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儉傳

白話南齊書 作者:南朝梁·蕭子顯


  王儉字仲寶,是瑯笽臨沂人,祖父曇首,曾任宋的右光祿。父親王僧綽,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王儉出生時,其父遇害,叔父僧虔收養(yǎng)了他。過了幾年,他便襲封爵位為豫寧侯,受封的時候,王儉流涕嗚咽。

  王儉幼時便很有神采,專心篤學,手不釋卷。丹陽尹袁粲知道了他的名聲,便說給宋明帝,明帝便把陽羨公主許配給王儉,拜官駙馬都尉?;噬弦驗橥鮾€的嫡母武康公主參與了太初年間的巫蠱事件,不能享受公主的婆婆的名義,要開墓分葬,王儉便通過有關人士向皇上自陳,并暗中以死請求皇上,這事才算過去。

  起初王儉任秘書郎,太子舍人,破格提拔為秘書丞。他上表請求校閱古代典籍,仿照《七略》撰寫《七志》四十卷,上表獻給皇上,此表的辭采非常典雅。又撰定《元徽四部書目》。母親去世,王儉服喪結束后被任命為司徒右長史。依照《晉令》,公府長史要穿朝服,宋大明以來穿紅衣服。王儉上書說應該恢復舊規(guī)矩,當時討論沒被通過。

  蒼梧王暴虐,王儉很憂懼,便向袁粲要求出京做地方官,援引晉新安公主婿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的先例,王儉被補為義興太守。后還朝任黃門郎,轉任帶吏部郎。升明二年(478),遷任長兼侍中,他考慮到父親最后一任也是這個職務,堅決辭讓了。

  王儉察知太祖(蕭道成)為人雄異,便先做了太祖領軍府的衣裾,太祖任太尉后,便援引王儉為右長史,恩禮隆重而且親密,受到專門任用。轉任左長史。后來皇上授太祖太傅之職,也是王儉活動的結果。王儉少年時便有做宰相的抱負,人們在談論時也都很推許他。當時即將舉行禪位大典,王儉佐命,所有禮儀詔策,都出王儉之手,褚淵只寫了禪詔文,還讓王儉參與修改。齊王府開始設置建制時,王儉遷任右仆射,領吏部,當時才二十八歲。太祖曾從容對王儉說:“我現(xiàn)在要以青溪為鴻溝?!蓖鮾€回答說:“天應民從,但愿不要有楚、漢爭斗之事。”建元元年(479),改封王儉為南昌縣公,食邑二千戶。次年,轉任左仆射,領吏部之職仍舊。

  皇上拆掉了宋明帝的紫極殿,用它的材料建宣揚門。王儉與褚淵及叔父王僧虔連名上表諫止說:“我們認為德是立身的基礎,儉是行走的車船。晉代將建春臺時,公卿們都發(fā)議論,漢代要造北宮時,大臣們都來規(guī)勸。這二個君主,一個是列國常侯,一個是守文中主,尚且能夠樂于接受諫諍,何況陛下是圣哲天子呢。我們這些人的責任重大,愿意就以前的詔令,發(fā)表點意見。陛下自從登基御宇以來,簡約節(jié)省的品德已經(jīng)照耀天下了。外面建造的乾華殿,樸素簡潔,而現(xiàn)在要用紫極殿的舊材料來建宣陽門,我們便有些弄不明白了。我們覺得把心病轉到胳膊腿上來,這不是良醫(yī)的高明;害怕影子腳印便發(fā)足奔跑,也不是獲得安靜的方法。況且農(nóng)活正忙,田園事多,現(xiàn)在反而停下爭取豐收的勞動,來大興土木之役,這不是宣揚您的偉大品德所該做的。如果說門在宮南,屬于重陽之處,年月稍久,漸漸破舊的話,這只要適當修理調整一下就行了,不必大事改作。如果我們的建議有道理的話,就請付諸施行?!被噬鲜衷t表示采納并予以獎賞。宋朝時京城的外六門設有竹籬,這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傳說“白門三重門,竹籬穿不完”?;噬翔b于這話,要改建都墻。王儉又諫止,皇上答復說:“我要讓后世無以復加!”當時朝廷初奠基,一切制度都在草創(chuàng)之中,王儉懂得舊事,問無不答。皇上曾感嘆說:“《詩》中說:‘維岳降神,生甫及申?!F(xiàn)在上天也為我生了一個王儉呀!”

  就在這一年,王儉上表請求解除他的吏部職務,表中說:“臣下我考察了古代的身邊的君臣關系,發(fā)現(xiàn)沒有誰能像我這樣得到陛下如此的恩幸。為什么這樣說呢?子房碰到漢后,公達逢著魏君,史書上都當作美談,君子們都稱頌他們的高義。二臣都懷有王佐之才,受到這樣的待遇也不是什么偏愛,而兩位君主專權威武,未免不夠寬裕,怎么能夠和平常之人,到寬弘大量的對待,同日而語呢?這些我都銘記在心,感戴莫名,即使讓我傾家喪命,只要能對陛下有一丁點兒益處,我也應該盡力驅馳,報答萬一,豈能允許有一絲兒形飾,碌碌無為?至于選拔各類人才合理任用,這乃是風教的首要工作,玉石朱素,都要同此判定。我不是說我的工作沒有一點毛病,但我品裁評定,的確是不曾懈怠。雖然我自南齊書己很努力,但由于識力有限不能稱意,如果再讓我這樣不合適地干下去,彼此都會被壅塞;如果讓我專心于本職工作,那還差不多能夠勝任。況且前代掌管選官工作,未必其在代來,為什么現(xiàn)在,非我不可呢?我這傾心為國,并不是什么退讓,既然我們關系休戚相聯(lián),難道需要用地位和職務才能表明親密么?陛下如果不能根據(jù)這個道理滿足我的愿望,那么我以后就不敢再希望得到您的特別愛護了。頻頻冒犯您的威嚴,甘愿受到您的懲處?!被噬洗饝恕<油鮾€侍中,他堅決辭讓,又恢復了他的散騎常侍之職。

  皇上舉行私宴招待幾個大臣,讓大家各獻技藝。褚淵彈琵琶,王僧虔彈琴,沈文季唱《子夜》歌,張敬兒跳舞,王敬則表演了空中接刀的雜技。王儉說:“臣下我什么也不通,只知道背誦書本?!庇谑枪蛟诨噬细氨痴b司馬相如的《封禪書》?;噬闲Φ溃骸斑@是盛德君主的事情,我哪里擔當?shù)闷稹!焙髞砘噬献岅懗伪痴b《孝經(jīng)》,從“仲尼語”誦起。王儉說:“陸澄真是所謂博而寡要,我請求背誦。”于是背誦了《君子之事上》章?;噬险f:“很好!現(xiàn)在更覺得張子布沒什么稀奇的了。”

  不久王儉便以本官領太子詹事,加兵二百人?;噬像{崩,在遺詔中任命王儉為侍中、尚書令、鎮(zhèn)軍將軍。世祖即位,配給王儉班劍儀仗二十人。永明元年(483),王儉進號衛(wèi)軍將軍,參掌選事。永明二年,領國子祭酒、丹陽尹,本官仍舊。配給鼓吹一部。永明三年,領國子祭酒。叔父王僧虔去世,王儉上表請求解職,皇上不批準。又領太子少傅,本州中正,解除丹陽尹。按照舊規(guī)定太子敬待二傅是一樣的,到這時朝廷中討論對待少傅用賓友之禮。

  這一年,精簡了總明觀,在王儉的宅第里開學士館,把四部書全都充實到王儉家來,又詔王儉以家為府。永明四年(486),以本官領吏部。王儉長于禮學,精通朝儀,每次大討論,引證先儒言論,沒有人能比過他。入坐丞郎,沒有誰能說別的。令史來諮事,賓客滿席,而王儉應接評判,毫無留滯。十天到學館一次,監(jiān)試學生,滿院子的讀書人,劍衛(wèi)令史,儀伏排列,場面十分盛大。王儉還設計了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羨慕,互相效仿。王儉經(jīng)常對人講:“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毖韵轮庾约壕拖袷侵x安那樣的風流宰相。世祖對王儉非常信賴,選拔官員,王儉只要奏請沒有不批準的。

  永明五年(487),世祖讓王儉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王儉堅決辭讓。永明六年,又重申前命。此前,皇上詔王儉三日一還朝,尚書令史出外咨詢事情,皇上考慮到這樣太麻煩,又詔王儉回到尚書下省,每月只有十日出外接受諮詢。王儉請求解除自己在吏部的職務,皇上不批準。永明七年,又上表說:“臣下我近年來要求辭去在吏部職務,要說的陛下也都知道了,有關原因也在您身邊多次陳述,我的赤誠朝野都曉得,人們在談論時也沒說什么不好,可是陛下您就是不答應。我聽人說過智慧還不如明時,這話正像是針對我說的一樣。像我這樣愚妄平庸之人,無足取用,只是趕上了好機會,遂登上了高位。然而樹葉該落了,不必借助風力;太陽該昏暗了,不必等待螢燭的光亮。暗的去明的來,五德交替運行,圣人不是孤立地治理天下,八元一齊放射光輝。我適逢其時,叨得其位,經(jīng)常總管重要部門,并且負責吏部工作。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兩朝十年。如今人也老了,后輩們也長大了。人物遷移,逝者將半。也沒能選擇到優(yōu)秀人才和突出官員。我活著時算不了能官,死后還會招來《大車》之譏。至于珥貂衣袞等禮儀方面的問題,四輔六教等文教方面的工作,雖然自知不很勝任,但只要精簡了我的職務,即使責任重大,我還是可以勉力而為的。至于品評人物選擇人才,我最害怕堵塞了人才的道路。雖然我夜以繼日殫精竭慮,多次嘗試,都不成功。我占據(jù)這個職位歲月之久,近世很少有人能比。不僅自己滿懷愧悔,而且還要影響到國家。如今滿朝人物,群才爭妍,可以經(jīng)過廣泛選拔授以此職,自古以來便是如此。我冒犯威嚴陳述這些,希望皇上一定要給予體諒。至敬無文,我就不敢多寫了?!被噬吓鷾柿?。改領中書監(jiān),還參與吏部的一些工作。

  就在這一年,王儉生病了,皇上親臨探視,去世時才三十八歲。吏部尚書王晏在啟文中說到了王儉的喪禮問題,皇上答復說:“王儉年富德盛,志用正隆,豈料暴疾,未有及時救護,便忽然去世,讓我痛酷彌深。艱難的時期,他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情義我們永遠不忘。想來悲切,不能自勝。痛苦又有什么辦法呀?他去了又能有什么辦法呀!”下詔命衛(wèi)軍文武官員及中央機關各部門軍隊儀仗一律停止活動等待舉行葬禮。

  又下詔說:“慎終追遠,是歷朝歷代的通規(guī),褒德紀勛,更是嚴格的常策。已故侍中、中書令、太子少傅、領國子祭酒、衛(wèi)軍將、開府儀同三司、南昌公王儉,體道秉哲,風宇淵曠。從少年時代起,便清譽遠揚。登朝任職以后,更是萬民矚望。皇業(yè)初創(chuàng)時期,他就參與奠基,又協(xié)助君主發(fā)展和鞏固政權;南齊書宏偉的謀略盛大的功德,都將載入史冊刻銘勒石。后來協(xié)助我統(tǒng)治天下,功績卓著。他的忠誠和美德,都是光輝的榜樣。文化教育莊嚴肅穆,百官政務有條不紊。他是令人景仰的大臣,我們對他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和重大的期望。正當他正位論道,不斷糾正帝王的職責,輔弼大化,襄贊隆平之時??上烀谎?,忽焉逝世,這讓我心靈震慟。特追贈王儉太尉,侍中、中書監(jiān)、公等職爵仍舊,賜給符節(jié),加羽葆鼓吹,增加班劍儀仗為六十人。葬禮比照已故太宰文簡公褚淵的先例辦理。冢墓棺奢由官家營辦。謚號為‘文憲公’?!?br />
  王儉沒什么嗜欲,一心撲在國務上,車馬服裝都很樸素,家中沒有留下什么錢財。他的著作手跡,很受當時人看重。少年時撰寫《古今喪服集記》并文集,都在世間傳播。當今皇上受禪,下詔為王儉立碑,降爵為侯,食邑千戶。

  本史作者認為:褚淵、袁粲都接受了宋明帝顧命之托,袁粲既已為劉宋死節(jié),而褚淵便經(jīng)常受到世人的指責。請讓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湯、武的行為,是和堯、舜、伊、呂的心思很不一樣的,也不同于稷、契。除了這些人,其他人的風范就不足為證了。自從金、張世族,袁、楊鼎貴,于是盡忠服義,都由漢氏來決定,華美的文詞受到重視,便起于這個時代。魏氏君臨天下時間短促,沿用前代。也養(yǎng)成了后朝。晉氏登上皇位,跟著干的那幫人,名義上雖說是魏臣,實際上已屬于晉氏,所以主位雖改,臣任如初。從此世祿之盛,已習慣為老標準,而羽儀之隆,也受到人們的羨慕,君臣之節(jié),徒有虛名。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于是便知殉國的感情是有根據(jù)的,而保家的念頭最應關切。于是天下迅速變革,寵貴才能到手,陵闕雖然不同,看上去如同一樣。中行、智伯,未有異遇。褚淵在泰初時期王業(yè)初運時,清正的前途已經(jīng)顯現(xiàn),數(shù)年之間,不愁沒有地位。既然是由于民望所歸而被引用,當然也可以因民望所歸而離開他(宋氏)。給人的爵祿很輕,而要人長期為自己效力,用恩不專,卻要人為自己拼命,這便是做君主的共同誤會,也是一般人的不足。

  贊語:褚公呀褚公,你的道德早已內充。人們的評價雖然不一致,但你的家道照樣興隆。輔世主從容不迫,留下的話柄你可以不聽。文憲呀文憲,你有美好的風儀和輔相的資質。你稱述霸業(yè)王道,理順了各種典禮。兩朝君主都對你寄以厚望,你贏得了宮廷上下的深情厚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