫祝歌唱。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劉禹錫所做歌詞。
當(dāng)初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觸犯眾怒,憲宗也很生氣,所以對他們一再貶謫。詔書上有“逢恩不寬恕”的命令。然而執(zhí)政官惋惜他們的才華,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們。等到程異再次掌管轉(zhuǎn)運事務(wù),朝廷下詔派韓皋以及劉禹錫等人任邊遠州郡刺史。恰好武元衡官居中書省,讓諫官十余人列舉理由,說劉禹錫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罷。
劉禹錫多年在湘州、澧州一帶,憂郁不樂,于是讀《張九齡文集》,并做敘表明自己的見解道:“世人說張曲江做宰相時,建議被放逐之臣不宜到條件好的地方,因此多流放到湘黔五溪不毛之地。現(xiàn)在讀他的文章,他從朝官被貶為始安郡守,便嘆息身處煙瘴疫病之地;從宰相貶為荊州刺史,便感覺自己像被囚禁的犯人。托言于嘆禽鳥,寄辭于詠草樹,郁郁然具有與屈原之輩相同的風(fēng)格。哎呀,自己本生長偏遠之地,一旦失意便不能忍受,何況生長中原或出身士族之人,難道必定要遣送到貧瘠之地,然后才覺得稱心如意嗎?議者認為張曲江是個良臣,看出安祿山有反叛之意,羞于與那些平庸之輩同列朝班,便秘密啟奏圣上,即使古代圣賢也趕不上他,作為輔佐之臣雖無人可比,卻最終落得慘敗。難道不是因忌妒之心不能寬恕人,暗中遭到最大的報復(fù),即使二美也不能相救嗎?若非如此,為什么袁安一平反楚王株連之冤獄便四世受福呢?把兩者相比較,難道神靈是可以不信的嗎?”
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從朗州被召回,宰相仍打算將他安置在郎署。當(dāng)時劉禹錫做《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詩句有譏諷朝政之嫌,宰相不高興,再次將他調(diào)出京師任播州刺史。詔書下達,御史中丞裴度奏道:“劉禹錫有母,八十多歲了。這播州在京師西南極遠處,是猿犭穴居住之地,人跡罕至。禹錫確實應(yīng)受處罰,然而他的老母必定不能去,那么同這個兒子便是死別了,臣擔(dān)心傷害陛下倡導(dǎo)的孝道之傳統(tǒng)。臣俯首懇請委屈法規(guī),將他換到稍近一點的地方?!睉椬诘溃骸盀槿酥樱考露家貏e謹慎,時時擔(dān)憂給親人留下禍患?,F(xiàn)在劉禹錫所獲罪罰,應(yīng)更重于旁人,愛卿怎能用這番道理原諒他?!迸岫葻o言對答。過了許久皇上改變了態(tài)度說道:“我所說的,是責(zé)備為人之子所做的事,然而終究不想讓他的親人傷心?!庇谑歉氖趧⒂礤a為連州刺史。劉禹錫離開京師又十多年,接連做了幾個郡的刺史。
大和二年(828),劉禹錫從和州任上被召回,官拜主客郎中。劉禹錫為先前的事含恨不已,又做《游玄都觀詩序》說:“貞元二十一年(805)我任尚書省屯田員外郎,當(dāng)時這觀中沒花木,這一年出京任連州刺史,接著便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后,召回京師,人人都說有道士在觀中遍植紅桃,如朝霞閃耀,于是做詩記述當(dāng)時的事。很快又出京任職,至今已十四年,才回京任主客郎中,重游此觀,空蕩蕩已無一株桃樹,惟有兔葵燕麥在春風(fēng)中擺動,因此又題二十八字,以待日后再來游覽?!彼銮捌杏小靶加^里桃千樹,總是劉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又到來”之句,人們贊賞他的才華而鄙薄他的行為。劉禹錫很恨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比較了解他。大和年間(827~835),裴度在中書省,打算讓劉禹錫掌管制誥之事,而當(dāng)權(quán)宰相又看到他的《詩序》,越發(fā)不高興,因此只讓他先后任禮部郎中、集賢院學(xué)士等職。裴度被罷宰相職務(wù)后,劉禹錫請求去東都洛陽任職。終究因仗恃才華心胸狹隘,不能長久任職朝內(nèi)。六月,授蘇州刺史,當(dāng)即賜紫服佩金魚袋。任滿回朝,授汝州刺史,又調(diào)任太子賓客,到東都任職。
劉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寫詩做文,一時無人超過他。白居易常與劉禹錫往來唱和,于是將唱和之詩匯編成集并做序道:“彭城劉夢得,是詩中豪杰。他的筆鋒銳利,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敵。我自不量力,往往冒犯他。能應(yīng)合者同樣有美聲,能相爭者力量相當(dāng)。你往我來,欲罷不能。于是每做一篇,先起草稿琢磨,琢磨透徹便詩興大發(fā),詩興發(fā)做詩句便寫成。一兩年來,每日做詩,彼此贈答唱和,不覺越來越多。大和三年(829)春天以前,書寫留存的,總計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興或借醉,隨口吟詠者不在此數(shù)之內(nèi)。于是命小侄龜兒編錄,刻印成兩軸。并書寫兩本,一本交付龜兒,一本交付夢得的小兒子侖郎,令他們各自收藏,附于兩家文集之后。我近來與元微之唱和頗多,有的已被人們傳誦。我曾對微之打趣道:‘我與足下二十年為文友詩敵,幸運啊,也不幸呀。吟詠情性,播揚名聲,舒暢而忘形,快樂而忘老,這是幸運。然而江南智男慧女言及才子,多半口稱元、白,因您之故,使我不能在吳、越間獨占鰲頭,這也是不幸呀?,F(xiàn)今年老又遇夢得。豈不是加倍的不幸嗎?’夢得夢得,文字之神妙,首推詩歌。若說到詩的神妙,我怎敢占先?如夢得‘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可謂神妙哇。他的詩無論在哪兒,都應(yīng)有神靈護佑,豈止是兩家子弟秘藏呀!”作為名流他應(yīng)享此稱譽。夢得曾做《西塞懷古》、《金陵五題》等詩,被江南文士譽為佳作。雖然他身份地位不高,公卿大僚許多人同他交往。開成(836~840)初年,劉禹錫再度擔(dān)任太子賓客分司,不久又任同州刺史。會昌二年(842)七月,劉禹錫去世,時年七十一歲,追贈戶部尚書。
子承雍,應(yīng)考進士及第,亦有才華。
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讀,許多年輕人欲求上進,都去依附他。王叔文特別賞識劉禹錫,把他作為宰相人選來對待。順宗即位后,長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務(wù),朝廷文誥,都由王叔文掌管。王叔文將劉禹錫及柳宗元召入宮中,同他們商議,對二人的意見沒有不聽從的。劉禹錫調(diào)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兼崇陵使判官。他們頗依仗權(quán)勢,中傷正直人士。柳宗元一向不喜歡武元衡,當(dāng)時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職做右庶子。侍御史竇群上奏彈劾劉禹錫心懷叵測擾亂朝政,不宜留在朝內(nèi),結(jié)果竇群當(dāng)天便被罷官。韓皋仗著自己出身顯貴,不依附王叔文一黨,便被調(diào)出任湖南觀察使。他們既然憑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師人士不敢指名斥責(zé),路上遇著則以白眼相看,當(dāng)時號稱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劉、柳。
王叔文失敗后,劉禹錫亦獲罪貶為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貶為郎州司馬。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風(fēng)氣很落后,習(xí)俗處處與中原不同,沒有一個能交談的人。劉禹錫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詩來陶冶性情。蠻夷之風(fēng)俗崇尚巫術(shù),每每濫修祠廟,擊鼓舞蹈,必定唱言辭俚俗的歌曲。劉禹錫間或也參與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寫了新辭教巫祝歌唱。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劉禹錫所做歌詞。
當(dāng)初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觸犯眾怒,憲宗也很生氣,所以對他們一再貶謫。詔書上有“逢恩不寬恕”的命令。然而執(zhí)政官惋惜他們的才華,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們。等到程異再次掌管轉(zhuǎn)運事務(wù),朝廷下詔派韓皋以及劉禹錫等人任邊遠州郡刺史。恰好武元衡官居中書省,讓諫官十余人列舉理由,說劉禹錫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罷。
劉禹錫多年在湘州、澧州一帶,憂郁不樂,于是讀《張九齡文集》,并做敘表明自己的見解道:“世人說張曲江做宰相時,建議被放逐之臣不宜到條件好的地方,因此多流放到湘黔五溪不毛之地。現(xiàn)在讀他的文章,他從朝官被貶為始安郡守,便嘆息身處煙瘴疫病之地;從宰相貶為荊州刺史,便感覺自己像被囚禁的犯人。托言于嘆禽鳥,寄辭于詠草樹,郁郁然具有與屈原之輩相同的風(fēng)格。哎呀,自己本生長偏遠之地,一旦失意便不能忍受,何況生長中原或出身士族之人,難道必定要遣送到貧瘠之地,然后才覺得稱心如意嗎?議者認為張曲江是個良臣,看出安祿山有反叛之意,羞于與那些平庸之輩同列朝班,便秘密啟奏圣上,即使古代圣賢也趕不上他,作為輔佐之臣雖無人可比,卻最終落得慘敗。難道不是因忌妒之心不能寬恕人,暗中遭到最大的報復(fù),即使二美也不能相救嗎?若非如此,為什么袁安一平反楚王株連之冤獄便四世受福呢?把兩者相比較,難道神靈是可以不信的嗎?”
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從朗州被召回,宰相仍打算將他安置在郎署。當(dāng)時劉禹錫做《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詩句有譏諷朝政之嫌,宰相不高興,再次將他調(diào)出京師任播州刺史。詔書下達,御史中丞裴度奏道:“劉禹錫有母,八十多歲了。這播州在京師西南極遠處,是猿犭穴居住之地,人跡罕至。禹錫確實應(yīng)受處罰,然而他的老母必定不能去,那么同這個兒子便是死別了,臣擔(dān)心傷害陛下倡導(dǎo)的孝道之傳統(tǒng)。臣俯首懇請委屈法規(guī),將他換到稍近一點的地方?!睉椬诘溃骸盀槿酥樱考露家貏e謹慎,時時擔(dān)憂給親人留下禍患?,F(xiàn)在劉禹錫所獲罪罰,應(yīng)更重于旁人,愛卿怎能用這番道理原諒他?!迸岫葻o言對答。過了許久皇上改變了態(tài)度說道:“我所說的,是責(zé)備為人之子所做的事,然而終究不想讓他的親人傷心?!庇谑歉氖趧⒂礤a為連州刺史。劉禹錫離開京師又十多年,接連做了幾個郡的刺史。
大和二年(828),劉禹錫從和州任上被召回,官拜主客郎中。劉禹錫為先前的事含恨不已,又做《游玄都觀詩序》說:“貞元二十一年(805)我任尚書省屯田員外郎,當(dāng)時這觀中沒花木,這一年出京任連州刺史,接著便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后,召回京師,人人都說有道士在觀中遍植紅桃,如朝霞閃耀,于是做詩記述當(dāng)時的事。很快又出京任職,至今已十四年,才回京任主客郎中,重游此觀,空蕩蕩已無一株桃樹,惟有兔葵燕麥在春風(fēng)中擺動,因此又題二十八字,以待日后再來游覽?!彼銮捌杏小靶加^里桃千樹,總是劉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又到來”之句,人們贊賞他的才華而鄙薄他的行為。劉禹錫很恨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比較了解他。大和年間(827~835),裴度在中書省,打算讓劉禹錫掌管制誥之事,而當(dāng)權(quán)宰相又看到他的《詩序》,越發(fā)不高興,因此只讓他先后任禮部郎中、集賢院學(xué)士等職。裴度被罷宰相職務(wù)后,劉禹錫請求去東都洛陽任職。終究因仗恃才華心胸狹隘,不能長久任職朝內(nèi)。六月,授蘇州刺史,當(dāng)即賜紫服佩金魚袋。任滿回朝,授汝州刺史,又調(diào)任太子賓客,到東都任職。
劉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寫詩做文,一時無人超過他。白居易常與劉禹錫往來唱和,于是將唱和之詩匯編成集并做序道:“彭城劉夢得,是詩中豪杰。他的筆鋒銳利,很少有人能同他匹敵。我自不量力,往往冒犯他。能應(yīng)合者同樣有美聲,能相爭者力量相當(dāng)。你往我來,欲罷不能。于是每做一篇,先起草稿琢磨,琢磨透徹便詩興大發(fā),詩興發(fā)做詩句便寫成。一兩年來,每日做詩,彼此贈答唱和,不覺越來越多。大和三年(829)春天以前,書寫留存的,總計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興或借醉,隨口吟詠者不在此數(shù)之內(nèi)。于是命小侄龜兒編錄,刻印成兩軸。并書寫兩本,一本交付龜兒,一本交付夢得的小兒子侖郎,令他們各自收藏,附于兩家文集之后。我近來與元微之唱和頗多,有的已被人們傳誦。我曾對微之打趣道:‘我與足下二十年為文友詩敵,幸運啊,也不幸呀。吟詠情性,播揚名聲,舒暢而忘形,快樂而忘老,這是幸運。然而江南智男慧女言及才子,多半口稱元、白,因您之故,使我不能在吳、越間獨占鰲頭,這也是不幸呀?,F(xiàn)今年老又遇夢得。豈不是加倍的不幸嗎?’夢得夢得,文字之神妙,首推詩歌。若說到詩的神妙,我怎敢占先?如夢得‘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可謂神妙哇。他的詩無論在哪兒,都應(yīng)有神靈護佑,豈止是兩家子弟秘藏呀!”作為名流他應(yīng)享此稱譽。夢得曾做《西塞懷古》、《金陵五題》等詩,被江南文士譽為佳作。雖然他身份地位不高,公卿大僚許多人同他交往。開成(836~840)初年,劉禹錫再度擔(dān)任太子賓客分司,不久又任同州刺史。會昌二年(842)七月,劉禹錫去世,時年七十一歲,追贈戶部尚書。
子承雍,應(yīng)考進士及第,亦有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