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
九月丙戌大【經(jīng)八月辛夘今在九月】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 十二月乙夘小
十五年丙子【氣余一千一歸余五萬九 朔余二千九百九十六 千四十三 百五十三】正月甲申大【甲辰冬至】 二月甲寅大
三月甲申小 四月癸丑大日食經(jīng)書五月日食杜預得壬子劉孝孫得癸未皆不入蝕限景初厯得癸丑而入蝕限以大衍考之十二年庚午日食后見一閏而杜預無閏故四月癸丑乃春秋五月也姜岌曰其食誤者五此其一也日食黃道璧六度半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經(jīng)九月己夘晦當在十月】
閏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壬戌十四日】十二月己夘小
十六年丁丑【氣余一千 九歸余二 千三朔余二千六百三 十九百三 十七百四】
正月戊申大【十二己酉冬至經(jīng)書】 二月戊寅小
三月丁未大【朔合壬申二】 四月丁丑小【十六丙申二】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十日甲子十】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九日乙夘十】 十二月癸酉大
十七年戊寅【二日氣余 二千六歸 余三萬五朔余七百 百八十二 千四百】
正月癸夘小【四一十八】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寅冬至】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夘大【乙亥九日辛巳十五日】
十八年己夘【氣余三百 歸余六萬八 千朔余一千八八十 五四百七十 一百三十】
正月丁酉大【四庚申冬】 二月丁夘小
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至經(jīng)五月戊寅今在六】七月甲午大【月壬戌夏】 閏月甲子小【至丁亥二十四】八月癸巳大【日癸巳大】 九月癸亥小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夘大
十九年庚辰【暑氣余一千 一歸余一萬 一千朔余一千五百二 十八七百六 十五百二】
正月辛酉大【十三乙丑】 二月辛夘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 六月己丑小【冬至己酉二十】
七月戊午大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年辛巳【氣余一千八 歸余四萬四 千朔余二千六百七十 一八百三十 二百三十】
正月乙夘大【九庚午冬】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 六月癸未大【至經(jīng)五月乙巳今在六】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
二十一年壬午【月氣余二千 六歸余七萬七千朔余七百百一 十四八百九 十九一】
正月庚戌小【十五乙亥】 二月己夘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冬至丁未】
閏月戊申小 五月丁丑大【春分旦日】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谷雨癸丑】
二十二年癸未【十日氣余 三百歸余一 萬一千朔余四 一十七一百 九十】
正月甲戌小【辛巳冬至】 二月癸夘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 八月庚子大【丁未八日】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經(jīng)書朔合丙子八日丁丑】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三年甲申【九日氣 余一歸余五 萬四朔余一千千 六十千二百 六十五百】
正月戊辰大【二十丙戌】 二月戊戌小
三月丁夘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冬至庚寅二十】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二十四年乙酉【五日氣余 一千歸余八 萬七千朔余二千六 八百三三百 二十七百】正月壬戌大【三十六辛】 閏月壬辰小【夘冬至傳二月甲午辛丑
壬寅丙午丁未戊申以閏】 二月辛酉大【差一月壬】
三月辛夘小 四月庚申大【傳三月己丑晦今在四月】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二十五年丙戌【氣余二千五歸余三萬 六朔余二千三百四十 六百二十 一百二十】
正月丙戌大【五丙申冬至丙午二十一】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日甲辰二十】 四月乙夘小【日丁巳三日戊午四日癸酉十九】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日癸亥十三】
二十六年丁亥【日氣余二 百歸余六萬 三千朔余四四 十九六百八 十八】正月辛巳小【百一壬寅】 二月庚戌大【冬至經(jīng)正月己未今在】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夘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乙巳處暑】 閏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旦日秋分】 十一月乙巳大
十二月乙亥大
二十七年戊子【氣余九百 歸余六千 九朔余九十 二百八十 二九】
正月乙巳小【十丁未冬】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夘小 六月壬申大【至庚寅十九】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日乙未二十五】九月辛丑小【日乙巳五日經(jīng)有日無】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月甲戌初六】
二十八年己丑【日氣余一 千七歸余 四萬朔余一千百三 十五四 十九二】
正月己亥小【百六壬子冬至戊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十日丙午】 四月丁夘大【九日戊辰己巳癸酉甲午】五月丁酉大【皆合丙午丁未己酉癸丑】 六月丁夘小【癸亥皆合壬】七月丙申大【午十七日】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壬申七日丁丑十三日經(jīng)有日無月】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二十九年庚寅【氣余二千四 歸余七萬三 千朔余二千三百七十 八一百一十 六百二十】
正月癸巳大【二丁巳冬】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夘大 六月辛酉小【至己丑小】
閏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大【滿旦日秋】
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
三十年辛夘【分氣余一 百歸余一萬 六朔余二千八十 一千四百一 十一十】
正月丁巳大【一癸亥冬】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夘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至傳九月甲午今在十】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大
三十一年壬辰【氣余九百 歸余四萬九 千朔余八二十 四四百七十 七十】
正月壬子小【七戊辰冬】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夘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三十二年癸巳【至氣余一千 六歸余八萬 二千朔余一千百六 十七五百四 十四二】正月丙午小【百三癸酉】 二月乙亥大【冬至癸夘】
閏月乙巳小 三月甲戌大【大寒旦日雨水經(jīng)四月己丑今在】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夘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
十二月庚子大
三十三年甲午【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五 千朔余八百四百 十八百三 十八九】
正月庚午小【十二戊寅】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冬至經(jīng)四月辛巳癸巳今】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夘大【在三月傳八月戊子今】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十二月乙未小【在七月乙巳】
春秋分記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宋 程公說 撰書三
厯書第三
文公元年乙未【氣余一百 歸余五萬八 朔余二一十三 千九百五 千八】正月甲子大【甲申冬至】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日食
經(jīng)書二月癸亥日食大衍在三月杜厯自隱元年至今有三十四閏大衍三十六閏從杜氏則不入蝕限蓋閏法不得其正爾日食黃道危八度太
四月癸巳小【丁巳二十五日】 五月壬戌大【傳辛酉朔差一日】六月壬辰小【戊戌七日】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丁未十八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大【戊午小雪】 閏月己未小
左氏曰扵是閏三月非禮也諸厯是年當置閏而不當在三月故逹厯者譏之所謂歸余扵終蓋言其余數(shù)未盡而已置閏爾
二年丙申【氣余八百 歸余二千一 朔余一千六五十六 百九十九 百九十七】正月戊子大【己丑冬至】 二月戊午小【甲子初七日丁丑二
十日】 三月丁亥大【乙巳十九日】四月丁巳小【己巳十三日】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丁卯十三日】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三年丁酉【氣余一千五 歸余三萬五千 朔余二千百九十九 二百六十八 八百一十
三】
正月壬午大【甲 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乙亥二十五日】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己巳二十三日】
四年戊戌【氣余二千三 歸余六萬八千 朔余八百百四十三 三百三十三 八十九】正月丁丑小【己亥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壬申大暑】
閏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小【癸卯處暑】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旦日壬寅】十二月辛未大
五年己亥【氣余四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五百十五 六百二十七 七十八】正月辛丑小【乙巳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辛亥十日】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 六月戊辰大
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甲申十九日】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六年庚子【氣余七百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一千六八十八 六百九十四 百九十四】
正月乙未大【庚戌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乙亥十四日】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丙寅差】 十二月庚申小【經(jīng)閏十二月傳十一月丙寅今在十二月】
是年末經(jīng)書閏月不告朔以厯法推之未應閏也今而書閏則周閏有所移也今年及哀五年置閏皆以冬焉周閏必以年終以為歸余扵終之義不知閏積分以成月五歳再閏一章而閏當歳終所謂歸余扵終非率以年終也故書以糾之
七年辛丑【氣余一千五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一 七百六十一 八百一十】正月己丑大【乙卯冬至】 二月己未小【經(jīng)三月甲戌今在二
月】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大【丙戌春分】 閏月戊子小【經(jīng)傳四月戊子己丑
今在閏月】 五月丁巳大【谷雨】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小
八年壬寅【氣余二千二 歸余二萬一 朔余二千百七十四 千五十五 四百九十】
正月癸丑大【庚申冬至】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戊申二十九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壬午四日乙酉七日
丙戌八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九年癸卯【氣余三千 歸余五萬四千 朔余五百一十七 一百二十二 七十五】
正月戊申小【乙丑冬至己酉二日乙丑十八日】
二月丁丑大【辛丑二十五日】 三月丁未小【甲戌二十八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經(jīng)九月癸酉今在十月朔】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十年甲辰【氣余七 歸余八萬七千 朔余一千六百二十 一百八十九 百九十一】
正月壬寅大【辛未冬至】 閏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辛卯二十一日】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一年乙巳【氣余一千四 歸余三萬四 朔余一千百六十三 百八十三 三百八十】
正月丙寅小【丙子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甲午三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十二年丙午【氣余二千 歸余六萬三 朔余二千四二百六 千五百五十 百九十六】正月庚申大【辛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子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乙酉處暑】 十月丙戌大【乙卯秋分】
閏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旦日霜降】十二月乙卯小【戊午四日】
十三年丁未【氣余二千九 歸余六千八 朔余二千百四十九 百四十四 一百八十
五】
正月甲申大【丙戌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壬午一日】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經(jīng)十二月己丑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己酉大
十四年戊申【氣余六百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百五十二 九百一十一 六十一】正月己卯小【壬辰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經(jīng)五月乙亥今在四
月】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癸酉二十八日】 七月丙子小【乙卯差杜云日誤】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甲申十日】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五年己酉【氣余一千三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二百九十五 九百七十八 百六十
一】
正月癸酉小【丁酉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朔日食【戊申八日己巳小滿】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昴九度太
閏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旦日夏至】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十六年庚戌【氣余二千一 歸余一萬六千 朔余一百三十八 二百七十二 千六十
六】
正月丁酉小【壬寅冬至】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戊辰五日】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辛未九日】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甲寅二十三日】 十二月辛酉大
十七年辛亥【氣余二千八 歸余四萬九千 朔余二百八十一 三百三十九 千一百
八十二】
正月辛卯大【丁未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癸亥四日】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癸未二十五日】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
十八年壬子【氣余五百 歸余八萬二 朔余二百八十四 千四百六 五十八】正月丙戌小【癸丑冬至】 二月乙卯大【癸未大寒丁丑二十
三日】 閏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旦日雨水】 四月甲申小【經(jīng)五月戊戌今在四
月】 五月癸丑大【經(jīng)六月癸酉今在五
月】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小
十一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
宣公元年癸丑【氣余一千三 歸余二萬 朔余二千百二十七 五千七百 九百八十
七】
正月己酉大【戊午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年甲寅【氣余二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一千千七十 七百六十七 六十三】
正月甲辰小【癸亥冬至經(jīng)二月壬子在正月】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小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小 九月庚子大【乙丑二十六日】十月庚午小【壬申二日乙亥六日】 十一月己亥大【戊辰處暑】
閏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三年乙卯【氣余二千八 歸余二千 朔余七百百一十三 六十一 五十三】
正月戊辰小【旦日冬至】
此年至亦在朔余分未盡不得謂之合朔下仿此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小
六月乙未大 七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 九月甲子小【經(jīng)十月丙戌今在九
月】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小 十二月壬辰大
四年丙辰【氣余五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一千八百十六 一百二十八 百六十八】正月壬戌大【甲戌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jīng)六月乙酉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傳七月戊戌今在六
月】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五年丁巳【歳余一千二 歸余六萬八千 朔余二千百五十九 一百九十五 九百八十
四】
正月丙辰大【己卯冬至】 二月丙戌大
三月丙辰小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壬午夏至】 八月癸未大【壬子大暑】
閏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旦日處暑】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
六年戊午【歳余二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二千六千二 四百八十九 百七十三】正月庚辰大【甲寅冬至】 二月庚戌小
三月己卯大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七年己未【氣余二千七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七百百四十五 五百五十六 四十九】正月乙亥小【己丑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
八年庚申【氣余四百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一千八四十八 六百二十三 百六十五】正月己巳大【乙未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丙申谷雨】 閏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丁卯小滿辛巳十六日壬午十七日戊子二十三日】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己丑二十六日庚寅二十七日】
經(jīng)書七月甲子日食大衍在十月杜預厯自僖公十二年至文公元年五年一閏者二也四年一閏者三也失二閏焉又自文公十六年至宣公十年凡四年一閏者三也又失一閏焉此預據(jù)左氏再失閏之説廢閏以爲厯預是為傳而爲厯非為經(jīng)而爲厯也預厯七月乙未朔不入食限而其甲子晦亦不入食限焉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二也今從大衍日食黃道角五度半
十一月甲午小 十二月癸亥大
九年辛酉【氣余一千一 歸余二萬九 朔余一千五百九十一 百一十七 百五十四】正月癸巳大【庚子冬至】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經(jīng)九月辛酉今在八
月】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癸酉十五日】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十年壬戌【氣余一千九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四 九百八十四 六百七十】正月丁亥大【乙巳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大日食【己巳十四日】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壁七度少
五月丙戌小【癸巳八日】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十一年癸亥【氣余二千六 歸余八萬七 朔余七百百七十七 千五十一 四十六】正月壬午小【庚戌冬至】 閏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小【旦日大寒】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小 七月戊申大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十二年甲子【氣余三 歸余三萬二 朔余四百百八十 百四十五 三十五】正月丙午小【丙辰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經(jīng)六月乙卯傳丙辰辛未在七月杜閏五月以偶之】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戊寅初九日】
十三年乙丑【嵗余一千一 歸余六萬三千 朔余一百二十三 四百一十一 千五百
五十一】
正月庚子大【辛酉冬至】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閏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
十四年丙寅【氣余一千八 歸余六千 朔余一千百六十六 七百六 二百四十】正月甲子小【丙寅冬至】 二月癸巳大
三月癸亥小 四月壬辰大
五月壬戌大【壬申十一日】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十五年丁卯【嵗余二千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千六百九 七百七十三 三百五十
六】
正月戊午大【辛未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小【癸卯十八日辛亥二
十六日】 七月乙卯大【壬午二十八日】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十六年戊辰【氣余三百 歸余七萬二 朔余四百一十二 千八百四十 三十二】正月癸丑小【丁丑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傳三月戊申今在四
月】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戊申小滿】 閏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旦日夏至】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小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七年己巳【嵗余一千 歸余一萬六千 朔余一百五十五 一百三十四 二十一】正月丁丑小【壬午冬至庚子二十四日】二月丙午大【二日丁未經(jīng)有日無
月】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己未十六日】
經(jīng)書六月癸卯日食以大衍考之不入食限其年有食當在五月乙亥朔故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三也乙亥日食黃道胃十三度少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壬午十一日】 十二月辛丑大
十八年庚午【氣余一千七 歸余四萬九 朔余一千百九十八 千二百一 二百三十
七】
正月辛未小【丁亥冬至】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甲戌七日】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壬戌二十六日】
十一月丙寅大 十二月丙申小
成公元年辛未【氣余二千五 歸余八萬二千 朔余百四十一 二百六十八 二千
三百五十三】
正月乙丑大【壬辰冬至】 二月乙未小【辛酉二十七日癸亥
大寒】 三月甲子大【癸未二十日癸巳雨
水】 閏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旦日春分】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
十二月庚申小
二年壬申【氣余二百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二千四十四 五百六十二 四十二】正月己丑大【戊戌冬至】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丙戌二十九日】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壬申十六日癸酉十
七日】 七月丙戌大【己酉二十四日】八月丙辰小【壬午二十七日】 九月乙酉大【庚寅初六日傳云九
月經(jīng)脫字】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丙申十二日】 十二月甲寅大
三年癸酉【氣余九百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一百八十七 六百二十九 一十八】正月甲申小【癸卯冬至辛亥二十八日】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乙亥二
十三日】 三月癸未小
四月壬子大 五月壬午小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丙午二十八日
丁未二十九日】 閏月戊申大【傳十二月甲戌今在
閏月】 十二月戊寅小
四年甲戌【氣余一千 歸余一千九 朔余二千八七百三十 百二十三 百四十七】正月丁未大【戊申冬至】 二月丁丑小
三月丙午大【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經(jīng)四月甲寅今在五月】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五年乙亥【氣余一千四 歸余三萬四 朔余九百百七十三 千九百九十 二十三】正月壬寅小【癸丑冬至】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小 六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己酉十三日】 十二月丁卯小【己丑二十三日】
六年丙子【氣余一百 歸余六萬八 朔余二千七十六 千五十七 三十九】正月丙申大【己未冬至】 二月丙寅小【辛巳十六日】
三月乙未大 四月乙丑小【丁丑十三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壬申九日】七月癸巳大【辛酉夏至】 閏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七年丁丑【氣余九百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一千七一十九 三百五十一 百二十八】正月庚申大【甲子冬至】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經(jīng)八月戊辰今在九月】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小
八年戊寅【氣余一千一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二千百六十二 四百一十八 八百四十
四】
正月甲寅大【己巳冬至】 二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癸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庚戌小 十二月己卯大
九年己卯【氣余二千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九四百五 四百八十五 百二十】正月己酉小【甲戌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閏月丁未小 五月丙子大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丙子一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傳十一月戊申庚申今在十月】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年庚辰【氣余一 歸余二萬七 朔余六百八 百七十九 百九】
正月癸酉小【庚辰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辛巳十一日】 六子庚子大【丙午七日戊申九日
經(jīng)有日無月】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十一年辛巳【氣余八百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一千五十一 八百四十六 七百二十
五】
正月丁卯大【乙酉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己丑二十四日】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六月乙未小
七月甲子大 八月甲午小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十二年壬午【氣余一千五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二百九十四 九百一十三 千八百
四十一】
正月辛酉大【庚寅冬至】 閏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傳五月癸亥今在四月】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
十三年癸未【氣余二千三 歸余三萬 朔余二千百三十七 二百七 五百三十】正月乙酉大【乙未冬至】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大【戊午五日】五月甲申小【丁亥四日】 六月癸丑大【丁卯十五日己巳十
七日】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四年甲申【氣余 歸余六萬三千 朔余六四十 二百七十四 百六】
正月庚辰小【辛丑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傳八月戊戌庚子今在九月】
十月乙巳大 閏月乙亥大【經(jīng)十月庚寅今在閏
月】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五年乙酉【氣余七百 歸余六千五 朔余二百八十三 百六十八 九十五】正月甲辰小【丙午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乙巳三日癸丑十一日】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庚辰十一日】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辛丑三日】 十二月戊辰大
十六年丙戌【氣余一千五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一百二十六 六百三十五 千四百
一十一】
正月戊戌小【辛亥冬至】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辛未五日戊寅十三
日】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朔日食【癸巳二十八日甲午晦】
經(jīng)書朔日得六月之正大衍法不差日食黃道畢九度半稍弱
七月乙未大【戊午二十四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乙亥十二日】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乙丑三日乙酉二十三日】
十七年丁亥【氣余二千二 歸余七萬二 朔余二千百六十九 千六百二 五百二十
七】
正月壬辰大【丙辰冬至】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大【戊辰九日乙酉二十
六日】 閏月庚寅小【壬寅十三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經(jīng)九月辛丑今在八
月】 九月戊午大【傳十月庚午今在九
月】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壬申十六日】
經(jīng)書十二月丁巳朔日食應在十一月大抵春秋閏多差故日食朔不差而月差也日食黃道房初度
十二月丁亥小【乙卯晦傳以為閏月晦蓋春秋時于此歳終置閏也】
十八年戊子【氣余三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二千一十二 九百九十六 二百一十
六】
正月丙辰大【辛酉冬至 庚申初五日庚午十五日辛巳二十六日甲申二十九日傳
言甲申晦差】 二月丙戌小【乙酉朔差】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 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己丑初七日】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丁未二十七日】
襄公元年己丑【氣余七百 歸余四萬九 朔余二百一十五 千六十三 九十二】正月辛亥小【丁卯冬至己亥差】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辛酉十五日】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二年庚寅【氣余一千四 歸余八萬二 朔余一千百五十八 千一百三十 四百八】正月乙巳小【壬申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 閏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庚寅十八日】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庚辰九日己丑十八
日經(jīng)六月字誤】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 十二月己亥大
三年辛卯【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一千二百一 四百二十四 九十七】正月己巳小【丁丑冬至】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壬戌二十六日】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己未二十三日】七月丙寅大【經(jīng)六月戊寅今在七月?lián)髅嗽谇锝?jīng)字誤】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四年壬辰【氣余二千九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二千百四十四 四百九十一 二百一十
三】
正月癸亥大【壬午冬至】 二月癸巳小【經(jīng)三月己酉今在二
月】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 七月庚申大【戊子二十九日】八月庚寅大【辛亥二十二日】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己丑大 閏月戊午小
五年癸巳【氣余六百 歸余一千七 朔余一千四十七 百八十五 九百二】正月丁亥大【戊子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小
九月癸未大【丙午二十四日】 十月癸丑小
十一月壬午大【甲午十三日】 十二月壬子小【辛未二十日】
六年甲午【氣余一千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二千三百九十 八百五十三 一十八】正月辛巳大【癸巳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壬午二日乙未十五日丁未二十七日】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小
十二月丙午大【丙辰十一日】
七年乙未【氣余二千一 歸余六萬七 朔余一千百三十三 千九百十九 九十四】正月丙子小【戊戌冬至】 二月乙巳大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大 六月甲辰小
七月癸酉大 八月癸卯小
閏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經(jīng)傳十月庚戌壬戌
今在九月】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丙戌十七日】
八年丙申【氣余二千八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七百百七十六 二百一十三 八十三】正月庚子小【癸卯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小 四月戊辰大【庚辰十三日庚寅二
十三日】 五月戊戌小【甲辰初七日】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九年丁酉【氣余五百 歸余四萬四 朔余一千八七十九 千二百八十 百九十九】正月甲午大【己酉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辛酉三十日】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癸未二十三日】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庚午十一日甲戌十
五日】 十一月己丑大【己亥十一日】十二月己未小【經(jīng)己亥差傳癸亥五日戊寅二十日】
左傳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隂阪侵鄭杜預注以長厯叅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閏月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閏月當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爲閏則后學者自然轉日爲月晉人三畨四軍更攻鄭門門各五日晉各一攻鄭三受敵欲以苦之癸亥去戊寅十六日以癸亥始攻攻鄭五日凡十五日鄭故不服而去明日戊寅濟于陰阪復侵鄭外邑
十年戊戌【氣余一千三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三千百二十二 三百四十七 一十五】正月戊子大【甲寅冬至】 二月戊午大
三月戊子小【癸丑二十六日】 四月丁巳大【戊午二日丙寅十日】閏月丁亥小【經(jīng)傳五月庚寅甲午今在閏月】
五月丙辰大【傳六月庚午今在五月】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傳八月丙寅今在七月】八月乙酉小【傳九月己酉今在八
月】 九月甲寅大【傳十月戊辰今在九
月】 十月甲申小【傳十一月己亥丁未
今在十月】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
十一年己亥【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六 朔余二千六十五 百四十一 七百四】正月壬子大【己未冬至】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大【己亥十九日】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己未初十日丙子二十七日】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甲戌二十六日】十月戊寅大【丁亥十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戊寅二日庚辰四日壬午六日己丑十三日】
十二年庚子【氣余二千 歸余五萬三 朔余九八百八 千七百八 百八十】正月丁未小【甲子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十三年辛丑【氣余五百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一千一十一 七百七十五 八百九十
六】
正月辛丑大【庚午冬至】 閏月辛未小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小
六月戊戌大 七月戊辰小
八月丁酉大 九月丁卯小【庚辰十四日】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
十二月乙未大
十四年壬寅【氣余一千二 歸余三萬 朔余一千五百五十四 二千九百 百八十五】正月乙丑大【乙亥冬至】 二月乙未小朔日食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女十度半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小【己未二十六日】
五月癸亥大 六月癸巳小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癸卯【氣余一千九 歸余一萬三千 朔余二百九十七 一百三十六 千七百
一】
正月己未大【庚辰冬至】 二月己丑小【己亥十一日】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小 六月丁亥大
七月丁巳小日食
經(jīng)書八月丁巳日食大衍得七月朔閏法差也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四也日食黃道井三度強
八月丙戌大 九月丙辰小
十月乙酉大 閏月乙卯小
十一月甲申大【經(jīng)十一月癸亥今在閏十月及十二月】
十二月甲寅小
十六年甲辰【氣余二千 歸余六千 朔余二千七百四十 四百三十 三百九十】正月癸未大【乙酉冬至】 二月癸丑小【經(jīng)三月戊寅今在二
月】 三月壬午大
四月壬子大【經(jīng)五月甲子今在四月】五月壬午小【傳六月庚寅今在五
月】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 十二月戊申大
十七年乙巳【氣余四百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四百四十三 四百九十七 六十六】正月戊寅小【辛卯冬至】 二月丁未大【庚午二十四日】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甲午二十二日】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丙午【氣余一千 二歸余七萬 二千朔余二百八 十六五百 六十四
千五百】
正月壬申大【八十二甲】 二月壬寅小
三月辛未大 四月辛丑小
五月庚午大 六月庚子小
閏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小
八月戊辰大 九月戊戌小【申冬至傳十月丙寅
今】 十月丁卯大【在九月傳十一月丁
卯朔己卯乙酉今】 十一月丁酉小【在十月傳十二
月戊戌己亥壬寅甲】 十二月丙寅大
十九年丁未【辰在十一 月氣余一千 九歸余一萬五千朔 余一千百 二十九八
一】
正月丙申小【辛丑冬至傳二月甲寅今在正月】
二月乙丑大 三月乙未大【傳四月丁未今在三
月】 四月乙丑小【傳五月壬辰晦今在
四月二十八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經(jīng)七月辛卯今在六月】七月癸巳大【經(jīng)傳八月甲辰丙辰
今在七月】 八月癸亥小【甲辰差丙辰差】
九月壬辰大 十月壬戌小
十一月辛卯大 十二月辛酉小
二十年戊申【氣余二千六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二百七十二 九百二十五 千三百
八十七】
正月庚寅大【丙午冬至辛亥二十二日】二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庚申初三日】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小 十月丙辰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黃道軫二度太
十一月丙戌小 十二月乙卯大
二十一年己酉【氣余三百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四七十五 九百九十二 百六十
三】
正月乙酉小【壬子冬至】 二月甲寅大
閏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小 五月壬子大
六月壬午小 七月辛亥大
八月辛巳小 九月庚戌大朔日食十月庚辰小朔日食
經(jīng)書九月庚戌朔日食十月庚辰朔日食以大衍考之九月朔入老象上爻沾黃道當食日食黃道翼九度太十月朔入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黃道角四度弱
十一月己酉大 十二月己卯小
二十二年庚戌【氣余一千一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百一十八 二百八十六 一百
五十二】
正月己酉小【丁巳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五月丁未小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己巳二十五日】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丁巳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
二十三年辛亥【氣余一千八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百六十八 三百五十三 一千
二百六十八】
正月癸卯大【壬戌冬至】 二月癸酉小朔日食【經(jīng)朔壬申定朔癸酉九百六十分】
經(jīng)書二月癸酉朔日食大衍考之入少象初爻日食黃道女二度少
三月壬寅大【己巳二十八日】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己卯初十日】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小【乙亥初七日】
十一月戊戌大 十二月戊辰小
閏月丁酉大
二十四年壬子【氣余二千 歸余一千六 朔余九百六百四 百四十七 五十七】正月丁卯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申大
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小 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朔日食 八月癸巳大朔日食【定朔癸巳】
經(jīng)書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癸巳朔日食大衍考之七月入少象初爻食限日食黃道井二十一度半強八月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黃道星二度弱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二十五年癸丑【氣余三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二千百七 七百一十四 七十三】正月辛酉大【癸酉冬至】 二月辛卯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甲戌十一日乙亥十七日丁丑十九日辛巳二十三日丁亥二十九日】六月己丑小【壬子二十四日】 七月戊午大【己巳十二日杜云經(jīng)
書八月誤】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甲午初八日】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大
二十六年甲寅【氣余一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一百千五十 七百八十一 四十九】正月丙辰小【戊寅冬至】 二月乙酉小【庚寅六日辛卯七日
甲午十日】 三月甲寅大【定朔】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辛亥大暑壬午旦日】 閏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傳十二月乙酉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庚戌小
二十七年乙卯【氣余一千七 歸余一萬一 朔余二百九十三 千七十五 千八百
七十八】
正月己卯大【癸未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甲辰二十七日丙午二十九日】
六月丁未大【一日丁未二日戊申八日甲寅十日丙辰十六日壬戌二十一日丁卯二十二日戊辰二十四日庚午二十六日壬申】 七月丁丑小【二日戊寅四日庚辰
五日辛巳六日壬午九日乙酉】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五日庚辰六日辛巳】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朔日食
經(jīng)書十二月乙亥朔日食以大衍考之在十一月蓋春秋厯失閏也左氏曰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姜岌曰交會應在此月不為再失閏也岌蓋以十一月推之而得其正左氏以十二月求之而過言其失閏也杜預牽合左氏而頓置兩閏以為長厯詭聽駭俗預蓋爲傳而為厯非爲經(jīng)而爲厯也日食黃道氐七度強
十二月甲辰大
二十八年丙辰【氣余二千五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百三十六 一百四十二 九百
五十四】
正月甲戌小【戊子冬至】 二月癸卯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丙辰十七日】十一月己巳大【七日乙亥十九日丁亥二十五日癸巳】
十二月己亥小【乙亥朔誤乙字甲寅十七日乙未差乙爲巳】
二十九年丁巳【氣余二百 歸余三萬七 朔余二三十九 千二百九 千七十】正月戊辰大【甲午冬至】 二月戊戌小【癸卯六日】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庚午五日】 閏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乙未二日】十月癸亥大【庚寅二十八日】 十一月癸巳小【乙卯二十三日】十二月壬戌大【己巳初八日】
三十年戊午【氣余九百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七八十三 七百三 百五十九】正月壬辰大【己亥冬至】 二月壬戌小【癸未二十二日晉悼
夫人食輿人城杞者】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十五日乙亥二十八日戊子】
五月庚寅大【四日癸巳五日甲午】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十二日庚子十三日辛丑十四日壬寅十五日癸卯十七日乙巳二十五
日癸丑】 八月己未小【六日甲子十一日己
巳】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己未【氣余一千七 歸余五萬三 朔余一百二十五 千五百七十 千八百
七十五】
正月丙戌大【甲辰冬至】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辛巳二十八日】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癸巳十一日己亥十七日】十月壬子大【癸酉二十二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宋 程公說 撰書四
厯書第四
昭公元年庚申【氣余二千四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百六十八 六百三十七 九百
五十一】
正月辛巳小【己酉冬至十五日乙未】閏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傳三月甲辰今在二月】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卯小【傳五月庚辰癸卯今在四月】
五月戊申大【經(jīng)六月丁巳今在五月】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己酉初四日】 十二月乙亥大【傳甲辰朔庚戌俱差】
二年辛酉【氣余一百 歸余一萬九千 朔余六七十一 九百三十一 百四十】正月乙巳小【乙卯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卯小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壬寅旦日】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
三年壬戌【氣余九百 歸余六萬二千 朔余一千七一十四 九百九十八 百五十六】正月己亥大【癸卯冬至丁未初九日】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卯小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閏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四年癸亥【氣余一千六 歸余六千二 朔余一千四百五十七 百九十二 百四十五】正月癸亥大【乙丑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丙午十六日】七月庚申大【傳八月甲申今在七月】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二十六日癸丑二十八日乙夘】
五年甲子【氣余二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千五千四百 三百五十九 百六十一】正月丁巳大【庚午冬至】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戊辰十四日】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小 十二月壬午大
六年乙丑【氣余二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六百百三 四百二十六 三十七】正月壬子小【丙子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二日壬子傳曰鑄刑書之歳二月或夢伯有曰壬子余將殺帶】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戌初八日】 閏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十月丁未小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
七年丙寅【氣余八百 歸余一萬五 朔余三百四十六 千七百二十 二十六】正月丙子小【辛巳冬至癸巳十八日】二月乙巳大【戊午十二日】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奎十一度太稍強奎爲魯分士文伯所謂去衛(wèi)地如魯?shù)卣咭?br />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卯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戊辰二十七日】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辛酉二十一日】十一月辛未小【癸未十三日】 十二月庚子大【癸亥二十四日】
八年丁卯【氣余一千五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一千百八十九 七百八十七 四百四十】
正月庚午大【丙戌冬至】 二月庚子小
三月己巳大【甲申十六日】 四月己亥小【三日辛丑二十五日
辛亥】 五月戊辰大
六月戊戌小 七月丁卯大【初八日甲戌十一日
丁丑】 八月丁酉小【庚戌十四日】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壬午十八日】 十二月乙未小
九年戊辰【氣余二千三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二 八百五十四 五百五十
八】
正月甲子大【辛卯冬至】 二月甲午小【庚申二十七日】
三月癸亥大 閏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十二月己未小
十年己巳【氣余三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二千二十五 一百四十八 百四十七】正月戊子大【丁酉冬至】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傳五月庚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戊子初四日】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
十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
十一年庚午【氣余七百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二百七十八 二百一十五 二十三】正月癸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丙申十五日】 四月辛亥大【丁巳初七日】五月辛巳小【甲申四日】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己亥二十一日】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丁酉二十日】 十二月丁未大
閏月丁丑大
十二年辛未【氣余一千五 歸余一千 朔余一百二十一 五百九 十二】正月丁未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壬午十日】
九月癸卯小 十月壬申大【定朔丙申二十五日
丁酉二十六日】 十一月壬寅小
十二月辛未大
十三年壬申【氣余二千三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一百六十四 五百七十八 千一百
二十八】
正月辛丑小【壬子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大【乙卯十七日丙辰十八日癸亥二十五日】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丙寅二十九日】八月戊辰小【辛未四日壬申五日癸酉六日甲戌七日】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卯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
十四年癸酉【氣余三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二千三千七 六百四十三 百四十四】正月乙未大【丁巳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閏月壬戌小
八月辛卯大【傳九月甲午今在八月】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甲戌【氣余七 歸余一萬九 朔余一千九百一十 百三十七 百三十三】
正月己未大【癸亥冬至經(jīng)二月癸酉今在正月】
二月己丑小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小 五月丁巳大朔日食【傳六月乙丑今在五月】
經(jīng)書六月丁巳朔日食大衍考之在五月蓋春秋置閏后天也日食黃道胃十四度太強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傳八月戊寅在七月】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大
十六年乙亥【氣余一千四 歸余四萬 朔余百五十三 四千四 九】
正月甲寅小【戊辰冬至】 二月癸未大【丙申十四日】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己亥二十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十七年丙子【氣余二千一 歸余七萬七 朔余一千百九十六 千七十一 一百二十
五】
正月戊申小【癸酉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大 閏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經(jīng)書六月甲戌朔日食按大衍是年閏五月六月朔乙巳非食限五月丙午朔日食黃道婁四度太其甲戌則九月朔名也而亦不入食限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五也是月也魯太史以爲夏之四月而季平子以為非正陽之月也此平子必有所考而言之足明乎食朔之誤也是魯太史之誤非春秋之誤也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傳九月丁卯今在八
月】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丁丑【氣余二千九 歸余三萬三 朔余八百百三十九 百六十五 一十四】正月壬申小【戊寅冬至】 二月辛丑大【乙亥十五日】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丙子七日戊寅九日壬午十三日】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九年戊寅【氣余六百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一千四十二 四百三十二 九百三十】正月丙寅大【甲申冬至】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戊辰五日乙亥十二日己卯十六日】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大
二十年己卯【氣余一千三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百八十五 四百九十九 六】
正月辛酉小【己丑冬至】
傳書二月己丑日南至大衍氣同而朔差正與僖公五年辛亥南至同類蓋自入春秋即差一月故進退其日以晦為朔耳杜預謂當言正月己丑朔時史失閏故傳書以正厯此乃僖辛亥朔冬至爲説不知其失初不在是也春秋閏在八月
二月庚寅大 閏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傳六月丙申癸卯丙辰丁巳今俱在五月】
六月戊午小【朔合七月】 七月丁亥大【傳八月辛亥今在七
月】 八月丁巳小【閏月戊辰差】
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戊辰十三日】十一月乙酉大【辛卯七日】 十二月乙卯小
二十一年庚辰【氣余二千一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百二十八 七百九十三 二千
七百三十五】
正月甲申大【甲午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丙申十四日壬寅二十日】六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七月壬午小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不差日食黃道井十三度弱
八月辛亥大【乙亥二十五日】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丙寅十七日】 十一月庚辰小【癸未四日丙戌
七日】 十二月己酉大
二十二年辛巳【氣余二千八 歸余六萬二 朔余八百七十一 千八百六十 百一十
一】
正月己卯小【己亥冬至】 二月戊申大【甲子十七日己巳二
十二日】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乙丑十九日戊辰二十二日】
五月丁丑小【庚辰四日】 六月丙午大【丁巳十二日壬戌十七日癸亥十八日乙丑二十日丙寅二十一日辛未二十六日乙亥三十日】
七月丙子小【戊寅三日辛卯十六日壬辰十七日】
八月乙巳大【辛酉十七日己巳二十五日庚午二十六日辛未二十七日】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小【丁巳十三日庚申十
六日】 閏月甲戌大【傳十一月乙酉己丑
今在閏月】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庚戌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朔日食【傳閏月辛丑今在十二月】
是年傳有閏月辛丑在年求經(jīng)書日食與大衍合杜氏以傳有庚戌及辛丑遂謂十二月朔癸卯不知癸卯不入食限也日食黃道箕四度半強
二十三年壬午【氣余五百 歸余六千一 朔余七十四 百五十四 五百】
正月癸卯小【乙巳冬至壬寅朔癸卯丁未庚戌癸丑俱合】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乙酉十五日】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壬午十三日癸未十四日丙戌十七日己丑二十日庚寅二十一日甲午
二十五日】 七月庚子小【戊申九日丙辰十七日甲子二十五日丙寅二十七日戊辰晦】 八月己巳大【乙未二十七日丁酉
二十九日】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申十七日】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二十四年癸未【氣余一千三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百二十七 二百二十一 一千
六百一十八】
正月丁酉大【庚戌冬至辛丑戊午合】二月丁卯小【丙戌二十日】三月丙申大【庚戌十五日】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厯不差日食黃逍胃四度半強
六月乙丑小【壬申八日】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經(jīng)八月丁酉今在九
月經(jīng)有日無月】 十月癸亥小【癸酉十一日甲戌十
二日】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
二十五年甲申【氣余二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二千千六十 二百八十八 七百三十
二】
正月辛卯大【乙卯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大
五月庚寅小 六月己未大
閏月己丑小 七月戊午大【上辛初四日季辛二
十四日】 八月戊子小【經(jīng)傳九月戊戌己亥
今在八月】 九月丁巳大【經(jīng)傳辛酉戊辰壬申
今在九月】 十月丁亥小【經(jīng)十一月己亥今在
十月】 十一月丙辰大【傳十二月庚辰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六年乙酉【氣余二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二八百三 五百八十二 千四百
二十一】
正月乙卯大【庚申六日冬至】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戊午六日戊辰十六日】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己巳十七日庚午十八日丙子二十四日丁丑二十五日庚辰二十八日
辛巳二十九日】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庚申九日】 十月辛巳大【丙申十日辛丑二十
日】 十一月辛亥小【辛酉十一日癸
酉二十三日甲戌二十四日】 十二月庚辰大【癸未四日】
二十七年丙戌【氣余一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四百百六 一百四十九 九十七】正月庚戌小【丙寅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己未十四日】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十八年丁亥【氣余一千二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百四十九 七百一十六 一千
六】
正月甲辰大【辛未冬至】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卯大 閏月癸酉小【經(jīng)四月丙戊今在閏
月】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癸巳二十三日】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九年戊子【氣余一千九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百九十二 五千一十 三百二】正月戊辰小【丙子冬至】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己卯十三日】 四月丁酉小【庚子四日】五月丙寅大【庚寅二十五日】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三十年己丑【氣余二千七 歸余五萬八 朔余二千百三十五 千七十七 四百一十
八】
正月壬戌大【辛巳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jīng)六月庚辰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大
九月己未小 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傳十二月己卯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丁亥大 閏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庚寅【氣余四百 歸余一千三 朔余二千三十八 百七十五 一百七】正月丙戌大【丁亥冬至】 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卯小【丁巳三日】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尾十二度半強
三十二年辛卯【氣余一千一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百八十一 四百三十八 五百
八十三】
正月辛巳小【壬辰冬至】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己丑十四日】 十二月乙巳大【己未十五日】
定公元年壬辰【氣余一千九 歸余六萬七 朔余一百二十四 千五百五 千二百
九十九】
正月乙亥小【丁酉冬至辛巳七日庚寅十六日】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卯小【癸亥二十一日戊辰二十六日】
七月壬申大【癸巳二十二日】 八月壬寅小
閏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
二年癸巳【氣余二千六 歸余一萬七 朔余九百百六十七 百九十八 八十八】正月己亥小【壬寅冬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傳四月辛酉今在三月】四月丁卯大【經(jīng)五月壬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三年甲午【氣余三 歸余四萬三千 朔余二千百七十 八百六十六 一百四】正月癸巳大【戊申冬至】 二月癸亥小【辛卯二十九日】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大
四年乙未【氣余一千一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一百一十三 九百三十三 百八十】正月戊子小【癸丑冬至】 二月丁巳大【癸巳正月初六日】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閏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巳
卯二十八日庚辰二十九日】 十二月壬午小
五年丙申【氣余一千八 歸余二萬二 朔余二千百五十六 百二十七 九百九十】正月辛亥大【戊午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室四度半強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申十八日】 七月己酉小【壬子四日】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乙亥二十八日】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己丑十三日庚寅十四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六年丁酉【氣余二千五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九百百九十九 二百九十四 八十五】正月丙午小【癸亥十八日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己丑十六日】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大 八月癸酉小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
七年戊戌【氣余三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二千百三 三百六十一 一百一】正月庚子大【己巳冬至】 閏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傳十一月戊午今在十月】十一月乙丑大【己巳五日】十二月乙未小
八年己亥【氣余一千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一千四百五 六百五十五 七百九十】
正月甲子大【甲戌冬至傳己丑辛卯今在正月】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戊辰八日】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辛卯二日壬辰三日癸巳四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九年庚子【氣余一千七 歸余六萬二 朔余二千百八十八 千七百二十 九百六】正月戊午大【己卯冬至】 二月戊子大
三月戊午小 四月丁亥大【戊申二十二日】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丙戌大
七月丙辰小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閏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十年辛丑【氣余二千五 歸余六千 朔余二千五百三十一 三十六 百九十五】正月壬午大【申午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丁巳九日】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一年壬寅【氣余二百 歸余三萬九 朔余六百三十四 千八十三 七十一】正月丁丑小【庚寅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十二年癸卯【氣余九百 歸余七萬二 朔余一千七七十七 千一百五十 百八十七】正月辛未大【乙未冬至】 二月辛丑小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閏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癸亥二十七日】十月丙寅大
經(jīng)書十有一月丙寅朔日食在大衍為十月朔其年當閏而春秋置在嵗終故差一月也日食黃道角六度太強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十三年甲辰【氣余一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一千七百二十 四百四十四 四百七十
六】
正月乙未大【庚子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丁未十八日】 十二月庚申小【辛未十二日】
十四年乙巳【氣余二千四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二百六十三 五百一十一 千五百
九十二】
正月己丑大【乙巳冬至】 二月己未小【辛巳二十三日】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
十五年丙午【氣余一百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六百六十六 五百七十八 六十八】
正月甲申小【辛亥冬至經(jīng)二月辛丑今在正月】
二月癸丑大 三月癸未小
閏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辛亥一日壬申二十二日】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壬申二十三日】 八月庚辰小朔日食經(jīng)書朔得八月之正日食黃道星三度太強
九月己酉大【丁巳九日戊午十日】 十月己卯大【辛巳三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哀公元年丁未【氣余九 歸余二萬四千 朔余三百百九 八百七十二 五十七】正月戊申小【丙辰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辛巳六日】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二年戊申【氣余一千六 歸余五萬七千 朔余一千百五十二 九百三十五 四百七十
三】
正月壬寅大【辛酉冬至】 二月壬申小【癸巳二十二日】
三月辛丑大 四月辛未小【丙子六日】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乙酉十六日】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甲戌六日】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 十二月丁卯小
閏月丙申大
三年己酉【氣余二千三 歸余一千二 朔余一千七百九十五 百三十三 百六十二】正月丙寅小【丙寅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甲午一日】五月甲子大【辛卯二十八日】 六月甲午小【癸卯十日】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癸卯十二日癸丑二
十二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四年庚戌【氣余九 歸余三萬四 朔余一千一十八 千三百二 百七十八】正月庚申大【壬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戌二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辛丑十四日】七月丁巳大【庚午十四日】 八月丁亥小【甲寅二十八日】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小 十二月乙酉大
五年辛亥【氣余八百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三百四十一 三百六十七 五十四】正月乙卯小【丁丑冬至】 二月甲申大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閏月辛亥小【經(jīng)九月癸酉今在閏月】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大
六年壬子【氣余一千五 歸余一萬六 朔余四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 十三】正月己卯小【壬午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戊辰二十三日】七月丙子小【庚寅十五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丁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七年癸丑【氣余二千三 歸余四萬三千 朔余一千百二十七 七百二十八 一百五十
九】
正月癸酉小【丁亥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己酉十日】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八年甲寅【氣余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二千二三十 七百九十五 百七十五】正月丁卯大【癸巳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閏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癸亥二日】
九年乙卯【氣余七百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九七十三 八十九 百六十四】正月辛卯大【戊戌冬至】 二月辛酉小【甲戌十四日】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
十年丙辰【氣余一千五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百一十六 一百五十六 四十】正月丙戌小【癸卯冬至】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戊戌十四日】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一年丁巳【氣余二千二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七百五十九 二百二十三 千二百
五十六】
正月庚辰小【戊申冬至】 閏月己酉大
二月己卯小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壬申二十五日甲戌
二十七日】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二年戊午【氣余三千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八百八十八 三百一十七 四十五】正月甲辰小【癸丑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甲辰三日】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丙辰夏至】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丁亥秋分】十一月己亥大【戊午霜降】 十二月己巳小【戊子小雪】經(jīng)書十有二月螽郭綱曰仲尼曰火伏而后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然則螽之書也圣人非専以記異亦以著司厯之妄也一行日度議曰哀公十一年當置閏而失之十二年建戌之月己亥朔先寒露三日日在亢五度其時大火未伏至霜降五日始潛在日下乃月令蟄蟲咸俯焉然則周之十二月當建亥而彼以建戌為十有二月此其所以螽也今以大衍推之建戌月大余三十五小余一千七百七十五命得己亥朔入秋分日在亢去大火尚一次火未伏而尚螽是合乎夫子之言也然以己亥為十二月朔則今年五月經(jīng)書甲辰不合恐非失一閏也
十三年己未【氣余七 歸余六萬二千 朔余二千九百五 五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正月戊戌大【己未冬至】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丙子十一日乙酉二十日丙戌二十一日丁亥二十二日】 七月乙未大【辛丑七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閏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十四年庚申【氣余一千四 歸余五千八 朔余一千百四十八 百七十八 六百五十】正月壬戌大【甲子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庚戌二十日】五月庚申大朔日食胃十四度【壬申十一日庚辰二十一日】六月庚寅小【甲午五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辛丑十三日】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十五年辛酉【氣余二千一 歸余三萬八千 朔余二百九十一 九百四十五 千七百
六十六】
正月丙辰大【己巳冬至】 二月丙戌小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
十六年壬戌【氣余二千九 歸余七萬二 朔余八百百三十四 千一十二 四十二】正月辛亥小【甲戌冬至二十九日己卯】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六【己丑十一日】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閏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八月丁未小 九月丙子大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十七年癸亥【氣余六百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五百三十七 三百六十八 三十一】正月乙亥小【庚辰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己卯八日】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辛巳十二日】 十二月己亥大
十八年甲子【氣余一千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一千三百八十 三百七十三 六百四十
七】
正月己巳大【乙酉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十九年乙丑【氣余二千一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二百二十三 四百四十二 千七百
六十三】
正月癸亥大【庚寅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閏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二十年丙寅【氣余二千八 歸余二萬四千 朔余二百六十六 七百三十四 千四百
五十二】
正月丁亥大【乙未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二十一年丁卯【氣余五百 歸余五萬七 朔余五百六十九 千八百一 二十八】正月壬午小【辛丑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
閏月丙子大
二十二年戊辰【氣余一千三 歸余一千 朔余二百百一十二 九十五 一十七】正月丙午小【丙午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丁卯二十七日】 十二月庚午大
二十三年己巳【氣余二千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一五十五 一百六十二 千三百
三十三】
正月庚子小【辛亥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壬辰二十五日】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二十四年庚午【氣余二千七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百九十八 二百二十九 二千
四百四十九】
正月甲午大【丙辰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大
閏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二十五年辛未【氣余五 歸余一萬五 朔余二千一百一 百二十三 百三十八】正月戊午大【辛酉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二十六年壬申【氣余一千二 歸余四萬三 朔余二百四十四 千三百九十 百一十
四】
正月癸丑小【丙寅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辛巳四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
二十七年癸酉【氣余一千九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百八十七 六百五十七 一千
三百三十】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己亥二十四日】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甲戌旦日】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書五
天文書
易系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見乎上而吉兇應乎下圣人因而象之蓋自庖犧氏之王天下仰觀象于天至帝顓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際備矣堯復育重黎之后是為羲和命以出納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時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雖二典質略存其大法而周旋乎天理審察乎天度既精且宻其在夏世羲和?掌未之有改至扵殷周二氏世司天地而制莫詳扵周寅亮天地燮理隂陽屬之論道經(jīng)邦之三公又立六卿法天地四時以治事地與四時皆本乎天則尊之曰冢宰大司徒測景求中馮相氏掌歳月辰日星之位辨四時之序而保章氏又掌五物而詔救政訪序事由是言之古之天文是有二道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與夫測景占候先其妖祥以備豫茲其能成天下之大順致天下之大利使之和同無間歟占天之家牽合取應學者不道也周衰天理之學弗明圣人作春秋書日食星變以示警戒不言事應按經(jīng)書魯十二君與內(nèi)大夫行事甚詳扵他國君大夫興亡治亂亦可槩見惟三辰五星災變之異該扵天道則志內(nèi)加詳志外甚略春秋災變甚矣不可勝書舉魯以見之也爲天下書非爲一魯書也春秋雖因魯史而作然天地乖謬萬物變異豈獨魯之辠哉自災異而言甚者莫過扵日食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表也而有食之則災咎之異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應弗克畏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jīng)所書或妾婦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移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防隂盛之證無用拘拘然泥其事應而強求合也嗚呼春秋之時逺矣而推之以厯筭雖千歳之日食之正否可坐而致也不依交限者間有之焉而行有常度者居多則災而非異矣然每食必書示后世遇災而懼之意也若傳載齊晏子止景公之禳彗星楚莊王之弗禜赤云皆知道者語此不可不識諸歳星所在傳有明文考之汲冢師春紀述為詳謂歳星每歳而成一分積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shù)則為超辰之限前后推繹數(shù)之可知故余首志春秋所書日食星變以明圣人之防而采傳所載附列下方以存史氏之舊用見春秋非圣人莫能修之學者得以覽觀焉
日食總三十六
書日書月書朔者二十有六
桓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據(jù)厯八月壬辰朔食星初二千
七分太】
張冑元曰當交之中月掩日不能畢盡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時則月在日內(nèi)掩日便盡其食乃既按大衍課春秋日食視諸厯最宻今法皆本大衍
莊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
社【據(jù)厯閏六月辛未朔食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二十有六年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度
少】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據(jù)厯
日庚午朔食翼十八度少】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食翼 大衍厯七度 九月朔】文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食昴九度太】
成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食畢九度半】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一月丁
巳在房初度】
襄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女十度半】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食軫二度太】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食翼九度太】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日在角四度弱非食限】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女二度
少】
二十有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食井二十一度
半強】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日在星二度弱非食限】
按厯法前月日有食之既則后月不當再食而春秋有之三傳以下未有説也今以厯法推筭之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日食翼九度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日食井二十一度則入食限庚辰日在角四度及癸巳日在星二度弱不入食限焉一行曰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數(shù)求則無以稽厯數(shù)之防宻
也若皆可以常數(shù)求則無以知政教之休咎也今不入食限而食焉政教使之然也
二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乙
亥朔食氐七度強】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食奎十一度太】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朔食冑十四度
太強】
十有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據(jù)厯甲戌九月朔五月丙
午朔婁四度太入食限】
二十有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食井十三度弱】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箕四度
半強】
二十有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冑四度半強】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二
度半強】
定五年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室四度半強】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月丙寅
朔食角六度太強】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食星三度太強】
書日書月不書朔者七
隱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據(jù)厯三月己巳朔食室十二度少】僖十有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庚午朔食胃一
度】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三月癸亥朔食危八度太】
宣八年七月申子日有食之既【杜厯甲子七月晦日食失據(jù)大衍厯
十月甲子朔食角五度半】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據(jù)厯四月丙辰朔食壁七度少】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癸卯晦不入食限五
月乙亥朔食胃十三度少】
襄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據(jù)厯八月無丁巳七月一
日也食井三度強】
書月書朔不書日者一
桓十有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一月庚午日食氐四度】
書月不書日不書朔者二
莊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壬子朔食胃十二度少不日不朔焉
厯失之也】
僖十有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四月癸丑朔食壁六度半】
星災緫四
隕星一
莊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恒星不見月之霸也月霸常在?望之中是月也以厯法推之大余二十三命丁亥五日辛卯月未霸也而恒星隱焉其大星也星隕如雨其防星也漢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星隕如雨天文志曰王者失勢諸侯圖霸之象
星孛三
文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與彗相似而不同彗如帚而芒直上孛如彗而圜其芒四出而氣孛孛然彗與孛固二也傳者一之非也孛水星之變也五星不書而孛書五星正而孛變書其變不書其正也有星孛兵逆之證以李淳風秘筭推之孛日行六十二分度之七凡三千二百三十四日有竒而周天文公十四年七月丙子朔孛歴二百二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五起室初除之孛在角十度四十五分角去北斗之杓近焉是以孛在角而入于北斗孛循二十八宿而伏行其伏正也其見變也循二十八宿而行正也入于北斗變也
昭十有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士文伯曰日月之會是謂辰然東方獨以寅卯辰名焉有星孛于大辰是孛于東方寅卯辰之辰也東方之辰角亢位焉以李淳風秘筭歩之昭公十七年冬十月癸卯朔孛歴二百一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十二入角一度十二分以其在角是以謂孛于大辰也終冬之月猶在角十一度諸傳皆謂孛于大火然夀星之次角亢居辰為大辰大火居卯非辰名也諸傳之誤李淳風厯法足以證之
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星孛不以天紀而以東方紀焉用春秋厯十一月癸巳朔孛歴一百七十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入張六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其朔日在角一度一百分度之十五其旦井十一度南方中自丁夜至旦孛皆見于東方故公羊曰見于旦是也以大衍厯推之癸巳乃十月朔而十一月朔為癸亥孛歴一百七十三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七入氐九度亦爲東方云
彗星
昭二十六年傳齊有彗星【出齊之分野】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祗取誣焉天地不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君無穢徳又何禳焉若徳之穢禳之何損詩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徳不回以受方國君無違徳方國將至何患扵彗詩曰我無所監(jiān)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爲無能補也公説乃止
赤云
哀六年是歳也有云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日為人君妖氣守之故以為當王身云在楚上唯楚見之故禍不及他國】若禜之可移扵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遂弗禜
歳星所在
春秋歳星所在傳有明文今欲求之別為新術按三統(tǒng)厯法歳星一年而行一次一次分為一百四十四分其實歳星一年而行一百四十八分然則每歳而成一分一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shù)所以每一百四十四年而超一次也
按春秋襄十八年傳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杜云歳在豕韋是歳星在亥也又襄二十八年傳梓慎曰今茲歳在星紀而淫扵?枵杜云襄十八年晉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歳歳星在亥至此十一年知在星紀曰明年乃?枵今已在?枵滛行非次也然則歳星今在丑而滛行在子歳星雖在子二年星紀為實沈故求之術曰歳星逆行是每歳行一次也今以襄二十八年歳在星紀為之定次前后覆逆數(shù)之即可知十二公元年歳星所在之次也大較每一百四十四年即是超辰之限按昭十五年有事扵武宮先儒以爲超辰之年其昭元年歳在大梁至十五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在鶉火若從昭十五年逆推至莊二十三年為一百四十四歳其時莊元年歳在鶉尾至二十三年合在實沈而超在鶉首凖此而推雖百代亦可知也猶恐歩筭非詞義所能盡更為圖術扵后
隱元年歳在豕韋一名陬婁之口
桓元年歳在?枵 莊元年歳在鶉火二十三
年超在實沈 閔元年歳在大梁
僖元年歳在鶉首 文元年歳在降婁
宣元年歳在夀星 成元年歳在降婁
襄元年歳在夀星 昭元年歳在大梁
定元年歳在?枵 哀元年歳在大梁
按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歳在豕韋】二十八年梓慎曰歳在星紀而滛扵?枵【嵗在?枵之年】三十年子蟜之卒也【在十九年】將公孫揮與禆灶晨徃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扵是嵗在降婁降婁中而旦禆灶指之曰猶可以終嵗【指降婁世十二年嵗星終】嵗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嵗在陬訾之口【二十八年嵗星紀淫在?枵三十載歳在陬訾是歳停在?枵】其明年乃及降婁昭公八年傳史趙曰今在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有天漢故謂之析木之津】九年鄭禆灶曰嵗五及鶉火而后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是歳歳在星紀五嵗及大梁而楚復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鶉火后四周三十八嵗凡五及鶉火五十二年也】十年鄭禆灶言扵子產(chǎn)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茲嵗在顓頊之墟【謂?枵也】十一年傳景王問扵萇?曰今茲何實吉何實兇對曰蔡兇蔡侯般弒其君之嵗也歳在豕韋【襄三十年蔡世子弒其君嵗在豕韋至今十二嵗復在豕韋般即靈侯也】嵗及大梁蔡復楚兇天之道也【楚靈王弒之歳在大梁至昭公十三年歳在大梁美惡周必復故知楚之防也】十五年經(jīng)書有事于武宮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以法求之是此年歳星超次之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服防以為有事武宮之年龍度天門虔之意以歳星為東方青龍之象此年歳星超辰故言龍度天門乃一時臆説非通論也何以言之歳星之行每年止行一次至超辰之歳即是龍度天門是每年依次而行亦可言龍順天門乎不寜惟是昭三十二年傳史墨曰越得嵗而吳伐之必受其兇此年歳在星紀呉之分歳星所在其國有福呉先用兵反受其殃昭十五年所推可以參考云圖列于左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歳星每一年而行一次積一百四十四年而嵗星超一辰此理數(shù)之自然更無余術但入春秋至莊二十三年歳星合在實沈而超居鶉首即知莊二十三年還數(shù)滿之年又從莊二十三年至昭十五年積一百四十四年歳星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又是限滿之嵗又從昭十五年已后積一百四十四年嵗星合在鶉火而超居鶉尾是每超辰而一移非但在鶉火以此參論理若循環(huán)故曰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哀十四年西狩獲麟其后十三年非夫子所終故不緫矣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宋 程公説 撰書六
五行書
大禹言金木水火土谷惟脩謂之六府及觀洛書而得九疇之次后世有箕子為武王陳洪范言鯀所以亡禹所以興在扵五行之順逆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不言谷其曰土爰稼穡則亦在其中矣故水火金木土未有一物之用而不由此者也盈天地之間為萬物莫不有自然之性亦莫不有自然之用而五行實造化之最爲初始由一生萬生生不窮而其用大矣自五行而下皆曰用而五行獨不以用言其亦無所不用故不言歟動植之類非有離乎五行也而各得其氣之一偏人為五行之秀氣稟其氣之全故能盡物之性初一曰五行則天所以生物也次之以敬用五事則人所以事天也善理五行者建用皇極以裁節(jié)五事發(fā)乎身加乎民使歸扵大中之道則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之扵稼穡五行得其性而天下被其福反是為沴氣隂陽寒暑失節(jié)以為水旱蟲螟風雹霪雨火災山崩雪霜不時凡此災異之著見者皆生扵亂政而考其所發(fā)騐以人事徃往近其所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有不可俄而測哉是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徳為亂而君子之畏災也見夫失其本性則思所以致而為之戒懼雖防不敢忽而已禹修六府必曰正徳洪范九章皇極居中此其大略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雖曰凡物不為災則不書抑未嘗道其所以然者圣人之意以為若推其事應則有合不合有同不同見其合而同則惑者泥扵怪而不經(jīng)見其不合不同則怠者以為偶然而不懼是以推明五行詳紀災異而不指言事應謹之至也漢儒董仲舒學春秋所著繁露論五行之義厥有源流至推明相勝相生逆順治亂之理率以列國君大夫行事為之證支離附會類多拘牽治國専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隂陽所以錯行惑扵縱閉之説而劉向父子皆取春秋附洪范凡一異一災指事以為之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遷就其説其傳五行也以極與福歸諸視聽言貌思而有未盡則以皇不極之咎而盡其弱又扵狂僭豫急防之咎雨旸燠寒風之罰之外増肫與隂至俾洪范失其倫理而何休之失滋甚如螟災一也在五年劉歆則曰僖伯諫貪利以生倮蟲之孽何休則曰先是隱公張百金之魚設苛令急法以禁民在八年休又謂先是有狐壤之戰(zhàn)中丘之役又受邴田煩擾之兆至九年大雨雪休以爲隱不反桓位發(fā)扵九年陽數(shù)可以極矣以是求經(jīng)豈不固哉何休之説君子無取焉而劉向洪范傳由漢以來史氏志五行多采為證余考次春秋雖略依洪范五行傳著其災異然削其事應與眊隂之失庶幾不戾洪范春秋大防蓋皇極建則五事正而五行順雨旸燠寒風斯得其時而為福矣皇極不建則五事失而五行逆雨旸燠寒風斯至扵常而為極矣有天下國家者可不戒歟可不懼歟
經(jīng)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木曰曲直金曰從革【木可以揉曲直金可以改更】土爰稼穡【種曰稼斂曰穡土可以種可以斂】潤下作咸【水鹵所生】炎上作苦【焦氣之味】曲直作酸【木實之性】從革作辛【金之氣味】稼穡作甘【甘味生于百谷】
董仲舒繁露五行之義篇曰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水五行之終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也按前漢唐書五行志皆依此為次今仿之著扵篇
五行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jié)奪民農(nóng)事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謂生不暢茂多折槁及為變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
木不曲直雨木氷一
成十有六年王正月雨木氷
任伯雨曰陽佚而不収隂凝而不散則為氷焉雨木而氷隂大凝也木之性躁而其類則陽性躁而類陽者氷以見隂之廹物甚也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大夫四世矣馴致其道豈一日哉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大子以妾爲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京房易傳曰上不儉下不節(jié)盛火數(shù)起燔宮室蓋火主禮云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常燠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
火不炎上火災緫十二【凡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內(nèi)災六
桓十有四年八月壬申御廩災
僖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宮災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宮災三日哭
定二年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哀三年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
哀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災
外大災一
莊二十年夏齊大災【傳皆見世本茲不重出下仿此】
外災四
襄九年春宋災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
昭九年四月陳災
十有八年五月壬午宋衛(wèi)陳鄭災
左傳五月火始昬見【心星】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東北曰融風衣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
火一
宣十有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鄭災【左傳】
昭六年六月丙戌鄭災是春三月鄭人鑄刑書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爭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爲
常燠【傳曰隂失節(jié)也】無氷三
桓十有四年正月無氷
成元年二月無氷
襄二十有八年春無氷【夏正之冬】
草妖一
僖三十有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孫復曰厥罰常燠時則有草木妖邵雍觀物篇曰葉隂也華實陽也李梅冬實常燠之災也
羽蟲之孽一
昭二十五年夏有鸜鵒來巢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臺榭內(nèi)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圣厥咎霿【莫猴切】厥罰常風時則有臝【魯果切】蟲之孽【劉歆謂螟屬也】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稼穡不成兇年緫五
無麥苗一
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苖【周秋夏之五月】
無麥禾一
莊二十有八年冬大無麥禾【周冬夏之九月】
饑三
宣十年冬饑
十有五年秋螽冬蝝生饑
襄二十有四年冬大饑
有年二
桓三年冬有年
宣十六年冬大有年
胡安國曰舊史災異與慶祥并記故有年大有年得見扵經(jīng)若舊史不記圣人亦不能附益之也然十二公多歴年所有務農(nóng)重谷閔雨而書雨者豈無豐年而不見扵經(jīng)是仲尼扵他公皆削之矣獨桓有年宣大有年則存而弗削者縁此二公獲罪扵天宜得水旱兇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故以爲異特存耳然則天道亦僣乎桓享國十有八年獨此年書有年他年之歉可知也而天理不差信矣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子修之則為變異是圣人因魯史舊文能立興王之新法也故史文如畫筆經(jīng)文如化工嘗以是觀非圣人莫能修之審矣有年大有年自先儒説經(jīng)者多列扵慶瑞之門至程氏發(fā)明奧防然后以為記異此得扵言意之表者也
常風退鹢一
僖十有六年正月六鹢退飛過宋都【左傳曰風也】
臝蟲之孽蟲災緫十七
螟三
隱五年九月螟【食苖心者曰螟】
八年九月螟
莊六年秋螟
螽十
桓五年秋螽
僖十有五年八月螽
文八年十月螽
宣六年八月螽
宣十有三年秋螽
宣十有五年秋螽
襄七年八月螽
哀十有二年十有二月螽
哀十有三年九月螽
哀十有三年十有二月螽
雨螽一
文三年秋雨螽于宋
蝝生一
宣十有五年冬蝝生【螽之子初生者】
蜚一
莊二十有九年秋有蜚
一
莊十有八年秋有【短狐也蓋以含沙射人】
木火金水沴土山崩地震總七
山崩二【君徳消政易則山崩】
僖十有四年八月辛卯沙鹿崩
成五年夏梁山崩
地震五【隂盛而反常則地震】
文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襄十有六年五月甲子地震
昭十有九年五月己卯地震
二十有三年八月乙未地震
哀三年四月甲午地震
五行傳曰好攻戰(zhàn)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金不從革謂金失其性而為變怪也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僭厥罰常旸時則有毛蟲之孽
金不從革隕石一【石與金同類】
僖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石言于晉【左傳】
昭八年春石言于晉晉平公問扵師曠對曰石不能言或憑焉作事不時怨讟動扵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雕盡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扵是晉侯方筑虒祁之宮叔向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徴
常旸不雨旱緫九
不雨七
莊三十有一年冬不雨
僖二年十月不雨
三年王正月不雨
三年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文十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十有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大旱二
僖二十有一年夏大旱
宣七年秋大旱
毛蟲之孽麋一
莊十有七年冬多麋【麋多則害五谷】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祀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壞鄉(xiāng)邑溺人民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聦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
水不潤下大水緫九
內(nèi)大水七
桓元年秋大水
十三年夏大水
莊七年秋大水
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宣七年秋大水
成五年秋大水
襄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鼓用牲一
莊二十有五年秋大水鼔用牲于社于門
外大水一
莊十有一年秋宋大水
常寒雨雪總三
大雨雪二
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
僖十年冬大雨雪
雨雪一
桓公年十月雨雪【周十月夏八月】
霜二
僖三十有三年隕霜不殺草
定元年十月隕霜殺菽
雹震電緫五
大雨雹三
僖二十有九年秋大雨雹
昭三年冬大雨雹
四年王正月大雨雹
震電二
隱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
僖十有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宋 程公說 撰書七
疆理書第一
昔在黃帝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qū)唐虡稽古協(xié)和萬邦至扵夏殷亡所變更周既克殷監(jiān)扵二代損益莫詳焉大司徙掌建邦之土地之圖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shù)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蓋以土地至廣大司徒特以圖而知天下土地之數(shù)則要在扵上也職方氏掌圖而又按其圖以掌天下之地則詳在扵下也方國各自圖之以入扵大司徒職方氏則謂之天下之圖大司徒合而圖之則謂之建邦土地之圖蓋規(guī)為千里以為甸服供祀制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寜宇小大相維以蕃王室相與至扵無窮宗周滅扵幽王岐豐方八百里盡失之平王東遷洛邑才方六百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職貢不入扵王府命令不行扵中國孔子懼作春秋斷自隱公始傷王者之跡熄而雅道亡變風作刑政不出扵河洛間也自時厥后惠王割虎牢以畀鄭割酒泉以畀虢襄王舉河內(nèi)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以與晉文公王畿日以朘削諸侯彊者并弱者滅并則益以大滅則不復見春秋書侵伐戰(zhàn)圍入取甚者莫極扵滅仇黨盛戰(zhàn)爭興古制泯沒愈不足證職此其由抑嘗考受地之制矣書武城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王制孟子皆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逹扵天子附扵諸侯曰附庸而質之周官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地制太廣與書王制孟子之言不合鄭氏以為包附庸而言深求其故理或有之夫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唐虞三代通制非特周為然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則未有過扵百里者也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而商湯之興有三千余國是四百年間其相吞滅者眾矣逮武王之興成王周公繼之封建有加止千七百余國是六百年間其相吞滅者又幾半矣而謂無損益變通則固哉之説也大抵周初諸侯封域稍廣者武王成王周公不能奪其地而新封之國又不欲更變古制雖曰百里而附庸之國居多其自黃帝堯舜以來世變至此故歟孟子曰周公之封扵魯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于百里大公之封扵齊也亦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扵百里然管仲曰賜我先君履東至扵海西至扵河南至扵穆陵北至扵無棣則非百里之封疆也詩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龜防遂荒大東則亦非百里之封疆也古謂天子之地象日月諸侯之地象雷震則周官五百里以至百里為兼附庸明矣鄭氏之説不為無據(jù)然扵釋王制也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而益其地以求合職方氏之説君子無取焉傳載子產(chǎn)言扵晉昔者天子之地一圻諸侯一同較之書王制孟子俱合至論春秋之變謂今大國多數(shù)圻矣若非侵小將焉所取夫以始焉所受一同之地而極扵數(shù)圻之多視王畿千里或相倍蓰扵周官兼附庸之數(shù)又相什百也大國如晉楚境延袤而封疆之削何國蔑有欲其合受地之制誠亦難矣用考春秋地理仿大司徒邦國所掌合而圖之紀載博備則圖體廣大窮幅不能盡書是書之作先緫圖國名以存大略乃若其詳則國別為圖尚職方氏天下之圖之遺意書王畿不曰周者明自王畿外邦國封疆皆王土也凡山川國邑道涂關津春秋多見其事盟會侵伐各有所止周旋往來可得而推但據(jù)當時列國所屬因以求并吞侵削之跡而考彊弱得失之鑒千載之逺粲然目前使諸侯考禮正刑一徳以尊天子由五十里之國以逹扵千里之畿皆如王制則春秋之變不極而西周之美可尋矣
王畿緫說
武王克殷都于酆鎬而定鼎扵郟鄏至成王在豐使召公先相宅卜澗水東瀍水西而營洛邑是爲王城【郟鄏陌名漢孔安國云王城今河南城周靈王時谷洛鬬毀王宮則左傳齊莊公遣師城郟是也在今城之西】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居之【孔安國云將定下都遷殷頑民故并卜之】蓋雍州豫州地也禹貢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扵鳥防厥土黃壤浮扵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旣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浮于洛逹于河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河南曰豫州在天文雍則鶉首之次東井鬼之分辰居未宮曰巨蟹豫則鶉火之次栁七星張之分辰居午宮曰師子初酆鎬與洛邑通封畿酆鎬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地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方百里者百而得方千里者十東西長南北短長短相覆為千里及幽王時犬戎作亂西周方八百里之地盡失而屬于秦平王因此自豐鎬遷居雒邑則東周之始王也其后敬王與子朝爭立出奔晉定公使魏舒率諸侯之大夫會扵翟泉城成周而居敬王【今在洛陽城東三十余里故城則周下都也然成周是王城下都之緫號故左氏傳曰萇?云西王天棄之東王必大克時子朝居王城故曰西王敬王居翟泉在王城東故曰東王】孝王封其弟桓公扵河南以續(xù)周公之官職至孫惠公乃封少子扵鞏號東周惠公王赧立東西周分治【又徙都西都則王城也】其俗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zhí)柗Q陸海民義而健荊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李巡云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大抵宗周被山帶河四塞爲固可守可攻雒邑土中風雨所交四通八逹不恃隘害然皆非有徳不王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王畿地釋名
酆【昭四年】
文王伐崇作豐今京兆府鄠縣是也傳言康有酆宮之朝即此酆宮在鄠縣之東長安縣之西北靈臺鄉(xiāng)豐水上
鎬【昭元年宗周】
傳言宗周亦曰京周武王居鎬京在長安縣上林昆明池北鎬陂酆鎬二邑相去二十五里
雒邑【隱元年周】
古郟鄏地成王命召公相宅是為王城公羊傳曰王城者何周也水經(jīng)注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系扵洛水北因扵郟山以為天下之湊平王東遷居之后為西周君所封今西京河南府河南縣
成周【隱三年】
周之下都周公營之遷殷頑民是為成周公羊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至敬王居成周晉合諸侯大夫城之今河南府洛陽縣
宗周成周辨
成王之世以豐為宗周文王宮廟對武王為尊周官以還歸在豐而作其序曰歸扵宗周董正治官是豐爲宗周也康王之世以鎬為宗周以世降殺則鎬爲尊故畢命言王歩自宗周至于豐是鎬為宗周也平王以后緫豐鎬為宗周黍離之詩閔宗周又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是西土緫為宗周也洛邑之下都號為成周洛誥曰周公營成周畢命曰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郊又曰毖殷頑民宻邇王室康王在鎬而曰密邇者邇王城也晉魏舒城成周亦以敬王自王城居成周也
洛邑成周辨
武王克殷遷九鼎于洛邑成王命召公先相宅在澗水東瀍水西而作召誥以洛邑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亦曰王城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而作洛誥平王東遷居洛邑王城之地更十三王敬王與子朝爭立子朝據(jù)王城扵是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城成周以居敬王其后孝王仍封弟桓公扵王城號西周故今之河南縣爲雒邑則爲【于僞反下同】定都而作也洛陽縣為成周則爲遷頑民而作也統(tǒng)而言之皆屬河南郡分而言之則有異
溫【隱三年】
司寇蘇忿生所封之田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櫕茅向盟州陘隤懷即蘇忿生十二邑也僖十年狄滅溫蘇子奔衛(wèi)二十五年晉文公啟南陽遂有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今孟州溫縣是也
原【十一年下同】
自原至懐皆蘇忿生之田隱十一年以與鄭僖二十五年以原與晉文公伐原即此二漢為軹縣地晉為沁水縣地釋例縣西北有原城【凡釋例所引皆晉地理下文同】俗以濟水重源所發(fā)因謂之濟源城隋開皇十六年置濟源縣唐屬孟州國朝因之沁水今屬澤州非原地也
櫕茅
始以與鄭后以與晉文公懷州修武縣北有櫕城
向
釋例軹縣西有地名向上隋大業(yè)初軹縣省入河內(nèi)后復置唐貞觀元年省入濟源故城在今孟州濟源縣東南
盟
古孟津武王伐紂師渡孟津即此隱十一年以與鄭今孟州河陽縣南孟津
絺
隱十一年以與鄭釋例河內(nèi)野王縣西南有絺城今懷州河內(nèi)縣
樊
始與鄭人名曰樊后與晉文則名陽樊其實一也釋例河內(nèi)野王縣西南有陽城今河內(nèi)縣故野王縣也【上書懷州河內(nèi)縣今不重出懷州字余仿此】
隰
釋例河內(nèi)懷縣西南有隰城唐貞觀元年懷縣省入武陟在今懷州武陟縣西隰又其西南云
州
釋例河內(nèi)州縣河內(nèi)今孟州懷州地
隤
懷州修武縣北隤城
懷
禹貢覃懷之地后歸之晉傳謂赤狄圍懷是也二漢為懷縣屬河內(nèi)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武陟國朝因之故城在今縣西
召【僖二十四年下同】
故雍縣秦徳公卜居雍即此至孝公徙焉二漢屬右扶風釋例扶風雍縣東南有邵亭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今鳳翔府天興縣
甘
河南縣西北有甘水
坎欿
司馬彪郡國志鞏有坎欿聚京相璠曰鞏東地名坎欿今河南府鞏縣晉大康地記晉書地道并言在鞏西非也
翟泉【二十九年】
成周城中有翟泉敬王避子朝之難居之釋例河南洛陽新城縣北大倉南池今西京城內(nèi)有翟泉即大倉西南池水
邥垂【文十七年】
釋例新城縣北有邥垂亭新城今省入河南府伊陽縣
鄇田【成十一年】
武陟縣西南鄇田
轘轅【襄二十一年】
河南府永安縣有轘轅山
景亳【昭四年下同】
帝嚳所都亦古亳邑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其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此亳商家從此改號殷武王伐紂還欲示休戎之意名為偃師二漢屬河南郡晉省故杜預誤釋以河內(nèi)鞏縣西南有陽亭為即景亳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國朝因之今河南府偃師縣
歧陽
大王去邠逾梁山邑扵岐山之下詩謂居歧之陽即此文王始以治焉春秋為秦都二漢為美陽縣地屬右扶風今鳳翔府扶風縣歧陽鎮(zhèn)【大音太】
閻田【九年】
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今河陽縣有閻坎
前城【三十二年下同】
服防云前讀為泉洛陽西南五十里伊闕前亭
皇
釋例河內(nèi)鞏縣南有黃亭今鞏縣
滎锜
寰宇記鞏縣西有滎锜澗
東圉
釋例洛陽縣東南有圉鄉(xiāng)今洛陽縣
谿泉
鞏縣西南有明谿泉
解
釋例洛陽縣西南有大解小解今洛陽縣
鄩【二十三年下同】
鞏縣西南地名鄩中京相璠曰今鞏洛渡北有鄩谷水東入洛謂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曰北鄩扵是有南鄩北鄩之稱也
平隂
漢因之置平隂縣義本此魏文帝改為河隂今洛陽縣北五十里有漢平隂縣故城
訾
釋例河南鞏縣西南訾城今鞏縣
蒯
釋例河南縣西南有蒯鄉(xiāng)今河南縣
尸氏【二十六年下同】
釋例鞏縣西南偃師城今鞏縣
褚氏
釋例河南洛陽縣南有褚氏亭今洛陽縣
闕塞
禹防鑿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歴其間北流故曰伊闕釋例河南洛陽縣西南伊闕按伊闕在伊陽縣伊陽扵洛陽爲西南而伊闕在其北闕塞當洛陽伊陽之間
鞏
今鞏縣及求安縣地也永安蓋割鞏縣地所置
彘
周厲王流于彘即此有彘水西南流入汾因曰彘縣釋例晉平陽永安縣東北彘今平陽府霍邑縣
魯縣【二十九年】
在夏爲魯縣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為御龍氏以事夏孔甲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扵魯縣漢為魯陽今汝州魯山縣
負黍【定六年】
京相璠曰負黍在潁川陽城縣西南二十七里世謂之黃城也今河南府登封縣
谷城【八年】
河南縣西北有漢谷城縣
梁【哀四年下同】
周南鄙邑王畿地后爲戎蠻子邑屬楚鄭之境戰(zhàn)國曰南梁以別大梁少梁焉在漠承休西南四十五里武帝元鼎四年行幸至洛陽詔封姬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爲承休侯改為承休邑至唐貞觀元年省梁入承休而更名承休曰梁故今汝州梁縣本承休邑而梁則在梁縣西南
霍
汝州西南四十五里故梁縣地有霍陽聚
地名疑者一
唐【昭二十三年】
釋例或曰河南洛陽縣東南有唐亭疑
闕地四十有六
瓦屋【隱八年】 陘【十一年】 單【莊十四年】
夷【十六年】 酒泉【二十一年】 鄄【成十一年邑名】
成【十三年】 平畤【襄三十年】 潁【昭九年】
甘鹿【十七年】 郊【二十二年】 要【二十二年下同】
餞 楊 領
京 圃車 社
陰 侯氏 汜
任人 澤邑【二十三年下同】 墻人
直人 尹【尹氏之邑】 阪道
西闈 左巷 干祭【二十四年下同】
瑕 杏 施谷【二十六年下同】
渠 荏谷 莒
圉澤 隄上 攜
鄻【二十九年】 馮【定六年下同】 狐人
姑猶 儀栗【七年】 簡城【定八年下同】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宋 程公説 撰書八
疆理書第二
魯?shù)鼐懻f
周公旦佐武王得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公長子伯禽扵曲阜地方七百里蓋古徐州地也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防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底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浮于淮泗逹于河周禮職方并徐州屬青州在天文降婁之次奎婁之分辰居戌宮曰白羊其封域西自大野東薄海北至岱南及淮其俗有圣人之教化故子曰齊一變至扵魯魯一變至扵道言近正也春秋俗漸變子自衛(wèi)反魯修明六經(jīng)是以其人好學尚禮義重亷恥去圣既逺人情遷蕩猶有儒風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魯?shù)蒯屆?br /> 魯【隱元年下同】
本壽丘黃帝所生之地亦為少昊氏之虛有大庭氏之庫周封伯禽爲魯侯宅曲阜在城中委曲長七八里其后楚滅魯以為縣漢為魯國今襲慶府仙源縣【襲慶兗州】
蔑
釋例魯國卞縣南有姑蔑城今襲慶府泗水縣南
郎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今濟州任城縣
唐【二年】
即魯棠邑本宋地隱五年公矢魚扵棠二漢爲方與縣屬山陽郡晉屬髙平縣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唐更為魚臺縣以城北有臺故也今單州魚臺縣
中丘【七年】
城中丘在沂州臨沂縣東北
防【九年】
釋例瑯邪華縣東南防地瑯邪今沂宻州地
莵裘【十一年】
釋例泰山梁甫縣南莵裘城今襲慶府奉符縣
讙【桓三年】
釋例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今襲慶府龔丘縣水經(jīng)云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
祝丘【五年】
漢為即丘縣故城在沂州臨沂縣東南
成【六年】
釋例大山鉅平縣東南成地今奉符縣
咸丘【七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南有咸亭今濟州鉅野縣
闞【十一年】
郡國志東平陸有闞亭釋例東平須昌縣有闞城魯羣公墓地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平鄆州】
曲池【十二年】
釋例魯國汷陽縣北曲水亭汶陽故城在今泗水縣西
蔇【莊九年】
釋例瑯邪繒縣北有蔇亭今沂州沂水縣
雩門【十年下同】
公子偃自雩門竊出敗宋師扵乘丘雩門在仙源縣
乘丘
興仁府乘氏縣【興仁曹州】
諸【二十九年】
密州諸城縣
秦【三十一年】
釋例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今濮州范縣
小谷【三十二年下同】
經(jīng)城小谷范甯曰小谷魯?shù)貙O復曰魯邑曲阜西北有小谷城按書例亦猶城中丘城祝丘之類左氏扵昭十一年載楚申無宇曰齊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遂以此年經(jīng)書城小谷而偶合之曰為管仲也是取申無宇之言而偶合之也杜預因謂小谷為谷城今從范甯孫復之説
稷門
寰宇記古魯城西五門三門曰稷門
逵泉
寰宇記逵泉在曲阜縣東南十里源出縣東南平澤西南流合沙溝共流數(shù)里同入扵沂一名連泉曲阜今仙源縣
宻【閔二年】
釋例瑯邪費縣北有宻如亭今沂州費縣
汶陽田【僖元年下同】
公賜季友后為齊所侵成二年復取
費
公賜季友其后遂為季氏邑公山弗擾以費叛即此今沂州費縣
甯母【七年】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今魚臺縣
卞【十七年】
夫人姜氏會齊侯扵卞即此漢晉里卞縣后廢隋開皇十六年扵卞故城置泗水縣今屬襲慶府
次睢【十九年】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東漢地理志臨沂故屬東海有叢亭博物記曰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臨沂今沂州治
昌衍【二十九年】
釋例魯國縣東南有昌平亭今仙源縣
濟西田【三十一年】
濟水西田今濟之鄆城鉅野皆魯西田
重館
釋例髙平方與縣西北重鄉(xiāng)城今魚臺縣
郚【文七年】
釋例卞縣南有郚城今泗水縣南故城存焉魯城之以避邾
鄆【十二年】
本莒鄆邑釋例此東鄆莒魯所爭者城陽姑幕縣南有贠亭今沂州沂水縣見莒地列扵魯以別西鄆之異耳
平陽【宣八年】
東平陽也漢晉因曰東平陽縣屬泰山郡今沂州新泰縣
蜀【成二年】
釋例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今奉符縣
棘【三年】
經(jīng)書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左傳曰圍棘取汶陽之田杜預注棘汶陽田之邑在濟北蛇丘縣北棘亭又釋兗州龔鄉(xiāng)縣東北七十五里棘鄉(xiāng)今蛇丘并入龔丘縣則棘亭棘鄉(xiāng)皆龔丘即魯棘邑之地也蓋田在汶水之陽而棘在其中別以邑稱凡有邑稱邑無邑稱田田而有邑則各自有名釋例乃并汶陽之田棘為一地二名誤矣
鄆【四年】
西鄆魯西邑昭公出居于此今齊州鄆城縣
中城【九年】
釋例東海廩丘縣西南中城鄉(xiāng)今海州沭陽縣
聊【襄十年】
釋例魯國魯縣東南莝城今仙源縣
五父衢【十一年】
仙源縣東南二里
臺【十二年】
釋例瑯邪費縣南有臺亭今費縣
桃【十七年下同】
泗水縣東南有桃虛
陽關
釋例泰山鉅平縣東陽闗城今奉符縣
武城【十九年】
即子游為宰弦歌之邑在漢為南城縣晉改為南武城今省入費縣故城在焉有澹臺子羽冢
鹿門【二十三年】
臧紇斬鹿門之關古魯城西五門第一曰鹿門
髙魚【二十六年】
晉東郡廩丘縣東北有髙魚城今濮州雷澤縣
郈【昭二十五年】
魯大夫郈昭伯邑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南郈鄉(xiāng)亭
隂田【定十年】
魯頌謂奄有蒙今襲慶府奉符縣龜山即其地
蛇淵囿【十三年】
水經(jīng)注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漢有蛇丘縣其地今省入龔丘縣城下有水即魯蛇淵囿
唘陽【哀三年】
沂州沂水縣南在漢晉為開陽縣陸徳明云開者為漢景帝諱
邾瑕【六年下同】
濟州任城縣南有邾瑕故城
萊門
陽生請與南郭且于乘出萊門注魯郭門
負瑕【七年】
魯邑故城在襲慶府治瑕丘縣西南昔衛(wèi)公叔文子升之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焉伯玉曰吾子欲之則瑗請前
闡【八年】
漢剛縣本魯闡鄉(xiāng)即春秋齊人取讙及闡也故城在龔丘縣東北
大野【十四年下同】
濟州鉅野縣東東西百里南北三百里
丘輿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北有輿亭縣故城在今費縣
平陽【二十七年】
西平陽也漢爲南平陽縣今省入襲慶府鄒縣
地名疑者四
笙【宣十八年】
釋例魯?shù)仃I或四境外疑
紅【昭八年下同】
釋例沛國蕭縣西有紅亭迂逺疑
商衛(wèi)
釋例泰山奉髙縣西北有衛(wèi)亭或曰魯衛(wèi)西界商宋疑
東陽【哀八年】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東安城是也疑
闕地四十有九
潛【隱二年】 許田【八年近許之田】 鄧【十年】
社圃【十一年】 向【桓十六年】 趡【十七年下同】
奚 生竇【莊九年】 長勺【十年定四年分魯公以殷民七族有長勺氏】 鄑【十一年】 洮【二十七年】
郿【二十八年】 薛【三十一年】 夷【閔二年】
酈【僖元年】 升陘【二十二年】 咸【文十一年】
句鼆【十五年下同】 戾丘 巢丘【成二年下同】
陽橋 壞隤【十六年】 鹿囿【十八年】蒲圃【襄四年埸名闕】 劉【十五年下同孔穎達曰魯城外也】
遇 海陘【十六年】 旅松【十七年】
御【二十二年】 陽州【三十一年】 庚宗【昭四年下同】
丘蕕 蚡泉【五年下同】 塞關
比蒲【十一年下同】 泉丘 清丘
昌間【二十二年】 炊鼻【二十六年】 且知【二十七年】東野【定五年】 棘下【八年城內(nèi)地名】 莒父【十四年下同】
霄 毗【哀五年】 蠶室【八年】
稷曲【十一年】 輸【十五年】 陵阪【二十七年】
晉地緫説
晉故曰唐唐者帝堯舊都堯始居此復遷河東平陽周成王既滅唐以封母弟叔虞扵堯之故墟曰唐侯子變改唐為晉穆侯自晉陽徙都絳孝侯改絳為翼至武公自曲沃徙都復謂之絳成六年景公又遷扵新田蓋古并冀州地也禹貢冀州既載壺口雷首至扵大岳既修太原至扵岳陽覃懷厎績至扵衡漳厥土惟白壤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wèi)水為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髙辛氏子實沈及金天氏子臺駘所居焉在天文實沈之次觜參之分辰居申宮曰隂陽其封域東控齊魯南瞰汴滑西接秦雍北負燕代大行掎之首陽起之黃河迤之大陸靡之扼懷衛(wèi)浦絳之阻脅天下之肩兼相魏瀛徳之廣折天下之脊包祁定深冀之強拊天下之背故自晉獻公以下累世主盟中夏稱霸諸侯非有他也山河之險地勢便利晉無出則已出則可以橫行扵中原其俗剛強多豪杰矜功名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晉地釋名
晉【隱六年】
故唐國堯舊都地南有晉水叔虞子燮改爲晉亦曰晉陽漢因置晉陽縣皇朝建隆四年以為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廢為平晉縣熙寜三年省入太原府治陽曲縣
曲沃【五年下同】
文侯封弟成師扵此今絳州曲沃縣在州東四十五里解州聞喜縣在曲沃西南亦其地云
翼
本曰絳穆侯自晉陽徙都于此孝侯改絳為翼后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復曰絳獻公九年又北廣其城方二里今絳州翼城縣
絳【莊二十六年】
即翼城之西絳邑城成六年謀去故絳即此
新田【成六年】
絳州絳縣魏獻子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謂此
千畆【桓二年下同】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畆介休今屬汾州
陘庭
翼城縣南
蒲城【莊二十八年下同】
隰州隰川縣在漢晉為蒲城縣
屈
亦曰北屈地產(chǎn)馬所謂屈產(chǎn)之乘漢晉為北屈縣今爲慈州吉鄉(xiāng)縣屈城在焉
采?!举野四辍?br /> 吉鄉(xiāng)縣西南采桑津
髙梁【九年】
平陽府臨汾縣西南髙梁城【平陽晉州】
韓【十年】
同州韓城縣有韓原
河外列城五【十五年下同】
河之南焦瑕其二城其三闕夷吾所賂秦伯者
東盡虢略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略地今虢州是也
解梁城
解州解縣
狐廚【十六年】
釋例平陽臨汾縣西北狐谷亭今絳州正平縣
令狐【二十四年下同】
河中府猗氏縣本令狐后以猗頓易今名
桑泉
河中府臨晉縣在河中之東重耳濟河入桑泉蓋渡河而東也隋置桑泉縣義取此唐改為臨晉
臼衰
釋例河東解縣東南臼城按今解州及臨晉虞鄉(xiāng)俱解縣地臼城在解縣東南蓋虞鄉(xiāng)解縣之間也
郇
猗氏縣有郇城在解州西南
綿上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今汾州介休縣有綿上山謂之介山上有介之推祠隋開皇十六年分介休縣南境置綿上縣屬汾州今屬威勝軍故介休以介山得名而綿上乃介之推田考其田在介山之南本則一也
南陽【二十五年】
在晉山南河北傳言始唘南陽即此今懷州修武縣有南陽城
南河【二十八年下同】
自衛(wèi)州南渡而東【詳見水門】
河陽
孟州河陽縣
清原【三十一年】
解州聞喜縣北
箕【三十二年】
廣記遼州遼山縣遼陽山古箕城春秋晉人敗狄于箕即此杜以爲在太原陽邑箕城非也豈誤以陽邑為遼陽乎
茅津【文三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有茅津在西南對陜城秦伯伐晉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即此
王官
解州芮城縣北王官谷
甯【五年】
懷州修武縣
董【六年】
釋例河東汾隂縣有董亭今河中府榮河縣
武城【八年】
同州馮翊縣
北征【十年】
同州澄城縣漢征縣北廣記云征澄音相近
河曲【十二年下同】
河中府河東縣南公羊傳河千里而一曲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扵底柱自華山北而東行河之曲也
羈馬
此年秦伯伐晉取羈馬故成十三年晉侯使呂相絶秦曰翦我羈馬寰宇記河曲縣南十里有羈馬城在今河中府
瑕
僖十五年傳晉侯許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不與三十年傳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注謂焦瑕是其二其余三城不可知也孔穎逹曰以河北為內(nèi)以河南為外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shù)也文十二年傳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桃林在河外潼關華陰使詹嘉處瑕以守之則瑕當在河外即上所云河外列城之焦瑕者前年晉欲薄秦師扵河而秦師夜遁復入瑕則是既遁而入其河外之邑也杜預以河外之焦瑕及詹嘉之瑕爲二且以爲在猗氏東北猗氏在河北非河之外失之矣
魏人在東【十三年下同】
陜州芮城縣亦魏國扵秦爲東
桃林塞
自陜州之湖城靈寶至華州之華隂皆古桃林塞
隂地
晉之河南山北自商州上雒縣以東至河南府伊陽縣此是通秦晉要道
邢丘【六年】
漢平皋城應劭曰其地屬晉號邢丘以在河之皋地勢平夷故曰平皋故城在懷州河內(nèi)縣西
董澤【十二年】
釋例聞喜縣北有董池波今解州聞喜縣水經(jīng)注東西四里南北三里
曲梁【十五年下同】
漢晉為曲梁縣屬廣平今洺州永年縣
稷
釋例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今絳州稷山縣是也本二漢聞喜縣地至晉尚屬河東后周置曰絳州隋徙絳治正平而稷山遂爲絳屬邑蓋晉聞喜縣地所分置也
野王【十七年下同】
漢晉為野王縣屬河內(nèi)郡今懷州河內(nèi)縣
范
士會邑今濮州范縣
盬【成二年】
猗氏縣地在解州西南今解鹽池是也故傳曰沃饒而近盬説文云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六里周囘百一十四里
瓠丘【襄元年】
釋例河東東垣縣東南壺丘亭今絳州垣曲縣
雞澤【三年】
釋例在廣平曲梁縣西南今洺州所治永年縣即古曲梁也或謂今洺州雞澤縣為古雞澤然參之輿圖古雞澤既在今洺州西南而今雞澤縣乃在洺州東北雞澤縣非古雞澤明矣蓋雞澤縣本漢曲梁縣隋初置意其防以曲梁之境為皆古雞澤不復考本在曲梁西南第扵東北創(chuàng)邑而用斯名耳謂今雞澤爲古雞澤非也
著雍【十年】
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著雍在河之南
櫟【十一年】
釋例河東北關今黃河東北
長子【十八年下同】
潞州長子縣
純留
潞州屯留縣
梗陽
釋例太原晉陽縣南陽城今太原府清源縣
祁【二十一年】
太原府祁縣
雍榆【二十三年下同】
釋例汲郡朝歌縣東雍榆城今衛(wèi)州汲縣
朝歌
汲州故朝歌也
孟門
晉隘道
熒庭
絳州翼城縣東南八十五里有古熒庭城傳齊侯伐晉取朝歌分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扵熒庭杜注張武軍謂筑壘壁水經(jīng)注紫谷水東出白馬川西經(jīng)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干河合按此城與紫谷相當是古熒庭
東陽
晉之山東今衛(wèi)州洺州以北
苗【二十六年】
孟州濟原縣南故有亭
木門【二十七年】
寰宇記滄州清池縣西北四十六里古木門城即鱄奔晉托扵木門之地輿地志云中有大樹因名木門
任【三十年】
信徳府任縣【信德邢州】
銅鞮【成九年】
羊舌赤邑今威勝軍銅鞮縣
中都【昭二年】
釋例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今汾州介休縣東南
楊【五年】
釋例平陽縣故楊國今平陽府洪洞縣
虒祁【八年】
釋例平陽絳邑縣西南汾水上今絳州翼城縣西南
戲陽【九年】
大名府內(nèi)黃縣北戲陽城
棘津【十七年】
水經(jīng)河水逕東燕縣故城北則有濟水自北來注之注云亦謂之濟津故南津也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伐曹還自南河即此濟也河水扵是又有棘津之名晉伐陸渾亦扵此渡燕縣今胙城縣則棘津與南河蓋相近而異名也
干侯【二十八年下同】
大名府成安縣
鄔
太原府鄔縣
涂水
太原府榆次縣
盂
太原府盂縣
平陽
堯時為帝都曰平陽晉以為趙朝食邑今平陽府治臨汾縣
大陸【定元年】
信徳府鉅鹿縣大陸津
邯鄲【十三年】
磁州邯鄲縣
上雒【哀四年下同】
商州治上雒縣京相璠曰楚通上雒阨道也
蒼野
上雒縣西
少習
商州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臨
慶源府臨城縣【慶源趙州】
欒
真定府欒城縣
鄗
漢因之爲鄗邑光武更名髙邑縣今屬慶源府
逆畤
中山府北平縣漢為曲逆【中山定州】
壺口
潞州潞城縣有壺口故關
栢人
漢以為栢人縣髙帝過趙欲宿心動問縣名曰栢人上曰栢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唐天寳元年改曰堯山今屬信徳府
冠氏【十五年】
大名府冠氏縣
河【十六年】
衛(wèi)州
地名疑者一
中牟【定九年】
晉車在中牟釋例滎陽中牟縣囬逺疑非也按中牟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至三家分晉中牟屬魏而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則河南之中牟非趙所得都明矣杜之疑扵義為當臣瓚云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闕地四十有三
隨【隱五年】 鄂【六年】 條【桓二年】
汾隰【三年】 聚【莊二十五年】 東關【二十八年】
隂【僖十五年】 受鐸【十六年下同】 昆都
廬柳【二十四年下同】 屏 樓
被廬【二十七年】 郊【文三年】 夷【六年下同】
郫 菫隂【七年】 諸浮【十三年】黃父【十七年】 向隂【宣七年】 輔氏【十五年下同】
雒 ?衍之縣 斷道【十七年】赤棘【成元年】 河【十三年下同】 箕郜
苕丘【十七年】 虛【十七年】 長樗【襄三年】
著【二十一年】 鄐【二十六年】 魏榆【昭八年】
平陵【二十八年下同】 馬首 適歴【三十一年】平中【定三年】 五氏【九年】 百泉【十四年】棘蒲【哀元年】 隂人【四年】 英丘【二十三年】邢【襄二十一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 程公說 撰書九
疆理書第三
齊地緫説
太公望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扵營丘號曰齊蓋古青州地也禹貢海岱惟青州喁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濵廣斥萊夷作牧浮于汶逹于濟舜分青州為營州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周禮職方正東曰青州在天文?枵之次女虛危之分辰居子宮曰寳瓶其封域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阻渤澥之險憑河濟之固后據(jù)千乘前倚兗濮擅利魚鹽形勢十二故太公用之而富桓公資之以霸自桓公后雖不復霸矣然憑藉地利猶得以雄彊扵諸侯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至扵今其土多好經(jīng)術矜功名舒緩闊逹而足智其失則夸奢朋黨季札觀風聞齊音曰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杜佑曰青州人情變詐皆因管仲輕重而為弊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齊地釋名
齊【隱三年下同】
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萴湯末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大公國扵臨淄廣記云南郊山下有天齊淵齊之爲齊義本此
石門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西南濟水以石為門京相璠曰盧縣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門去水三百歩盧縣今濟南府長清縣是也廣記則以二地為在臨邑縣按臨邑居濟南之北長清居濟南之西南長清之西即臨邑之南二邑相近宜盧與石門在二邑間也盧縣雖以春秋盧地得名然曰故城則春秋之盧其故城在晉盧縣境而宻近扵臨邑矣【濟南齊州】
盧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今長清縣
艾【六年】
釋例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又瑯邪臨沂縣東艾亭疑按廣記襲慶府奉符縣地有漢牟縣而九域志艾山則屬沂州境注云春秋公會齊侯盟于艾考之輿圖沂屬邑沂水新泰俱在奉符東南則艾山當在沂州境矣
嬴【桓三年】
漢晉爲嬴縣后廢入襲慶府萊蕪縣
谷【莊七年】
此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谷昭十一年傳曰齊桓公城谷而寘管仲于今頼焉廣記曰城中有管仲井即同會谷之地后漢置谷城縣后廢入東阿今東平府東阿縣東故城在焉有谷城山【或以城小谷為同此誤也詳見內(nèi)魯】
葵丘【八年下同】
廣記青州臨淄縣有葵丘
貝丘
釋例樂安博昌縣南地名貝丘今青州夀光縣地也又恩州治清河縣有漢貝丘地應劭曰齊侯田于貝丘即此然考之輿地齊都臨淄夀光于臨淄為東而貝丘則在壽光南地之相近襄公田防于斯恩州距博州西北博蓋古聊攝之地傳謂聊攝以東言齊地西至聊攝謂恩州爲貝丘則是在聊攝外矣襄公雖至防荒豈有自臨淄逺至于聊攝之外邪按廣記恩州在春秋時屬齊后屬晉又水經(jīng)注亦以應注事近踈博昌即司馬彪郡國志所謂貝中聚者然則貝丘當在夀光非恩州貝丘明矣
干時【九年下同】
釋例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即竭涸故曰干時今青州千乘縣有樂安城
堂阜
東莞防隂縣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鮑叔解夷吾縛扵此因以為名今沂州新泰縣有防隂故城在東南堂阜在東去州西北二百一十里
柯【十三年】
東平府東阿縣廣記云本齊柯邑【今有阿井甞膠以貢】
陽谷【僖三年】
東平府陽谷縣
穆陵【四年下同】
沂州沂水縣穆山齊之南境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無棣
滄州無棣縣南以無棣河為名州南百七十里
酅【二十六年】
釋例濟北谷城縣西北有地名酅下今東阿縣地有谷城縣
周首【文十一年】
釋例濟北谷城縣東北有周首亭京相璠曰濟北所治盧子城故齊周首邑也今東阿縣
平州【宣元年】
釋例泰山牟縣西平州鄉(xiāng)今奉符縣
石窌【成二年下同】
濟南府長清縣東地名石窌
莘
博州武水縣西北故莘城
華泉
濟南府厯城縣有華不注山下有泉
徐關
濟南府章丘縣故徐關城
清【十七年】
大名府莘縣
平隂【襄十八年下同】
東平府平隂縣
防門
釋例平隂城南北防有門今平隂縣水經(jīng)注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隂三里
廣里
傳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水經(jīng)注防門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光同即春秋廣里也
京茲
釋例平隂城東南今平隂縣東南
邿
平隂縣西有邿山
盧
東平府陽谷縣
祝柯【十九年下同】
漢晉為??驴h今濟南府禹城縣在府西一百三十里
髙唐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北髙唐城今博州髙唐縣髙唐在博州之東北禹城在濟南府之西二邑相近故在博州為東北則扵祝阿為西北云
重丘【二十五年】
應劭曰安徳縣北五十里有重丘鄉(xiāng)水經(jīng)注故重丘縣同盟重丘伐齊今安徳府【安徳徳州】
廩丘【二十六年】
漢晉爲廩丘縣故城在濮州雷澤縣北
崔【二十七年】
釋例樂安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東朝陽廢入臨邑今屬濟南府
棘【昭十年下同】
子山故邑釋例齊國西安縣東有戟里亭城今西安故城在青州臨淄縣西北
夫于
釋例濟南于陵縣西北有于亭今淄州長山縣
渠丘【十一年】
臨淄縣西北后漢志齊國有蘧丘里古渠丘
聊攝【二十年下同】
博州聊城縣東北三十里攝域
遄臺
史遷曰胡公徙薄姑城內(nèi)有髙臺師古云武王初封太公未得爽鳩氏地成王以益之今千乘縣
野井【二十五年】
濟南府禹城縣東野井亭
夾谷【定十年下同】
海州懷仁縣本祝其縣地有夾谷山
犂【哀十年下同】
釋例濟南隰隂縣今考晉地理志濟南郡有縣五無隰隂云
轅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有轅城今濟南府禹城縣西北
清【十一年】
釋例濟北盧縣東有清亭盧縣故城在今陽谷縣西北
博
奉符縣故博縣地
留舒【二十七年】
齊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谷人不知及濮雨不渉寰宇記在東平府須城縣曰柳舒故城
地名疑者四
黃【桓十七年】
釋例闕或曰東萊黃縣非也經(jīng)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傳曰盟于黃平齊紀且謀衛(wèi)故也黃在齊衛(wèi)之間
申池【文十八年】
釋例或曰齊城南面西頭第一門名申門齊城無池惟此門左右有池疑
弇中【襄二十五年】
釋例大山萊蕪縣西有甕口谷疑
賴【哀六年】
釋例或曰濟南莒縣南有屬亭疑
闕地三十有四
禚【莊二年】 姑棼【八年】 北杏【十三年】落姑【閔元年】 夷【僖元年】 甗【十八年】
郪丘【文十六年】 垂【宣八年】 鞌【去齊五百里成二年下同】
袁婁【去齊五十里】 丘輿 馬陘
東陽【襄二年】 耏外【三年】 郵棠【二十五年】
句瀆之丘【十九年下同】灑藍 棠【二十五年】
邶殿【三十八年】 莒【昭三年】 寜風【五年】
稷【十年】 沛【二十年】 媚【定九年】
駘【哀六年下同】 殳昌淳 潞【八年】
鄎【十年】 艾陵【十一年】 舒州【十四年下同】
豐丘 郭關 顧【二十一年下同】舟道
宋地緫説
周成王誅武庚分其地封防子扵宋蓋與東周并古荊河豫州地也禹貢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在天文大火之次氐房心之分辰居卯宮曰天蝎其封域西自蔡潁東薄沂泗北極河濟南拒長淮其中廣袤平坦四通八逹然形勢所控無名山大川之限無鴻溝巨塹之阻而魯伺其右晉鄭掉其左衛(wèi)拊其背呉楚拒其胷陳鄭伺其翼故襄公用之不能以抗諸侯大康地記云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氣其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地釋名
宋【閔元年下同】
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古商丘也武王封防子啟是爲宋國今南京應天府宋城縣
黃
釋例陳留外黃縣東有黃城外黃今廢入開封府雍丘縣之東
郜【十年下同】
單州成武縣東南郜城
防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有防城昌邑今省入金鄉(xiāng)屬濟州
句瀆丘【桓十二年】
興仁府乘氏縣西有二漢句陽縣故城廣記云即句瀆之丘【興仁曹州】
袲【十五年】
宿州符離縣西南
蒙澤【莊十二年下同】
拱州考城縣故蒙縣也十三州志防澤在縣東水經(jīng)注宋萬與公爭博弒閔公于斯?jié)?br /> 亳【梁國有二亳】
南亳今南京谷熟縣北亳今考城縣東北
梁丘【三十二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南梁丘鄉(xiāng)今濟州金鄉(xiāng)縣谷梁曰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里
檉【僖元年】
淮寜府宛丘縣西北有檉城【淮寜陳州】
貫【二年】
考城縣西北有貫城
葵丘【九年】
開封府雍丘縣
鹿上【二十一年】
順昌府汝隂縣原鹿城【順昌潁州】
緍【二十三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緍城今濟州金鄉(xiāng)縣
孟諸【二十八年】
應天府虞城縣有孟諸藪禹貢作孟豬【張魚反】左傳爾雅皆作孟諸
承匡【文十一年下同】
釋例陳留襄邑縣西承匡城今拱州襄邑縣
長丘
水經(jīng)注濟瀆東逕封丘縣南在春秋為長丘焉應劭曰左傳宋敗狄于長丘獲長狄縁斯是也
新城【十四年】
釋例梁國谷熟縣西有新城今應天府谷熟縣
大棘【宣二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南有棘鄉(xiāng)今襄邑縣
沙隨【成十六年下同】
拱州寜陵縣北沙隨亭
汋陵
寧陵縣東南二十五里汋陵城
彭城【十八年】
徐州彭城縣
呂【襄元年下同】
釋例彭城呂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南五十七里呂梁洪
留
釋例彭城留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五十里
犬丘
鄭子然侵宋取犬丘釋例譙國鄼縣東北有犬丘城迂囘疑今亳州鄼縣東北犬丘城于南京爲近且接鄭境非迂囘也
楊梁【十二年】
水經(jīng)注睢陽東南三十里有故楊梁今曰陽亭也睢陽今宋城縣
盧門【十七年】
宋城南門司馬彪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
蒙門【二十七年】
宋城門
良【昭十三年】
釋例下邳良城縣今淮陽軍治
鬼閻【二十年】
釋例長平縣西北有閻亭今淮寧府西華縣
橫【二十一年下同】
釋例梁國睢陽縣南有橫亭水經(jīng)注在睢陽縣西南世謂之光城蓋光橫聲相近睢陽今應天府
鴻口
梁國睢陽縣東鴻口亭今應天府有此亭
曲棘【二十五年】
釋例陳留外黃縣城中有曲棘亭今開封府雍丘縣東
雍丘【哀九年】
雍丘縣
空桐【二十六年】
釋例梁國虞縣南地名空桐有桐亭今應天府虞城縣水經(jīng)注空桐澤在虞城東南春秋公游于空澤卒于連中大尹左師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者矣然則空澤與空桐當為一也
地名疑者一
逢澤【哀十四年】
釋例地理志言在滎陽開封縣東北逺疑今東京
闕地三十有二
管【隱十年下同】 老桃 稷【桓二年】
虛【十二年下同】 幽【莊十六年】
盂【僖二十一年】 汋陂【成十六年下同】 夫渠
朝郟【十八年下同】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訾母【襄十年】 南里【昭二十一年下同】
廚 新里 公里
赭丘 桑林之門 老丘【定十五年】城鉏【哀十一年】 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六田宋鄭之間
隙地哀十一年】 鞌【十四年】 連中【二十六年下同館名】
沃宮 唐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書十
疆理書第四
衛(wèi)地緫說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jiān)以殷余民封康叔于衛(wèi)居河淇間封軫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扵相土之東都以會王搜其后文公徙居楚丘成公復居帝丘蓋古兗州亦冀州南境之交也禹貢濟河惟兗州浮于濟漯逹于河浮于汶達于濟又冀州既載壺口覃懐底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恒衛(wèi)既從大陸既作周禮職方河東曰兗州河內(nèi)曰冀州在天文陬訾之次營室東壁之分辰居亥宮曰雙魚其封疆界于河濟厠居晉齊魯曹陳鄭之間故衛(wèi)不能以抗大國者封疆狹小地非險固故也其俗雜數(shù)國尚儒學端而信然朝歌俗淫猶有紂之余風存焉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衛(wèi)地釋名
衛(wèi)【隱三年】
故商都牧野之邑亦曰殷虛成王滅三監(jiān)中分其地以立康叔曰衛(wèi)今衛(wèi)州黎陽縣衛(wèi)鎮(zhèn)
楚丘【僖二年】
開徳府衛(wèi)南縣西南有楚丘城【開徳澶州】
訾婁【十八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北十六里訾婁城衛(wèi)侯師于訾婁即此風俗傳云長垣西北有訾婁是也
帝丘【三十一年】
古顓帝之墟故曰帝丘夏后相居此夏伯昆吾亦都之故曰昆吾之墟成公自楚丘徙焉
清【隱四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北有清亭今東平府東阿縣
垂【八年】
釋例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今興仁府乘氏縣
越【桓元年】
近乘氏縣
蒲【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蒲城今東京長垣縣
桃丘【十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南有桃丘今東阿縣
莘【十六年】
大名府莘縣
首止【十八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東南首鄉(xiāng)城今拱州襄邑縣東南首鄉(xiāng)
鄄【莊十四年】
濮州鄄城縣
曹【閔二年】
滑州白馬縣即詩文公野處曹邑
咸【僖十三年】
開徳府濮陽縣東有咸城
匡【十五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南有匡城
宛濮【二十八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宛亭近濮水今長垣縣
戚【文元年】
釋例頓丘衛(wèi)縣西戚城又臨阿縣東有戚城按衛(wèi)縣今開徳府之觀城而臨阿即觀城之隣邑觀城之西爲臨邑之東兩戚城皆衛(wèi)之戚也
清丘【宣十二年】
濮州臨濮縣
馬陵【成七年】
大名府元城縣東南地名馬陵
阿澤【襄十四年】
東平府東阿縣西南大澤
柯【十九年】
大名府內(nèi)黃縣東北柯城后屬晉
澶淵【二十年】
隋開皇十六年置澶淵縣唐避髙祖諱改爲澶水貞觀十年省入臨河今屬開徳府釋例頓丘衛(wèi)縣南繁污也衛(wèi)縣今觀城縣其南境即臨河
西鄙懿氏【二十六年】
釋例戚城西北有懿氏城今觀城縣地
平丘【昭十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平丘城今東京長垣縣
武父【定四年】
傳曰封略武父以南則武父衛(wèi)之北境非河南武父也
相土之東都
釋例闕按帝丘即夏后相所都扵衛(wèi)為東成公自楚丘徙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帝丘為相土之東都明矣
沙【七年】
經(jīng)書盟于沙左傳作瑣釋例元城縣南有沙亭今屬大名府按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衛(wèi)侯于瑣澤公羊作沙澤釋例謂為闕地今以定七年沙瑣參之沙瑣二字實同名異又俱齊衛(wèi)晉會盟之所則瑣澤與瑣一而已杜別瑣澤系之闕地下非也
瓦【八年】
釋例東郡燕縣東北有瓦亭今滑州胙城縣
垂葭【十三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西有郥亭今濟州鉅野縣西南郥亭
牽【十四年】
傳曰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wèi)侯于脾上梁之間杜注脾上梁間即牽在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今衛(wèi)縣東北
鐵【哀二年】
釋例戚城南有鐵丘今臨河縣地
黎【十一年】
衛(wèi)大叔疾寘其妻娣于黎今黎陽縣昭四年傳謂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即此杜以為別是東夷國在魏郡加以疑辭析為二焉非也
平陽【十六年】
釋例東郡燕縣北平陽亭今滑州胙城縣
地名疑者二
五鹿【僖二十三年】
釋例濮陽縣南三十里有五鹿城元城縣東亦有五鹿墟
羊角【襄二十六年】
釋例東郡廩丘縣治羊角城又滑州東南有羊角故城
闕地三十有一
牧【隱五年】 城濮【莊二十七年】 滎澤【閔二年下同戰(zhàn)而又反河則非河南滎澤闕也】 共滕【別邑】 菟圃【僖十八年】
斂盂【二十八年下同】 襄牛 酅
新筑【成二年下同】 鞫居 鍼【六年】
近關【襄十四年下同】 丘宮 茅氏【二十六年下同戚東
鄙】 圉 平夀【昭二十年下同】
死鳥 有閻之土【定四年下同】
豚澤【六年】 曲濮【八年下同】 鄟澤
盂【十四年】 外州【哀十一年下同】 巢
鄖 少禘 借圃【十七年】
蒲【二十五年下同】 泠 城鉏
平莊之上【二十六年】
蔡陳地緫說
周武王賴閼父為陶正封其子嬀滿扵大昊之墟曰陳又封叔度扵蔡皆古豫州地也在天文則得鄭分野之交其封域居宋衛(wèi)鄭許之間南境接楚春秋時晉楚兵爭陳蔡鄭許當其沖無歳不被其害鄭之國疆視三國稍加又多賢大夫相與維持猶能植立而陳蔡與許則岌岌自保之不暇其后蔡平侯自上蔡遷都新蔡成公又自新蔡遷都州來二國地廣而平無名山大澤西望外方東不及孟豬故地名見扵經(jīng)傳者無幾用是疆理之狹矣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蔡地釋名
蔡【隱四年】
蔡州上蔡縣州北五十五里
新蔡
古呂國平侯自上蔡遷焉今蔡州新蔡縣
下蔡
故州來國楚滅之夫差時成公自新蔡遷焉今夀春府下蔡縣
鄧【桓二年】
釋例潁川召陵縣西南鄧城故城在今潁昌府郾城縣東
桑隧【成六年】
釋例汝南朗陵縣東北桑里亭朗陵故城在今蔡州確山縣西南
闕地二
莘【莊十年】 郥陽【昭十九年】
陳地釋名
陳【隱三年】
包犧氏都曰大昊之墟周封舜后嬀滿扵此爲陳國在今淮寜府宛丘縣故陳州治也
焦【僖二十三年下同】
亳州譙縣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
九月丙戌大【經(jīng)八月辛夘今在九月】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 十二月乙夘小
十五年丙子【氣余一千一歸余五萬九 朔余二千九百九十六 千四十三 百五十三】正月甲申大【甲辰冬至】 二月甲寅大
三月甲申小 四月癸丑大日食經(jīng)書五月日食杜預得壬子劉孝孫得癸未皆不入蝕限景初厯得癸丑而入蝕限以大衍考之十二年庚午日食后見一閏而杜預無閏故四月癸丑乃春秋五月也姜岌曰其食誤者五此其一也日食黃道璧六度半
五月癸未小 六月壬子大
七月壬午小 八月辛亥大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經(jīng)九月己夘晦當在十月】
閏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大【壬戌十四日】十二月己夘小
十六年丁丑【氣余一千 九歸余二 千三朔余二千六百三 十九百三 十七百四】
正月戊申大【十二己酉冬至經(jīng)書】 二月戊寅小
三月丁未大【朔合壬申二】 四月丁丑小【十六丙申二】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十日甲子十】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九日乙夘十】 十二月癸酉大
十七年戊寅【二日氣余 二千六歸 余三萬五朔余七百 百八十二 千四百】
正月癸夘小【四一十八】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寅冬至】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夘大【乙亥九日辛巳十五日】
十八年己夘【氣余三百 歸余六萬八 千朔余一千八八十 五四百七十 一百三十】
正月丁酉大【四庚申冬】 二月丁夘小
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至經(jīng)五月戊寅今在六】七月甲午大【月壬戌夏】 閏月甲子小【至丁亥二十四】八月癸巳大【日癸巳大】 九月癸亥小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夘大
十九年庚辰【暑氣余一千 一歸余一萬 一千朔余一千五百二 十八七百六 十五百二】
正月辛酉大【十三乙丑】 二月辛夘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 六月己丑小【冬至己酉二十】
七月戊午大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年辛巳【氣余一千八 歸余四萬四 千朔余二千六百七十 一八百三十 二百三十】
正月乙夘大【九庚午冬】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 六月癸未大【至經(jīng)五月乙巳今在六】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
二十一年壬午【月氣余二千 六歸余七萬七千朔余七百百一 十四八百九 十九一】
正月庚戌小【十五乙亥】 二月己夘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冬至丁未】
閏月戊申小 五月丁丑大【春分旦日】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谷雨癸丑】
二十二年癸未【十日氣余 三百歸余一 萬一千朔余四 一十七一百 九十】
正月甲戌小【辛巳冬至】 二月癸夘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 八月庚子大【丁未八日】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經(jīng)書朔合丙子八日丁丑】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三年甲申【九日氣 余一歸余五 萬四朔余一千千 六十千二百 六十五百】
正月戊辰大【二十丙戌】 二月戊戌小
三月丁夘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冬至庚寅二十】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二十四年乙酉【五日氣余 一千歸余八 萬七千朔余二千六 八百三三百 二十七百】正月壬戌大【三十六辛】 閏月壬辰小【夘冬至傳二月甲午辛丑
壬寅丙午丁未戊申以閏】 二月辛酉大【差一月壬】
三月辛夘小 四月庚申大【傳三月己丑晦今在四月】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二十五年丙戌【氣余二千五歸余三萬 六朔余二千三百四十 六百二十 一百二十】
正月丙戌大【五丙申冬至丙午二十一】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日甲辰二十】 四月乙夘小【日丁巳三日戊午四日癸酉十九】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日癸亥十三】
二十六年丁亥【日氣余二 百歸余六萬 三千朔余四四 十九六百八 十八】正月辛巳小【百一壬寅】 二月庚戌大【冬至經(jīng)正月己未今在】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夘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乙巳處暑】 閏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旦日秋分】 十一月乙巳大
十二月乙亥大
二十七年戊子【氣余九百 歸余六千 九朔余九十 二百八十 二九】
正月乙巳小【十丁未冬】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夘小 六月壬申大【至庚寅十九】
七月壬寅小 八月辛未大【日乙未二十五】九月辛丑小【日乙巳五日經(jīng)有日無】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月甲戌初六】
二十八年己丑【日氣余一 千七歸余 四萬朔余一千百三 十五四 十九二】
正月己亥小【百六壬子冬至戊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十日丙午】 四月丁夘大【九日戊辰己巳癸酉甲午】五月丁酉大【皆合丙午丁未己酉癸丑】 六月丁夘小【癸亥皆合壬】七月丙申大【午十七日】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壬申七日丁丑十三日經(jīng)有日無月】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二十九年庚寅【氣余二千四 歸余七萬三 千朔余二千三百七十 八一百一十 六百二十】
正月癸巳大【二丁巳冬】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夘大 六月辛酉小【至己丑小】
閏月庚寅大 七月庚申大【滿旦日秋】
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
三十年辛夘【分氣余一 百歸余一萬 六朔余二千八十 一千四百一 十一十】
正月丁巳大【一癸亥冬】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夘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至傳九月甲午今在十】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大
三十一年壬辰【氣余九百 歸余四萬九 千朔余八二十 四四百七十 七十】
正月壬子小【七戊辰冬】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夘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三十二年癸巳【至氣余一千 六歸余八萬 二千朔余一千百六 十七五百四 十四二】正月丙午小【百三癸酉】 二月乙亥大【冬至癸夘】
閏月乙巳小 三月甲戌大【大寒旦日雨水經(jīng)四月己丑今在】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夘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
十二月庚子大
三十三年甲午【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五 千朔余八百四百 十八百三 十八九】
正月庚午小【十二戊寅】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冬至經(jīng)四月辛巳癸巳今】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夘大【在三月傳八月戊子今】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十二月乙未小【在七月乙巳】
春秋分記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宋 程公說 撰書三
厯書第三
文公元年乙未【氣余一百 歸余五萬八 朔余二一十三 千九百五 千八】正月甲子大【甲申冬至】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日食
經(jīng)書二月癸亥日食大衍在三月杜厯自隱元年至今有三十四閏大衍三十六閏從杜氏則不入蝕限蓋閏法不得其正爾日食黃道危八度太
四月癸巳小【丁巳二十五日】 五月壬戌大【傳辛酉朔差一日】六月壬辰小【戊戌七日】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丁未十八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大【戊午小雪】 閏月己未小
左氏曰扵是閏三月非禮也諸厯是年當置閏而不當在三月故逹厯者譏之所謂歸余扵終蓋言其余數(shù)未盡而已置閏爾
二年丙申【氣余八百 歸余二千一 朔余一千六五十六 百九十九 百九十七】正月戊子大【己丑冬至】 二月戊午小【甲子初七日丁丑二
十日】 三月丁亥大【乙巳十九日】四月丁巳小【己巳十三日】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丁卯十三日】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三年丁酉【氣余一千五 歸余三萬五千 朔余二千百九十九 二百六十八 八百一十
三】
正月壬午大【甲 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乙亥二十五日】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己巳二十三日】
四年戊戌【氣余二千三 歸余六萬八千 朔余八百百四十三 三百三十三 八十九】正月丁丑小【己亥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壬申大暑】
閏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小【癸卯處暑】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旦日壬寅】十二月辛未大
五年己亥【氣余四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五百十五 六百二十七 七十八】正月辛丑小【乙巳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辛亥十日】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 六月戊辰大
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甲申十九日】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六年庚子【氣余七百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一千六八十八 六百九十四 百九十四】
正月乙未大【庚戌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乙亥十四日】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丙寅差】 十二月庚申小【經(jīng)閏十二月傳十一月丙寅今在十二月】
是年末經(jīng)書閏月不告朔以厯法推之未應閏也今而書閏則周閏有所移也今年及哀五年置閏皆以冬焉周閏必以年終以為歸余扵終之義不知閏積分以成月五歳再閏一章而閏當歳終所謂歸余扵終非率以年終也故書以糾之
七年辛丑【氣余一千五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一 七百六十一 八百一十】正月己丑大【乙卯冬至】 二月己未小【經(jīng)三月甲戌今在二
月】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大【丙戌春分】 閏月戊子小【經(jīng)傳四月戊子己丑
今在閏月】 五月丁巳大【谷雨】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小
八年壬寅【氣余二千二 歸余二萬一 朔余二千百七十四 千五十五 四百九十】
正月癸丑大【庚申冬至】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戊申二十九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壬午四日乙酉七日
丙戌八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九年癸卯【氣余三千 歸余五萬四千 朔余五百一十七 一百二十二 七十五】
正月戊申小【乙丑冬至己酉二日乙丑十八日】
二月丁丑大【辛丑二十五日】 三月丁未小【甲戌二十八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經(jīng)九月癸酉今在十月朔】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十年甲辰【氣余七 歸余八萬七千 朔余一千六百二十 一百八十九 百九十一】
正月壬寅大【辛未冬至】 閏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辛卯二十一日】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一年乙巳【氣余一千四 歸余三萬四 朔余一千百六十三 百八十三 三百八十】
正月丙寅小【丙子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甲午三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十二年丙午【氣余二千 歸余六萬三 朔余二千四二百六 千五百五十 百九十六】正月庚申大【辛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子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乙酉處暑】 十月丙戌大【乙卯秋分】
閏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旦日霜降】十二月乙卯小【戊午四日】
十三年丁未【氣余二千九 歸余六千八 朔余二千百四十九 百四十四 一百八十
五】
正月甲申大【丙戌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壬午一日】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大
十一月庚辰小【經(jīng)十二月己丑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己酉大
十四年戊申【氣余六百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百五十二 九百一十一 六十一】正月己卯小【壬辰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經(jīng)五月乙亥今在四
月】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癸酉二十八日】 七月丙子小【乙卯差杜云日誤】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甲申十日】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五年己酉【氣余一千三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二百九十五 九百七十八 百六十
一】
正月癸酉小【丁酉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朔日食【戊申八日己巳小滿】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昴九度太
閏月庚午大 七月庚子小【旦日夏至】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十六年庚戌【氣余二千一 歸余一萬六千 朔余一百三十八 二百七十二 千六十
六】
正月丁酉小【壬寅冬至】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戊辰五日】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辛未九日】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甲寅二十三日】 十二月辛酉大
十七年辛亥【氣余二千八 歸余四萬九千 朔余二百八十一 三百三十九 千一百
八十二】
正月辛卯大【丁未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癸亥四日】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癸未二十五日】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
十八年壬子【氣余五百 歸余八萬二 朔余二百八十四 千四百六 五十八】正月丙戌小【癸丑冬至】 二月乙卯大【癸未大寒丁丑二十
三日】 閏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旦日雨水】 四月甲申小【經(jīng)五月戊戌今在四
月】 五月癸丑大【經(jīng)六月癸酉今在五
月】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小
十一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
宣公元年癸丑【氣余一千三 歸余二萬 朔余二千百二十七 五千七百 九百八十
七】
正月己酉大【戊午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年甲寅【氣余二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一千千七十 七百六十七 六十三】
正月甲辰小【癸亥冬至經(jīng)二月壬子在正月】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小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小 九月庚子大【乙丑二十六日】十月庚午小【壬申二日乙亥六日】 十一月己亥大【戊辰處暑】
閏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三年乙卯【氣余二千八 歸余二千 朔余七百百一十三 六十一 五十三】
正月戊辰小【旦日冬至】
此年至亦在朔余分未盡不得謂之合朔下仿此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丙申大 五月丙寅小
六月乙未大 七月乙丑小
八月甲午大 九月甲子小【經(jīng)十月丙戌今在九
月】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小 十二月壬辰大
四年丙辰【氣余五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一千八百十六 一百二十八 百六十八】正月壬戌大【甲戌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jīng)六月乙酉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傳七月戊戌今在六
月】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五年丁巳【歳余一千二 歸余六萬八千 朔余二千百五十九 一百九十五 九百八十
四】
正月丙辰大【己卯冬至】 二月丙戌大
三月丙辰小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壬午夏至】 八月癸未大【壬子大暑】
閏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旦日處暑】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
六年戊午【歳余二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二千六千二 四百八十九 百七十三】正月庚辰大【甲寅冬至】 二月庚戌小
三月己卯大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七年己未【氣余二千七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七百百四十五 五百五十六 四十九】正月乙亥小【己丑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
八年庚申【氣余四百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一千八四十八 六百二十三 百六十五】正月己巳大【乙未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丙申谷雨】 閏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丁卯小滿辛巳十六日壬午十七日戊子二十三日】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己丑二十六日庚寅二十七日】
經(jīng)書七月甲子日食大衍在十月杜預厯自僖公十二年至文公元年五年一閏者二也四年一閏者三也失二閏焉又自文公十六年至宣公十年凡四年一閏者三也又失一閏焉此預據(jù)左氏再失閏之説廢閏以爲厯預是為傳而爲厯非為經(jīng)而爲厯也預厯七月乙未朔不入食限而其甲子晦亦不入食限焉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二也今從大衍日食黃道角五度半
十一月甲午小 十二月癸亥大
九年辛酉【氣余一千一 歸余二萬九 朔余一千五百九十一 百一十七 百五十四】正月癸巳大【庚子冬至】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經(jīng)九月辛酉今在八
月】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癸酉十五日】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十年壬戌【氣余一千九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四 九百八十四 六百七十】正月丁亥大【乙巳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大日食【己巳十四日】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壁七度少
五月丙戌小【癸巳八日】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十一年癸亥【氣余二千六 歸余八萬七 朔余七百百七十七 千五十一 四十六】正月壬午小【庚戌冬至】 閏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小【旦日大寒】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小 七月戊申大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十二年甲子【氣余三 歸余三萬二 朔余四百百八十 百四十五 三十五】正月丙午小【丙辰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經(jīng)六月乙卯傳丙辰辛未在七月杜閏五月以偶之】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戊寅初九日】
十三年乙丑【嵗余一千一 歸余六萬三千 朔余一百二十三 四百一十一 千五百
五十一】
正月庚子大【辛酉冬至】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閏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
十四年丙寅【氣余一千八 歸余六千 朔余一千百六十六 七百六 二百四十】正月甲子小【丙寅冬至】 二月癸巳大
三月癸亥小 四月壬辰大
五月壬戌大【壬申十一日】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十五年丁卯【嵗余二千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千六百九 七百七十三 三百五十
六】
正月戊午大【辛未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小【癸卯十八日辛亥二
十六日】 七月乙卯大【壬午二十八日】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十六年戊辰【氣余三百 歸余七萬二 朔余四百一十二 千八百四十 三十二】正月癸丑小【丁丑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傳三月戊申今在四
月】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戊申小滿】 閏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旦日夏至】 八月己酉小
九月戊寅大 十月戊申小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七年己巳【嵗余一千 歸余一萬六千 朔余一百五十五 一百三十四 二十一】正月丁丑小【壬午冬至庚子二十四日】二月丙午大【二日丁未經(jīng)有日無
月】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己未十六日】
經(jīng)書六月癸卯日食以大衍考之不入食限其年有食當在五月乙亥朔故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三也乙亥日食黃道胃十三度少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壬午十一日】 十二月辛丑大
十八年庚午【氣余一千七 歸余四萬九 朔余一千百九十八 千二百一 二百三十
七】
正月辛未小【丁亥冬至】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甲戌七日】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壬戌二十六日】
十一月丙寅大 十二月丙申小
成公元年辛未【氣余二千五 歸余八萬二千 朔余百四十一 二百六十八 二千
三百五十三】
正月乙丑大【壬辰冬至】 二月乙未小【辛酉二十七日癸亥
大寒】 三月甲子大【癸未二十日癸巳雨
水】 閏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旦日春分】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
十二月庚申小
二年壬申【氣余二百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二千四十四 五百六十二 四十二】正月己丑大【戊戌冬至】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丙戌二十九日】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壬申十六日癸酉十
七日】 七月丙戌大【己酉二十四日】八月丙辰小【壬午二十七日】 九月乙酉大【庚寅初六日傳云九
月經(jīng)脫字】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丙申十二日】 十二月甲寅大
三年癸酉【氣余九百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一百八十七 六百二十九 一十八】正月甲申小【癸卯冬至辛亥二十八日】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乙亥二
十三日】 三月癸未小
四月壬子大 五月壬午小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丙午二十八日
丁未二十九日】 閏月戊申大【傳十二月甲戌今在
閏月】 十二月戊寅小
四年甲戌【氣余一千 歸余一千九 朔余二千八七百三十 百二十三 百四十七】正月丁未大【戊申冬至】 二月丁丑小
三月丙午大【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經(jīng)四月甲寅今在五月】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五年乙亥【氣余一千四 歸余三萬四 朔余九百百七十三 千九百九十 二十三】正月壬寅小【癸丑冬至】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小 六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己酉十三日】 十二月丁卯小【己丑二十三日】
六年丙子【氣余一百 歸余六萬八 朔余二千七十六 千五十七 三十九】正月丙申大【己未冬至】 二月丙寅小【辛巳十六日】
三月乙未大 四月乙丑小【丁丑十三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壬申九日】七月癸巳大【辛酉夏至】 閏月癸亥小
八月壬辰大 九月壬戌小
十月辛卯大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七年丁丑【氣余九百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一千七一十九 三百五十一 百二十八】正月庚申大【甲子冬至】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經(jīng)八月戊辰今在九月】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小
八年戊寅【氣余一千一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二千百六十二 四百一十八 八百四十
四】
正月甲寅大【己巳冬至】 二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癸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庚戌小 十二月己卯大
九年己卯【氣余二千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九四百五 四百八十五 百二十】正月己酉小【甲戌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閏月丁未小 五月丙子大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丙子一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傳十一月戊申庚申今在十月】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十年庚辰【氣余一 歸余二萬七 朔余六百八 百七十九 百九】
正月癸酉小【庚辰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辛巳十一日】 六子庚子大【丙午七日戊申九日
經(jīng)有日無月】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十一年辛巳【氣余八百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一千五十一 八百四十六 七百二十
五】
正月丁卯大【乙酉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己丑二十四日】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六月乙未小
七月甲子大 八月甲午小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十二年壬午【氣余一千五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二百九十四 九百一十三 千八百
四十一】
正月辛酉大【庚寅冬至】 閏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傳五月癸亥今在四月】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
十三年癸未【氣余二千三 歸余三萬 朔余二千百三十七 二百七 五百三十】正月乙酉大【乙未冬至】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大【戊午五日】五月甲申小【丁亥四日】 六月癸丑大【丁卯十五日己巳十
七日】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四年甲申【氣余 歸余六萬三千 朔余六四十 二百七十四 百六】
正月庚辰小【辛丑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傳八月戊戌庚子今在九月】
十月乙巳大 閏月乙亥大【經(jīng)十月庚寅今在閏
月】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五年乙酉【氣余七百 歸余六千五 朔余二百八十三 百六十八 九十五】正月甲辰小【丙午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乙巳三日癸丑十一日】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 八月庚午大【庚辰十一日】
九月庚子小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辛丑三日】 十二月戊辰大
十六年丙戌【氣余一千五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一百二十六 六百三十五 千四百
一十一】
正月戊戌小【辛亥冬至】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辛未五日戊寅十三
日】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朔日食【癸巳二十八日甲午晦】
經(jīng)書朔日得六月之正大衍法不差日食黃道畢九度半稍弱
七月乙未大【戊午二十四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乙亥十二日】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乙丑三日乙酉二十三日】
十七年丁亥【氣余二千二 歸余七萬二 朔余二千百六十九 千六百二 五百二十
七】
正月壬辰大【丙辰冬至】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大【戊辰九日乙酉二十
六日】 閏月庚寅小【壬寅十三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經(jīng)九月辛丑今在八
月】 九月戊午大【傳十月庚午今在九
月】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壬申十六日】
經(jīng)書十二月丁巳朔日食應在十一月大抵春秋閏多差故日食朔不差而月差也日食黃道房初度
十二月丁亥小【乙卯晦傳以為閏月晦蓋春秋時于此歳終置閏也】
十八年戊子【氣余三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二千一十二 九百九十六 二百一十
六】
正月丙辰大【辛酉冬至 庚申初五日庚午十五日辛巳二十六日甲申二十九日傳
言甲申晦差】 二月丙戌小【乙酉朔差】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 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己丑初七日】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丁未二十七日】
襄公元年己丑【氣余七百 歸余四萬九 朔余二百一十五 千六十三 九十二】正月辛亥小【丁卯冬至己亥差】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辛酉十五日】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二年庚寅【氣余一千四 歸余八萬二 朔余一千百五十八 千一百三十 四百八】正月乙巳小【壬申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 閏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庚寅十八日】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庚辰九日己丑十八
日經(jīng)六月字誤】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 十二月己亥大
三年辛卯【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一千二百一 四百二十四 九十七】正月己巳小【丁丑冬至】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壬戌二十六日】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己未二十三日】七月丙寅大【經(jīng)六月戊寅今在七月?lián)髅嗽谇锝?jīng)字誤】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四年壬辰【氣余二千九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二千百四十四 四百九十一 二百一十
三】
正月癸亥大【壬午冬至】 二月癸巳小【經(jīng)三月己酉今在二
月】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 七月庚申大【戊子二十九日】八月庚寅大【辛亥二十二日】 九月庚申小
十月己丑大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己丑大 閏月戊午小
五年癸巳【氣余六百 歸余一千七 朔余一千四十七 百八十五 九百二】正月丁亥大【戊子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小
九月癸未大【丙午二十四日】 十月癸丑小
十一月壬午大【甲午十三日】 十二月壬子小【辛未二十日】
六年甲午【氣余一千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二千三百九十 八百五十三 一十八】正月辛巳大【癸巳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壬午二日乙未十五日丁未二十七日】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小
十二月丙午大【丙辰十一日】
七年乙未【氣余二千一 歸余六萬七 朔余一千百三十三 千九百十九 九十四】正月丙子小【戊戌冬至】 二月乙巳大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
五月甲戌大 六月甲辰小
七月癸酉大 八月癸卯小
閏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經(jīng)傳十月庚戌壬戌
今在九月】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 十二月庚午大【丙戌十七日】
八年丙申【氣余二千八 歸余一萬一千 朔余七百百七十六 二百一十三 八十三】正月庚子小【癸卯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小 四月戊辰大【庚辰十三日庚寅二
十三日】 五月戊戌小【甲辰初七日】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九年丁酉【氣余五百 歸余四萬四 朔余一千八七十九 千二百八十 百九十九】正月甲午大【己酉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辛酉三十日】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癸未二十三日】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庚午十一日甲戌十
五日】 十一月己丑大【己亥十一日】十二月己未小【經(jīng)己亥差傳癸亥五日戊寅二十日】
左傳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隂阪侵鄭杜預注以長厯叅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閏月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閏月當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爲閏則后學者自然轉日爲月晉人三畨四軍更攻鄭門門各五日晉各一攻鄭三受敵欲以苦之癸亥去戊寅十六日以癸亥始攻攻鄭五日凡十五日鄭故不服而去明日戊寅濟于陰阪復侵鄭外邑
十年戊戌【氣余一千三 歸余七萬七千 朔余三千百二十二 三百四十七 一十五】正月戊子大【甲寅冬至】 二月戊午大
三月戊子小【癸丑二十六日】 四月丁巳大【戊午二日丙寅十日】閏月丁亥小【經(jīng)傳五月庚寅甲午今在閏月】
五月丙辰大【傳六月庚午今在五月】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傳八月丙寅今在七月】八月乙酉小【傳九月己酉今在八
月】 九月甲寅大【傳十月戊辰今在九
月】 十月甲申小【傳十一月己亥丁未
今在十月】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
十一年己亥【氣余二千 歸余二萬六 朔余二千六十五 百四十一 七百四】正月壬子大【己未冬至】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大【己亥十九日】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己未初十日丙子二十七日】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甲戌二十六日】十月戊寅大【丁亥十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戊寅二日庚辰四日壬午六日己丑十三日】
十二年庚子【氣余二千 歸余五萬三 朔余九八百八 千七百八 百八十】正月丁未小【甲子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十三年辛丑【氣余五百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一千一十一 七百七十五 八百九十
六】
正月辛丑大【庚午冬至】 閏月辛未小
二月庚子大 三月庚午小
四月己亥大 五月己巳小
六月戊戌大 七月戊辰小
八月丁酉大 九月丁卯小【庚辰十四日】
十月丙申大 十一月丙寅小
十二月乙未大
十四年壬寅【氣余一千二 歸余三萬 朔余一千五百五十四 二千九百 百八十五】正月乙丑大【乙亥冬至】 二月乙未小朔日食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女十度半
三月甲子大 四月甲午小【己未二十六日】
五月癸亥大 六月癸巳小
七月壬戌大 八月壬辰小
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癸卯【氣余一千九 歸余一萬三千 朔余二百九十七 一百三十六 千七百
一】
正月己未大【庚辰冬至】 二月己丑小【己亥十一日】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大
五月戊午小 六月丁亥大
七月丁巳小日食
經(jīng)書八月丁巳日食大衍得七月朔閏法差也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四也日食黃道井三度強
八月丙戌大 九月丙辰小
十月乙酉大 閏月乙卯小
十一月甲申大【經(jīng)十一月癸亥今在閏十月及十二月】
十二月甲寅小
十六年甲辰【氣余二千 歸余六千 朔余二千七百四十 四百三十 三百九十】正月癸未大【乙酉冬至】 二月癸丑小【經(jīng)三月戊寅今在二
月】 三月壬午大
四月壬子大【經(jīng)五月甲子今在四月】五月壬午小【傳六月庚寅今在五
月】 六月辛亥大
七月辛巳小 八月庚戌大
九月庚辰小 十月己酉大
十一月己卯小 十二月戊申大
十七年乙巳【氣余四百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四百四十三 四百九十七 六十六】正月戊寅小【辛卯冬至】 二月丁未大【庚午二十四日】
三月丁丑小 四月丙午大
五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甲午二十二日】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丙午【氣余一千 二歸余七萬 二千朔余二百八 十六五百 六十四
千五百】
正月壬申大【八十二甲】 二月壬寅小
三月辛未大 四月辛丑小
五月庚午大 六月庚子小
閏月己巳大 七月己亥小
八月戊辰大 九月戊戌小【申冬至傳十月丙寅
今】 十月丁卯大【在九月傳十一月丁
卯朔己卯乙酉今】 十一月丁酉小【在十月傳十二
月戊戌己亥壬寅甲】 十二月丙寅大
十九年丁未【辰在十一 月氣余一千 九歸余一萬五千朔 余一千百 二十九八
一】
正月丙申小【辛丑冬至傳二月甲寅今在正月】
二月乙丑大 三月乙未大【傳四月丁未今在三
月】 四月乙丑小【傳五月壬辰晦今在
四月二十八日】 五月甲午大
六月甲子小【經(jīng)七月辛卯今在六月】七月癸巳大【經(jīng)傳八月甲辰丙辰
今在七月】 八月癸亥小【甲辰差丙辰差】
九月壬辰大 十月壬戌小
十一月辛卯大 十二月辛酉小
二十年戊申【氣余二千六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二百七十二 九百二十五 千三百
八十七】
正月庚寅大【丙午冬至辛亥二十二日】二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 六月戊午小【庚申初三日】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小 十月丙辰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黃道軫二度太
十一月丙戌小 十二月乙卯大
二十一年己酉【氣余三百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四七十五 九百九十二 百六十
三】
正月乙酉小【壬子冬至】 二月甲寅大
閏月甲申小 三月癸丑大
四月癸未小 五月壬子大
六月壬午小 七月辛亥大
八月辛巳小 九月庚戌大朔日食十月庚辰小朔日食
經(jīng)書九月庚戌朔日食十月庚辰朔日食以大衍考之九月朔入老象上爻沾黃道當食日食黃道翼九度太十月朔入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黃道角四度弱
十一月己酉大 十二月己卯小
二十二年庚戌【氣余一千一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百一十八 二百八十六 一百
五十二】
正月己酉小【丁巳冬至】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小 四月丁丑大
五月丁未小 六月丙子大
七月丙午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乙亥大
九月乙巳小【己巳二十五日】 十月甲戌大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丁巳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
二十三年辛亥【氣余一千八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百六十八 三百五十三 一千
二百六十八】
正月癸卯大【壬戌冬至】 二月癸酉小朔日食【經(jīng)朔壬申定朔癸酉九百六十分】
經(jīng)書二月癸酉朔日食大衍考之入少象初爻日食黃道女二度少
三月壬寅大【己巳二十八日】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己卯初十日】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小【乙亥初七日】
十一月戊戌大 十二月戊辰小
閏月丁酉大
二十四年壬子【氣余二千 歸余一千六 朔余九百六百四 百四十七 五十七】正月丁卯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申大
三月丙寅小 四月乙未大
五月乙丑小 六月甲午大
七月甲子小朔日食 八月癸巳大朔日食【定朔癸巳】
經(jīng)書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癸巳朔日食大衍考之七月入少象初爻食限日食黃道井二十一度半強八月老象五爻非食限日在黃道星二度弱
九月癸亥大 十月癸巳小
十一月壬戌大 十二月壬辰小
二十五年癸丑【氣余三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二千百七 七百一十四 七十三】正月辛酉大【癸酉冬至】 二月辛卯小
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小
五月己未大【甲戌十一日乙亥十七日丁丑十九日辛巳二十三日丁亥二十九日】六月己丑小【壬子二十四日】 七月戊午大【己巳十二日杜云經(jīng)
書八月誤】 八月戊子小
九月丁巳大 十月丁亥小【甲午初八日】
十一月丙辰大 十二月丙戌大
二十六年甲寅【氣余一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一百千五十 七百八十一 四十九】正月丙辰小【戊寅冬至】 二月乙酉小【庚寅六日辛卯七日
甲午十日】 三月甲寅大【定朔】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辛亥大暑壬午旦日】 閏月壬子小
九月辛巳大 十月辛亥小
十一月庚辰大【傳十二月乙酉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庚戌小
二十七年乙卯【氣余一千七 歸余一萬一 朔余二百九十三 千七十五 千八百
七十八】
正月己卯大【癸未冬至】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甲辰二十七日丙午二十九日】
六月丁未大【一日丁未二日戊申八日甲寅十日丙辰十六日壬戌二十一日丁卯二十二日戊辰二十四日庚午二十六日壬申】 七月丁丑小【二日戊寅四日庚辰
五日辛巳六日壬午九日乙酉】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五日庚辰六日辛巳】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朔日食
經(jīng)書十二月乙亥朔日食以大衍考之在十一月蓋春秋厯失閏也左氏曰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姜岌曰交會應在此月不為再失閏也岌蓋以十一月推之而得其正左氏以十二月求之而過言其失閏也杜預牽合左氏而頓置兩閏以為長厯詭聽駭俗預蓋爲傳而為厯非爲經(jīng)而爲厯也日食黃道氐七度強
十二月甲辰大
二十八年丙辰【氣余二千五 歸余四萬四千 朔余百三十六 一百四十二 九百
五十四】
正月甲戌小【戊子冬至】 二月癸卯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丙辰十七日】十一月己巳大【七日乙亥十九日丁亥二十五日癸巳】
十二月己亥小【乙亥朔誤乙字甲寅十七日乙未差乙爲巳】
二十九年丁巳【氣余二百 歸余三萬七 朔余二三十九 千二百九 千七十】正月戊辰大【甲午冬至】 二月戊戌小【癸卯六日】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庚午五日】 閏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乙未二日】十月癸亥大【庚寅二十八日】 十一月癸巳小【乙卯二十三日】十二月壬戌大【己巳初八日】
三十年戊午【氣余九百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七八十三 七百三 百五十九】正月壬辰大【己亥冬至】 二月壬戌小【癸未二十二日晉悼
夫人食輿人城杞者】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十五日乙亥二十八日戊子】
五月庚寅大【四日癸巳五日甲午】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十二日庚子十三日辛丑十四日壬寅十五日癸卯十七日乙巳二十五
日癸丑】 八月己未小【六日甲子十一日己
巳】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小 十一月丁亥大
十二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己未【氣余一千七 歸余五萬三 朔余一百二十五 千五百七十 千八百
七十五】
正月丙戌大【甲辰冬至】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辛巳二十八日】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癸巳十一日己亥十七日】十月壬子大【癸酉二十二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
春秋分記卷二十一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宋 程公說 撰書四
厯書第四
昭公元年庚申【氣余二千四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百六十八 六百三十七 九百
五十一】
正月辛巳小【己酉冬至十五日乙未】閏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傳三月甲辰今在二月】三月己酉大
四月己卯小【傳五月庚辰癸卯今在四月】
五月戊申大【經(jīng)六月丁巳今在五月】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己酉初四日】 十二月乙亥大【傳甲辰朔庚戌俱差】
二年辛酉【氣余一百 歸余一萬九千 朔余六七十一 九百三十一 百四十】正月乙巳小【乙卯冬至】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小 四月癸酉大
五月癸卯小 六月壬申大
七月壬寅小【壬寅旦日】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
三年壬戌【氣余九百 歸余六萬二千 朔余一千七一十四 九百九十八 百五十六】正月己亥大【癸卯冬至丁未初九日】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卯小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閏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四年癸亥【氣余一千六 歸余六千二 朔余一千四百五十七 百九十二 百四十五】正月癸亥大【乙丑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四月壬辰小
五月辛酉大 六月辛卯小【丙午十六日】七月庚申大【傳八月甲申今在七月】八月庚寅小
九月己未大 十月己丑小
十一月戊午大 十二月戊子小【二十六日癸丑二十八日乙夘】
五年甲子【氣余二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二千五千四百 三百五十九 百六十一】正月丁巳大【庚午冬至】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戊辰十四日】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小 十二月壬午大
六年乙丑【氣余二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六百百三 四百二十六 三十七】正月壬子小【丙子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二日壬子傳曰鑄刑書之歳二月或夢伯有曰壬子余將殺帶】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戌初八日】 閏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十月丁未小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
七年丙寅【氣余八百 歸余一萬五 朔余三百四十六 千七百二十 二十六】正月丙子小【辛巳冬至癸巳十八日】二月乙巳大【戊午十二日】
三月乙亥小 四月甲辰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日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奎十一度太稍強奎爲魯分士文伯所謂去衛(wèi)地如魯?shù)卣咭?br /> 五月甲戌小 六月癸卯大
七月癸酉小 八月壬寅大【戊辰二十七日】
九月壬申小 十月辛丑大【辛酉二十一日】十一月辛未小【癸未十三日】 十二月庚子大【癸亥二十四日】
八年丁卯【氣余一千五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一千百八十九 七百八十七 四百四十】
正月庚午大【丙戌冬至】 二月庚子小
三月己巳大【甲申十六日】 四月己亥小【三日辛丑二十五日
辛亥】 五月戊辰大
六月戊戌小 七月丁卯大【初八日甲戌十一日
丁丑】 八月丁酉小【庚戌十四日】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壬午十八日】 十二月乙未小
九年戊辰【氣余二千三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二千百三十二 八百五十四 五百五十
八】
正月甲子大【辛卯冬至】 二月甲午小【庚申二十七日】
三月癸亥大 閏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小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
十二月己未小
十年己巳【氣余三 歸余二萬五千 朔余二千二十五 一百四十八 百四十七】正月戊子大【丁酉冬至】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傳五月庚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戊子初四日】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
十二月癸丑大【甲子十二日】
十一年庚午【氣余七百 歸余五萬八千 朔余二百七十八 二百一十五 二十三】正月癸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丙申十五日】 四月辛亥大【丁巳初七日】五月辛巳小【甲申四日】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己亥二十一日】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丁酉二十日】 十二月丁未大
閏月丁丑大
十二年辛未【氣余一千五 歸余一千 朔余一百二十一 五百九 十二】正月丁未小【旦日冬至】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壬申二十七日】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壬午十日】
九月癸卯小 十月壬申大【定朔丙申二十五日
丁酉二十六日】 十一月壬寅小
十二月辛未大
十三年壬申【氣余二千三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一百六十四 五百七十八 千一百
二十八】
正月辛丑小【壬子冬至】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大【乙卯十七日丙辰十八日癸亥二十五日】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丙寅二十九日】八月戊辰小【辛未四日壬申五日癸酉六日甲戌七日】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卯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
十四年癸酉【氣余三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二千三千七 六百四十三 百四十四】正月乙未大【丁巳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閏月壬戌小
八月辛卯大【傳九月甲午今在八月】九月辛酉大
十月辛卯小 十一月庚申大
十二月庚寅小
十五年甲戌【氣余七 歸余一萬九 朔余一千九百一十 百三十七 百三十三】
正月己未大【癸亥冬至經(jīng)二月癸酉今在正月】
二月己丑小 三月戊午大
四月戊子小 五月丁巳大朔日食【傳六月乙丑今在五月】
經(jīng)書六月丁巳朔日食大衍考之在五月蓋春秋置閏后天也日食黃道胃十四度太強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傳八月戊寅在七月】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大
十六年乙亥【氣余一千四 歸余四萬 朔余百五十三 四千四 九】
正月甲寅小【戊辰冬至】 二月癸未大【丙申十四日】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己亥二十日】
九月庚戌小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十七年丙子【氣余二千一 歸余七萬七 朔余一千百九十六 千七十一 一百二十
五】
正月戊申小【癸酉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大 閏月丙子小
六月乙巳大
經(jīng)書六月甲戌朔日食按大衍是年閏五月六月朔乙巳非食限五月丙午朔日食黃道婁四度太其甲戌則九月朔名也而亦不入食限姜岌謂其誤者五此其五也是月也魯太史以爲夏之四月而季平子以為非正陽之月也此平子必有所考而言之足明乎食朔之誤也是魯太史之誤非春秋之誤也
七月乙亥小 八月甲辰大【傳九月丁卯今在八
月】 九月甲戌小
十月癸卯大 十一月癸酉小
十二月壬寅大
十八年丁丑【氣余二千九 歸余三萬三 朔余八百百三十九 百六十五 一十四】正月壬申小【戊寅冬至】 二月辛丑大【乙亥十五日】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丙子七日戊寅九日壬午十三日】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十九年戊寅【氣余六百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一千四十二 四百三十二 九百三十】正月丙寅大【甲申冬至】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戊辰五日乙亥十二日己卯十六日】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大
二十年己卯【氣余一千三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百八十五 四百九十九 六】
正月辛酉小【己丑冬至】
傳書二月己丑日南至大衍氣同而朔差正與僖公五年辛亥南至同類蓋自入春秋即差一月故進退其日以晦為朔耳杜預謂當言正月己丑朔時史失閏故傳書以正厯此乃僖辛亥朔冬至爲説不知其失初不在是也春秋閏在八月
二月庚寅大 閏月庚申小
三月己丑大 四月己未小
五月戊子大【傳六月丙申癸卯丙辰丁巳今俱在五月】
六月戊午小【朔合七月】 七月丁亥大【傳八月辛亥今在七
月】 八月丁巳小【閏月戊辰差】
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戊辰十三日】十一月乙酉大【辛卯七日】 十二月乙卯小
二十一年庚辰【氣余二千一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百二十八 七百九十三 二千
七百三十五】
正月甲申大【甲午冬至】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大
五月癸未小【丙申十四日壬寅二十日】六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七月壬午小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不差日食黃道井十三度弱
八月辛亥大【乙亥二十五日】 九月辛巳小
十月庚戌大【丙寅十七日】 十一月庚辰小【癸未四日丙戌
七日】 十二月己酉大
二十二年辛巳【氣余二千八 歸余六萬二 朔余八百七十一 千八百六十 百一十
一】
正月己卯小【己亥冬至】 二月戊申大【甲子十七日己巳二
十二日】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乙丑十九日戊辰二十二日】
五月丁丑小【庚辰四日】 六月丙午大【丁巳十二日壬戌十七日癸亥十八日乙丑二十日丙寅二十一日辛未二十六日乙亥三十日】
七月丙子小【戊寅三日辛卯十六日壬辰十七日】
八月乙巳大【辛酉十七日己巳二十五日庚午二十六日辛未二十七日】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小【丁巳十三日庚申十
六日】 閏月甲戌大【傳十一月乙酉己丑
今在閏月】 十一月甲辰小【傳十二月庚戌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大朔日食【傳閏月辛丑今在十二月】
是年傳有閏月辛丑在年求經(jīng)書日食與大衍合杜氏以傳有庚戌及辛丑遂謂十二月朔癸卯不知癸卯不入食限也日食黃道箕四度半強
二十三年壬午【氣余五百 歸余六千一 朔余七十四 百五十四 五百】
正月癸卯小【乙巳冬至壬寅朔癸卯丁未庚戌癸丑俱合】
二月壬申大 三月壬寅小
四月辛未大【乙酉十五日】 五月辛丑小
六月庚午大【壬午十三日癸未十四日丙戌十七日己丑二十日庚寅二十一日甲午
二十五日】 七月庚子小【戊申九日丙辰十七日甲子二十五日丙寅二十七日戊辰晦】 八月己巳大【乙未二十七日丁酉
二十九日】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甲申十七日】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卯大
二十四年癸未【氣余一千三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百二十七 二百二十一 一千
六百一十八】
正月丁酉大【庚戌冬至辛丑戊午合】二月丁卯小【丙戌二十日】三月丙申大【庚戌十五日】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厯不差日食黃逍胃四度半強
六月乙丑小【壬申八日】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經(jīng)八月丁酉今在九
月經(jīng)有日無月】 十月癸亥小【癸酉十一日甲戌十
二日】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
二十五年甲申【氣余二 歸余七萬二千 朔余二千千六十 二百八十八 七百三十
二】
正月辛卯大【乙卯冬至】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大
五月庚寅小 六月己未大
閏月己丑小 七月戊午大【上辛初四日季辛二
十四日】 八月戊子小【經(jīng)傳九月戊戌己亥
今在八月】 九月丁巳大【經(jīng)傳辛酉戊辰壬申
今在九月】 十月丁亥小【經(jīng)十一月己亥今在
十月】 十一月丙辰大【傳十二月庚辰
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丙戌小
二十六年乙酉【氣余二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二八百三 五百八十二 千四百
二十一】
正月乙卯大【庚申六日冬至】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戊午六日戊辰十六日】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己巳十七日庚午十八日丙子二十四日丁丑二十五日庚辰二十八日
辛巳二十九日】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庚申九日】 十月辛巳大【丙申十日辛丑二十
日】 十一月辛亥小【辛酉十一日癸
酉二十三日甲戌二十四日】 十二月庚辰大【癸未四日】
二十七年丙戌【氣余一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四百百六 一百四十九 九十七】正月庚戌小【丙寅冬至】 二月己卯大
三月己酉小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己未十四日】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二十八年丁亥【氣余一千二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百四十九 七百一十六 一千
六】
正月甲辰大【辛未冬至】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卯大 閏月癸酉小【經(jīng)四月丙戊今在閏
月】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小【癸巳二十三日】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
二十九年戊子【氣余一千九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百九十二 五千一十 三百二】正月戊辰小【丙子冬至】 二月丁酉大
三月丁卯大【己卯十三日】 四月丁酉小【庚子四日】五月丙寅大【庚寅二十五日】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小
九月甲子大 十月甲午小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三十年己丑【氣余二千七 歸余五萬八 朔余二千百三十五 千七十七 四百一十
八】
正月壬戌大【辛巳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
五月庚申大【經(jīng)六月庚辰今在五月】六月庚寅小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大
九月己未小 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傳十二月己卯今在十一月】
十二月丁亥大 閏月丁巳小
三十一年庚寅【氣余四百 歸余一千三 朔余二千三十八 百七十五 一百七】正月丙戌大【丁亥冬至】 二月丙辰小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卯小【丁巳三日】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朔日食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尾十二度半強
三十二年辛卯【氣余一千一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百八十一 四百三十八 五百
八十三】
正月辛巳小【壬辰冬至】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卯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己丑十四日】 十二月乙巳大【己未十五日】
定公元年壬辰【氣余一千九 歸余六萬七 朔余一百二十四 千五百五 千二百
九十九】
正月乙亥小【丁酉冬至辛巳七日庚寅十六日】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卯小【癸亥二十一日戊辰二十六日】
七月壬申大【癸巳二十二日】 八月壬寅小
閏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
二年癸巳【氣余二千六 歸余一萬七 朔余九百百六十七 百九十八 八十八】正月己亥小【壬寅冬至】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傳四月辛酉今在三月】四月丁卯大【經(jīng)五月壬辰今在四
月】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
三年甲午【氣余三 歸余四萬三千 朔余二千百七十 八百六十六 一百四】正月癸巳大【戊申冬至】 二月癸亥小【辛卯二十九日】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大
四年乙未【氣余一千一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一百一十三 九百三十三 百八十】正月戊子小【癸丑冬至】 二月丁巳大【癸巳正月初六日】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閏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庚午十九日巳
卯二十八日庚辰二十九日】 十二月壬午小
五年丙申【氣余一千八 歸余二萬二 朔余二千百五十六 百二十七 九百九十】正月辛亥大【戊午冬至】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朔日食
經(jīng)書朔與大衍合日食黃道室四度半強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丙申十八日】 七月己酉小【壬子四日】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乙亥二十八日】十月丁丑大【丁亥十一日己丑十三日庚寅十四日】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六年丁酉【氣余二千五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九百百九十九 二百九十四 八十五】正月丙午小【癸亥十八日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己丑十六日】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大 八月癸酉小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
七年戊戌【氣余三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二千百三 三百六十一 一百一】正月庚子大【己巳冬至】 閏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傳十一月戊午今在十月】十一月乙丑大【己巳五日】十二月乙未小
八年己亥【氣余一千 歸余三萬九千 朔余一千四百五 六百五十五 七百九十】
正月甲子大【甲戌冬至傳己丑辛卯今在正月】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戊辰八日】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辛卯二日壬辰三日癸巳四日】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九年庚子【氣余一千七 歸余六萬二 朔余二千百八十八 千七百二十 九百六】正月戊午大【己卯冬至】 二月戊子大
三月戊午小 四月丁亥大【戊申二十二日】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丙戌大
七月丙辰小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閏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
十二月癸丑小
十年辛丑【氣余二千五 歸余六千 朔余二千五百三十一 三十六 百九十五】正月壬午大【申午冬至】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丁巳九日】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
十一年壬寅【氣余二百 歸余三萬九 朔余六百三十四 千八十三 七十一】正月丁丑小【庚寅冬至】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十二年癸卯【氣余九百 歸余七萬二 朔余一千七七十七 千一百五十 百八十七】正月辛未大【乙未冬至】 二月辛丑小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閏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癸亥二十七日】十月丙寅大
經(jīng)書十有一月丙寅朔日食在大衍為十月朔其年當閏而春秋置在嵗終故差一月也日食黃道角六度太強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十三年甲辰【氣余一千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一千七百二十 四百四十四 四百七十
六】
正月乙未大【庚子冬至】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小
九月辛卯大 十月辛酉小
十一月庚寅大【丁未十八日】 十二月庚申小【辛未十二日】
十四年乙巳【氣余二千四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二百六十三 五百一十一 千五百
九十二】
正月己丑大【乙巳冬至】 二月己未小【辛巳二十三日】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
十五年丙午【氣余一百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六百六十六 五百七十八 六十八】
正月甲申小【辛亥冬至經(jīng)二月辛丑今在正月】
二月癸丑大 三月癸未小
閏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辛亥一日壬申二十二日】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壬申二十三日】 八月庚辰小朔日食經(jīng)書朔得八月之正日食黃道星三度太強
九月己酉大【丁巳九日戊午十日】 十月己卯大【辛巳三日】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哀公元年丁未【氣余九 歸余二萬四千 朔余三百百九 八百七十二 五十七】正月戊申小【丙辰冬至】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辛巳六日】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
二年戊申【氣余一千六 歸余五萬七千 朔余一千百五十二 九百三十五 四百七十
三】
正月壬寅大【辛酉冬至】 二月壬申小【癸巳二十二日】
三月辛丑大 四月辛未小【丙子六日】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乙酉十六日】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甲戌六日】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 十二月丁卯小
閏月丙申大
三年己酉【氣余二千三 歸余一千二 朔余一千七百九十五 百三十三 百六十二】正月丙寅小【丙寅冬至】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甲午一日】五月甲子大【辛卯二十八日】 六月甲午小【癸卯十日】七月癸亥大【丙子十四日】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癸卯十二日癸丑二
十二日】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四年庚戌【氣余九 歸余三萬四 朔余一千一十八 千三百二 百七十八】正月庚申大【壬申冬至】 二月庚寅小【庚戌二十一日】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辛丑十四日】七月丁巳大【庚午十四日】 八月丁亥小【甲寅二十八日】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小 十二月乙酉大
五年辛亥【氣余八百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三百四十一 三百六十七 五十四】正月乙卯小【丁丑冬至】 二月甲申大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閏月辛亥小【經(jīng)九月癸酉今在閏月】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大
六年壬子【氣余一千五 歸余一萬六 朔余四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 十三】正月己卯小【壬午冬至】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戊辰二十三日】七月丙子小【庚寅十五日】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丁卯二十四日】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
七年癸丑【氣余二千三 歸余四萬三千 朔余一千百二十七 七百二十八 一百五十
九】
正月癸酉小【丁亥冬至】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己酉十日】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
八年甲寅【氣余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二千二三十 七百九十五 百七十五】正月丁卯大【癸巳冬至】 二月丁酉小
三月丙寅大 四月丙申小
五月乙丑大 閏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癸亥二日】
九年乙卯【氣余七百 歸余二萬 朔余一千九七十三 八十九 百六十四】正月辛卯大【戊戌冬至】 二月辛酉小【甲戌十四日】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
十年丙辰【氣余一千五 歸余五萬三千 朔余百一十六 一百五十六 四十】正月丙戌小【癸卯冬至】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戊戌十四日】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
十一年丁巳【氣余二千二 歸余八萬六千 朔余七百五十九 二百二十三 千二百
五十六】
正月庚辰小【戊申冬至】 閏月己酉大
二月己卯小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大 五月戊申小【壬申二十五日甲戌
二十七日】 六月丁丑大
七月丁未小【辛酉十六日】 八月丙子大
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 十二月甲戌大
十二年戊午【氣余三千 歸余二萬九千 朔余八百八十八 三百一十七 四十五】正月甲辰小【癸丑冬至】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甲辰三日】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小【丙辰夏至】 八月庚午大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丁亥秋分】十一月己亥大【戊午霜降】 十二月己巳小【戊子小雪】經(jīng)書十有二月螽郭綱曰仲尼曰火伏而后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然則螽之書也圣人非専以記異亦以著司厯之妄也一行日度議曰哀公十一年當置閏而失之十二年建戌之月己亥朔先寒露三日日在亢五度其時大火未伏至霜降五日始潛在日下乃月令蟄蟲咸俯焉然則周之十二月當建亥而彼以建戌為十有二月此其所以螽也今以大衍推之建戌月大余三十五小余一千七百七十五命得己亥朔入秋分日在亢去大火尚一次火未伏而尚螽是合乎夫子之言也然以己亥為十二月朔則今年五月經(jīng)書甲辰不合恐非失一閏也
十三年己未【氣余七 歸余六萬二千 朔余二千九百五 五百八十四 百六十一】正月戊戌大【己未冬至】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丙子十一日乙酉二十日丙戌二十一日丁亥二十二日】 七月乙未大【辛丑七日】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閏月甲子小 十月癸巳大
十一月癸亥大 十二月癸巳小
十四年庚申【氣余一千四 歸余五千八 朔余一千百四十八 百七十八 六百五十】正月壬戌大【甲子冬至】 二月壬辰小
三月辛酉大 四月辛卯小【庚戌二十日】五月庚申大朔日食胃十四度【壬申十一日庚辰二十一日】六月庚寅小【甲午五日】 七月己未大
八月己丑小【辛丑十三日】 九月戊午大
十月戊子小 十一月丁巳大
十二月丁亥小
十五年辛酉【氣余二千一 歸余三萬八千 朔余二百九十一 九百四十五 千七百
六十六】
正月丙辰大【己巳冬至】 二月丙戌小
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大
五月乙卯小 六月甲申大
七月甲寅小 八月癸未大
九月癸丑小 十月壬午大
十一月壬子小 十二月辛巳大
十六年壬戌【氣余二千九 歸余七萬二 朔余八百百三十四 千一十二 四十二】正月辛亥小【甲戌冬至二十九日己卯】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六【己丑十一日】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閏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八月丁未小 九月丙子大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小
十二月乙巳大
十七年癸亥【氣余六百 歸余一萬五千 朔余五百三十七 三百六十八 三十一】正月乙亥小【庚辰冬至】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小【己卯八日】 八月辛丑大
九月辛未小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辛巳十二日】 十二月己亥大
十八年甲子【氣余一千 歸余四萬八千 朔余一千三百八十 三百七十三 六百四十
七】
正月己巳大【乙酉冬至】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六月丁酉小
七月丙寅大 八月丙申小
九月乙丑大 十月乙未小
十一月甲子大 十二月甲午小
十九年乙丑【氣余二千一 歸余八萬一千 朔余二百二十三 四百四十二 千七百
六十三】
正月癸亥大【庚寅冬至】 二月癸巳小
三月壬戌大 閏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
二十年丙寅【氣余二千八 歸余二萬四千 朔余二百六十六 七百三十四 千四百
五十二】
正月丁亥大【乙未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小
五月乙酉大 六月乙卯小
七月甲申大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
二十一年丁卯【氣余五百 歸余五萬七 朔余五百六十九 千八百一 二十八】正月壬午小【辛丑冬至】 二月辛亥大
三月辛巳小 四月庚戌大
五月庚辰小 六月己酉大
七月己卯小 八月戊申大
九月戊寅小 十月丁未大
十一月丁丑大 十二月丁未小
閏月丙子大
二十二年戊辰【氣余一千三 歸余一千 朔余二百百一十二 九十五 一十七】正月丙午小【丙午冬至】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小 十月辛未大
十一月辛丑小【丁卯二十七日】 十二月庚午大
二十三年己巳【氣余二千 歸余三萬四千 朔余一五十五 一百六十二 千三百
三十三】
正月庚子小【辛亥冬至】 二月己巳大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壬辰二十五日】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
二十四年庚午【氣余二千七 歸余六萬七千 朔余百九十八 二百二十九 二千
四百四十九】
正月甲午大【丙辰冬至】 二月甲子小
三月癸巳大 四月癸亥小
五月壬辰大 六月壬戌小
七月辛卯大 八月辛酉大
閏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二十五年辛未【氣余五 歸余一萬五 朔余二千一百一 百二十三 百三十八】正月戊午大【辛酉冬至】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庚辰二十五日】 六月丙戌小
七月乙卯大 八月乙酉小
九月甲寅大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
二十六年壬申【氣余一千二 歸余四萬三 朔余二百四十四 千三百九十 百一十
四】
正月癸丑小【丙寅冬至】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七月庚戌小 八月己卯大
九月己酉小 十月戊寅大【辛巳四日】
十一月戊申小 十二月丁丑大
二十七年癸酉【氣余一千九 歸余七萬六千 朔余百八十七 六百五十七 一千
三百三十】
正月丁未小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大 四月丙子小【己亥二十四日】
五月乙巳大 六月乙亥小
七月甲辰大 八月甲戌小【甲戌旦日】
九月癸卯大 十月癸酉小
十一月壬寅大 十二月壬申小
春秋分記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書五
天文書
易系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日月星辰之象見乎上而吉兇應乎下圣人因而象之蓋自庖犧氏之王天下仰觀象于天至帝顓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天人之際備矣堯復育重黎之后是為羲和命以出納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時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雖二典質略存其大法而周旋乎天理審察乎天度既精且宻其在夏世羲和?掌未之有改至扵殷周二氏世司天地而制莫詳扵周寅亮天地燮理隂陽屬之論道經(jīng)邦之三公又立六卿法天地四時以治事地與四時皆本乎天則尊之曰冢宰大司徒測景求中馮相氏掌歳月辰日星之位辨四時之序而保章氏又掌五物而詔救政訪序事由是言之古之天文是有二道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與夫測景占候先其妖祥以備豫茲其能成天下之大順致天下之大利使之和同無間歟占天之家牽合取應學者不道也周衰天理之學弗明圣人作春秋書日食星變以示警戒不言事應按經(jīng)書魯十二君與內(nèi)大夫行事甚詳扵他國君大夫興亡治亂亦可槩見惟三辰五星災變之異該扵天道則志內(nèi)加詳志外甚略春秋災變甚矣不可勝書舉魯以見之也爲天下書非爲一魯書也春秋雖因魯史而作然天地乖謬萬物變異豈獨魯之辠哉自災異而言甚者莫過扵日食日者眾陽之宗人君之表也而有食之則災咎之異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應弗克畏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jīng)所書或妾婦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移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防隂盛之證無用拘拘然泥其事應而強求合也嗚呼春秋之時逺矣而推之以厯筭雖千歳之日食之正否可坐而致也不依交限者間有之焉而行有常度者居多則災而非異矣然每食必書示后世遇災而懼之意也若傳載齊晏子止景公之禳彗星楚莊王之弗禜赤云皆知道者語此不可不識諸歳星所在傳有明文考之汲冢師春紀述為詳謂歳星每歳而成一分積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shù)則為超辰之限前后推繹數(shù)之可知故余首志春秋所書日食星變以明圣人之防而采傳所載附列下方以存史氏之舊用見春秋非圣人莫能修之學者得以覽觀焉
日食總三十六
書日書月書朔者二十有六
桓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據(jù)厯八月壬辰朔食星初二千
七分太】
張冑元曰當交之中月掩日不能畢盡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時則月在日內(nèi)掩日便盡其食乃既按大衍課春秋日食視諸厯最宻今法皆本大衍
莊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
社【據(jù)厯閏六月辛未朔食井初五百九十分半】
二十有六年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度
少】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據(jù)厯
日庚午朔食翼十八度少】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食翼 大衍厯七度 九月朔】文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鼔用牲于社
【食昴九度太】
成十有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食畢九度半】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一月丁
巳在房初度】
襄十有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女十度半】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食軫二度太】
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食翼九度太】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日在角四度弱非食限】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女二度
少】
二十有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食井二十一度
半強】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日在星二度弱非食限】
按厯法前月日有食之既則后月不當再食而春秋有之三傳以下未有説也今以厯法推筭之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日食翼九度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日食井二十一度則入食限庚辰日在角四度及癸巳日在星二度弱不入食限焉一行曰使日食皆不可以常數(shù)求則無以稽厯數(shù)之防宻
也若皆可以常數(shù)求則無以知政教之休咎也今不入食限而食焉政教使之然也
二十有七年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十一月乙
亥朔食氐七度強】
昭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食奎十一度太】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朔食冑十四度
太強】
十有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據(jù)厯甲戌九月朔五月丙
午朔婁四度太入食限】
二十有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食井十三度弱】二十有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食箕四度
半強】
二十有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食冑四度半強】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尾十二
度半強】
定五年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食室四度半強】
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月丙寅
朔食角六度太強】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食星三度太強】
書日書月不書朔者七
隱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據(jù)厯三月己巳朔食室十二度少】僖十有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庚午朔食胃一
度】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三月癸亥朔食危八度太】
宣八年七月申子日有食之既【杜厯甲子七月晦日食失據(jù)大衍厯
十月甲子朔食角五度半】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據(jù)厯四月丙辰朔食壁七度少】十有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癸卯晦不入食限五
月乙亥朔食胃十三度少】
襄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據(jù)厯八月無丁巳七月一
日也食井三度強】
書月書朔不書日者一
桓十有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據(jù)厯十一月庚午日食氐四度】
書月不書日不書朔者二
莊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據(jù)厯五月壬子朔食胃十二度少不日不朔焉
厯失之也】
僖十有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四月癸丑朔食壁六度半】
星災緫四
隕星一
莊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恒星不見月之霸也月霸常在?望之中是月也以厯法推之大余二十三命丁亥五日辛卯月未霸也而恒星隱焉其大星也星隕如雨其防星也漢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星隕如雨天文志曰王者失勢諸侯圖霸之象
星孛三
文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孛與彗相似而不同彗如帚而芒直上孛如彗而圜其芒四出而氣孛孛然彗與孛固二也傳者一之非也孛水星之變也五星不書而孛書五星正而孛變書其變不書其正也有星孛兵逆之證以李淳風秘筭推之孛日行六十二分度之七凡三千二百三十四日有竒而周天文公十四年七月丙子朔孛歴二百二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五起室初除之孛在角十度四十五分角去北斗之杓近焉是以孛在角而入于北斗孛循二十八宿而伏行其伏正也其見變也循二十八宿而行正也入于北斗變也
昭十有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士文伯曰日月之會是謂辰然東方獨以寅卯辰名焉有星孛于大辰是孛于東方寅卯辰之辰也東方之辰角亢位焉以李淳風秘筭歩之昭公十七年冬十月癸卯朔孛歴二百一十八度六十二分度之十二入角一度十二分以其在角是以謂孛于大辰也終冬之月猶在角十一度諸傳皆謂孛于大火然夀星之次角亢居辰為大辰大火居卯非辰名也諸傳之誤李淳風厯法足以證之
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星孛不以天紀而以東方紀焉用春秋厯十一月癸巳朔孛歴一百七十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入張六度六十二分度之二十三其朔日在角一度一百分度之十五其旦井十一度南方中自丁夜至旦孛皆見于東方故公羊曰見于旦是也以大衍厯推之癸巳乃十月朔而十一月朔為癸亥孛歴一百七十三度六十二分度之四十七入氐九度亦爲東方云
彗星
昭二十六年傳齊有彗星【出齊之分野】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祗取誣焉天地不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君無穢徳又何禳焉若徳之穢禳之何損詩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徳不回以受方國君無違徳方國將至何患扵彗詩曰我無所監(jiān)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爲無能補也公説乃止
赤云
哀六年是歳也有云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日為人君妖氣守之故以為當王身云在楚上唯楚見之故禍不及他國】若禜之可移扵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遂弗禜
歳星所在
春秋歳星所在傳有明文今欲求之別為新術按三統(tǒng)厯法歳星一年而行一次一次分為一百四十四分其實歳星一年而行一百四十八分然則每歳而成一分一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shù)所以每一百四十四年而超一次也
按春秋襄十八年傳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杜云歳在豕韋是歳星在亥也又襄二十八年傳梓慎曰今茲歳在星紀而淫扵?枵杜云襄十八年晉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歳歳星在亥至此十一年知在星紀曰明年乃?枵今已在?枵滛行非次也然則歳星今在丑而滛行在子歳星雖在子二年星紀為實沈故求之術曰歳星逆行是每歳行一次也今以襄二十八年歳在星紀為之定次前后覆逆數(shù)之即可知十二公元年歳星所在之次也大較每一百四十四年即是超辰之限按昭十五年有事扵武宮先儒以爲超辰之年其昭元年歳在大梁至十五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在鶉火若從昭十五年逆推至莊二十三年為一百四十四歳其時莊元年歳在鶉尾至二十三年合在實沈而超在鶉首凖此而推雖百代亦可知也猶恐歩筭非詞義所能盡更為圖術扵后
隱元年歳在豕韋一名陬婁之口
桓元年歳在?枵 莊元年歳在鶉火二十三
年超在實沈 閔元年歳在大梁
僖元年歳在鶉首 文元年歳在降婁
宣元年歳在夀星 成元年歳在降婁
襄元年歳在夀星 昭元年歳在大梁
定元年歳在?枵 哀元年歳在大梁
按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歳在豕韋】二十八年梓慎曰歳在星紀而滛扵?枵【嵗在?枵之年】三十年子蟜之卒也【在十九年】將公孫揮與禆灶晨徃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扵是嵗在降婁降婁中而旦禆灶指之曰猶可以終嵗【指降婁世十二年嵗星終】嵗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嵗在陬訾之口【二十八年嵗星紀淫在?枵三十載歳在陬訾是歳停在?枵】其明年乃及降婁昭公八年傳史趙曰今在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有天漢故謂之析木之津】九年鄭禆灶曰嵗五及鶉火而后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是歳歳在星紀五嵗及大梁而楚復封自大梁四嵗而及鶉火后四周三十八嵗凡五及鶉火五十二年也】十年鄭禆灶言扵子產(chǎn)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茲嵗在顓頊之墟【謂?枵也】十一年傳景王問扵萇?曰今茲何實吉何實兇對曰蔡兇蔡侯般弒其君之嵗也歳在豕韋【襄三十年蔡世子弒其君嵗在豕韋至今十二嵗復在豕韋般即靈侯也】嵗及大梁蔡復楚兇天之道也【楚靈王弒之歳在大梁至昭公十三年歳在大梁美惡周必復故知楚之防也】十五年經(jīng)書有事于武宮籥入叔弓卒去樂卒事以法求之是此年歳星超次之年依次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服防以為有事武宮之年龍度天門虔之意以歳星為東方青龍之象此年歳星超辰故言龍度天門乃一時臆説非通論也何以言之歳星之行每年止行一次至超辰之歳即是龍度天門是每年依次而行亦可言龍順天門乎不寜惟是昭三十二年傳史墨曰越得嵗而吳伐之必受其兇此年歳在星紀呉之分歳星所在其國有福呉先用兵反受其殃昭十五年所推可以參考云圖列于左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歳星每一年而行一次積一百四十四年而嵗星超一辰此理數(shù)之自然更無余術但入春秋至莊二十三年歳星合在實沈而超居鶉首即知莊二十三年還數(shù)滿之年又從莊二十三年至昭十五年積一百四十四年歳星合在鶉首而超居鶉火又是限滿之嵗又從昭十五年已后積一百四十四年嵗星合在鶉火而超居鶉尾是每超辰而一移非但在鶉火以此參論理若循環(huán)故曰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哀十四年西狩獲麟其后十三年非夫子所終故不緫矣
春秋分記卷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宋 程公説 撰書六
五行書
大禹言金木水火土谷惟脩謂之六府及觀洛書而得九疇之次后世有箕子為武王陳洪范言鯀所以亡禹所以興在扵五行之順逆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不言谷其曰土爰稼穡則亦在其中矣故水火金木土未有一物之用而不由此者也盈天地之間為萬物莫不有自然之性亦莫不有自然之用而五行實造化之最爲初始由一生萬生生不窮而其用大矣自五行而下皆曰用而五行獨不以用言其亦無所不用故不言歟動植之類非有離乎五行也而各得其氣之一偏人為五行之秀氣稟其氣之全故能盡物之性初一曰五行則天所以生物也次之以敬用五事則人所以事天也善理五行者建用皇極以裁節(jié)五事發(fā)乎身加乎民使歸扵大中之道則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之扵稼穡五行得其性而天下被其福反是為沴氣隂陽寒暑失節(jié)以為水旱蟲螟風雹霪雨火災山崩雪霜不時凡此災異之著見者皆生扵亂政而考其所發(fā)騐以人事徃往近其所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有不可俄而測哉是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徳為亂而君子之畏災也見夫失其本性則思所以致而為之戒懼雖防不敢忽而已禹修六府必曰正徳洪范九章皇極居中此其大略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雖曰凡物不為災則不書抑未嘗道其所以然者圣人之意以為若推其事應則有合不合有同不同見其合而同則惑者泥扵怪而不經(jīng)見其不合不同則怠者以為偶然而不懼是以推明五行詳紀災異而不指言事應謹之至也漢儒董仲舒學春秋所著繁露論五行之義厥有源流至推明相勝相生逆順治亂之理率以列國君大夫行事為之證支離附會類多拘牽治國専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隂陽所以錯行惑扵縱閉之説而劉向父子皆取春秋附洪范凡一異一災指事以為之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遷就其説其傳五行也以極與福歸諸視聽言貌思而有未盡則以皇不極之咎而盡其弱又扵狂僭豫急防之咎雨旸燠寒風之罰之外増肫與隂至俾洪范失其倫理而何休之失滋甚如螟災一也在五年劉歆則曰僖伯諫貪利以生倮蟲之孽何休則曰先是隱公張百金之魚設苛令急法以禁民在八年休又謂先是有狐壤之戰(zhàn)中丘之役又受邴田煩擾之兆至九年大雨雪休以爲隱不反桓位發(fā)扵九年陽數(shù)可以極矣以是求經(jīng)豈不固哉何休之説君子無取焉而劉向洪范傳由漢以來史氏志五行多采為證余考次春秋雖略依洪范五行傳著其災異然削其事應與眊隂之失庶幾不戾洪范春秋大防蓋皇極建則五事正而五行順雨旸燠寒風斯得其時而為福矣皇極不建則五事失而五行逆雨旸燠寒風斯至扵常而為極矣有天下國家者可不戒歟可不懼歟
經(jīng)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木曰曲直金曰從革【木可以揉曲直金可以改更】土爰稼穡【種曰稼斂曰穡土可以種可以斂】潤下作咸【水鹵所生】炎上作苦【焦氣之味】曲直作酸【木實之性】從革作辛【金之氣味】稼穡作甘【甘味生于百谷】
董仲舒繁露五行之義篇曰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水五行之終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也按前漢唐書五行志皆依此為次今仿之著扵篇
五行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jié)奪民農(nóng)事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謂生不暢茂多折槁及為變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常雨
木不曲直雨木氷一
成十有六年王正月雨木氷
任伯雨曰陽佚而不収隂凝而不散則為氷焉雨木而氷隂大凝也木之性躁而其類則陽性躁而類陽者氷以見隂之廹物甚也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大夫四世矣馴致其道豈一日哉
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大子以妾爲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京房易傳曰上不儉下不節(jié)盛火數(shù)起燔宮室蓋火主禮云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常燠時則有草妖時則有羽蟲之孽
火不炎上火災緫十二【凡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內(nèi)災六
桓十有四年八月壬申御廩災
僖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宮災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宮災三日哭
定二年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哀三年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
哀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災
外大災一
莊二十年夏齊大災【傳皆見世本茲不重出下仿此】
外災四
襄九年春宋災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
昭九年四月陳災
十有八年五月壬午宋衛(wèi)陳鄭災
左傳五月火始昬見【心星】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東北曰融風衣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
火一
宣十有六年夏成周宣榭火
鄭災【左傳】
昭六年六月丙戌鄭災是春三月鄭人鑄刑書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爭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爲
常燠【傳曰隂失節(jié)也】無氷三
桓十有四年正月無氷
成元年二月無氷
襄二十有八年春無氷【夏正之冬】
草妖一
僖三十有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孫復曰厥罰常燠時則有草木妖邵雍觀物篇曰葉隂也華實陽也李梅冬實常燠之災也
羽蟲之孽一
昭二十五年夏有鸜鵒來巢
五行傳曰治宮室飾臺榭內(nèi)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圣厥咎霿【莫猴切】厥罰常風時則有臝【魯果切】蟲之孽【劉歆謂螟屬也】時則有木火金水沴土
稼穡不成兇年緫五
無麥苗一
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苖【周秋夏之五月】
無麥禾一
莊二十有八年冬大無麥禾【周冬夏之九月】
饑三
宣十年冬饑
十有五年秋螽冬蝝生饑
襄二十有四年冬大饑
有年二
桓三年冬有年
宣十六年冬大有年
胡安國曰舊史災異與慶祥并記故有年大有年得見扵經(jīng)若舊史不記圣人亦不能附益之也然十二公多歴年所有務農(nóng)重谷閔雨而書雨者豈無豐年而不見扵經(jīng)是仲尼扵他公皆削之矣獨桓有年宣大有年則存而弗削者縁此二公獲罪扵天宜得水旱兇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故以爲異特存耳然則天道亦僣乎桓享國十有八年獨此年書有年他年之歉可知也而天理不差信矣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子修之則為變異是圣人因魯史舊文能立興王之新法也故史文如畫筆經(jīng)文如化工嘗以是觀非圣人莫能修之審矣有年大有年自先儒説經(jīng)者多列扵慶瑞之門至程氏發(fā)明奧防然后以為記異此得扵言意之表者也
常風退鹢一
僖十有六年正月六鹢退飛過宋都【左傳曰風也】
臝蟲之孽蟲災緫十七
螟三
隱五年九月螟【食苖心者曰螟】
八年九月螟
莊六年秋螟
螽十
桓五年秋螽
僖十有五年八月螽
文八年十月螽
宣六年八月螽
宣十有三年秋螽
宣十有五年秋螽
襄七年八月螽
哀十有二年十有二月螽
哀十有三年九月螽
哀十有三年十有二月螽
雨螽一
文三年秋雨螽于宋
蝝生一
宣十有五年冬蝝生【螽之子初生者】
蜚一
莊二十有九年秋有蜚
一
莊十有八年秋有【短狐也蓋以含沙射人】
木火金水沴土山崩地震總七
山崩二【君徳消政易則山崩】
僖十有四年八月辛卯沙鹿崩
成五年夏梁山崩
地震五【隂盛而反常則地震】
文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襄十有六年五月甲子地震
昭十有九年五月己卯地震
二十有三年八月乙未地震
哀三年四月甲午地震
五行傳曰好攻戰(zhàn)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金不從革謂金失其性而為變怪也又曰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僭厥罰常旸時則有毛蟲之孽
金不從革隕石一【石與金同類】
僖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石言于晉【左傳】
昭八年春石言于晉晉平公問扵師曠對曰石不能言或憑焉作事不時怨讟動扵民則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雕盡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扵是晉侯方筑虒祁之宮叔向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徴
常旸不雨旱緫九
不雨七
莊三十有一年冬不雨
僖二年十月不雨
三年王正月不雨
三年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文十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十有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扵秋七月
大旱二
僖二十有一年夏大旱
宣七年秋大旱
毛蟲之孽麋一
莊十有七年冬多麋【麋多則害五谷】
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祀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壞鄉(xiāng)邑溺人民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聦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
水不潤下大水緫九
內(nèi)大水七
桓元年秋大水
十三年夏大水
莊七年秋大水
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宣七年秋大水
成五年秋大水
襄二十有四年秋大水
鼓用牲一
莊二十有五年秋大水鼔用牲于社于門
外大水一
莊十有一年秋宋大水
常寒雨雪總三
大雨雪二
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
僖十年冬大雨雪
雨雪一
桓公年十月雨雪【周十月夏八月】
霜二
僖三十有三年隕霜不殺草
定元年十月隕霜殺菽
雹震電緫五
大雨雹三
僖二十有九年秋大雨雹
昭三年冬大雨雹
四年王正月大雨雹
震電二
隱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
僖十有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春秋分記卷二十四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宋 程公說 撰書七
疆理書第一
昔在黃帝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qū)唐虡稽古協(xié)和萬邦至扵夏殷亡所變更周既克殷監(jiān)扵二代損益莫詳焉大司徙掌建邦之土地之圖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shù)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蓋以土地至廣大司徒特以圖而知天下土地之數(shù)則要在扵上也職方氏掌圖而又按其圖以掌天下之地則詳在扵下也方國各自圖之以入扵大司徒職方氏則謂之天下之圖大司徒合而圖之則謂之建邦土地之圖蓋規(guī)為千里以為甸服供祀制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寜宇小大相維以蕃王室相與至扵無窮宗周滅扵幽王岐豐方八百里盡失之平王東遷洛邑才方六百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職貢不入扵王府命令不行扵中國孔子懼作春秋斷自隱公始傷王者之跡熄而雅道亡變風作刑政不出扵河洛間也自時厥后惠王割虎牢以畀鄭割酒泉以畀虢襄王舉河內(nèi)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以與晉文公王畿日以朘削諸侯彊者并弱者滅并則益以大滅則不復見春秋書侵伐戰(zhàn)圍入取甚者莫極扵滅仇黨盛戰(zhàn)爭興古制泯沒愈不足證職此其由抑嘗考受地之制矣書武城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王制孟子皆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逹扵天子附扵諸侯曰附庸而質之周官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地制太廣與書王制孟子之言不合鄭氏以為包附庸而言深求其故理或有之夫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唐虞三代通制非特周為然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則未有過扵百里者也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而商湯之興有三千余國是四百年間其相吞滅者眾矣逮武王之興成王周公繼之封建有加止千七百余國是六百年間其相吞滅者又幾半矣而謂無損益變通則固哉之説也大抵周初諸侯封域稍廣者武王成王周公不能奪其地而新封之國又不欲更變古制雖曰百里而附庸之國居多其自黃帝堯舜以來世變至此故歟孟子曰周公之封扵魯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于百里大公之封扵齊也亦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扵百里然管仲曰賜我先君履東至扵海西至扵河南至扵穆陵北至扵無棣則非百里之封疆也詩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龜防遂荒大東則亦非百里之封疆也古謂天子之地象日月諸侯之地象雷震則周官五百里以至百里為兼附庸明矣鄭氏之説不為無據(jù)然扵釋王制也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而益其地以求合職方氏之説君子無取焉傳載子產(chǎn)言扵晉昔者天子之地一圻諸侯一同較之書王制孟子俱合至論春秋之變謂今大國多數(shù)圻矣若非侵小將焉所取夫以始焉所受一同之地而極扵數(shù)圻之多視王畿千里或相倍蓰扵周官兼附庸之數(shù)又相什百也大國如晉楚境延袤而封疆之削何國蔑有欲其合受地之制誠亦難矣用考春秋地理仿大司徒邦國所掌合而圖之紀載博備則圖體廣大窮幅不能盡書是書之作先緫圖國名以存大略乃若其詳則國別為圖尚職方氏天下之圖之遺意書王畿不曰周者明自王畿外邦國封疆皆王土也凡山川國邑道涂關津春秋多見其事盟會侵伐各有所止周旋往來可得而推但據(jù)當時列國所屬因以求并吞侵削之跡而考彊弱得失之鑒千載之逺粲然目前使諸侯考禮正刑一徳以尊天子由五十里之國以逹扵千里之畿皆如王制則春秋之變不極而西周之美可尋矣
王畿緫說
武王克殷都于酆鎬而定鼎扵郟鄏至成王在豐使召公先相宅卜澗水東瀍水西而營洛邑是爲王城【郟鄏陌名漢孔安國云王城今河南城周靈王時谷洛鬬毀王宮則左傳齊莊公遣師城郟是也在今城之西】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居之【孔安國云將定下都遷殷頑民故并卜之】蓋雍州豫州地也禹貢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扵鳥防厥土黃壤浮扵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旣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浮于洛逹于河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河南曰豫州在天文雍則鶉首之次東井鬼之分辰居未宮曰巨蟹豫則鶉火之次栁七星張之分辰居午宮曰師子初酆鎬與洛邑通封畿酆鎬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地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方百里者百而得方千里者十東西長南北短長短相覆為千里及幽王時犬戎作亂西周方八百里之地盡失而屬于秦平王因此自豐鎬遷居雒邑則東周之始王也其后敬王與子朝爭立出奔晉定公使魏舒率諸侯之大夫會扵翟泉城成周而居敬王【今在洛陽城東三十余里故城則周下都也然成周是王城下都之緫號故左氏傳曰萇?云西王天棄之東王必大克時子朝居王城故曰西王敬王居翟泉在王城東故曰東王】孝王封其弟桓公扵河南以續(xù)周公之官職至孫惠公乃封少子扵鞏號東周惠公王赧立東西周分治【又徙都西都則王城也】其俗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zhí)柗Q陸海民義而健荊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李巡云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大抵宗周被山帶河四塞爲固可守可攻雒邑土中風雨所交四通八逹不恃隘害然皆非有徳不王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王畿地釋名
酆【昭四年】
文王伐崇作豐今京兆府鄠縣是也傳言康有酆宮之朝即此酆宮在鄠縣之東長安縣之西北靈臺鄉(xiāng)豐水上
鎬【昭元年宗周】
傳言宗周亦曰京周武王居鎬京在長安縣上林昆明池北鎬陂酆鎬二邑相去二十五里
雒邑【隱元年周】
古郟鄏地成王命召公相宅是為王城公羊傳曰王城者何周也水經(jīng)注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系扵洛水北因扵郟山以為天下之湊平王東遷居之后為西周君所封今西京河南府河南縣
成周【隱三年】
周之下都周公營之遷殷頑民是為成周公羊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至敬王居成周晉合諸侯大夫城之今河南府洛陽縣
宗周成周辨
成王之世以豐為宗周文王宮廟對武王為尊周官以還歸在豐而作其序曰歸扵宗周董正治官是豐爲宗周也康王之世以鎬為宗周以世降殺則鎬爲尊故畢命言王歩自宗周至于豐是鎬為宗周也平王以后緫豐鎬為宗周黍離之詩閔宗周又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是西土緫為宗周也洛邑之下都號為成周洛誥曰周公營成周畢命曰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郊又曰毖殷頑民宻邇王室康王在鎬而曰密邇者邇王城也晉魏舒城成周亦以敬王自王城居成周也
洛邑成周辨
武王克殷遷九鼎于洛邑成王命召公先相宅在澗水東瀍水西而作召誥以洛邑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亦曰王城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而作洛誥平王東遷居洛邑王城之地更十三王敬王與子朝爭立子朝據(jù)王城扵是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城成周以居敬王其后孝王仍封弟桓公扵王城號西周故今之河南縣爲雒邑則爲【于僞反下同】定都而作也洛陽縣為成周則爲遷頑民而作也統(tǒng)而言之皆屬河南郡分而言之則有異
溫【隱三年】
司寇蘇忿生所封之田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櫕茅向盟州陘隤懷即蘇忿生十二邑也僖十年狄滅溫蘇子奔衛(wèi)二十五年晉文公啟南陽遂有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今孟州溫縣是也
原【十一年下同】
自原至懐皆蘇忿生之田隱十一年以與鄭僖二十五年以原與晉文公伐原即此二漢為軹縣地晉為沁水縣地釋例縣西北有原城【凡釋例所引皆晉地理下文同】俗以濟水重源所發(fā)因謂之濟源城隋開皇十六年置濟源縣唐屬孟州國朝因之沁水今屬澤州非原地也
櫕茅
始以與鄭后以與晉文公懷州修武縣北有櫕城
向
釋例軹縣西有地名向上隋大業(yè)初軹縣省入河內(nèi)后復置唐貞觀元年省入濟源故城在今孟州濟源縣東南
盟
古孟津武王伐紂師渡孟津即此隱十一年以與鄭今孟州河陽縣南孟津
絺
隱十一年以與鄭釋例河內(nèi)野王縣西南有絺城今懷州河內(nèi)縣
樊
始與鄭人名曰樊后與晉文則名陽樊其實一也釋例河內(nèi)野王縣西南有陽城今河內(nèi)縣故野王縣也【上書懷州河內(nèi)縣今不重出懷州字余仿此】
隰
釋例河內(nèi)懷縣西南有隰城唐貞觀元年懷縣省入武陟在今懷州武陟縣西隰又其西南云
州
釋例河內(nèi)州縣河內(nèi)今孟州懷州地
隤
懷州修武縣北隤城
懷
禹貢覃懷之地后歸之晉傳謂赤狄圍懷是也二漢為懷縣屬河內(nèi)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武陟國朝因之故城在今縣西
召【僖二十四年下同】
故雍縣秦徳公卜居雍即此至孝公徙焉二漢屬右扶風釋例扶風雍縣東南有邵亭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今鳳翔府天興縣
甘
河南縣西北有甘水
坎欿
司馬彪郡國志鞏有坎欿聚京相璠曰鞏東地名坎欿今河南府鞏縣晉大康地記晉書地道并言在鞏西非也
翟泉【二十九年】
成周城中有翟泉敬王避子朝之難居之釋例河南洛陽新城縣北大倉南池今西京城內(nèi)有翟泉即大倉西南池水
邥垂【文十七年】
釋例新城縣北有邥垂亭新城今省入河南府伊陽縣
鄇田【成十一年】
武陟縣西南鄇田
轘轅【襄二十一年】
河南府永安縣有轘轅山
景亳【昭四年下同】
帝嚳所都亦古亳邑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其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此亳商家從此改號殷武王伐紂還欲示休戎之意名為偃師二漢屬河南郡晉省故杜預誤釋以河內(nèi)鞏縣西南有陽亭為即景亳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國朝因之今河南府偃師縣
歧陽
大王去邠逾梁山邑扵岐山之下詩謂居歧之陽即此文王始以治焉春秋為秦都二漢為美陽縣地屬右扶風今鳳翔府扶風縣歧陽鎮(zhèn)【大音太】
閻田【九年】
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今河陽縣有閻坎
前城【三十二年下同】
服防云前讀為泉洛陽西南五十里伊闕前亭
皇
釋例河內(nèi)鞏縣南有黃亭今鞏縣
滎锜
寰宇記鞏縣西有滎锜澗
東圉
釋例洛陽縣東南有圉鄉(xiāng)今洛陽縣
谿泉
鞏縣西南有明谿泉
解
釋例洛陽縣西南有大解小解今洛陽縣
鄩【二十三年下同】
鞏縣西南地名鄩中京相璠曰今鞏洛渡北有鄩谷水東入洛謂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曰北鄩扵是有南鄩北鄩之稱也
平隂
漢因之置平隂縣義本此魏文帝改為河隂今洛陽縣北五十里有漢平隂縣故城
訾
釋例河南鞏縣西南訾城今鞏縣
蒯
釋例河南縣西南有蒯鄉(xiāng)今河南縣
尸氏【二十六年下同】
釋例鞏縣西南偃師城今鞏縣
褚氏
釋例河南洛陽縣南有褚氏亭今洛陽縣
闕塞
禹防鑿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歴其間北流故曰伊闕釋例河南洛陽縣西南伊闕按伊闕在伊陽縣伊陽扵洛陽爲西南而伊闕在其北闕塞當洛陽伊陽之間
鞏
今鞏縣及求安縣地也永安蓋割鞏縣地所置
彘
周厲王流于彘即此有彘水西南流入汾因曰彘縣釋例晉平陽永安縣東北彘今平陽府霍邑縣
魯縣【二十九年】
在夏爲魯縣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為御龍氏以事夏孔甲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扵魯縣漢為魯陽今汝州魯山縣
負黍【定六年】
京相璠曰負黍在潁川陽城縣西南二十七里世謂之黃城也今河南府登封縣
谷城【八年】
河南縣西北有漢谷城縣
梁【哀四年下同】
周南鄙邑王畿地后爲戎蠻子邑屬楚鄭之境戰(zhàn)國曰南梁以別大梁少梁焉在漠承休西南四十五里武帝元鼎四年行幸至洛陽詔封姬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爲承休侯改為承休邑至唐貞觀元年省梁入承休而更名承休曰梁故今汝州梁縣本承休邑而梁則在梁縣西南
霍
汝州西南四十五里故梁縣地有霍陽聚
地名疑者一
唐【昭二十三年】
釋例或曰河南洛陽縣東南有唐亭疑
闕地四十有六
瓦屋【隱八年】 陘【十一年】 單【莊十四年】
夷【十六年】 酒泉【二十一年】 鄄【成十一年邑名】
成【十三年】 平畤【襄三十年】 潁【昭九年】
甘鹿【十七年】 郊【二十二年】 要【二十二年下同】
餞 楊 領
京 圃車 社
陰 侯氏 汜
任人 澤邑【二十三年下同】 墻人
直人 尹【尹氏之邑】 阪道
西闈 左巷 干祭【二十四年下同】
瑕 杏 施谷【二十六年下同】
渠 荏谷 莒
圉澤 隄上 攜
鄻【二十九年】 馮【定六年下同】 狐人
姑猶 儀栗【七年】 簡城【定八年下同】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宋 程公説 撰書八
疆理書第二
魯?shù)鼐懻f
周公旦佐武王得天下至成王留之相焉封公長子伯禽扵曲阜地方七百里蓋古徐州地也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防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底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浮于淮泗逹于河周禮職方并徐州屬青州在天文降婁之次奎婁之分辰居戌宮曰白羊其封域西自大野東薄海北至岱南及淮其俗有圣人之教化故子曰齊一變至扵魯魯一變至扵道言近正也春秋俗漸變子自衛(wèi)反魯修明六經(jīng)是以其人好學尚禮義重亷恥去圣既逺人情遷蕩猶有儒風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魯?shù)蒯屆?br /> 魯【隱元年下同】
本壽丘黃帝所生之地亦為少昊氏之虛有大庭氏之庫周封伯禽爲魯侯宅曲阜在城中委曲長七八里其后楚滅魯以為縣漢為魯國今襲慶府仙源縣【襲慶兗州】
蔑
釋例魯國卞縣南有姑蔑城今襲慶府泗水縣南
郎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今濟州任城縣
唐【二年】
即魯棠邑本宋地隱五年公矢魚扵棠二漢爲方與縣屬山陽郡晉屬髙平縣北有武唐亭魯侯觀魚臺唐更為魚臺縣以城北有臺故也今單州魚臺縣
中丘【七年】
城中丘在沂州臨沂縣東北
防【九年】
釋例瑯邪華縣東南防地瑯邪今沂宻州地
莵裘【十一年】
釋例泰山梁甫縣南莵裘城今襲慶府奉符縣
讙【桓三年】
釋例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今襲慶府龔丘縣水經(jīng)云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
祝丘【五年】
漢為即丘縣故城在沂州臨沂縣東南
成【六年】
釋例大山鉅平縣東南成地今奉符縣
咸丘【七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南有咸亭今濟州鉅野縣
闞【十一年】
郡國志東平陸有闞亭釋例東平須昌縣有闞城魯羣公墓地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平鄆州】
曲池【十二年】
釋例魯國汷陽縣北曲水亭汶陽故城在今泗水縣西
蔇【莊九年】
釋例瑯邪繒縣北有蔇亭今沂州沂水縣
雩門【十年下同】
公子偃自雩門竊出敗宋師扵乘丘雩門在仙源縣
乘丘
興仁府乘氏縣【興仁曹州】
諸【二十九年】
密州諸城縣
秦【三十一年】
釋例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今濮州范縣
小谷【三十二年下同】
經(jīng)城小谷范甯曰小谷魯?shù)貙O復曰魯邑曲阜西北有小谷城按書例亦猶城中丘城祝丘之類左氏扵昭十一年載楚申無宇曰齊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遂以此年經(jīng)書城小谷而偶合之曰為管仲也是取申無宇之言而偶合之也杜預因謂小谷為谷城今從范甯孫復之説
稷門
寰宇記古魯城西五門三門曰稷門
逵泉
寰宇記逵泉在曲阜縣東南十里源出縣東南平澤西南流合沙溝共流數(shù)里同入扵沂一名連泉曲阜今仙源縣
宻【閔二年】
釋例瑯邪費縣北有宻如亭今沂州費縣
汶陽田【僖元年下同】
公賜季友后為齊所侵成二年復取
費
公賜季友其后遂為季氏邑公山弗擾以費叛即此今沂州費縣
甯母【七年】
釋例髙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今魚臺縣
卞【十七年】
夫人姜氏會齊侯扵卞即此漢晉里卞縣后廢隋開皇十六年扵卞故城置泗水縣今屬襲慶府
次睢【十九年】
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東漢地理志臨沂故屬東海有叢亭博物記曰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臨沂今沂州治
昌衍【二十九年】
釋例魯國縣東南有昌平亭今仙源縣
濟西田【三十一年】
濟水西田今濟之鄆城鉅野皆魯西田
重館
釋例髙平方與縣西北重鄉(xiāng)城今魚臺縣
郚【文七年】
釋例卞縣南有郚城今泗水縣南故城存焉魯城之以避邾
鄆【十二年】
本莒鄆邑釋例此東鄆莒魯所爭者城陽姑幕縣南有贠亭今沂州沂水縣見莒地列扵魯以別西鄆之異耳
平陽【宣八年】
東平陽也漢晉因曰東平陽縣屬泰山郡今沂州新泰縣
蜀【成二年】
釋例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今奉符縣
棘【三年】
經(jīng)書叔孫僑如帥師圍棘左傳曰圍棘取汶陽之田杜預注棘汶陽田之邑在濟北蛇丘縣北棘亭又釋兗州龔鄉(xiāng)縣東北七十五里棘鄉(xiāng)今蛇丘并入龔丘縣則棘亭棘鄉(xiāng)皆龔丘即魯棘邑之地也蓋田在汶水之陽而棘在其中別以邑稱凡有邑稱邑無邑稱田田而有邑則各自有名釋例乃并汶陽之田棘為一地二名誤矣
鄆【四年】
西鄆魯西邑昭公出居于此今齊州鄆城縣
中城【九年】
釋例東海廩丘縣西南中城鄉(xiāng)今海州沭陽縣
聊【襄十年】
釋例魯國魯縣東南莝城今仙源縣
五父衢【十一年】
仙源縣東南二里
臺【十二年】
釋例瑯邪費縣南有臺亭今費縣
桃【十七年下同】
泗水縣東南有桃虛
陽關
釋例泰山鉅平縣東陽闗城今奉符縣
武城【十九年】
即子游為宰弦歌之邑在漢為南城縣晉改為南武城今省入費縣故城在焉有澹臺子羽冢
鹿門【二十三年】
臧紇斬鹿門之關古魯城西五門第一曰鹿門
髙魚【二十六年】
晉東郡廩丘縣東北有髙魚城今濮州雷澤縣
郈【昭二十五年】
魯大夫郈昭伯邑今東平府須城縣東南郈鄉(xiāng)亭
隂田【定十年】
魯頌謂奄有蒙今襲慶府奉符縣龜山即其地
蛇淵囿【十三年】
水經(jīng)注蛇水西南逕下讙城南蛇水即讙水也漢有蛇丘縣其地今省入龔丘縣城下有水即魯蛇淵囿
唘陽【哀三年】
沂州沂水縣南在漢晉為開陽縣陸徳明云開者為漢景帝諱
邾瑕【六年下同】
濟州任城縣南有邾瑕故城
萊門
陽生請與南郭且于乘出萊門注魯郭門
負瑕【七年】
魯邑故城在襲慶府治瑕丘縣西南昔衛(wèi)公叔文子升之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焉伯玉曰吾子欲之則瑗請前
闡【八年】
漢剛縣本魯闡鄉(xiāng)即春秋齊人取讙及闡也故城在龔丘縣東北
大野【十四年下同】
濟州鉅野縣東東西百里南北三百里
丘輿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北有輿亭縣故城在今費縣
平陽【二十七年】
西平陽也漢爲南平陽縣今省入襲慶府鄒縣
地名疑者四
笙【宣十八年】
釋例魯?shù)仃I或四境外疑
紅【昭八年下同】
釋例沛國蕭縣西有紅亭迂逺疑
商衛(wèi)
釋例泰山奉髙縣西北有衛(wèi)亭或曰魯衛(wèi)西界商宋疑
東陽【哀八年】
釋例泰山南城縣西東安城是也疑
闕地四十有九
潛【隱二年】 許田【八年近許之田】 鄧【十年】
社圃【十一年】 向【桓十六年】 趡【十七年下同】
奚 生竇【莊九年】 長勺【十年定四年分魯公以殷民七族有長勺氏】 鄑【十一年】 洮【二十七年】
郿【二十八年】 薛【三十一年】 夷【閔二年】
酈【僖元年】 升陘【二十二年】 咸【文十一年】
句鼆【十五年下同】 戾丘 巢丘【成二年下同】
陽橋 壞隤【十六年】 鹿囿【十八年】蒲圃【襄四年埸名闕】 劉【十五年下同孔穎達曰魯城外也】
遇 海陘【十六年】 旅松【十七年】
御【二十二年】 陽州【三十一年】 庚宗【昭四年下同】
丘蕕 蚡泉【五年下同】 塞關
比蒲【十一年下同】 泉丘 清丘
昌間【二十二年】 炊鼻【二十六年】 且知【二十七年】東野【定五年】 棘下【八年城內(nèi)地名】 莒父【十四年下同】
霄 毗【哀五年】 蠶室【八年】
稷曲【十一年】 輸【十五年】 陵阪【二十七年】
晉地緫説
晉故曰唐唐者帝堯舊都堯始居此復遷河東平陽周成王既滅唐以封母弟叔虞扵堯之故墟曰唐侯子變改唐為晉穆侯自晉陽徙都絳孝侯改絳為翼至武公自曲沃徙都復謂之絳成六年景公又遷扵新田蓋古并冀州地也禹貢冀州既載壺口雷首至扵大岳既修太原至扵岳陽覃懷厎績至扵衡漳厥土惟白壤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wèi)水為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髙辛氏子實沈及金天氏子臺駘所居焉在天文實沈之次觜參之分辰居申宮曰隂陽其封域東控齊魯南瞰汴滑西接秦雍北負燕代大行掎之首陽起之黃河迤之大陸靡之扼懷衛(wèi)浦絳之阻脅天下之肩兼相魏瀛徳之廣折天下之脊包祁定深冀之強拊天下之背故自晉獻公以下累世主盟中夏稱霸諸侯非有他也山河之險地勢便利晉無出則已出則可以橫行扵中原其俗剛強多豪杰矜功名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晉地釋名
晉【隱六年】
故唐國堯舊都地南有晉水叔虞子燮改爲晉亦曰晉陽漢因置晉陽縣皇朝建隆四年以為平晉軍太平興國四年廢為平晉縣熙寜三年省入太原府治陽曲縣
曲沃【五年下同】
文侯封弟成師扵此今絳州曲沃縣在州東四十五里解州聞喜縣在曲沃西南亦其地云
翼
本曰絳穆侯自晉陽徙都于此孝侯改絳為翼后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復曰絳獻公九年又北廣其城方二里今絳州翼城縣
絳【莊二十六年】
即翼城之西絳邑城成六年謀去故絳即此
新田【成六年】
絳州絳縣魏獻子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謂此
千畆【桓二年下同】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畆介休今屬汾州
陘庭
翼城縣南
蒲城【莊二十八年下同】
隰州隰川縣在漢晉為蒲城縣
屈
亦曰北屈地產(chǎn)馬所謂屈產(chǎn)之乘漢晉為北屈縣今爲慈州吉鄉(xiāng)縣屈城在焉
采?!举野四辍?br /> 吉鄉(xiāng)縣西南采桑津
髙梁【九年】
平陽府臨汾縣西南髙梁城【平陽晉州】
韓【十年】
同州韓城縣有韓原
河外列城五【十五年下同】
河之南焦瑕其二城其三闕夷吾所賂秦伯者
東盡虢略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略地今虢州是也
解梁城
解州解縣
狐廚【十六年】
釋例平陽臨汾縣西北狐谷亭今絳州正平縣
令狐【二十四年下同】
河中府猗氏縣本令狐后以猗頓易今名
桑泉
河中府臨晉縣在河中之東重耳濟河入桑泉蓋渡河而東也隋置桑泉縣義取此唐改為臨晉
臼衰
釋例河東解縣東南臼城按今解州及臨晉虞鄉(xiāng)俱解縣地臼城在解縣東南蓋虞鄉(xiāng)解縣之間也
郇
猗氏縣有郇城在解州西南
綿上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今汾州介休縣有綿上山謂之介山上有介之推祠隋開皇十六年分介休縣南境置綿上縣屬汾州今屬威勝軍故介休以介山得名而綿上乃介之推田考其田在介山之南本則一也
南陽【二十五年】
在晉山南河北傳言始唘南陽即此今懷州修武縣有南陽城
南河【二十八年下同】
自衛(wèi)州南渡而東【詳見水門】
河陽
孟州河陽縣
清原【三十一年】
解州聞喜縣北
箕【三十二年】
廣記遼州遼山縣遼陽山古箕城春秋晉人敗狄于箕即此杜以爲在太原陽邑箕城非也豈誤以陽邑為遼陽乎
茅津【文三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有茅津在西南對陜城秦伯伐晉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即此
王官
解州芮城縣北王官谷
甯【五年】
懷州修武縣
董【六年】
釋例河東汾隂縣有董亭今河中府榮河縣
武城【八年】
同州馮翊縣
北征【十年】
同州澄城縣漢征縣北廣記云征澄音相近
河曲【十二年下同】
河中府河東縣南公羊傳河千里而一曲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扵底柱自華山北而東行河之曲也
羈馬
此年秦伯伐晉取羈馬故成十三年晉侯使呂相絶秦曰翦我羈馬寰宇記河曲縣南十里有羈馬城在今河中府
瑕
僖十五年傳晉侯許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不與三十年傳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注謂焦瑕是其二其余三城不可知也孔穎逹曰以河北為內(nèi)以河南為外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shù)也文十二年傳秦師夜遁復侵晉入瑕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桃林在河外潼關華陰使詹嘉處瑕以守之則瑕當在河外即上所云河外列城之焦瑕者前年晉欲薄秦師扵河而秦師夜遁復入瑕則是既遁而入其河外之邑也杜預以河外之焦瑕及詹嘉之瑕爲二且以爲在猗氏東北猗氏在河北非河之外失之矣
魏人在東【十三年下同】
陜州芮城縣亦魏國扵秦爲東
桃林塞
自陜州之湖城靈寶至華州之華隂皆古桃林塞
隂地
晉之河南山北自商州上雒縣以東至河南府伊陽縣此是通秦晉要道
邢丘【六年】
漢平皋城應劭曰其地屬晉號邢丘以在河之皋地勢平夷故曰平皋故城在懷州河內(nèi)縣西
董澤【十二年】
釋例聞喜縣北有董池波今解州聞喜縣水經(jīng)注東西四里南北三里
曲梁【十五年下同】
漢晉為曲梁縣屬廣平今洺州永年縣
稷
釋例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今絳州稷山縣是也本二漢聞喜縣地至晉尚屬河東后周置曰絳州隋徙絳治正平而稷山遂爲絳屬邑蓋晉聞喜縣地所分置也
野王【十七年下同】
漢晉為野王縣屬河內(nèi)郡今懷州河內(nèi)縣
范
士會邑今濮州范縣
盬【成二年】
猗氏縣地在解州西南今解鹽池是也故傳曰沃饒而近盬説文云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六里周囘百一十四里
瓠丘【襄元年】
釋例河東東垣縣東南壺丘亭今絳州垣曲縣
雞澤【三年】
釋例在廣平曲梁縣西南今洺州所治永年縣即古曲梁也或謂今洺州雞澤縣為古雞澤然參之輿圖古雞澤既在今洺州西南而今雞澤縣乃在洺州東北雞澤縣非古雞澤明矣蓋雞澤縣本漢曲梁縣隋初置意其防以曲梁之境為皆古雞澤不復考本在曲梁西南第扵東北創(chuàng)邑而用斯名耳謂今雞澤爲古雞澤非也
著雍【十年】
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著雍在河之南
櫟【十一年】
釋例河東北關今黃河東北
長子【十八年下同】
潞州長子縣
純留
潞州屯留縣
梗陽
釋例太原晉陽縣南陽城今太原府清源縣
祁【二十一年】
太原府祁縣
雍榆【二十三年下同】
釋例汲郡朝歌縣東雍榆城今衛(wèi)州汲縣
朝歌
汲州故朝歌也
孟門
晉隘道
熒庭
絳州翼城縣東南八十五里有古熒庭城傳齊侯伐晉取朝歌分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扵熒庭杜注張武軍謂筑壘壁水經(jīng)注紫谷水東出白馬川西經(jīng)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干河合按此城與紫谷相當是古熒庭
東陽
晉之山東今衛(wèi)州洺州以北
苗【二十六年】
孟州濟原縣南故有亭
木門【二十七年】
寰宇記滄州清池縣西北四十六里古木門城即鱄奔晉托扵木門之地輿地志云中有大樹因名木門
任【三十年】
信徳府任縣【信德邢州】
銅鞮【成九年】
羊舌赤邑今威勝軍銅鞮縣
中都【昭二年】
釋例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今汾州介休縣東南
楊【五年】
釋例平陽縣故楊國今平陽府洪洞縣
虒祁【八年】
釋例平陽絳邑縣西南汾水上今絳州翼城縣西南
戲陽【九年】
大名府內(nèi)黃縣北戲陽城
棘津【十七年】
水經(jīng)河水逕東燕縣故城北則有濟水自北來注之注云亦謂之濟津故南津也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伐曹還自南河即此濟也河水扵是又有棘津之名晉伐陸渾亦扵此渡燕縣今胙城縣則棘津與南河蓋相近而異名也
干侯【二十八年下同】
大名府成安縣
鄔
太原府鄔縣
涂水
太原府榆次縣
盂
太原府盂縣
平陽
堯時為帝都曰平陽晉以為趙朝食邑今平陽府治臨汾縣
大陸【定元年】
信徳府鉅鹿縣大陸津
邯鄲【十三年】
磁州邯鄲縣
上雒【哀四年下同】
商州治上雒縣京相璠曰楚通上雒阨道也
蒼野
上雒縣西
少習
商州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臨
慶源府臨城縣【慶源趙州】
欒
真定府欒城縣
鄗
漢因之爲鄗邑光武更名髙邑縣今屬慶源府
逆畤
中山府北平縣漢為曲逆【中山定州】
壺口
潞州潞城縣有壺口故關
栢人
漢以為栢人縣髙帝過趙欲宿心動問縣名曰栢人上曰栢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唐天寳元年改曰堯山今屬信徳府
冠氏【十五年】
大名府冠氏縣
河【十六年】
衛(wèi)州
地名疑者一
中牟【定九年】
晉車在中牟釋例滎陽中牟縣囬逺疑非也按中牟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至三家分晉中牟屬魏而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則河南之中牟非趙所得都明矣杜之疑扵義為當臣瓚云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闕地四十有三
隨【隱五年】 鄂【六年】 條【桓二年】
汾隰【三年】 聚【莊二十五年】 東關【二十八年】
隂【僖十五年】 受鐸【十六年下同】 昆都
廬柳【二十四年下同】 屏 樓
被廬【二十七年】 郊【文三年】 夷【六年下同】
郫 菫隂【七年】 諸浮【十三年】黃父【十七年】 向隂【宣七年】 輔氏【十五年下同】
雒 ?衍之縣 斷道【十七年】赤棘【成元年】 河【十三年下同】 箕郜
苕丘【十七年】 虛【十七年】 長樗【襄三年】
著【二十一年】 鄐【二十六年】 魏榆【昭八年】
平陵【二十八年下同】 馬首 適歴【三十一年】平中【定三年】 五氏【九年】 百泉【十四年】棘蒲【哀元年】 隂人【四年】 英丘【二十三年】邢【襄二十一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 程公說 撰書九
疆理書第三
齊地緫説
太公望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扵營丘號曰齊蓋古青州地也禹貢海岱惟青州喁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濵廣斥萊夷作牧浮于汶逹于濟舜分青州為營州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周禮職方正東曰青州在天文?枵之次女虛危之分辰居子宮曰寳瓶其封域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阻渤澥之險憑河濟之固后據(jù)千乘前倚兗濮擅利魚鹽形勢十二故太公用之而富桓公資之以霸自桓公后雖不復霸矣然憑藉地利猶得以雄彊扵諸侯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至扵今其土多好經(jīng)術矜功名舒緩闊逹而足智其失則夸奢朋黨季札觀風聞齊音曰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杜佑曰青州人情變詐皆因管仲輕重而為弊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齊地釋名
齊【隱三年下同】
少昊之世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萴湯末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與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封大公國扵臨淄廣記云南郊山下有天齊淵齊之爲齊義本此
石門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西南濟水以石為門京相璠曰盧縣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門去水三百歩盧縣今濟南府長清縣是也廣記則以二地為在臨邑縣按臨邑居濟南之北長清居濟南之西南長清之西即臨邑之南二邑相近宜盧與石門在二邑間也盧縣雖以春秋盧地得名然曰故城則春秋之盧其故城在晉盧縣境而宻近扵臨邑矣【濟南齊州】
盧
釋例濟北盧縣故城今長清縣
艾【六年】
釋例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又瑯邪臨沂縣東艾亭疑按廣記襲慶府奉符縣地有漢牟縣而九域志艾山則屬沂州境注云春秋公會齊侯盟于艾考之輿圖沂屬邑沂水新泰俱在奉符東南則艾山當在沂州境矣
嬴【桓三年】
漢晉爲嬴縣后廢入襲慶府萊蕪縣
谷【莊七年】
此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谷昭十一年傳曰齊桓公城谷而寘管仲于今頼焉廣記曰城中有管仲井即同會谷之地后漢置谷城縣后廢入東阿今東平府東阿縣東故城在焉有谷城山【或以城小谷為同此誤也詳見內(nèi)魯】
葵丘【八年下同】
廣記青州臨淄縣有葵丘
貝丘
釋例樂安博昌縣南地名貝丘今青州夀光縣地也又恩州治清河縣有漢貝丘地應劭曰齊侯田于貝丘即此然考之輿地齊都臨淄夀光于臨淄為東而貝丘則在壽光南地之相近襄公田防于斯恩州距博州西北博蓋古聊攝之地傳謂聊攝以東言齊地西至聊攝謂恩州爲貝丘則是在聊攝外矣襄公雖至防荒豈有自臨淄逺至于聊攝之外邪按廣記恩州在春秋時屬齊后屬晉又水經(jīng)注亦以應注事近踈博昌即司馬彪郡國志所謂貝中聚者然則貝丘當在夀光非恩州貝丘明矣
干時【九年下同】
釋例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即竭涸故曰干時今青州千乘縣有樂安城
堂阜
東莞防隂縣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鮑叔解夷吾縛扵此因以為名今沂州新泰縣有防隂故城在東南堂阜在東去州西北二百一十里
柯【十三年】
東平府東阿縣廣記云本齊柯邑【今有阿井甞膠以貢】
陽谷【僖三年】
東平府陽谷縣
穆陵【四年下同】
沂州沂水縣穆山齊之南境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無棣
滄州無棣縣南以無棣河為名州南百七十里
酅【二十六年】
釋例濟北谷城縣西北有地名酅下今東阿縣地有谷城縣
周首【文十一年】
釋例濟北谷城縣東北有周首亭京相璠曰濟北所治盧子城故齊周首邑也今東阿縣
平州【宣元年】
釋例泰山牟縣西平州鄉(xiāng)今奉符縣
石窌【成二年下同】
濟南府長清縣東地名石窌
莘
博州武水縣西北故莘城
華泉
濟南府厯城縣有華不注山下有泉
徐關
濟南府章丘縣故徐關城
清【十七年】
大名府莘縣
平隂【襄十八年下同】
東平府平隂縣
防門
釋例平隂城南北防有門今平隂縣水經(jīng)注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隂三里
廣里
傳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水經(jīng)注防門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光同即春秋廣里也
京茲
釋例平隂城東南今平隂縣東南
邿
平隂縣西有邿山
盧
東平府陽谷縣
祝柯【十九年下同】
漢晉為??驴h今濟南府禹城縣在府西一百三十里
髙唐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北髙唐城今博州髙唐縣髙唐在博州之東北禹城在濟南府之西二邑相近故在博州為東北則扵祝阿為西北云
重丘【二十五年】
應劭曰安徳縣北五十里有重丘鄉(xiāng)水經(jīng)注故重丘縣同盟重丘伐齊今安徳府【安徳徳州】
廩丘【二十六年】
漢晉爲廩丘縣故城在濮州雷澤縣北
崔【二十七年】
釋例樂安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東朝陽廢入臨邑今屬濟南府
棘【昭十年下同】
子山故邑釋例齊國西安縣東有戟里亭城今西安故城在青州臨淄縣西北
夫于
釋例濟南于陵縣西北有于亭今淄州長山縣
渠丘【十一年】
臨淄縣西北后漢志齊國有蘧丘里古渠丘
聊攝【二十年下同】
博州聊城縣東北三十里攝域
遄臺
史遷曰胡公徙薄姑城內(nèi)有髙臺師古云武王初封太公未得爽鳩氏地成王以益之今千乘縣
野井【二十五年】
濟南府禹城縣東野井亭
夾谷【定十年下同】
海州懷仁縣本祝其縣地有夾谷山
犂【哀十年下同】
釋例濟南隰隂縣今考晉地理志濟南郡有縣五無隰隂云
轅
釋例濟南祝阿縣西有轅城今濟南府禹城縣西北
清【十一年】
釋例濟北盧縣東有清亭盧縣故城在今陽谷縣西北
博
奉符縣故博縣地
留舒【二十七年】
齊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谷人不知及濮雨不渉寰宇記在東平府須城縣曰柳舒故城
地名疑者四
黃【桓十七年】
釋例闕或曰東萊黃縣非也經(jīng)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傳曰盟于黃平齊紀且謀衛(wèi)故也黃在齊衛(wèi)之間
申池【文十八年】
釋例或曰齊城南面西頭第一門名申門齊城無池惟此門左右有池疑
弇中【襄二十五年】
釋例大山萊蕪縣西有甕口谷疑
賴【哀六年】
釋例或曰濟南莒縣南有屬亭疑
闕地三十有四
禚【莊二年】 姑棼【八年】 北杏【十三年】落姑【閔元年】 夷【僖元年】 甗【十八年】
郪丘【文十六年】 垂【宣八年】 鞌【去齊五百里成二年下同】
袁婁【去齊五十里】 丘輿 馬陘
東陽【襄二年】 耏外【三年】 郵棠【二十五年】
句瀆之丘【十九年下同】灑藍 棠【二十五年】
邶殿【三十八年】 莒【昭三年】 寜風【五年】
稷【十年】 沛【二十年】 媚【定九年】
駘【哀六年下同】 殳昌淳 潞【八年】
鄎【十年】 艾陵【十一年】 舒州【十四年下同】
豐丘 郭關 顧【二十一年下同】舟道
宋地緫説
周成王誅武庚分其地封防子扵宋蓋與東周并古荊河豫州地也禹貢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在天文大火之次氐房心之分辰居卯宮曰天蝎其封域西自蔡潁東薄沂泗北極河濟南拒長淮其中廣袤平坦四通八逹然形勢所控無名山大川之限無鴻溝巨塹之阻而魯伺其右晉鄭掉其左衛(wèi)拊其背呉楚拒其胷陳鄭伺其翼故襄公用之不能以抗諸侯大康地記云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氣其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宋地釋名
宋【閔元年下同】
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古商丘也武王封防子啟是爲宋國今南京應天府宋城縣
黃
釋例陳留外黃縣東有黃城外黃今廢入開封府雍丘縣之東
郜【十年下同】
單州成武縣東南郜城
防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有防城昌邑今省入金鄉(xiāng)屬濟州
句瀆丘【桓十二年】
興仁府乘氏縣西有二漢句陽縣故城廣記云即句瀆之丘【興仁曹州】
袲【十五年】
宿州符離縣西南
蒙澤【莊十二年下同】
拱州考城縣故蒙縣也十三州志防澤在縣東水經(jīng)注宋萬與公爭博弒閔公于斯?jié)?br /> 亳【梁國有二亳】
南亳今南京谷熟縣北亳今考城縣東北
梁丘【三十二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西南梁丘鄉(xiāng)今濟州金鄉(xiāng)縣谷梁曰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里
檉【僖元年】
淮寜府宛丘縣西北有檉城【淮寜陳州】
貫【二年】
考城縣西北有貫城
葵丘【九年】
開封府雍丘縣
鹿上【二十一年】
順昌府汝隂縣原鹿城【順昌潁州】
緍【二十三年】
釋例髙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緍城今濟州金鄉(xiāng)縣
孟諸【二十八年】
應天府虞城縣有孟諸藪禹貢作孟豬【張魚反】左傳爾雅皆作孟諸
承匡【文十一年下同】
釋例陳留襄邑縣西承匡城今拱州襄邑縣
長丘
水經(jīng)注濟瀆東逕封丘縣南在春秋為長丘焉應劭曰左傳宋敗狄于長丘獲長狄縁斯是也
新城【十四年】
釋例梁國谷熟縣西有新城今應天府谷熟縣
大棘【宣二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南有棘鄉(xiāng)今襄邑縣
沙隨【成十六年下同】
拱州寜陵縣北沙隨亭
汋陵
寧陵縣東南二十五里汋陵城
彭城【十八年】
徐州彭城縣
呂【襄元年下同】
釋例彭城呂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南五十七里呂梁洪
留
釋例彭城留縣今徐州地在彭城東五十里
犬丘
鄭子然侵宋取犬丘釋例譙國鄼縣東北有犬丘城迂囘疑今亳州鄼縣東北犬丘城于南京爲近且接鄭境非迂囘也
楊梁【十二年】
水經(jīng)注睢陽東南三十里有故楊梁今曰陽亭也睢陽今宋城縣
盧門【十七年】
宋城南門司馬彪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
蒙門【二十七年】
宋城門
良【昭十三年】
釋例下邳良城縣今淮陽軍治
鬼閻【二十年】
釋例長平縣西北有閻亭今淮寧府西華縣
橫【二十一年下同】
釋例梁國睢陽縣南有橫亭水經(jīng)注在睢陽縣西南世謂之光城蓋光橫聲相近睢陽今應天府
鴻口
梁國睢陽縣東鴻口亭今應天府有此亭
曲棘【二十五年】
釋例陳留外黃縣城中有曲棘亭今開封府雍丘縣東
雍丘【哀九年】
雍丘縣
空桐【二十六年】
釋例梁國虞縣南地名空桐有桐亭今應天府虞城縣水經(jīng)注空桐澤在虞城東南春秋公游于空澤卒于連中大尹左師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者矣然則空澤與空桐當為一也
地名疑者一
逢澤【哀十四年】
釋例地理志言在滎陽開封縣東北逺疑今東京
闕地三十有二
管【隱十年下同】 老桃 稷【桓二年】
虛【十二年下同】 幽【莊十六年】
盂【僖二十一年】 汋陂【成十六年下同】 夫渠
朝郟【十八年下同】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訾母【襄十年】 南里【昭二十一年下同】
廚 新里 公里
赭丘 桑林之門 老丘【定十五年】城鉏【哀十一年】 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六田宋鄭之間
隙地哀十一年】 鞌【十四年】 連中【二十六年下同館名】
沃宮 唐盂
春秋分記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書十
疆理書第四
衛(wèi)地緫說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jiān)以殷余民封康叔于衛(wèi)居河淇間封軫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閻之土以共王職取扵相土之東都以會王搜其后文公徙居楚丘成公復居帝丘蓋古兗州亦冀州南境之交也禹貢濟河惟兗州浮于濟漯逹于河浮于汶達于濟又冀州既載壺口覃懐底績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恒衛(wèi)既從大陸既作周禮職方河東曰兗州河內(nèi)曰冀州在天文陬訾之次營室東壁之分辰居亥宮曰雙魚其封疆界于河濟厠居晉齊魯曹陳鄭之間故衛(wèi)不能以抗大國者封疆狹小地非險固故也其俗雜數(shù)國尚儒學端而信然朝歌俗淫猶有紂之余風存焉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衛(wèi)地釋名
衛(wèi)【隱三年】
故商都牧野之邑亦曰殷虛成王滅三監(jiān)中分其地以立康叔曰衛(wèi)今衛(wèi)州黎陽縣衛(wèi)鎮(zhèn)
楚丘【僖二年】
開徳府衛(wèi)南縣西南有楚丘城【開徳澶州】
訾婁【十八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北十六里訾婁城衛(wèi)侯師于訾婁即此風俗傳云長垣西北有訾婁是也
帝丘【三十一年】
古顓帝之墟故曰帝丘夏后相居此夏伯昆吾亦都之故曰昆吾之墟成公自楚丘徙焉
清【隱四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北有清亭今東平府東阿縣
垂【八年】
釋例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今興仁府乘氏縣
越【桓元年】
近乘氏縣
蒲【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蒲城今東京長垣縣
桃丘【十年】
釋例濟北東阿縣東南有桃丘今東阿縣
莘【十六年】
大名府莘縣
首止【十八年】
釋例陳留襄邑縣東南首鄉(xiāng)城今拱州襄邑縣東南首鄉(xiāng)
鄄【莊十四年】
濮州鄄城縣
曹【閔二年】
滑州白馬縣即詩文公野處曹邑
咸【僖十三年】
開徳府濮陽縣東有咸城
匡【十五年】
開封府長垣縣西南有匡城
宛濮【二十八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有宛亭近濮水今長垣縣
戚【文元年】
釋例頓丘衛(wèi)縣西戚城又臨阿縣東有戚城按衛(wèi)縣今開徳府之觀城而臨阿即觀城之隣邑觀城之西爲臨邑之東兩戚城皆衛(wèi)之戚也
清丘【宣十二年】
濮州臨濮縣
馬陵【成七年】
大名府元城縣東南地名馬陵
阿澤【襄十四年】
東平府東阿縣西南大澤
柯【十九年】
大名府內(nèi)黃縣東北柯城后屬晉
澶淵【二十年】
隋開皇十六年置澶淵縣唐避髙祖諱改爲澶水貞觀十年省入臨河今屬開徳府釋例頓丘衛(wèi)縣南繁污也衛(wèi)縣今觀城縣其南境即臨河
西鄙懿氏【二十六年】
釋例戚城西北有懿氏城今觀城縣地
平丘【昭十三年】
釋例陳留長垣縣西南平丘城今東京長垣縣
武父【定四年】
傳曰封略武父以南則武父衛(wèi)之北境非河南武父也
相土之東都
釋例闕按帝丘即夏后相所都扵衛(wèi)為東成公自楚丘徙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帝丘為相土之東都明矣
沙【七年】
經(jīng)書盟于沙左傳作瑣釋例元城縣南有沙亭今屬大名府按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衛(wèi)侯于瑣澤公羊作沙澤釋例謂為闕地今以定七年沙瑣參之沙瑣二字實同名異又俱齊衛(wèi)晉會盟之所則瑣澤與瑣一而已杜別瑣澤系之闕地下非也
瓦【八年】
釋例東郡燕縣東北有瓦亭今滑州胙城縣
垂葭【十三年】
釋例髙平鉅野縣西有郥亭今濟州鉅野縣西南郥亭
牽【十四年】
傳曰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wèi)侯于脾上梁之間杜注脾上梁間即牽在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今衛(wèi)縣東北
鐵【哀二年】
釋例戚城南有鐵丘今臨河縣地
黎【十一年】
衛(wèi)大叔疾寘其妻娣于黎今黎陽縣昭四年傳謂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即此杜以為別是東夷國在魏郡加以疑辭析為二焉非也
平陽【十六年】
釋例東郡燕縣北平陽亭今滑州胙城縣
地名疑者二
五鹿【僖二十三年】
釋例濮陽縣南三十里有五鹿城元城縣東亦有五鹿墟
羊角【襄二十六年】
釋例東郡廩丘縣治羊角城又滑州東南有羊角故城
闕地三十有一
牧【隱五年】 城濮【莊二十七年】 滎澤【閔二年下同戰(zhàn)而又反河則非河南滎澤闕也】 共滕【別邑】 菟圃【僖十八年】
斂盂【二十八年下同】 襄牛 酅
新筑【成二年下同】 鞫居 鍼【六年】
近關【襄十四年下同】 丘宮 茅氏【二十六年下同戚東
鄙】 圉 平夀【昭二十年下同】
死鳥 有閻之土【定四年下同】
豚澤【六年】 曲濮【八年下同】 鄟澤
盂【十四年】 外州【哀十一年下同】 巢
鄖 少禘 借圃【十七年】
蒲【二十五年下同】 泠 城鉏
平莊之上【二十六年】
蔡陳地緫說
周武王賴閼父為陶正封其子嬀滿扵大昊之墟曰陳又封叔度扵蔡皆古豫州地也在天文則得鄭分野之交其封域居宋衛(wèi)鄭許之間南境接楚春秋時晉楚兵爭陳蔡鄭許當其沖無歳不被其害鄭之國疆視三國稍加又多賢大夫相與維持猶能植立而陳蔡與許則岌岌自保之不暇其后蔡平侯自上蔡遷都新蔡成公又自新蔡遷都州來二國地廣而平無名山大澤西望外方東不及孟豬故地名見扵經(jīng)傳者無幾用是疆理之狹矣
<經(jīng)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八>
蔡地釋名
蔡【隱四年】
蔡州上蔡縣州北五十五里
新蔡
古呂國平侯自上蔡遷焉今蔡州新蔡縣
下蔡
故州來國楚滅之夫差時成公自新蔡遷焉今夀春府下蔡縣
鄧【桓二年】
釋例潁川召陵縣西南鄧城故城在今潁昌府郾城縣東
桑隧【成六年】
釋例汝南朗陵縣東北桑里亭朗陵故城在今蔡州確山縣西南
闕地二
莘【莊十年】 郥陽【昭十九年】
陳地釋名
陳【隱三年】
包犧氏都曰大昊之墟周封舜后嬀滿扵此爲陳國在今淮寜府宛丘縣故陳州治也
焦【僖二十三年下同】
亳州譙縣